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 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ππ

==

=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

?????

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

2

11

/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

(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

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 K 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

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 —S 图)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示功图

滑动摩擦力做功:W=fd (d 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且W=Q (摩擦生热) 2.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功率定义式: W P t

=

(2)功率的一个导出公式: P =Fv cos θ θ为力与速度之间夹角。 注:计算平均功率:W P t

=

或 cos P Fv θ= 其中v 为平均速度。

计算瞬时功率:P =Fv cos θ 其中v 为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 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 =P/f 作匀速直线运动。v-t 图像。

②以恒定牵引力F 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 1=P/F ,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 m =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v-t 图像。 3.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即

22

21211122

K

K K W E

E E mv mv =?=-=-∑

在∑W >0:ΔE K >0 动能增加; 在∑W =0:ΔE K =0 动能不变;

在∑W <0:ΔE K <0 动能减少。 说明:(1)动能定理是标量方程。

(2)凡是与位移有关的质点力学问题,一般都可以用动能定解决,而且往往比应用牛

顿定律更为方便。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①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②分析各个力做功的情况;

③确定研究过程的初动能和末动能; ④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

W G =-ΔE P =-(E P2-E P1)=-(mgh 2-mgh 1)

当W G >0:ΔE P <0 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当W G =0:ΔE P =0 即重力不做功,重力势能不变; 当W G <0:ΔE P >0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说明:(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E P =mgh 中h 为物体的高度,h 只有对于确定的参考平

面才有意义,即h 具有相对性,因此重力势能也具有相对性。

(3)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在参考平面上方E P >0,正势能。在参考平面

下方E P <0,负势能。

5.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和弹力(这里指遵守胡克定律f =kx 的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表达式:E K1+ E P1=E K2+ E P2 或ΔE K =-ΔE P 或

22

1122112

2

mv mgh mv mgh +=

+

(2)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这里指遵守胡克定律f =kx 的弹力)做功,而其他

力不做功。

(3)应用机械能守恒解题的步骤:

①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②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 ③确定研究过程中始、末状态的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6.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G p W E -=? (势能定理)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总W E k =?(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E W ?=G 除 (功能原理-机械能定理)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知识点点拨: 一、振动部分

1.表征机械振动的物理量

⑴ 位移(x ):振动物体始终以平衡位置为参考点的位移。

⑵ 回复力(F ):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称回复力。

注:① 回复力是效果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不是性质力。

② 回复力总是沿作振动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它是振动物体在切线方向上的合力。

⑶ 振幅 (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来描写振动的强弱。 ⑷ 周期(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问,用来描写振动的快慢。 ⑸ 频率(f ):振动物体1秒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它也是用来描写振动的快慢。1

f T

= 2.简谐振动

⑴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点:

F kx =-回 “-”表示 F 回与 x 的方向相反。

F k

a x m m

=

=-回回 “-”表示 a 回 与 x 的方向相反。 其中k 为振动系数,它是一个常数。x 为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⑵ 简谐振动的图象:

① 振动图象表示振动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

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

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一条余弦(或正弦)的曲

线。

③ 从图象中可直接得知振幅A、周期T以及振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根据曲线的切线斜率变化可定性得知振体的速度变化。

⑶ 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它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关系和与之对应的回复力、动能及势能的关系:

在平衡位置:0x =; 0a =; m v v =最大; 0F =回; k km E E =最大; 0p E =。 在振幅位置:x A =±最大;k

a A m

=最大;0v =;F kA =回最大;0k E =;p km E E =最大。

⑷ 简谐振动的两个特例

①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周期T 与振幅无关,与振子质量m 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 有关,m

大k 小,T 就大;m 小k 大,T 就大。 a) 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b) 回复力F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以效

果命名的力。此模型中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提供。

c) 加速度a :因为a=F 合/m ,此模型中的振子所受的合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即回复力,

所以a 的大小和方向与F 相同。

速度v :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所以,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② 单摆:

a .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与一根不能伸长的轻绳相连组成一个单摆,单摆是理想模型。

b .使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在切线方向上的分力。

c .在摆角0

5θ≤时,单摆的振动才是简谐振动。 d .单摆的周期公式:

2T π

= T 与振幅、单摆的质量m 无关。 B

e .周期T =2秒的单摆称秒摆。 3.振动的能量

振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为振动的能量 k p km pm E E E E E =+==振 在平衡位置:∵ 0p E =、 k km E E = ∴ km E E =振

在振幅位置:∵ 0k E =、 p pm E E = ∴ pm E E =振 4.受迫振动

⑴ 物体在周期性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⑵ 稳定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策动力的频率相同。

