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之三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徐建国(执笔)、罗爱伦、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

叶铁虎、姚尚龙、黄宇光、郭曲练、张立生、宋文阁、谭冠先

一、PONV 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一)发生率

据国内外统计PONV 占全部住院手术患者发生率约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 患者发生率达70%~80%,日间手术患者则为20%~80%。近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全身麻醉后发生率仍高达20%~30%。PONV 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小时内,但也可能持续达5 天之久。

(二)影响PONV 发生率的因素

1、患者因素性别(女性发生率高),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有阳性病史发生率高)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年龄(3 岁以上发病率增高,11~14 岁达到高峰,成年人大于老人),术前有无焦虑或胃瘫(阳性者发生率高)。肥胖,使用拮抗肌肉松弛药的新斯的明类药物是否增加呕吐发生率尚有争论。

2、麻醉因素使用吸入麻醉药,术中或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是麻醉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使用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也增高PONV 发生率;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丙泊酚麻醉和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则可减低PONV 发生率。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90~200 分钟发生率增加10%~46%),某些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PONV 发生率也可能较高。其中女性、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是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

Apfel 认为预期发生PONV 的简单计分方法为:无以上四种情况发生率为10%,每具备以上一种情况者发生率增加20%,如具备以上1,2,3 或4 种情况者,PONV 发生率分别为30%,50%,70%,90%。儿童PONV 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分钟,年龄大于3 岁,斜视手术,PONV 史,当计分为0,1,2,3,4 时,危险因素为9%,10%,30%,55%和70%。在衡量具体患者时,以上评分方法并不绝对可靠,如成人短小手术PONV 发生率很低。(三)PONV 是围术期的重要问题

PONV 可以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PONV 可导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是延长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影响因素依次为术后困倦31%,PONV25%,心血管不良事件24%,剧烈疼痛22%),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PONV 导致的费用增加构成了PACU 花费的重要部分。

二、PONV 程度的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以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表示为极其严重的恶心呕吐,4cm 以下为轻度PONV,

7cm 以上为重度PONV。

语义表达法:无、轻、中、重。三、PONV 的发生机制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和神经反射中枢。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

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 受体、5-HT4 受体、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与恶心呕吐相关的部位,位于第四脑室底面血-脑脊液屏障外。5-HT3 受体位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终止处的脑干化学触发带中央。

恶心呕吐的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膈神经。

四、抗呕吐药的分类

治疗PONV 应针对其基础原因,选择药物应针对受累的神经递质和受体,预防PONV 的药物应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和化学触发带。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分为:

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

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5-HT3 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斯琼、阿扎司琼和多拉斯琼)、苯甲酰胺类、大麻类;

③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苯甲嗪和羟嗪)、抗胆碱药(东莨菪碱);

④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5-HT3 受体拮抗药、苯甲酰胺类(甲氧氯

普胺);

⑤其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

1、抗胆碱药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该类药物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病、眩晕、病毒性内耳炎、梅尼埃病和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主要使用东莨菪碱贴剂防治PONV。

2、抗组胺药组胺受体可分为H1、H2 和H3 三种类型。H1 受体与过敏、炎性反应相关,H2 受体与胃酸分泌相关,H3 受体与组胺释放有关。抗组胺药如异丙嗪临床已很少使用,可导致困倦和锥体外系统症状。

3、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此类药包括吩噻嗪和氟哌利多。作用靶点是拮抗化学触发带的多巴胺2(D2)受体,脑室周围D2 受体也与5HT3 受体交叉存在。氟哌利多也作用在α 肾上腺素能受体,常用于PONV 和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氟哌利多0.125mg 与昂丹司琼4mg 等效。此类药物阻滞多巴胺对呕吐中枢的刺激,经常用于眩晕、运动病、使用阿片类药物、化疗呕吐和偏头痛所致的呕吐。氟哌利多因可能导致QT 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室速而受到美国FDA 的黑框(black box)警告,但不少学者和文献认为此类并发症是时间和剂量依赖的,主要见于抗精神病的几周或几个月连续使用,而小剂量应用于PONV 是安全的,在成人使用低剂量的本品对QT 间期的影响与昂丹司琼及安慰剂无差别,但也提示在防治PONV 时应避免大剂量使用本品或与其他可延长QT 间期的药合用,已证明甚至在非常小剂量时(10~

15μg/kg),也有抗呕吐作用。增加剂量虽增强抗呕吐疗效,也带来副作用危险,如镇静,锥体外系症状。锥体外系症状主要发生在较年长的儿童,剂量大于50~75μg/kg。吩噻嗪部分阻断多巴胺受体,而丙氯拉嗪有强大的抗呕吐作用,但可引起锥体外效应。

