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 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 =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cpa 中也叫“变形系数”

1.标准差是用来反映各个数据值与数据均值的偏离程度的。标准差可以用来评价同一指标的各数据与这一指标数据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即数据是否集中。标准差的值越大,就说明各个数据偏离均值的程度越大,那么均值对所有数据的代表程度越小。反之,标准差的值越小,就说明各个数据偏离均值的程度越小,那么均值对所有数据的代表程度越大。 标准差的计算:

假设标准差为S 。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其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n )

X X (S 2

n 1i i ∑-==(n>=30)

1n )

X X (S 2i -∑-=(n<30)

为数据个数。为所有数据的平均值;

个数据值;

为数据中的第为标准差;

其中:n X i X S i

对于分组数据,其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k 1

i i i

2

k 1i i F F )X X (S =(∑=k 1i i F >=30)

1F F )X X (S k

1i i i

2k 1i i -=∑∑-==(∑=k 1i i F <30)

为总频数。

为数据分组的组数;

为所有数据的均值;

个分组数据的组中值;

为第为标准差;

其中:∑=k 1i i i F K X i X S

2.变异系数,又被称为离散系数,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的比值。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X S

V S =

变异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变异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小。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变异系数大,说明年际间波动大,反之则较稳定,波动小。

3.Z 评分

利用前面介绍的均值和标准差,我们可以计算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值的标准化值。常用的统计标准化公式为Z 评分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S X

X Z i i -=

为标准差。为均值;

个数据值;

为数据中的第S X i X i

上面的两个统计标准化公式,经过变形可以转变为:

S Z X X i i ?+=

经过变形的公式,可以显示出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的相对位置。

例如,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值的统计标准化值为1.3,我们就可以知道该数据高于均值

1.3倍的标准差。对于正态分布的一组数据,大约有68%的数据在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有95%的数据在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有99%的数据在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而高于或低于均值3个标准差的数据是很少的,如果有,这样的数据被称为离群点。

变异系数实例

年份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1966-1970-4.8213.35-2.77 下表给出了某气象台站五年的月平均气温, (1)试计算每一个年度的变异系数(注:结果是五个变异系数) (2)把1966—1970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尾首相接后产生一个新 的时间序列,再计算变异系数(注:结果是一个变异系数) (3)如果把摄氏温度转化为华氏温度,再计算变异系数;那么结果与 用摄氏温度的数据计算的结果,相同吗?如果不同,究竟哪种答案是正 确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某气象台站五年的月平均气温(单位:摄氏度)年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1966-21.6-21.7-13.1-3.1 3.09.710.011.5 1967-35.2-26.9-12.40.9 6.59.59.88.9 1968-24.0-24.6-5.50.0 6.38.310.49.3 1969-26.0-23.6-8.1 1.0 5.68.810.79.3 1970-28.2-21.9-10.10.9 5.18.28.29.6 (1)(3)根据变异系数公式计算每一年的变异系数如下: 年份变异系数(摄氏温 度)变异系数(华氏温度) 1966-2.76 1.02 1967-2.62 1.33 1968-2.77 1.08 1969-3.400.92 1970-2.90 1.07 (2)把1966—1970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尾首相接后产生一个新的时间序列,再计算变异系数为: 分析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变异系数和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摄氏温度计算出来的变异系数都为负值,而通过华氏温度计算出来的变异系数都为正值,两者处理结果不同主要是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并不是一个比例变换。我认为两者方法都可取。

