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

学情分析:

近年来,学院美术学院招收的新生,大多是通过美术高考短期集训而考上的,对素描的认识时间较短,对一些素描的规律和造型意识都是通过强化集训速成的,基本源于“苏派”素描体系的训练成果,在作画过程中,对物像的刻画和描绘理解得较为概念和表面,缺乏对物像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也对作画本身缺少激情和精神的愉悦感。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在素描基础课程中加大了精微素描训练和教学的力度,对2018级、2019级美术专业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精微素描训练。通过讲解要求、方法演示、临摹训练、素描点评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素描水平。

经过素描静物课程的训练,学生在作画过程中的专注力明显提升,画面效果有较明显的改善,学生不再是按部就班的摹画,而是言之有物,有深入刻画的强烈兴趣和想尽可能的表现的愿望,素描学习兴趣大增,素描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作品由全体老师集体评定,并设立一、二、三等奖项,并给予适当奖励,优秀作品留校展示。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其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和素描的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概括总结与把握整体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艺术学习的心态和做事方法。学生更加关注当下社会和生活,体验艺术家的完整的创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

掌握素描写生中步骤与方法,单个物体造型与画面的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细节

的塑造和整体的把控。

(三)教学难点:

物体的分面、透视和单个物体的造型与画面的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依据素描造型训练的不同课题,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造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

A.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1.立体感与空间感

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占有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

2.色彩感与明度关系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

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

3.质感与量感

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

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等陶制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

B.素描静物写生步骤和技巧

①.选题(思维导图)

选择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兴趣的微小物件。可以以创作主题为主线,进行素描创作,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所选的主题,最后确定主题。

②.绘本组图(速写小稿)

观察

a.将眼光视野放开,一眼看到整个被面对的对象,而不是将视点焦聚对准整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就好像是在看着整个对象想心事发呆一样,而对各个局部

的细节视而不见。由于不能将视点焦聚对准整个对象的某一局部,所以迫使我们的视觉只能得到一个似乎清楚又模糊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也恰好正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感觉。

而在这种整体感觉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全面感受到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动态与神态气势、比例、结构及大的体面明暗深浅对比和虚实关系。当把眼光张大到整体,一切多余的东西都消失了,只剩下必要的、基本的东西。

b. 比较的方法。如果说前一种方法得的是整体印象,那么这种方法将是前者具体的补充。它可以通过对整个对象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比较来得出它们各自与整体的确切关系和联系。在观察比较的时候,可以像对自己默默讲话一样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

如:这个对象的动态是这样的,它的基本头型特征神态是这样的,五官在头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大小比例如何,相互之间的形体过渡转折是怎样的,明暗反差对比虚实关系又是怎么样的等等,-就像对自己进行讨论一样-。也就是说在我们动笔作画之前已经在脑子里用眼睛先画了一遍,并且有了一幅-印象-中的完成素描作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

如果初学画的同学们能注意到并认真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和清晰的目标,从而避免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灵魂开窍-之目的。改变初学者常有的那种将视点孤立地集中在对象某一细节上看一点儿画一点儿,画到哪儿算哪儿。或在各个部位转过来滑过去没有相互联系比较的局部观察习惯方法,对训练培养具备良好的艺术感受和绘画才能是非常重要的。

2、构图:

1、当我们把观察对象时得到的意象感受传换为可感触的具象画面时,就需要通过构图在素描纸上将它们按照作者的意图迸行恰当的布局安排组合。构图在视觉上能否给人以合适舒服的感觉,与对象的摆设安排及个人选择角度的感受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2、确定出最佳的构图方案并开始动笔起稿定位的时候,一定要看出并找到所要表现对象的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部位点,然后根据你所感受观察到的对象基本大形特征的这四个部位点在画面的上下左右用笔轻轻地确定下来.并月以画面上的这四个点为界限考论下一步打轮廓如何调整形体比例尺度也只能在这四点

所限,四个部位点在画面的上下左右用笔轻轻地确定画下来.并且以画面上的这四个点为界限,无论在下一步打轮廓如何确定形体比例等关系,也只能在这四点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绝不得-超过雷池半步-而向界限外随意扩张。有的同学不太重视这个问题。

3、虽然在刚开始时也在画面构图时找出并确定了四个突出部位点位置。但随着打轮廓与调整形体比例的深人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赶出了界限,结果出现画面容纳不下对象等等问题。到头来不是掉头重新返工,就是感到美中不足。

3、初步刻画:

表现大的体面关系从结构转折关系入手,从明暗两大面的交接线开始,整体地铺出大的明暗关系,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过程中,对体块、明暗应做大的比较和归纳,通俗地说,就是进行一次“排队”。

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哪一部分体现转折明暗对比最强烈,哪些部分次之,依次类推,将整体对象的大块结构转折和明暗对比的强弱节奏进行一次梳理,拉出1、2、3、4、5.……的明暗对比级差。确立并牢记这种节奏差异,在此后不断深入表现和塑造对象的过程中,始终按这种级差来表现。这样会帮助我们在深入表现物象的细微变化层次时,始终控制住整体结构明暗的对比节奏,避免层次画得雷同,没有主次强弱差别,导致画灰、画僵、画花等毛病的出现。

4、深入刻画:

a、从明暗交界线画起,把握体面关系,注意比较和整体;

b、分析中间色调的微妙而丰富的变化,“灰”面的内容最为丰富,决定了画

面的可看程度;必须比较和理解的画面,注意概括;

c、表现物体的质感,充实形体的塑造,细节的表现要服从整体;

d、注意:深入刻画时注意整体,特别是“大整体”关系。把握住色调气氛

和动笔之时的“新鲜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授课与课堂实践操作相结合

1、精微素描就是要画的很细吗?

