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和软土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和软土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和软土处理

三、膨胀土路基

膨胀土的粘土矿物成分中富含亲水性矿物成分——蒙脱石、伊利石等,其遏水膨胀、失水收缩,是一种具有多裂隙的结构,易湿化崩解;大多为超固结土,卸载后会膨胀,呈显著的强度衰减性,土质极易风化,土体自然坡度平缓,元直立陡坡。

(一)施工组织

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应避开雨季,开工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路基填筑完成后应尽早铺路面,避免土体长期暴露。路堤、路堑边坡按设计修整后也应立即浆砌护墙或护坡,防止雨水直接侵蚀。在路基施工前应盲先开挖截水沟、排水沟,并铺设浆砌坛工防护,引排路基范围内的水,不得坡面排水,以保证地基和已填筑的路基不被水浸泡。

(二)填料要求

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能作为填料,中等膨胀土在用作填料前宜加入稳定剂(石灰)和冲稀材料(砾石或粉煤灰),改良处理后再使用。直接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及时对边坡及顶部进行防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要求作填料的膨胀土,包括经处理后的改性膨胀土的胀缩总率不应超过o.7。

〔三)基底处理

高出原地面不足1m的路堤,为防止基底膨胀土的胀缩直接反映到路堤顶面和路面,须对基底30一60cm的地表膨胀土换填非膨胀土并按要求压实。若基底为潮湿土须将土翻开掺灰,稳定后压实,或挖去湿软层用碎、砾石土和砂砾等换填压实,以保证基底的坚固稳定!

(四)路基填筑

取土坑取得的膨胀土填料很快会成为外硬内塑状态,施工时须将士块打碎至5cm粒径以下,并以土块外表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粉碎、铺填,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 c在用石灰改良膨胀土时,碾压厚度应控制在25cm以内。膨胀土路堤两侧须用30cm以上的非膨胀土封闭,路堤顶面须用非膨胀土封层形成包心填方,以保证路基土含水量处于稳定状态,防止膨胀土过分胀缩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

一殷不得用作路基材料,只有在垃圾堆场沉积多年、试验分析确定垃圾已分解稳定时方可不换土,但须采用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

(二)杂填土路基施工

杂填土常与土、石混杂,不易压实稳定。对于软土、地下水位低且厚度不大的房渣土,可用20—30cm长的片石、块石,尖端向下由疏到密夯入士中,来提高表层土的密实度:对于有较多软土、地下水位高、土质过湿的建筑垃圾或废渣土,应先翻松路基,在去除腐木等不稳定物质之后,根据其中土的实际含量,按土的8%左右的掺量或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掺量,掺入石灰或粉煤灰石灰改善表层土质,分层压实,保证表层路基有足够的密实度和强度。

对于潮湿的含砂土、粘土、房渣土,可采用重锤夯实法压实路基,尤其是受工作面限制的结构物接头处。杂填土经处理后已达到整体土质稳定、表面密实坚固,才能作为路基基础:五、粉煤灰路基

(一)路用粉煤灰特征

路用粉煤灰一般均为电厂排放的湿拌灰(池灰)和调湿灰(干灰掺水调湿),均属硅铝型低钙粉煤灰。粉煤灰白重很轻,松干密度为450—700kg/m3,湿密度比一般土料低25%,呈多孔球形结构,透水性好,最佳含水量在30%一38%,与石灰等混合压实后具水硬性,压缩系数较一般土小40%一40%。但是,粉煤灰具粉土工程特性,元塑性,干后易消散成粉末状,毛细现象十分强烈。

(二)粉煤灰路堤的构造要求

粉煤灰路堤需按一定构造要求填筑才能保证其各项性能的正常发挥,如图5—1—

10所示。粉煤灰路堤主体要有土质护坡及封顶层保护,以防止土颗粒流失。护坡宜采用塑性指数不低于6的粘土填筑,与粉煤灰土体成阶梯状衔接,水平向厚度不小于1m;封顶层厚为路槽标高以下20—30cm,可采用粘土、石灰土、二灰土填筑。为隔断毛细水的影响,粉煤灰路堤底下一般应设置透水性隔离层和土工布,这样,同时也起到排除粉煤灰内过多的含水量。为保证粉煤灰路堤的整体稳定,高度低于5m的路堤,边坡不宜陡于1:1.5,清淤泥线

图5—1—10粉煤灰路堤构造

高于5m以上路堤的下部边坡应缓于1:1.75。采用挡土墙护坡时,需铺设侧向反滤层和土工布,以防止粉煤灰遭淋浴而流失。用粉煤灰回填河沟或填筑浸水路堤时,除了在填筑期间构筑隔水土堤、抽水清基之外,在粉煤灰土体两侧及基底均需铺设反滤层和土工布,以防止粉煤灰受水侵而流失。

(三)路堤施工

粉煤灰路堤施工前,对填筑范围内的桥涵等混凝土结构、金属结构物接触处表面应均匀涂刷一层沥青以防腐蚀。粉煤灰的含水量应在灰池中调整,过于灰粒应在摊铺前2—3天在堆场中洒水闷料,过湿灰料应堆高沥干。颗粒组成和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有显著差别的灰源应分别堆放、分段填筑、分段检测。路堤基底应在清基整平压实后铺隔离层,分层压实后再铺设土工布。沟沃回填段须先抽水清淤,铺设隔离层予以压稳压实后铺土工布,再填筑粉煤灰。

粉煤灰路堤应水平分层摊铺,分段接头用台阶搭接。土质护坡与粉煤灰同步填筑,并同时修筑护坟的盲沟排水。粉煤灰的松铺系数应视施工方式确定,人工摊铺取1.5—1.7,推土机取1.2—1.3,平地机取1.1—1.2。

粉煤灰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并应于摊铺当天压实,压实功能应由碾压试验确定,压实厚度对20—30t中型振动压路机不应大于20cm;中型振动羊足碾或40—50t重型振动压路机的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人工摊铺灰层宜先用履带式机具或8—12t轻型压路机静压1—2遍,压稳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机械摊铺灰层可用振动压路机直接压实,振压后再静压1—2遍,符合压实度要求后再续上层填筑。在达到路槽标高部位应及时用粘性土、石灰土或粉煤灰石灰土进行封层处理。第七节一、软土路基工程特征软土路基和软基处理

(一)软土特性

软土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化作用形成的淤泥、淤泥质土和粘性土c天然含水量达34%一72%,饱和度达95%以上,子L隙比在1—1.9之间,塑性指数为1.3—2.0,天然表观密度15—19kN/m3,渗透系数仅为10—5—10—?9n/s或更低,压缩系数。o.1—o.;在0.5—2MPa—1之间,呈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长期抗剪强度只有一般抗剪强度的40%一80%,流变性显著,且具有触变性和蠕变性。软土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低、变形大,变形自然稳定时间较长,常达3—5年。

(二)软土路基特性

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主要有两大工程问题:(1)当填土高度超过某一高度时会骤然发生填土崩塌、基底滑坍、坡脚外侧地基出现隆起以及路堤整体滑坡破坏;(2)路堤在填筑过程和填土完成后地基沉降位移过大,它除了增加路堤附加填方量,还引起桥台、挡土墙、涵洞等道路构造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而使结构出现断裂等损坏以及路面纵横断面的扭曲、结构开裂等危及交通安全的损坏。

二、软土路基施工

软土路基施工前应对可能出现的路基盆形沉降、失稳和桥头沉降差以及地基沉降稳5期等有充足的估计,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后方可开工。通常需通过填筑试验路段确定路基

j筑工艺、填筑速度等。此外,软基路堤填筑前须做好路基范围排水,开挖纵横向排水没渗沟,以排除地表水,疏干表层土。

(一)路堤填筑

软土地基路堤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段接头应相互错开,台阶形搭接宽度不2小于2m。桥台背和锥坡填土应同步分层夯实,并宜选用渗水性土,按15cm厚度分层5压。高等级道路桥头填土还须辅助其他地基处理措施,以减少工后沉降。路堤填料宜集c 取土,在高度低于2m的路堤两侧取土时应离坡脚20m以外,高度为5m以上的路堤则5离坡脚40m以上。