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第三章 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本章重点介绍平均数(mean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与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 )三个常用统计量,前者用于反映资料的集中性,即观测值以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后两者用于反映资料的离散性,即观测值离中分散变异的性质。 第一节 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用来表明资料中各观测值相对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在畜牧业、水产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平均数被广泛用来描述或比较各种技术措施的效果、畜禽某些数量性状的指标等等。平均数主要包括有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中位数(median )、众数(mode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及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记为x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及分组情况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样本含量n ≤30以下、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 个观测值:x 1、x 2、…、x n ,则样本平均数x 可通过下式计算: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Λ (3-1) 其中,Σ为总和符号; ∑=n i i x 1表示从第一个观测值x 1 累加到第n 个观测值x n 。当∑=n i i x 1 在意义上已明确时,可简写为Σx ,(3-1)式即可改写为: n x x ∑= 【例3.1】 某种公牛站测得10头成年公牛的体重分别为500、520、535、560、585、 600、480、510、505、490(kg ),求其平均体重。 由于Σx =500+520+535+560+585+600+480+510+505+490=5285,n =10 代入(3—1)式得: .5(kg)52810 5285∑=== n x x 即10头种公牛平均体重为528.5 kg 。 (二)加权法 对于样本含量n ≥30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变异系数 相对误差

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误差的表征-准确度与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X )与真实值(Xr )接近的程度,精密度是指对同一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相互间接近的程度。 用标准偏差表示测量精密度 S =()1 1 2--∑=n x x n i i 用变异系数(C.V )表示测量的精密度: C.V=%100?x S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设某测量值N 的真值为N′,误差为ε=|N'-N|,则,它反映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叫做绝对误差。绝对误差ε和测量值N 具有相同的单位。 用绝对误差无法比较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于是人们用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来评价,并称它为相对误差,用RE 表示,并可化成百分比,也叫百分误差。例如用外径千分尺测量两个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00毫米和0.10毫米,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都是0.01毫米,从绝对误差来看,对两次测量的评价是相同的,但是前者的相对误差为0.1%,后者则为10%,后者的相对误差是前者的一百倍。

相对平均偏差 进行分析时,往往要平行分析多次,然后取几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分析结果的代表。但是测得的平均值和真实数值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分析结果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要注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寻求分析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误差出现规律,要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赖程度作出合理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是药物分析中常遇到的问题,目前分析中常采用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其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以考察分析结果精密度。常用于分析化学的定量实验。 平均偏差: avg_d = ( abs(d1)+abs(d2)+...+abs(dn) ) / n;相对x的平均偏差: % = avg_d / x *100%;标准偏差: s = sqrt( ( d1*d1 + d2*d2 + ... + dn*dn ) / (n-1) );相对x的标准偏差:(RSD)% = s / x * 100%比如x是平均值现在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RSD 越小表示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越接近。 举例: 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测定值:0.0105 mol/l、0.0103 mol/l 和0.0105 mol/l 则相对平均偏差的求算:三个数总和为0.0313,平均值为0.0104,分别用平均值减去原值后取其绝对值,然后相加,得到值为0.0003,再用0.0003除以取样次数3,得到平均偏差0.0001,再用0.0001除以平均值0.0104,得到相对平均偏差为0.96154%。 离群值的舍弃 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误差分为二类,由确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其数值基本上具有恒定单向性,称之为系统误差。由一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其数值无定向规律称之为随机误差。 检验或校正定量分析的误差常用方法有:对照试验、回收试验及空白试验。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因使用测量仪器不同,而决定有效数字位数。在计算有效数字时,要注意“0“在数据中的作用。 离群值的舍弃: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偏差较大,这一数据称之为离群值。Q检验法和G检验法是确定离群值舍或取的常用方法。

变异系数_层次分析_各种权重求解法

二、权重的确定方法 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这里介绍统计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些也是实际工作种常用的方法。 (一) 统计平均法 统计平均数法(Statistical average method)是根据所选择的各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所赋予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分别求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专家。一般选择本行业或本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专家; 第二步,专家初评。将待定权数的指标提交给各位专家,并请专家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

