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辅料变更研究技术

药用辅料变更研究技术
药用辅料变更研究技术

药用辅料变更研究技术指南

(IPEC中国征求意见稿)

备注:

本指南主要是基于IPEC联盟“The IPEC Significant Change Guide for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Third Revision2014)”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目录

一、概述 (3)

二、变更分类与变更类型 (4)

三、技术类变更对药用辅料产品影响的评估要求 (5)

1.药用辅料登记人在开展变更研究时需考虑的方面 (5)

2.具体涉及的基本研究工作 (6)

3.变更的综合评估和风险评估 (6)

四、技术类变更具体情况及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内容 (7)

1.生产场地变更 (7)

2.配方和原料的变更 (8)

3.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的变更 (8)

4.生产设备的变更 (9)

5.质量标准的变更 (9)

6.贮藏条件、复验期/有效期等的变更 (9)

7.内包装或阻隔性包装的变更 (9)

8.其他技术类变更 (10)

五、参考文献 (10)

六、附表1:药用辅料技术类变更类型与变更研究 (11)

一、概述

本指南中的药用辅料变更是指已上市药用辅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原料来源、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发生的变更。变更研究是针对拟进行的变更所开展的研究评估工作。

本指南主要用于指导药用辅料登记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变更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开展相应的研究,并对研究结果予以评估。基于药用辅料来源的广泛性、产品的多样性、变更的复杂性,本指南可能没有办法全部包括药用辅料的所有变更类型,药用辅料登记人可参考本指南的一些内容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对有关变更进行研究评估。另一方面,药用辅料产品的多样性也意味着本指南的一些内容可能不一定适用于药用辅料的某些生产过程、也不一定适用于某些药用辅料产品,应用本指南时应注意其适用性。

药用辅料的变更也可能不是独立发生的。如生产工艺的变更可能伴随质量标准的变更。药用辅料登记人在进行变更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

药用辅料登记人应建立适宜的变更管理程序,每个变更均应按照变更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和记录,确保每个变更均具有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药用辅料登记人对涉及可能影响制剂产品质量等的变更,在实施前应主动告知使用其产品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的内容如涉及登记资料内容的变化应按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对登记信息进行更新。

本指南所进行的研究不能替代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研究评估药用辅料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同一药用辅料不同的变更项目对药品的质量影响是不同的,相同的药用辅料变更对不同药品的质量影响也不一定相同,所以药用辅料登记人的变更研究只是基础研究工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药用辅料变更对药品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估提供参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根据药用辅料在药品中的功能作用及制剂本身特点和要求并结合药用辅料登记人提供的变更研究结果,研究评估药用辅料变更对药品质量是否产生影响。

二、变更分类与变更类型

药用辅料变更分为非技术类变更和技术类变更。

非技术类变更,主要为药用辅料登记人信息类的变更。常见的非技术类变更包括但不限于:

1.变更药用辅料名称(药用辅料名称应已进行过确认。如适用,还需按照国家药品监管

部门要求进行了本药用辅料的核名);

2.变更药用辅料登记人信息(如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名称和生产地址名称等);

3.变更研究资料保存地址;

4.变更进口药用辅料境内申报代理机构;

5.包装规格的改变(不涉及内包装材料、阻隔性包装材料等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改变);

技术类变更,主要为药用辅料生产场地、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变更。常见的技术类变更有:

1.变更生产场地。如药用辅料登记人生产地点改变;企业内部不同生产场地改变;

2.变更配方及原料。如配方改变、原料来源(动植物来源等)、原料生产商改变;用量

比例(超过原工艺控制要求范围)改变;

3.变更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如生产流程改变;关键加工步骤的工艺参数改变;灭菌工

艺和参数改变(如无菌辅料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等物料改变;

4.变更生产设备。如增加产能而对设备进行优化;设备陈旧进行更新等;

5.变更质量标准。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指标限度及其分析方法;

6.变更贮藏条件、复验期/有效期等。如更改贮藏条件、延长或缩短复验期/有效期等;

7.内包装或阻隔性包装的变更。如内包装、阻隔性包装材料种类、材料组成改变;

8.有可能对药用辅料质量及其预期应用产生影响的其他技术类变更;

三、技术类变更对药用辅料产品影响的评估要求

药用辅料登记人应基于药用辅料的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相关信息,以及药用辅料在制剂中预期的作用和功能特性,对变更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确认。

1.药用辅料登记人在开展变更研究工作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变更内容及变更理由;

(二)对药用辅料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

?辅料物理性质的改变

?辅料化学性质的改变

?辅料微生物属性的改变

?辅料成分的改变

?辅料稳定性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应对变更前后的特定批次数量的药用辅料产品进行以上方面的检测和评估,以确定相对于历史常规范围是否发生了变更,并评估这些变更的可能影响。

应合理论证选择进行评估的批次。当无法提前生产用于评估的合理数量的变更后批次时,可对变更实施后所生产的批次进行并行评估,并与变更前生产的批次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用于比较目的的样品必须适用于评估变更的影响。样品类型可包括留样样品或已在适当条件下储存的其他样品。

对辅料物理性质的评价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所有适用的质量标准和定义辅料物理性质的其它相关参数。物理性质应根据辅料的物理形态进行考虑。

