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迭代开发流程

敏捷迭代开发流程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 前期项目引入,可行性分析略 项目调研: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应形成用户需求文档该文档需提交用户确认。产物为用户需求说明书文档 需求分析: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高级软件工程师,根据前期调研得到的用户需求说明书文档进行需求分析,应形成项目需求分析文档,该文档需提交项目组进行评审,主要是软件部,对需求能否实现进行评估。产物为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文档原型设计: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UI设计、系统设计师,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进行原型设计,根据前期需求分析文档进行系统原型设计,主要包括利用界面原型制作工具设计图形类的功能模块,利用既有项目案例,制作实际项目案例参考,其中包括自己公司已有和市场上已存在的。连同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交由项目经理审核,最终由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同用户完成原型的审核,最终形成第一次迭代开发的项目需求文档说明书。 详细设计:角色应包括软件项目经理、项目组全体成员,应形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文档,该文档需提交项目组,主要是项目部,对设计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进行评估。经多次修改与确认后形成最终的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文档(包括概要设计)。产物为: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文档。 原型开发:角色应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按照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原型开发;快速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各项功能,细节问题放到二次或三次迭代时加入。内部测试完毕后交由测试部进行测试。 测试评审:角色应为测试部、项目组成员,测试只进行功能实现测试,不进行其他细节和边界条件等测试。测试通过后,交由项目组进行评审,修改。最后由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与用户就原型进行沟通,检验功能设计是否符合用户要求,用户是否还有其他需求。最后形成二次迭代开发新需求文档,到此一次迭代结束。 流程图如下:

浅谈敏捷开发与迭代开发相结合

应用软件专题 作业题目word排版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310 学号20131613535 姓名陈勇 2014 年12月

目录 一.什么是软件工程 (2) 二.内涵: (2) 三.软件工程中的新技术 (4) 一)敏捷开发 (4) 二)迭代开发 (5) 三)敏捷开发的特点 (5) 1

一.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 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认可的定义: Barry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 IEEE:在软件工程术语汇编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1.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FritzBauer:在NATO会议上给出的定义: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算法。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范型(paradigm)、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ISO 9000对软件工程过程的定义是:软件工程过程是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其它定义:1.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以开发语言作为描述语言,可以认为: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二.内涵: 一)、软件工程过程是指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1.前言 (3) 1.1 目的 (3) 1.2 对象 (3) 1.3 要求 (3) 1.4 适用范围 (3) 1.5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3) 1.6 开发过程划分 (4) 2.技术过程规范部分 (4) 2.1 概述 (4) 2.2 业务建模阶段 (4) 2.3 需求阶段 (6) 2.4 分析设计阶段 (8) 2.5 实现阶段 (10) 3.管理过程规范部分 (11) 3.1 概述 (11) 3.2 接受项目 (12) 3.3 重新评估项目范围和风险(对于较大项目) (12) 3.4 制定开发计划 (13) 3.5 迭代开发管理 (13) 3.6 监控项目的实施 (14) 3.7 结束项目 (15)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前言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使整个软件产品开发及项目工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便于规范化、系统化及工程化。有利于提高软件生命周期的控制及管理,提高所开发软件的质量,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和维护费用,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 对象 本规范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开发人员、质管人员。 要求 具有软件开发管理职能的人员要求熟知项目开发的各阶段过程和各阶段过程相应的规范。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除产品提交外的其他全部过程;规范分为两部分:技术过程规范和管理过程规范,分别适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性活动和管理性活动。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本规范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为简化的RUP开发过程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是体系结构为中心,用例驱动和风险驱动相结合的过程迭代。

敏捷开发流程详解

敏捷开发流程详解by yangdl 1敏捷开发流程 ?敏捷软件开发核心是迭代式开发,增量交付。 ?每一次迭代都建立在稳定的质量基础上,并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基线,整个系统的功能随着迭代稳定地增长和不断完善。每次迭代要邀请用户代表(外部或内部)验收,提供需求是否满足的反馈。 ?迭代型的方法就是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分成多个小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由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在内的多个活动组成,每一次迭代都可以生成一个稳定和被验证过的软件版本。 ?迭代建议采用固定的周期(1-4)周,可以每个迭代周期不一定要相同,但迭代内工作不能完成,应该缩减交付范围而不是延长周期。 1.1敏捷流程详解图-敏捷流程图 1.2敏捷流程三种角色及其职责

1.3敏捷开发流程详解 1.3.1流程图详解步骤 1.制定产品需求列表 ?PO收集来自客户、市场、领导等渠道的信息,从业务角度和市场价值编制一份按优先级排序的、明确的、可度量的、合理的产品需求列表; 2.召开计划会议 ?PO召集TM和SM(也可邀请其他利益相关者参加)召开计划会议(发布计划会议和冲刺会议一块开),发布计划主要是说明产品完整交付给客户的计划时间和交付物, ?冲刺计划就是确定该冲刺阶的长度(建议冲刺长度1-4周)、目标和冲刺任务单及其工作量估算