4、地塞米松抗呕吐机制仍不清楚,量效关系也不明确,对中枢和外周5-HT 的产生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可改变血-脑脊液屏障和对5-HT 的通透性并降低血液中5-HT 作用于肠道化学感受器的浓度,是其可能的抗呕吐机制之一。由于地塞米松发挥作用需一段时间,应在手术开始时给药,主要需注意可能增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5、苯甲酰胺类甲氧氯普胺有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也有抗血清素作用,加速胃排空,抑制胃的松弛并抑制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最常用于胃动力药和作为抗肿瘤化疗相关呕吐的辅助治疗用药,常规剂量10~20mg 并未被证明有预防PONV 作用。在一组大样本研究表明,只有在高达50mg 时与地塞米松8mg 联合用药对PONV 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地塞米松8mg,显然如此大剂量的甲氧氯普胺可能增加锥体外系统的并发症。

6、5-HT3 受体拮抗药5-HT 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胃肠道黏膜下和肠嗜铬细胞),1%~2%存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吐与胃肠道黏膜下5-HT3 受体激活有关。该类药用于防治PONV 和化疗后恶心呕吐。昂丹司琼治疗PONV 的推荐剂量是4mg ,有研究者发现1mg 亦有效。建议用于PONV 的预防,特别是高危患者的预防,不推荐使用多次治疗剂量,如果无效应试用另一

类药物。研究表明,所有该类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PONV 的预防时并无差别。也有研究表明低剂量格拉斯琼(0.1mg )复合8mg 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4mg 复合地塞米松8mg 预防疝气手术后恶心呕吐均可达到气管导管拔管后 2 小时内94%~97%和24 小时内83%~87%的优良效果。

昂丹司琼的副作用为:头痛(5%~27%),腹泻(〈1%~16%),便秘(〈1%~9%),发热(〈1%~8%),不适/疲乏(0%~13%),肝酶增高(1%~5%)。

托烷司琼(欧必亭)同时阻断5-HT3/4 受体,该药结构主环最接近5-HT,更具特异性。已证明急性呕吐主要是5-HT3 受体参与,迟发呕吐时是5-HT4 受体起重要作用。本药半衰期长(8~12 小时,昂丹司琼3 小时,格拉司琼3.1~

5.9 小时),有口服制剂。

表1 抗呕吐药与PONV 相关受体的亲和力

药物分类多巴胺(D2)受体M-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5-HT3 受体吩噻嗪类+++++~++++~+++—~+

丁酰苯类++++—+—~+

抗组胺药+~++++++++—

抗胆碱药++++++—

苯甲酰胺类+++—+++

5-HT3 受体拮抗药———++++

三环抗抑郁药+++++~++++++~++++—

—表示无作用,+多少表示作用强度

表2 抗呕吐药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

吩噻嗪类镇静,低血压,锥体外系统反应,口干,尿潴留,心动过速,不安

丁酰苯类镇静,肌张力异常,低血压,心动过速,锥体外系统反应,焦虑不安

苯甲酰胺类镇静,锥体外系统反应,不安

抗胆碱药镇静,口干,视觉系统,记忆丧失,焦虑,谵妄,尿潴留,不安

抗组胺药镇静,视觉模糊,口干,尿潴留,不安

5-HT3 受体拮抗药头痛,眩晕,不安

表3 常用于PONV 的5-HT3 受体拮抗药

昂丹司琼多拉司琼格拉司琼

注射剂(成人静注)4~8mg 12.5mg 0.1~1mg

预防+ + +

治疗+ + +

峰作用10min 10min 不清

持续时间6~8h 24h 12h

注射剂(2~12 岁小儿)

预防++ +

治疗+ + +

剂量0.05~0.1mg/kg 0.35mg/kg

七、预防PONV 多模式方案的研究结果分析

过去20 年,PONV 发生率减低不理想,而调查研究显示患者更愿意预防用药。但可能仅有30%的患者发生PONV,症状持续者占25%,普遍预防用药不可取。

多种高选择性5-HT3 受体拮抗药预防治疗PONV 效果类似;丙泊酚优于吸入麻醉药;避免使用氧化亚氮可减少PONV 发生率;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似乎PONV 发生率相近。

不同类型抗PONV 药合用,作用相加而副作用常不相加,故联合应用止吐药优于单一药物。已证明昂丹司琼在 6 小时内重复应用效果不佳,无论是预防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增加另一类抗呕吐药物是明智地选择。

5-HT3 受体抑制剂,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是防治PONV 效果最好的药物。没有一种药物或技术对所有患者都有100%的效果,多种药物组合疗效最高。

