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320

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320
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320

漢魏晉詩三首&詩經三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从远景写起,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由远到近,先人后物,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

{诗人想象: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态。}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

(这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一水相隔,咫尺天涯。缠绵哀怨,意蕴深长。)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表现作者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后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仍是写“忧”,从情感上强调和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说礼遇贤才,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备注: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氏作。反映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文心雕龙》---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3、叠词起头,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

写人

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的光辉,亮;纤纤: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神情,含情。“盈盈”写水美,“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4、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影射社会黑暗与动荡。与此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5、《短歌行》,属乐府。选自《三曹诗选》。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著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6、比兴的手法

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用明明如月,比喻贤者

7、引用典故

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用《诗经?郑风?子衿》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用《诗经? 小雅? 鹿鸣》写贤才来归时的竭诚欢迎。

用《管子?形解》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8、基调慷慨激昂,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9、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私谥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山水诗人。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诗歌《归园田居》《饮酒》

10、分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准确形象的写景,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形象的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依然躬耕的心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通过书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恋爱(1、2章)——婚变(3、4、5章)——决绝(第6章)”[回忆和对比]

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属于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以桑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前两章表现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痴情。]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刚烈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备注:(接上)

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1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1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14、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仕途生活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1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共 305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风(民间歌谣)、雅(宫廷乐曲)、颂(宗庙祭祀)、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16、“桑”比的是什么?

桑未落,新鲜润泽,既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又比喻恋爱的甜美。桑之落,枯黄脱落,既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又比喻爱情的失败。

17、文中对比: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幸福)婚后(悔恨、沉痛,不哀伤,清醒、刚烈)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18、《秦风·无衣》是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军歌,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19、每章的首句运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答句中的“同袍”等起什么作用?加强语意和语气。答句中的“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

19、第一句(赋手法,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人隐隐约约听到两颗炽热的心在激烈的跳动,此时无声胜有声。)

20、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而且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叠字的作用 二、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解题: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10 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6句。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迢迢”,遥远的样子。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7 ——10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2、关于叠词: 叠音词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高中语文 2.4《诗经》两首《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诗经》中当不乏这类作品。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了宴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閟宫》体裁近乎雅诗,《有駜》、《駉》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前三篇不分章,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对,出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戏戒,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诸子百家在著述中引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 2.默写《氓》中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生活的三句:,。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硕.()鼠呦呦 ..() ②无食我黍.()乘彼垝.()垣.() ③爰.()得我所自我徂.()尔 ④谁之永号.()淇水汤汤 ..() ⑤氓.()之蚩蚩 ..()隰.()则有泮.() ⑥愆.()期卜筮.() ⑦视民不恌.()晏晏 ..() ⑧和乐且湛.()帷裳.()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1)例句:适.彼乐土 A、适得其反 B、无所适从 C、削足适履 D、适可而止() (2)例句:逝将去.女 A、大势已去 B、何去何从 C、扬长而去 D、去粗取精() (3)例句:爰得我所. A、各得其所 B、所向披靡 C、无所不为 D、大失所望() (4)例句:莫.我肯故 A、爱莫能助 B、望尘莫及 C、莫我毒也 D、莫衷一是()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悦与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B.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C.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快与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

