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2、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部编版12、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部编版12、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诗经二首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160篇)是周代各地的民歌民谣;《雅》(105篇)是周人的正统的宫廷乐曲,用于宴会的典礼,又分《小雅》和《大雅》;《颂》(40篇)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的修辞手法。

(2)比:比喻。

(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4、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重点词语:

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好逑:好配偶左右流之:捞取淑:美,美好

左右芼之:挑选思服:思念寤寐:日日夜夜悠哉:悠:忧思的样子芼:挑选

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比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乐:使……快乐。

三、理解性背诵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2、诗中表达“君子”苦思采荇菜之女,又不可得的诗句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3、诗中描写“君子”幻想与女子结婚的热闹场面的诗句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的字是“求”

5、描写劳动场景的句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6、用韵方面采取偶句入韵,“之”字不入韵,之字前一字入韵。这首诗押韵的字是“鸠、洲、逑、流、求、得、服、侧、采、友、芼、乐”。

7、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窃窕淑女,君子好述“这两句就是佐证。

8、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

四、课文理解背诵

1、这首诗还采用了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2、《关雎》

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手法:用“比兴”和“重章叠句”

3、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的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也是用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州边鸣叫,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

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4、诗中写河洲、小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引起后文(或,起兴)的作用。

5、本文主旨

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是一首热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之情。

6、孔子说:“《关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难》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不低俗,即所

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准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的“哀而不伤”。

7、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字的作用?

连用两个“悠”字,加重感情色彩,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8、《关难)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关雎》从“关关睢鸿,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说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速”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葭》

一、词语解释:

1.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6.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7.溯洄:逆流而上。溯游:指顺流而下。 8.从:追寻。 9.阻:艰险。 10.宛:仿佛,好像。

11.曦(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路)高。 14.坻:水中的沙滩

15.涘(s):水边。 16.右:向右迂曲。 17.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二、理解性背诵

1、通过重复唱沓,描写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的句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兼葭》一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炽烈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3、《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课文重点理解

1、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真挚和执着追求,抒写了欲见不得的惆怅之情。

艺术手法:用“起兴”和“重章叠句”

2、写作特色:

(1)蒹葭、霜露、秋水……渲染凄清的秋景气氛

(2)伊人(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可望而不可及

(3)上下求索的青年(道阻且右、道阻且跻、道阻且长)……执着追求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萧瑟的气氛和色调,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4、蒹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 的晚秋画面。

5、蒹葭中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兼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6、蒹葭的起兴写作表现手法赏析

《兼葭》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7、蒹葭中男子的人物形象?

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8、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的作用?

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9、赏析“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赏析

这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儿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面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

不断念明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11、叙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描写的场景

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 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舞的形象栩栩可见。

课外对比

1、宋玉《九辩》中的一路地写:“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僚僳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分送将归……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水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妻苦的心情。

2、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

3、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4、《关睢》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关睢》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兴”的手法,借物抒情、托物寄意;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都使用双声叠的词,富于声韵美。

不同点:《关雎》见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者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歌则合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调怅和伤感。《关睢》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

课题:12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 1.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3)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jǐnɡɡuān yán dá hē kě huà jì na 井观沿答喝渴话际哪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观、沿”,后鼻音“井”以及三拼音节“观、话”。“哪”是多音字,两种读音都出现了,当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弄错回答抬头井沿口渴喝水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①开展读词游戏。 ②开火车读,再读。 ③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识记生字 ①编顺口溜识记: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②猜谜语:“再次见面”就是“观”;“出口千言”就是“话”。 ③用“加一加”方法学习:“?+合”是“答”“讠+ 那”是“哪”,“扌+ ④换一换:“铅”减“钅”换“氵”就是“沿”。 ⑤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 际、漫无边际”“作业写错了”“有错就改正”。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6) ①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②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没有出来过,没有见到更大的天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2.坐井观天(优质教案)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4.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写话小纸条、纸筒等。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出示课题)坐井观天。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观”是“看”的意思。 “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读了课题,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 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为什么要坐在井里看天呢? 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带着这几个问题,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出示开片,指名领读。 (2)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3)齐读。 (4)去掉拼音读。 3.分段读课文:让我们合作来读课文,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什么是“井沿”?(板书:井沿) 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