一些非药物的方法也在研究中,如针灸、指压、经皮痛点电针刺激和生姜等。

五、防治PONV 原则

1、一般原则

应识别中到高危患者,对中危以上患者即应给予有效地预防。适当的预防可能更节省患者费用和减轻患者痛苦。

尽可能降低PONV 的危险因素和触发因素,如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

常,术后进食少量多餐,避免油炸食物,适当抬高头部等。

在高危患者采用局部或区域阻滞麻醉,避免全麻或全麻时避免吸入麻醉(包括氧化亚氮),采用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可减少PONV 危险达30%,这意味着如果患者基本危险因素为80%,采用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平均预期危险降低了24%

(0.8×0.3=0.24),为56%。显然,危险因素并非极高者,降低作用是明显的。2、选择抗呕吐药物及给药时间口服药物,如地塞米松、昂丹司琼、多拉司琼、丙氯拉嗪应在麻醉诱导前 1 小时给予;静脉抗呕吐药则在手术结束前静注,但静脉制剂地塞米松应在麻醉诱导后给予;东莨菪碱贴剂应在手术开始前 4 小时给予。如果一种药物预防无效就应加用另一类药物。5-HT3 受体抑制药,糖皮质激素和氟哌利多是预防PONV 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临床标准剂量的甲氧氯普胺常不能有效地防治PONV。

PONV 实验和临床治疗效果判定的金标准是达到24 小时有效和完全的无恶心呕吐。

3、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PONV 病人提供止吐治疗

当病人在离开麻醉后恢复室后发生持续的恶心和呕吐时,首先应进行床旁检查以除外药物刺激或机械性因素,包括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镇痛、沿咽喉的血液引流或腹部梗阻。在排除了药物和机械性因素后,可开始止吐治疗。

如果病人没有预防用药,第一次出现PONV 时,应开始小剂量5-HT3 受体拮抗剂治疗。5-HT 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剂量通常约为预防剂量的

1/4,昂丹司琼1mg、多拉司琼12.5mg、格拉司琼0.1mg 和托烷司琼0.5mg。异丙嗪预防和治疗PONV可能有效。对于已发生的PONV,氟哌利多的治疗效果与昂丹司琼相同。

如果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不能防止PONV,推荐用小剂量5-HT3 受体拮抗剂治疗。如果预防性应用5-HT3 受体拮抗剂不足以防止PONV,在手术后6 小时内不应使用5-HT3 受体拮抗剂治疗,因为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同样,5-HT3受体拮抗剂加地塞米松预防失败者应使用其他类药物治疗,例如氟哌利多或异丙嗪。

如果在三联疗法预防后病人仍发生PONV,则在用药6 小时内不应重复使用这三种药物,而应换用其他止吐药。病人在麻醉后恢复室内发生PONV 时,可考虑应用丙泊酚治疗(20mg 或根据需要增减)。小剂量丙泊酚的止吐效果可能很短暂。

如果PONV 在术后6 小时以后发生,可考虑重复给予5-HT3 受体拮抗剂和氟哌利多,剂量同前。推荐重复应用地塞米松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8 小时。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16章) A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呼吸 B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 C通气效率高 D手术视野清楚 E避免开胸侧肺萎缩,出现低氧血症 答案:B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18章)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 答案:B 3.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18章) A利尿剂和液体限制B过度通气C局部低温D皮质激素E以上均是 答案:E 4.腋路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10章) 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 B 入腋鞘突破感 C 注药有外溢 D 注药后呈梭形扩散 E 针刺有坚实骨质感 答案:E 5.哪一项不是腋路路丛阻滞的优点:(10章) A 不会引起气胸 B 不会阻滞膈神经 C 不会误入椎管 D 位置表浅,易于阻滞 E 桡神经阻滞完全 答案:E 6.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10章) 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4神经构成颈丛 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应同时阻滞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 答案:D 7.成人脊髓终止于:(11章) 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椎下缘E.腰4椎下缘答案:B 8.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1章) A 肌肉麻痹 B 肾上腺阻滞 C 交感神经阻滞 D 副交感神经阻滞 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 答案:C 9.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1章) A 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 B 血压下降 C 右房压下降 D 窦弓反射 E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 答案:A 10.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10章) A 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 B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 C 避免注入血管内 D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 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

成人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目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四、常用镇痛药物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

