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化学 最全知识点汇总---第13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初中 化学 最全知识点汇总---第13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初中 化学 最全知识点汇总---第13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第16讲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选择题

1.(2015,扬州)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B)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B.用点燃的木条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

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

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2.(2014,衡阳)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 A.石蕊溶液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D.酚酞溶液

3.(2015,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D)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4.(2014,广州)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B)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5.(2014,天津)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D)

A.用水区分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6.(2015,北京)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

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

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

7.(B)

选项物质(括号

内为杂

质)

试剂操作方法

A CaCO3(CaO) —高温煅烧

B KOH溶液

(K2CO3) 适量Ca(OH)2

溶液

滴加试剂、过

C Ag(Fe) 适量CuSO4溶

滴加试剂、过

D CO2(CO) 足量NaOH溶

洗气、干燥

8.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

A 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燃着的木条

B 氯化铵固体和氯化钠

固体

氢氧化钠溶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

酚酞试液

D 稀盐酸和稀硫酸BaCl2溶液

9.(2015(C)

A.CuSO4BaCl2H2SO4

B.Na2CO3Ca(NO3)2HCl

C.Na2SO4KNO3HCl

D.FeCl3NaOH KMnO4

10.(2014,衡阳)4.6 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C)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2014,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12.(2015,潍坊)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溶液与NaNO3

溶液

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

否产生沉淀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纯铝和硬铝将两者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13.(2014,佛山)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食盐、纯碱或干燥剂(主要成分生石灰)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了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部分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澄清溶液,溶液温度升高,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干燥剂(或CaO或生石灰),可能有食盐(或NaCl);

(2)向(1)中澄清溶液滴加过量稀硝酸,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14.(2014,河北)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 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HCl,C的化学式是Na2CO3。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15.(2014,益阳)材料:难溶于水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A溶液呈蓝色,C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A、B、C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写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A→BCuSO4+2NaOH===Cu(OH)2↓+Na2SO4。

②C→ACuO+H2SO4===CuSO4+H2O。

16.(2013,兰州)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图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Fe2O3;CCO2。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②CuSO4+2NaOH===Cu(OH)2↓+Na2SO4(合理即可),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4,山西)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一定不是NaCl 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有气泡冒出,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向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原标签可能是NaOH。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