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的认识及应用

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的认识及应用

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的认识及应用、变异系数 1名词解释: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 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 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简单来说就是:在表示离散程度上,标准 差并不是全能的,当度量单位或平均数不同时,只能用变异系数了,它 也是表示离散程度,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 C- 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 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2、计算公式 变异系数C.V =(标准偏差S D-平均值MN )X 1 00% 3、应用: 例题:已知某良种猪场长白成年母猪平均体重为190 k g,标准差为1 0.5kg而大约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为1 96kg,标准差为8.5kg,试问两个品种的成年母猪,那一个体重变异程度大。 此例观测值虽然都是体重,单位相同,但它们的平均数不相同,只能用 变异系数来比较其变异程度的大小。

由于,长白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系数:C.V = 10.5 / 190兴1 00% 大约克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系数:C.V = 8.5 / 1 9 6兴1 00% 4.34% 所以,长白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程度大于大约克成年母猪。 二、偏度 1、名词解释: 偏度以bs表示,X i是样本测定值,是样本n次测定值的平均值。表征概率分布密度曲线相对于平均值不对称程度的特征数。 2、偏度与与正态分布的关系: 正态分布的偏度为0,两侧尾部长度对称。b s<0称分布具有负偏离, 也称左偏态,此时数据位于均值左边的比位于右边的少,直观表现为左边的尾部相对于与右边的尾部要长,因为有少数变量值很小,使曲线左侧尾部拖得很长;bs> 0称分布具有正偏离,也称右偏态,此时数 据位于均值右边的比位于左边的少,直观表现为右边的尾部相对于与左边的尾部要长,因为有少数变量值很大,使曲线右侧尾部拖得很长; 而bs接近0则可认为分布是对称的。若知道分布有可能在偏度上偏离正态分布时,可用偏离来检验分布的正态性。右偏时一般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众数,左偏时相反,即众数> 中位数〉平均数。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计算法

全区可采:全部或基本全部可采; 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全区可采; 局部可采:有1/3左右分布比较集中的面积。 零星可采:面积很小,或分布零星,不便或不能被开发利用。 厚度:全层厚度、纯煤厚度、采用厚度(即估算厚度)。 全层厚度:包括夹矸,但不包括岩浆岩。用于研究煤层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 采用厚度:即估算厚度,用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和估算资源储量。

钻孔控制可采、局部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表4-2-3

一、采用厚度与全层厚度的区别 采用厚度主要用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和估算煤层的资源量。 在研究煤层的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时,以考虑煤层的全层厚度为宜。 二、含煤系数: 含煤系数= 各煤层平均煤厚之和 ×100% 地层总厚度 三、可采煤层的煤厚与平均煤厚: 可采煤层的煤厚与平均煤厚应包括夹矸在内,因为在研究煤层的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时,以考虑煤层的全层厚度为宜。沉缺点、冲刷点、火侵点煤厚为0,当有岩浆岩夹矸时,应将岩浆岩夹矸扣除在外。 三、可采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 为小数,一般取小数点后两位): 可采性指数(Km )= 可采点数(n ′) 见煤点数(n ) n ——井田内参与煤厚评价的见煤点总数(不包括沉缺、冲刷、火侵,要求分布均匀,有代表性) n ′——煤层采用厚度≥最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注:沉缺点、冲刷点、火侵点为非见煤点,不参与统计 四、可采煤层的煤厚变异系数(r 为百分数,一般取不保留小数): (注:这里用的煤厚是指的煤层全厚度) %100?=M S r M ——井田内的平均煤厚 S ——均方差 煤层平均厚度公式 n M M M M M n ++++= 321 1 ) (1 2 --= ∑=n M M S n i i