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短期不利影响 (1)增加氧耗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2)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 (3)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的兴奋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实用标准文档
术 后 恶 心 呕 吐 防 治 专 家 共 识 ( 2014)
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 同 执 笔 人 ) , 罗 爱 伦 , 俞 卫 锋 , 徐 建 国 ( 共 同 执 笔 人 /负 责 人 ) , 黄 宇 光,薛张纲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 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 20%~30%,某些 PONV 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 达 70%~ 80%,门 诊 手 术 患 者 约 为 30%。PONV 主 要 发 生 在 手 术 后 24~ 48 h 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 3~5 天。 PONV 导 致 患 者 程 度 不 等 的 不 适 ,严 重 者 可 引 起 水 、电 解 质 平 衡 紊 乱 、 伤 口 裂 开 、切 口 疝 形 成 、误 吸 和 吸 入 性 肺 炎 ,是 患 者 住 院 时 间 延 长 和 医 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 的危险因素 1. 患 者 因 素 女 性 、非 吸 烟 、有 PONV 史 或 晕 动 病 史 者 发 生 率 高 。 成人 50 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 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 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 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 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 PONV 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 PONV 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 TIVA 较吸入全麻 发生率低。 3. 手 术 因 素 手 术 时 间 越 长 ,PONV 发 生 率 越 高 ,尤 其 是 持 续 3 h 以上的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 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 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 PONV 史或晕动病史是 成人 PONV 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 依此设计了成人 PONV 的风险度 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 1 分,评分为 0,1,2,3 和 4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为 10%,20%,40%,60%,80%。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 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 PONV 史、年龄 50 岁 以下、在 PACU 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 PACU 有呕吐史,评分为 0,1, 2,3,4 和 5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 10%,20%,30%,50%,60% 和 80%。儿 童 PONV 的四 个主 要高 危因 素 是手 术时 间长 于 30 min、年龄 3 岁 及 以 上 、斜 视 手 术 、PONV 史 或 直 系 亲 属 有 PONV 史 ,评 分 为 0,1,2, 3 和 4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为 10%,10%,30%,50%和 70%。 三、PONV 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 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 0,表示 无 恶 心 呕 吐 ,另 一 端 为 10,表 示 为 难 以 忍 受 的 最 严 重 的 恶 心 呕 吐( 1~ 4 为轻度,5~6 为中度,7~10 为重度)。 四、PONV 的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 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 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
文案大全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0)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麻醉前检诊的目的(E ) A、获得有关病史 B、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C、指导病人配合麻醉 D、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E、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确保麻醉无任何风险 2、在评估病人的呼吸系统时,有关对其肺功能的评估,下列哪项不正确(D) A、可为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呼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B、肺活量低于预计值的6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C、通气储量百分比<7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D、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7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E、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50%,术后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 3、1994年美国NYHA对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了修订,下列哪项不是修订内容(C) A、心电图 B、运动试验 C、中心静脉压测定 D、超声心动图 E、x线检查 4、麻醉本身的风险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B) A、麻醉前评估失误 B、必须的设备运转和药品供应等有可靠保障 C、急症手术的麻醉 D、麻醉者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E、临时改变麻醉方式 5、服用MOAI者,术前停药的时间,下列哪项正确(C) A、1周 B、1-2周 C、2-3周 D、3-4周 E、4-5周 6、麻醉前准备的首要任务是下列哪一项(A) A、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B、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

C、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的准备 D、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E、麻醉医生自己做的准备 7、下列哪一项不是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B) A、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 B、呛咳动作(麻醉过浅) C、颅内压升高 D、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E、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8、下列哪项是最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法(A) A、静脉快速诱导 B、吸入麻醉诱导 C、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 D、清醒插管后再作静脉快速诱导 E、肌注氯氨酮诱导 9、下列哪项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B ) A、头痛 B、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 C、异常广泛阻滞 D、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E、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10、下列哪项不是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E ) A、消除或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 B、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 C、保持PaO2和PaCO2于基本正常水平 D、减轻循环障碍 E、保持低温 11.缩短非去极化起效时间可以采用预给法,预注给药剂量一般为插管剂量的(C) A 、1/2 B 、1/3~1/4 C 、1/5~1/10 D、1/15 E、1/20 12.有关腰麻下列叙述哪项错误(E) A、穿刺部位在脊髓终止以下部位 B、小儿脊髓终止位置较低,新生儿在L3 下缘 C、成人脊髓终止在L1 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 D、成人穿刺位置可在L2~L3 以下 E、L3~L4穿刺可避免损伤脊髓和马尾 13.影响硬膜外麻醉平面最主要的因素是(B)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执笔:徐建国 专家组:吴新民于布为罗爱伦田玉科薛张纲黄宇光王国林俞卫锋王英伟

一、PONV的不良影响 1. PONV 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不适,是手术病人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 2. PONV 使术后不能口服药物和无法进食,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平 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 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 二、PONV的危险因素 1. 2. 3. 病人因素 (1)女性 (2)非吸烟 (3)有PONV 史 (4)晕动病史者 (5)青年发病率高于成年和老年人,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麻醉因素 (1)卤族吸入麻醉药、氧化亚氮等吸入麻醉药,增加PONV 发生率。(2)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增加PONV 发生率。 (3)全麻较区域阻滞麻醉发生率高。区域阻滞PONV 主要发生在伴有低血压或缺氧的病人。 (4)丙泊酚维持麻醉减低PONV 发生率。 (5)术中给高浓度氧、容量充足有助于减低PONV 发生率。 手术因素 (1)手术时间越长,PON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 3 小时以上的手术。 (2)涉及包括迷走神经在内的颅神经手术、胃肠手术,PONV 发生率增高。 三、PONV的评估 1

