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铁路信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

一、室外电缆工程

1)、挖电缆沟

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

(1)站内路肩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

(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米(线间距为米时,不得少于米)。

2)、电缆敷设:

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

(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

(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

(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

(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米。

7.电缆标、警示牌设置原则v:

直线段每50米设置一个电缆埋设标,再隔50米设置一个警示牌,再隔50米设置一个电缆标,以此类推。下列处所应埋设电缆标:

(1)电缆在转向及分支处无电缆盒时;

(2)电缆长度超过50米的直线中间点;

(3)电缆地下接头处,其标桩应有"接续标"字样,并注明埋深、电缆编号,竣工图要有显示。

(4)电缆穿越障碍物时(如大型管道、高压电缆等) 过轨、公路、干河需在适当地点标明电缆路径。

8.纽绞电缆敷设前应确认A、B端,并注明标志。

9.电缆警示牌采用路局指定的专用大理石标牌。

3)、电缆防护

1.站内范围干线电缆应全部采用水泥槽或阻燃材料电缆槽防护,电缆槽平整,接头无缝隙。电缆槽要留有三分之一空余量。埋深为上盖距地面450米。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2.电缆穿越铁路(包括预留线路)的地方,选用钢管(或PVC管)防护,防护管两端应各超出枕

木头不少于米。防护管的内径应为电缆外径的倍以上。电缆穿过防护管后,应用麻布条缠包堵严电缆管口。防护管两端头挖的比电缆沟底略深一些,防止日后防护管受力下沉,管口上部割伤电缆,出土应注意堆放,勿污染石喳。防护管平置于沟底,用沥青麻布片封堵两边管口,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回填石喳捣固。

3.电缆穿越公路敷设时.应用钢管防护。防护管两端应伸出公路边沿各1米。

4.电缆过桥、涵两端外漏的防护钢管及向桥涵方向2米范围内,必须采用水泥包封处理,电缆经路上外漏的防护钢管,必须采用水泥包封处理。电缆防护地段作黑白相间的斑马线明示。

5.电缆穿过水沟、水渠敷时,一般以钢管防护。同时,为了防火,须采取水泥封堵防护措施。

6.过桥涵、路堑的要全部贯通砖砌(或水泥电缆槽防护),并油饰斑马线,外挂电缆钢槽、铁管防护,且在桥涵两端入地处砖砌和水泥砌实并油饰斑马线,桥头折角处进行特殊处理,防止电缆管角磨损造成混线、接地。

7.电缆与热力管、煤气管、燃料管交叉时,可用钢管防护;

8.电缆与地下其他管道交叉时,其防护要求:

(1)交叉点的垂直距离不少于时,应采用软土(砂)砖防护,防护长度为两端伸出交叉点1米;

(2)电缆在其他管道下面通过时,电缆沟底可不加砖防护。若在其他管道上面通过时,电缆四周均应加砖防护。防护长度为两端各伸出交叉点1米。

9.电缆与建筑物、管道平行敷设时的防护要求:

(1)电缆与地下建筑物接近时,应保持互相间距离不小于米,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则采用防护措施,一般采用软土(砂)砖防护或管道防护;

(2)不准将电缆敷设在热力管、煤气管、液体燃料管的上面或下面(交叉除外),当与上述管道平行敷设时,其防护要求:

距热力管一般不少于2米。当小于2米而大于米时,电缆与热力管道间需装隔热材料防护; 距煤气管道液体燃料管道一般不小于1米;

距上下水管一般不小于米。当小于米时,应采用软土(砂)砖防护。

10.信号电缆不得与电力电缆同沟敷设,距离不小于米;交叉敷设时,信号电缆也应在上面,其交叉点垂直距离不得小于米。若小于米时,采用管道防护。管道两端应各伸出交叉点1米,管道与电力电缆的距离应有米以上的间距。

11.信号电缆与信号电缆交叉时,其交叉点垂直距离应不小于米,并用软土隔离。

12.从路基坡脚下到路基上的电缆埋深不小于米,并砌砂浆片石护坡,其砂浆片石宽度不小于上下电缆沟长度的二分之一。

13.电气化区段电缆钢带和铝护套应可靠接地,不得存在虚接和打火现象;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二、箱盒安装电缆做头、配线

1.采用防盗型箱盒,各种箱、盒无破损裂纹,打磨光滑,箱盒盖严密、通风(设有对流通风孔)、防潮作用良好。箱盖外加支撑架,盖内有"严禁放物"红色字样,有二次防尘玻璃。

2.轨道电路送受端均采用变压器箱,变压器箱或电缆盒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平。变压器箱或电缆盒突出边缘距线路轨头内侧应不小于米,变压器箱盖均向所属线路外侧方向开。

3.作为中间接续的电缆盒、方向盒安装,一般与轨道平行,基础顶面应露出地面米,并应排水良好,尽量减少对过往车辆的影响。

4.电动转辙机用电缆盒,一般安装在岔前,引入口向岔后方向,基础顶面与钢轨底面平。

5.轨道电路变压器箱或电缆盒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平。电化区段扼流变顶面与变压器箱平,钢轨侧与变压器箱齐,距绝缘节两端距离均匀排列。为保证大机清筛作业,轨道箱距钢轨外沿不少于米,箱线、扼流变线适当加长。

6.电缆盒、变压器箱引入孔亦应用胶堵封严。采用冷封胶灌注,空余胶室也灌注,胶面应整洁明亮。进出口胶堵防护。灌注绝缘胶后的胶面应整洁明亮,胶面高度可低于电缆护套5-

10mm。

7.各种箱、盒端子编号:

(1)HZ-12、HZ-24电缆盒端子编号,从基础开始,顺时针方向编号;

(2)方向电缆盒编号,面对继电器室,以“1点钟”位置为1号端子,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1号端子注明标记;

(3)变压器箱端子编号,靠箱子边为奇数,靠设备边为偶数,站在箱子引线口一侧,自右向左依次编号;

8.电缆做头、配线统一整齐。箱、盒内干净无杂物,芯线不得损伤,线头要紧固。方向盒主电缆做成喷泉状,付电缆在箱壁盘大圈(分体式方向盒在板上),每根电缆挂电缆去向牌。

9.一个端子柱上允许最多上三个线头,并用垫圈隔开,每个端子柱上都应有两个螺母紧固。引入口要堵塞或堵板完好。箱内配线附有配线图,电缆芯线应有明显的编号铭牌和来去向铭牌。

10.信号箱盒电缆走线孔使用密封胶进行封堵,箱盒采用橡胶盘根。

11.电缆对接盒两方向电缆型号芯线数应一致,备用电缆按设计图上在端子柱上(芯线全部对接于端子上).