⑶ 在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即发生共振。 二、波动部分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⑴ 产生条件:① 作机械振动的波源;② 传播振动的介质。

⑵ 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运动形式和振动的能量,介质不会随波迁移。 ⑶ 机械波的种类:横波与纵波。

注: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介质中后振动的质点振动情况,总是落后于相邻先振动质点的振动。

2.表征机械波的物理量

⑴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波的图象中即是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⑵ 频率(f )和周期 (T ):波的频率和周期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决定,在任何介质中波的频率和周期是不变的。

⑶ 波速(v ):单位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它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公式: x v f t T

λ

λ=

== 3.简谐波的图象

波的图象表示在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简谐波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的图象。 应用:

⑴ 由波的图象可直接得知:质点振动的振

幅、波的波长和介质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置。

⑵ 若已知波速可求得周期和频率;巳知波

速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

刻的振动方向。

⑶ 若已知波速大小和方向,可画出经Δt 后的波形图。

4.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 一个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所有的质点 研究内容 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象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个完整曲线占 横坐标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分子运动论 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点拨:

一、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 阿伏加德罗常数: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都是N A =6.02×1023mol -1。

2. 分子小而轻: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质量的数量级为10-26㎏。

v

-A

A x

y λ

λ P

3. 对微观量的估算,首先要建立微观模型:对固体、液体来说,微观模型是:分子紧密排列,将物质的摩尔体积分成N A 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就是一个分子。在估算分子直径时,设想分子是球体;在估算分子间距离时,设想分子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边长即为分子间的距离。

4. 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先测出纯油酸体积V ,再测出它在水面散开面积S ,则单分子

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d=V/S

5. 分子直径大小的计算题:会利用公式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体积。

表示摩尔数)

表示总分子数,表示密度,表示总体积,表示总质量,为分子体积,为分子质量,为气体摩尔体积,为摩尔质量,,(此公式只适用于气体,(此公式只适用于气体=

(普遍适用)=,(普遍适用)n V M v m V ( )N *V V )v V N N *M M

N *n N mol A mol A A mol

A mol N M M V N m M N mol mol mol mol A ρρ

====二、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且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运动叫热运动。

1. 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是液体分子不断地撞击颗粒的结果。

2. 布朗运动的特点:①永不停息;②无规则;③颗粒越小,现象越明显;④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3. 扩散现象说明:墨水的扩散实际上是墨水微粒在水中被水分子撞击而运动的结果,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被撞击的墨水微粒扩散越快。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且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理解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

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关系:

① r=r0时:f引=f斥,分子力F=0

② 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③ 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④ r>10 r0时:f引→0,f斥→0,分子力F→0。

?玻璃板实验和铅块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kg(要会计算,不要背答案)。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一个重要桥梁。

四、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类比:弹簧模型。)(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公式:物体的内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分子总数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A. 从运动形式上看:做功是其他运动形式和微观分子热运动的转化;热传递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只发生分子热运动的转移。

B.从能的角度上看: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五、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上。

内能变化计算:

①如果系统与外界只有做功:ΔE=W

②如果系统与外界只发生热传递:ΔE=Q

③如果系统与外界既有做功,又发生热传递:ΔE=W+Q

六、能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1)节能2)开发新能源

七、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

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实际变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朝某个方向的变化是可以自发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变化确是受到限制的。这时如果要使变化了的事物重新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一定会对外界产生无法消除的影响,这就是自然界的不可逆性。

例如热传导: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但不会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给温度高的物体。这就是热传导的方向性。如果要实现相反方向的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对外界要产生影响。

2.能量的耗散:在能量转化中,流散的内能无法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的现象,称为能量耗散。它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气体性质

知识点点拨:

1.描写气体的状态参量

(1)气体的体积:气体充满容器的容积,它总等于容器的容积。单位是m3。

在标准状态(温度为00C、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等

于22.4升。

(2) 气体的温度:宏观上表气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温度的国

际单位是开尔文(K)。

热力学温度T 与摄温度t的换算关系:273T t =+ 但注意:T t ?=?