2、如何理解“精微”这个词?

3、精微素描教学作为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精微素描的创作和学习过程中要围绕一个主题?

5、为什么我们只画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

6、为什么要把物体放大很多倍来呈现?

7、画精微素描是否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

8、精微素描中出现了颜色,还是素描吗?

9、精微素描画的基本都是单一物体,如何使画面感觉不单调呢?

10、精微素描作品中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在刻画的同时,如何保持画面的整体性?

教学理念:精微素描课程是城市设计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课程,对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对于造型基本规律和素描基础知识的学习,尝试多种素描材料和表现技巧,拓展学生对素描语言的认识。

“‘精微’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要画得很细,‘精微’是一种语言,一种观察对象的语言,一种思考如何概括、提炼客观对象的语言”,近期《造型基础——精微素描》课程作业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传播速度和10万+的阅读量,让苏海江震惊,特别是大众的疯狂点赞对“精微”素描片面的理解,有些让他哭笑不得。他总是对学生说,要用显微镜的方式观看绘画的对象,因为在显微镜下的世界里蕴含着抽象的结构,具象的极致中就隐含了许多抽象。而对于这门课,他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学会一种做人、做事、认识生活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敏感度就是最大的目的。“所谓细,是一种表达方式,如缓缓地诉说、详细地描述一样,将有温度的故事娓娓道来”。

“精微素描”课程全称是《造型基础——精微素描》,这是城市设计学院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面对240多位刚刚考入美院的学生,如何让他们脱掉魔鬼般的考前班应考模式一直是一个难题。“我对基础的认识是关于人的认识,所以我们这个课更强调‘心’,‘修心’”。课程分“‘素描笔记’绘本”和“精微素描”两部分,前者更像是后者的前期准备、社会调研时期。240多学生分成12个班,每个班设定一个主题。在这三周的时间里,学生要围绕确定的主题(如“父亲”、“足迹”、“家乡小食”、“一个普通的中国中年女性”)选择相关的生活对象,同时绘制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经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确定最终精微素描的表现对象,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期间始终贯穿着结构、空间、构图以及技法等基础性研究。文字的梳理代表创作思维的梳理,“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能说、能写、能完整表达自己思想的人”,苏海江希望通过这种文配图“绘本”

的方式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推导能力。翻看着一本本学生制作的绘本,就像在看学生一步步创作的历程,这是一部由他们诉说的故事,“通过课程,他们学会了将生活中的故事

娓娓道来,这些故事背后是温度,是满满的正能量”,苏海江说道。

采访的过程中,苏海江重复着一个词——“修心”,城院的学生以后会选择影像、信息、环境、产品或是家居,看似与这门课程关联不大,但苏海江说《造型基础——精微素描》希望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态度,在纷乱的外界安静下来。教会他们一种处理事物的方法,思考事情的方式,教会他们对生活要有感情,这样以后做什么都能做好。他引用徐冰关于素描的认识,“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把一个东西画得像,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因为这门课开始观察身边的生活,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式,用精致的心把握全局。

.寻找平凡背后的故事

2017年国庆假期,一位中央美院的大一学生来到北京的建筑工地,考察建筑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她记录下了自己的体会:“我深入工地,仔细观察他们的工作环境,深切地体会着这些人的平凡与辛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被他们的朴实与善良打动。尽管多是外来的务工人员,不习惯说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但是仍热情地给予我帮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长假他们仍独自待在陌生的异地,每天与灰尘黄土相伴,与深深的乡愁相伴。虽然只有短暂的相处,但依旧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家乡亲人、故乡故土难以言表的思念。”

这位学生,依据她与建筑工人在接触中的所感所悟,以工人师傅的真实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马扎、炊具、簸箕等小物件为素材,绘制了素描笔记绘本,并创作了素描作品《平凡生活之建筑工地——簸箕》。作者在总结中记述到:“简单的几件小物品,虽不能代表他们的一切形象,却依然可以反映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在对这些物品的深入研究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平凡的建筑工人的多彩人生,也相信精微素描创作会锻炼我们沉稳的性格和一双发现趣味的眼睛,在观察事物中能够给人全新的体验。对质感、构图、结构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锻炼出细腻的观察方式,让我体会到生活中最平凡的美与爱。”

《平凡生活之建筑工地——簸箕》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全国巡展项目,即将走遍全国十余个省市,走入几十所大学和艺术学院。这是作者考入美院后,在第一堂基础课中完成的素描作业,这堂课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精微素描课程。

