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三章习题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三章习题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_______。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方式。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_为主。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_______、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程。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10.卡乌斯基尔曾经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_______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_______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12.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阶段。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__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14.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如乔纳森和范赫尼所言,既体现了国际化经营中的_______ ,也同时体现了企业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以降低“心理距离”的重要性。

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___和_______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

16.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_______。1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在于,通过_______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18.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_______ 和_______ 来实现这些优势。

19.邓宁指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20._______优势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

2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追求_______为基本前提的。

22.一个国家的_______、有无_______、市场对外来产品的_______,都直接关系着海外经营机会的大小。

23.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_______,而文化因素则带有

_______。

24.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维度。25._______是出口进人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_______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

26.国际直接投资是以_______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

27.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反映了进入方式的内在特性,是企业在制定进入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

28.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9.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扩张的路径通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邓宁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1.当一个企业拥有_______ 优势和_______优势时,出口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32.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33._______主要指企业转变经营内容、方式、地点时的成本水平。

34.风险指在经营过程中_______因素引发的损失的可能性。

35.全球竞争战略根据_______和_______两个维度分为四种模式。

36.衡量市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7.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8.控制程度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_______和_______ 。

二、选择题

1.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A.进出口贸易B.国际间接投资C.对外直接投资

2.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为主。

A.进出口贸易B.国际间接投资C.对外直接投资

3.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A.出口B.非股权安排C.直接投资

4.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A.出口B.非股权安排C.直接投资

5.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______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A.出口B.非股权安排C.直接投资

6.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A.出口B.非股权安排C.直接投资

7.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___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B.非股权安排C.直接投资

8.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A.出口B.非股权安排C.直接投资

9.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有______ 。

A.目的性B.系统性C.客观性

10.在“冷热”分析法中,下列因素更多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的一面的是______ 。

A.市场机会B.地理和文化差异C.自然阻碍

11.下列方法中,主要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的是______ 。

A.“冷热”分析法B.等级尺度法C.多因素评价法

12.决定一个企业究竟是将其技术秘诀作为商品出售,还是以此为依托在海外从事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关键,是其拥有者的______。

A.财务能力B.内部化倾向与能力C.管理者个人能力

13.描述企业在不同进入方式下,影响其国际经营的组织体制和决策能力的要素是

______。

A.控制程度B.资源投入的沉淀性C.风险程度

1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B.国际模式C.跨国模式D.全球模式

15.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B.国际模式C.跨国模式D.全球模式

16.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B.国际模式C.跨国模式D.全球模式

1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B.国际模式C.跨国模式D.全球模式

18.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达到哪些效果,以提高竞争优势:______ 。

A.转移特殊竞争力B.获得区位经济效益

C.更好满足客户需求D.形成最佳经验曲线

19.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必然引发______的国际化。

A.信息资源B.附加价值C.文化D.A与C

20.企业经营国际化,若信息资源过度转移,会导致______ 。

A.技术空洞化B.本国就业不足

C.文化摩擦D.贸易摩擦

21.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一般会经历以下进程,请按顺序排列______。

①全球化经营②在销售市场建立经营基地

③追求低成本而在国外开设生产企业

④在国外直接投资⑤开展进口业务

A.⑤④③②①B.⑤③④①②C.⑤③④②①D.④⑤③②①

22.为了提高轿车工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诸项国家产业政策中哪项最具可操作性:______ 。

A.强制关闭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的厂家

B.通过行政干预对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厂家实行联合经营

C.在限制轿车进口数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规模

D.积极扶持规模大的厂家,努力提高其轿车的市场竞争力

23.形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因素包括有______ 。

A.国家的法律B.社会舆论C.政府机构D.价值观念

24.企业为了创造价值,通常将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到国外市场,这属于______ 。

A.多国本土化战略B.全球化战略

C.国际战略D.跨国战略

25.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中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这种战略称为______ 。

A.国际战略B.全球化战略

C.跨国战略D.多国本土化战略

26.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应用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这种战略是以下几种战略中的哪一种______。