对化学性质的评价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所有适用的质量标准和定义辅料化学性质的其它相关参数。

对微生物属性的评估应基于变更的具体情况,通过风险评估结合辅料的生产过程及产品本身进行确定。

对成分组成的评估应包含辅料产品中可能存在的伴随成分、残留溶剂,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残留等。

应评估变更影响辅料产品稳定性的可能性。在影响确定的情况下,应启动稳定性研究。

(三)对药用辅料预期性能、功能的改变

药用辅料性能、功能通常可由药用辅料特性(物理、化学和组成特性)决定,但是用于评估药用辅料性能或功能的其它潜在变更的客观标准也可能是需要的。然而,此类研究的程度会基于辅料本身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而发生变化,药用辅料登记人可能不知道辅料在制剂中的所有应用。因此,药用辅料登记人应基于实际情况考虑并进行适当的评估。

2.具体涉及的基本研究工作通常有(但不限于):

1)描述变更的具体内容和变更理由;

2)产品质量标准项目的研究;

3)影响产品物理、化学、微生物属性的非质量标准项目的研究;

4)产品成分组成的研究;

5)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验证/确认;

6)产品稳定性的研究

7)产品预期性能、功能的研究

8)其它特殊要求的研究项目

3.变更的综合评估和风险评估

上述所列研究项目是药用辅料发生变更后,结合具体药用辅料风险程度和变更内

容,开展的基本研究项目列表,具体研究可以是其中一项或几项。药用辅料登记人对研究结果进行初步评估,可根据综合评估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研究项目,进行再次评估。对一些药用辅料变更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评估无法明确时,可基于以下描述的风险评估原则进行进一步评估。评估原则包括:

1)变更的复杂性(包括可能的累积效应、产生的关联变更)

2)历史常规情况的认知水平

3)充分评估变更对以下方面影响的可能:

a.辅料特性(即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微生物属性及成分组成等)

b.在拟定用途中辅料的性能

c.变更前后批次比较其成分组成的等同性。变更之前生产批次的微量成分,包括

残留溶剂和元素杂质等保持在历史正常范围内。

4)通过试验批次和/或模型产品评估变更的能力

5)对客户应用和产品使用的认识水平

6)预测客户应用的潜在影响

7)任何存在的质量或技术协议的内容和要求

8)在原料变更的情况下,对原料生产商的认识、了解、可信性和可靠性水平、以及原

料供应链中存在的关系

四、技术类变更具体情况及需开展的相关研究内容

对药用辅料技术类变更,重点需要研究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具体评估要求参见第三章节。以下基于不同变更类型需要考虑的研究内容。

1.生产场地变更:

对生产场地的变更(包括内包装工序),应对变更场地后的产品与原场地产品进行评估比较,确认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应对变更后的生产场地进行必要的验证或确认,

以确保其满足生产要求。如果场地变更的同时包含了对生产工艺的变更,应对变更后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或确认。

对涉及质量控制实验室的场所变更,应对检测方法的转移进行评估或确认。如果场地变更的同时包括检测方法的变更,应对变更后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采用药典方法除外),同时对方法变更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确定其对当前质量标准的影响。2.配方和原料的变更

配方和原料的变更包括配方改变、原料来源(动植物等)、原料产地、原料生产商等

的变更。通常情况下,对涉及原料比例、种类、关键原料生产商的变更,对变更前后的产品进行评估比较,确认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如果同时涉及工艺过程及参数的变化,应进行必要的验证或确认。对仅涉及原料生产商的变化,如有证据表明其原料质量的等同性(包括制备过程),可对变更前后的产品按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

比较,确认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如变更同时涉及原料来源的变化,如动物物种的变更或从植物变成动物来源的变更,可能引起辅料的病毒安全性和微生物学安全性的变更;原料来源从动物源切换至植物源的原料,或者从一种植物切换至另一种植物,会导致辅料中可能存在植物过敏材料等,因此应对变更后产品的安全性等进行必要的评估。

如变更涉及原料产地的变化,对动物来源,应考虑其可能存在牛海绵状脑病(BSE)或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情况的风险;对植物来源,应考虑其可能存在转基因(GMO)情况的风险,对变更后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必要的评估;对矿物来源,应考虑地质来源的变更可能改变辅料的组成,含有相同矿物的地质组成在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等方面仍可能有不同,可能影响辅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成分组成或辅料性能/功能。

3.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的变更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的变更包括合成途径或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所使用试剂、溶剂、催化剂、操作步骤顺序等的变更。如果生产工艺及过程控制的变更在原先设定的预期范围(即验证范围和/或设计空间)内,可对变更前后的产品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如果超出预期范围,应对变

更前后的产品进行详细评估,确认其对辅料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应对发生改变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进行必要的验证或确认。

4.生产设备的变更

如果是为了增加产能而对现有设备进行优化或扩能,但不改变生产工艺的,应对变更前后的产品进行详细评估,确认其对辅料产品质量的影响。如果存在明确的可能影响辅料性能和/或功能性指标的变化,应对相应制剂产品性能的影响做进一步的评估。