12.信号设备电缆,自机械室室外分线盘至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终端盒贯通一对芯线并绘制备用电缆配线图,电缆上端子标牌明示。竣工图一并绘制。

13.电缆配线增加辅助线环,线头套3mm套管。辅助线环上下有垫片。

14.箱盒内端子铭牌齐全。有塑封配线图和接线图。高柱信号机变压器箱基础顶面与轨要平,箱子边缘距机柱450mm。

15.矮型出站信号机变压器箱与基础间采用45°斜面法兰盘焊接钢管连接。

16.方向盒基础与轨道平行,基础顶面应露出地面300-400,并应排水良好,设置在对过往车辆无影响地段。多个方向盒在一起时,排列整齐,两盒间距300mm。

三、地面固定信号机安装

1)、信号机安装一般要求

1.信号机的规格、型号和灯光配置应符合设计。机构的零部件应完整无破损,电缆金属护套应进行屏蔽连接。

2.透镜式色式信号机的透视孔完好,灯室互不串光,并不因外光反射而造成错误显示。

3.信号机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有关规定和现场定测位置的要求。有条件的应使信号机突出边缘距线路轨头内侧不小于米。

4.各部螺丝无松动,螺丝不滑扣,螺帽须拧固,螺栓应伸出螺帽外,最少与螺帽平。

5.箱盒器材完好,并固定牢固。高柱信号机号码采用60×40㎜的大号字体反光号码牌,安装在机柱正面,距轨面两米的地方,矮型信号机写在信号机构的背面盖上,见《维规》。

6.信号机上道前,必须经过检测车间显示激光调整,区间信号机改双灯单丝灯座,站内列车和重点部位调车信号机采用一体化点灯单元。

7.信号机点灯变压器采用XDZ或BXC点灯单元。

8.信号机同时点两个灯及以上时,XJF220液压断路器容量不小于1A。信号机及箱盒硬化面完好,整洁,排水良好。

2)、高柱色灯信号机安装

1.高柱信号机采用铝合金机构;同一机柱上安装的多机构,灯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引导信号机构、机柱下附调车信号机构及表示器除外);机构托架应水平。机构安装方向应使连续显示距离达到最远。

2.水泥信号机柱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使用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裂缝宽度与损坏程度超过下列规定者,不得使用;

裂缝宽度超过1㎜者;

裂缝宽度虽在㎜内,但整圈裂通,并超过两处,且裂缝之间距离又小于500㎜者;

混凝土面损伤、脱落、并纵向主筋外露者;机柱碰伤至弯曲最大失度超过L/200者(L为机柱长度)。各项裂缝宽度,均以机柱按两规定支点(距两端平放的实测数字为准。

3.信号机柱应垂直于地面装设,其倾斜量在距钢轨面5米高处向下放垂线时,在轨面处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6㎜。泥水柱顶端须封闭,不进雨雪。

4.信号机的机柱、梯子、机构安装,均不得侵入建筑限界,机柱埋深均应符合规定。(埋深为机柱全长18~20%).

5.设在路基面狭窄、坡度较陡地点的信号机,应采用片石、水泥砂浆砌围,砌围边缘距信号机边缘不得小于800㎜。

6.当土壤含水量较大或可塑性的砂质粘土,土质不好时,机柱坑底应增设混凝土底盘或夯填碎石,防止机柱沉陷。

7.高柱信号机的机构下方应装有作业台,机构门不缺油,按照电化区段标准接地,安全地线连接贯通地线,连接牢固符合要求。

8.信号机梯子的规格应与机柱配套使用;信号机梯子使用镀锌型,梯子无弯曲、变形、伤残、锈蚀等现象;梯子中心与机柱中心一致;支架水平;梯子安装方向与所属线路中心线路垂直。

9.信号机及其附属变压器箱(或电缆盒)培土方正平坦,边坡坡度为45°左右,培土高度为变压器箱(或电缆盒)基础面以下150±50㎜,机柱根培土直径不小于1200㎜,并夯实。10.高柱列车信号机采用铝合金组合式机构。采用反光牌标志。

3)、矮型色灯信号机安装

1.矮型信号机基础应埋设平稳,基础面应高出所属线路250±50㎜,其倾斜量在300㎜间距处不超过10㎜。

2.矮型信号机培土方正平坦,培土高度为基础面以下500±50㎜,培土顶面边缘距基础边缘400㎜左右,边坡坡度倾斜为45°左右。

4)、信号机配线要求

1.信号机配线:信号机机柱线采用电缆引入;一般配线采用48×㎜2多股阻燃绝缘软线,条件线应采用同其相对应的灯光颜色一致的配线,线条应无中间接头和绝缘破皮现象,并套以

塑料软管防护;线头无病害;线把邦扎整齐,线把在机柱、箱、盒进出口处应设有防护。

2.一个端子柱上允许最多上三个线头,并用垫圈隔开,每个端子柱上都应有两个螺母禁固。

3.变压器箱内配线颜色与灯光颜色同,线把加铁线套塑料管主筋,在端子板下方绕箱壁走线把。?

四、轨道电路

1)、绝缘设置原则

1.在轨道电路区段内的轨距保持杆、道岔连接杆、道岔连接垫板、尖端杆,各种转辙机设备的安装装置和其他具有导电性能的连接两钢轨的配件,均应安装绝缘,轨道电路区段的各种绝缘装置,应保证绝缘良好,钢轨绝缘的各零件应齐全、完整无损,螺栓应拧紧。

2.轨道绝缘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信号机处的两钢轨绝缘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处时,进站、接车进路及调车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或后方1米的范围内;出站和单线或复线自动闭塞区间的单置通过色灯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米或后方米的范围内。

3.调车区段轨道电路的两钢轨绝缘,应并列安装时,错开的距离(死区段)不得大于米。

4.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不宜小于18米;当死区段的长度小于米时,上述间隔允许小于18米,但不得小于15米。

5.电化区段的交叉渡线菱形部分轨道电路死区间长度不大于米。(是必须实地测量纳入原始记录控制).

6.安装在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除渡线外,应安装在距警冲标计算位置不小于米,距警冲标实际位置不大于4米的地点。当不得已必须安装在警冲标内方小于米地点时,应按侵入限界考虑。

7.钢轨绝缘采用高强度绝缘,每个绝缘垫处使用双垫,安装应做到钢轨、槽型绝缘、鱼尾板之间吻合。螺栓平直紧固,绝缘零部件齐全无损伤。钢轨接头处的轨道绝缘、其顶面与钢轨面齐平。

8.电气集中联锁车站的牵出线、机待线、出库线入口处的调车信号机前方,设有轨道电路时,其长度不得小于50米。

9.专用线入口处的调车信号机前方,应有不小于400米长的电码化区段。

10.在半自动闭塞区段的电气集中联锁车站,接近区段的钢轨绝缘,宜安装在预告信号机前方100米处。

11.异型钢轨接头处,不得安装钢轨绝缘。

12.在平交道口公路路面处,不得安装钢轨绝缘。应安装在距公路路面两侧2米外的适当地点。

13.在锁闭进路进行调车的车站,调车进路,岔前钢轨绝缘,应安装在距尖轨前最近的基本轨接缝处。

2)、道岔绝缘安装

1.道岔绝缘的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螺栓平直紧固,绝缘垫采用高强度双垫。

2.设有电码化设备的道岔区段,钢轨极性绝缘不宜安装在正线上。

3)、轨道接续线安装

1.钢轨接续线采用双套苏式勾线。

2.钢轨接续线铆接应牢固,无伤痕。塞钉不打弯,塞钉打入深度至少与钢轨平,以露出钢轨内侧1-5㎜为宜。?

4)、钢轨引接线安装

1.钢轨引接线使用双线,采用小水泥双枕固定方式。箱盒侧,过轨处采用黄油抹,橡皮胶或电缆外皮包扎。小水泥枕上用两个直径10㎜螺丝加扣件固定引接线。

2.钢轨引接线沿枕木部分,应平直固定良好。

3.钢轨引接线与变压器箱,电缆盒连接时,应将螺母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结缘片、管应完整无破损现象,并性能良好。内侧应加直径6㎜镀锌大铁垫和弹簧垫。

4.钢轨引接线使用双根、防腐、防混等阻线。采用过轨卡子固定方式。箱盒侧、过轨处采

用黄油涂抹,橡胶皮或电缆外皮包扎。无挂网地段,全部采用电气化标准箱盒引接线。钢轨引接线与变压器箱、电缆盒连接时,箱、盒内外侧应加直径6㎜镀锌大铁垫和镀锌弹簧垫。

5.为保证大机清筛作业,轨道箱距钢轨外沿不少于米,箱线、扼流变线适当加长。

(UM71)区段的引接线用70㎜2,的钢线与钢包铜线并用方式(一钢一铜)或采用双钢线。7.电化区段横向连接线采用双根95㎜2护套铝绞线并埋设入地;扼流变压器增设中心连接板辅线,采用46㎜2包胶钢绞线。