我们整理了2014年到2017年间大学一年级的精微素描作品270余幅和记录他们创作过程的素描笔记绘本百余本,策划组织了“尽精微·精微素描全国巡展”,正在北京太庙艺术馆举办的“目营心匠——精微素描绘画作品展”就是该巡展的组成部分。

“目营心匠”出自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取仔细观察测量,巧妙构思设计之意。正如本次展览的主旨“劳动创造生活”,展示作品涵盖工、农、商等多行业的工具和衣、食相关等的常见之物,侧重于对劳动、对工匠精神的颂扬,这与精微素描教学的主张和实践有着高度的契合。放慢脚步,静静驻足,地铁口老奶奶的针线团、建筑工人的草帽、妈妈的绿暖壶、修锁匠的螺丝刀……一幅幅具有震撼视觉效果的精微素描作品,将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和观察常见之物的精神世界。

对于生活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基层百姓生活的关注是精微素描课程的一大特点。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主题“工作于街头的风景”,题目源于今天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这些诸如早餐摊点、街头商贩等我们身边的基层劳动人群,每天工作于街头,但对于真实的他们,我们又很陌生。课程中,同学们主动去接触、了解他们,有位同学关注的是街头早点摊卖油条的师傅,从生疏到成为朋友,从拒绝同学画他的笊篱,到把笊篱送给同学,是一段平凡但又令人难忘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回忆,能经历这种主动参与社会的活动,

真是太好了。锻炼了自己社交能力的同时对这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自己的手绘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总结中这样写道。

正是因为精微素描课程首先强调的是走入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平凡百姓,才能产生一批高水准的作品,形成此次展览的鲜明特色和面貌。

2.在“精微”中写实生活

精微素描所描绘的对象,是人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极为平常的物品,但又与常见的静物画完全不同,或者说观众第一眼看到精微素描绘画作品时,不会简单地看到一个静物的存在,而是首先激起内心情感的共鸣。精微素描写实的绘画语言,让观众的视觉感受一目了然,它贴近寻常百姓的欣赏习惯,将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细细讲述。

“精微”二字,既是作品的风格,也是绘制的技巧。把一个客观对象放大十几倍的描绘,引导作者尽可能入微地观察,深入地表达,精微素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脱胎换骨的新貌,由此成为新颖的素描气象,拓展了素描语言的表现力,使平凡之物散发出感染人的光彩。尤其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微观写照,传达出时代变迁的宏观风貌。

精微素描入微的观察方法与描绘方式,还是一种体验沉静与专注的工作状态,培养匠心精神的修炼方法。学生们专注力的提升在精微素描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得以实现。无限深入的观察、认识、描绘,与持续一贯的专注状态,使得学生们探究得越深入,越会有一番震撼人心的感受。

由于精微素描的创作从寻找故事和情感入手,表达的冲动和欲望使学生们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在创作中得到提升。学生们投入巨大精力,工作量和专注的工作状态达到极致,数周连续挑灯夜战的景象成为精微素描课堂的常态。《十七岁——乒乓球拍》描绘的是作者对美好中学时光的回忆。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中球拍上的颗粒一共2047个,作者是一粒粒计算着画出来的。每个颗粒上又有九个小格子,画面共呈现出将近2万个小格子。这样的表现不是为了追求猎奇和表面的绘画技巧,作者对于自己专注力的考验,以及画面呈现出的精致细节格外动人。

3.探索素描新气象

精微素描绘画作品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创作于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课堂上,它的作者通常是只有18、19岁的大一新生。看过精微素描作品的人们总会问,这是怎样一堂课?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堂课?老师是如何构思和设计这样一堂课的?

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中,长久以来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创作课程两个阶段。其中,基础教学局限于课堂上的封闭教学,且当下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入学前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艺术学习中的视野。精微素描教学的形成,就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成果。

作为一门基础课,精微素描在课程设计中,重新思考了基础的价值、作用和如何为学生打下这个基础,更加强调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亲情、友情的珍惜,设计了在社会考察和社会体验中寻找故事的课题,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述故事,来感受温暖的情感交流。

学生从生活现实中有了感动,找到了表达的路径,由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作。接下来的课程中安排了结构研究、空间研究、构图研究、材料技法研究等课题,学生们以情感为主线,针对“寄情之物”展开多视角、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为精微素描创作做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同时进一步推敲和完善创作的构思。课

程中所设计的多个课题形成了相互关联和有序的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实现一次艺术创作的完整体验。“课堂课题化——课题模块化——模块榫卯化”成为精微素描课的教学方式,展览现场配合精微素描作品陈列的素描笔记绘本,整理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经过文字梳理和注释,更像是一部精微素描创作过程的文献记录,全方位地呈现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

素描课程是美术学院重要的基础课程,精微素描课程在原有素描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素描认知方法,打通了原有基础教学中的技术训练和创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创造性训练之间的关联,在基础技能、技巧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和贴近生活的文化情怀。课程结束时,学生们练就了严谨的创作方法,体验了专注的做事状态。课程的设计也为学生的创作和观众的欣赏打开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窗口。

尽精微地关注,尽精微地表达,用心观世界,以心致广大!可以讲,“素描”对于课程来说只是一个“借口”,培养一颗有爱而专注的心,一个不急不躁、常怀谦卑之心的人,才是精微素描教学的真正期望。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说课稿