A.跨国战略B.国际战略

C.全球化战略D.多国本土化战略

27.20世纪60年代日本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前,先在澳大利亚进行产品销售试验,以便积累经验。后来在美国销售成功后,发现两地的销售情况差不多,以后就再也未曾采用这一做法。这一情况说明:______。

A.试销做法过于谨慎,多此一举

B.试销做法代价太大,不宜多用

C.不作调查即跨国经营虽然冒失,但可在实践中纠偏而取得成功

D.做销售试验应直接到目标市场国去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28.一家用器械制造商以往从未向美国大型百货提供过产品,最近却与西尔斯百货公司签订了一份3年期合同,将其洗衣机产品40%的生产量集中出售给西尔斯公司。这一行为使该制造商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______。

A.环境复杂性降低B.环境复杂性升高

C.环境动态性降低D.环境动态性升高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4.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5.与国内化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6.企业国际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哪里?

8.简述OLI优势。

9.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10.在评估国际化经营环境时,评估体系中指标的设置有哪些原则?

11.何谓“冷热”分析法?

12.何谓等级尺度法?

四、问答题

1.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

3.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要素的影响?

4.对国际经营环境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方法?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5.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6.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1.国际化经营

2.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3.进出口贸易

4.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

5.跨国公司

6.对外直接投资

7.被动,主动

8.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9.出口贸易

10.间接出口,直接出口

11.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

12.非股权安排

13.商业利益,资源优化组合

14.风险性,动态学习,积累,反馈

15.多元性,复杂性

16.降低国别风险

17.分级计划管理

18.扩张规模,扩张市场

19.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特定优势

20.所有权

21.经济利益

22.市场大小,市场潜力,准人程度

23.强制性,习惯性

24.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

25.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控制程度低

26.控制权

27.控制程度,资源投入的沉淀性,风险程度

28.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29.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邻近市场、全球市场

30.间接被动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31.所有权,内部化

32.独资,合资进入,新建,兼并进入

33.资源的投入沉淀性

34.不确定

35.全球一体化压力,当地反应化压力

36.人口数量和增值速度、人口分布状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消费水平、消费性质和消费结构、市场竞争态势

37.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38.组织体制,决策能力

二、选择题

1.C 2.A 3.A 4.B 5.A 6.B 7.C 8.C 9.B 10.A 11.A

12.B 13.A 14.D 15.A 16.C 17.B 18.ABC 19.B 20.A 21.A 22.D 23.AC 24.C 25.B 26.A 27.D 28.A

三、简答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2.(1)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2)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3)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

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4)国际间接投资,包

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5)国际直接投资。

3.(1)初始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

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

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

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

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

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

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

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

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

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

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

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

内开展经营活动。

4.(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

大规模的。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

段。在这一过程中,出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

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2)非股权安排阶段。随着出口活动的推进,国际市场了解的加深,企业开始尝试新

的手段和方法。此时,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

化经营的新方式。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

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人力资源策略、

营销体系与策略)、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以应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加深所

带来的挑战。

(3)直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商业利益为

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并最终实现

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很显然,这一时期,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等条件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

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扩张性行动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等。

5.与国内化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6.第一,各国政体和国体差异决定了国际经营活动所面l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第二,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化经营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远远有别于国内。第三,各国拥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的差别又决定了国际经营者必须面对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分级计划管理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子公司之间,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之间,通过互通情报、内部交易来降低风险、共负盈亏。

8.OLI优势是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这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能够获得的外国企业所不具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产诀窍、营销技能和管理技巧等。

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发挥自有的所有权优势,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性和交易性失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区位优势则是指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竞争优势。

9.(1)权力差距。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权力等级。

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可称之为“高权力差距”的社会;

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差距接受程度较低,可称之为“低权力差距”的社会。(2)不确定性的避免。任何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情境,都会感到一种威胁,

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

(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

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

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

(4)男性化或女性化。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所谓“男子气概”价值观在社会中占统治地

位的程度。“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一般地说,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越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10.(1)系统性和目的性。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有系统性,能够反映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由于国际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穷尽所有因素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指标。