(以理想人天manday=7.5h估算,单位为小时计算),会议时间建议不要超过6h时间; ?在计划会议上就需要进行确认,是否需要使用持续集成;若使用持续集成,团队需要每天下班前至少提交一次私有构建成功的代码到服务器,并且要求写详细的日志信息;若不使用持续集 成,团队每天有完成任务单的情况,都需要在svn上以增量形式发包并通知到相关人员; ?项目计划会议上可以确定每天站立会时间及其规则要求(建议会议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每个人回答3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今天要做什么。具体问题讨论及其解决, 在私下进行沟通,不要在会议上讨论。站立会上只有TM人员有发言权,其他人员不要干预,SM 主要是维护秩序、规则及其引导作用。 3.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计划会议结束后,TM获取各自的冲刺任务单进行后面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开发和测试是并行工作,必要的文档还是需要输出(如:讨论次数较多的功能点、备选方案很多但最后确认一种、重要功能、业务逻辑复杂的等等)。具体情况,需要 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客户要求交付的文档必须要输出; 4.冲刺任务单和燃尽图更新 每天SM需要根据每日站立会上TM反馈的情况,进行更新冲刺任务单和燃尽图或SM和TM之间达成共识,TM各自完成后进行更改状态,这里涉及到的文档都会有相对应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5.迭代周期结束点 ?已到迭代周期结束点,只有哪些经过测试通过的冲刺需求列表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其他未经过测试或测试不通过的不能算是完成。 ?这里要特别注意,所谓的测试通过不是说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才算是通过,这个要根据项目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来定。还没有达到迭代结束点,该冲刺任务需求列表就完成,可以从产品需 求列表中挑选优先级高的进行开发。 6.冲刺评审会议 ?TM需要召开冲刺评审会议,邀请PO、客户或客户代表来参加,由这些客户或客户代表来表决是否满足需求和期望目标。一般会议时间建议不要超过2个小时,参加人员除PO及其相关利益 人来参加外,TM全体成员,也可以邀请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7.冲刺回顾会议 ?迭代输出的增量交付可能会引起原产品需求列表的改变,可能需要更新原产品需求列表;最后TM需要开展本次迭代的好的实践和不足的改进机会,最终稿由SM整理汇总,作为下一次的迭 代的经验参考。回顾会议建议时间不用太长,一般15-30分钟即可,全体人员都需要参加,包括:

迭代测试流程

6-39 基于快速原型法的MIS软件迭代测试流程 戴红雁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在软件分发到最终用户手中之前,发现并解决软件缺陷,提高软件质量。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是软件测试的重要原则。 软件测试W模型如图1所示。 软件快速原型开发方法,是将整个项目的开发目标划分成为一些更易于完成和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阶段性评估标准。 在W模型下,对于采用很多文档是事后补充,或者根本没有文档的快速原型法开发的MIS软件项目,要做到测试与开发同步是不现实的。随着开发的MIS 软件越来越复杂,在W测试模型下现有的软件开发和测试不可避免地带来以下问题:(1) 大量的软件错误往往到了系统测试时才能够被发现,经常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控制和软件开发成本的急剧增加。(2)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者缺乏对软件质量状况的了解和控制,加大了项目管理难度。(3) 往往是经过系统测试之后,才真正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满足系统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需求,导致控制项目风险的能力较弱。