以VAS 评分或相应的语意法表达(1~4 分为轻度,5~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 四、PONV的发生机制 1. 2.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位于血脑屏障内,接受位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触发带(CTZ)和来自颅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前庭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的刺激。 CTZ 包括了5-HT3,5-HT4,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多巴胺受体,大麻受体等多种受体。 五、去除PONV基础病因 1. 2. 3. 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 6 h) 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 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六、PONV的预防和治疗 1. 2. 3. 4. 5. 对于高危病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预防PONV 1)使用丙泊酚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 2)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 3)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氧缺血 4)术后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 糖皮质激素、氟哌利多和5-HT3受体抑制药是防治PONV 最有效的三种一线药物。 抗胆碱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盐酸戊乙奎醚对PONV 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临床标准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治疗PONV 作用较差 氯丙嗪因可导致困倦和低血压仅用于顽固性PONV 且用量应小(5-10 2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4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2、基础麻醉:应用全麻药使病人入睡但麻醉程度尚不足以施行手术或有创操作,称为基础麻醉。 3、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4、局麻药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5、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6、异常广泛阻滞: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但并非是全脊麻,阻滞范围虽广,但仍为节段性,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甚至低腰部神经功能仍保持正常。 7、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8、中心静脉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为 5~12cmH2O。 9、眼心反射: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压力超过25cmH2O(2.45kPa)时可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门脉高压症。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阿曲库铵的代谢和排泄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主要通过非酶性的化学分解,称之为Hofmann 消除。 2、临床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复合应用,称为复合麻醉,或将不同的麻醉方法联合应用,称为联合麻醉。 3、过去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三者概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4、Langeron提出了五项与面罩通气困难独立相关因素;如年龄大于55岁,体重指数26kg/m2等。 5、心房颤动麻醉前宜将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钟左右,至少不应超过100次/分钟。 6、围手术期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至关重要,呼吸功能管理是麻醉医师的重要职责。 7、气管插管禁忌证主要有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 8、临床评价吸入麻醉药主要从可控性、麻醉强度以及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9、颈丛神经阻滞常用局麻药有0.25%布比卡因,一般不主张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 10、临床上常将感觉阻滞平面超过胸4者称为高位脊麻,胸10平面以下称为低位脊麻。 11、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 12、丙泊酚具有作用时间短、作用恢复较快、麻醉深度容易控制等优点。 13、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脑和心肌最易受损,适当的动脉血压对于脑循环尤其重要。 14、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为吸入麻醉药降压、血管扩张药降压。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 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 1. 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h 以上的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儿童PONV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史,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和70%。 三、PONV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0,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为难以忍受的最严重的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四、PONV的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6)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有关麻醉前禁食禁饮哪项不正确:A、在应激情况下胃排空加速 B、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C、小儿禁食4~8小时,禁水2~3时 D、急症病人病情紧急时,不能等待禁食,应立即手术 E、饱胃病人必需立即手术时,应采取避免呕吐误吸的措施 2.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属于ASA几级:A、IB、IIC、IIID、IVE、V 3.颞下颌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的病人最安全可靠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是:A、快诱导插管B、慢诱导插管C、纤支镜下插管D、全麻下盲探插管 4.预防气管内插管所致的高血压,以下措施哪项错误:A、麻醉越深越好 B、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芬太尼 C、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利多卡因 D、充分表面麻醉 E、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艾司洛尔 5.有关麻醉前准备,下列哪项错误:E A、纠正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 B、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C、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12h,禁饮4h D、注意病人精神方面的准备 E、急诊手术病人若有高热应将体温降至正常再手术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局部麻醉药吸收的因素:A、药物剂量B、术前用药C、局麻药性能D、血管收缩药使用E、作用部位 7.