(2)客观性和可比性。指标体系中指标设计要本着客观性的原则,如果不可避免采取

主观指标时,也要保证这些指标在测量时的可信度。同时,这些指标的含义要明确和可度量,能够为各评价单元的分析提供依据和标准,以便于比较和选择。

(3)差异性原则。要选择一些对经营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和指标,而影响程度小

的因素和指标通常只作为辅助参考。

11.“冷热”分析法由利特法克和班廷提出。他们认为构成国际经营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七种: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法令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这些因素对国际化经营都存在着“冷”和“热”

两种作用方向。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对

国际经营活动有积极影响,其特征越明显,其“热效果”就越高。法令阻碍、自然

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则对国际经营活动有消极影响,其特征越明显,其“冷效果”

就越大。

12.等级尺度法首先根据各个因素表现程度不同,分别细分为若干种情况,参照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定出从最差到最好的各种情况的分值标准,然后根据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实际程度,对各项评分,并合计总体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评判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优劣。其分值越高的国家,投资环境越好,反之越差。

四、问答题

1.提示: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详见简答题3.4。

2.答案要点: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

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

求它通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狭小

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

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营,

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在以直

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择

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3.答案要点:(1)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

营者的态度;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

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

性化。

(4)自然地理环境。

4.答案要点:(1)“冷热”分析法:构成国际经营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七种,即政

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法令阻碍、自然阻

碍、地理和文化差异等,它们对国际经营都存在着“冷”(不利)和“热”(有利)两

种作用方向。其中,前四种因素更多地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的一面,它

们的特征越明显,“热效果”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后三种因素更注重其特征变

动对国际经营活动的消极影响,它们的特征越明显,“冷效果”越大,越不利于国

际经营活动的开展。

“冷热”评价法比较简单和直观,适合于粗略评价。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选取指标相对笼统,且多为主观指标;其次,评价结果只有冷和热两种结果,因此不够细致;另外,各因素的冷热和国别冷热之间逻辑性不强,因此评价结果的

整体性较差。

(2)等级尺度法:挑选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八个基本因素,即资本抽回限制、外

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的管制和歧视程度、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本的可供程度、近5年通货膨胀率。

等级尺度法将定性问题加以定量化,结果一目了然,有利于投资者对投资环

境进行比较。等级尺度法主要考察了外国投资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与投资使用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没有考虑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如投资地点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和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等。而法律制度、市场体制和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恰恰是大多数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薄弱之处。

(3)多因素评价法: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采用多指标来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

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因素分为¨类,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竞争环境。每一个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如政治环境包括政治稳定性、国有化的可能性、当地政府的外资政策等。

多因素评估法是一个较一般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适合于对各国投资环境的

全面评价。但由于其出发点是一般性,因此对具体项目的投资动机考虑较少。5.答案要点:

(1)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根据该企

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直接出口进入与间接出口进入两种类型。

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出

口方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对较小。在出口经营过程中,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专项资本。另一方面,企业原有投入可以或已经在国内经营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分摊。

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出口进入方式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支出。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在出口进入方式下,本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企业对营销渠道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削弱,有关国际经营计划实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

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相对于出口进入,非股权安排的资源投入增大,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从事非股权安排的企业在进入东道国时,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还可以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由于不涉及股权,因此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非股权安排对东道国企业的

控制是相当有限的。非股权安排的另外一个威胁在于,极易造成技术泄密,从而使企业丧失所有权优势。例如,东道国企业可以在特许的范围内,接触并使用许可技术、品牌或专利,很可能会掌握其中的诀窍。

(3)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

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兼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合资:采取合资经营往往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与东道国投资者

共同投资经营企业,也可以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借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

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合资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合资企业是由

投资各方共同管理,而投资者各方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因而会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各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由于不能独立地掌握对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因此国际企业在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三是合资经营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

独资:独资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着独特优势:一是不存在与其他

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二是有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置、利益实现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三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使母子公司之间协调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四是可以保证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但采用以独资方式投资进入的难度较大,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企业与合

资企业采取区别待遇,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外资占有全部股权;有的国家对独资企业审批严格,要求承担高技术投入或产品出口义务,给予的优惠措施少于合资企业等。一是投资者在投资所在地独立经营,由于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开展经营活动有较大难度。二是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投入大,风险也大。