几何体素描说课稿 古浪职教中心张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暗关系(三大面和五大调子)写生步骤。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 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并讲解石膏几何题素描写生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石膏几何题素描写生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理论进行练习创作。 三、说过程: (一)导入:透视图片 (二)导入新课;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 1.了解画石膏几何体的意义 常见的几何体有:锥体﹑球体﹑六棱柱体﹑圆柱体和方体等。 (1)为什么石膏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 因为几何体在结构上单纯,也是一切复杂形体最基本的组成和表现形式,只有先进行石膏几何体的绘画训练,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掌握最基本的素描造型方法和初步掌握素描五大调子﹑形体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

(2)几何体一般采用石膏做材料,在质地上比较单纯,也暂时不用考虑固有色对形体明暗的干扰,有利于初学者集中精力学习光对形体的影响,掌握色调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1.几何体的透视原理 透视的种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在线某一点消失。 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在线某二点消失。 2.透视在绘画的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于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3.素描几何体的三大面,五大调 (1) 正方体为例 亮面、灰面、暗面, 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 (2) 五调子中常见问题 明暗交界线:它其实是面与面色调的交接,并不是真的一条“线”。也不止一条。 反光:暗部的一部分,一般明度不超过亮部。 投影:投影是有形状的,投影的明度一般跟物体明度拉开。 高光:物体上最亮的地方,一般留出不画。 中间调子:一般最后画的,主观控制层次变化,容易画灰。 5.石膏几何体写生步骤 (1) 确立构图 构图的安排,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又有变,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2) 画出大的形体结构 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

八年级下册人美版美术色彩风景画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第八课《色彩风景画》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六号说课教师,糟婷。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美版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课《色彩风景画》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本科的设计理念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从学生发展为主,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渗透情感教育,优化美术教育人文性的特点。我将主要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这四大方面来向大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安排。 首先,是我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运用风景画为载体来学习写生色彩的知识,鉴于七年级及八年级上册都有关于色彩及构图知识的课程安排,本课更为广泛的综合了之前教材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度有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创造画面意境,让学生明白色彩风景画,并不抅泥于真实的再现,同时还能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创造。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英才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意境。 第三大方面,教学难重点:有两小点,1、对事物的色彩认知度。2、根据现实观察到的实景如何调配颜色画好一副色彩风景画。 接下来将是达到本次说课精彩又高潮不断的内容——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处理。 第一步,课堂导入,导入一段新疆风景视频(这部分设计理念是由动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由动景延伸到下文静景,所谓动静结合在古诗词中是常用的写景手法,很好的引出了本课授课内容,用时2分钟) 第二步,新课授教,风景作品欣赏,通过四幅关于季节的色彩风景画,归纳总结出色彩知识点有两大块,色调为冷暖色调,季节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这一部分的设计理念是以懂得欣赏为前提,为下一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用时8分钟) 第三步,游戏活动环节。通过分小组抓阄,根据提示成语(春暖花开,烈日炎炎,秋风萧瑟、白雪皑皑、湖光山色、花好月圆)画出风景画六小组比拼,并有奖惩。(教师准备6支排笔,6张水粉纸并提前贴在墙上,红橙黄绿蓝紫6种水粉颜料)(这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由之前授课的课后反思产生,由于英才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导致学生长期带不齐所需材料,这一环节即解决材料缺少问题,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词语联想画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结合了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情景交融的学习方法,可谓是真正的玩中学习,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举多得的点子。用时25分钟) 第四步,在他们五分钟的探讨时间,教师做现场范画,教学生简单的绘画方法。(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范画,既不浪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又能快速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色彩赋予了绘画以生命和力量,好的风景作品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艺术形式。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请多指教。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植物写生人美版

第一课植物写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一课《植物写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即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从内容看,本课属于小学美术中线条系列,其编写意图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线条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之一,学生对线条的已有初步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但是运用线条进行实物写生是初步接触。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及前后关系。 方法过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线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预定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观察、交流探究、传统示范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写生的前提是正确的观察,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可以清楚了解植物特点,也与课标提出的“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目标相吻合,师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技法,而老师的示范可以更直接从视觉让学生了解画法,学生的实践活动则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从视觉去观察,从触觉嗅觉去感受,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最后在绘画实践中运用线条写生。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按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1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学生谈谈日常所见的植物名称、植物作用,再引出摄影师镜头下充满美感的植物写真,从而激发学生植物自然美的欲望,并相机揭示课题,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 这一部分我分三步完成,首先出示课前准备的盆栽,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在特征,并

《风景写生》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风景写生》教案 课程性质:风景写生是美术学专业的技能实践课程,为必修课。 授课班级:2014级美术学1班 授课题目:风景写生 教学时数:5周 一、教学目的:风景写生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景物写生训练使学生掌握对周围环境色调的表现能力,同时 1 2 下午选择在五点至日落之前,中午光线太强,色彩极为单调,不宜作画。 时间因素在静物写生中并不那么突出,但在风景画写生或创作中,有时显得非常重要。大自然所呈现的晨曦、中午、傍晚和夜幕,无不影响着形象的外视形式。即使我们面对同一方向,观察同一景色,在不同的时间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由此引起不同的心态共鸣。 ⑵、空间 在大自然中,空间是无限的。在静物写生中的空间,远不过数米。而大自然那无限的空间必然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如果从形象和空间双重角度去理解,把静物写生比作一首小诗,那么,风景画无疑是一部巨着。只