(二)沉降监测

软土地基路堤填筑过程中应进行沉降和稳定监测,严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g降板应安装在路中线,间距以200m为宜;桥头引道路堤应在中心线和两侧路肩边缘线950m间距设置沉降板,监测沉降。填筑过程中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路堤加载填筑月度以每昼夜水平位移不超过0.5cm、沉降量不大于1.5cm控制,以避免地基失稳。路名填筑至设计标高后,一般应留出至少6个月以上的时间使路堤沉降稳定,超载预压路堤授降时间不宜少于3个月。

三、软基处理措施

软基处理的目标在于提高路基的地基抗滑坍、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以及减小地基莎降量或提早完成地基沉降。

(一)提高填土路基整体抗滑坍稳定

(1)反压护道法。对于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度1.5—2倍以内的路堤,可通过反压扩道使路堤下淤泥趋于稳定,护道宽度一般为路堤高度的30%一50%。

(2)排水砂垫层法。对路堤高度小于2倍极限高度的软基,可铺以厚0.6一1.0m 61表层排水砂垫层,以促进表层较薄软土层因结,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3)加筋路提法。在地下水位较高、表层软土松湿地带,用土工布或土工隔栅分层型隔路堤或包裹覆盖堤身,以提高路基刚度和稳定性。

(二)加速地基因结沉降

(1)粒料桩井法。用砂、碎石、钢渣砂等粒料或袋装砂井,配合地基表面砂垫层排水和填土等进行超载预压,促进地基排水因结,提早完成沉降。适用于软土厚超过5m,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地基。

(2)塑料排水板法。用塑料排水芯板竖向排水与土工布、表层徘水砂垫层横向排水相结合,加快地基因结沉降,减少工后沉降,其适用于土基松软、地下水位高、泥炭饱和、淤泥地段。

(3)加载须压法。采用比路堤荷载重或接近的荷载预压地基,通过超载大小促进并控制地基因结速率,也可结合塑料徘水板、砂井竖向排水加速地基土层因结。

(4)井点降水加载预压。利用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上层土质,同时增加土的自重应力,并可结合砂井或塑料芯板竖向排水,加速深层土层固结。

(三)提高地基刚度以减小地基沉降

(1)置换填土法。对厚度小于2m的泥沼软土地基,可挖除软土地基而换填渗水性填料或合格填料,以消除软土沉降。

(2)抛石挤淤法c对滨河、海地带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呈流动状态的淤泥,采用从路基中线向两侧抛投尺寸大于0.3m的坚硬片石、块石,利用石料重力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构筑坚固稳定的路基。在抛石挤淤的基础上,结合水下爆破挤淤,可使挤淤深度达到9m以上。

(3)半刚性桩法c在软土地基内打入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穿透软土层成复合地基,

使桩与软基共同承受填土荷载,并以半刚性桩承载为主,提高地基刚度,降低地基沉降量c 此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不超过18m、有硬下卧层的地基。

(4)挤密校法。利用振动沉管在软土地基中扩孔、振密,挤入石灰土、石灰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碎石等,以挤密软土、改善桩周土质、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强度、减小地基变形。

(四)填筑轻质路堤减少总沉降量

填筑粉煤灰轻质路堤是在基底铺反滤层或隔水层加土工布,用粘土封层包心填筑纯粉煤灰或间隔填筑粉煤灰,侧面按15m间距铺筑1m宽碎石或砾石砂盲沟排水,筑成水稳性好、坚固、自重轻的路堤。

此外,还可使用轻质人工陶粒和EPS泡沫料砌块填筑路堤,这样均可在相同路堤高度下成倍降低填土荷载,减小地基沉降。

四、主要软墓处理措施的施工

(一)反压护道施工

(1)填料必须满足路堤填筑材料要求。

(2)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应达到重型击实标准的90%以上。

(3)尽可能与路堤同时填筑,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堤达到临界高度前筑好反压护道。

(二)砂层垫施工

(1)填筑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洁净的中粗砂以及最大粒径不大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也有采用细砂掺30%一50%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cmo

(2)砂垫层应分层摊铺压实,压实机具宜采用60—10队N轻型压路机,压实厚度控制在15—20cm为宜,可适当洒水帮助压实成型,砂砾石不应有粗细粒料分离现象。

(3)砂垫层摊铺填筑宜由两侧逐步向中间推进,以利于形成排水横坡,铺筑的宽度应宽出路基坡脚0.5一1.0m;两侧端应以片石等护砌,以防护砂料流失。

(三)土工聚合物加筋路堤施工

(1)上工聚合物材料宜选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抗老化、耐久的土工织物,非编织型土工纤维宜选当量孔隙直径小、渗透性好、质地柔软且能’i填筑材料很好结合的土工布。

(2)铺筑土工聚合物应紧贴下承层全断面铺平、拉直,在路堤每边留出错固长度,斜坡基底应将上坡段土工聚合物搭接在下坡段土工聚合物上,摊铺填料前应先端部后中间c

(3)土工聚合物搭接连接长度宜为30一90crn,缝接连接和粘接连接宽度则应大于

5cm:

(四)袋装砂井施工

(1)工艺流程。整平原地面一摊铺地基底砂垫层一机具定位一打入套(桩)管一沉人砂袋(加料压密)一拔出套(桩)管一机具移位一埋砂袋头(处治桩顶)i摊铺上层排水砂垫层。

(2)材料要求。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其粒径大于0.5一的含量应占总重的50%以上,含泥量不大于3%,渗透系数不小于5×10—5cm/s;袋装砂井袋应选用聚丙烯等编织料。

(3)机具。主要为导管式振动打桩机,采用轨道式、履带臂架式、吊机索架式等行进方式c

(五)碎石桩施工

(1)振冲法工艺。整平原地面i振冲器就位对中一成孔一清孔i加料振密一关机停水一振冲器移位。

(2)材料要求。应由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轧制碎石组成,其粒径宜为20—50M,含

泥量应低于10%。

(3)机具。主要为振冲器、100—200kN吊机或施工用平车、20m3儿水泵。

(4)操作要求。振动器居中后启动电源、打开水源,启动吊机使振动器以l一2m/min的速度徐徐沉人地基。振动器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以上0.3—0.5m后需减少冲水,继续下沉至加固深度以下0.5m处时留振10一20s。遇硬夹层应每深入1m停留扩孔5—10s,至设计孔深后振冲器再往返1—2次,进行进一步扩子L。然后,以1—2m/m5n的速度提升振冲器,并每提升0.3—0.5m留振20s。振密加固后,应整平场地,桩顶部1m左右土层应予挖除,另作垫层。

(六)塑料排水板施工

(1)工艺流程。整平原地面一摊铺下层砂垫层i机具就位一塑料排水板穿靴一插入套管一拔出套管一割断塑料排水板一机具移位i摊铺土层砂垫层。

(2)芯板材料。其抗拉强度不小于130N人m,排水能力不低于30M3/b,具有足够的耐腐性和柔性,无纺织物滤套应具有隔离土颗粒和良好的透水功能。

(3)施工机械。插板机或砂井打设机具加矩形套管。

(4)操作要求。插入导轨应垂直,钢套管不得弯曲,透水滤套不应被撕破或污染,插板底部应设锚固以免拔套管将芯板带出,如拔出2m以上应予补打。排水板留出孔口长度不小于50cm,并伸入砂垫层;搭接连接应使滤套内芯板对扣、凸凹对齐、平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并用滤套包裹固定,套管内不得有泥土杂物。

(七)井点降水堆载预压结合竖向排水固结施工

(1)施工工艺。整平原地面一摊铺底砂垫层一打人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一高压射水冲掏孔一布插井点滤管一填料封顶i摊铺上层砂垫层一填土堆荷一井点徘水管接通真空泵启动降水增加堆载荷重一预压一拆除井点管理砂填孔i卸超载土后继续施工。