新建:企业通过新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之处在于:一是有利于与

国际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新建形式可以不受已有企业的束缚,跨国公司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在企业的选址、生产布局、生产规模、适用技术等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安排;二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与收购方式相比,创建企业没有固有管理模式的束缚,国际企业可以采用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创建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人大、周期长。由

于新建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市场情况变化很快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新建方式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将意味着对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整合,在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应,从而加大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

兼并:通过购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企业

迅速进入目标市场,收购方式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起国外的产销体系;二是有利于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投入要大大低于新建的投入;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迅速获得现有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获得被购并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分销渠道;四是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通过收购形式,一方面可以获得被购并企业在原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不至于使原来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购并也直接起到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作用。

购并进入的不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购并的前提是对被收

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但由于国家间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外市场信息收集的难度大,一些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估价,因此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较大。其次,被收购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会有较大差异,国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磨合,因此国际企业对被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常是一个缓慢而充满风险的过程。

6.答案要点:(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跨国模式。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以便高效率地运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职能 3、?科学管理? 4、霍桑试验 5、系统管理理论 6、权变管理理论 7、?管理科学?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A、赫伯特·A西蒙 B、彼得·F·德鲁克 C、弗雷德·E·费德勒 D、弗里蒙特·E·卡斯特 2、管理的核心是()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 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 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 指()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艺术性 C、管理学的历史性 D、管理学的实用性 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麦格雷戈 B、赫兹伯格 C、梅奥 D、马斯洛 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西蒙 C、巴纳德 D、卢桑斯 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巴纳德B.西蒙C.卡斯特D.卢桑斯 三、多项选择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 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 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 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 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试习题

欢迎阅读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属于首位的是( )。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2. 政策指导矩阵属于( )。 A. 集体决策方法 B.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C. 风险型的决策方法 D. 定量决策方法 3. A. 计划 4. A. 5. A. 6. A. B. C. D. 7. A. 8. A. C. 9. 某企业在成立之时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设立了生产、营销、财力等各个管理部门,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出三个大的品种,它们的制造工艺和用户特点有很大不同,因此各个部门的主管都感觉到管理上有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进行如下组织结构调整。( ) A. 按职能标准划分部门 B. 按产品划分部门 C. 按地区划分部门 D. 设立矩阵组织 10. 下列不属于组织结构特性的是( )。

A. 复杂性 B. 分权性 C. 规范性 D.集权性 11. 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 A. 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B. 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 C. 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D.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12. 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忽视 13. A. B. C. D. 14. A. 15. A. C. 16. ) A. 17. A. 18. A. 19. 团队型的领导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出()。 A. 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和较少地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 B. 既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也不注意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 C. 虽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但却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 D. 在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 20. 公司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和权力委派给一位副总经理M,但同时又要求各地经销部的经理直接向公司总会计师K汇报当天的销售指标,K可以直接向各地经销部经理下达指令。总经理的这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判断题: 0 )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1 )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0 )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0)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1)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0)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0)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0)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 0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 1 )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 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1 )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1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0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1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 1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 ( 1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 )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0 )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0 )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0 )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0 )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1 )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 )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 )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0 )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 )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0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0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 )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0 )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0 )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0 )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0 )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0)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相等时,总费用最低。(1 )

