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第六章散射

量子力学第六章散射
量子力学第六章散射

第六章 散射

6.1 两体碰撞和散射截面

两个粒子的碰撞可以分为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和反应三种类型。如果两个粒子的内部状态在碰撞前后都保持不变,则称为弹性散射。弹性散射也就是弹性碰撞,下面将只讨论弹性散射问题。如果粒子的内部状态在碰撞后有变化(例如激发或电离),则称为非弹性散射。如果碰撞后有新粒子出现,则称为反应。非弹性散射与反应有时并不能严格区分开来。单粒子的衰变也可属于反应。粒子之间的碰撞与能级跃迁中的频谱(能谱)一样对许多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贞瑟福(Rutherford )由对X 粒子被原子散射的研究中发现原子中心有一个重核。又如,电子与原子碰撞的夫兰克——赫兹(Franck-Herty )实验证明了原子中有定态。

两个粒子的碰撞可以在外场中进行,下面也只讨认没有外场的情况,这时,两个粒子体系

的势能仅由相互作用能()U r

决定。由§2.7“5”可知,两体问题可以化为一个具有折合质量为μ的粒子在一个固定于质心位置的势场()U r

中运动。这个静止不动的质心位置被称为散射中心,也称为

靶心。这时,两个粒子的散射便化为粒子被势场的散射。这个粒子的能量E 是连续谱,在弹性散射

中,能量E 在散射过程中保持不变。为了简单,设耙心质量比位于r

处的粒子质量大得多,则这个

具有折合质量的粒子便化为一个真实粒子,而相对运动能量E 便化为这个真实粒子的能量。

考虑一束粒子沿Z 轴正方向向散射中心C 射束,如下图:

在入射粒子未进入势场之前,即当入射粒子距离散射中心很远时,可近似地用平面波描写,所以穿过垂直于Z 轴平面的λ射粒子是均匀分布的。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入射方向单位面积的粒子数N 称为入射粒子流强度。粒子被散射后的运动方向与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散射角。设以C 点为球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上的面积元ds 对C 点张开的立体角为d Ω,则单位时间内散射到d Ω内的粒子数dn 应与d Ω成正比,也与N 成正比:

(,)dn q Nd θ?=Ω (6.1-1)

其中(,)q θ?为比例系数。(,)q θ?通常是,θ?的函数,它的值与入射粒子的能量E 以及势场

()U r 有关,但应与N 无关。因2dS

dn r

=,则上式可化为:

2(,)dn q ds r

θ?= (6.1-2)

上式中的

dn

ds

与N 应具有相同的量纲,所以(,)q θ?具有面积的量纲。(,)q θ?称为微分散射截面。进入立体角d Ω内的粒子数dn 来自入射粒子流,如果取垂直入射粒子前进方向的面积dQ ,使单位时间内穿过dQ 的粒子数NdQ 等于dn ,则(6.1-1)式化为:

(,)dQ q θ?=,即

(,)dQ

q d θ?=Ω

(6.1-3) 由上式得:

20

(,)(,)si Q q d q m d d π

π

θ?θ?θθ?=Ω=??

?

(6.1-4)

Q 称为总散射截面。

上面关于微分散射截面和总散射截面的定义在量子力学中和在经典力学中都同样适用。但量子力学中存在几率概念,每一个入射粒子都具有相同的被散射的几率。经典力学中不存在几率概念,但可引入瞄准距离的概念,均匀分布的入射粒子在进入势场前都各有一条平行于Z 轴的轨道,此轨道与Z 轴之间的距离(也是与散射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瞄准距离,记为b 。当粒子被一个以C 点为球心半径为a 的刚性球散射时,只有b

Q a π=。如果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此问题,则得到的总散射截面将比2

a π大。

当粒子被势场()U r

散射时,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22

()()()2h U r r E r ψψμ??-?+=????

(6.1-5) 下面只讨论()0r U r →∞???→ 比10r r

→∞

???