(3) 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与容器璧频繁碰撞产生的。F P S

=

际单位:帕(Pa )

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汞柱=10米水柱=1.013×105帕

求气体压强常用方法:①连通器法;②平衡法;③加速法。 2.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一定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1122PV PV = 密度公式:

1

2

1

2

P P ρρ=

(2)查理定律:一定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

121

2

P P T T =

或 0(1)273

t t

P P =+

增量公式:T P P T

??=

(4) 盖·吕萨克定律:一定量气体,在压强不变时:

121

2

V V T T = 或 0(1)273

t t V V =+

增量公式:T V V T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定量气体:

11221

2

PV PV T T C =

= C 与气体质量有关,C 大质量大

理想气体是指严格遵守气体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真实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都可以看着理想气体。

4.三个等值过程的P ─ V 图、P ─ T 图、V ─ T 图

1) 气体压强的计算:重点是直玻璃管,U 形管,气缸活塞类三种模型。 等温变化规律-玻意耳定律(英国):一定质量的气体在

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图像:如图。

? DIS 实验:推拉活塞是应注意缓慢。各组同学实验的pv 乘积不完全相同原因有:注

射器中封闭的气体的质量不同。 ? 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

2) 等容变化规律-查理定律(法国): 一定质量的

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另一种表述(压强p 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压强等于0℃压强的1/273。

图像:如图。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物质会出现许多奇异的特性,超导体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发现的。

3) 等压变化规律-盖吕萨克定律(法国):一定质

量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另一种表述(体积V 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一定质

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体积等于0℃体积的1/273。 图像:如图。

4) 气体实验定律: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才成立。

o

o

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1)

第5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F a v x ,,,)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 一定的水平初速度0v 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平抛运动的规律: 7 各物理量间关系:v n t t l v ,,==??=??=θω,时间圈数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T r r v a n 222)2(πω=== 向心力表达式:r T m r m r mv ma F n n 222)2(πω==== 特别说明: (1)匀速圆周运动。 它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而又最常见的曲线运动,它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其特征是: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周期恒定的圆周运动,它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关系为: F 向心力不是特殊的力是物体在做圆运动时受到诸力的合力(任何一种力或几种力的合力)。只要它能使物体产生向心的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由动力学知识可知 (2)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完全等于向心力。 (3)变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切向力。 第6章 万有引力 x

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抛体运动知识要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一个恒量、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公式:、、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v0=0 、a=g(自由落体运动),有 v t=gt 、、、。 当V0竖直向上、a= -g(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 (1)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是g,方向竖直向下,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t总= 2V0/g =2 t上=2 t下 (4)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对抛出点):H=v02/2g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6)*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7)*用全程法分析求解时: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S>0表示此时刻质点的位置在 抛出点的上方;S<0表示质点位置在抛出点的下方。v t >0表示方向向上;v t <0表示方向向下。在最高点a=-g v=0。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一般来说,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运动,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运动。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 2.由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______量,它们的合成和分解都按照_________法则。 三、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____________方向,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 .必具有_________。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 。 四、平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0) 1.特征: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加速度____________。是一种。。。 2.性质和规律: 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X=v0、x=v0t。 竖直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y=gt=、y=gt2/2=。 合速度:V= ,合位移S= 。 3.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由决定,与无关。 五、斜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0,抛射角为θ) 1.特征: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加速度________________。 2.性质和规律: 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X=、x= 竖直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y=、y= 。 合速度:V= ,合位移S= 。 3.在最高点a=-g v y=0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20210122211823)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 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 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运动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一)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

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min cos d d t t v v θ=?=船船 (此时θ=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min d t v 船 = 合速度为:22v v v =+合船水合位移为:2222()AB BC x x x d v t =+=+水 或者 x v t =?合 (2)分析: 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θ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min x d = 合速度为:22sin v v v v θ==-合船船水 对应的时间为:d t v =合 例2: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一物理下标准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复习 一、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 作用下,在F 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 (1)若F (或a )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 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 (或a )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 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 的位置坐标为: 2021,gt y t v x == 6、①水平分速度:0v v x =②竖直分速度:gt v y = ③t 秒末的合速度::22y x v v v +=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θ表示:x y v v =θtan 二、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 :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s/t ,单位m/s ;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π2),单位 rad/s 或1/s ;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 ,频率f =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r v T r v T ωππω=== ,2,2 3、向心力:r m F 2ω=,或者r v m F 2=,r T m F 2)2(π= 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5、向心加速度:2a r ω=,或2v a r =或r T a 2)2(π= 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6,注意的结论: (1)由于a 向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7、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三、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必修2物理知识点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 则不能渡河。 min cos d d t t v v θ= ?= 船船 (此时θ=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min d t v 船 = 合速度为:v =合 合位移为:x == 或者 x v t =?合 (2)分析: 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θ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min x d = 合速度为:sin v v θ==合船 对应的时间为:d t v = 合

高一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及知识点 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高一年级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高一年级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篇一】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

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9.765m/s2。 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篇二】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ππ == =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 ?????

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 2 11 /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 (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 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 K 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 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 —S 图)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滑动摩擦力做功:W=fd (d 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且W=Q (摩擦生热) 示功图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 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 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 =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