5)、轨道电路送、受电端设备安装

1.安装在送、受电端箱盒内的各类器材、元件,质量良好,排列整齐,安装牢固,室外轨道保险采用HA-MAG/SA-B液压断容器,箱内器材出厂铭牌齐全。变压器有端子使用说明。

2.箱、盒内设备间配线一般采用48×㎜2多股阻燃绝缘软线,配线不破、不老化,整洁、绑扎整齐,中间无断股、线头无病害。

3.相邻两轨道电路区段的极性(相位)应交叉布置。

4.轨道电路箱、盒用大小号字体按用途的代号书写在箱、盒盖上并注明轨道电路的送、受电端,参照现行违规。

5.送、受电箱、盒周围硬面化良好,整洁无杂草,排水作用良好。

6.轨道电路防雷采用路局推广使用的综合防雷器材。

7.补偿电容采用铁道部CRCC认证的密封无维护型组合电容(带防护盒)。

8.扼流变压器采用开气隙扼流变压器、室内配合使用HF4-25防护盒。

五、道岔转辙装置安装

1)、道岔安装装置

1.统一采用125×80×12㎜的角钢镀锌安装装置。

2.道岔转辙装置的安装符合安装标准要求:

(1)固定长角钢的铁应与钢轨密贴(腹部除外);

(2)长绞钢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对称型道岔中心线垂直;

(3)固定道岔转辙设备的短角钢应与长角钢垂直;

(4)密贴调整杆、表示杆(或封闭杆)、尖端杆与长角钢之间应平行,其偏差前后各不超过20㎜(系指尖端杆至长基础角钢的两端因钢轨爬行而引起的位移);

(5)道岔转辙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对称型道岔对称中心线平行,其偏移不得超过10㎜(系指转辙机外壳纵侧面两端与基本轨垂直距离的偏差);

(6)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不得小于5㎜,调整丝扣的露出螺母外部分,两边长度大致相等;

(7)角钢安装防止与轨底垫板(滑床板)摩抗混电,绝缘板伸出铁垫板不超过5㎜复式交分可允许少装中间位置的一块L铁,但角钢与轨底要有绝缘防护;

(8)复示交分道岔L铁及小垫板安装时倒角位置确认正确,保证小垫板与轨底基本密贴;

(9)各种连接杆调整丝扣余量,不得小于10㎜。

(10)各种曲线连接杆的曲折量不得大于100㎜,曲折角不应大于30° 。

3.各种螺栓应紧固,无滑扣,螺栓应满帽,丝扣高出螺帽不超过10㎜,各部螺母、铁垫片、弹簧垫圈、开口销应齐全完好。

2)、电动转辙机安装

1.电动转辙机安装前应检查其各部件及外壳是否完整无损,防尘、防水性能良好。(做专用检查表的原始记录).

2.电动转辙机的动作杆和密贴调整杆应安装在同一直线上,并平行于道岔第一连接杆。

3.摩擦连接器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岔在正常转换时,不空转;

(2)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动或转换中途遇阻时,应使电动机空转;

(3)当道岔转换终了时,应使电动机空转,不至因骤然停止而损坏机件。

4.在道岔第一连接杆处的尖轨和基本轨之间插入厚4㎜宽20㎜的试验板时,道岔不得封

闭。(做原始试验记录表)

5.道岔动作电流、摩擦电流大小适当。(做原始试验记录表)

6.电动、电液转辙机必须经过电务段检修车间出所方可上道使用。(入所检验后又检测证).

3)、转辙机配线及其它

1.转辙机引出线采用带钢丝的胶皮管。

2.电动转辙机配线使用48×㎜2截面积的多股阻燃铜芯塑料线,配线不破、不老化、整洁、绑扎良好、线头无病害;导线与电动转辙机的活动部分不摩卡;一个端子柱允许最多上三个线头,并用垫圈隔开,每个端子上有两个螺母紧固。转辙机、电缆盒引入线口采用胶赌防护。盒内应有结、配线图,并落实图实相符。

3.道岔表示电路中的硒盒用耐高压的4只整流双串双并二极管组成整流盒,固定在电缆盒端子上。必须经过电务段检修车间出所方可上道使用。

4.转辙机的编号用大号体60×40书写在机盖中间位置并在转辙机的防尘板上标明道岔定位位置时动作杆伸出、拉入状态的箭头符号。

5.电动转辙机及箱盒硬面化完好,角钢不得与硬面接触,至少有20㎜以上间隔,各转换部分通路良好,无卡阻、无积水、无冰冻、无杂草,通路清理石渣不超过半槽。

6.电动转辙机与密贴调整杆连接销上须安装防窜卡。

7.同步安装道岔缺口检测装置,配线整齐,安装牢固。

8.提速转辙机及外锁装置装设防护罩。?

六、防雷接地

1.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接地装置和设备接地装置按设计要求装设,信号与通信、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分别设置。

2.下列设备应装设安全地线:车站的控制台、各种机架、电源屏等设备。现场凡距接触网带电部分5米以内的高柱信号机、各种复示器、继电器箱、道口控制盘等带电设备。

3.接地体和引接线应焊接牢固。接地电阻值符合标准。?

4.按照综合防雷标准设置地线,信号房屋按综合防雷要求完成。

5.各站按部颁要求设置综合防雷,信号机械室房屋安装避雷网、避雷针、接地环线,微机联锁车站安装法拉第屏蔽笼。骆峰枢纽站场安装避雷针。?

七、交流电力牵引区段信号设备

1.电力牵引区段接触网带电体5米以内的信号机金属体边缘与接触网带电部分间距,均不得少于2000㎜,距回流线不得小于700㎜。

2.电力牵引区段的进站、通过信号机构可安装在钢轨侧,进站信号机的引导机构与第二位机构中心距离为720㎜,第一位与第二位机为1200㎜。

3.站内高柱信号机和信号托架等设备的安全地线,应用地缆将每个机构分别于信号梯子连接。通过信号梯子接至贯通地线。信号机号码牌金属体、作业台接地。

4.钢轨回流线采用双根75㎜2塑套铝绞线,电缆槽防护,埋设深度不少于700㎜。

5.扼流变压器增设中心连接板辅线,采用46㎜2包胶钢绞线。

6.扼流变压器连接线采用双根防混、防腐等阻线,采用小枕木固定牢固,过轨采用卡子固定。

7.扼流变压器引接线、中心连接板、箱盒引接线采用黄油涂抹,橡胶皮包扎。

8.区间按设计增加空扼流,按设计进行简单横向连接和完全横向连接,横向连接线采用双根70㎜2的铜缆或双根95㎜2的橡胶护套铝绞线。过道钢轨防护。

9.简单横向连接防雷单元按设计型号设置,固定在另加的终端盒上。

八、室内设备安装

1)、电缆引入及分线盘安装

(1)电缆引入后的储备量应排列整齐,盘放在电缆井内。

(2)室外电缆引入时不得有硬弯或背扣,电缆排列整齐,避免交叉,电缆在柜内分段固定,电缆终端固定在分线盘下方。

(3)电缆终端应有标明去向的铭牌。

2.分线盘的规格、端子配置应符合设计,各零部件完整无损,电气特性符合工厂标准。

3.分线盘安装在夹墙内时,应用角钢固定在墙上,安装端正、平直、牢固。

4.分线盘上的端子编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5.配线用绝缘软线与电缆芯线线条应分别绑扎整齐,线头在线把中出现部位应一致。

6.备用电缆芯线按设计在分线盘备用端子柱上。

2)、组合架及组合的安装

1.组合架、综合架、电码架、防雷架等各种机架的规格符合设计,外观和各零部件完整无损,性能良好,电气特性符合工厂标准。

2.机架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1)机架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安装端正、整齐。