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什么相关:A.油/气分配导数(脂溶性)B.分子量C.沸点D.肺泡浓度 8.术前访视病人除哪项外均应着重了解A婚姻史B过去史C以往麻醉手术史D治疗用药史E 个人史 9.腰麻对生理的影响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A、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动、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B、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下降幅度与麻醉平面有关 C、高位腰麻因使血压下降而通过压力反射使心率增快 D、麻醉平面在T8以下时呼吸功能基本无影响 E、腰麻时胃肠蠕动增加,胆汁反流入胃,易致恶心、呕吐10.全麻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B A意识丧失;B完全抑制应激反应;C镇痛完全D肌肉松驰E保持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相对稳定。 11.影响硬膜外麻醉平面最主要的因素是:A、局麻药容积B、穿刺间隙C、导管方向D、注药方式E、体位 12.硬膜外麻醉时使用试验剂量的主要目的是:A、判断是否有过敏 B、判断病人对局麻药的耐受情况 C、判断药物是否在硬膜外腔 D、判断是否误入血管 E、判断硬膜外腔用药量 13.应用局麻药过量最严重危险是:A.局麻药中毒B.麻醉不满意C.麻醉范围过广D.麻醉消退得慢 14.硬膜外阻滞期间主要并发症不包括:A.脑供血不全B.血压降低C.全脊麻D.呼吸抑制 15.下列哪项不是气管内插管即时并发症: A、心血管反应 B、软组织损伤 C、误入食管 D、插入一侧支气管 E、呼吸抑制 16.全麻时引起呼吸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A、舌后坠B、喉痉挛C、支气管痉挛D、咽喉部分泌物积蓄E、气管导管阻塞 17.术中颅内高压的处理下列哪项错误:CA、利尿药首选甘露醇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7)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 2、全脊麻: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髓麻醉 3、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4、PEEP:是指吸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终末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6、PCWP:肺小动脉楔压。在肺小动脉的楔入部位所测的压力。 7、代谢性脑病:是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导致CNS抑制,但需与麻醉药的残余效应加以区别。 8、创伤后机体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9、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诱导。 10、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 ,颅腔内容物由神经组织、脑脊液及血液三部分组成。 2、控制性降压时,低血压最大的危险在于脑血流不足和脑缺氧性损害。 3、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4、重型再障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09/L;血小板小于_20×109/L。 5、正常人铁剂吸收的部位是__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__。 6、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方法:有创和无创监测。 7、分钟肺泡通气量正常值为min,它反映肺真正的气体交换量。 8、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9、手术创伤可使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进入新形成的急性分隔性水肿间隙,此间隙又称为第三间隙。 10、发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肾移植病人,充分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术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下列哪一项是透析的目标。( C ) A、纠正贫血 B、改善病人的凝血机制 C、改善术前的血液生化紊乱 D、防止感染 E、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 2、一身高120cm,体重24kg的儿童其体表面积为下列哪一项:( A ) A、㎡ B、㎡ C、㎡ D、㎡ E、㎡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6)(20200627165659)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有关麻醉前禁食禁饮哪项不正确 :A 、在应激情况下胃排空加速 B 、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 12小时,禁饮4小时C 、小儿禁食4?8小时,禁水2?3时 D 、急症病人病情紧急时, 不能等待禁食,应立即手术 E 饱胃病人必需立即手术时, 应采 取 避免呕吐误吸的措施 2.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属于 ASA 几 级:A 、I B II C 、III D 、IV E V 3?颞下颌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的病 人最安全可靠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是 :A 、快诱导插管B 、 慢诱导插管C 、纤支镜下插管 D 、全麻下盲探插管 4?预防气管内插管所致的高血压,以下措施哪项错误 :A 、麻醉 越深越好 尼C 、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利多 卡因D 、充分表面麻 E 、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艾司 洛尔 5?有关麻醉前准备,下列哪项错误 :E C 、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 12h ,禁饮4h D 、注意病人精神方面的准备 E 、急诊手术病人若有高热应将体 温降至正常再手术 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局部麻醉药吸 收的 因素:A 、药物剂量 B 术前用药 C 、局麻药性能 D 、血管收缩药使用 E 、作用部位 7. 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什么相关: A .油/气分配导数(脂溶性)B .分子量C.沸点D.肺 泡浓度 8. 术前访视病人除哪项外均应着重了解 A 婚姻史 B 过去史 C 以往麻醉手术史 D 治疗用 药史 E 个人史 9?腰麻对生理的影响下列叙述哪项 错误: A 、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动、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B 、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下降幅 度与麻醉平面有关 C 、高位腰麻因使血压下降而通过 压力反射使心率增快 D 、麻醉平面 在T8以下时呼吸功能 基本无影响E 、腰麻时胃肠蠕动增加,胆汁反流 入胃,易致恶心、 呕吐 10.全麻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 B A 意识丧失; B 完全抑制应激反应; C 镇痛完全 D 肌肉松驰 E 保持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 相对稳定。 素是:A 、局麻药容积 B 、穿刺间隙 C 导管方向D 、注 要目的是:A 、判断是否有过敏 C 判断药物是否在硬膜外腔 D 、判断是否误入血管 E 、 A .局麻药中毒B .麻醉不满意 C.麻醉范围过广 D .麻 14. 硬膜外阻滞期间主要并发症不包括: A .脑供血不全B . 血压降低C.全脊麻D .呼吸抑 制 15. 下列哪项不是气管内插管即时并 发症: B 、置喉镜前静脉注射适量的芬太 醉 A 、纠正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 B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1. 影响硬膜外麻醉平面最主要的因 药方式E 、体位 12. 硬膜外麻醉时使用试验剂量的主 B 、判断病人对局麻药的耐受情况 判断硬膜外腔用药量 13. 应用局麻药过量最严重危险是: 醉消退得慢