基于快速原型法的MIS软件迭代测试流程如图2所示,(1) 制定测试计划:可以制定一个单独的测试计划,也可以为每种测试类型制定一个测试计划,如开发组制定每次构造原型的单元和集成测试计划、测试组制定此次构造原型的确认和系统测试计划。(2) 设计测试:确定测试过程和设计测试用例。(3) 执行测试:确保整个测试按要求执行。每次迭代测试都需要测试增加的功能,并重复执行以前版本测试过的所有测试用例(回归/增量测试)。(4) 测试评价:评价测试结果和测试过程的质量。 基于快速原型法的MIS软件迭代测试流程能有效提高软件质量,其具体表现在4点:(1) 在软件开发的每个构造原型周期都进行软件测试活动,这样不但能够持续的提高软件质量、监控质量状态,同时也使系统测试的尽早实现成为可能。从而有效的控制开发风险、降低测试成本和保证项目进度。(2) 当需求分析基本明确后,测试组就基于需求制定软件的确认测试计划,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当第一个可执行程序出来后,测试组执行测试用例,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这样,通过各种测试指标实时监控项目质量状况,提高对整个项目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3) 快速原型法把整个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分成多个构造原型周期,在每个构造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 前期项目引入,可行性分析略 项目调研: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应形成用户需求文档该文档需提交用户确认。产物为用户需求说明书文档 需求分析: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高级软件工程师,根据前期调研得到的用户需求说明书文档进行需求分析,应形成项目需求分析文档,该文档需提交项目组进行评审,主要是软件部,对需求能否实现进行评估。产物为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文档 原型设计: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UI设计、系统设计师,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进行原型设计,根据前期需求分析文档进行系统原型设计,主要包括利用界面原型制作工具设计图形类的功能模块,利用既有项目案例,制作实际项目案例参考,其中包括自己公司已有和市场上已存在的。连同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交由项目经理审核,最终由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同用户完成原型的审核,最终形成第一次迭代开发的项目需求文档说明书。 详细设计:角色应包括软件项目经理、项目组全体成员,应形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文档,该文档需提交项目组,主要是项目部,对设计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进行评估。经多次修改与确认后形成最终的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文档(包括概要设计)。产物为: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文档。 原型开发:角色应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按照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原型开发;快速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各项功能,细节问题放到二次或三次迭代时加入。内部测试完毕后交由测试部进行测试。 测试评审:角色应为测试部、项目组成员,测试只进行功能实现测试,不进行其他细节和边界条件等测试。测试通过后,交由项目组进行评审,修改。最后由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与用户就原型进行沟通,检验功能设计是否符合用户要求,用户是否还有其他需求。最后形成二次迭代开发新需求文档,到此一次迭代结束。 流程图如下: 2

关于敏捷开发的26个心得

关于敏捷开发的26个心得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 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用例一完全能够运行后再开发用例二。厨房里有一种说法正好可以印证这个问题:“做好一盘菜后你再做下一盘”.对于软件开发来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喜欢并行 开发多个任务。因为不可避免的,我们设计的功能中总会有一部分会被放弃砍掉,如 果提前开发,很可能做无用功。一次只开发一个用例(或很少几个用例,这根据你的 开发团队的大小而定);让这个用例功能完整;让相应的测试用例都能通过;相应的 文稳都补齐;只有在当前的用例完全开发完成后,才做为一个整体提交到版本库,才 进行下一个用例。 ■避免提交一个半成品。这一点大家似乎都知道,但这条原则必须列入任何一个开发指导里。能够听取这些忠告进行开发测试然后提交代码的程序员一定不会发生代码提交 到版本库使整个项目无法编译码通过情况。如果系统编译失败,那一定是有人抄近道 到了。 ■不要在还没有任何使用案例的情况下设计通用模块。只有在你知道有具体用例的情况下,你才可以实现一个具体的类,而且你在该类中只应该实现当前该用例需要的方法。你也许会想到将来这个类会有其它的用途,你可以用注释的方式记录一下,但不要去 实现它,只有在有了具体用例后你才可以实现它。 ■一定不要在没有使用例的情况下往类里添加成员方法。这跟上面一条极其相似,除了这里针对的是数据成员。开发人员很容易想到:一个…客户记录?里应该有…送货地址?的 信息,但一定不要在没有任何用例要求这个属性的时候实现这个属性。■不要害怕做决定;不要害怕改变以前的决定。敏捷开发的目的是应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开发前期 你不可能获到全部的信息。你应该尽可能的拖延做决定的时间,但一旦到了你该做决 定的时候,你应该当机立断,让项目向前推进。你不能说一直等到有了足够的信息才 做决定。相反,你要依赖现有的信息作出最正确们决定。之后,当有新的信息出现后,

高效敏捷的十大经验法则

高效敏捷的十大经验法则 敏捷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相对于“非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本文是V ersionOne 公司CEO Robert Holler,一家专注于敏捷开发工具和敏捷培训的公司。Robert总结了这十年来的敏捷软件开发经验,缩减成十条经验法则,希望对热爱敏捷的公司、团队和个人有所帮助。 1. 简单至上 由于软件和组织架构的复杂性,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敏捷,虽然从概念上理解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是相当复杂的。即使是很小的团队,他们也关乎着整个架构的调整以及复杂的网络通信。与迭代式开发相比两者都强调在较短的开发周期提交软件,敏捷方法的周期可能更短,并且更加强调队伍中的高度协作。 此外,成功的敏捷人士需要具备不同的业务能力以适应与他们一起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企业的相关利益者,产品企划人员、开发者,测试人员等等。Holler称很多公司在建立敏捷平台时,每当面对有独特需求的用户时,他们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