(2)机架与底座间、机架与机架间,用螺栓固定,机架上部用走线架或角钢固定。(3)机架与走线架连接后,走线架应平直、牢固,走线架上敷设底板和其它防护措施。

3.组合中的阻容元件、二极管等器件使用插接式阻容盒。

4.保险使用液压断路器。

5.组合及继电器安装后,前后铭牌齐全,字迹端正、清楚,格式统一。

3)、电源设备安装

1.电源屏安装前作下列检查

(1)设备规格符合设计,外观零、部件完整无损,性能良好,电气特性符合工厂标准,印刷电路板接触良好,紧固件无松动;

(2)手动或自动调压和电源切换装置性能良好,动作正常;

(3)电表无卡阻、碰针现象;

(4)电气元件连接良好,焊接无脱焊、虚焊现象。

(5)开关接触或断开动作良好,接触压力合适。

2.室内电源配线的规格种类,截面积、敷设径路符合设计,不得降低标准。配线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皮现象。配线线头焊接牢固、光滑并套有防护套。线把管口处应有防护措施,管口光滑无毛刺和无锋利飞边。

3.引入电源设备的三相电源相位与电源设备的相位连接必须相符,零线不得接错。

4.通电试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须旁站做原始记录):

(1)指示灯表示正确;

(2)警报系统动作正常;

(3)手动或自动调压装置作用良好,动作灵活;

(4)手动或自动转换主用、备用电源屏时,工作稳定可靠,转换时间不大于秒;

(5)开关、熔丝接触良好。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触头无过热现象。

(6)接入负载,检查各部件的温升,符合设计说明。

4)、室内配线一般要求

1.室内设备配线符合下列要求:

(1)控制台、电源屏、组合架之间的配线采用电缆,消灭塑料软线。

(2)线条不应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

(3)线条布放时,留有适当的坐头备用量。

(4)电缆剖割时,不得损伤芯线外层绝缘。

(5)引向零层端子的线条,按端子的单号或双号分束绑扎、绑扎整齐、间隔均匀,表面线条应力求顺直,出线部位顺直、美观。

(6)电缆引出端有标明去向的铭牌。

2.焊接配线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不得使用带有腐蚀性焊剂,可使用酒精松香水作焊剂;

(2)焊接必须牢固,焊点光滑饱满,无毛刺、假焊、虚焊现象;

(3)每个端子上的线头不超过两个;

(4)对有孔端子应将线条穿入孔后再焊;

(5)配线线头应套有塑料软管保护,套管长度应均匀一致。

第九部分 ZPW-2000A专门工艺标准

为保证工程的施工和运用质量,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以下专门的标准执行

一.电缆工程

1.电缆购进厂家为铁路定点厂家,质量可靠,电气特性达标。区间电缆按照实际长度向厂家订购,尽量不做电缆接续。跨越区间信号点的发送、接受、点灯长电缆必须进行接续时,在每个信号点处采用地上电缆盒进行接续,并纳入竣工图纸。电缆长度小于500米时严禁进行任何接续。

2.新电缆经路的确定必须经有关车间和工区配合定测,径路每100米设置一个电缆警示牌(警示牌样式按照路局标准)。

3.电缆径路,施工前双方共同确定,尽量统一在一站台侧。

4.电缆接续可采取地下电缆盒接续,但不得采用地下热缩接续方式。接续地点纳入竣工图纸。

5.干线电缆信号楼至进站进站电缆槽防护,深度要求槽盖顶面距地面450㎜。

6.在每根电缆终端均挂铭牌,标明电缆去向、芯数、长度、备用芯线数。

7.电缆配线要做到整体美观,母垫齐全,紧固后不压线皮,线脖儿露出不超过1㎜。电缆盒配线,一律采用上绕三圈方式,备用线芯单独绑把。

8.站内信号电缆全程贯通一对芯线到电缆盒端子,套红色套管,注明贯通字样,应纳入竣工图,一个端子多根贯通芯线时使用不同颜色套管区分。

9.按照有关规定留足电缆备用量、备用芯。

二、箱盒信号机

1.各种箱、盒使用分体式箱盒,电缆引入口用冷封胶密封,箱、盒使用复合材料防盗型。

2.列车信号机使用铝合金信号机构。信号机出厂前由电务段进行灯光调显,加贴检测标签,否则不可上道使用。

3.箱盒内部油漆颜色为深蓝色,箱盖打号,盖内有红色"严禁放物",箱盒内配线图打印塑封。

4.箱盒内部皮线配线,一律采用48×软线绕制线环,进出口采用胶堵防护。

5.变压器箱内软线把,为绕箱壁走大线把,把内设有Φ铁线作主筋。

6.信号机内部配线进出口采用胶堵防护。

7.高柱信号机引出软线,使用橡皮内带钢丝胶管防护。

8.信号机采用:镀锌梯子、伯瑞特灯泡。

9.信号机托架、变压器箱与信号机间引线管采用镀锌件。

10.箱、盒安装二次防尘,采用钢华玻璃,内部加装电缆槽盖。

11.钢轨引线孔打好后必须在当日将引线安装入孔,防止接触不良,影响性能。

12.箱、盒安装地线严禁与箱、盒壁碰、连接触。

13.信号机尽量避开曲线、桥梁等对显示不利地点,长大桥梁信号机应避开避车台防护网。

14.信号机设置地点以设计、车、工、电现场定测为准。

15.为保证汛期设备安全,区间信号机处路基及边坡进行片石护砌。所有现场设备进行硬面化。

16.箱、盒端子采用塑料标记帽防护,标记帽颜色分配;红色,起始端子;绿色:正常配线端子;蓝色:贯通线端子;黑色:电话线端子。

17.现场信号机号码牌、接近标志、反向停车牌、禁停牌使用专用反光标志牌。

18.信号机安装后,机柱中心距线路中心不少于2900㎜,卡盘安装良好,倾斜不超限。

19.信号机变压器箱安装,基础面与轨底平;方向电缆盒应设在信号机处路肩上,基础面距自然地面300㎜。安装平、正,不倾斜。方向电缆盒基础中心连线与轨道平行,1点钟位置对信号楼。

三.其它室外设备

1.基本要求

(1)设备安装完后,应使设备防护盒顶面距钢轨顶面不大于200㎜。防护盒最外边缘(靠近钢轨侧)距钢轨内侧不小于1500㎜。

(2)引接线安装在钢轨外侧,方向朝下并于水平面成45~60°夹角。

四.地线要求

1.区间贯通地线采用35㎜2的裸铜线,与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设置于大地侧。当铜缆与信号电缆同槽,铜缆应敷设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

2.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应≤1Ω。

3.室外箱、盒等所有金属设备安全地线,安全地线、防雷地线及屏蔽地线都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各无绝缘轨道电路区段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5.信号机械室内所有金属设备必须与室内的接地网连接,当信号机械室有基础接地体时,应与信号室内接地网连接,以确保所有金属设备等电位。

6.接地线与接地体之间应可靠连接,严禁虚焊虚接。

7.信号机械室地线应根据施工需要单独设置,不得与原地线合用。

五.室内设备

信号机械室内部各种布线全部采用阻燃型。所有与数据通信线共槽的线缆均应采用阻燃屏蔽线。

1.室内轨道电路发送、接受传输通道成对使用㎜2对绞屏蔽阻燃塑料软线。

2.电缆引入室内剥头处按工艺标准采用电缆成端工艺。

3.机械室内所有金属设备都必须使用10㎜2扁平铜网编织线(或接地铜缆)与室内接地网连接。

4.各种机柜内屏蔽线要在走线架处向下剥除外护套,并用10㎜2扁平铜网编织线把屏蔽线

屏蔽层连接至柜体,各机柜两侧下部分别用10㎜2扁平铜网编织线接至地网,柜体上部两侧分别用10㎜2扁平铜网编织线连接走线架,相邻机柜用10㎜2扁平铜网编织线相连,柜门用6㎜2多股铜芯塑料线与柜体进行电气连接。