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doc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载体”是()。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2、管理的核心是()。 A财务控制B战略制定 C处理和人际关系D设计运行组织结构 3、“组织共同劳动而产生,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4、“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挑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和完善生产关系。”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5、“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是指管理学哪一特征()。 A应用性 B综合性 C复杂性 D独立性 6、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哪一种方法。()A比较方法 B归纳法 C试验模拟方法 D可行性试验 7、比较管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的发展于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A跨国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独资公司 8、()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 A专业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9、()的主要职责是: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 A专业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10、()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A技术技能 B人事技能 C决策技能 D概念技能 11、按照人本原理的观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A人是管理的主体 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C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D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2、在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中,()是根本。 A物质动力 B精神动力 C信息动力 D外界压力 13、在现代管理中,()是管理的主体。 A人 B财 C物 D信息 14、“管理活动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相同的产出,或以相同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这是管理的()。A人本原理 B系统原理 1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复习资料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1、组织及其要素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要素:成员、目标、活动、资源、环境 2、管理的必要性(6) 管理即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 3、企业特征 商品性、经济性、联合性 4、企业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要进行哪些活动 任务: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润 活动:资源的筹措、资源的转换、产品销售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6、企业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特征: 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7、企业管理的内容 (1)横向分析 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的管理 技术管理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的管理 (2)纵向分析 计划:研究经营条件、制定经营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开动组织、监视组织运行,分析企业活动及其环境特点,研究并实施组织机构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领导 控制 8、作为管理方法论基础的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系统基本元素:物质、信息、能量 系统分类: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系统是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启示: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层次观点;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重人、求和、法治(明法、一法、常法)、守信、预谋 2、工厂制度早期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巴尔顿 欧文: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 查理·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3、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什么会在美国产生和迅速推广(29、30)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管理学题库(周三多)

管理学题库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A.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亚当·斯密 B.泰罗 C.韦伯 D.法约尔 3、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工资 B.使用标准化工具 C.实行职能工长制 D.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 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 A.职能工长制 B.工作定额原理 C.例外原则 D.心理革命 5、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实行了 A.平均奖金制 B.差别计件工资制 C.平均工资制 D.计件工资制 6、管理的本质是 A.是一种手段 B.是一项职能 C.是活动或过程 D.是一种资源 7、管理的核心是 A.协调人力物力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建立组织机构 D.尽量减少支出 8、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职能的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9、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学科的成果属于管理学的 A.一般性特点 B.多样性特点 C.历史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10、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11、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12、()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A.铁锹实验 B.金属切制实验 C.霍桑试验 D.搬运生铁试验 1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有两种不甚规但耐人寻味的解 释;一种是“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你”;另一种解释是“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 对这两种解释,你的看法是:() A.前者代表了典型的集权倾向,后者反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 B.两种解释都片面地强调了管理工作中的控制职能,只是思考和表达角度不同而已。 C.后一种更科学,因为强调了“理”,但也有不妥,似乎“理”好了,就不需要管了。 D.前者可应用于基层管理,后者可应用于高层管理 14、企业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权变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15、关于管理中的例外原则,以下哪种理解最为合适?() A.上级将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从事重大的、非程序化问题的决策 B.上级只接受下级关于超出标准的例外情况的报告 C.上级将一般的日常事务全权交由下级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D.上级在授予下级日常事务处理权的同时,保留对其执行结果的监督权,并集中精力处理例外事件 16、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填充题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 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 二、选择题 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教材P23)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 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教材P32) A.xxB.试验xxC.演绎xx 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

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A.日常程序性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教材P13) 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 6、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__C__。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教材P24-25)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周三多试题

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在题后打“?”) 1. 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是()。 A. 法约尔 B. 韦伯 C. 泰罗 D. 梅奥 2. 管理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组织 B. 计划 C. 领导 D. 控制 3. 越是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战术的、常规的、肯定的 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4. 一个微型的小组织主要应用下述何种组织结构()。 A. 职能型 B. 矩阵型 C. 直线型 D. 事业部制 5. 公司在考虑增加生产能力时,有关人员需求预测应建立在对()问题的了解上。需增加多少工作量 现在一个人能做多少工作 根据一个人的工作量,测算为完成这增加的工作量需增加多少人 以上全部 6. 在应用期望理论改进对下属激励工作时,首先应该()。 A. 确保报酬优厚 B. 判断职工可能想要的成果 C. 确保公平 D. 确实实现目标所需的业绩表现 7. 横向沟通具有()的特点。 A. 指令性 B. 协商性 C. 权威性 D. 强迫性 8. 有较强职位权力的领导具有什么特征()。 A. 有明确的任务 B. 受到下属的尊敬 C. 对职工有奖惩权 D. 较差的上下关系 9. 下列哪种控制是与前馈控制的含义相同() A. 同步控制 B. 预防控制 C. 反馈控制 D. 实时控制 10.所有对人性的假设中,最早出现的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 11.按()划分部门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 A、时间 B、产品 C、职能 D、服务对象 12.控制工作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A、工作态度 B、工作能力 C、工作热情 D、工作成效 13.指导与领导工作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及全体成员的()加以P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A、行为 B、意志 C、愿望 D、动机 14.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和人员,是管理控制的()之一。 A控制标准B、基本步骤C、前提条件D、控制方式 15()扩展了职务的内容,给予员工更大的对其工作控制的权力。 A、职务扩大化 B、职务丰富化 C、职务专业化 D、职务扁平化 二、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30分。无论正误均需说明理由)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1()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2).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3 ).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定义3 管理就是决策 4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存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 6. 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7. 归纳为:管理是人类有益智有目的的活动;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目的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枪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他不捏是资金、那我那个元、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依存性人类活动管理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 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性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3. 必要性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的产生: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分工、协作 不因任何而改变,与生俱来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自然属性 管理也是生产力 属性 1.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交往频繁,是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本剥削和资本独裁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社会属性中产阶级出现,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大大增加 2. 几乎所有国家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3. .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4