(2)设备材料。用机械真空泵轻型井点抽水,井管滤管长度为1—2m,滤孔面积应占滤管表面积的20%一25%,滤管外包两层滤网及棕皮或砂袋,井管周围滤水填料宜采用粗砂、砂砾等透水性的粒料。

(3)操作要点。冲孔试水压力以o.5—10MPa为宜,以0.2MPa起冲,逐渐升压,连续冲孔,由土质试冲情况确定适宜水压。冲孔至设计滤管深度以下50cm时停沉,加冲片刻清子L。停冲后迅速拔管,布插滤水管。井管周壁滤料应分层均匀填筑、捣实,填料量与计算量相差不应超过i 5%;填料填至地下水位以上0.5m后可改用普通土,填至距地表1m 时应用粘土封顶捣实。自水泵进口由高至低,水泵机组宜集于一组井点中部,连接管与并点管用三通支管捆紧并设置截门。井点降水必须保证连续抽水,应采用柴油机或双路供电i运行期间应防范出水不畅、跑气、带砂、堵塞等现象。

(八)振动、冲击挤密桩施工

(1)成校工艺。桩管定位一振动打人套管至设计深度一料斗管内加料一振动拔管出料一套管闭头振动压密一拔管后洞口加料一闭头套管振动压实一重复加料至压实完成。

(2)材料要求。用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等作结合料,磨细生石灰最大粒径应小于0.2cm,其氧化钙、镁含量不小于85%;水泥可用合格的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粉煤灰的氧化硅、铅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应小于10%。配合比应由室内试验确定。

(3)操作要点。套管末入士前宜在套管内投料(碎石)约0.5—1m长桩的料,打人至设计深度时上下复打2—3次,管内排料时宜适当加大风压以防止排料不畅,套管内料应按规定压人高度计算量控制,松方系数一般在1.2以上,排料拔管不宜过快,成桩最后1m 用碎石或天然砂砾土填充压密。

(九)加固土桩施工

(1)工艺流程。整平原地面一钻机定位一钻杆下沉钻进一上提喷粉(或喷浆)一强制搅

拌一复拌一提杆出孔一钻机移位。

(2)材料要求。可用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等作加固料,材料要求同挤密加固桩:

(3)操作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能满足设计喷人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成桩试验桩不宜少于五根。浆液制备后不得离析,停置时间不得超过2h,否则应降低标号使用。供浆必须连续且拌和均匀,一旦断浆应使搅拌机下沉至停浆面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喷浆提升至离地面lm处宜慢速,出地面时应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4)施工机械。喷浆机械的主机为深层搅拌机,配套机械包括灰浆拌制机、集料斗、灰浆泵、控制柜等。喷粉机械为钻机、粉体发送器、空气压缩机和搅拌钻头。

(十)抛石挤淤施工

(1)材料要求。使用不易风化的硬石料挤淤,片石大小随淤泥稠度而定,其小于30(111粒径的含量不应超过20%。

(2)抛填工艺。采用整式压载挤淤,对于5m以上深厚淤泥须辅以爆破或强夯等措施,使填料下沉至下层坚硬持力层上。为保证抛填体能顺利下沉,应先挖除表层硬壳等障碍物,抛填宜由中间向两侧进行,可采用索铲、抓斗或吸泥泵在抛石两侧挖淤卸荷以减少淤泥压力、加大填筑体下沉深度。抛石体应压实均匀,压实度应大于93%以上。第八节特殊地一、水网和水稻田地区路基路基

水网和水滔田地区一般是地势平坦、水道纵横,多雨、潮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轻“高,地下水位高,表土层常年或大部分季节处于过湿状态。其路基高度一般以最小高度控制填筑,以减少土方用量和少占农田。其施工要点包括施工前路基排水,路基基底处理以及路基修筑三大部分。

(一)施工前路基排水

为疏干过湿的表土层和防止田间积水渗入,在路基施工前应先沿道路用地两侧筑埂,在埂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成0.5%纵坡将水引排至出水口,必要时横向构筑盲沟疏于表土。

(二)路基基底处理

去除表层耕植土、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碾压密实后,可续上层填筑。若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或出现“弹簧”应立即停止碾压,并翻挖湿土按掺人量5%一10%掺入石灰或二灰(粉煤灰和石灰),以便吸收多余水分后将能碾压密实。对2m深以内的过湿土也可以挖除换填干土或石渣以及天然砂砾再分层压实,或挖除50cm左右湿土后用石方嵌填,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后填筑上部路基。对于二级公路以下的低等级道路也可直接抛填砂砾石、碎石、片石等夯压挤淤,经压实稳定后续上层填筑。

(三)路基修筑

尽可能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基,不能用含有腐殖质的淤泥填筑。用淤泥质土填筑时,应晒干、打碎并分层填筑、碾压密实。路基施工宜在少雨季节逐段进行,路堤分层填筑中,每层表面应做成2%一4%的横坡,以利横向排水。二、沿河和过水路基沿河和过水路基的主要工程特征是长期经受水的各种侵袭,包括水流冲刷、堕水、水浪侵袭、库水浸泡及渗流过堤甚至泥石水流的冲击等。沿河过水路基填筑重点在于构筑各种防水毁构造及维护路基在长期水侵状态下的稳定。其施工要点为填料的选择、基底处理以及路堤的构造要求等。

(一)填料选择

沿河过水路堤堤身常水位以下部分、间断浸水部分或受水位涨落影响部分,宜选用水稳性好、塑性指数不大于6且压缩性小、坚硬透水材料作填料;高等级道路宜选用粒径小于30cm的块石、砾石填筑,以保证路基在长期受水浸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峡谷河流段宜用石料填筑以抗洪水或泥石流冲击。

(二)基底处理

沿河过水路堤须建筑在坚固的基底上,对于松软的基底土层须予以去除,再进行换土或加固处理。对于基底下有渗流层、路堤形成后两侧有较大水位差的情况,应先在基底构

筑隔渗墙或隔渗层,以防止路堤基底发生管涌破坏。峡谷沿河地段基底应挖成内向倾2%一4%、宽1m以上的台阶,以确保基底稳定。

(三)路堤构造要求

路堤长期浸水部分边坡应缓于1:2,有水位差的路堤下游边坡需缓于上游一侧边坡6t坡度,并应填筑堤身滤水趾和反滤层,路堤边坡须予以防护加固,可视水流及自然条件采用砌石、混凝土板、石笼、抛石、挡墙等措施;对深水浸泡或急浪冲击的高路堤,在防护设施顶面应设置2m以上的护坡道。对于山区沿河路堤需考虑防洪水和泥石流侵袭的特殊措施,如导流堤、拦洪坝等,并应在洪水期前完成施工。三、岩溶地区路基

岩溶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和机械性的冲蚀、潜蚀作用,会使可溶性岩石被水溶蚀,尤其当受含酸性的溶蚀性水的溶蚀而发生迁移、沉积时,更会形成各种岩溶现象。岩溶地区路基施工的重点是对各种形态溶岩的处治、岩溶水的引排和防止岩溶发育。

(一)岩溶水疏导

岩溶水文地质复杂,常与地表水文单元分区不一致,不宜盲目封填岩溶泉或冒水洞,而宜因势利导将水流引排至涵洞或暗沟排出路基,才能防止路基基底冒水、水淹、水冲等水毁,避免对基底岩体的进一步溶蚀而影响路基的长期稳定。对于路基上方的岩溶泉或冒水可采用排水沟引离路基;对于基底岩溶泉或冒水宜修筑涵洞引排;遇有较大水量的暗洞、消水洞或下接暗河溶洞,可采用桥涵跨越通过,以免坡坏、恶化上、下游水文条件而引发水患。

(二)岩洞处治

路堑土方危及路基稳定的干溶洞宜用于砌片石或浆砌片石堵塞;路基基底干溶洞可用砂砾石、碎石回填压实或用干、浆砌片石填塞密实;基底干溶洞顶板太薄或无破碎,可采用加固或炸除顶板填塞封闭;大溶洞宜用桥涵跨越。此外,位于排水边沟附近的路基溶洞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封闭,防止边沟水渗漏到溶洞内;对有较厚覆盖层的基底溶洞,可视情况采用桩基加固、衬砌加固、盖板加固和锚喷封闭加固等措施,以防止溶洞的沉陷和坍塌。