有风景画才能浓缩辽阔的田野、茂密的森林、繁华的城镇和一望无际的海洋,也只有风景画才能展示大自然那种博大的风姿。风景画是描写空间的最好形式。 ⑶、季节 季节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运动常态。它们也是风景画写生与创作经常需要考虑的内容。 从可感、可视的双重因素着眼,季节的变化最基本的乃是气温和生态的变化。如春暖、夏炎、秋爽、冬寒,他们赋予大自然的风采,犹如演员扮演各种角色去登台,今天斑斓,明天繁茂,后天素雅……类似这些永无休止的变化,都可归结为形象的形体、形态和色调的变化。 画者对季节的研究,通常围绕于形象。首先从整体关系上进行比较和把握,同时也不放松对形象细部的分 2)二是由于光与大气层对景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明暗与色彩调子的变化,给人产生空间感。在色彩画中,研究明暗调子和色彩与空间表现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3)近、中、远景三个空间层次的特征 根据景物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景物的形体、色彩、明暗调子的视觉感,在互相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归纳以下一些特征: 近景——轮廓与结构关系比较明确,细节也较清楚,形体比较大,体积感强,色彩丰富鲜明,纯度较高,明暗对比强。

最新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画家乡的风景》是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以如何画好风景画为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初步让学生掌握表现风景画的空间感和画面构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风景画奠定基础。按照课程内容设置要求,我计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空间问题,也就是画面的透视现象。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构图问题,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节课在技能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学生的作品中能很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本节课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较多。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对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自觉内化。 教材在处理上,先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画面的空间感与透视现象之间的关系,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学生的运用、表现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 这节课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对于重点知识“透视”,学生除了生活经验之外,在绘画领域的运用还是完全陌生的。那么,怎样将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透视现象,让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在画纸上,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感悟的机会,

避免用概念和结论简单地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注重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整个过程,基于此,教法上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氛围。 三、学法 学法上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以及对话、思考、讨论、尝试表现等活动,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内化,最终能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七、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上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景导入→2、分析名作、学习方法→3、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4、尝试表现→5、评一评,说一说。在情景导入中,我用一组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并用设问、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分析名作、学习方法(通过前后两幅作品《草原的路》和《村道》的分析,让学生观察、感悟、发现并与同伴交流透视现象和透视的方法、规律,加上适当的点拨,将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这是将所学知识初步应用的环节,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尝试表现(是我学我用的环节,从学生的绘画表现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并个别辅导。如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讲评作品环节与学生及时交流,尽量不要把问题遗留下。)→评一评,说一说(这是一个作品展示的环节,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分享的环节,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并通过这一环节查漏补缺。) 八、板书设计美术课上需要板书的理论知识并不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但又必须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来实现,这样可以为学生留下充足的作画时间。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全集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第一课植物写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一课《植物写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即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从内容看,本课属于小学美术中线条系列,其编写意图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线条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之一,学生对线条的已有初步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但是运用线条进行实物写生是初步接触。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及前后关系。 方法过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线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预定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观察、交流探究、传统示范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写生的前提是正确的观察,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可以清楚了解植物特点,也与课标提出的“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目标相吻合,师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技法,而老师的示范可以更直接从视觉让学生了解画法,学生的实践活动则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从视觉去观察,从触觉嗅觉去感受,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最后在绘画实践中运用线条写生。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按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1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学生谈谈日常所见的植物名称、植物作用,再引出摄影师镜头下充满美感的植物写真,从而激发学生植物自然美的欲望,并相机揭示课题,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

