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第1节化学真奇妙-奇妙的教案

鲁教版化学-第1节化学真奇妙-奇妙的教案
鲁教版化学-第1节化学真奇妙-奇妙的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课题: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变化。(3)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同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化学。

(2)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3)体会宏观的变化,依靠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变化而实现。

教材与学情分析:

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学媒体选择:

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张、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

教学重点:

1.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 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1. 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

2.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课型:新授启蒙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摄影]节日夜空五彩缤纷的焰火

观看录像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妙的化学

[出示]收集到的材料,如木头、石头、塑料等,说明为什么是化学合成材料 讨论所出示的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由化学合成材料制成的化学产品

[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化学合成材料

交流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大多是化学合成材料,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

[录像投影一些物品]各式各样的衣服、汽车、化学农药、装饰好的房间等,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化学产品吗?(可介绍建筑材料的变化过程) 看完录相或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体会化学对日常生活、生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一座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

[问题]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 通过想象没有化学产品的生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离不开化学,社会离不开化学

[录像投影资料]

(1)介绍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海水淡化等

(2)新型材料,入贮氢材料,各种智能材料等 谈谈通过观看录像资料有何感想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高科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录像资料]当今社会关注

谈谈通过观看录像资料有使学生了解化学正向着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 利用身边的实物等物质进行有关的讨论、分析、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交流、共享、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三个标题

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问题:白色污染、温室效应、能源开发利用等何感想“绿色”发展,在未来社

会的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

学的责任感、紧迫感

[问题]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你认为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

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发散,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回答问题也比较乱,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可查阅生活中一些材料的制造方法,以便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确的评价或适时的补充。

第二课时:二、观察化学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展示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的变化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大

胆猜想

以图激趣,创设教学情景,

鼓励学生猜想,从而引出课

题——观察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质

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思考问题,产生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化学试验作铺垫

[演示]化学试验1、2,引导学生观察观察教师的演示试验,兴

奋、激动,跃跃欲试

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学

会观察,为下面的分组探究

实验做准备

[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化学实验3、4 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严

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

作风

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归纳

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反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共享中的判断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掌握两种变化的实质并学会

判断方法

[录像投影]再现刚才所做化学实验的生动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变化的回忆、归纳、交流、总结培养归纳知识的能力,逐步

掌握归纳的学习方法

伴随现象

[提出问题]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本质还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开动脑筋、思考分析、讨

论交流、总结判断方法

给学生一定难度的问题,可

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综合思

维能力,使学生懂得:要学

好化学就要善于动脑思考问

题。

[录像资料]

(1)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

(2)当今社会的三大环境问题观看录像谈感想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

题,并了解化学正向着“绿

色”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社

会的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责任感、紧迫感

鼓励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

学习感受

感悟、体会、交流学会总结和概括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判断方法。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第三课时: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投影录像]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观察身边的化学变化,进

入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学会提出问

[提出问题]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思考、猜想、讨论、交流为使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

认识做准备

[投影录像]水的组成及水分子模型通过观看录像,展开想象

的翅膀,认识水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立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释疑]准确描述水的宏观组成和水分子的微观构成用规范的化学语言练习描

述水的组成和构成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

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

[组织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二氧化碳的科学描述分小组进行练习、表达、

交流

加强化学语言的应用,学

会交流与共享描述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组织探究活动]

出示几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分组进行探究:

如何用化学语言准确的表

深化用化学语言对物质进

行科学描述与表达的方法

模型,引导学生分组进行

描述

达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点拨与说明]

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指导阅读课本P7内容阅读、认识、思索、理解培养阅读能力、分析思考

问题的能力、从化学的角

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出问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来认识原子呢?思考、想象、阅读、

讨论、交流、表达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的

联系,引导学生从人类认

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中感慨

人类的伟大智慧

[举例]

1. 积木搭建房子

2. 砖瓦建造高楼大厦领悟生活中的实例

反思:为什么材料相同而

房子各异?

教学生懂得由于结合方式

的不同而导致千差万别的

道理,为认识元素与物质

的关系做准备

[组织活动与探究]

1. 参观元素周期表

2. 认识元素的排列方式

3. 初步了解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翻阅附录:元素周期表

1. 读图

2. 识图

3. 解图

领悟元素的含义,懂得元

素与物质的关系,培养读

图、识图的能力,学会翻

阅学习化学的“地图”

[问题]

1. 看到每一种物质,你是否能想象出他们的微观构成?