四、崩坍与岩堆地段路基

在陡峻斜坡,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往往会脱离母岩由高处崩坍坠落而对路基造成损坏。岩体、土体的崩落可能是因岩石节理太过发育受风化崩解,也可能是岩体太软受水侵蚀、冲刷和冰冻作用,造成岩体剥落解体。

(一)崩坍地段路基施工

对于原自然坡面或挖方边坡坡面岩石裂缝较多,岩体破碎严重,易受水蚀而风化崩坍坡面,这时宜采用喷射水泥砂浆进行稳定,其厚度一般为5—10cm,气候恶劣地带其厚度应在10cm以上。对于高而陡峻的坡面应铺嵌42—6@100mm×200删的铁丝挂网,每平方米内固定l一2处,再喷射水泥砂浆稳定,也可用30cm厚的浆砌片块石封面,每2m2封面应设置一泄水孔。对岩缝较大、节理太过发育、易崩坍的岩体,宜用混凝土块、片块石浆砌铺筑处理,其厚度在30—40nun以上。

(二)岩堆路基施工

对于岩堆路基,应先清除有塌落危险的危岩,再实施相应的加固防护措施。对较稳定岩堆应设置坡面护墙或挡土墙,并设泄水孔维护岩堆稳定。岩堆路基开挖应尽可能维护

原边坡率,避免采用大、中爆破,以防止扰动岩体而引起岩体滑移。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岩堆路基,应先筑护脚挡墙稳定岩堆脚,再用水泥砂浆分段注入岩体并留出泄水孔;对于较高边坡应分级筑成台阶边坡,并注浆护面或砌筑护向墙维护岩堆稳定。五、滑坡地段路基斜坡土体受水侵蚀后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将会沿土体内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形成滑坡。水是形成滑坡体的主要成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如圈椅谷坡、河谷坡地、积水坡体、鼻形斜坡、凹岸突坡)和岩土结构(如页岩、泥岩、泥灰岩、滑石片岩、粘性土、黄土及各种遇水软化岩土)是形成滑坡的基本前提。在末处理滑坡体上加载,如停放施工机械、弃土堆料、修筑路堤等,会加速滑坡的发育。滑坡防治措施包括水害防治以及减载与加固。

(一)水害防治

其方法是:①在滑动面5m以外开挖截水沟引排坡面水,截水沟应浆砌;⑦补填夯实坡顶坡面,修建被面树枝形和相互平行的渗水沟和支撑渗沟,防止表面水渗流人滑动土体;

③筑铺渗沟、暗沟,截断、引排滑动土体内的地下水和土层滞水,防止其软化成滑动土体;

(二)减载与加固

在保证土体无进一步水害的基础上,对有滑坡可能、滑动面在发育之中或滑坡尚不严重的土体,采用自上而下的刷方减重,修建挡土墙、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锚固桩和打入桩,以阻止滑坡的进一步发展。墙身基础、桩身、锚索须嵌入滑动面以下可靠深度或硬岩层上。抗滑挡墙墙基和滑坡脚支撑工程基础开挖应采用分段跳槽法施工,并应随挖、随填、随铺砌。填方路段发生的滑坡还可以来用反压上方护道,压重平衡滑动土体;沿河路基的滑坡则应通过修建水流调治构造物,如导流堤坝、防洪挡墙,并置基础于冲刷线和滑动面以下可靠的深度或硬岩体上,以阻止滑坡的发生。经处理的滑坡体尚需在路基施工期间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路基稳定。六、冻土地塞路基

在负温条件下,处于天然冻结状态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地表土层为多年冻土,呈连续整片或岛续状分布。多年冻土限以上常随季节融化、冻结的土层,称为季节冻融层。冻土为由矿物颗粒、固态水(冰)、液态水和气体组成的四项体系。土中水结成冰,土颗粒胶结增强,透水性减少,强度提高,短期荷载下抗压缩性增加;而冻土融化,冰胶结会降低,在自重和外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融化下沉和压密现象。

(一)多年冻土施工

其施工要点为以保护冻土为原则,使路基施工前后仍处于热学稳定状态。

1.路基排水系统

2.排水沟应具防渗措施并远离坡脚,在少冰冻土与多冰冻土地段其距离不小于2m,沼泽湿地地段其距离不少于8m。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地段应尽可能避免开

挖排水沟和截水沟,而宜修建挡水堰截水引排,并距离边坡脚或路堑坡顶不小于

6m,以维护路基周围冻土处稳定的冻结状态。

3.2.路基基底处理

4.对含冰过多的细粒土冻土层及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应予以挖除,并用粗粒土换填,换填厚度不少于0.5m;低洼沼泽地段应先分层铺筑粗颗粒透水性隔离层

至高出水面0.5m以上,再铺筑反滤层,以阻止毛细水上升并维护上部路基稳

定。泥沼地段基底生长的塔头草可利用做隔温层,可不予铲除。

5.3.路基填筑

6.路基填料取土应在路基坡脚10m以外集中取用保温隔水性能好的细粒土,并控制粘粒土或不良透水性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i 2%的范围内压实,压实

按重型击实标淮控制c

7.对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地段的路基还需进行侧向保护——在路基底部路堑边坡用保温材料如草皮、粘土、泥炭等铺筑保护护道护坡和护脚,并保护路基沿

线两侧20m范围内的植被和原生地貌不受破坏,以维护路基范围的冻土热学稳定状态。

8.此外,路堑开挖,应边挖边修坡,以防止边坡鼓肚冻结。路堑边坡按保温要求加固,用草皮水平嵌缝铺砌,并用粘土塞填缝隙,形成护坡整体。

9.(二)季节性冻融路基施工

10.其施工要点是做好路基排水、防止路表渗水、阻止聚冰水源,充分压实路基是防止路基翻浆破坏的施工重点。

11.1.路堤填筑

12.使用平地机分层整平路拱并碾压,保证各压实层平整度达到3m直尺20M 的标淮,以维护良好的路床排水状态。路基填筑高度应满足路基全年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修筑低路堤宜采用换填土法、隔离层法、隔温层法、降低水位法、土工布排水法等冻融翻浆防治方法:①换填土法是用水稳性、冻稳性好,强度高的粘粒土换填路基上部;②隔离层法是用沥青土、沥青砂、沥青油毡、塑料膜等不透水层隔离地下水上渗;③隔温层法是用20—50m的炉渣、矿渣、碎砖在路基上部或路面底基层铺筑隔温层防冻;④降低水位法是用渗沟降低路基范围的水位,防止上部路基冻胀翻浆;⑤土工布排水法是在土基上铺垫过滤型土工布,其上铺筑30—40cm的砂砾层隔水防冻。

13.2.路堑开挖

14.石质路堤超挖部分应用符合要求的石渣或混凝土找平,用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稳定碎石等半刚性材料整平,不能用劣质开山料或土回填找平;

土质路堑按土质子以翻控整形或换填好上并压实,再采取封闭路肩、浆砌边沟等排水防水措施,以防止路床进

15.七、风沙地区路基

16.我国的风沙集中分布在内陆干旱、过干旱地区,那里气候干燥、降雨量小、温差大、冷热变化剧烈,植物稀疏、低矮,风大、沙多,土质松散无粘聚性,土中常富含易溶盐。

17.风沙对道路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砂埋和风蚀。风沙通过路基时风速减弱导致沙粒沉落、堆积,沙埋路基;沙丘在特定地段和气候风况条件下的移动也是沙埋路基的主要原因。风沙直接吹蚀路基,强大且持之以久的沙土吹袭,使路基土体砂粒或土粒蚀落、吹失,致使路基削低、掏空或坍塌坡坏。消缓、减弱、防止风沙对路基的侵袭及提高路基整体抗风蚀能力是风沙地区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18.(一)施工组织