2. 定义自己的节奏 面对公司日常的冗长会议时你会做什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削减时间,不浪费会议时间。在会议开始之初,不要一个一个提问问题,让员工在会议之初就把问题准备好并且能够以快速、简洁的话语表述出。当你的敏捷模式进行实施的时候,你需要依靠这些问题的答案来优化你的流程并衡量项目的成败。 3. 敏捷就是纪律 Holler曾听说过一些公司对敏捷的一些描述及案例。有的公司甚至推崇“Cowboy Coding”牛 仔式编码。他说真正的敏捷团队恰恰与之相反的。事实上,灵活的自动化和高效的纪律性是通向敏捷团队成功的重要一步。好的敏捷团队在纪律上能够比其他团队更加严谨,尤其是在计划区域,单元测试、持续集成以及自动化测试等方面。 4. 软件很难Scale,但是敏捷却不 持怀疑论者并不认为敏捷能得到很好的扩展。相反,如果一个组织架构中心发生改变或者缺乏纪律,此时软件开发规模则不受控制。对于大多数团队、项目、程序以及投资者而言,敏捷能够很好的扩展。因为敏捷更多关注的是业务的而不是一些琐事。 5. Think of the Big Picture 把自己当做统观大局的人 从大局开始,然后再思考某个特性,然后进行修复,那么你才算真正完成。在这里,系统思考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一个真正成熟、能够深入探究复杂与冲突议题的团队,否则改变系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沟通很重要。在项目的初期,各个项目组(至少每个组有部分人)应该集中在一起工作,这样有助于项目组之间人员今后的沟通。在这个期间,有这样的事情需要完成,互相了解、做一些关键决定。 6. 失去信仰 有人说,敏捷就是一门宗教,需要人们虔诚地去尊重其各项规范。但灵活性对于敏捷来说非常重要,敏捷内部应用实践需要运用哪些生存法则?比如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需要迭代、实地测试、了解所有的操作以便当发射太空时不会发生重构。因此,你要做的是适应敏捷需求。通常开发团队比业务部门更能适应不同的操作周期。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的节奏,你应该尽可能的与敏捷迭代方面保持密切联系。 也许这个很难做到自动化,但是很多开发者运用一些灵活的做法,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7. 持续关注商业价值 许多敏捷团队在做Technical Story's Delivery以速度来考量总体的商业价值。这是个错误的

软件开发流程总览

目录 目录 (1) 1.目的 (2) 2.适用范围(必写) (2) 3.定义 (2) 4.过程概要 (2) 4.1项目开发流程介绍 (3) 4.1.1活动目的 (3) 4.1.2启动条件 (3) 4.1.3输入 (3) 4.1.4角色与职责 (3) 4.1.5软件研发流程大致步骤 (3) 4.1.6输出 (5) 4.1.7退出条件 (5) 4.1.8方法 (6) 5.实施建议 (6) 6.涉及到的相关文件和表单 (6)

1.目的 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相关活动。 2.适用范围(必写)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软件开发项目。 3.定义 裁剪:可根据项目情况增加或者删除开发流程的某些活动、文档等。 4.过程概要 为指导本公司项目更科学的进行项目研发和管理,公司项目开发部负责建立了一套流程体系。本体系主要从“软件开发流程”和“支持及跟踪管理流程”两条线路来分别建立了众多子流程以指导各环节的工作。 其中,“软件开发流程”主要是描述从项目售前支持、立项,经历需求开发、需求管理、系统设计、编码与集成、系统测试、部署上线、结项并直到维护各环节的具体流程的实施过程。“支持及跟踪管理流程”主要是描述贯穿整个研发流程的管理和支持过程:项目监控、风险管理、同行评审、缺陷管理、配置管理、质量保证、度量以及组织级培训、过程改进过程。 在此,我们分别简述各流程的主要内容,详细的过程细节活动均请参考各子流程。 项目整体流程图如下(中间开发阶段流程可迭代): c

4.1项目开发流程介绍 4.1.1活动目的 规范项目从商机识别,到售前阶段、研发、实施、直到维护结束的整个开发过程。 4.1.2启动条件 客户商机线索 4.1.3输入 项目商机 4.1.4角色与职责 4.1.5软件研发流程大致步骤 1、业务部或销售部发掘商机。 2、技术部评估项目商机,并派遣售前工程师支持。

迭代化软件开发技术

迭代化软件开发技术 1. 传统开发流程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一个文档驱动的流程,它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顺序相接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需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文档)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必须完成全部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才能够进入概要设计阶段,编码必需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所有的系统模块全部开发完成之后,我们才进行系统集成,对于一个由上百个模块组的复杂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随着我们所开发的软件项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流程不断地暴露出以下问题: , 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例如:系统交付客户之后才发现原先对于需求的理解是错误的,系统设计中的问题要到测 试阶段才能被发现。 , 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项目风险在项目开发较晚的时候才能够真 正降低,往往是经过系统测试之后,才能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系 统需求。

