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分值分配试卷.doc

中考数学分值分配试卷.doc
中考数学分值分配试卷.doc

近五年中考数学题型设置与分值参考

常见题型部分

第一部分实数

1.以倒数、相反数、绝对值、实数的概念为知识点来命制试题,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3分;

2.以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为知识点来命制试题,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3分;

3.以考察对基本公式的识记情况为基础来命制试题,多与整式运算相结合,只以判断类型的选择题出现,3分;

4.数式计算,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5分。

第二部分整式

1.以整式的基本运算来命制试题,偶见与实数运算相结合,多以判断类型的选择题出现,3分;

2.以整式的基本计算来命制试题,一般以填空或化简求值的形式出现.以填空形式出现时较为简单,3分;以化简求值形式出现时有一定难度,6分;

3.探索规律型,偶见选择或填空题,3分.

第三部分分解因式与分式

1.以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来命制试题,偶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命制试题,3分;

2.以分式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为基础并与分解因式相结合来命制试题.偶见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只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3分;多以分式化简的形式来命制选择或填空题,3分,常见以简答题的形式来命制化简求值型的试题,6分.

第四部分解方程(组)

1.在选择、填空题中,多以考察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和列方程(组)解运用题,常见知识点如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解方程列方程组或分式方

程解运用题,3分;

2.在简答题中,常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或分式方程,6分,解以二元一次方程组或分式方程的运用题,7~8分;

3.在函数中主要应用于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常见于解简单的二元或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五部分方程型运用题

1.以列方程组或分式方程但不解方程的形式命题,常见选择、填空题,3分;

2.以方程组或分式方程的形式命制各种类型的运用题,以简答形式出现,7~8分.

第六部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考点命制选择或填空题,一般难度较低,易得分,3分;

2.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考点命制计算题,难度不大,易得分,5分;

3.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命制简答题,用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或以民生相关的运用问题,多见于方案设计类型,8~9分.

第七部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1.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作为考点命制选择或填空题,多以面积相关,3分;

2.以待定系数法作为考点命制简答题,主要考察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多与反比例函数相结合,有时也考察一次函数的简单运用,7分.

第八部分二次函数

1.以实际问题或与面积相关的材料为背景命制选择或填空题,多与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关,不常见,3分;

2.以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工具命制综合性较强的简答题,通常放在压轴题中,常与圆、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最值或探究存

在性问题,选拔性强,难度大,一般最后一至二问不易得分,12分.

第九部分统计与概率

1.以数据的代表和概率的简单计算为基本考点命制选择或填空题,易得分,3分;

2.以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为载体,通过分析数据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并对其作出合理判断或预测的形式命制简答题,一般难度不大,易得分,7~8分;

3.以求概率的两种基本方法及运用所求结果判断游戏的公平性或据此修改游戏规则为考点命制简答题,难度不大,易得分,6~8分.

第十部分线与角

1.点、线、面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一般不作为单独考查内容;

2.线通常研究两条直线有无交点的情况,命题时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情况,通常放在简答题中并结合证明题来考查;

3.角作为几何图形中的基本图形,一般不对其进行单独考查,命题时通常只涉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放在简答题中或与其它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第十一部分三角形

1.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角的关系及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为考点命制选择或填空题,3分;

2.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条件为依据命制证明题,6~7分;

3.以三角形或是能转化为三角形的四边形的周长及面积相关的计算,或是特殊三角形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的相关计算等来命制简答题,一般在8分左右.

第十二部分三角函数

1.偶以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命制选择填空题,3分;

2.常以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来命制各类与测量相关的运用问题,7分.

第十三部分四边形

1.常见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三角形及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为基础命制选择、填空题和简单的推理题;

2.多以函数、三角函数、全等形、相似形相结合命制综合题;

2.偶见等腰梯形的证明、梯形辅助线的添法及有关面积方面的简答题.

第十四部分相似形

1.以相似形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来命制选择、填空题,不常见,3分;

2.多以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判定为基础,结合多边形、圆、函数的相关知识来命制简答题,常与切线证明相结合或放在压轴题的探索证明中.

第十五部分圆

1.多以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垂径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相关的知识来命制选择、填空题,难度不大,3分;

2.常以切线长定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为知识点来命制相关的证明题,多与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相结合来考查,7分.

第十六部分视图与投影

常以三视图、中心投影及平行投影的概念来命制选择题,内容简单易于撑握,3分;偶见于简答题

中考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

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

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