如果仅涉及设备更换,研究应基于新设备是否与其取代的设备等效。通常情况下,同质同类(指由相同材料构成,并具有类似的结构)的设备更换,可对变更前后的产品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否则,应对变更前后的产品进行详细评估,确认其对辅料产品质量的影响。

5.质量标准的变更

通常情况下,辅料质量标准的变更是由产品本身的其它变化所引发,如生产工艺的变更,这时应基于这些变更的要求进行评估。对辅料本身无变化,仅由于质量标准中引用的药典(包括中国药典、国外药典等)或法规标准的更新,而引发的质量标准变更,应基于变更后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确认产品的符合性。必要时应进行产品稳定性的考察以确保产品在复验期内或有效期内仍符合新的质量标准。

对质量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变更,如变更为药典方法,应进行确认;如变更为非药典方法,应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符合相关要求。同时评估变更前后的检测结果。必要时应进行产品稳定性的考察以确保产品在复验期内或有效期内仍符合新的质量标准。

6.贮藏条件、复验期/有效期等的变更

贮藏条件、复验期/有效期等的变更包括温湿度等贮藏条件的改变、延长或缩短复验期/有效期等情况。变更应基于产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进行。

7.内包装或阻隔性包装等的变更

内包装或阻隔性包装的变更包括材料种类、材料组成的改变。通常情况下,对直接接触产品的内包装材料的变更,应评估研究其对辅料稳定性、辅料与内包装材料之间相

互作用的影响。对阻隔性包装(如果与内包装分开)的评估至少应包括对辅料稳定性的影响。

对内包装或阻隔性包装供应商变更的时候,也要考虑其材料是否发生变化,是否为同质同类(指由相同材料构成,并具有类似的结构)的替换。如为同质同类且且质量等同性(如均符合相关食品或药品的国家标准),可不视为技术类变更。但辅料登记人应根据辅料相关GMP要求进行合理的变更控制和评估。

8.有可能对药用辅料质量及其预期应用产生影响的其他技术类变更

基于药用辅料来源的广泛性、产品的多样性、变更的复杂性,以上技术类变更类型可能没有办法全部覆盖。药用辅料登记人应基于对辅料产品的特点及实际发生的具体变更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并参考本指南的一些内容对有关变更进行合理研究评估。

五、参考文献

1.总局关于调整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审评审批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46号)-药用辅料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2.总局关于发布药包材药用辅料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55号)

3.已上市化学药品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4.The IPEC Significant Change Guide for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Third Revision2014)

5.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 Council Glossary:Glossary of Official Definitions for Excipients

6.IPEC Excipient Composition Guide,2009

7.The Joint IPEC–PQG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uide for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2017

8.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37–National Formulary32,(2014),General Information Chapter

<1059>Excipient Performance

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ICH Q3C(R5):Guideline for Residual Solvents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4989116.html,

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ICH Q3D:Elemental Impurit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4989116.html,

11.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General Chapter;Elemental Impurities–Limits<232>, Elemental Impurities–Procedures<233>,2013.https://www.360docs.net/doc/7614989116.html,

12.European Pharmacopoeia,General Text5.2.8Minimizing the Risk of Transmitting Animal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Agents Via Medicinal Products,2011

13.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Note for guidance on minimising the risk of transmitting anima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agents via human and veterinary medicinal products

(EMA/410/01rev.3)

14.The IPEC Excipient Stability Program Guide,2010

六、附表1:药用辅料技术类变更类型与变更研究

附表1

药用辅料技术类变更类型与变更研究

Page12of15

Page13of15

注:

1.“+”代表需要研究,“-”代表可免研究,“±”代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研究。

Page14of15

2.上表中需要开展的研究为基本研究项目。由于不同的变更内容和制剂应用以及初步研究结果,可能会需要更多项目的研究,然后进行再评估。

Page15of15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临床用药并使药物发挥最 佳疗效。随着药物新剂型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型的外用药物制剂--凝胶剂 开始引起药剂研究人员的重视。由于凝胶剂具有水溶性特点,局部给药后,患 处表面皮肤吸收良好,不仅避免了口服给药存在的胃肠道首过效应,而且使副 作用大大减小;同时,水溶性凝胶剂给药后皮肤表面的药股不粘衣物,也使患 者乐于接受。凝胶剂有单相和双相凝胶之分。《中国药典》2000年版在(二部) 凡例中界定了凝胶剂:"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小分子无机药物凝胶剂是由分散的 药物胶体小粒子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属两相分散系统,也 称混悬凝胶剂。局部用凝胶剂属单相分散系统,有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之分。水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 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油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由液体石 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桂或铝皂、锌皂构成。"随着新药研究的进展和新型辅料的不断出现,药剂研究人员对凝胶剂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许多 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凝胶剂外用新药,相继进入临床试验或工业化生产,并 且已有许多药物凝胶剂上市。 1国外药物凝胶剂研究、生产和上市概况 国外对凝胶剂的研究较早,发达国家的药典早就有各种凝胶剂药品的记载。《英国药典》1993年版就收载了水杨酸胆碱牙用凝胶、利多卡因凝胶、利多卡 因洗必泰复方凝胶等外用凝胶剂5种。《美国药典》ⅩⅩⅢ版(1995年)收载有 苯晔卡因凝胶剂、氢氧化铝凝胶剂、磷酸克林霉素凝胶剂等35种凝胶剂药品。2000年2月,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品中,E.Fougera公司研制生产 的克林霉素凝胶也名列其中。目前,法国生产的阿达帕林凝胶和德国 A.Menarini Industrie F公司研制生产的2.5%酮基布洛芬凝胶剂(商品名:法 斯通)等国外凝胶剂药品都已进入我国医药市场,并在全国各地医院广泛应用。据《Scrip Magazine》报道,瑞士Janssen Cliag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了becaplermin(Regranex)0.01%凝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美国Medicix