, 软件项目常常延期完成或开发费用超出预算项目开发进度往往会被意外 发生的问题所打乱,需要进行返工或其他一些额外的开发周期,造成项目 延期或费用超支。 , 项目管理人员专注于文档的完成和审核来估计项目的进展情况所以项目 经理对于项目状态的估计往往是不准确的,当他回答系统已完成了80%的 开发任务时,剩下20%的开发任务实际上消耗的是整个项目80%的开发资 源。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是无法在项目开发的前期被检测出来的,只有当第一次系统集成时,这些设计缺陷才会在测试中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返工:重新设计、编码、测试,进而导致项目的延期和开发成本的上升。 2. 采用迭代化开发控制项目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迭代化的开发方法来取代瀑布模型。在瀑布模型中,我们要完成的是整个软件系统开发这个大目标。在迭代化的方法中,我们将整个项目的开发目标划分成为一些更易于完成和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阶段性评估标准。迭代就是为了完成一定的阶段性目标而所从事的一系列开发活动,在每个迭代开始前都要根据项目当前的

敏捷开发、快速迭代、一体化运营在企业的落地的思路(DevOps)

DEVOPS模式在公司的落地思路 -敏捷开发、快速交付、一体化运营 一、整体介绍 (一)DevOps 简介 DevOps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工具、方法、技能或组织结构,DevOps的框架是结合所有这些元素来建立一个流水线的过程,使业务更快地运营,并能更快地应对变化。DevOps的目标是建立流水线式的准时制的业务流程,通过合适的准时制业务流程来最大化业务产出。企业级的DevOps不仅仅是增强的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同时也通过IT服务管理和应用程序管理来实现和促进业务增长并保障业务连续性。 (二)DevOps 知识体系 实施DevOps时,将从很多知识源、方法论、实践案例和工具中去选择参考。DevOps主要由以下的三大支柱和一个基础组成,以敏捷管理、持续交付、IT服务管理为三大支柱,以精益管理理念为基础。如下图:

敏捷管理:一支训练有素的敏捷开发团队是成功实施DevOps的关键。规范敏捷意味着速度稳定、适应变化、能发布优质的无错误代码,越来越频繁和快速发布的开发速度应取决于业务变更的频度。 持续交付:持续交付指的是实现自动应用程序的构建、部署、测试和发布的流程。一个关键的关注点是测试,如验收测试和性能测试等。每个组织都会有各自不同部署流管线,因发布软件的价值流而异。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为IT服务建立一个单一的部署管线。 IT 服务管理:当技术成为大多数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时,IT服务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是业务存亡的关键因素。传统的IT服务管理(ITSM)最佳实践,不匹配DevOps中所倡导的快速流程。可以基于DevOps去重新调整ITSM,创建轻量级的只包含所最少必要信息的,严格聚焦于业务持续性的轻量ITSM。 精益管理理念:建立一个流水线式的IT服务供应链并不容易,有许多项目要改变现有熟悉的开发周期和方法论,并且有必要在观念上做出改变。精益管理包括准实时及自动化,准实时意味着要建立一个流水线式的单件流的供应链,自动化意味着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并且当生产过程出现缺陷时能停止整个过程。 (三)DevOps实施方式 DevOps 有三种实施方式,全量方式、协同方式及持续交付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选择。 全量方式。这种方式重点在于关注IT 服务战略,IT服务能给予业务提供战略优势,并且IT 战略和业务战略之间保持密切的关系,企业基本全面采用DevOps 方式,这种方式适合IT 服务提供商。 协同方式。这种方式将专注如何快速和频繁的提供IT 服务,并

迭代软件开发流程

迭代软件开发流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1.传统开发流程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一个文档驱动的流程,它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顺序相接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需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文档)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必须完成全部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才能够进入概要设计阶段,编码必需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所有的系统模块全部开发完成之后,我们才进行系统集成,对于一个由上百个模块组的复杂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随着我们所开发的软件项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流程不断地暴露出以下问题: 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例如:系统交付客户之后才发现原先对于需求的理解是错误的,系统设计中的问题要到测试阶段才能被发现。 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项目风险在项目开发较晚的时候才能够真正降低,往往是经过系统测试之后,才能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系统需求。 软件项目常常延期完成或开发费用超出预算项目开发进度往往会被意外发生的问题所打乱,需要进行返工或其他一些额外的开发周期,造成项目延期或费用超支。 项目管理人员专注于文档的完成和审核来估计项目的进展情况所以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状态的估计往往是不准确的,当他回答系统已完成了80%的开发任务时,剩下20%的开发任务实际上消耗的是整个项目80%的开发资源。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是无法在项目开发的前期被检测出来的,只有当第一次系统集成时,这些设计缺陷才会在测试中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返工:重新设计、编码、测试,进而导致项目的延期和开发成本的上升。 2.采用迭代化开发控制项目风险?