临床麻醉学试卷(一)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4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2、基础麻醉:应用全麻药使病人入睡但麻醉程度尚不足以施行手术或有创操作,称为基础麻醉。 3、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4、局麻药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5、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6、异常广泛阻滞: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但并非是全脊麻,阻滞范围虽广,但仍为节段性,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甚至低腰部神经功能仍保持正常。 7、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8、中心静脉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为5~12cmH2O。 9、眼心反射: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压力超过25cmH2O(2.45kPa)时可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门脉高压症。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阿曲库铵的代谢和排泄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主要通过非酶性的化学分解,称之为Hofmann消除。 2、临床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复合应用,称为复合麻醉,或将不同的

2014呕吐指南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 美国NCCN指南(2014,V2),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ASMC) 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的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他的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分类、预防和处理原则、常用的预防药物和出现恶心呕吐后的应对办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病理生理 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的中枢机制。除CTZ的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的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呕吐类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差别。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的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恶心的机制可能与呕吐不完全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神经通路,但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临床上对于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常通常同时进行防治。

(完整)麻醉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麻醉学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进行学术交流 B.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 C.保护患者的隐私 D.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E.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输血时,需要有几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情况,确认配血报告,核对血液后,进行输血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E.5人 3、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以下哪些内容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A.执业地点、执业类别 B.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执业范围 C.执业地点、执业范围、医疗机构 D.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 E.执业地点、执业类别、医疗机构 4、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应给予吊销其执业证书的处罚 A.出现误诊 B.出现医疗差错 C.出现医疗过失 D.使用麻醉药品 E.伪造医学文书 5、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椎板间隙是通向椎管的门户 B.剌破黄韧带是进入椎管的重要标志 C.骶管是硬脊膜外腔的一部分 D.骶管麻醉就是鞍区麻醉 E.椎管内麻醉时,穿剌针不是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的 6、蛛网膜下腔下端止于 A.第一与第二腰椎之间B.第一骶椎平面 C.第二骶椎平面D.第三与第四骶椎之间 E.骶裂孔 7、将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的麻醉方法是 A.硬膜外麻醉B.区域阻滞麻醉

C.全身麻醉D.腰麻 E.以上四种都不是 8、腰麻常用的穿剌部位是 A.第3腰椎间隙B.第2~3腰椎间隙 C.第1~2腰椎间隙D.第3~4腰椎间隙 E.第4~5腰椎间隙 9、哪种情况不宜选择椎管内麻醉且蛛网膜下腔麻醉是绝对禁忌 A.病人合并有呼吸系统疾患B.糖尿病患者 C.休克患者D.病人为小儿E.病人为老年人 10、局部浸润麻醉,0.5%利多卡因成人一次最大量A A.0.4克B.0.6克 C.0.7克D.0.8克E.1克 11、脊髓下端成人一般终止于 A.第一与第二腰椎之间B.第二与第三腰椎之间 C.第四与第五腰椎之间 D.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 E.第三与第四腰椎之间 12、关于氯胺酮麻醉以下哪一项错 A.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快速作用的静脉麻醉药 B.它选择性抑制丘脑一新皮层系统 C.麻醉下病人对周围环境改变不再敏感,意识与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D.兴奋交感神经,血压升高,脉搏增快 E.镇痛作用差 13、关于麻醉前用药的作用何者不正确 A.消除病人恐惧心理B.降低病人基础代谢率 C.提高痛阈D.加强肌肉松驰 E.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14、硫喷妥钠基础麻醉,术前用阿托品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 B.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预防喉痉挛 C.加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D.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E.降低基础代谢 15、下列病人那些术前不用或少用阿托品 A.老年体弱病人B.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 C.呼吸功能不全病人D.严重感染病人 E.麻痹性肠梗阻病人 16、局麻药中加0.1%肾上腺素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毒性反应B.抗过敏作用 C.减少局麻药物的吸收 D.保证局部组织供氧E.以上均可