2.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奥秘是什么?反思、交流、共享懂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

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响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1.1化学真奇妙 练习

化学真奇妙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B.牛奶变酸 C.铁生锈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4.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2有氧化性,H2有可燃性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B.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 6.南京青奥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为—42.1℃,易液化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 C.易燃D.无色气体 7.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8.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9.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石油化工B.毫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 10.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矿泉水B.冰水C.高锰酸钾D.氢氧化钙 11.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的物理变化的例子:;(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 12.在下列空格里填上对应的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③化学性质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并燃烧,这说明石蜡熔点低,且具有可燃性 【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瓦斯爆炸是由于瓦斯燃烧而造成的。瓦斯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牛奶变酸是牛奶经过反应生成呈酸味的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铁生锈过程中银白色的铁会变成红棕色的铁锈,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并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D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故选D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3.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 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3、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 C.CO2、CO D.N2、Ar 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 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9、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docx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氧化物 B.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没有氧分子 D.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八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鲁教版

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带燃烧: 2Mg + O2 ==== 2MgO 2.铁丝燃烧及生锈:3Fe + 2O2 ==== Fe3O4 ;4Fe + 3O2 ===== 2Fe2O3(缓慢氧 化) 3.铜丝加热及生锈: 2Cu + O2 === 2CuO ; 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 4.铝丝加热或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2 + O2 === 2H2O 6.碳的燃烧:2C + O2 ==== 2CO (不完全燃烧);C + O2 === CO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2 === SO2 8.磷的燃烧:4P + 5O2 === 2P2O5 9.二氧化碳被碳还原:C + CO2 === 2CO 10.人工固氮(合成氨):N2 + 3H2 ======= 2NH3 11.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2.二氧化碳溶于水:CO2 + H2O == H2CO3 13.二氧化硫溶于水:SO2 + H2O == H2SO3 14.二氧化硫在空气中转化为三氧化硫:2SO2 + O2 ==== 2SO3 1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16.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 2HCl 17.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 2HCl 18.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靠近:NH3 + HCl == NH4Cl 二.分解反应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 CO2↑+ H2O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 + O2↑ 5.电解水:2H2O 2H2↑+ O2↑ 6.碳酸分解:H2CO3 == CO2↑+ H2O 7.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CaCO3 CaO + CO2↑ 8.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2Al2O3 4Al + 3O2↑ 三.置换反应 1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Fe2O3 + 3H 2 2Fe + 3H2O ;Fe3O4 + 4H2 3Fe + 4H2O ; CuO + H2 Cu + H2O 2.碳粉还原金属氧化物:2Fe2O 3 + 3C 4Fe + 3CO2↑;Fe3O 4 + 2C 3Fe + 潮湿空气 △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粉尘等 点燃 点燃 === △ === △ === △ === MnO 2 === 通电 === 高温 === 通电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化学真奇妙》是新课标鲁教版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学科的起始章节,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重要章节。本节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化学制品,掌握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定义和本质区别,并会区分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化学学习的两面性,树立绿色化学观。 3、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4、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以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川剧“变脸”的图片,补充演示实验:魔棒点灯,学生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一下子就使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设计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2017-2018学年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⑴本试卷共7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⑶本试卷全部为笔答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栏中。)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醋除水垢 B.大米酿酒 C.白酒挥发 D.食品腐烂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进行验证。“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 B.进行实验 C.设计方案 D.得出结论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矿泉水 D.冰水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向量筒中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12毫升,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 A.小于8毫升 B.大于8毫升 C.等于8毫升 D.无法确定 8、若想称取5.6g食盐粉末,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向右面,此时应该(其他操作均正确)A.继续添加食盐 B.取出少量食盐放回试剂瓶 C.取出少量食盐放到指定容器 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9、给1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10、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与简答题:(共42分) 11.(7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用化学符号表示:水、氧气、氢气。 (3)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运动的水分子 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 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 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 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1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8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质量很小A.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得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得得,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得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得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得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得变化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得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得理想就是不 在使用有毒、有害得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得产品。 三、物质组成得奥秘 1、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就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 2、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走进化学实验 一、认识常见得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滴瓶 量筒 烧杯 锥形瓶 集气瓶 水槽 坩埚钳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胶头滴管 铁架台 玻璃棒 托盘天平 点燃