什么是“大话”?(板书:大话) 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板书:争论) 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板书:谁对) 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百多里”、“不信”?(立即解决)师小结:小朋友有这么多的问题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三、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重点感悟: 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 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 理解什么叫“井沿”?(借助图片理解: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二)感悟对话次数 1.读第2~7自然段,找找课文中的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2、读一读这三次对话。 (三)学习第2~5自然段。(第一、二次对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

部编版《坐井观天》赛课优秀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一、导入: 1、今天,老师们陪着咱们学习,开心吗?相信今天的你是最棒的。 2、今天,我们学习12课《坐井观天》,请翻到语文书58页。我们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指导:观。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笔画穿插。“又”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观:看。观天:看天。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猜到了什么?抽生交流。(谁在井里看天?他看到的天怎么样?在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新授 (一)、自学质疑 一读课文1、把课文轻声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一读,也可以请教同学,把这些字的读音读准确。 2、读完课文后给全文标出自然段。 师:全文中的字都会认了吗?考考你们。出示:井沿坐井观天弄错无边无际哪里 (齐读) 师:词语读得真好!能把句子也读得那么准确吗?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句子里有两个红色的字,像双胞胎一样,你是怎样分清的呢?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吧。 抽生交流。出示:渴:口渴想要水。喝:喝水要用嘴。 二读课文 1、课文讲了谁和谁? 2、它们分别在哪? 3、它们在干什么? 三读课文

画:1、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议:2、同桌交流,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板书:青蛙小鸟 (二)合学辩疑 (1)讲读第一段。 1、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讲“沿”的意思。沿:边。引出“碗沿”“河沿”。引出:桌沿(贴图) 2、讲解“井沿”“井底”。出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贴图)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二三段,青蛙和小鸟第一次对话。抽男生和女生加上动作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他口渴了,落在了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他。男生:你从哪儿来呀?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你能读出飞了一百多里的小鸟的又累又渴吗?)。 (3)讲读四、五段 1、学生自己加上动作读。 2、抽生读青蛙的话(重读“别井口那么远”。读反问句时,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讲解“大话”的意思。 读了青蛙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 3、抽生读小鸟的话(重读“无边无际大得很”读出小鸟真诚、耐心劝告的语气)。讲解“无边无际”的意思。无边无际:广大而看不到边际。际: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名师课堂实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名师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生:(齐答)能 师:学习前给大家提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等会儿来比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哪位小朋友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大家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 (一位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第4自然段中有读错了的字。(学生举手)请你说 生甲:我觉得他“说大话”的“大”字没读好。 生乙:“那么远”的“远”字没读好。 师:(请学生读“说大话”“那么远”)我再请一位女生与刚才那位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一位女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认为男生代表读得好的鼓掌(掌声)。认为女生代表读得好的鼓掌(掌声特别响亮) 师:两位小朋友读得都很好。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然后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生甲: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教师板书:坐井观天) 生乙:什么是“井沿”?(教师板书:并沿)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2坐井观天》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2020年2021年

第五单元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商量”和“语文园地五”。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寓言故事,内 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感受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 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 对比朗读来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通 过仿说引导学生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口语交际”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 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语文园地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猜一猜、交流、朗读、背诵、书写进行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坐井观天2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 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 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 或看待问题时,站得高才能 看得全面。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 写24个生字,会写2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句 子的不同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

寒号鸟 2 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要到 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 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 告,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冻 死了。 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 多样性,学习表达。 我要的是葫 芦2 一个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 一心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 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掉光 了。 口语交际 1 商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语文园地五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 阅读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 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 测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 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 后的感受。