19.风沙地区路基施工组织应遵循边施工、边防护、分段施工、一次作成的原则,应选择夏秋、雨季、少风季节进行施工。当日不能完工的路基、边坡应用芦苇、草席或替代织物覆盖,以防风蚀、沙埋,施工期间应保护好沿线既有的植被,以增加抗风沙能力。

20.(二)填料取土

21.填料取土宜在路堤下风一测距坡脚5m以外,有反向交叉风时,取土坑应成宽深比为10—25的缓边坡、浅槽形;开挖弃土应在背风坡一侧低地、离路堑坡顶10m以上,摊平、保持取、弃土地总体平坦、顺适,以免受沙害。22.(三)路基填筑

23.用粉砂或细砂等砂性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压实,用机械振动压实为主,结合浇水沉实的快速成型施工,路基顶面、边坡面及坡脚外5—10m地面范围,用粘性土、砾石、卵石、乳化沥青等材料平铺覆盖,即时防护;对缺土、缺水,

难以压实的风积沙路基,可用土工织物加固防护。路堤宜填筑成1:2—1:3以上的缓坡,呈流线形状,路堤以高出50m范围内沙丘平均高度的0.3一o.5m 为宜。

24.(四)路堑开挖

25.路堑挖方应控制开挖长度和深度(分别不宜超过30m和6m),预留2—4m 的积沙平台,并使路堑顶宽与深度比值近20—30,成浅槽形;深度小于1.5m 的浅路堑也应预留积沙平台1—2m,边坡坡度还应缓于1:4,以减少路堑内积沙。路肩、边坡坡面及路堑坡顶外20—30m的范围,需随路堑即时开挖,即时覆盖防护。

26.(五)防沙固沙

27.应清除、摊平路基两侧30—50m范围的沙丘、弃丘堆、土丘等突出阻障物,以免引起积沙c采用固、阻、输、导措施综合治理沙害,优先选用植物固沙或利用砾石、卵石、粘质土、柴草、盐盖等平铺固沙;用柴草、土工织物类材料在路基迎风侧外20m处设低立式沙障,或50m外处设高立式沙障拦阻外来风沙,也可用墙式、堤式、栅式、带式阻沙障拦截路基迎风侧200m以外的大风沙流;

在流动沙地、风沙流及路线与主导风向成45。一90。的流动沙丘地段,则宜采用开挖浅槽,填筑风力堤、聚风板等措施使流沙越过路基而不产生堆积;而在路线与主导风成25。一30。的地段,宜在路基迎风侧50一100m以外构筑导流墙、导砂板等,以改变风沙流或沙丘的移动方向。植物固沙防护带宜采用种草、灌木和乔木,本土植物和引进植物宜结合或分期种栽,防护带在路基迎风一侧不宜小于200m、背风一侧不宜小于50m,并应根据风沙严重程度在迎风侧300m、背风侧100m范围内增加植被保护带。

28.一、冬期路基施工第九节冬、雨期路基施工

29.反复冻融地区昼夜平均温度在—3℃以下连续10d以上,或昼夜平均温度虽然亡升到

30.—3℃以上,但冻土末完全融化条件下进行的施工,属冬期路基施工。31.(一)冬期施工条件

32.冰冻条件下,泥沼滩涂地带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便于修筑施工便道,便于运输施工机具、设备和材料;软土、淤泥、流砂等的开挖换填及基坑开挖较易。

冬期也可以进行路基范围内杂物的清除和平整。因冻融等危害,泥沼等不良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高等级道路不宜在冬期施工;浸水路堤不能在冬季施工。

冰冻对地表植被的清除、修补路基边坡、开挖填方台阶等工程不利。33.(二)路堤填筑

34.路基基底在填筑前应清除地面积雪、冰块及地表冰层。

35.填料取土应选择末冻结的砂类土,碎、卵石土,开挖石方、石渣等透水性良好的土。一级公路以上的高等级道路禁用冻结填料填筑,其他道路允许采用部分冻土进行填筑,但其含量不超过30%,粒径小于5cm,并应分散、分层填筑;

填筑冰土路段当年不得铺筑高级或次高级路面,路床顶面1m范围不能用冻土填筑。

36.冬期填筑路堤应全宽断面平填,松铺厚度应比正常施工的减少20%一30%,且不大于30cm,并应当天铺土当天碾压完毕;每层都应超填30一35cm 的宽度,以利于正常施工时作削坡、修正、加固;填土高度低于1m的路堤及填方、挖方交界处的路基均不应在冬季施工,以免路基顶部压实不密而冻融、翻浆。37.(三)路堑开挖

38.冬期路堑开挖,应视开挖深度、气温、冻土深度等因素分别采用爆破冻土法、机械破冻法、人工破冻法施工。爆破法炮眼深度取冻土深度的75%一90%,间距取冻土深度1—1.3倍,梅花形交叉布置,其适用于1m以上冻深;冻土犁、冻土劈、冻土锯和冻土铲等专用破冻机械适用破碎开挖1m以内的冻土;人工破冻撬挖只在冻土层较薄、破冻面积不大时采用,并需辅助以日光曝晒、火烧、热水开冻、水针开冻、蒸汽放热解冻、电热解冻、化冻等措施。每日开工先挖向阳处,气温回开后再挖背阳处;开挖遇地下水源则应及时挖沟、排水。

39.冻土开挖应白上而下挖掘,开挖至未冻土后应连续作业;必须中间停顿较长时间时,则须覆雪保温,避免复冻。路堑挖至路基顶面1m处应及时做好临时排水沟,并停止开挖,覆以雪、松土防冻,路堑边坡也应预留30cm厚的台阶而不一次挖至设计线,均待正常施工季节再挖去台阶,削坡、整坡,挖去路堑其余部分的土方。弃土堆应远离路堑坡顶3m,探路堑或松软地带应在5m以外,弃土堆高度不大于3mo二、雨期路基施工(一)雨期施工条件

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随着新时代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品、低密度房屋建筑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 对结构成本的控制愈加严格。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对软土地基进行综合改造成为技 术改良趋势,也是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性能及节约建筑结构造价的关键。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 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有时也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层。软土、沼泽的划分为软粘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岩五种类型。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土总称 为软土,而把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泥炭质土总称为沼泽。 2 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如果没有处理妥当是很容易造成塌方。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属于较难开发的地 基种类。在工程施工时必须要对它进行勘察和分析,然后再利用严格的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 进行处理,保证软土地基对建筑的承受能力,使软土地致符介建筑工程的基本规格,避免出 现软土地基向下沉的情况,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容易发生改变。软土地基由于土质较为松软,软土地基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的十扰,它的土质就会由原先的固体的变得稀疏松动。 二是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当软土地基压缩性较强时,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压力 过大的话,软土地基就会收缩变形,那么房屋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是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在对软土地基施工中必须要保证软土地基呈固体,软土地基含水 量过高很容易导致土质松动,因此会使房屋和下沉。 四是软土地基土质小均匀。由于软土地基土质存在较大问题,导致软土地基分布位置小均匀,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受外力的影响小够均匀的话,建筑房屋会出现倾斜。 五是软土地基容易下沉。软土地基由于含水量过多,它的土质是不够稳定的,由于楼层的小 断加大,软土地基需要承受的外力加大,很容易导致地基下沉。 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 垫层换填法 垫层换填法属于一种对软土地基的进行浅层处理的方法。常用的填充材料有碎石以及泥土。 被广泛的应用于对固体坚硬物质含量少的图层进行填充,在进行垫层换填法时,常用的工具 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机器作为动力辅助。其使用原理是依靠人工或者 机器将浅层的泥土抽取出来,然后将碎石等相对僵硬的物质填埋进去,实现换填的目的。但是,在换填的时候,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当填埋的深度超过1m时,为了实现 功能的最大化,就需要加一层土工布等物质。这种换填的方法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建筑的需要,保证其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此外,这种换填还有效地解决由于地基冻胀对房屋建筑地 基造成影响的问题。 3.2 加载法 所谓加载法,就是在地基的硬度不符合要求的时候,在其上面加重物,将软性物质进行压缩,提高其硬度,达到建筑的要求。这种高硬度的地基,有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在建筑建 设中使用此方法都是利用高强的压力,这种对泥土施压的方式能够减少软土中的水分。当在 泥土中使用此方法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3.3 添加剂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4.4.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4.4.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必要时旋耕机翻晒。 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检验签证:砂垫层的检测采用K30荷载仪进行检测地基系数,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 施工防排水:砂垫层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挖临时排水沟,使排到砂垫层里面的水能及时排出。严格管理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以免冲刷路基各部与取土处。 4.4.1.2.单向单层土工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施工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铺设单层单向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在上面填厚30cm的中粗砂,压实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将表面进行整平,去除表面石块,并将去除石块后形成的凹坑补平,然后在上面满铺一层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幅与幅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连接棒连接或搭接法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将格栅固定在土层上。 格栅铺设后及时用砂或其他渗水材料覆盖20cm厚,并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砂,外边逐幅回折2m,用砂压住。然后进行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基填筑。