九年级化学全册 1.1 化学真奇妙练习题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本堂课重点: 1.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本质不同,能够举出例子来说明,学会分析和应用。定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2.掌握物质的构成,熟悉分子和原子这个新概念 世界上的物质由()和()等微小粒子构成,化学是在()和()水平上研究()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世界。 1.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带电 B. 石块被粉碎成小石头 C.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 D. 食物放置时间久了会变色变味 2. 属于人工合成的物质有() A. 蚕丝 B. 石油 C. 尼龙 D. DNA 3. 关于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能将一些普通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B.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C.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单位是原子 D. 以化学手段能获得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4. 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将有()

A.颜色改变 B.形态变化 C. 新物质生成 D. 温度变化 5. 化学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下列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究新型能源和材料 B. 化学必将在环保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C. 化学与生物两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 化学的发展会导致环境的恶化 7.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在炼炉中融化为炽热的铁水 B. 水被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 汽油燃烧放出热量 D. Zn在盐酸中溶解生成氢气 8. 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 原料溶解在溶剂中 B. 超声波振荡分散 C. 小分子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成为大分子 D. 将产物进行抽滤、烘干操作 9. 在厨房做饭时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A. 将苹果榨成果汁 B. 将土豆切成薄片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的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的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的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的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

山东省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鲁教版含答案

山东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N-14 Al-27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粉末比镁的质量大 B.石蜡燃烧后质量减小 C.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D.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赤铜(Cu2O)与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得到了多种物质。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锌 B.金 C.铜 D.二氧化碳 3.“科技治霾”是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法的一大亮点。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O2 D.N2O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 B.4Fe+3O22Fe2O3 C.H2O2H2O+O2↑ D.CO2+Ca(OH)2CaCO3↓+H2O 5.在反应A+B C+2D中,已知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 6.0 g 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40 B.58 C.29 D.86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可能为单质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7.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8.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 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4、蜡烛燃烧 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 (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 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 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 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 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 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 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 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 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 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四)加热器皿--酒 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doc

△ 点燃 MnO 2 点燃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K:39 Mn:55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 、CH3OH (甲醇)、HCHO (甲醛)、HCN (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 、H 、N 、O 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 .H2 B . C C .S D .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6. 有X 、Y 两元素,使12g X2与XY3反应生成24gC ,化学方程式为:X2+XY3=3C 。则X 、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A. 1:1 B. 1:2 C. 3:1 D. 3:4 7. 在3B +2A=C 的反应中,10gA 与足量的B 反应能生成22gC ,则A 、B 、C 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3∶2∶1 B .12∶10∶22 C .4∶5∶22 D .5∶4∶22 8. 加热6.32 g KMnO4,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 g 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A. KMnO4 B. KMnO4、K2MnO4、MnO2 C. K2MnO4、MnO2 D.KMnO4、K2MnO4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4Fe+3O2 ==== 2Fe2O3 B. 2KClO3====2KCl+3O2↑ C. 4P+5O2 2P2O5 D. 2C2H2+5O2====4CO2+2H2O 10. 在反应3Cu +8HNO3=3Cu(NO3)2+2X ↑+4H2O 中的X 的化学式是: A. N2 B. NO C. NO2 D. N2O5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 按任意体积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八年级初二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 1 (1 (2 2 (1 (2 3 (1 (2 4 (1 (2 (3 5 6 7 1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走进化学实验

10.5g 11ml 7、仪器装配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仪器装配 (1)要求:整洁美观,大小比例搭配得当 (2)顺序:从下至上,从左到右(拆卸则相反) (3)方法:①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沾水润湿,转动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管:双手平拿,旋转塞紧 ④在铁架台上固定仪器:高低适宜,方向正确 B、气密性检查 (1)步骤: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2)现象: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3)判断: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 8、气体收集 (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O2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 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O2,CO2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 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H2 9、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 (1 (2 (3 (4 (5 B、仪器 (1 C (1 (3 (4 (5 (7 (9 10 A (2 B (2 C D 11、粗盐的提纯 A、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B、过滤 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2、操作要点: (1)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②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3)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③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练习: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