药用辅料翻译汇编

课程论文 课程题目:制剂技术与工程 学院:药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与技术 姓名:刘晶晶 学号:030131092

聚丙烯酸树脂 1 通用名 英国药典: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A型)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B型) 基本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1) 分散30%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1)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2) 聚丙烯酸酯分散体(30%) 欧洲药典: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A型)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B型) 基本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1) 分散30%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1)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2) 聚丙烯酸酯分散体30% 美国药典: 氨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分散体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分散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分散体 注意:在美国药典20中收载了3个聚丙烯酸树脂品目;见第9项。在这些品目

中介绍几种型号的剧丙烯酸树脂。在欧洲药典2002中收载了4个聚丙烯酸树脂的专门品目。 2 别名 Acryl-EZE; acidi methacrylici et ethylis acrylatis polymerisatum; acidi methacrylici et methylis methacrylatis polymerisatum; ammo-nio methacrylatis copolymerum; copolymerum methacrylatis buty-lati basicum; Eastacryl ; Eudragit ; Kollicoat MAE ; polyacrylatis dispersio 30 per centum; polymeric methacrylates. See also Table I. 3 化学名和CAS注册号 表Ⅰ聚丙烯酸树脂的化学名和CAS登记号 化学名商品名公司名CAS登记号 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1:2:1) 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2:1)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1:1)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聚合物(1:1)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 酯聚合物(1:2) Eudragit E 100 Eudragit E 12.5 Eudragit E PO Eudragit NE 30 D Eudragit NE 40 Eudragit NM 30 D Eudragit L 100 Eudragit L 12.5 Eudragit L 12.5 P Acr yl-EZE Acr yl-EZE 93A Acr yl-EZE MP 30 D-55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24938-16-7] [9010-88-2] [25212-88-8] [25086-15-1 [26936-24-3] [33434-24-1]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申报流程及要求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指南 射洪科技信息网2009-07-12 10:05:54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依据 四川省科技厅《关于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在省内或国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 2、具有技术创新、产业化意识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 3 、具有学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 4、基本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 5、密切联系一批企业和科研院所,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6、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能力和良好信誉; 7、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才。 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程序 1、具有组建资格并愿意承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任务的单位,须向主管部门提出并按格式填报《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可行性研究报告》,无行业主管部门的,以依托单位所在地的科技局为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择优向省科技厅申报。 2、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受理可行性研究报

告,提出初审意见。并组织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合格的,由省科技厅批复。 射洪科技信息网_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指南(文件出处超链接)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申报流程及要求 件 提出申 请 报批审 查 优惠政 策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申报流程及要求-青神县科学技术局网站(文件出处超链接) 四川省科技厅关于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单位:四川省科技厅时间:2007-08-21查看次数: 114 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按照四川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对“十五”期间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要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引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省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基地。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条件及格式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条件 凡符合国家组建工程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原则,拟申请承担组建任务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组建省、部级相同领域工程中心,并已运行一年以上; (二)、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三)、具有技术创新、产业化意识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具有学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才,有能够完成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有经验丰富勇于开拓的营销人才; (四)、基本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 (五)、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能力和良好信誉; (六)、密切联系一批企业和科研院所,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接受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转化和向企业辐射工程技术成果的成功经验。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书 编写大纲 一、中心名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依托单位:(全称) 三、主管部门: 四、申报日期:年月日 五、组建背景和意义:①本技术领域的确切含义;②重要性(中心所在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③必要性(组建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组建中心的意义);④可行性(本行业、本技术领域组建中心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本单位已组建的同类省部级中心的情况等);⑤预期经济效益及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六、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开发、产业化发展现状①技术发展趋势;②国外情况;③国内情况及与国外的差距;④相关知识产权情况;⑤市场需求及效益分析。 七、依托单位情况 ①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包括科研带头人情况);②相关机构设置;③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等;④研究开发活动状况及效益;⑤科研成果、专利发明及获奖;⑥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⑦国家、部门、省市地方的具体支持方式等外部环境状况;⑧已组建的省部级同领域中心或类似机构的运行情况(包括组建时间、运行管理状况、研发投入、重要成果、队伍建设等)。 八、组建内容及实施方案概述(一)组建目标(二)工程技术开发的主要内容(三)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管理机构、部门设置、管理制度、与依托单位的关系、中心负责人等)(四)发挥在行业科技进步中的带头作用(五)组建经费预算(经费来源及使用)(六)年度计划内容