变异系数 偏度 峰度

变异系数 偏度 峰度 一.样本的变异系数、偏度、峰度及其各自的作用。. 变异系数,就是标准差系数,也称差异系数、离散系数,它分为总体变异系数和样本变异系数。样本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重要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来比较。样本变异系数定义为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CV=S/x ,其中,CV 代表变异系数,S 代表样本标准差,X 代表样本平均数。 变异系数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具有直观简洁的形式,容易由样本直接得到估计值。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偏度是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是统计数据分布非对称程度的数字特征。表征概率分布密度曲线相对于平均值不对称程度的特征数。直观看来就是密度函数曲线尾部的相对长度。对于n 个样本值的偏度,计算方法:3 i 3)Skewness=(1)(2)n x x n n sd ---∑(偏度以sk 表示,i x 是样本观测值,x 是样本n 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正态分布的偏度为0,两侧尾部长度对称。sk<0称分布具有负偏离,也称左偏态,此时数据位于均值左边的比位于右边的少,直观表现为左边的尾部相对于右边的尾部要长,因为有少数变量值很小,使曲线左侧尾部拖得很长;sk>0称分布具有正偏离,也称右偏态,此时数据位于均值右边的比位于左边的少,直观表现为右边的尾部相对于左边的尾部要长,因为有少数变量值很大,使曲线右侧尾部拖得很长;而sk 接近0则可认为分布是对称的。若知道分布有可能在偏度上偏离正态分布时,可用偏离来检验分布的正态性。右偏时一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左偏时相反,即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正态分布三者相等。

POY标准样本

Q/HY 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 Q/HY001- 代替Q/HY001- 涤纶预取向丝 Polyester partially oriented yarns .10.10发布 .12.01实施 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Q/HY001- 《涤纶预取向丝》标准, , 本标准是对Q/HY001- 《涤纶预取向丝》标准的修订, 并以该标准为基础, 同时参照FZ/T54003- 标准,根据我公司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用途, 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对标准作如下修订: —原标准中的线密度由70dtex-600dtex内的复丝修订覆蓋到线密度55.0dtex-888.0dtex范围, 单丝根数小于等于288根, 单丝线密度为0.5dtex-10dtex。 —指标和性能按如下单丝线密度界限分为四挡: 0.5dtex-1.0dtex 、 1.0dtex-2.1dtex 、 2.1dtex-5dtex、 5dtex-10dtex —半自动化生产线或分( 合) 丝饼生产方式的产品, 指标和性能可根据其后道加工要求与用户协商确定。 本标准中所确定的内容如与强制性标准相悖, 应执行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纺丝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向慧贞 本标准代替Q/HY001- 标准。

Q/HY001- 涤纶预取向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涤纶预取向丝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总线密度55dtex~777dtex, 单丝线密度0.5dtex~10dtex的园形截面、半消光加弹和牵伸用涤纶预取向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和序第一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291.1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1部分:纤维和纱线 GB/T 3291.3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 GB/T 4146 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 GB/T 6502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 GB/T 6504 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4343 合成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44 合成纤维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46 合成纤维长丝电子条干不匀率试验方法 3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单丝线密度