5.室内布线走予留电缆槽和走线架,亦可走防静电地板下;

6.室外分线柜与电缆引入口距离大于5米时,须在电缆引入口处将电缆的铠装钢带屏蔽连接后分别接至室内接地汇集端子排。

7.设备机柜上方走线架中电源线、柜间通信电缆和信号联络线应分别放置。

8.继电器室组合柜阻容元件、组合内变压器和整流器均匀采用插接件。

9.室内焊线不得使用腐蚀性助焊剂,焊点要饱满光亮。使用塑料套管应大小一合适长度一致。

10.室内其它配线要整齐美观,无线头病害。

11.微机联锁或控制台增加故障通知按钮。

六.其它

1.所有配线均需采用阻燃线。

2.继电器室信号电缆井、沟、槽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防火封堵。

3.凡在室内电缆槽内设计电源线一律使用电力电缆。

4.组合架加装二次防脱,室内线把绑扎采用尼龙扣。

5.所有电路结配图修改必须在竣工图纸修正。

6.施工完毕完成微机监测设备、调度监督设备的恢复,达到相应监测、监督功能。

7.电缆屏蔽地线引上来到端子。

8.提供电子档设备图纸及各站电缆走向图纸。

9.安装好电缆铭牌、端子铭牌、继电器、组合铭牌等明示。电源屏端子、继电器前后、组合前后安装雕刻铭牌。

所有应入所测试的器材必须贴有出所合格证方可上道使用,入所器材如下:

(1)需入信号检修车间器材

电动、电液转辙机、信号机显示激光调整、信号灯泡、转辙机、信号机内部配线。(2)需入信号检测车间器材

各种继电器、变压器、变阻器、整流器、液压熔断器、灯丝转换单元、阻容元件、25Hz 器材、各种电源屏、调谐电容、扼流变压器、交流计数微电码器材、保险管、熔丝告警器。

(3)需入电子设备检修车间器材

ZPW-2000器材、防雷器材。

室内、外所有防雷设备应采用0B0防雷。

站内毁坏的硬面化及时恢复。

④各种信号设备的周围应硬面化。设备硬面化的任何部位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并以不影响工务大型机械捣固为原则,同时考虑自身及线路排水。

铁路信号电缆施工工艺规定

. . 铁路信号电缆施工工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在广铁(集团)公司管内的铁路信号电缆施工,从源头预防信号设备故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铁路信号电缆使用规定 第二条 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轨道区段以及2000系列的站内电码化设备采用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计轴设备、应答器使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其它设备应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信号电缆等非数字信号电缆。 第三条电化区段主干信号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连接的站(场)联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第四条 ZPW—2000系列采用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 1.两个频率相同的发送与接收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 2.两个频率相同发送(接收)不能设置在同一屏蔽四线组内。 3.电缆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时,该电缆需采用内屏蔽电缆。 . . . . .

4.电缆中各发送、各接收频率均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内屏蔽电缆,但线对必须按4线组对角线成对使用。 5.内屏蔽电缆有2对以上的备用芯线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内屏蔽4芯组。 第五条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电缆应成对使用。 第三章铁路信号电缆径路选择原则 第六条铁路信号电缆敷设前,由施工单位会同工务段、电务段、通信段等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共同确认敷设径路。 第七条两设备间距离最短,通过股道及障碍物最少,利于施工及维修方便。 第八条避开线路和其他建筑物的改、扩建处。 第九条避免在道岔的岔尖、辙岔心和钢轨接头处穿越股道。 第十条避免通过碱、酸、盐性等有化学腐蚀物质的地带,各种管道径路复杂地带。 第十一条避免通过土壤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带,以及坚石、池沼、污水坑等处。 第十二条电缆径路与铁路平行时,距最近轨底边缘的距离,在线路外侧L为2m。如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间斜面距离不小于2m的情况下,L可减至不小于1.7m。在线路间,L为1.6m。若线路间距为4.5m,此项距离L可减至— 2 —

铁路施工工艺流程

1、桥梁施工工艺流程 1.1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平整场地 桩位放样 制作护筒护筒埋设 搭设钻机平台 钻机就位 孔桩钻进 终孔、清孔 制作钢筋笼钢筋笼吊放、下导管 二次清孔 灌注水下砼 自然养护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检测、调整 泥浆指标 泥浆备料 泥浆池 泥浆沉淀池 导管水密试验

1.2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基坑排水基坑开挖 基坑检查 钢筋制作钢筋绑扎预埋墩身钢筋 立模预埋冷却水管高性能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养护 基坑回填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图1-5-31墩台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1.3 实心墩施工工艺流程图 技术准备 基顶放线墩台定位 墩台身钢筋安装钢筋安装砼配合比设计墩台身模板安装 监理审批自检后报监理检验 砼拌合浇筑墩台身砼试件制作 砼养护拆模强度测定钢筋制作安装顶帽模板钢筋 自检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浇筑托盘顶帽砼试件制作 砼养护拆模强度测定 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实心墩施工工艺流程图

1.4 空心墩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放样 承台顶处理、找平 绑扎首段(实心段)钢筋、埋钢筋制作 设预埋件、综合接地模板制作,试拼首段模板安装、调整 高性能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首段混凝土 绑扎第二节段钢筋、埋设预埋 件、综合接地 拆除首段模板、安装第二节段 模板、养护砼 浇筑第二节段 (4m)砼 ??( 循环施工) 绑扎墩帽钢筋、埋设预埋件、 综合接地 拆除墩顶节段模板、安装墩帽 模板、养护砼 浇筑墩帽砼 绑扎垫石钢筋、安装模板、墩 帽拆模、养护 浇筑垫石砼 人孔封堵 空心墩施工工艺流程图搭设墩内、外侧钢管支架、内模工作 平台 搭设墩内侧钢管支架、内模工作平台搭设墩内侧钢管支架、内模工作平台 搭设墩内侧钢管支架、内模工作平台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设计与技术标准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 1)、挖电缆沟 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 (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 (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5米)。2)、电缆敷设: 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 (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 (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 (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 (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1米。 7.电缆标、警示牌设置原则v: 直线段每50米设置一个电缆埋设标,再隔50米设置一个警示牌,再隔50米设置一个电缆标,以此类推。下列处所应埋设电缆标: (1)电缆在转向及分支处无电缆盒时; (2)电缆长度超过50米的直线中间点; (3)电缆地下接头处,其标桩应有"接续标"字样,并注明埋深、电缆编号,竣工图要有显示。 (4)电缆穿越障碍物时(如大型管道、高压电缆等) 过轨、公路、干

电缆敷设规范(最全,绝对标准!)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5.1.8 3. 6.9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全)

钻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桥梁桩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桩基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 《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xx至xx铁路站前xx标xx特大桥,桥梁工程钻孔桩施工。 4. 作业准备 4.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指导书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临时设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5. 技术要求 5.1 收集工程地质资料,编制施工工艺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钻孔方法和设备。 5.2 施工前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能满足设计要求。

5.3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整节制作,平板车运输,汽车吊车一次吊装到位。 5.4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罐车运送至桩位,汽车吊配合漏斗进行灌注。水下混凝土要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 6.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6.1 施工程序 钻孔桩主要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埋护筒、制泥浆→钻孔→成孔→成孔验收→钢筋笼吊装→混凝土灌注 6.2 工艺流程 7. 施工要求 7.1 施工准备 ⑴进行场地踏勘,对既有架空电线、地下电缆、给排水管管道等设施,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标准

HHDWG/XH-06-2013 怀化电务段施工标准体系 施工工艺标准 车站与区间信号 Q/GZT-HHD01SG-201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怀化电务段 目录 第一章信号电缆施工 第一节电缆型号及测试 第二节电缆敷设 第三节电缆防护 第四节电缆屏蔽连接 第五节电缆配线 第二章室外设备安装 第一节地面固定信号及标志牌 第二节道岔 第三节轨道电路 第四节计轴设备 第五节配线 第三章室内设备安装