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D.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7.判断下列各句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 A.《硕鼠》和《鹿鸣》两诗都选自《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国风。 B.《硕鼠》和《鹿鸣》都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 C.《硕鼠》和《鹿鸣》都采用四言体,排列整齐。 D.《硕鼠》选自《诗经·魏风》。硕鼠,大老鼠,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 8.《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写出以下诗句各属于那一种。 (1)呦呦鹿鸣,食野之革。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夭》) (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 (6)山有扶苏(大树),隰(xí洼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夫,且,读jū)(《山有扶苏》) (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9)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赋:;比:;兴: 阅读《相鼠》,完成9—11题。 相鼠 相.鼠有皮,人则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休,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互不遄.死? 9.选出诗中四个加点字意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 A.相——xiàng,仔细看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C.俟——同“矣”,句末语气词D.遄——chuán,快 10.这首诗的题旨是:() 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 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 11.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顶真、反问B.拟人、夸张 C.比喻、拟人D.顶真、反问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15题。 蒹葭(秦风) 蒹.(jiān)葭.(jiā)苍茫,白露为霜 ..。遡(sù)洄.从之,道阻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汉魏晋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5编制人: 审核人: 学生班级:姓名: 小组号:评价: 《迢迢牵牛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重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难点) 三、教材助读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迢迢牵牛星》 预习案 一、翻译诗句,注意加点词的意义。 诗句:迢迢 ..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牵牛星,皎皎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迢迢牵牛星》 探究案 一、诗句中反复使用叠词有什么作用。 答: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二、《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答: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诗三首水平考试预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芙蓉.(rón ɡ) 鼓瑟. (sè) 度阡. (qiān) 樊.(pān)笼 B .子衿. (jīn) 呦呦.(yōu) 遗. (wèi)谁 兰泽.(zé) C .阡陌. (mò) 三匝.(zā) 吹笙. (shēnɡ) 吐哺.(pǔ) D .可掇.(duō) 譬. (bì)如 守拙.(zhuō) 羁. (jī)鸟 【解析】 A .“樊”读fán ,C.“哺”读bǔ,D.“譬”读pì。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心.. 而离居(指感情深厚) B .但. 为君故(但是) C .桃李罗. 堂前(罗列) D .暧暧.. 远人村(昏暗,模糊) 【解析】 “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答案】 B 3.下列词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巅 B .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 .僻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 .契阔谈讠燕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解析】 A 项“巅”应为“颠”,C 项“僻”应为“譬”, D 项“反”应为“返”。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 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 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 项代词, 代“芙蓉”/助词,的。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越陌. 度阡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 .何时可掇. 掇:停止 C .枉. 用相存 枉:枉驾 D .绕树三匝. 匝:周、圈 【解析】 掇:拾取,采取。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B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解析】 厌,通“餍”,满足。 【答案】 A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 (昏暗) B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 .山不厌.高(满足) 俗韵. (本性,气质) D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性. 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解析】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高中课文文言文通假字集合

通假字 第一册 1、《烛之武退秦师》 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 失其所与,不知 2、《勾践灭吴》 南至于句无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 三年释其政 而摩厉之于义 无不哺也,无不歠也 亿有三千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耆食 必勿使反 奉厚而无劳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鼓瑟希6、《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劝学》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8、《秋水》 径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辫牛马 第二册 1、《过秦论》 合从缔交 始皇既没 而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 2、《鸿门宴》 距关 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3、《兰亭集序》 虽趣舍万殊 4、《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 5、《师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6、《谏太宗十思疏》 振之以威怒 7、《种树郭橐驼传》 早缫而绪 第三、四册 1、《诗经三首》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2、《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 3、《孔雀东南飞》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薄苇韧如丝 4、《梦游天姥吟留别》 裂缺霹雳,丘恋崩摧 5、《琵琶行》 钿头银簏击节碎 6、《词七首》 一尊还酹江月 7、《六国论》 暴秦之欲无厌 当与秦相较 8、《游褒禅山记》 长乐人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 父、安上纯父 9、《石钟山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至莫夜月明 10、《五人墓碑记》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有 1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稿(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背诵、默写。 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四、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 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五、教学课时:3课时(每首1课时) 六、学习过程 《迢迢牵牛星》 一、自主学习 1、《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2、字音、词义 迢迢(tiǎo)皎皎(jiǎo)擢素手(zhuó)机杼(zhù)脉脉(mò)几许:多少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素手:白皙的手间:相隔 二、随堂导学探究 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愁苦,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探究整理】这首诗借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牛郎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的相思,抒发的是人间别离之感。深深流露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喟叹,是要表现一种美好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悲凉。 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探究整理】叠音词的使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色彩,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有人说“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

《诗经二首及国殇》

诗经二首及国殇 一、授课班级: 二、授课时间: 三、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通过节奏的感受,语气、语调的把握来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主意用比较法比较了解四言诗、骚体诗和早期五言诗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特 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唐宋诗词打下基础。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6、背诵课文 四、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 2、背诵课文 六、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运用比较阅读法、探究阅读法,延伸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七、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 八、课时统计:3 秦风.无衣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提问:从音乐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基调,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激昂、雄壮的基调 生:这段音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重复的节奏 明确:没错,这是电影《英雄》当中一段描绘秦兵出征时的音乐,它的基调是激昂而雄壮的,并且每隔一小节就会出现重复的旋律,以及士兵们的呐喊声,描写了秦国男儿勇征沙场的一种视死如归,英勇赴义的精神,它是一首战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战歌,一首描绘秦地男儿慷慨赴义的一首战歌——《秦风·无衣》,选自《诗经三首》 板书:秦风·无衣 (设计说明:本段音乐和所学文章有三个共同点,1、基调相同,都是激昂、雄壮的 2、重复的旋律 3、都是战歌由它引入课文可以使课文更加生动可感,同时也能为课堂烘托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诗歌中的意境另外音乐中的重复和诗歌当中的重章复唱也可以作一个比较) 二、解题 出示投影: 介绍《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民间歌谣,15国风,共160篇 雅——朝廷的正统歌谣,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答案