钢笔风景画教案

钢笔风景画教案 钢笔风景画教案篇1: 【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我设计为钢笔画风景课,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0课,让学生学习钢笔画表现技法,学生在欣赏钢笔 画的基础之上,更加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表现技法的学习上。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单元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引导 学生如何让欣赏钢笔画,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第二课时侧重让 学生掌握表现技法。 【单元目标】 体验与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领略大自然中风景的美,从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欣赏风景的“轮廓美”,形与形的“组合美”, 将乡村生活的“淳朴美”与都市生活的“繁华美”做对比,培养热 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实践与创造:根据同学们收集的风景图片或是校园一角的景色,通过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方法,创作一幅钢笔风景画。 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受;对 同学创作的风景画进行合理评价;学生能从老师和同学的合理评价中 得到启发,逐步使自己的艺术活动成为描绘美化生活的一部分。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初步认识风景画,认识钢笔画的特点和风格,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钢笔风景画的内涵。 技能目标:学习钢笔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并且掌握,熟练运用于风景画的创作过程,从构图到局部细节的具体刻画,掌握线条造型的 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和绘画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与自然风景的情感交流中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学会有选择的取景,从 不同角度发掘生活中的美。 【教材分析】 钢笔画使用硬质笔尖和汲取墨水画,必然带来了钢笔画与其他华中的不同审美特点。钢笔画无法像铅笔、炭笔和水墨毛笔那样靠自 身材料特点画出浓淡相宜的色调。我们将钢笔画归于黑白艺术之列。在忽略了色调,光线等形体造型元素后,线条成为最活跃的表现因素。用线条去界定物体的外轮廓,姿态,体积,这是最简洁直观的 表现形式。许多其他的画种会很容易有擦痕或被弄脏,但钢笔画不 仅可以保持自己整洁一新,并且不会褪色。 本课更加注重于学生的技法掌握情况,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紧接在第一课外国风景画欣赏之后,让学生在领略了已过风景 之后用自己身边最简单的工具表现自己身边的风景或物品,将第一 课和第二课之间衔接的更加紧密。正好接住这杰克也可以深入了解 学生小学阶段美术基础,为今后的教学设计做铺垫。 【学情分析】 钢笔是中学生每个人都具备的学习工具,而用线条勾勒轮廓的造型表现手法是小学生最擅长最稳定的表现物体造型的技法,初一的 学生刚从小学毕业保留的小学时最常用的表现方法,升入中学后第 一次动手绘画课也正好可以和小学的课衔接比较紧密也不至于学生 在绘画时手足无措。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可以激发学生感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学习欣赏钢笔画风景的同时技法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交流情感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认知目标:了解钢笔画和风景画的概念,并且区分钢笔画与其他画种的不同。学会鉴赏钢笔画的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植物写生》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美术《植物写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

水墨画风景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小学美术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5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画风景,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基于这种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4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首先,我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分为2课时,我重点说第一课时,即活动一让学生在临摹学习技法的基础上用水墨进行风景画创作,本课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小学5年级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其认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根据这一学情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意境的理解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运用绘画知识和临摹的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能够用山水画小品进行表现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让学生分析山水画作品并表述对作品意境的理解作为重点,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作为难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毛笔,宣纸等工具, 二、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说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我秉承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支架式教学为主,采用引导探究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用示范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刺激和反应的关系,而是借助某种认知桥梁建构组织的过程,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作体验等学习方法,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三、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流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教学流程设计为6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开始时,我出示三幅作品,同学们看这三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说一说这三幅作品中的树木和山石分别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由此导入课题水墨画风景(板书) 第二步引导启发探究新知为了突破本节的重点难点,我详细描述作品的表现特点,同学们瞧:我们从整体气氛、构图、用墨、用笔四个方面分析这三幅作品。首先从整体上看黄宾虹的《山水》远看山石层叠,峰峦耸立,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用墨层层积染,雄浑厚重。采用全景构图,近看逸笔草草,点线纵横散乱,折线表现山石树木。陈子庄的《秋牧》远看是局部小景,湿墨酣畅淋漓,圆转用笔,简练概括,再看《秋塘》采用平远法,近景远景中景分别用不同的墨色表现,近景的树木浓墨勾勒,远景的山则用淡墨大笔概括。表现近景远景空间感,然后出示山石树木的画法视频,同学们看一看画家怎么表现山石树木的造型的?引导学生讨论树木山石的造型,并尝试用毛笔画一些树木,山石,让学生体会用毛笔画线表现树木生动的姿态,那我们在绘画树木时要考虑整体气氛,然后再注意双勾法和没骨法,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湿润淋漓的画面效果是由于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和点线疏密的变化营造出来的,构图变化有致,用笔浓淡相宜,同时考虑物像空间处理。以次为学生的创作设计了坡度,降低了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勇于表现的积极性。 第三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是新课标特别倡导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然后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讨论作品表达了什么意境?你为什么这样理解?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发现画面整体呈现出来的气氛,景物所处的季节以及画家的心情,然后我示范树木山石的基本画法以及执笔运笔方法,体现了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 第四步创作体验展示评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作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你想画什么样的风景画?我用多媒体出示树木创作步骤和要求: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情况给予构图的指导,并播放轻音乐,创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画水墨树木山石的乐趣,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鼓励学生将作品贴到展示区,以自评为主,让学生说说你认为你的作品最为成功的地方,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呢?以互评,师评为辅的方式,共同选出最佳创意奖,并发放课前

小学美术《植物写生(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彩工具,尝试水彩的基本方法。 1、同学们,你们一定发现组内的桌子上有一种新的绘画工具,你认识他么?这种绘画工具叫做固体水彩,是水彩颜料的一种,你想不想用用试试?下面请拿出一支毛笔,打开颜料盒,跟我一起画一画,看看这种颜料怎么用,他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进行尝试 ①用固体水彩的方法我们先把毛笔浸湿,蘸一种颜色,可以在上面多抹两下,然后到调色盘里调一下,就可以上色了。 ②尝试水彩的浓淡变化怎样能将这种颜色变淡? 体会水彩特性,了解先浅后深的绘画顺序。水彩颜料具有透明的特性,所以一般来讲都采用先浅后深的绘画顺序。 ③尝试水彩三种技法。平涂法,渐变法,叠加法 3、小结:由于水彩颜料透明的特性,就给人带来了清沏透明的感受。常常有人把水彩颜料比喻成轻音乐或抒情诗,画出的作品有清新浪漫之感。 (二)、出示范作导入主题 1、你猜猜老师用这种材料画了什么? (出示两串范作)是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想知道我为什么选用水彩来画植物么?看了下面的图片也许你会体会的到。 2、课件展示——浪漫的植物