软土地基成因及处理办法优选稿

软土地基成因及处理办 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X X X X X X X X X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系部:X X工程系 专业名称:XXXXXXXX 班级:012365学号:01 姓名:XX 指导老师:XXX 完成时间:2012年5月13日 目录

浅谈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摘要:在水运工程中,各种软基加固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应用。伴随着水运工程科技的发展,许多带有本行业特征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反压法、粉体搅拌法(粉喷法)、强夯法、换土垫层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等蓬勃发展,并在其他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作出了一定的描述,简要总结了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相应方法的适用性作出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软土地基、原因、特点、处理方法 前言 软土地基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的、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透水性差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层。它主要包括内陆湖塘盆地、江河海洋沿岸和山间洼地沉积的各种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基础不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使得建筑物在使用期内不致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保证建筑结构能正常使用。

1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 软土是第四纪全新世形成的近代沉积物,其地质年龄一般为10000-15000年,按其中有机质含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含或很少含有机质的软粘土和粉质软粘土;第二类是含大量有机质的泥炭土。 所有的软土都是在淡水或盐水中沉积的,由于沉积的地质环境(如海滩、三角洲、河口湾、泻湖、湖泊、沼泽等)的不同,其空间范围和天然性状也因其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异。我国工程界有的把松软的吹填土和杂填土等也列入软土,谓之广义软土。 软土的来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其成分直接取决于母岩。而软土的类型,主要有软粘土、人工填土、松散砂土和粉土几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其成因如下。 1.1软粘土形成成因 水运工程由于工程所在地濒临水域,浅部地层多为软粘土-----淤泥或淤泥质土。它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是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的粘性土沉积物或河流冲击物。有的软粘土属于新近淤积物。以淤泥质土为主的混合土,如淤泥质土混砂有时也属于此类土。 1.2人工填土形成原因 港区的陆域形成,后方堆场的回填,沿江沿滩的围垦大量采用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的形成原因按照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可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三类。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曹庆霞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曹庆霞 发表时间:2019-07-23T16:57:18.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曹庆霞[导读]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00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基质量会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论文对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自身的特点以及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希望能够促进工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推动岩土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面对非常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很多软土部分。因此,为了确保地面地基的稳定性,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恰当的处理技术,采取良好的对策,有效地抑制沉降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加强岩土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达标,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和使用安全。为了满足整个项目的实际需要,有效地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加固处理。 1岩土工程地基加固意义 要实施岩土工程项目,必须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此项调查结果主要用来研究调查该项目的地层结构、地下结构以及水文分布特征,这样才能减少在工程上的误差。一般情况下,人工填充层、冲击层、残余土层和基岩层是地层结构里土壤的基本结构特征。细砂岩或者风化岩都可以在大自然的搬运下形成基岩层。我们在基础技术进行择察时,一定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了解到岩层结构松散的情况。要了解一个地区是否为地震多发区,第一步可以在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第二步只有得到地层结构、地下结构以及水文分布特点的数据,才能得到对地基稳定性的确定。我们科学合理的研究了施工现场倾斜、基础沉降、地质渗流和施工项目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得到实施基础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第三步对地基进行科学的稳固,这样才能体现下面这些特点:先进性、可靠性。地基承载力既要符合设计要领,又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和巩固地基的防渗和防冻能力。 2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1固化处理技术 固化处理技术是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之一。固化处理主要是应用胶结剂(包括水泥、纸浆液或丙烯酸铰浆液等胶结材料)或化学溶液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将胶结剂或化学溶液通过搅拌或灌入的方法,使其与软土充分融合,继而发生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使软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得到增强,实现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的目的。经过固化处理后,可以使软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削弱软土层的透水性。软土层的固化处理方法还可以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粉体喷射搅拌桩、深层搅拌法、压力灌浆法、旋喷法等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粉体喷射搅拌桩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将水泥粉、生石灰粉、粉体材料等材料利用空压机制成雾状,使其快速渗入软土层中,然后经过钻头的快速搅拌,使加固材料和土体实现充分融合,保证搅拌的均匀性,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后,可以使软土层的土质固结,从而形成稳定性以及强度都较高的土层。 2.2夯实处理技术的应用 对软土地基土层构造考察表明,一多半的主要构成成分为砂土和碎石还掺和着其他的材质。夯实处理技术是被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中的一个,因为这项技术的处理结果能够被恰好的表现出来。从夯实处理技术的方位出发,它的应用原理就是经历物理机械的碾压形式把地基表层土捣实,还可以是通过不断的夯实中夹带的冲击力打造出一种动应力,最后完成对软土地基科学合理的巩固,这就是夯实处理技术的机理。实际上,在悉数软土地基的解决上,夯实处理技术的实质就是将质量刚刚好的锤子抬到合理的高度,这个时候锤子因为重力的影响会发生自由下降对地基夯击,软土地基的密度就会增大,然后它的强度会有显著的增强,之后密度的逐渐变大,地基的可压缩性就会慢慢变小。在大多数状况下,在采用夯实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它的作用深度能够接近1.2m,在此之前必须要把土基的含水情况做好调查,从而进一步使得数据精准,并且地基的主体含水量一定处于理想形态是最佳的夯实成果的前提条件。 2.3换填处理技术的使用 垫层技术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填换处理技术,这门技术就是把地基上不符合施工条件的软土层清理掉,然后采用一些压缩性低、强度较高比如说如灰土、沙土、碎石等材质来取代,紧接着再使用夯实处理的方法进行严谨的处理,然后把它采用到地基垫层上。填换处理技术在应用的流程中,可以大大的增强荷载承受能力,为我们解决地基沉降较大等难题提供了协助。与其他的技术相比较,该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最大优势就是灵便,并且也更容易掌握操作,唯一的缺陷就是换填技术的适用的范围小。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利用到深度为3m以下的软土地基效果会非常的好,若是地基的深度在3m多,换填技术的使用后的效益就会没有那么的明显,并且还会耗损大量的经济费用经费,这样不契合岩土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规定。 2.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也可以称为CFC桩,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用各种成桩机械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可变强度桩。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在荷载的作用下,桩顶应力比桩间土表面应力大。桩体可将承受的荷载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桩间土承担的荷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小,加之CFG桩不配筋,桩体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掺和料,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2.5振实挤密处理技术 振实挤密处理技术虽然和换填和夯实处理的原理没有相同之处,但其应用效果也是极好的,而且,该技术主要应用来处理岩土工程的软土地基。振实振密技术主要应用于粉尘、深陷黄土和杂填土一类的软土层,所以,在此类软土层上作业时要运用该技术。振实振密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振动那些存在于土层表面的缝隙,让其变紧实最终使缝隙变小甚是消失,此法不仅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硬度,还可以提高总地基的承载力。振实振密技术的前提是回填处理,操作回填处理时,主要利用的材质是灰土和砾石等,回填处理和振实振密技术相结合,不仅更大程度上的保证了地基的强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基的承载力。振实振密技术的应用地基深度范围在5米到20米,主要的处理过程分三步:第一,讲特定的桩管插入地基中;第二,讲对应的填充材料填入;第三,将其打实即可。振实振密技术虽然作为一种效果很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但有时候它的使用需要进行特定分析后才能投入。