国内外药用辅料新进展

药用辅料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辅料开发的几种途径、辅料安全性、审批问题及国内开发新型辅料的必要性。关键词:药用辅料药物制剂剂型 药品的研究与开发(R&D)己成为医药卫生科技热点话题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和胶囊剂、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制剂以及DDS等技术已日趋成熟,有些已应用于临床,这与药用辅料(或称为药用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药用辅料对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药用辅料当前发展状况 近年来药用辅料发展极为迅速,新辅料不断问世。目前、除传统辅料质量提高外,新辅料己发展到包括微囊、毫微囊成囊材料;微球、毫微球、脂质体载体材料,缓释、控释、靶向给药材料;包合物、薄膜包衣材料;前体药物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磁性载体材料;成膜材料;增塑剂;抛射剂;透皮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等40多类、上千个品种。同时,不少有关新DDS、新工艺研究应用成果与药用辅料研究与应用专著问世,从而有力促进了新型辅料应用与新药研究与开发。 2. 药用辅料的作用 药用辅料不但赋予药物适于临床用药的一定形式,而且还可左右药物释放速度、释放区域、靶向给药、稳定性、药效发挥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过去曾认为辅料本身一般无生理活性,且不影响主药发挥药物疗效,选用药用辅料时着重在如何便于工艺操作、制剂成型及外观美观等方面,而对其可影响主药释放、吸收、改变药物生物有效性、靶向性等重视极为不够或认识不足。实际上,绝对无活性的药用辅料是不存在的[1]。 药用辅料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药物新剂型质量,有助于制剂成型、稳定、助溶、增溶、缓释、控释、定向、定时、定位、速效、高效、长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优良新辅料的开发则可带动开发出一大类剂型、一大批新药与制剂质量的提高,其意义远远超过一种新药的开发。整个药剂学的发展与新药开发的实践有力证明,药用辅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 申报书目录 一、中心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依托单位 (2) 三、合作单位 (2) 四、主管部门 (2) 五、申报日期 (2) 六、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2)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二)建成后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 (4) 七、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5) (一)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二)省内的现状及技术需求 (8) 八、依托单位情况 (9) (一)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及成果转化情况 (9) (二)有关人员队伍、基础设施、试验装置等情况 (10) 九、组建内容及实施方案设想 (11) (一)组建中心的目标和任务 (11) (二)组建若干专业设计中心 (13) (三)建设安徽省海船研发设计平台公共服务中心 (16) (四)建设海船船用电工产品验证平台 (17) (五)组建方案 (17)

(六)中心的组织机构及管理运行模式 (22) (七)如何发挥在行业科技进步中的带动作用 (25) (八)有关经费预算:包括申请财政拨款、贷款和自筹资金 (27) (九)主要新增仪器设备软件清单 (31)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依托单位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二、合作单位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组建,合作单位为中国长航长江船舶设计院、上海船舶设计院。 三、主管部门 中国外运长江航运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 四、申报日期 2010年6月18日 五、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组建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药用辅料聚维酮PVP论文

药用辅料聚维酮P V P 论文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聚维酮的应用与发展 药理2班 1340924 蔡周坤 摘要: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简称PVP,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且被研究得最深、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品种。PVP 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优异的溶解性、低毒性、成膜性、增溶性、络合性、生理相容性、表面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目前它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酿造、饮料、食品和纺织等领域。 关键词:聚维酮药剂辅料应用发展与现状 正文:①前言: 聚维酮在医药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极易溶于水,安全无毒;能与多种高分子、低分子物质互溶或复合;具有优良的吸附性、成膜性、粘接性及生物相容性,而且热稳定性良好。聚维酮系列药用辅料的优异生理相容性是其固有而独特的产品性质,发展到如今,它已与纤维素类衍生物、丙烯酸类化合物一起成为当今三大主要合成药用辅料。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综合信息,阐述聚维酮在医药等各方面的作用以及它目前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深入了解它的各方面的信息,再一次佐证它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并同时让自己得到收获。 ②主体: 1.聚维酮的性质概述

聚维酮具有粘合、增稠、助悬、分散、助溶、络合等特性和作用, 自问世以来,由于其安全无毒,性质优良,规格众多,在药剂上有广泛 的应用,二战期间曾被用作代血浆。现常作粘合剂、崩解剂、增稠剂、 助悬剂、分散剂、助溶剂、络合剂、前体药物制剂载体剂、成膜剂、包 衣材料、控释缓释制剂的基质等。随着药物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聚维 酮作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药用辅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聚维酮的应用 2.1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粘膜和眼睛等不形成任何刺激,因此它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在制药工业中,聚维酮与纤维素类衍生物、丙烯酸类化合物一样,成为当今 合成药中的三大主要辅料之一 ,用它制成的血浆无抗原性,不需交叉配血,还能避免疾病在血液中传播。 2.1.1 共沉淀剂 有许多药物疗效好,但由于在水中溶解慢,使其实际利用程度降低。 聚维酮作为难溶药物的共沉淀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提高疗效,减小剂量。下氟噻嗪、黄霉素及利血平等药物加入聚维酮后制成共沉淀物,该共沉淀物的溶解度、溶解速度和被人体吸收速度均比原成分高。 2.1.2 注射液的助溶剂或结晶抑制剂 这种助溶剂的助溶原理主要通过药物和聚维酮之间的缔合作用,延长药物固体颗粒在注射液中的沉降时间,阻止药物结晶沉淀。例如磺胺噻唑、炎痛喜康等药物与聚维酮共混后,能提高液体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申请书-2016年示范文档