①看完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②植物美在哪里?小结:色彩美、造型美、姿态美 ③这么诗情画意的植物世界用水彩来表现再恰当不过,今天就让我们用水彩进行植物写生。 出示课题植物写生 (三)、观察分析植物 1、观察教师作品 (1)回过头来我们看看,我都画了些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花、叶、茎、生长规律等方面引导分析) 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是什么形状的?怎么生长的? (2)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的主要特征,所以我们要抓植物的主要特征画。 2、观察组内植物每个组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植物,给你3分钟观察讨论一下问题: (1)你们组的植物有哪些特征? (2)每一种植物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谁来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叶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观察进行示范性总结 ①叶子方向、大小不同 ②叶子姿态不同(没有找到,教师直接提题:其实叶子的姿态也有所不同,例如:。。。用拍摄照片的形式讲解叶子的姿态,主要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第一章风景写生概述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风景写生的讲解,让学生对风景写生的概念、风景写生的中西方文化背景,风景写生的工具、风景写生的表现技法、风景写生的步骤等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二.教学主要内容 1.风景写生的概念:风景写生的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技巧手段,将风景写生中最优美动人的神态表现出来,并借以抒发作者真挚的内心感受的绘画形式。 2.风景写生的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3.- 4.风景写生的工具(钢笔、铅笔、马克笔、针管笔、彩色铅笔、速写薄、复印纸、宣纸、墨水、画夹等) 5.风景写生的表现方式:速写、素描、线描、水粉、水彩、水墨等均可,表现方式多样) 6.风景写生的步骤可以分为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两种。 三.重点和难点分析 1.中西方风景写生的文化差异。 2.风景写生如何开始着手。 四.教学方法:讲授、示范、临摹 五.教改措施:可举实例,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六.课时安排:4个课时 七.教学手段:讲授为主及板书 八.^ 九.授课程序 1.开门见山提出风景写生的概念,让学生的思维能马上进入主题。 2.接着对于风景写生的文化含义及中西方风景写生方式的差异作一介绍,并拿出图片作为展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 3.介绍风景写生的技法知识,如写生工具,表现手法等; 4.介绍风景写生的入手方式; 5.将准备的临摹资料发放给学生(共20张) 6.学生欣赏作品及做些简单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节。 十.板书设计

中间用大号字体写出本堂课讲授的题目“风景写生”,自左至右依次写出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十一.~ 十二.教学小结 本章节主要是讲述风景写生的理论知识,及技法准备问题,因此知识点讲述得较多,下次课便进入临摹、写生等技法训练阶段。 、 ?

小学风景画教案

小学风景画教案 小学生在创作风景画的时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动手绘画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小学风景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风景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重难点解决方法:教师画出房子的结构,接触复杂形体让学生带来的疑惑。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 12分钟)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

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2)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3)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4)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28 30分钟)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2、风景写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写生能全面接触到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等。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 (2)认识外光的景物规律,感受并表现出景的意境和情调。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1

1 / 4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一.教学目的: 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内容: 静物写生 三.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难点: 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教学准备: 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教学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改画和做范画)进行教学。

八.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2 / 4 (1)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 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 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3)色彩的冷暖: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1)固有色: 指物体本身的色彩, (2)光源色: 指光的色彩, (3)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1)干画法:

(2)湿画法: (3)干湿结合画法: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3 / 4 “勾”: “涂”: “摆”: “擦”: “点”: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 (三)观察研究 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6、体积表现: 7、质感表现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风景装饰画》说课稿范文