周三多《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c 】 A.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2.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b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3.1990年,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这就是【 b 】 A.《企业再造工程》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D.《管理的实践》 4.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试验,在哪个阶段试验得出了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结论【 c 】 A.工场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大规模访谈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5.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关于保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 6.“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d 】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万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C 】 A.60台B.70台C.80台D.90台 8.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推销型领导方式适用于【 B 】 A.高任务、高关系B.高任务、低关系 C.低任务、高关系D.低任务、低关系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 A 】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解析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几种管理概念(简)管理定义(名)管理作用(简)管理者角色,管理者三项技能(名、简) 一、几种关于管理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①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②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③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④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⑤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⑥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⑦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⑧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彼得。德鲁克提出 二、管理的必要性:(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则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通过管理转化为生产力。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无论是本国发明的科学技术或是引进的科学技术,并不一定能自动地形成很高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如何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分工的各种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协调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协调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协调他们与各种资源的关系,从而协调各种积极因素,都要靠有效的管理。 4、实现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要全体的共同努力。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如何把每个成员千差万别的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的目标,把无数分力组成一个方向一致的合理,也要靠原理。 5、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管理工作质的飞跃,我们就不可能得到现代科技和物质文明所给予的一切,就可能成为21世界的野蛮人,贫穷、落后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定义包含了丰富内涵: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只有环境友好型的组织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4、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四、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一)人际角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 ? ? ?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 ?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四版)权威笔记最新整理

1.以指定教材为中心,重视基础,善于总结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联系实际 3.答题要有逻辑,条理要清楚 讲义分为两部分:宋体部分是教材内容的结构和要点,应以此为复习框架; 楷体部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于完善答题内容,充实知识结构有帮助; 讲义最后另附有重要理论的补充,这是教材上没有详述但是作为管理类 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祝学员金榜题名,马到成功!

目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1 -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 1 -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2 -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 2 -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3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 4 - 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 二、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 - 4 - 三、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 ...................................................................................... - 5 -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7 -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12 -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 13 -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 13 - 第二节系统原理.............................................................................................................. - 13 - 第三节人本原理.............................................................................................................. - 13 - 第四节责任原理............................................................................................................. - 14 - 第五节效益原理.............................................................................................................. - 14 - 第六节伦理原理.............................................................................................................. - 15 -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 16 -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 16 -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 16 -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 16 -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 17 -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 17 -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 18 - 第五章管理伦理...................................................................................................................... - 19 - 第一节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 19 - 第二节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 19 - 第三节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 - 20 - 第四节伦理行为的具体表现.......................................................................................... - 20 - 第六章组织文化...................................................................................................................... - 22 -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22 -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 22 - 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 - 22 - 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经.................................................................................. - 23 - 2:全面归纳.............................................................................................................................. - 23 - 补充: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 - 23 - 第七章管理信息...................................................................................................................... - 25 - 第一节信息概述.............................................................................................................. - 2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