迭代软件开发流程精编WORD版

迭代软件开发流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 传统开发流程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一个文档驱动的流程,它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顺序相接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需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文档)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必须完成全部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才能够进入概要设计阶段,编码必需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所有的系统模块全部开发完成之后,我们才进行系统集成,对于一个由上百个模块组的复杂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随着我们所开发的软件项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流程不断地暴露出以下问题: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例如:系统交付客户之后才发现原先对于需求的理解是错误的,系统设计中的问题要到测试阶段才能被发现。 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项目风险在项目开发较晚的时候才能够真正降低,往往是经过系统测试之后,才能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系统需求。 软件项目常常延期完成或开发费用超出预算项目开发进度往往会被意外发生的问题所打乱,需要进行返工或其他一些额外的开发周期,造成项目延期或费用超支。 项目管理人员专注于文档的完成和审核来估计项目的进展情况所以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状态的估计往往是不准确的,当他回答系统已完成了80%的开发任务时,剩下20%的开发任务实际上消耗的是整个项目80%的开发资源。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是无法在项目开发的前期被检测出来的,只有当第一次系统集成时,这些设计缺陷才会在测试中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返工:重新设计、编码、测试,进而导致项目的延期和开发成本的上升。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6个实战经验 作者Ulf Eriksson 摘要:Ulf Eriksson根据自己多年的敏捷开发经历,总结了6个实施敏捷开发的技巧:快速迭代、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编写可测试的需求 文档、多沟通&尽量减少文档、做好产品原型、及早考虑测试等。 在大型企业中经常是各种软件开发模式混用,一些采用敏捷开发,一些则是采用传统的瀑布式或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敏捷开发,相对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快速变化的需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最终推出优质软件。 作者是一家在线问题跟踪软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敏捷开发的忠实粉丝,已经进行了多年敏捷开发的实践。下面内容主要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经历进行的经验总结。 1. 快速迭代 相对那种半年一次的大版本发布来说,小版本的需求、开发和测试更加简单快速。一些公司,一年仅发布仅2~3个版本,发布流程缓慢,它们仍采用瀑布开发模式,更严重的是对敏捷开发模式存在误解。 由一年发布2个版本转到一个月发布2个版本,这也不太可能。但是现在来看,快速迭代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关键是要比目前的版本发布速度更快一些。 快速迭代,可以逼迫团队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如果离deadline还有6个月,那么整个工作节奏必然悠哉。如果每月发布一个版本,那么较以前效率必然会更高。如果发布周期过长,导致无法尽快发现用户需求,进而无法及时改进产品。 2. 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 需求讨论以研讨组的形式展开最有效率。研讨组,需要包括测试人员和开发者,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定义可测试的需求,将需求分组并确定优先级。 同时,该种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间的互补特性。如此确定的需求往往比开需求讨论大会的形式效率更高,大家更活跃,参与感更强。 确定需求时,不要过度盯在细节上。需求报告过于详细,就是一种不敏捷的习惯,还浪费大家的时间。当然,不能错过好点子,但就是不要太细,因为项目真正实施起来时需求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动。 3. 编写可测试的需求文档 开始就要用“用户故事”(User Story)的方法来编写需求文档。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求上,而不是解决方法和实施技术上。过早的提及技术实施方案,会降低对需求的注意力。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版本 <1.0> 修订历史纪录

目录 1.前言 (3) 1.1 目的 (3) 1.2 对象 (3) 1.3 要求 (3) 1.4 适用范围 (3) 1.5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3) 1.6 开发过程划分 (3) 2.技术过程规范部分 (3) 2.1 概述 (3) 2.2 业务建模阶段 (4) 2.3 需求阶段 (5) 2.4 分析设计阶段 (6) 2.5 实现阶段 (7) 3.管理过程规范部分 (7) 3.1 概述 (7) 3.2 接受项目 (8) 3.3 重新评估项目范围和风险(对于较大项目) (8) 3.4 制定开发计划 (8) 3.5 迭代开发管理 (9) 3.6 监控项目的实施 (9) 3.7 结束项目 (10)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1. 前言 1.1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使整个软件产品开发及项目工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便于规范化、系统化及工程化。有利于提高软件生命周期的控制及管理,提高所开发软件的质量,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和维护费用,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 1.2 对象 本规范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开发人员、质管人员。 1.3 要求 具有软件开发管理职能的人员要求熟知项目开发的各阶段过程和各阶段过程相应的规范。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除产品提交外的其他全部过程;规范分为两部分:技术过程规范和管理过程规范,分别适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性活动和管理性活动。 1.5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本规范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为简化的RUP开发过程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是体系结构为中心,用例驱动和风险驱动相结合的过程迭代。 1.6 开发过程划分 开发过程包括多次迭代,每次迭代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较早的迭代侧重于业务建模和需求建模;而后的迭代则侧重于分析设计和编码。 2. 技术过程规范部分 2.1 概述 本规范中将软件开发的整个技术过程分为四个顺序实施的阶段,分别为业务建模阶段、需求阶段、分析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在对技术过程规范的描述,按阶段内部的活动和产物对四个阶段分别说明。 在本规范中对阶段内活动的说明,是按顺序性活动和持续性活动两类分别进行说明。对于顺序性活动是按该阶段中活动的总体顺序进行的描述,而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活动的具体实施的细节来看,各活动之间的顺序是不断交叉变化的。对于持续性活动主要是对贯穿该阶段过程始终的技术活动进行说明。