附件: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 定申请书 (参考格式) 中心名称:北京市ΧΧ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称要体现技术研发特色) 依托单位: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写全称) 共建单位: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 联系人:ΧΧΧ 手机:ΧΧΧΧΧΧΧΧΧΧΧ 传真:ΧΧΧΧΧΧΧΧ 电子邮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O一六年制

填报说明 1、适用范围:申请认定2016年度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机构。 2、《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申请书》是申报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要材料。拟申请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机构应根据申请书要求如实填写。 3、依托单位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称须填写全名,中心名称要聚焦、凝练,充分体现研发内容和特色。 4、《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申请书》需从申报系统中打印正式版(带水印),按A4标准大小统一装订。

一、基本信息

依托单位为企业的,需继续填写下表:

二、目的、意义和现有基础(不支持表格的粘贴) 1.工程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需求;认定为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对行业的引领作用和贡献等); 2.工程中心现有工作基础、水平及相关知识产权情况(工程中心在本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地位;简要介绍近3年的技术研发成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专利、论文、标准等原创性成果,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和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情况)。

三、国内外技术现状及趋势(不支持表格的粘贴) 1.国内外研究开发、产业化发展现状; 2.本领域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3.应用前景、市场需求及效益分析。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报告)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可行性论证报告 拟组建名称:水产品健康养殖与精深加工研究开发中心申请单位(盖章): 编写日期:2016年 12 月 8日 二零一七年一月制

目录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及目的和意义???????????? (3) 1、组建中心的必要性???????????????????..3 2、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4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4 1、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4) 2、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5 三、依托单位技术优势和现有的基础条件??????????? 6 1、技术优势 ???????????????????? .??? .6 2、现有基础条件????????????????????...?7 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9 1、主要目标??????????????????????..?9 2、主要任务??????????????????????..?11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2 六、计划进度安排???????????????????..?14 七、项目的总体设计、布局及运行机制??????????? ...15 1、项目的总体设计、布局????????????????? 15 2、运行机制???????????????????????16 八、设备购置经费预算?????????????????..?17 九、组建中心领导小组??????????????????..18 十、工程中心主要负责人?????????????????..18 十一、中心建成后的预期成果及对行业的带动作用??????? 19 十二支撑条件和后勤保障????????????????..?20 1、支撑条件???????????????????????20 2、后勤保障??????????????????????? 20 十三、依托单位意见?????????????????? .. ?21 - 2 -

淀粉类药用辅料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淀粉类药用辅料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慧聪制药工业网首页> 资讯中心> 首页要闻推荐> 正文2010/6/13来源:国际药用辅料网作者:蔡丽明,高群玉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关键词:淀粉;药物赋形剂;辅料;改性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也是自然界来源最丰富的一种可再生物质,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由谷物和薯类等农作物生产出来的淀粉产品未经改性处理,称为原淀粉(nativestarch)。原淀粉为白色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很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吸湿但不潮解,遇水膨胀,遇酸或碱在潮湿状态或加热情况下会逐渐被水解而失去其膨胀作用。由于原淀粉安全无毒、制备容易、价格低廉,可广泛应用在片剂中充当填充剂、崩解剂和湿黏合剂。原淀粉作为药物辅料有其局限性,主要是容易吸湿成团块、流动性差、对润滑剂敏感等。这限制了它在片剂中的用途,所以要对原淀粉进行变性,提高其压片和控释的能力。变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 1 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加热或机械挤压使淀粉的葡萄糖分子长链部分断裂,从而成为一种胶状物质。物理变性不使用化学试剂,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无污染等优点。 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starch)也称为可压性淀粉。它是淀粉经物理或化学变性,在水存在情况下淀粉颗粒全部或部分破坏的产物。为干燥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性质稳定,不溶于有机溶剂,10%~20%可溶于冷水。预胶化淀粉是一种新型药用辅料,口服无毒安全,在片剂中有诸多用途。预胶化淀粉由于其中游离态支链淀粉润湿后的巨大溶胀作用和非游离态部分的变形复原双重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崩解和溶出性能。预胶化淀粉本身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润滑剂量;粘胶性低,生产过程中会改善粉末混合物与机器金属部分的粘胶作用。另外,预胶化淀粉可用作胶囊剂的填充物?,能降低填充量变化系数和胶囊中药物的溶出时间。大量使用预胶化淀粉可以改进溶解度差的药物的溶出,而不影响到胶囊的最大填充量。国外现有专门的预胶化淀粉商品Starch1500,在生产过程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问的氢键部分断裂,所以产品中含有5%的游离态直链淀粉,15%游离态支链淀粉,80%非游离态淀粉。不同物理状态的三种淀粉的配合,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自身润滑性,制成的片剂具有较好的硬度,崩解性能好,可改善溶出速率,改善成粒性能,适于流化制粒及粉末直接压片。但Starch1500对碱性硬脂酸盐润滑剂非常敏感,应避免或少量使用此类润滑剂,否则会影响片剂的硬度和药物的溶出。 糊精(dextrin)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微溶于水,能溶于沸水中成黏胶状溶液,不溶于醇和醚,在片剂生产中,经常与淀粉、糖粉混合用作填充剂。应用时要严格控制糊精和润湿剂的用量,否则易使颗粒过硬而造成片面出现麻点、水印等现象,影响片剂的崩解。在用作药片黏合剂时,需要快速干燥、快速散开、快速黏合,要求具有再湿可溶性,可选择白糊精或低黏度黄糊精产品。 2 化学法 化学方法是主要的淀粉改性方法,它是用化学试剂,通过化学反应使淀粉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质。化学法包括交联化、乙酰化、磷酸化和复合变性等,得到的变性淀粉统称为淀粉衍生物。 高直链交联淀粉(CROSS—linkedhighamylosestarch)高直链交联淀粉已经发展成为赋形剂并广泛应用在片剂配方中,具有良好的黏合崩解性能。与其他赋形剂相比,高直链交联淀粉是一种亲水性辅料,性价比高,工业生产工艺简易可行,具有较高的药物装载量,并且对大多数药物都可能完成近似零级方式释放。高直链交联淀粉的交联程度和化学结构对其性质影响很大。提高交联程度,能提高吸水率,加快药物释放速率,并增大平衡溶胀。结构参数如结晶度则直