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工艺样本

软土地基解决工艺研究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在软基解决工艺方面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通过查阅、分析大量国内外资料,总结了不同软基解决办法对淤泥质土、人工填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不同土质软基本合用性。 核心词:软土地基;解决工艺;土质;合用性 前言 软土地基加固工程是当前许多工程建设中都会遇到问题。通过几十年不断发展,软土地基解决办法已有各种,并且新办法、新材料、新工艺还在不断涌现。对一种详细工程来说,如何选用适本地基解决办法就成了人们关注问题。 1 国内软基解决办法 当前,国内常用软土地基解决办法各种各样,涉及如下几种:排水固结法、注浆加固法、加筋法、置换法、挤密法以及强夯法等[1]。此外尚有某些不常用办法如热加固法、冻结法、爆破法等。 1.1 排水固结法 在国内沿海地区和内陆谷地分布着大量软基,其特点为含水量大、压缩型高、透水性差和强度低,而排水固结法则是一种有效解决办法。 排水固结法是指在地基中打入沙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上部采用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使黏土中水排出,从而提高土质固结度及地基承载力。依照排水和加压系统不同排水固结法详细又可分为:堆载法、砂井法、袋装砂井法、电渗法、超载预压法、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等。 堆载预压法在塑料排水板与其结合共同解决地基后,由于施工简朴、工效高、费用省、对土层扰动小、适应地基变形性能好等长处在国内发展不久,特别在青岛前湾港地基解决中得到广泛应用。该办法依照土质状况分为单级加荷和多极加荷。 真空预压法是将不透气薄膜铺设在需要加固软基表面砂垫层上,借助射流泵和埋设在垫层中管道,将膜下土体间空气抽出,形成真空,使土体排水而压密,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达

浅谈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梁红云

浅谈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梁红云 发表时间:2018-08-13T14:40:28.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梁红云[导读]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公共工程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加。 四川 610000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公共工程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加。由于公共工程建设涉及的专业众多,在施工过程中也考虑到了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工程施工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必要改进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市政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是项目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市政工程的建设比较独特,它不仅涉及种类繁多,而且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期相对比较紧张。在施工过程中,新建和拆迁通常同时进行,以切实改善市政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效率,施工单位必须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软弱地基处理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由于市政工程需要挖掘地基,如果遇到地基承载力和剪切能力较差,或遇到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淤泥和泥土时,市政工程将在这些土层中进行。很难满足施工和施工质量的设计要求。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基础必须加固。加固完成后,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的压缩特性,减少施工后的沉降,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消除或减少特殊土壤的恶劣工程特性。 1确保软土路基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1雨季施工。在雨季之前,应对基质进行良好的处理,填充孔洞和坑洼并压实,基层应平整,并设置垂直和水平排水坡度。施工期间临时占用的沟渠和河流应及时疏浚。在雨季堤防建设中,要采用符合透水性要求的填料,抓好天气,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填筑一层。在雨季开始之前,新的填土层应当被滚压和密封以防止水箱路基,对于每层要填充的表面,应该进行2%至4%的交叉排水,以便于排水。在雨季,挖掘斜坡是保留的,路基上有一定厚度的覆盖层,以防止地表水被冲刷掉形成斜坡或损坏路基。雨季开挖后,结构基坑未及时修筑,基础底部采用砂浆处理,及时排水等防浸措施。 1.2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严格执行监督程序,落实施工技术人员全面开展施工,在进行下一个过程之前,严格按照监督工程师的检查进行每个过程。为了确保施工道路的通行,在更换软土路基时,一半的施工将被使用,另一半将保证运输车辆通过,路基中心线的建设由专业测量队伍建立,重复检查以确保测量和放样符合要求。施工前,施工技术安全交付,施工人员将在施工过程中接受监督和指导施工,并随时纠正任何不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操作方法,以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2 软土地基技术处理原则 2.1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于普通地基。如果选择在雨天施工,软基的含水量会增加,所以施工一般会选择在非雨季进行施工,如果项目比较紧急,则必须在雨季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或施工人员应注意天气变化,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 2.2软土地承受压力和剪切应力的能力低于一般地基的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基础的稳定性,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2.3软基的可压缩性和对水的渗透性相对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这两方面的能力得到改善,基础的沉降系数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2.4尽可能缩短施工期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尽可能将工业垃圾作为混合物添加到我们的材料中,保持原始桩设计的强度可以降低项目的总成本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技术 3.1浅层软地基处理技术。在较低的路基区域,我们通常采用这种技术,通常我会采用补水和高压水切割等方法来减少淤积。对于含水量高,层数较弱,易去除不适宜材料的方法置换法对层状回填,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应根据基础抗剪强度的提高,压缩性能的原则降低,从而增加轴承基础能力。使用替代治疗方法。填充层中可以保留一定的空间。为提高地基的强度,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低温冻胀的发生,达到固结的目的。在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基也应根据工程的规模,稳定性和刚性要求进行更好的处理。当市政路基穿过水渠和河道时,组件底部会有厚厚的淤泥,渗透性差会严重影响孔隙水排放,导致固结时间延长,对基础的稳定性有破坏作用;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细菌会氧化形成沼气并沉入堤岸。高压水切割法采用高压水枪对泥浆进行切割刮除,然后将泥浆溶入水中形成泥浆。 3.2换填法。强夯处理技术,80公斤的锤子从自由落体的高处落下,用自重和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施加到软土上,使软土达到压实效果,该方法落差一般在6米以上,不足30米,主要作用于黄土,沙土等土层。 3.3水泥土搅拌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是一种以水泥或石灰为固化剂的化学和物理方法,通过专业的深度机械搅拌将软土深层软土与固化剂结合在一起,该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地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软土的沉降。 3.4沙石挤淤地基处理技术。在湖泊和其他常年积水的地区,很难通过排水加固地基。因此,我们一般使用水泥或石灰作为固化剂的主体,并通过专门的深度机械搅拌来深层软化地层。软土和固化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合和机械压延,以保证基础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降低基础的沉降系数。 3.5粉喷桩处理技术。CFG柱是水泥粉煤灰砾石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在软基处理中,沙子,石屑和粉煤灰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建筑材料与水混合形成更好的粘性和强度更好的桩。CFG形成的基础不仅承载能力大,适应性强,而且沉降系数小。CFG可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深基础处理,CFG在软基处理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就应力和变形而言,CFG桩与普通混凝土桩相同,但用于构建桩的材料不同。CFG在材料配比中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只要有一个地方尽量使用废弃物,CGF就会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CFG桩用于处理基础,各种特征决定了他在地基处理中的地位及其经济价值。 3.6排水固结处理技术。软土本身具有含水量高,毛孔粗大的特点,使软土地基容易造成水利工程施工不稳定或沉降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排水固结来加固软基地基,这种方法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排水,另一个是加压,通过利用土壤自身的特性来排空基础,地基应该被加压并固结以保持基础的稳定性。在沟渠开挖过程中,为了起到盲沟的作用,首先将软弱地层加入砾石和砾石。在安排沟渠时,应考虑自身的地形因素,尽量使用天然斜坡排水,并尽量避免渗入其他地表水。 4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办法