软件开发流程

软件开发流程 迭代化软件开发技术 1. 传统开发流程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一个文档驱动的流程,它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顺序相接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需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文档)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必须完成全部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才能够进入概要设计阶段,编码必需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所有的系统模块全部开发完成之后,我们才进行系统集成,对于一个由上百个模块组的复杂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随着我们所开发的软件项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流程不断地暴露出以下问题: ?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例如:系统交付客户之后才发现原先对于需求的理解是错误的,系统设计中的问题要到测试阶段才能被发现。 ?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项目风险在项目开发较晚的时候才能够真正降低,往往是经过系统测试之后,才能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系统需求。 ?软件项目常常延期完成或开发费用超出预算项目开发进度往往会被意外发生的问题所打乱,需要进行返工或其他一些额外的开发周期,造成项目延期或费用超支。 ?项目管理人员专注于文档的完成和审核来估计项目的进展情况所以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状态的估计往往是不准确的,当他回答系统已完成了80% 的开发任务时,剩下20%的开发任务实际上消耗的是整个项目80%的开 发资源。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是无法在项目开发的前期被检测出来的,只有当第一次系统集成时,这些设计缺陷才会在测试中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返工:重新设计、编码、测试,进而导致项目的延期和开发成本

的上升。 2. 采用迭代化开发控制项目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迭代化的开发方法来取代瀑布模型。在瀑布模型中,我们要完成的是整个软件系统开发这个大目标。在迭代化的方法中,我们将整个项目的开发目标划分成为一些更易于完成和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阶段性评估标准。迭代就是为了完成一定的阶段性目标而所从事的一系列开发活动,在每个迭代开始前都要根据项目当前的状态和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制定迭代计划,整个迭代过程包含了需求、设计、实施(编码)、部署、测试等各种类型的开发活动,迭代完成之后需要对迭代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下一次迭代的目标。

高级软件开发过程(复习资料)

高级软件开发过程 第1章绪论 1. 计算机软件发展的三个阶段:程序设计阶段(软件工作:程序设计,软件质量: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强调编程技巧)、软件工程阶段(总结软件危机的教训,软件工作:代码编写+需求分析、测试、维护等等,软件质量:程序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易修改性等工程化的原则)、软件过程阶段(软件工作: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管理过程,更强调软件开发的效率、软件质量以及与软件开发相关的管理工作) 2.现代软件产业的总体情况:很多软件项目最终不能交付,或者最终交付的软件项目发生延期、成本超出预算、而且运行经常不可靠。原因:不完整、不现实的项目需求描述、对需求变更束手无策、脆弱的框架、采用不成熟的技术、测试的不充分性、拙劣的进度计划和评估、缺乏资源、不具备项目管理的方法、缺少管理层的支持。 3. 软件周期模型:定义: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软件过程中全部活动的生命周期结构框架的一种形式化描述,也成为软件生存期模型。种类:瀑布模型、演化(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总体局限性:软件过程不仅包括组成过程的各种活动,而且包括各种活动的相关项,如活动的执行者、活动执行时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活动执行的结果等等,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用于指导软件开发实践时,表现出较差的可操作性。 4. 软件过程模式:定义:软件工程模式从成功或失败的软件开发实践中总结而成,是软件过程中生命周期、人员、方法、产品四大要素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典型的过程模式:Rational统一过程、敏捷过程、微软过程。其他过程模式:个体/小组软件过程(PSP/TSP)。 5.软件过程模式与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关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包含与软件过程模式中。 6.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标准和改进方案: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定量管理级、优化级。ISO9000;6σ。 第2章Rational 统一过程 1.什么是RUP:Rational统一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一种典型的软件过程模式,对软件过程模式的四大要素——生命周期、人员、方法和产品均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是一种软件过程产品——Rational公司开发并维护,与Rational一系列其他软件开发工具集成。 *2.RUP术语:用户代表与所开发的系统进行交互的某个人或某个系统(所开发系统之外的另一个系统)。用例是能够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结果的系统中的一种功能。所有的用例合在一起构成用例模型。…特点:①确定系统需求的工具,传统的系统功能说明:系统应该做什么?用例模型:增加三个词for each user。②驱动软件开发过程,RUP三大特点中第一大特点为“用例驱动”。构架是系统在其所处环境中最高层次的概念。软件系统的构架是指通过接口交互的重要构件的组织和结构,这些构件又由一些更小的构件和接口组成。RUP三大特点中第二大特点为“以构架为中心”。工作流程是在业务中执行的活动序列,它对于业务主角个体生成一个可见值结果。迭代是指带有已建立基线的计划和评估准则的独特活动序列,迭代生成内部或外部的发布版本。增量是指在后续迭代结束后,两个发布版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或差值。RUP三大特点中第三大特点为“迭代和增量的过程”。在软件过程组织的环境中,个人或协同工作的小组的行为和职责定义为角色,角色代表项目中个人承担的作用,并确定了如何完成工作。活动是要求角色执行的工作单元。工件是指一条信息,该信息:由过程生成、修改或使用;定义了职责范围;受到版本控制。里程碑是迭代正式结束的时间点,该时间点与发布时间点相对应。阶段是指项目相邻两个主要里程碑之间的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实现一组既定的目标、完成工件并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