部编版《坐井观天》赛课优秀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一、导入: 1、今天,老师们陪着咱们学习,开心吗?相信今天得您就是最棒得。 2、今天,我们学习12课《坐井观天》,请翻到语文书58页。我们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指导:观。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笔画穿插。“又”得最后一笔变成了点。)观:瞧。观天:瞧天。坐井观天:就就是坐在井里瞧天。 3、瞧到课题,您知道了什么?您想知道什么?您猜到了什么?抽生交流。(谁在井里瞧天?她瞧到得天怎么样?在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新授 (一)、自学质疑 一读课文1、把课文轻声读一遍,有不认识得字对照拼音读一读,也可以请教同学,把这些字得读音读准确。 2、读完课文后给全文标出自然段。 师:全文中得字都会认了吗?考考您们。出示:井沿坐井观天弄错无边无际哪里 (齐读) 师:词语读得真好!能把句子也读得那么准确吗?出示: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句子里有两个红色得字,像双胞胎一样,您就是怎样分清得呢?把您得好办法告诉我们吧。 抽生交流。出示:渴:口渴想要水。喝:喝水要用嘴。 二读课文 1、课文讲了谁与谁? 2、它们分别在哪? 3、它们在干什么? 三读课文

画:1、用“__”画出青蛙说得话;用“﹏﹏”画出小鸟说得话。 议:2、同桌交流,青蛙与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板书:青蛙小鸟 (二)合学辩疑 (1)讲读第一段。 1、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讲“沿”得意思。沿:边。引出“碗沿”“河沿”。引出:桌沿(贴图) 2、讲解“井沿”“井底”。出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贴图)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二三段,青蛙与小鸟第一次对话。抽男生与女生加上动作读青蛙与小鸟得话。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她口渴了,落在了井沿上,井底得青蛙瞧见了,问她。男生:您从哪儿来呀?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您能读出飞了一百多里得小鸟得又累又渴吗?)。 (3)讲读四、五段 1、学生自己加上动作读。 2、抽生读青蛙得话(重读“别井口那么远”。读反问句时,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得语气)(您能把青蛙对小鸟得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讲解“大话”得意思。 读了青蛙得话,您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 3、抽生读小鸟得话(重读“无边无际大得很”读出小鸟真诚、耐心劝告得语气)。讲解“无边无际”得意思。无边无际:广大而瞧不到边际。际:边

人教部编版第12课《坐井观天》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第12课《坐井观天》1课时教学设计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观”的偏旁是“又” “沿”的偏旁是“氵” “答”的偏旁是“竹” “际”的偏旁是“阝”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观”、“喝”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坐井观天青蛙口渴喝水 无边无际井沿朋友弄错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有一只(小鸟)口渴了想要(喝水),落在了井沿上,和井里的(青蛙)讨 论(天有多大)的问题。 2.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演示第10、11张幻灯片) (1)“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 观:看的意思。 (2)是谁坐在井底看天呢?坐井观天的故 事。 坐在井底看天。 青蛙。 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 课文讲述的 故事内容。 理解课文题 目的意思。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 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 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 是。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2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观(观看)(观察) 答(问答)(回答) 际(交际)(国际)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3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 2.完成课后习题。 让学生学会 归纳总结课 文内容及其 所含的道理。 课堂小结《坐井观天》这篇小短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 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 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 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板书设计坐井观天 教学反思《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 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 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 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 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及时反思,总 结收获,发现 不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教师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生:(齐答)能! 师: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等会来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最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使学习明确学习的目标。] 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哪位小朋友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大家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读书,在初读课文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然段。为激励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开展男女生朗读比赛。] (一个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第四自然段中有读错了的字。(学生举手)请你说一说。 生甲:我觉得他“说大话”的“大”字没读好。 生乙:“那么远”的“远”字没读好。 师:(请学生读“说大话”“那么远”以后)我另请一位女生与刚才那位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 [教师让学生自我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订正读中的错误和不足,这对学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不仅注意让学生齐读,还重视个别朗读。] 师:认为男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认为女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女生代表读完之后掌声特别响亮)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面各画上一面小红旗)老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原文及教案 【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小黑板 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一、学生瞬息万变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大意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1)从学生中选出一个“小老师”,负责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 2、和同桌讨论一下,把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那两个词语(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 3、教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小鸟和青蛙。 4、请同学把课文中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词语告诉大家。 5、教师板书。 6、教师指黑板引读。 (1)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2)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再读课文,理解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 1、提问: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 3、教师板书:“天上”、“井里” 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