→更快的情况(对于粒子被库仑势场的散射,通常采用抛物面坐标系进行讨论,其介绍从略)。一般说来,在离散射中心很远的地方即r α→时,波函

数ψ可近似地表示为入射波I ψ与散射波S ψ的叠加,ikz

I Ae ψ=,(,)ikr s e Af r

ψθ?=。对于弹性散

射,入射波中的K 与散射波中的K 应相等,能量22

2h K E μ

=。由于散射截面与入射粒子流强度N 无

关,所以也与入射波的归一化约定无关。为了简单,取A=1(相当于单位体积中有一个粒子),则入射波的振幅为1,而(,)f θ?称为散射振幅。

(,)ikr

r ikz

I S e e f r

ψψψθ?→∞

???→+=+ (6.1-6)

将上式代入方程(6.1-5)得:

22(,)2ikr ikz h e U e f r θ?μ????-?++????????

22

2

2

2

2222222222122(,)22222222ikr ikz h h L e U e r U f X Y Z r r r r r θ?μμμ∧??

??????=-++++-++?? ???????????

22[](,)2ikr ikz L e E U e E U f r r θ?μ∧??

??=++++??????

当r α→时,上式右边第二个中括号内的后两项可以忽略。若U 为库仑势场,由上式中的ikz

Ue

与(,)ikr e Ef r

θ?同数量级。若当r α→时,U 比1r 下降得更快,则ikz

Ue 也可忽略。则当r α→时得:

22(,)(,)2ikr ikr r ikz ikz h e e U e f e f r r θ?θ?μ→∞??????

-?++=+????????????

所以(6.1-6)式满足方程(6.1-5)。 将(6.1-6)式代入几率流密度公式得:

*()2I s o ih j j j j ψψμ

=?-?=++

(6.1-7)

其中I I j j R = 为散射波的几率流密度,0r 为r 方向的单位矢量。0j

为入射波与散射波的干涉项。

0j

的表示式为:

*0()2I s ih j cc ψψμ

=?-?+ (6.1-8)

其中CC 表示前一项的共轭项。显然,在前一项必含有因子(1cos )

ikr ijz

ikr e

e

θ--=。在0j 中应含有o

r

与R 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在球坐标系下,注意到R 在0ψ 上的投影为零,则0j

表示为下述形式:

(1cos )0001

(,,)(,,)ikr j r r e cc r θαθ?βθ?θ-??=++????

设(,,)r αθ?的幅角为arg x ,则在0j 的o r

分量中必含因子

[](1cos )2cos (1cos )arg ikr iangx e cc Kr x θθ-++=-+

当θ角稍微偏离零值时,(1cos θ-)不为零,则当r α→时,在d θθθ→+范围内(d θ与d Ω

中的d θ相同)。对于0j 的0θ

分量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只要θ稍微偏离零值,便可以不考虑

干涉项。另一方面,对散射粒子的探测总是在宏观尺度内进行的。从微观角度考虑,在任意r

处总

是同时存在I ψ与s ψ,所以I ψ与s ψ不能分离。但从宏观角度考虑,散射粒子与入射粒子是可以分离的,只要θ值稍大,则进入探测器的便只有散射粒子而没有入射粒子,所以也不考虑干涉项。

经计算可得入射波的几率流密度为:

**22222I I I I I ih hk p j U z z ψψψψμμμ

??=-=

==???? (6.1-9) I j 也就是(6.1-2)式中的N ,所以N=U 。散射波的几率密度为:

*2*2

22(,)222s s s s s ih V j f z z r

ψψψψθ?μ??=-=???? (6.1-10) s j 也就是(6.1-2)式中的

dn

ds

,所以得: 22

2(,)(,)s U dn j ds f ds N f d r

θ?θ?==

=Ω (6.1-11) 将上式与(6.1-1)式比较得微分散射截面为:

2

(,)(,)q f θ?θ?= (6.1-12)

所以由(,)f θ?可以得到(,)q θ?。(,)f θ?的表示式可通过将方程(6.1-5)的解在r α→时与(6.1-6)式比较而得到。

6.2 有心力场中的弹性散射(分波法)

有心力场中的定态薛谔方程为:

22()()()2h U r r E r ψψμ??-?+=????