软件代码管理流程(需求、迭代、编码及交付)

XX信息 代码管理流程及规范 贵州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 使用工具 代码管理:GitHub 静态代码质量管理:Sonarqube 功能测试Selenium IDE 性能测试工具:Jmeter 2.代码管理流程 管理原则:分散开发,依权限,在研发中心集中管理。 管理对象:JAVA代码,Python代码,JavaScipt脚本,数据库备份文件,数据库建库脚本。 负责人:总经理、开发经理、开发工程师。

迭代周期:1)开发型任务:原则上每周进行一次代码迭代;2)维护型项目任务:原则上每两周进行一次代码迭代;3)紧急修复任务:错误修复时间即为迭代时间。 管理节点 2.1设计 工作内容:总经理、产品经理、开发经理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项目数据库设计和概要设计,统计功能点,完成关键组件技术选型,确认项目组人员。归档文件: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 2.2分工 工作内容:总经理、开发经理、开发工程师根据项目开发内容、工期要求确定整个项目的开发顺序、各人负责的功能模块、工作合作模式、个人工期。归档文件:开发计划及人员分工表。 2.3编码 工作内容:项目组成员根据需求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完成软件功能编码与代码静态质量审核; 2.3.1迭代管理:开发经理负责项目Master分支的管理,所有Branch代码由各模块的开发工程师负责提交。所有开发流程中,Master代码的合并、归档、封装、备份均由开发经理负责。异地协同工作,开发经理在Master代码迭代时,必须向异地开发组提交,由异地开发工程师在本地Github进行迭代。 2.3.2代码备份:所有项目均为三次备份,分别是1.项目开发经理在项目所在分公司的项目开发备份,随项目进程逐节点进行

迭代软件开发流程

1. 传统开发流程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一个文档驱动的流程,它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顺序相接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需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文档)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必须完成全部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才能够进入概要设计阶段,编码必需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所有的系统模块全部开发完成之后,我们才进行系统集成,对于一个由上百个模块组的复杂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随着我们所开发的软件项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流程不断地暴露出以下问题: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例如:系统交付客户之后才发现原先对于需求的理解是错误的,系统设计中的问题要到测试阶段才能被发现。 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项目风险在项目开发较晚的时候才能够真正降低,往往是经过系统测试之后,才能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系统需求。 软件项目常常延期完成或开发费用超出预算项目开发进度往往会被意外发生的问题所打乱,需要进行返工或其他一些额外的开发周期,造成项目延期或费用超支。 项目管理人员专注于文档的完成和审核来估计项目的进展情况所以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状态的估计往往是不准确的,当他回答系统已完成了80%的开发任务时,剩下20%的开发任务实际上消耗的是整个项目80%的开发资源。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是无法在项目开发的前期被检测出来的,只有当第一次系统集成时,这些设计缺陷才会在测试中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返工:重新设计、编码、测试,进而导致项目的延期和开发成本的上升。 2. 采用迭代化开发控制项目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迭代化的开发方法来取代瀑布模型。在瀑布模型中,我们要完成的是整个软件系统开发这个大目标。在迭代化的方法中,我们将整个项目的开发目标划分成为一些更易于完成和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阶段性评估标准。迭代就是为了完成一定的阶段性目标而所从事的一系列开发活动,在每个迭代开始前都要根据项目当前的状态和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制定迭代计划,整个迭代过程包含了需求、设计、实施(编码)、部署、测试等各种类型的开发活动,迭代完成之后需要对迭代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下一次迭代的目标。 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模型相比较,迭代化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允许变更需求 需求总是会变化,这是事实。给项目带来麻烦的常常主要是需求变化和需求"蠕变",它们会导致延期交付、工期延误、客户不满意、开发人员受挫。通过向用户演示迭代所产生的部分系统功能,我们可以尽早地收集用户对于系统的反馈,及时改正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偏差,从而保证开发出来的系统真正地解决客户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