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稿)

实验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稿)
实验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稿)

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

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实验小学课题组

( )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的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主,进入21世纪后,几乎全球所有的国家都大力推行了阅读教育。这是因为21世纪早已不是死记硬背、寻求标准答案、强调是非逻辑的工业化时代,而是一个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的多元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个时代需要人们海量阅读,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搜索、筛选需要的信息;需要人们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能够发散思维,找到更多的答案;需要人类通过深度学习,培养知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信息化社会从根本上对阅读教学在社会中的意义、价值,以及对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改革现行的阅读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1

好书,读整本的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博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基于此,群文阅读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群文阅读就像阅读教学的一条新航道,指引师生畅游文海却不迷失方向。

(二)我校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我校作为西部的农村与城市结合部的小学,教育欠发达,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滞后。通过调查,我校乃至我区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不容乐观。在对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中发现,只有10%的学生每天能自主进行阅读,而书籍的选择上,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脑筋急转弯或漫画之类的娱乐书。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多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图片和惊险离奇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

根据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师的观念不到位。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尤其是中高段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缺乏相关阅读指导,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对阅读要求不高。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

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

2

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2.应试教育冲击阅读教学。由于应试教育过分看重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忽视平时阅读能力的训练。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3. 阅读教学本身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学生阅读往往只维持三分钟的热情,随着学习负担加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减弱,渐渐缺乏认真、专注地阅读习惯。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4.家长对阅读不重视,对子女辅导不到位。不少学生家长只满足于认真完成作业,对孩子阅读的要求不高。现在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爷爷奶奶连孩子的作业都没时间看,更谈不上阅读要求了。

5.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快,阅读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手机电脑迅速普及,人们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普遍受到轻视。

二、课题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

3

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在此之前,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江浙的多篇课文的教学、多本书的阅读可作为“群文阅读”的源流。树人教育研究院通过缜密论证,开行业先河,在国内首次系统深入的建构起“群文阅读”的理论体系。

2.群文阅读: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构建。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一种教学方式。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某个议题选择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一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构建意义,实现学生阅读力的提高。需要强调的是,群文是围绕着议题所选择的一组文本的整体,而并非单篇文本的叠加,必须是能够在整体上进行理解的一组文本,才能够称得上群文。

3.课内与课外阅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立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

4

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值得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4.整合:群文阅读的灵魂所在,就是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将多个文本进行分析整理,利用不同文本将所提供的信息建构出适切的理解结构来。为什么要进行整合?其一,多文本阅读就必须通过整合才有价值,如果多文本阅读中没有对多个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进行整合,那这只是个“多个文本”的阅读而已,而非“多文本阅读”。其二,群文阅读强调集体建构,它强调教师和学生每个人都要提供自己的理解和智慧,如果不进行整合,大家的理解就是一盘散沙,难以展开集体建构。其三,集体建构需要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只有通过信息整合,大家才能够发现交流的焦点所在,交流才能够进行下去。

三、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群文阅读”将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大师的研究。“群文阅读”最早来自日本的,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

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课中他让学生读了解情况篇文章,这种教学模式在当时掀起了高潮;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

5

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赵镜中先生在《从课文教学走向真正的阅读教学》一文中道出阅读教学的转变: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由重视识字教学转向理解教学,由精熟学习转向策略学习,由单文教学转向群文阅读,由讲授教学转向合作学习。对其中的“单文教学转向群文阅读”,赵镜中指出随着图书出版及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开始尝试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单篇到群文”教学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群文阅读”。最近两年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有重庆,国川,贵州,湖南,河南等省市启动群文阅读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教师也多次参加各种群文阅读的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

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二)阅读课程开发现状

“以生为本,立足学生的举和发展需要,开发语文阅读教学的样本资源,是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也是目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关注的重点”。

随着课程权利的下放,赋予了学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一线教师是

6

实践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是目前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受国家课程影响,负担过重的国家课程导致师生精力和时间有限,对其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观念陈旧、能力有限,陈旧的理念导致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不足,加之相关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开发校本课程举步维艰。

四、研究价值

群文阅读是以“多文本阅读”为主要特征,以“集体建构、寻求共识”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形式,是目前国内语文课程改革领域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开展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形成符合我校特色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与策略,服务于我校的语文教材教学实践,对于践行语文新课标精神,革除现有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痼疾,改变我校语文教学现状,建构语文课程新体系,都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与实际作用。

1、扩大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群文阅读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变“教课文”为“教阅读”,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无缝衔接,让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也积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实现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目标,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学习的奠基工程。群文阅读给了学生丰富