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答案 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 1.填空。(1)《古诗十九首》 最初收录于________(时代)________(人物)编的________。(2)与汉乐府比,汉乐府多叙事,《古诗十九首》多________;汉乐府是 民歌,《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体裁)。(3)汉末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________。这时期诗歌成就显著,许多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从________中汲取营养,内容上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后人称为“________”。代表作家有“三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安七子”及蔡琰。(4)陶渊明,名________,字________,世号________,自称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是________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他厌恶官场,性情刚直,留有“________”的典故。答案:(1)梁萧统《昭 明文选》(2)抒情文人五言诗(3)建安文学汉乐府诗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4)潜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东晋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2.背诵默写。(1)迢迢牵牛星, 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终日不成章,________。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________。(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________,去日苦多。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月明星稀,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复得返自然。答案:(1)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2)譬如朝露慨当以慷(3)乌鹊南飞海不厌深周公吐哺(4)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阅读《古诗十 九首》中的两首诗作,完成第3题。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汉魏晋诗三首(教师版)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9 编写人:罗爱美审核人:使用时间: 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1课时) 《迢迢牵牛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和五言诗的朗读方法。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运用叠词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运用叠词的妙处,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过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知识链接了解相关文学常识,通读教材101页内容,对《迢迢牵牛星》中的字音,字义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思考问题导学中提出的问题,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利用相关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古诗十九首》, 创作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二是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苦闷哀愁 三是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四是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艺术风格: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叙事委婉曲折,形成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融情入景,比兴。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是五言诗发展成熟的标志。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曾说《古诗十九首》是“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迢迢牵牛星》即选自《古诗十九首》。 2. 五言诗的朗读节奏方法: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读法:“二三”、“二二一”、“二一二”。 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纤/擢/素手 请在朗读时运用以上的朗读方法诵读全文,尝试读出节奏感和美感,小组成员可互相鉴赏。 二、问题导学:织女为什么“终日不成章”呢? 三、预习自测

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古诗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古诗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古诗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古诗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古诗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古诗词是美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再现绘画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吗?读者与诗的关系有人做了一个比喻: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读者和诗,只有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一首首诗,这诗才被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正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那么,学习古诗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无数英雄伟人、仁人志士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能背诵三百余首古诗。从他16岁写的《咏蛙》一诗可看出,古诗词对他成长的影响之早,之深。从立志成才到走向天安门城楼,这个伟人一生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首《沁园春、雪》气概天下,成为千古杰作。“诗言志”、“歌永言”。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吟读古诗词如在花海中徜徉,其色、其香、其味熏陶着人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含蓄稳重的个性,质朴豪迈的情怀,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壮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吟读古诗词能培养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升华。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此话仅说了一半,读诗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使人成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人,更加文明和高雅。因此,吟读古诗词是培养儿童立志,发愤,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当重要的方法。 其次,吟读古诗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两份情:一份是凡俗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份是梦一样的风花雪月。若留在红尘,再新鲜的情怀也会让岁月冲释得平淡无味。若真的逐梦去,又未免高处不胜寒。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两样情感呢? 记的有这样一句话,近处是生活,远处是梦想,而中间则是诗歌。我认为,做一个真心的歌者,以诗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拉近现实和梦想的距离,以诗歌的形式来诠释人生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些人认为,诗人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真正的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实,诗歌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开始流传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诗歌则婉转浪漫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文字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是生活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在生活中感性地反省自己,理性地反思事实,对万事万物总有一些的感叹。