部编版《坐井观天》识字课教案精编版

12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一、认读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二、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能区别“渴”与“喝”,掌握多音字“哪”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四、教学难点:能区别“渴”与“喝”,掌握多音字“哪”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调动情感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咱们班谁是猜谜语大王。大眼睛,宽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你知道它是谁吗?(青蛙) 那你对青蛙了解多少呢?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坐井观天》。(让学生齐读板书)那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师:“观”是什么意思?生:看。 师:那“坐井观天”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生:坐在井里看天。 ①井(拼音:后鼻音2.请同学们看井的图片,再看看“井”字,你能知道什么?师:讲解象形文字。(象形字识字方法) 师:《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它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呢?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 听好老师的要求:1、读课文的时候,把字音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一边读一边想,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它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二)初读熟知: 1、师: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2.它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生:他们争论天有多大。师:你学会了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真为你高兴。 2·师:他们在哪争论这个问题,你在哪找到的呢?生:青蛙坐在井里,那小鸟呢?生:井沿上(呈现第一自然段) 讲解“沿”(指两名学生带读两遍)问:沿是什么旁“三点水”那还有哪些三点水的字?(3位) 3、师:哪儿是井沿?谁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出示插图) 4、师:井沿就是井边。出示碗沿,床沿,河沿的图片,让学生说。《通过生活的图片认识的生字宝宝,我们称为生活识字的方法》 5、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在井底,他们是怎么相遇的呢?生:因为小鸟口渴了 (9) (呈现第3段)(2位同学读课文) 讲解:答谁能读读红色的字?(回答)齐读两遍 (1)区别喝与渴 6.师:这句话里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它们是谁?喝与渴可是个双胞胎宝宝呢,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听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估计 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 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优秀教案《坐井观天》赛课

部编版语文优秀教案《坐井观天》赛课 一、导入: 1、今天,老师们陪着咱们学习,开心吗?相信今天的你是最棒的。 2、今天,我们学习12课《坐井观天》,请翻到语文书58页。我们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指导:观。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笔画穿插。“又”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观:看。观天:看天。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猜到了什么?抽生交流。(谁在井里看天?他看到的天怎么样?在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新授 (1)、自学质疑 一读课文1、把课文轻声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一读,也可以请教同学,把这些 字的读音读准确。 2、读完课文后给全文标出自然段。 师:全文中的字都会认了吗?考考你们。出示:井沿坐井观天弄错无边无际哪里 (齐读) 师:词语读得真好!能把句子也读得那么准确吗?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 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句子里有两个红色的字,像双胞胎一样,你是怎样分清的呢?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吧。抽生交流。出示:渴:口渴想要水。喝:喝水要用嘴。 二读课文 1、课文讲了谁和谁? 2、它们分别在哪? 3、它们在干什么? 三读课文 画:1、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议:2、同桌交流,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板书: 青蛙小鸟 (2)合学辩疑

(1)讲读第一段。 1、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讲“沿”的意思。沿:边。引出“碗沿”“河沿”。引出:桌沿(贴图) 2、讲解“井沿”“井底”。出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贴图)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二三段,青蛙和小鸟第一次对话。抽男生和女生加上动作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他口渴了,落在了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他。男生:你从哪儿来呀?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你能读出飞了一百多里的小鸟的又累又渴吗?)。 (3)讲读四、五段 1、学生自己加上动作读。 2、抽生读青蛙的话(重读“别井口那么远”。读反问句时,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讲解“大话”的意思。 读了青蛙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 3、抽生读小鸟的话(重读“无边无际大得很”读出小鸟真诚、耐心劝告的语气)。讲解“无边无际”的意思。无边无际:广大而看不到边际。际:边 合学辩疑: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出示:天有多大?出示:青蛙:天不过井口大。小鸟:天无边无际。 (4)讲读六、七段(完善板书) 1、分角色读对话。出示对话。(提示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青蛙笑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非常自信。重读:“天天一就不会”。表现出青蛙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天天”说明青蛙从来没有跳出过井口。也让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不知道天有多大的原因。 “笑”看出青蛙自大,自以为是,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猜猜“笑”了的青蛙这时候在想什么?) (不听劝告,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这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寓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公开课教案

第12课《坐井观天》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 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ɡ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____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3.教师示范写“观”,说明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田字格的竖中线,下端过田字格的横中线。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然后评议。 5.出示象形字“观”,帮助理解字义: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6.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2)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指一指课件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课件,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识记句子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