7

的信息量,增大了阅读宽度,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语文素材的积累,为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多文本背景下的阅读实践,可以有效地拓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增强思维的创造性,较好地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目标,完全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群文阅读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大量而密集的阅读来实现,另一方面则通过不同文本聚焦于相同的知识点、能力点和人生主题,让学生在文本间的对比、联结和整合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该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的把握和熏陶

感染……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群文阅读

是这一建设方向恰如其分的实践者。

2、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妥善解决文

8

本解读、教学预设、课堂管理等焦点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倾听,并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总结和提炼。在这个意义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全面提升。而且这种提升是主动的,是教师在行动中的提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十分有效。

3、推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改进,丰富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优化教学策略,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生态。

群文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他丰富了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是对单纯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的挑战;他改变了凝固、僵化的阅读课堂,创新了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为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群文阅读对传统教学内容上的丰富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必将促进教学形态的变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4、引领语文综合改革,优化课时结构,实现国家课程地方化和校本化改革。

从实质说,群文阅读引领的是一种课程与教学的综合改革。它的研究与实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与优势,可以形成以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及课外阅读为组成部分的良好的学校阅读课程结构。它的推广可以优化语文学科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并带动国家语文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本土阅读课程建设和课外有效阅读课程建设,对于打造具有广元特色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9

五、研究内容

立足于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改革思路,汲取群文阅读前期的研究成果,改变阅读教学形态,积极有效经验策略,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进行构建本土化语文阅读课程新体系的研究。

1.成果推广

推广“2389101”的研究成果,即“两个理念基础、三个组元类型、八种课堂结构、九类文本结构、十个阅读策略、一个好评工具”,形成适合我校推广群文阅读的有效机制。

2.深化研究

从完善资源建设、推进教学改进和形成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开展深化研究,开发本土化教学内容与资源,提炼《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构建适合我校的科学合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六、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群文阅读的先进性、独创性以及在我市推广的可能性,深入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群文阅读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提炼,从而为后续推广和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

语文教师开展实证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与学的行为,引导并组织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协作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

10

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观念。

3.个案分析法

对当前实践群文阅读的教师的先进经验及典型案例等进行深化研究、追踪研究、分析归纳、分现规律,继而提炼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模式。

4.叙事研究法

在自然情景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土壤,走进现实的阅读课堂教学、师生的日常生活,对真实的语文教学故事进行记录、解说、描述和分析,以发现语文教学中的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5.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秀课例,注重经验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相关照片等存档,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为后期结成文集和结题准备素材。

七、实施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 1.召开全校教师会、学生会,广泛宣传此项活动的重要性。 2.举行“群文阅读”启动仪式。 3.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4.成立课题研究组织。

11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

1.学习“2389101”的研究成果,即“两个理念基础、三个组元类型、八种课堂结构、九类文本结构、十个阅读策略、一个好评工具”,形成适合我市推广群文阅读的有效机制。

2.初步构建《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探索、总结、改进,撰写心得体会、论文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1.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2.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3.准备课题验收,撰写结题报告。 4.汇编课题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过行动研究,我们达到了预期的各项研究目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为实现小学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一)形成了一个基本观点: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整合能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12

1.群文阅读对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在过去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阅读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阅读平台。

2.群文阅读使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生活得到有效地衔接。以前,孩子们的课内、课外阅读是分离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理念,“群文阅读”选文的出现正好能使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到生活中去。

3. 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并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正是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做到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主人的能力。

4.群文阅读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学生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有了这样一个读书展示的平台,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体验。(二)解决了两个根本问题。

1.课内与课外阅读怎么结合?群文阅读读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关键问题是读什么?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同步阅读》、《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出版了《群文阅读》,最近,崔峦老师又组织编写了一套《平行阅读》。这些读本,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群文阅读的视野。但是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

13

这些读本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适合的因素:《同步阅读》选文过多、过杂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和阶段计划的安排。2014年,我们课题组教师广泛搜集、筛选,博采众长,最后选择了152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文章,单元主题与语文教材完全同步,所选文本与教材均一一对应,或表现手法上有关联,或同一主题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主题,完全针对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

每一篇文章的末尾辅以一至两个导读性的问题,为学生群文阅读提供了物质基础,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2.群文阅读课怎么教?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群文阅读课大多按照五步教学法来进行,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

第一步是“主题回顾”。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经典与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经典与阅读》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课前每天午读或每晚读书半小时阅读填写“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

14

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课文讲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课堂似乎少了一些精彩,但其实这种“聊书”的形式让他们感觉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好的话题可以是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的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但一般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四是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