氓课堂实录

负心郎是怎样炼成的--《氓》第一课时 今天早上第二节是一班的课,决定正式开讲《氓》了。一个单元可以精讲的课文不多,在《诗经三首》与《离骚》中,我选择了这一篇。我想起了周六回家时受到了几个同学和一个家长的口头表扬,虚荣心发作,还真有些甜蜜蜜呢!我仔细地与桃夭探讨了一下上一学年课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我自己的课哪些是成功的?我发现,首先,备课不能按部就班,应该强调“悬疑性”,即所谓的智力挑战。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强调知识点,这是教师本位,教材本位,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结果,备出来的课路径清晰,面面俱到,在操作中却死板,学生不喜欢,最终精美的教案却上出失败的课。而强调一节课设置几个大的问题,(有时候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高度集中。他不清楚最后的答案,甚至没有唯一答案,这时候学生的潜能会被激发,思考力会受到锻练。 其次,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一旦感觉到自己像木偶,像风筝被人牵着,就会丧失主动性,课堂就会转为静态,慢慢地失去生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对话便失掉了,变成了一言堂。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会有更多生成的东西,才会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再次,课堂能不能体现了青少年存在的流行元素?课堂教学能不能更注重当下性,更为生活化?能不能也富有现代气息?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考虑了《氓》的上法,最终决定舍弃琐屑的字词讲解,把课上得大气一些,一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而这个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难度,而且事关全局。字词怎么办?我发现,如果学生认真地把《氓》的注释读完,就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认真地读注释,你讲了他也记不住,还不如不讲!这样一想,胆子就大起来了,大不了以后再设计单元作业,把我认为重点的字词融进去,不照样解决问题了?而且,还没讲呢,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把《氓》背下来了,他们的状态相当不错,这几天让他们读,故事应该比较熟悉了。 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愉快地相互问好,然后我问:“《氓》预习过了没有?” “预习了!”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叫几个同学回答。”这个班有部分同学原来是外班的,我不认识,这几天努力记住几个,就叫他们。结果连叫了两个,都低下头,原来,有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地预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对故事并不熟悉,如果直接抛出问题来讨论,恐怕就有难度。我让他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在他们读的时候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训练一 《诗经》三首 课前预习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言笑晏晏.() 答案:qiān,拖延qiānɡ,愿、请dān,沉溺cú,往jiān,溅湿、浸湿 shuǎnɡ,差错wǎnɡ,无yàn,欢乐的样子 2.请分别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爱而不见说怿女美于嗟鸠兮自牧归荑 答案:“说”通“脱”“泮”通“畔”“见”通“现”“说”通“悦”“于”通“吁” “归”通“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 ..顿丘(2)泣涕.涟涟(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 答案:(1)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共_______篇。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把以上六者合称为《诗经》的___________。《诗经》大多数是___________言诗。 (2)《诗经》中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品《氓》反映的是___________,《无衣》反映的是___________,《静女》反映的是___________。它们的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优秀传统。 答案:(1)305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四(2)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情形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生活现实主义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 氓之蚩.蚩(chī)尔卜尔筮.(shì)B.体无咎.言(jiù)淇水汤.汤(sh

高二语文试卷诗经三首随堂练习582

《诗经》三首练习 洛阳市轴一中鲁建波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通称为或,共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到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风,“雅”分“大雅”、“小雅”。以诗为主,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义:、、、、、。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 2、于嗟女兮: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与子同泽: 7、爱而不见: 8、说怿女美: 9、自牧归荑: 三、词类活用: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氓之蚩蚩 ..: ..: 2、匪我愆期 3、乘彼垝垣 ..: ..: 4、体无咎言 5、无与士耽.: 6、以我贿.迁: 7、不可说.也: 8、其黄而陨.: 9、自我徂.尔: 10、渐.车帏裳: 11、女也不爽.: 12、无毫发爽.: 13、爽.约: 14、屡试不爽.: 15、士也罔.极: 16、靡.室劳矣: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8、奢靡.: 19风靡.: 20、所向披靡.: 21、咥.其笑矣: 2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3、隰则有泮.: 24、言笑晏晏 ..: 25、静女其姝.: 26、俟.我于城隅: 27、搔首踟躇 ..: 28、静女其娈.: 29、贻.我彤管: 30、作《诗说》以贻.之: 31、彤管有炜 ..: 32、说怿.女美: 33、自牧归.荑: 34、洵.美且异: 五、填出古代年龄称谓:

1、少年时代把头发梳成髻: 2、女子十三岁: 3、女子十五岁: 4、男子二十岁: 5、三十岁: 6、四十岁: 7、五十岁: 8、六十岁: 9、七十岁: 10、八九十岁 11、一百岁: 六、一词多义: 1、言:载笑载言:静言思之: 2、女:静女其姝:匪女之为美: 3、见:爱而不见:不见复关: 4、罔:士也罔极:置若罔闻: 5、夙:夙兴夜寐:平生夙愿 6、载:载歌载舞:千年万载:车载船装: 7、体:体无咎言:四体不勤: 身体力行:体贴入微 七、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 ....,与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王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 ....,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当教师的,天未亮就要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 ....啊!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

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 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不过《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