药用高分子论文

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摘要: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作为药用辅料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缓释制剂、药用辅料 前言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使人体内此种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峰谷”现象,能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口服缓释制剂通常根据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和胃肠道的生理特性,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手段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达到缓释释放的目的。 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成型的发展和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了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近年来,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小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在缓释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乎成为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药用辅料在上述各种剂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体系中,高分子一般作为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率,即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设定的速率在体内缓慢释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由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药物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同,而且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缓释的影响也不同。 1、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药物制剂辅料中的主要作用 各类缓释材料都是以自身的特性,改变药物溶出和扩散速度的因素,通过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而达到延效目的的。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近年来医药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制备缓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书

黄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 中心名称:市智能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市高立亚照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四维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主管部门:省市歙县科技局 申报日期:2011年9月20日

一、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1、本技术领域的确切定义 智能芯片技术是指在公共照明路灯上安装监控设备,通过GPRS无线通讯数据传输可以实现路灯远程监控。城市照明路灯点多、面广、管理维护不便,加上配电房所处环境恶劣、平时缺少人员值守等问题,而我公司研发的智能芯片利用GPRS实现远程监控,便于路灯照明的管理、监控和维护。实现了路灯管理的实用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性。 2、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智能芯片技术应用广泛,其安全技术日益受到国外的关注,在银行系统、军事领域、公共安全以及路灯监控管理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在铁路、电网、电信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智能芯片技术日益成为新动脉之所以“新”的关键因素。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将会带动信息产业、军工产业等相关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也为城市公共照明路灯的管理带来新的发展。 市高立亚照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芯片技术经省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HID氙气灯民用照明专用芯片国产化的空白,处于国领先水平。智能芯片中应用的GPRS无线通讯网络的优势:成本低、速度快、无线技术使得网络建设中可以省掉终端到接入设备的网络线缆、或者网络设备之间的线缆(桥接环境),这样大加快了网络建设进度,并且大大降低了总体的成本。 利用GPRS无线路灯监控系统,由先进的无线数据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及智能路灯控制设备等组成的分布式无线“三遥”系统。可以对全市围的路灯进行遥控开关灯、遥讯设备状态、遥测电流、电压、用电功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概述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概述 一、定义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主要依托省内有关行业和领域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龙头企业,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二、价值意义 1、行业标杆 每个专业方向原则上只设立一个工程中心,不重复建设。因此,工程中心是企业在本行业中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杆。 2、经济价值 (1)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在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所得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 (2)配套开发国家和省级新产品新增增值税25%的部分,凡符合《山东省新产品增值税先征税后财政返还审核退付管理办法》规定的,经审定可享受先征税后财政返还的优惠政策。 (3)对验收获得优秀等级或有望成为国家工程中心的工程中心,省科技厅将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3、其他意义 (1)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的项目。 (2)工程中心优先、优惠使用全省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入网仪器设备。 (3)依托单位在人才引进,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晋升职称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科技人员。 三、申报条件 1、属于我省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设计基础,具有雄厚的科研与开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和突出优势,具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供转化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技术成果。 2、具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队伍和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创新学术团队。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工程中心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40%。 3、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

关于印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

关于印发《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科计〔〕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附件: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日 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工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中心在强化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提高对行业的技术扩散、辐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第二条工程中心的宏观管理工作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负责。各市州科技局和省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省科技厅做好相关工作。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第三条工程中心建设要根据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导向、优势优先、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托在甘法人实体单位,通过科技资源整合、重