15

和叶,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三)实现了四个有效提升。

1.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升。(1)学生读书兴趣的变化显著。数据表明:课题研究前有70%的学生喜欢读书,但是经常进行阅读的学生只有32%,与同学交流阅读情况的学生只有19%。通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大大提高,现在学生喜欢读书的比例比实验前上升了13%,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比例上升到52%,经常和同学们交流课外读书情况的同学比例上升到32%,这

一些数据都说明了学生已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2)学生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数据表明:学生读好书习惯的变化较大。课题研究前的数据,反映出喜欢读动漫作品的学生达42%,喜欢读名著及科普作品和学习辅导书的学生有20%和27%。通过几年的实验,喜欢读动漫作品的学生下降到28%,喜欢读文学故事和科普军事类的达到62.4%。(3)学生养成了爱积累的习惯?会学会了交流运用的阅读方法。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尤其是单元整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群文阅读,老师指导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实验后,能养成了爱积累习惯、会交流运用的学生从30.4%上升到66.3%。

2.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边教学边研究,在研究中积累经验,在研究中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教师们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确立起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

16

了教师的成长。学校涌现出一批热衷阅读、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阅读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阅读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在试验后期,老师们不仅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上课,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反思、科研论文,收集完善课题资料,形成了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乐于研究的科研意识。

3.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得到提升。课题研究另一个重要收获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也开始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都认识到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家里也应营造良好的书香家庭氛围,购有书籍、报刊、杂志。家长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外,还要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起好榜样﹑引领和督促作用。

4.学校的办学品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校大力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让读书成为一种文化,校园因读书而美丽”,本课题研究为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方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使学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

九、实验效果

17

我校自开展群文活动以来,举办了多项群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各班以读书心得、读书小报、美文诵读等方式展示了活动成果。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校的“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的实验和研究达到了预期的各项效果。

1.教师科研成果丰富。实验老师们在课题研究活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炼,撰写的成果论文、教学反思、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有数十篇之多,这些凝聚着老师们心血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

2.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发展。(1)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初步学会了阅读:“速读”、“略读”、“跳读”、“默读” 发展性阅读“十注法”在群文阅读中熟练运

用,对文本的圈点勾画与批注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自觉习惯。学生阅读兴趣也较大提高了。学生通过开展群文阅读学习,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办班级黑板报,征文演讲赛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转化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发展。(2)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班级内每月自行组织的有关读书活动,如:介绍我的好书、我读书我快乐演讲、“三国人物故事会”、“走进鲁迅”诗歌朗诵会、小组自由组合办诗集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阅读的信心。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极大地提高,在阅读的内容上,知道如何甑别和选择,内容倾向于中外名著、散文小说、生物故事、生态环保、励志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并能在班级中,小组里与他人分享,谈出感受,写出体会,学到写法。实验学生正一步步走向海量阅读。

18

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我们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以下是我校对高段学生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认同”问卷调查分析情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认同问卷调查分析情况:(高段)

阅读素养的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认同度情况完全比较不确比较完全同意同意定不同意不同意19% 8% 12% 5% 36% 12% 0 0 1% 6% 1% 0 0 0 0 0 0 0 0 0 阅读素养是指个体坛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内涵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68% 和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语文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支撑价值语文阅读素养是小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表现语文阅读素养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识、记、读、说、形式思、写92% 88% 58% 语文阅读素养是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94% 3.充分挖掘群文阅读的社会资源。实验中,我们努力协调构建以图书馆、新华书店、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群文阅读资源库,通过学校群文阅读的研究和推行,辐射带动以家庭为核心的群文阅读的社会效应,为学生群文阅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十、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

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还不尽人意,阅读的态度还不够端正。

(一)部分教师积极性不够,理论水平较欠缺,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研究深度不够。学生阅读资源欠缺。当前没有统一的群文阅读教材,我校

19

基本上由老师个人确定的阅读材料。

(二)议题的选择和群文的组合存在较大随意性和争议性。群文阅读课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本身具有的优势。

(三)培训和学习不足。只有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才能真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快速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进一步地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将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行动中,将课题研究推向纵深,为学生的发展尽到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于泽元袁伶逸

2. 《启发智慧的科学阅读教育》南美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群文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倪文锦

20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出生到8岁是文字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四年级到初三,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3、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广大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家长也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不惜千金也要买,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也不要。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读书后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五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为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找到理论依据,为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

最新《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就应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潜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透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潜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透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潜力。课题结题报告。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状况,用心撰写学习笔记,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校园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实验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结题报告材料(修改稿子)