第一节组合架、分线盘、走线架、组合柜、移频柜、综合柜及计算机联锁接口架 第二节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 第三节计算机联锁设备 第四节电源屏(含电源开关箱、防雷开关箱) 第五节配线 第四章系统防雷 第一节既有信号楼施工 第二节新建信号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施工 第三节室内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 第四节浪涌保护器 第五节轨旁设备接地及电缆屏蔽接地施工要求 第六节信号楼信号设备接地示意图 第七节贯通地线 第五章微机监测与TDCS施工工艺 第六章ZPW-2000轨道电路 第一节轨道电路分割及长度计算标准 第二节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三节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四节ZPW-2000钢轨引接线规格、型号及安装标 第五节平交道口、桥梁处设备的安装 第六节补偿电容的安装 第七节禁停标志牌的安装

第八节信号机安装 第九节防雷地线 第十节电化复线区段横向连接线设置原则 第十一节电缆补偿方法 第七章信号设备标识工艺标准图 第八章(沪昆线)室外设备安装与地面硬化工艺标准图 第一章信号电缆 第一节电缆型号及测试 一、电缆型号 (一)信号电缆型号 1. 信号电缆的导电芯线应采用标称直径为1.0mm的软铜线,其允许工作电压不得低于工频500V或直流1000V。 2.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和数字信号电缆。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如计轴设备、应答器等设备应采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 (1)信号电缆按护套类型包括塑料护套(PTY03、PTY23等)、综合护套(PTYA23、PTYA22)、铝护套(PTYL23、PTYL22)信号电缆,电缆规格用电缆芯数表示分为:4、6、8、9、12、14、16、19、21、24、28、30、33、37、42、44、48、52、56、61。 (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分为塑料护套(SPTYW03或SPTYW23)、综合护套(SPTYWA23)、铝护套(SPTYWL23)、内屏蔽(SPTYWP03或SPTYWP23、SPTY-WPA23、SPTYWPL23)数字电缆。 (二) 信号电缆使用范围 1.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数字信号电缆。 2. 电化区段主干信号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连接的站(场)联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3. 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轨道区段以及2000系列的站内电码化设备采用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计轴设备、应答器使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其它设备应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信号电缆等非数字信号电缆。 4.ZPW-2000系列采用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 (1)两个频率相同的发送与接收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 (2)两个频率相同发送(接收)不能设置在同一屏蔽四线组内。 (3) 电缆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时,该电缆需采用内屏蔽电缆。 (4)电缆中各发送、各接收频率均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内屏蔽电缆,但线对必须按4线组对角线成对使用。 (5)内屏蔽电缆有2对以上的备用芯线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内屏蔽4芯组。 5.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电缆应成对使用。

铁路扣轨加固施工方案设计

??铁路工程线风管过铁路段线路加固扣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铁路工程线风管过铁路段工程项目:为确保现场预制风管涵洞施工过程中??铁路工程线的行车安全,所以在预制风管涵洞施工前对铁路进行线路扣轨加固防护。 (一)、工程:??铁路工程线风管过铁路段该防护管涵穿越??铁路工程线里程K??+950处,防护涵管管径为φ2.0m,L=3.0m,防护涵管过铁路段管顶覆土层3.5m,穿越??铁路工程线1股道,面向深圳方向从左到右其中涵洞穿2.5m轨枕7根。 二、线路加固防护扣轨梁基础的设置: 线路加固扣轨梁的基础均采用人工挖孔桩,扣轨线路的每侧各设置2根,纵向(顺铁路方向)间距为10m,横向(垂直铁路方向)间距为5m;扣轨线路两线间采用共用桩基础,桩外径为φ1米。扣轨挖孔桩基础的设置及施工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中的线路加固扣轨梁基础均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的直径分为φ1米挖孔桩为扣轨梁的共用桩,并加深开挖深度,人工挖孔前采用壁厚6~8mm的钢护筒,根据挖孔桩注浆加固范围线,挖孔桩护壁采用C20钢筋砼,厚度不小于15cm,在地面以下3m的护壁的厚度应加厚为20cm;挖孔桩桩身采用C20钢筋砼。因现场施工条件限制,本工程挖孔桩护壁砼采取现场人工自拌,桩身砼均采用商品砼。

根据线间情况及扣轨梁的型式,挖孔桩基础应均布设在路肩上,挖孔桩施工必须在封锁线路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时必须派施工防护员及驻站联络员做好施工防护。同时注意挖孔桩提升架及其他施工设备不能侵入铁路限界。特别在两线间的挖孔桩施工,由于线间距限制,应将桩顶处地面降低,并采用木板支护好道床石碴,确保道床稳定,确保挖孔桩挖土提升设备不侵入铁路限界。施工时应对过程实时检查,保证施工安全对铁路周边土层扰动较小,挖孔桩成孔采用常规法施工,即从地面往下开挖,每挖完一节(一般1m高一节,土质差的地方为0.3~0.5m一节)桩孔就绑扎护壁钢筋、安装护壁模板、浇筑护壁砼。 二、工点扣轨梁挖孔桩基础的布置: ⑴、??铁路工程线风管过铁路段工程:该工点该防护管涵穿越??铁路工程线里程K130+950处,扣轨梁挖孔桩基础共4根,采用为φ1.3m正方型。三、工点挖孔桩施工方案: ⑴、??铁路工程线风管过铁路段工程扣轨梁挖孔桩基础施工 1、线路两侧扣轨梁挖孔桩基础施工,必须安排在车站登记并设好防护后方可施工。为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营,每次封锁只封锁??铁路工程线,分别在每天的白天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及封锁线路进行扣轨梁扣孔桩施工。挖孔桩施工顺序按如下进行: 因挖孔桩孔内安装钢筋需要,进行线路两侧扣轨梁挖孔桩钢筋笼安装施工。 扣轨挖孔桩施工采用人工开挖施工,由于封锁??铁路工程线进行股道旁挖孔桩施工时,其它股是正常运营的,因此,挖孔桩开挖的土方先采用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最新版)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 加强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特制定《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2条铁路信号设备是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组织方式,实现行车指挥现代化的关键设施。电务部门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信号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原为:正常运用)。 第3条铁路信号维护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运输安全。信号工是铁路主要行车工种。信号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铁路有关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法制观念,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保证行车、设备及人身安全。 第4条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有点多线长、设置分散、布局成网、不间断运用、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其维护工作技术要求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各级电务部门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电务职工队伍素质。参加信号工作的新职工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纪律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第5条信号维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预防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提高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优化维护作业方式方法,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第6条《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是做好信号维护工作的基本规则,电务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细则、标准、办法等,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 第二章管理 第一节通则 (全部内容进行修改、增加) 第7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由维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组成,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在维修、中修、大修之中。 第8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按期大修、强化中修、确保维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做好大修、中修和维修工作,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地运用。

信号电缆技术规格书

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 一、技术要求 总体原则:产品需经省部级鉴定或技术审查,符合TB/T2473·3-93和TB/T2476·3-93的有关规定。 (一)电缆应用范围 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500V或直流1000V以下传输铁路信号、音频信号或自动信号装置的控制电路。 (二)电缆名称 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套铁路信号电缆。 (三)电缆型号 PTYA23 (四)技术规范 1.电缆的规格及参考外径表: 2.工作条件 2.1电缆的使用环境温度为-40℃~+60℃; 2.2电缆导体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70℃; 2.3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适用于需要设置屏蔽电缆的电