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方法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强劲增长。各基础设施的建设量日渐增多,而其穿越软土地基区域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在此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总结了针对中层软基和深层软基分别适用的处理方法,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工程技术员应该选择的软基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软土地基;方法;选择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引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主要研究内容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软土特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1软土地基的鉴别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2软土的工程性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软土分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处理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浅层软基处理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常用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方法选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中层软基处理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水泥搅拌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袋装砂井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塑料排水板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4强夯置换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5挤密碎石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深层软基处理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3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主要结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讨论与展望 .................................................................................... 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 大安至通辽公路来宝至海坨乡段建设项目 软基处理开工报告 (k0+000-k24+700) 吉林省松江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DT01标项目部 2014 年9 月10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概况 (2) 1.2、主要工程量 (2) 二、组织及准备 (2) 2.1、人员及职责 (2) 2.2、机械设备 (3) 2.3、材料 (5) 2.4、临时便道 (5) 2.5、试验 (5) 2.6、弃土场 (5) 三、工期 (5)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6) 4.1、施工方法 (6) 4.2、施工工艺图 (7) 五、质量保证措施 (9) 六、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0) 七、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况 本标段全长24.436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0米,路面宽度8.5米,行车道宽度为2x3.5米,硬路肩宽度为2x0.75米,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 软基处理段落为:k6+300-k7+300左侧、k6+300-k6+325右侧、k7+600-k8+400右侧、k8+400-k9+100左侧、k9+800-k10+200右侧、k17+200-k17+400右侧、k17+200-k17+400左侧、k19+350-k20+400右侧、k20+400-k20+800左侧、k20+630-k20+800右侧、k22+000-k22+950左侧、k22+360-k22+950右侧、k23+200-k23+550右侧、k23+200-k23+550左侧。 1.2、主要工程量 挖出非适用材料24726立方米,回填砂砾24726立方米。 二、组织及准备 2.1、人员及职责 2.1.1、人员安排如下: 技术负责人:赵慧丰 现场施工:丁光平黄和平 测量:贺彦会刘军孙德凯曾上孙泽石 质检试验负责人:祖喜国蒋太健段科崔晓光 机械负责人:朱文明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一、引言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12T16:54:53.96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7期作者:幸幸 [导读] 在具体施工作业上,需要注重地质结构、土体强度以及含水量等情况。 斗门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广东珠海 519125 摘要:在具体施工作业上,需要注重地质结构、土体强度以及含水量等情况。当工程范围的土层揭示之后,如果地基土体是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则被称之为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极容易出现地基的沉降问题,此时,其地基承载能力的提升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在建设建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土质柔软、天然含水量高、支撑力低、孔隙率高的弱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基础就是软土基础。软土地基的施工需要比基础更高的施工技术。软土地基不保证工程质量,建筑物变形很可能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 1建筑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在于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和不利点,通过相关的技术措施改善软土地基的不可预测性,低透水性和可压缩性,从而改善软土地基的负荷能力,提高负荷限度和稳定性,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质量,降低施工的难度及不安全性。这要求做好前期的地质考察工作,明确地基土层结构和类型,然后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改善地基性质,为房屋建筑施工奠定基础,防止出现土地沉降和变形等情况。 2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2.1土体压缩性较强 一般的软土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而容重较小,土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或者矿物质,压缩性较强,长期不易达到稳定,而在软土晾干碾压成型后,失水会产生干缩裂缝,软土表层一般会产生网裂等特性。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缩胀处理,则会使整个路基工程的耐久性受到影响。 2.2不均匀性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的内部成分主要以细土颗粒和高分散土为主,因此使得其整体土质极为不均匀。一旦受到强烈冲击之后,内部结构便会出现巨大变化,使得建筑物的质量有所下降。 2.3地基沉降量大 具体表现在软土的触变性、流变性和不均匀性,当原状软土未受破坏时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或受到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原有的结构就会瞬间破坏,强度很快降低,产生不均匀沉降,其变形也虽时间相应增长。软土地基一般自身含有非常大的天然水成分,常达到50%~70%,而透水性能一般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故在建筑物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强度,而建筑物的沉降延续时间也更长。 3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胶结处理技术处理法 胶结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软土地基原有的固结性能,在软土中融入水泥砂浆,石灰粉等水泥材料,从而将软土地基转化为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土层硬度和承载性能的处理法。胶结处理技术运用有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注浆法等。其中,高压注浆法是使特殊浆液利用高压的方式冲散原软土层,然后让土体和特殊浆液融合,最终实现固结。水泥搅拌法,适用于土壤抗碱性大,含水量高的地基中,是将软土和水泥混合发生反应,最后形成固体的处理法。灌浆法是通过将泥浆灌到土层中,让土层和泥浆充分结合,提高地基结构强度和载荷能力。 3.2换填处理 借助于换填方式进行地基处理,主要是将地基中的土体强度提升,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除此之外,还能将场地松软土质转化成高强度土体,使得地基承载力与实际要求相符。在实际地基换填处理过程中,可以应用稳定性较高的碎石或者是砂石作为换填材料,具体施工顺序如下:先将原有地基之中的松软土体挖出,其次,借助于机械设备实施换填并进行分层压实作业,让地基强度得到提高。采用地基换填技术,可以让土体强度得到提升,在避免地基变形问题出现的同时,也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3DDC灰土挤密法处理法 DDC灰土挤密法的原理是用强夯法将软土地基转变为混泥土复合地基。首先用强夯法对深层的地基孔进行夯实处理,然后借助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到地基的混凝土空隙中,接着夯实成桩,经过重复锤击后,扩大桩径,形成混凝土复合地基。这是一种新兴的广泛被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改变土质结构,提高地基稳定性。在我国那些有湿陷性特征的黄土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工作中,DDC灰土挤密技术被广泛利用于改善湿陷性黄土。 3.4碎石桩和强夯处理技术 随着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地基土层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将需要夯实的深度统计出来,并对夯实力进行明确。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土壤性质,确定夯实次数,并进行合理化调节,让夯实效果与建筑地基的强度需求相符。在整个碎石桩处理上,可以将挤密法和排水固结法结合在一起,将最佳的夯实位置确定下来,这样可以让碎石桩在高强度压力作用下,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并确保碎石可以融入周边土体之中。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对硬壳和碎石桩进行充分利用,以基本结构为基础,建立起有效的复合层,借助于碎石,来强化地基整体稳定性,为后续工程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5深层搅拌法 通常情况下,深层搅拌法更多会在一些包含大量水液的粘性土以及淤泥的地基处理工作中进行使用,以此对其进行全面加固。通过使用较为特殊的深层搅拌机械,并使用水泥浆作为基础原料。在经过多次混合之后,促使地基的整体质量和强度得到全面提升。在实际加固

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概要

浅析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工程问题,在勘察过程中切不可马虎松懈,本文从软土特性出发,分析了软土工程地基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并作出了勘察方法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问题勘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公路铁路的修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软土体是自然界的历史产物,它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地基条件差别巨大,根据相邻建筑物或相邻地域的地质资料来设计,一点微小的差异就可能给影响工程质量,给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引起重视,我们施工中充分利用信息,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工艺,避免了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附加沉降,体现了当今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为一体的全过程综合岩土工程实践理念。 一、软土的特征及其危害性 软土指的是所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的细粒土,处于软朔或流朔状态。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各大江大河的入海三角洲冲击平原地区。内陆主要是湖泊或山谷冲击而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布范围比较小。主要包含饱和软粘土包括泥炭、泥炭质土,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一般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在工程应用上的

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可以达到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特别严重的是沿海地带的软土地基,因为厚度过大,所以固结速度比较慢;地基不均匀沉降,大多是由上部结构的特性和荷载差异所引起;地基抗剪强度低。软土上述的特点,容易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不均匀和过大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牵制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度;路基路堤还可能会随着软土地基一起产生滑动现象,从而导致路面的整体遭到破坏,鉴于软土地基潜在的种种危害性,各部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也更高地要求了地质勘察在软土地基工程的深度和广度。 二、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所述出的软土地基固有的特性以及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各程序阶段的失误,造成了所建造在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结构损伤工程倒塌等一系列工程事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地质勘测时深度不够,没有查清楚软土土层的分布、厚度以及一些暗沟暗塘的具体情况,造成建筑物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结构构件开裂,甚至工程不负荷载倒塌的事故。 (二由于地质勘察不深入,不细致,未取得的地质资料不具可靠性,以致错误的将软土判断为好的地基土,使设计也随之错误,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使建造物受力结构变化,裂缝倒塌,引起工程事故。 (三软土的承载力比较低,地基无法承受,发生剪切的破坏,基础失去稳定性,带来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造物结构受损,造成工程事故。 (四对软土地基未作出处理,或者处理方法不正确,施工质量不过关,使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开裂,不得不二次或多次进行加固和处理。 四、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