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 群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实验小学课题组 ( )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的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主,进入21世纪后,几乎全球所有的国家都大力推行了阅读教育。这是因为21世纪早已不是死记硬背、寻求标准答案、强调是非逻辑的工业化时代,而是一个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的多元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个时代需要人们海量阅读,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搜索、筛选需要的信息;需要人们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能够发散思维,找到更多的答案;需要人类通过深度学习,培养知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信息化社会从根本上对阅读教学在社会中的意义、价值,以及对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改革现行的阅读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好书,读整本的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博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基于此,群文阅读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群文阅读就像阅读教学的一条新航道,指引师生畅游文海却不迷失方向。 (二)我校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我校作为西部的农村与城市结合部的小学,教育欠发达,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滞后。通过调查,我校乃至我区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不容乐观。在对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中发现,只有10%的学生每天能自主进行阅读,而书籍的选择上,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脑筋急转弯或漫画之类的娱乐书。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多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图片和惊险离奇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 根据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师的观念不到位。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尤其是中高段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缺乏相关阅读指导,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对阅读要求不高。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我针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2)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级阶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他们除对中外小故事等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理论依据 ㈠课程标准要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 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㈠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

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doc

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阅读群文阅读小课题群文阅读课题二年级群文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在群文阅读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童寺镇中心小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目前我校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突出的问题有:1、写作兴趣不浓厚,畏惧写作;2、写作时不能将平时积累的词句加以灵活正确地运用;3、写作中经常出现记流水账,抓不住重点,也没有按一定的写作顺序来写;4、写作时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多数是“编”作文,因此也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重点就是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把写作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的契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扩大阅读量,构建群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出发,我校决定以“在群文阅读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为题,开展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群文阅读: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 习作能力:习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习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郾城区教研室 2017年3月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2015年4月我们申请的科研课题《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得到河南省教研室的批准,两年来,我们在郾城区教研室马永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围绕“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单节单篇、多节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了学生的阅读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现将这一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动员引领教师积极参与 我们课题组接受“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初,我们便召开了课题组教师会,组织大家学习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观看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经过学习与研讨,我们确定了群文阅读课题“群文阅读的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并拟定了研究计划,制订该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精选文本为实证研究提供素材 为使这一活动便能全面开展,我们组织教师在业余时间精选了大量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本加以归类整理,为“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素材。 三、理论学习了解“群文阅读”内涵及研究现状 为了能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多次学习,了解了“群文阅读”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1.内涵: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过程。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

神世界。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实施高效阅读教学探究 大丰市实验小学谷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应运课程改革与现实学情而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着重阐明: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基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被提及到专业研究领域势在必行。 在听说读写四会技能中,阅读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大丰这样苏北城镇,因缺失语言运用氛围,抑或由于自身对于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够坚持,许多小学生在高年级学段走向两极分化,阅读成了他们的重荷,从而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无法持之以恒下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出了差错?不,“没有教不好,只有不好教”。怎样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来改善这些现状,从而真正达成孩子们语言运用自如的能力?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知识经济决定人才结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沟通交际、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否进行简单运用成为将来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的测评标准。所以,身为培育祖园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承担着祖国、社会与家长们的期盼——花朵们全面绽放。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高效的英语阅读指导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习

得并运用阅读方法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但这过程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学生们盼望着的,因此,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阅读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焕发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之路。所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今年我市教科院高度重视英语阅读,于2011年11月初,在全盐城市范围内举办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一月内,进行首届盐城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大赛的初赛与决赛,在阅读大赛拉下帷幕之际,我组内课题研究人员根据《新概念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并通过不断地改进、调整使每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 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的书本,环境布置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报告实施计划方案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还存在很多问题: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老师做得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国外的实践也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

儿童阅读能力的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二)研究意义 1.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将大量的主题性阅读资料整合起来放在了课完成,改变了大量阅读只能在课外进行的传统格局。 2.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改变了语文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出现了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定期拓展”的递进式语文教学局面。 3.将教材配套的相关阅读资料与课文有机整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了课程资源。能经济、有效地提高儿童阅读量,综合提高儿童的语文能力。 4.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研究目标 1.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3.在完成教育实验的同时,借助实验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以“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涵与办学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宁强县罗村坝小学朱玉红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阶段目标第一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段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万字。第二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5于。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篇(段)优秀诗文50。利用图书馆、篇(段)万字。第三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40不少于万字。100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 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期间,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中高段的学生对语文课外知识了解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考试一遇到课外知识丢分就很严重,最明显的就是阅读和写作。经过观察和在学生中广泛调查,我发现学校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不够,加上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又是留守儿童,学生接触课外书的机会、途径少,自己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这种现象在中高段小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学初,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就有关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习惯、书目、效果及家长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份调查表显示我校学生不喜欢阅读或阅读书籍没来源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这个课题,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以方法,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语文老师和家长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急功近利,给学生提供的书籍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语文功底,这种功底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做基础。这些都不是作文书可以教会学生的东西。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健康的课外书籍,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潜意识中模仿应用,自然就提高了表达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二、课题研究依据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建构主义理论2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认识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