组、技术集成配套组建一批优势明显、工程化、产业化效益显著的工程中心,并指导其发展。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第四条省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工程中心购置研究开发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自主创新研究。 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第二章工程中心的目的和任务 第五条工程中心坚持“创新、产业化”的工作方针,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建设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省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第六条工程中心旨在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探索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结合的有效形式和新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逐步形成现代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我省高新技术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努力实现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化,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第七条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中国药用辅料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中国药用辅料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药用辅料是指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药物制剂处方设计过程实质是依据药物特性与剂型要求,筛选与应用药用辅料的过程。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药物制剂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制剂剂型和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的关系,其质量可靠性和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1、行业概况 (1)全球药品市场稳健增长 医药行业与人类生命健康、人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受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环境质量下降及新兴医药市场医疗可及性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医药市场呈不断上市的趋势。近十年来,全球药品市场总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15 年,全球药品市场已超过1 万亿美元,同比增速4%。

从地域分布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北美市场占据全球药品市场接近40%的份额,美国仍是第一大市场。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各类新药在发展中国家逐渐普及的影响,新兴医药市场发展速度要显著快于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新兴医药市场的领头羊,贡献了主要的医药市场增量,在全球药品市场占比约20%。 (2)中国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①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医药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持续提高以及医疗改革深入等因素,中国医药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近十年来,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06 年至今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10%,总体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 2011 年-2017 年,中国医药制造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14,522 亿元增长至28,18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69%,远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 ②中国医药消费仍落后于美日等医药发达国家 中国医药行业已取得巨大发展,但中国医药消费仍落后于美日等医药发达国

药用辅料二氧化硅在医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技术进展2018, 32 (5):416-420 SILICONE MATERIAL 药用辅料二氧化硅在医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门靖,贾玮,王伟,安敏 (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710119) 摘要:介绍了药用辅料二氧化硅(俗称微粉硅胶)的性能特点、构效关系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主要综述了药用辅料二氧化硅作为润滑剂、助流剂、抗粘附剂、吸附剂、抗静电剂、助磨剂、晶型稳定促进剂、结肠靶向制剂、缓释制剂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药用辅料二氧化硅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药用辅料,二氧化硅,药物制剂,润滑剂,抗静电剂 中图分类号:TQ127. 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 11941/j. issn. 1009 -4369. 2018. 05. 015 有机硅产品包括硅烷偶联剂、硅油、硅橡 胶、硅树脂等,在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染整、汽车、机械、皮革造纸等领域应用广泛[14。而 无机硅产品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四氯化硅、药 用辅料二氧化硅(俗称微粉硅胶)等。药用辅料 二氧化硅结构式为!SDV"H2〇,是一种流动性 好、纯度高、无污染的白色粉末,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孔隙多等特点,同时表面分布的硅 羟基使其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添加药用辅料二氧 化硅可有效提高药物制剂尤其是片剂的质量和药 品性能,大幅提尚了药品的市场竞争力,其在药 物制剂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药用辅 料二氧化硅的构效关系如下:一是粒径很小,药 物粒子之间可充分容纳药用辅料二氧化硅微粒,这种填充方式降低了药物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使得药物流动性能提升,可起到润滑、助流 功效。药用辅料二氧化硅还可有效防止压片时物 料粘着于冲头表面,易于出片,防止裂片,保证 压片操作顺利进行,起到抗粘附剂的作用[3-4];二是其比表面积通常大于100m2/g,表面活性 大,能产生显著的吸附作用,可作为吸附剂或吸 油剂使用[5]%三是药用辅料二氧化硅表面富含羟基,接触角很小,使得其拥有良好的亲水性 能。2017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 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实行药品与药用 原辅料和包装材料关联审批制度,这对包括药用 辅料二氧化硅在内的医药辅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 质量控制要求。本课题组发现关于药用辅料二氧化硅在药剂中应用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润滑剂、助 流剂、吸附剂这3个领域,而关于其在抗静电 剂、晶型稳定促进剂、缓释制剂和结肠靶向制剂 中的最新应用鲜见文献报道。本文综述了药用辅 料 氧化硅 、流 、、 剂、抗静电剂、助磨剂、晶型稳定促进剂、结肠 靶向制剂、缓释制剂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 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1在药物制剂传统领域的应用 1.1用于润滑剂 陈慧荣选用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硬脂 酸、药用辅料二氧化硅作为薄膜包衣材料制备了 布洛芬缓释胶囊丸芯,正交实验获得最佳薄膜包 衣处方为:0.2%硬脂酸为增塑剂,3?HPMC为 水性成膜材料,2?药用辅料二氧化硅为润滑剂,包衣物料温度为609。该布洛芬缓释胶囊符合 质量标准且能防止微丸粘连,并与原研药的体外 释放相一致[6]。吕立勋等人以崩解时限为指标,Xt填充剂、崩解剂类型进行单因素考察,获得了 最佳的优化处方:30?微晶纤维素及20?预胶 化淀粉作填充剂,6?交联聚维酮作崩解剂,2?药用辅料二氧化硅作润滑剂。制备的三清降糖分 散片3 m i n内分散均勻,15 m i n溶出度达到90?以上,分散均勻性好,质量可控[7]。 收稿日期$2017-12 - 22。 作者简介:门靖(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原料药 开发*工艺代化及药品申报资料撰写工作。 E-mail:1257391857@qq. co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