变异系数分析

2003—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姓名:刘鑫学号:20140829 专业:人文地理学 表1 2003-2013年各省生产总值(亿元) 地区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北京市19500.56 17879.4 16251.93 14113.58 12153.03 11115 9846.81 8117.78 6969.52 6033.21 5007.21 天津市14370.16 12893.88 11307.28 9224.46 7521.85 6719.01 5252.76 4462.74 3905.64 3110.97 2578.03 河北省28301.41 26575.01 24515.76 20394.26 17235.48 16011.97 13607.32 11467.6 10012.11 8477.63 6921.29 山西省12602.24 12112.83 11237.55 9200.86 7358.31 7315.4 6024.45 4878.61 4230.53 3571.37 2855.23 内蒙古16832.38 15880.58 14359.88 11672 9740.25 8496.2 6423.18 4944.25 3905.03 3041.07 2388.38 辽宁省27077.65 24846.43 22226.7 18457.27 15212.49 13668.58 11164.3 9304.52 8047.26 6672 6002.54 吉林省12981.46 11939.24 10568.83 8667.58 7278.75 6426.1 5284.69 4275.12 3620.27 3122.01 2662.08 黑龙江省14382.93 13691.58 12582 10368.6 8587 8314.37 7104 6211.8 5513.7 4750.6 4057.4 上海市21602.12 20181.72 19195.69 17165.98 15046.45 14069.87 12494.01 10572.24 9247.66 8072.83 6694.23 江苏省59161.75 54058.22 49110.27 41425.48 34457.3 30981.98 26018.48 21742.05 18598.69 15003.6 12442.9 浙江省37568.49 34665.33 32318.85 27722.31 22990.35 21462.69 18753.73 15718.47 13417.68 11648.7 9705.02 安徽省19038.87 17212.05 15300.65 12359.33 10062.82 8851.66 7360.92 6112.5 5350.17 4759.3 3923.11 福建省21759.64 19701.78 17560.18 14737.12 12236.53 10823.01 9248.53 7583.85 6554.69 5763.35 4983.67 江西省14338.5 12948.88 11702.82 9451.26 7655.18 6971.05 5800.25 4820.53 4056.76 3456.7 2807.41 山东省54684.33 50013.24 45361.85 39169.92 33896.65 30933.28 25776.91 21900.19 18366.87 15021.8 12078.2 河南省32155.86 29599.31 26931.03 23092.36 19480.46 18018.53 15012.46 12362.79 10587.42 8553.79 6867.7 湖北省24668.49 22250.45 19632.26 15967.61 12961.1 11328.92 9333.4 7617.47 6590.19 5633.24 4757.45 湖南省24501.67 22154.23 19669.56 16037.96 13059.69 11555 9439.6 7688.67 6596.1 5641.94 4659.99 广东省62163.97 57067.92 53210.28 46013.06 39482.56 36796.71 31777.01 26587.76 22557.37 18864.6 15844.6 广西14378 13035.1 11720.87 9569.85 7759.16 7021 5823.41 4746.16 3984.1 3433.5 2821.11 海南省3146.46 2855.54 2522.66 2064.5 1654.21 1503.06 1254.17 1065.67 918.75 819.66 713.96 重庆市12656.69 11409.6 10011.37 7925.58 6530.01 5793.66 4676.13 3907.23 3467.72 3034.58 2555.72 四川省26260.77 23872.8 21026.68 17185.48 14151.28 12601.23 10562.39 8690.24 7385.1 6379.63 5333.09 贵州省8006.79 6852.2 5701.84 4602.16 3912.68 3561.56 2884.11 2338.98 2005.42 1677.8 1426.34 云南省11720.91 10309.47 8893.12 7224.18 6169.75 5692.12 4772.52 3988.14 3462.73 3081.91 2556.02 西藏807.67 701.03 605.83 507.46 441.36 394.85 341.43 290.76 248.8 220.34 185.09 陕西省16045.21 14453.68 12512.3 10123.48 8169.8 7314.58 5757.29 4743.61 3933.72 3175.58 2587.72 甘肃省6268.01 5650.2 5020.37 4120.75 3387.56 3166.82 2703.98 2277.35 1933.98 1688.49 1399.83 青海省2101.05 1893.54 1670.44 1350.43 1081.27 1018.62 797.35 648.5 543.32 466.1 390.2 宁夏2565.06 2341.29 2102.21 1689.65 1353.31 1203.92 919.11 725.9 612.61 537.11 445.36 新疆8360.24 7505.31 6610.05 5437.47 4277.05 4183.21 3523.16 3045.26 2604.19 2209.09 1886.3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变异系数与相关系数