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 升策略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QFJY16002 课题名称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卢天印 所在单位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 填表日期2017年3月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课题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 状况和研究意义 (1)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重难点、 创新点 (4) 三、课题研究方法、过程与步骤、人员分工 (5) 四、课题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7) 五、研究收获 (8)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卢天印 课题组成员:齐飞鸿朱洪杰刘永超孟东军杨济谦【摘要】 课题组成员经过依托语文课本单元阅读,省教研室编写的群文阅读经典教材,经过多种形式的筛选文本,确定议题,围绕文本进行探究,达成共识,围绕读写结合点进行写作训练,经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研究,发现课内外多文本读写结合功用和意义,弄清楚了多文本读写步骤,摸透了多文本读写结合的课型,探索出来了多文本读写结合的12种方法,研究出了多文本读写结合序列化策略和训练策略,尤其是编写汇总了一套初中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这使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了起来,丰富了主题单元教学形式,助推了写作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内外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一、本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和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又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我们如何实现这一总目标呢?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孩子光靠教材上的240篇课文是学不好语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读写,就是让孩子们在海量的语言环境中去发展语言,训练表达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方面提倡大量的阅读,一方面提倡练习写作,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微型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主持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2018年6月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题目:《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二)内容: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掌握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促进教师的发展;整理出适合本校低、中、高各年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的书目,探索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各种课型;引导每个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目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2、矫正学生不良阅读行为,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问题的研究。 3、全方位地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如故事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报告会,我读到的好诗,读书方法交流会,读书成果展示会或或者读书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形式多样,鼓励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交流,而避免将读书活动流于形式。 4、进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怎样的方法更有效的研究。 (三)方法: 1、调查问卷,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制定课外阅读方案。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每天的读书量、喜欢的书的类型、课外书的来源、读书的方法。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方案。 2、创造条件,开辟书源,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师应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有书可读。一是学校的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二是争取家长支持。召开家长会讲清课外阅读的好处,希望家长鼓励孩子看课外书籍,积极选购优秀课外读物。三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学习委员牵头,将全班同学的课外书刊分类登记造册,学生只需存入一本新书,便可取得一份存单,学生凭存单随时到图书角借阅喜欢的书籍。 3、推荐书目,,必读与选读相结合。 给孩子推荐最好的书。所谓最好的书,也就是在特定成长阶段最适宜的阅读的优秀读物。低年级以快乐阅读为主,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先诵读经典、读科幻故事、童话故事,到了五年级可以多读一些优秀儿童文学,逐步过渡到经典名著,当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买些他们感

批注式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 结合”课题》 结 题 报 告 伊宁市第一小学六年级组黄晓燕 2013年7月

《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作文评价教学的现状: 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完作文,认认真真地讲评了一节课,可学生仔细看老师批改的有几人,课堂上听进去的又有几人呢?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学生作文写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具体,是属于认识不足造成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提高认识后加以修正。教师若单纯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而不辅以学生自批自改,实质上是教师代替学生跳越了一个不该跳越的认识过程。 2、具体说来现在的作文讲评存在如下问题: 1)评价标准不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原有的“低年级词句训练、中年级片段训练、高年级篇章训练”的语言训练体系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是低年级“乐于表达”、中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学会表达”新的训练体系,新的训练体系与旧的训练体系相比,在重视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情意因素方面确实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新的训练体系缺乏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形式的标准,训练内容的叙述泛化,缺乏序列,缺乏评价“标尺”,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操作,容易产生作文教学与评价上的混乱。 2)讲评方式单一 整个讲评过程几乎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3)讲评过程模式化 尽管命题类型、文章体裁、写作要求等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同的教学步骤。 4)讲评目标宽泛化 大多数语文教师平时的作文讲评课显得安排不足、设计不精,上课随意性强、目的性差,不能完全针对某一目标或问题进行讲授。讲评目标多而散,一节课中审题立意无所不讲,构思谋篇无所不包,不分轻重主次,势必冲淡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总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将使其受益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