气化区段; 2.4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五)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1.导体: 采用软圆铜线 2.绝缘 2.1绝缘应采用聚乙烯塑料,并制成红、绿、白、兰四种颜色; 2.2绝缘标称厚度为0.6mm,允许偏差为0.1mm。 3.线组 3.1对线组由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单线绞合而成; 3.2星形四线组由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绞合而成,不同绞合节距的星形四线组应疏绕不同颜色的非吸湿性丝或带; 3.3对线组和星形四线组均为左向绞合,其绞合节距应不大于300mm; 4.缆芯 4.1除四芯电缆外,其它规格缆芯外层绞合方向均为右向,相邻层绞合方向相反; 4.2缆芯外绕包一层合适的包带,绕包重叠率为带宽的10~20%; 5.综合护套 5.1复合带的纵包与挤包聚乙烯层一次完成,统称为综合护套; 5.2复合带纵包重叠部分应不小于6mm,9芯以下电缆的纵包重叠部分宽度应不小于带宽的20%,接缝处圆整。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 施工工艺 采用分段、分片统筹安排的原则,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对特设工点,按照设计要求,采用路肩墙、路堑墙、路堑桩板挡土墙等方法进行路基加固及防护施工。 施工前和施工中充分考虑雨水的影响,作好防雨、防水、防洪准备,减少雨水对施工的影响。 土石方调配本着“移挖作填,就近取土,合理运输,规范弃土”的原则,做到均衡、经济、合理。 路堤填筑前,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机械类型,在填筑过程中及时碾压和进行压实度检测,不断调整工艺参数,确保路堤本体特别是过渡段的压实度。做到一次成型,一次成优。 路基土石方采用机械配套施工,困难地段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进行。主要采用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进行配套施工。 特设工点地段及时施做,确保施工在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施工作业标准化、程序化。路基土石方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略) 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 四区段:填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洒水晾晒→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形。 对于石质路堑施工,首先进行覆盖层剥离,然后进行爆破施工。 为保证质量,以弱爆破为主,边坡采用预裂爆破。 帮宽既有路基时,沿临时开挖线刷坡及进行基底处理:土方作业前先刷坡,以便清除坡面的杂草杂物,然后按设计要求对帮宽段的基底进行处理,即用挖掘机挖除原基底的砂质黄土,换填三七灰土,分层填筑,分层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利用核子密度仪和K30 荷载板检测压实度,合格后开始进行帮宽作业。 附:填土压实施工工艺流程图、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 施工方法 2.1 路堤 施工准备: 核对设计文件,联测水准点,复测控制点并进行控制点加密。恢复中线,测设用地边界桩。 根据设计给定的取土位置,进行填料试验,测定出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调查既有线路运营情况、路基状况、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位置。 与运营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有关事宜协商。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搞好征地拆迁工作,并修建临时便道和施工便道。 选择一段地势平缓,承载力满足要求的一段路基作为场地进行土方填筑工艺试验。 土方填筑工艺试验: 为取得土方填筑的各项参数,在路堤正式施工前,进行土方填筑工艺试验,试验段选在双线绕行地段。 试验目的:通过现场土方填筑工艺试验,确定适于路基填筑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碾压机

铁路信号电缆说明书

铁路信号电缆说明 1、电缆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750V或直流1100V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列控自动装置和超速防护系统地面设备、计轴、车站电码化、微机联锁、计算机监测、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大功率电动转辙机等有关信号控制装置和设备之间传输控制信息,监测信息和电能,可做为DMIS底层系统数字信息和业务电话的传输通道。 当用于ZPW—2000、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自动闭塞时,传输距离可达10km。其中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对传输四线组进行了单独屏蔽(分A型、B型,结构及电缆组序排列见示意图),因而提高了电缆近端串音衰减,有效解决了在同根电缆内传输相同频率的铁路信号信息时,各传输线组之间的干扰防卫问题。达到信号系统及设备之间,同缆同数量级电平的同频信息及最高2Mbit/s数字信息传输。同时可在铁路电气化和非电气化区段使用。 本电缆除基本型外还有阻燃型、防白蚁型、耐寒型、高屏蔽型等用于特殊环境的产品。 在电缆制造工艺方面,电缆主要原材料选用与IEC国际标准规定基本一致。绝缘导电线芯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皮-泡-皮物理发泡三层共挤技术。 2、电缆使用特性 2.1 电缆导体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70℃;Use of the cable The product is suitable for signal system track circuit for railway with rated voltage AC 750V or DC 1100V, train controlling automatic equipment and ground equipment of super-speed guarding system, axle counting system, station code, microcomputer interlocking, microcomputer monitoring system, and transmitting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or power between signal equip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 such as some high-power electro-motive switch. The cable can be served as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DMIS skeleton information, business telephone or local communication. The cable is suitable for ZPW-2000 and UM71 non-insulated rail circuit automatic blocking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10km transmission. Inner screen digital signal cable for railway, make separated shielding for transmit quad group (divided into A and B type, see the cable group's arrange the sketch map in structure), so increased near-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 of cable, effectively solved interference and defend problem in transmit line groups while transmit the railway signal information of the same frequency with the one cable. It has the transmit ability of same frequency of same level in one cable and transmit up to 2Mbit/s digital information between signal system and equipment. It can be used in section with electrified There are flame-retardant, anti-termite, cold-resistant and high screening types cables for special environment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ing of the cable, the exertion of cable main material stipulat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uch as IEC. Insulating core adopt with international state-of –the arts physical foamed skin-foam-skin 3-layer coating co-extruded technology.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铁路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新建南广铁路NGZQ-8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003 铁路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南广铁路NGZQ-8标项目部

南广铁路路基工程 防护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1.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新建南广铁路NGZQ-8标段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现场施工机械、人员配置满足施工需要。 3.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1路基防护及支挡的一般规定 使用的砂浆或混凝土必须有配合比和强度试验,并留足够试件。石质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所用砂浆、混凝土,应用机械拌和,不应直接在砌体面上或路面上以人工拌和,并应随拌随用。 3.1.1 边坡防护 当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施工。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上施工。设有支挡结构物及排除地下水设施地段,应先作好支挡结构物、排水设施,再施作防护工程。防护的坡体表面应进行检查处理,防护设施应与坡面密贴结合。 施工前应先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体平整。 路基防护所设置的泄水孔的位置、布置形式、孔径尺寸及泄水孔背反滤层的材料、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排水畅通。砌体及反滤层(或垫层)的材料、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 路基支挡

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修建支挡结构应按结构要求适当分段,及时施工,不应长段拉开挖基。 支挡结构基坑开挖前,应做好排水设施。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基础及墙身施工,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及时回填或填筑路堤。 支挡结构的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挡结构背后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支挡结构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一起施工。路堑支挡结构顶面应抹平与边坡相接,其间孔隙应填实并封闭。 支挡结构与桥台连接时,应协调配合施工;必要时应加临时支撑,保证相接填方或地基土层的稳定。 支挡结构基础基坑开挖后,要核对地质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当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 泄水孔、反滤层、排水层、隔水层、沉降缝和伸缩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 边坡防护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2.1 施工方法及工艺 ⑴干、浆砌片石边坡 ①准备: 边坡砌筑应在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后,方可铺砌;回填土夯实后方可施工。石料等级应符合规范要求。砌筑前,其表面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②挖基:护坡施工采用人工挖基,人工刷坡,砌筑前,将基底平整夯实,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筑。 ③砌筑: 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铺砌时自下而上进行,砌块不得大面平铺,石块应彼此交错搭接,错缝一般为7~8cm ,不得松动,严禁浮塞。砂浆在砌体内必须饱满、密实,不得有悬浆。 砌体宜用15cm以上的块(片)石。每砌筑1.2m高进行找平。片石应大面朝下,表面及时预留勾缝空隙。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1. 贯通全线的直接埋设的铜缆地线,其截面积应计算确定。对于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贯通地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贯通地线间隔一定距离与轨道电路的连接一次,其间隔距离应满足轨道电路调整、分路、断轨检查功能。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连接,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线才能接至无绝缘轨道电路空心线圈或有绝缘轨道电路的扼流变压器中点。 (3) 当上、下行两线的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时,必须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横向连接并接至贯通地线。 3. 贯通地线的综合使用 (1) 通信、信号、红外线轴温监控系统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2) 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接触网杆塔集中地线可接至贯通地线。