§1-3 變異係數與相關係數 設某次段考,高三某班的國文成績的算術帄均數與標準差分別為80分、10分; 英文成績的算術帄均數與標準差分別為60分、10分;雖然國文與英文的標準差相等,如果我們得到結論是國文與英文成績的差異程度一樣,顯然不合理。 現在我們比較兩科的標準差與算術帄均數的比值: 國文科:1080 = 18 ,英文科:1060 = 1 6 ,從這兩科的比值來看,我們可以認為 英文成績的差異會比國文成績的差異大。 例子二: 同時測量一張桌子的長度10次,10次長度的算術帄均數為1.72公尺,標準差為0.04公尺,若我們改變單位將公尺改為公分,算術帄均數為172公分,標準差為4公分,若我們比較兩個標準差0.04公尺與4公分,雖然0.04<4,但是若我們得到這兩筆資料的差異程度不同,這就會鬧笑話了!但是我們比較這兩筆 資料標準差與算術帄均數的比值:0.041.72 = 4 172 ,這就可以呈現出這兩筆資料的差異程度相同。 比較兩組或兩組以上的資料之差異時,通常採用一種相對的測度值作為比較的標準。因此無論兩筆資料的單位與取值範圍是否相同,若用算術帄均數為基準,以標準差相對於算術帄均數的比值來比較,就可以比較離散程度,比值愈大表示資料間的差異也愈大。 (1)變異係數(CV)的定義: 變異係數的定義:CV=x S X ×100%,S X 為標準差,x 代表算術帄均數。 CV 的意義是計算標準差相對於算術帄均數的百分比。 百分比越大,代表資料越分散。 [例題1] 某校高三有兩班,甲班學生身高帄均值為168.5公分,標準差為7.2公分; 乙班學生身高帄均值為159.6公分,標準差為4.8公分。試問那一班學生身高較懸殊? [解法]: (CV)甲=7.2 168.5 ?100%=4.27% (CV)乙=4.8 159.6?100%=3.01% ?(CV)甲>(CV)乙 ?甲班學生身高差異較乙班大。

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的认识及应用

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的认识及应用 一、变异系数 1、名词解释: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简单来说就是:在表示离散程度上,标准差并不是全能的,当度量单位或平均数不同时,只能用变异系数了,它也是表示离散程度,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2、计算公式 变异系数C.V =(标准偏差SD÷平均值MN )× 100% 3、应用: 例题:已知某良种猪场长白成年母猪平均体重为190kg,标准差为10.5kg,而大约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为196kg,标准差为8.5kg,试问两个品种的成年母猪,那一个体重变异程度大。 此例观测值虽然都是体重,单位相同,但它们的平均数不相同,只能用变异系数来比较其变异程度的大小。

由于,长白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系数:C.V = 10.5 / 190 * 100% = 5.53% 大约克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系数:C.V = 8.5 / 196 * 100% = 4.34% 所以,长白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程度大于大约克成年母猪。 二、偏度 1、名词解释: 偏度以bs表示,xi是样本测定值,是样本n次测定值的平均值。表征概率分布密度曲线相对于平均值不对称程度的特征数。 2、偏度与与正态分布的关系: 正态分布的偏度为0,两侧尾部长度对称。bs<0称分布具有负偏离,也称左偏态,此时数据位于均值左边的比位于右边的少,直观表现为左边的尾部相对于与右边的尾部要长,因为有少数变量值很小,使曲线左侧尾部拖得很长;bs>0称分布具有正偏离,也称右偏态,此时数据位于均值右边的比位于左边的少,直观表现为右边的尾部相对于与左边的尾部要长,因为有少数变量值很大,使曲线右侧尾部拖得很长;而bs接近0则可认为分布是对称的。若知道分布有可能在偏度上偏离正态分布时,可用偏离来检验分布的正态性。右偏时一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左偏时相反,即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正态分布三者相等。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 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 =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cpa 中也叫“变形系数” 1.标准差是用来反映各个数据值与数据均值的偏离程度的。标准差可以用来评价同一指标的各数据与这一指标数据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即数据是否集中。标准差的值越大,就说明各个数据偏离均值的程度越大,那么均值对所有数据的代表程度越小。反之,标准差的值越小,就说明各个数据偏离均值的程度越小,那么均值对所有数据的代表程度越大。 标准差的计算: 假设标准差为S 。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其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n ) X X (S 2 n 1i i ∑-==(n>=30) 1n ) X X (S 2i -∑-=(n<30)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一:定义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 (CV)。 ①、将标准差作为算数平均数的百分率来表示,以说明样本的分散程度。 ②、样本标准差占其相应平均数的百分数。③、表示一个变量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为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的百分数。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又称离散系数。 1、全距就是极差,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即最大值-最小值(也就是极差)来评价一组数据的离散度。测量的Xi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极差,极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数即极差系数极差公式:R=χmax-χmin 极差系数公式m=(R/χ)×100% 2、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变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变异性的度量,等于标准差除以均值。因为它是一个无量纲数,所以可以用来比较均值显著不同的总体的离散性。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公式表示为:CV=σ/|μ|。