临床麻醉学试卷及答案

麻醉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TCI(2)TOF (3)反常呼吸(4)全脊髓麻醉 (5)低流量吸入麻醉(6)MAC(7)平衡麻醉(8)静脉快速诱导 (9)控制性降压(10)屏气试验 (11) 静脉全身麻醉(12)试探剂量 三、填空题 1、剖胸对呼吸的生理影响 是、、 。 2、气管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的目的是:确 定、、。 3、氯胺酮肌肉注射法多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首次剂量为,给药 后分钟即可出现麻醉作用,维持分钟。 4、肝和肾是耐受缺血缺氧较差的器官,在常温下阻断血流肝脏不得超过分钟,肾不得超过分钟。 5、低温时易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其原因 是。 6、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为:、、 、 、、 、。 7、麻醉期间的低血压是 指。而麻醉期间的高血压则是 指 。血压过高是指。 8、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处理原 则、、 、。 9、有右室流出通道严重阻塞的紫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耐受缺氧的能力很低,可因恐惧、疼痛、低血压或缺氧等而诱发漏斗部痉挛,出现“”,可致心脏停搏,应引起警惕。

10、冠心病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为一般病人的2~3 倍,麻醉和手术的危险取决 于、、 。 1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 是。 12、临床麻醉学的任务 是 。 13、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绞痛、昏厥和心悸不适。麻醉前应将心室率控制在次/分钟左右,至少不应超过次/分钟。 14、正常成人喉头位置在,而小儿则位于。 15、异丙酚静脉麻醉单次注射剂量为,作用时间 为,麻醉维持剂量 为。 16、开胸对呼吸生理的干扰 为、、。 17、在CPB开始前,麻醉处理的目的是要 为。在CPB过程中主要应防 止和维 持。 18、糖尿病病人术前血糖控制:术前空腹血糖应维持在,最好 在 范围内,最高不超过。 19、全麻深度的监测应包 括、、。 20、全麻后第1小时内的输液速度为,循环稳定后维持速度为。 21、麻醉期间的低血压是 指 。而麻醉期间的高血压则是 指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 一、术后恶心呕吐得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得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得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就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医疗费用增加得重要因素。 二、PONV得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就是持续3 h 以上得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就是成人PONV得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得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与4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得五个主要高危因素就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与5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 10%,20%,30%,50%,60%与80%。儿童PONV得四个主要高危因素就是手术时间长于30 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史,评分为0,1,2,3与4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与70%。 三、PONV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0,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为难以忍受得最严重得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四、PONV得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带与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与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与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得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本)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5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2、颏甲距离:指在颈部完全伸展从下颌骨下缘到甲状软有切迹的距离。 3、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4、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5、喉痉挛: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6、术中知晓:是指病人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7、大量输血:通常为24小时内输入一倍或以上的全身血容量;3小时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和需要输血>150ml/min。 8、体外循环:又称心肺转流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出一氧化碳,再将氧合后的血液经人工心脏泵入体内动脉系统。 9、高危妊娠:妊娠期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安全或导致难产,称为高危妊娠。 10、阻塞性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而引起严重打鼾甚至呼吸暂停(中止10秒以上)为特征的症候群。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简单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包括屏气试验、吹气试验、吹火柴试验。 2、目前常用的肌松药有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 3、对第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施行手术时应考虑安装起搏器,对心胸比值>0.7的病人应视作高危病人。 4、麻醉选择总的原则是在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寰枕关节活动度是否影响头颈前倔后伸,对插管所需口、咽、喉三轴线接近重叠的操作至关重要。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8)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8)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溶血性疾病:骨髓有相当于正常造血能力6~8倍的代偿潜力,所以发生溶血而骨髓能代偿时,可以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2、尿急:有尿意迫不及待地要排尿而难以自控,但尿量却很少。 3、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4、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 5、静吸复合麻醉:对同一病人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同时或先后使用的麻醉方法称静吸复合麻醉。 6、控制性降压: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出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作用的时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7、高血压: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 8、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9、颅内压:指颅内的脑脊液压力,正常人水平侧卧位身体松弛状态下脑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正常值70~200mmH2O。 10、硬膜外间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晕厥。 2、腹腔镜手术麻醉选择原则是快速、短效、安全、能解除人工气腹的不适及恢复快。 3、高龄患者手术时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剂量宜减少50%。 4、麻醉前用药,常用的抗胆碱类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胃长宁。 5、临床麻醉是麻醉学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消除手术疼痛,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保证病人的安全。 6、填空ARDS早期的病理特征为非心源性高通透性肺水肿。 7、不同程度的黄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麻醉后肝功能障碍所共有的体征。 8.近端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氯化钠和碳酸氢根,另外,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还向腔内分泌H+ 和NH4+ 。 9.雷诺综合征的病因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10.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部位是神经中枢阿片受体。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糖尿病手术前准备,下列哪项是错误:(E ) A、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并发症 B、控制血糖 C、控制尿糖 D、纠正酮症酸中毒 E、感染不需控制 2、术前用药中,抗胆碱药用量宜增加者,不包括下列哪种病人:( E ) A、病人原有心动过缓 B、小儿 C、施用氯胺酮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