(3) 沿线声屏障和隔离网、桥梁栏杆、雨棚等金属构件为防止电磁感应而采用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4) 电力装置地线、电气化接触网地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地线在贯通地线上的连接点的间隔应不小于25m。 4. 贯通地线的敷设 (1)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并应埋在信号电缆下方,与土壤直接接触。 (2) 当信号电缆敷设在石质地带的电缆槽内时,贯通地线应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敷设。 (3)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大桥上时,贯通地线宜与桥墩上预留的基础接地体可靠连接。 (4)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长大隧道内时,宜与隧道内预留的接地体可靠连接。 (5) 桥梁、隧道地段、车站范围及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区段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6) 客运专线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新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地段宜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7) 160km/h及以下铁路自动闭塞区段、电子设备集中区段可在一侧敷设贯通地线。 5. 两侧设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

铁路信号施工实用工艺实用标准化

HHDWG/XH-06-2013 电务段施工标准体系 施工工艺标准 车站与区间信号 Q/GZT-HHD01SG-2012 铁路(集团)公司电务段

目录 第一章信号电缆施工 第一节电缆型号及测试 第二节电缆敷设 第三节电缆防护 第四节电缆屏蔽连接 第五节电缆配线 第二章室外设备安装 第一节地面固定信号及标志牌 第二节道岔 第三节轨道电路 第四节计轴设备 第五节配线 第三章室设备安装 第一节组合架、分线盘、走线架、组合柜、移频柜、综合柜及计算机联锁接口架 第二节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 第三节计算机联锁设备 第四节电源屏(含电源开关箱、防雷开关箱) 第五节配线 第四章系统防雷 第一节既有信号楼施工 第二节新建信号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施工

第三节室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 第四节浪涌保护器 第五节轨旁设备接地及电缆屏蔽接地施工要求 第六节信号楼信号设备接地示意图 第七节贯通地线 第五章微机监测与TDCS施工工艺 第六章 ZPW-2000轨道电路 第一节轨道电路分割及长度计算标准 第二节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三节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四节ZPW-2000钢轨引接线规格、型号及安装标 第五节平交道口、桥梁处设备的安装 第六节补偿电容的安装 第七节禁停标志牌的安装 第八节信号机安装 第九节防雷地线 第十节电化复线区段横向连接线设置原则 第十一节电缆补偿方法 第七章信号设备标识工艺标准图 第八章(沪昆线)室外设备安装与地面硬化工艺标准图

第一章信号电缆 第一节电缆型号及测试 一、电缆型号 (一)信号电缆型号 1. 信号电缆的导电芯线应采用标称直径为1.0mm的软铜线,其允许工作电压不得低于工频500V或直流1000V。 2.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和数字信号电缆。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如计轴设备、应答器等设备应采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 (1)信号电缆按护套类型包括塑料护套(PTY03、PTY23等)、综合护套(PTYA23、PTYA22)、铝护套(PTYL23、PTYL22)信号电缆,电缆规格用电缆芯数表示分为:4、6、8、9、12、14、16、19、21、24、28、30、33、37、42、44、48、52、56、61。 (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分为塑料护套(SPTYW03或SPTYW23)、综合护套(SPTYWA23)、铝护套(SPTYWL23)、屏蔽(SPTYWP03或SPTYWP23、SPTY-WPA23、SPTYWPL23)数字电缆。 (二) 信号电缆使用围 1.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数字信号电缆。 2. 电化区段主干信号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连接的站(场)联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3. 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轨道区段以及2000系列的站电码化设备采用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计轴设备、应答器使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其它设备应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信号电缆等非数字信号电缆。 4.ZPW-2000系列采用的铁路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 (1)两个频率相同的发送与接收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 (2)两个频率相同发送(接收)不能设置在同一屏蔽四线组。 (3) 电缆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时,该电缆需采用屏蔽电缆。 (4)电缆中各发送、各接收频率均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屏蔽电缆,但线对必须按4线组对角线成对使用。 (5)屏蔽电缆有2对以上的备用芯线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屏蔽4芯组。 5.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电缆应成对使用。 二、电缆测试 (一) 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要求: 1. 在20℃时,信号电缆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每千米不大于23.5Ω。 2. 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3000MΩ。 3.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10000MΩ。 4. 计轴专用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5000MΩ。 5. 特殊规格电缆,其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规定。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铁路信号工程 施工技术标准 编制说明 1.为了使信号工程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施工技术管理,确保工程全面创优,特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参阅《铁路施工技术手册〈信号〉》、《铁路信号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01.1--2003)、《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6--99)及呼局电务段具体要求的有关内容和条款。 3.本标准涉及不到之处,有待于施工过程中另行补充。

总体工程情况 本工程为改建铁路包惠线电气化工程,本标段工程范围为西小召(不含)—桃司兔(不含),里程范围为K150+000—K322+000,沿线的车站包括五原,四分滩,巴彦高勒,杭锦旗,头道桥(不含站内)及景阳林.蓿亥.补隆淖三个自闭中继站。 (一)室外工程 一.电缆线路 1.1 一般规定 1.1.1工程开工后应进行电缆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作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施工中要注意电缆型号。 1.1.2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20℃时,信号电缆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每千米不大于23.5Ω。 2.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500MΩ。 3.综合扭绞电缆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3000MΩ。用兆欧表测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x =0.001*L*Rm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 Rm--仪表测量值(MΩ); Rx --换算到每千米长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电缆如经曝晒后测得所有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 1.2 电缆线路敷设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表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条~第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一、路基施工方法及工艺 1.1土方路堤填筑施工 1.1.1 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恢复中线并放出边线;搞好地质调查和土质试验;做好路基防排水措施;组织人员和机械上场;确定施工顺序及土方调配方案。 (2)清表 开工前必须对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路基范围内各类现有障碍物和设施的位置及场地清理情况,进行现场核对和补充调查,并将结果通知监理工程师核查。 在复核设计及路基放样无误后,根据现场地面实际条件及土质情况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根据填筑施工的需要,分期分批进行,原则上是全面清表、分段弃方。场地清理包括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将路基填筑基底范围内30cm厚种植土及非适用性土清理挖除,直至地基土满足要求为止。对不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土体,挖除后外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3)试验段施工 在路堤填筑施工前,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区段(长度不小于100m)作为试验段。根据本合同段的实际情况,应对填土的填筑,做填筑试验施工。现场压实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用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时作好记录,记录压实

设备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找出机型、层厚、压实遍数同设计规定指标的规律曲线,并找出K30值与压实系数Kh或孔隙率n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施工中,填筑松铺厚度不应大于试验确定值的90%。 1.1.2 施工方法 (1)路堤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段进行分层填筑。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松铺厚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且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后每层厚度约25cm。施工时在路肩位置竖立标尺杆,以控制摊铺厚度,每层填筑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根据车厢容积和松铺厚度计算卸土间距,由专人指挥卸车。如地面有坡度,从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填筑。 (2)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一作业区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以避免路基左右侧沉降不均。若采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尽量减少不同填料层数,每种填料厚度不得少于50cm。每一填筑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路拱,以保证雨天路基填筑面不积水。路拱应在第一层全断面填筑时设置完毕,第二层开始则均厚填筑。 (3)为了确保边坡压实与路堤全断面一致,边坡两侧要各超填0.4~0.5m,待路基防护施工前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刷坡。每层路基填筑压实完毕均应测量放出边线,洒上石灰线,以控制上层填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