二:应用条件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当所对比的两个数列的水平高低不同时,就不能采用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百行对比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不仅受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影响;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有时变异系数表达为百分数的形式,即将CV值乘以100%。 三:例题 例如,您是一家牛奶瓶装厂的质量控制检验员,该厂的牛奶有大瓶装和小瓶装两种。您抽取每种产品的样本并观测到小瓶装的平均容量为 1 杯,标准差为0.08 杯,大瓶装的平均容量为 1 加仑(16 杯),标准差为0.4 杯。虽然大瓶加仑装的标准差是小瓶装的标准差的5 倍,但它们的变异系数(COV) 却支持不同的结论: 大瓶装COV = 100 * 0.4 杯/ 16 杯= 2.5 小瓶装COV = 100 * 0.08 杯/ 1 杯=8 小瓶装的变异系数是大瓶装的三倍多。也就是说,虽然大瓶装具有较大的标准差,但小瓶装相对于其均值来说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四:参考文献 1:基于变异系数法的灰色关联模型在水电工程投资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2、基于变异系数法的贵州省石漠化驱动力研究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在Excel中经常会利用到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虽然变异很少求到,但也会用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越小,变异(偏离)程度越小,风险也就越小;反之,变异系数越大,变异(偏离)程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CV =标准偏差/ 平均值 如表:为某公司的用户使用的连续3个月的使用流量状况,如何求各用户的变异系数? 用户T-3月流量T-2月流量T-1月流量A0001283.3320.5273.3A0002102.1140.4180.3A000320.512.33 4.6A0004800.81029.8980.3A0005502.8321.3325.5A0006245.8

278.9296.4 A:主要解法如下: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1:首先使用AVERAGE函数求均值: =AVERAGE(B2:D2)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2:然后使用STDEV函数求标准差: =STDEV(B2:D2)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3:最后得到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值 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用户T-3月流量T-2月流量T-1月流量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A0001283.3320.5273.3292.3724.870.085A0002102.1140.4180. 3140.9339.100.277A000320.512.334.622.4711.280.502A00048 00.81029.8980.3936.97120.490.129A0005502.8321.3325.5383. 20103.600.270A0006245.8278.9296.4273.7025.700.094看了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还看了:1.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阿莫西林的研究进展 3.论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

岩土参数分析中出现的高变异系数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岩土参数分析中出现的高变异系数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易少凤 在岩土参数的处理过程中,常会遇到高变异系数及修正系数过大或过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变异系数的特性并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岩土参数变异系数修正系数 1.前言 在工程勘察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测试或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实际地质条件的复杂,勘察施工对原状样的扰动以及岩土试验条件与取值的不同,造成即使是土质均匀的同一地层的岩土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对杂乱的原始岩土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获得准确的、反映实际地质状况的岩土参数。关于岩土参数的诸多分析方法如求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等,各种岩土规范对此均有详细说明,在此不想对其再作赘言。 笔者在在进行统计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头痛的问题,有些地层的液性指数指标的变异系数常常超过1甚至更大,这样计算出的修正系数就非常大,但实际上通过现场判别、钻探感觉及标贯等判别,其土层的塑性状态差别不会这么大,这显然是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本文仅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为例,对在实际参数分析中所遇到的令人困惑的变异系数高或很高问题进行了剖析,弄清了原因(事实上,对其他地方规范也存在类似的问