《风景装饰画》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采用校本教材,《黑白装饰画》湖北美术出版社,于萍主编,20**年11月出版。本教材是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好情感。本课是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然风景进行想象创作,完成一幅夸张的、带有个人情感的黑白风景装饰画。 学情分析: 装饰画的内容和体裁形式多样,有花卉、人物、风景、植物、动物等等,在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虑到高二年级的学生造型能力以及和美术高考的内容衔接,所以我选择了难易适中的装饰风景画为绘画内容进行创作。这次课需要2课时。他们已经有一定黑白表现技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创作风景装饰画,也能达到较好的画面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装饰审美意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变形、夸张”学习运用变形和夸张的方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设计中构图、造型的设计规律以及各种变化技法。会对自然画面进行取舍,会运用归纳、概括和变形的方法绘画风景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装饰造型、纹样组织、构图的运用能力以及优秀的审美观,对美的洞察力以及一种超越常人、与众不同的装饰美感。从而培养对于视觉艺术设计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对自然物象的归纳,概括。学习运用变形和夸张等装饰方法绘画风景装饰画。 教学难点: 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变形的方法创造出生动和谐的黑白装饰风景画。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练习、辅导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黑水笔、勾线笔、风景图片、素描纸。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PP、范画。 教学内容和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了黑白装饰画最基础的点、线、面技法表现,今天的课题是《风景装饰画》。播放课件,明确装饰画的概念后,展示装饰画图片(毕加索、米罗、夏加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装饰画和其他绘画种类的不同,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在讨论和思索中体会装饰画的特点,而不是老师传授装饰画的特点,特别是装饰画和其他绘画种类的不同。这样让学生自己思索中得出结论,能更加记忆忧新,从而引出装饰画的特点。 装饰画的创作源于生活,“道法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植物、动物、人物、风景以及所有自然中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接着介绍装饰画的分类,因此,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感悟生活、是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作装饰画分两个大的步骤,第一是写生,第二是变化。写生是观察并获取素材的第一手段,它是图案变化的依据,是变形的前奏和变形必不可少的环节。变化是在道法自然、掌握素材的基础上,对手中的写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装饰纹样。变化也是一种创造,使对象脱离自然形态,成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使画面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习风景装饰画的变化方法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有哪些变化方法?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对一张单纯写生的风景画或风景图片来进行变化,使它成为一张装饰画?引出风景装饰画的常用变化方法有五种:(1)省略法;(2)添加法;(3)变形法;(4)求全法;(5)解构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学习这几种方法。 (1)省略法:省略法就是将自然形态的素材变为装饰造型的基本前提,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物象,首先应做的就是对这些素材删繁就剪、提炼慨括,在简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刻画处理。将复杂的形象简化到最低限度,绝不是简单的形式追求,而是装饰的需要。简化后的形象要达到单纯而不单调,有时还需要同时使用多种其他的装饰手法,如变形法等。 (2)添加法:添加法需要在省略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是在画面形象经过简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 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植物写生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写生植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生能力,以及学生的线造型表现能力。教材中展示了学生作业的各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写生兴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观察与写生的关系。 应会: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造型的表现能力。 难点:细致的观察,精细的表现;构图大方、以及画面的整体感。 学习材料 植物、图片、勾线笔、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看看植物: 看看我们面前的植物。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植物对人类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食用、药用…… 我们面前植物的结构。 (茎叶花……) 教学意图: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中的植物能够给我们带来生机和活力,带给我们生机盎然,给我们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通过看看面前的植物,了解植 物的结构,为下一步的观察写生作好准备。 二、观察植物: 1.出示课题:植物写生 2.如何写生? 观察是前提。 3.怎样观察? 细致观察、用心观察…… 观察你面前的植物,你都看到了什么? 比比看谁观察的多?

4.用放大镜看看,又观察到了什么? 教学意图:观察是写生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细致、用心的观察;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通过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更能增加学 生的观察兴趣,并且会发现的更多…… 三、欣赏植物: 1.欣赏大师的作品: 2.欣赏学生的作品。 教学意图:欣赏大画家的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到写生画的各种表现形式;另一点还可以消除学生为难的心 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四、画画植物: 1.提出作业要求: 2.运用线造型的方法写生一组植物,注意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构图大方,观察仔细。 3.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教师的指导,重在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大胆地表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写生兴趣。 五、展示植物: 展示作品。 谈谈写生植物的感受。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作品,欣赏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谈谈感受,与大家一起进行分享。

植物写生说课稿

《植物写生》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小学美术风景画教案

小学美术风景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墨画的特点; 2、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及其作品特点; 3、尝试树石的画法; 教学重点:认识水墨画、尝试水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图片)请看张老师左手拿着的是什么?(红墨水)右手拿着的是什么?(蓝墨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墨水)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手里拿的确实是墨水,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墨水,而是叫做水墨的一种东西。(出示图片“水墨”?)谁来猜猜“水墨”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出示图片文字描述【齐读】:(水墨一般是指水墨画,它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它一般利用清水和墨汁来作画。相对外国画种而言,水墨画也叫做“中国画”。) 2、欣赏水墨效果视频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鱼、鸟龙等)这些东西有什么特 点?(若隐若现、变换莫测)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画里面有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叫做“写意”,它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力求笔情墨趣,以追求画面的“神似”谋求意境)(图片出示完整叙述) 二、学习新课 师:水墨画在绘画过程中不要求太细致的刻画,要追求神似,大胆概括,大胆表现,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1、欣赏黄宾虹大师、陈子庄大师、张朋和李可染大师等的水墨画作品(图片出示相关大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观察提问:这副景物中近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远景又是什 么?(教师板书:近景、中景、远景)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我跟大家介绍另一位国画大师,他的名字叫戴畅,请看他的简介。(出示图片和简介) 设问:看完他的简介,你最想问张老师什么问题? 3、展示认识“一平方尺”大小的宣纸。 设问:你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国画家吗?你想让你的绘画作品也很值钱吗?那就认真地和张老师一起学习,享受绘画的乐趣吧! 三、学习石头和树的画法 教师利用宣纸示范石头的画法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选出优秀者上台示范或给同学示范教师点拨:无限的石头堆积即成了山!师生观看视频《树的画法》 四、练习作业展示和小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理解速写的题材和种类、要领的掌握及表现形式。 2、通过风景速写的练习,增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体会,加深对线条表现力的认识,学会初步对景物的写生技法。 教学重点:风景速写技法要领的掌握。 教学难点:速写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风景速写》,并准备必须的铅笔、钢笔、炭笔和画纸。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