题),并提出了获得准确标准值的处理方法,为获取准确的岩土参数提供保证。 2.出现高或很高变异系数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标准差可以作为衡量参数离散性的尺度,但由于它是有量纲的指标,因此不同岩土参数的离散性不能用标准差来比较,为进行比较而引入变异系数δ,变异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系数,使用上比较方便,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通用的指标,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变异系数的研究,但目前对变异系数的评价标准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在进行变异性评价时应具体分析对待。本文针对常见的两种出现高变异系数的原因进行分析。 2.1由于平均值φm较小引起的高变异系数在参数分析中,我们有时发现参与统计的原始参数准确可靠,均满足φm-3σf<φ<φm+3σf,且样本数满足统计要求,仅由于平均值φm较小而引起很高的变异系数,这一问题曾使许多勘察工作者大惑不解,不知此时该如何提供参数标准值。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先分析变异系数的特性。 在岩土参数整理时,我们通常假定原始参数的分布符合平均值为φm的t分布规律[2]。对于同一参数不同地层,由于其获取途径相同且土质都较均匀,因此应服从基本相同的分布曲线,即标准差σf基本相同,只是其分布区间的中心有所不同。

变异系数分析

2003—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姓名:刘鑫学号:专业:人文地理学 表1 2003-2013年各省生产总值(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取2013年各省生产总值(表1),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图1)。 图1 2013年各省生产总值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各省的生产总值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生产总值低于10000

亿元的有7个省市,亿元的有12个省市,20000-30000亿元的有7个省市,30000-40000亿元的有2个省市,50000-60000亿元的有2个省市,60000-70000亿元的有1个省市。东中西部省份差异比较明显,低于10000亿元的省市有: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贵州、海南,为中西部省份。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逐步缩小东中西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国要在政策上向中西部倾斜,加快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

图3 2003-2013年中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变异系数 利用2003年至2013年31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通过计算得到图2和图3。图2为我国2003-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值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迅速,由2003年的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亿元,增加了%。表明10年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图3表示的是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由2003年的%增加到2006年的%,之后减少到2013年的%。这说明,在2003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2006年到2013年期间,省际经济水平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这种变化与我国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息息相关。2003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中西部的经济水平差异不断扩大。尤其在2006年,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依赖外贸出口,其对GDP的贡献率从2004年的%上升到了22%,而我国的对外贸易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东中西经济发展不协调,差异明显。在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为此,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经过几年的努力,调控成果有所显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之后,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断缩小。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稳中求快,更注重经济质量,并不断缩小区域差异,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变异系数的意义

变异系数的意义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 变异系数只在平均值不为零时有定义,而且一般适用于平均值大于零的情况。变异系数也被称为标准离差率或单位风险。 变异系数只对由比率标量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意义。举例来说,对于一个气温的分布,使用开尔文或摄氏度来计算的话并不会改变标准差的值,但是温度的平均值会改变,因此使用不同的温标的话得出的变异系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使用区间标量得到的变异系数是没有意义的。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英文: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其定义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只在平均值不为零时有定义,而且一般适用于平均值大于零的情况。变异系数也被称为标准离差率或单位风险。 变异系数只对由比率标量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意义。举例来说,对于一个气温的分布,使用开尔文或摄氏度来计算的话并不会改变标准差的值,但是温度的平均值会改变,因此使用不同的温标的话得出的变异

系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使用区间标量得到的变异系数是没有意义的。 2基本含义 变异系数 一般来说,变量值平均水平高,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越大,反之越小。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C·V =(标准偏差SD / 平均值Mean )× 100%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如果变异系数大于15%,则要考虑该数据可能不正常,应该剔除。 3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