(6.2-1) 对于散射态,22

2h k E μ

=为连续谱。令()()(,)l lm r R r Y ψθ?= ,得径向方程为:

22222

1(1)()()()22l l h d d l l h r U r U r ER r r dr dr r μμ??+-++=????

(6.2-2) 令()

()l l U r R r r

=

,得约化径向方程为:

22222

(1)()()()22l l h d l l h U r U r ER r dr r μμ??+-++=????

(6.2-3) 波函数的有限性条件要求(0)0l U =。由于径向方程无简并,所以可取()l R r 为实量。 1、球方形势场

U (r )是r 的函数,若U (r )分段为常量,则称U (r )为球方形势场。在§2.9与§2.10中的U (x )也是分段为常量,则称U (x )为一维方形势场。但应注意,x 的边界点是-∞和∞,而r 的边界点是O 和∞。与§2.9中的讨论类似,当求解方程(6.2-2)时,在E>U 区域内的解也称为振荡解,在E

(1)(2)()()()()()l l l l l l l l l R r C h xr D h xr A j xr B n xr =+=+ (6.2-4)

其中α=

为常量]。()l j r α与()l n r α分别为球贝塞尔(Bessel )函数与球诺伊曼(Neumann )函数。2

()h r α与(2)

()h r α分别为第一类与第二类球汉克尔(Hankel )函数。如果所考虑的区间包含r=0点,则由于()l n r α在r=0点发散(不满足波函数的有限性条件),所以只能取

()()l l l R r A j r α=。当r α→∞时有下述渐近表示式:

()(1)2()(2)21()sin()2

1()cos()2()()l

l i r l

i r l

j r r r n r r r i h r e r i h r e r απ

ααπ

απααααπααααααα---?

→-??

?→--????→-???→??

(6.2-5) 根据上式中的第一式,当r →∞时,常取振荡解的第三种形式为:

()sin()2

l l l A l R r r Kr Kr π

δ→∞-+

(6.2-6) 当r →∞时,通常U=0

,所以K =

()()()l l l l l R r a i r b k r ββ=+ (6.2-7)

其中β=

为常量]。()l i r β与()l k r β分别为第一类与第二类修正球贝塞尔函数。

()l i r β的性质类似于()l j ixr ±,()l k r β的性质类似于(1)()l h ixr 或(2)()l h ixr -,当所考虑的区间包含

r=0点时,应取b l =0,当所考虑的区间包含r =∞时,应取0l a =。显然,对于散射态,当r →∞时只能为振荡解。

2、分波法

不论U (r )是否是球方形势场,方程(6.2-1)对应能量E 的通解都可表示为:

(,,)()(,)lm

l lm lm

r A

R r Y ψθ?θ?=

∑ (6.2-8)

上式可视为()r ψ

对(,)lm Y θ?的展开式。如果选取入射粒子流方向为Z 轴正方向,则描写入

射粒子的平面波与?无关,所以入射粒子角动量的Z 分量为零,即m=0。在有心力场中,角动量守恒,所以在散射中将保持m=0,则上式化为:

(,)()(cos )l l

l

l

r A R r P ψθθ=

∑ (6.2-9)

这个展开式中的每一项称为一个分波,()(cos )l l R r P θ是第l 个分波。每一个分波都是方程(6.2-1)对应同一能量E 的解。通常称l=0、1、2、3……的分波为S 、P 、d 、f ……分波。当r α→时即在r α=点的邻域内,U (r )=0为常量,所以()l R r 可用(6.2-6)式表示,则得:

(,)sin()()2

l l l l A l r r Kr P cos kr π

ψθδθ∞

=→∞-+∑

(6.2-10) 另一方面,根据上一节的讨论,若()0U r r →∞ 比1

0r

r

→∞ 更快,则应有: (,)()

ikr

ikz

e r r e

f r

ψθθ→∞+ (6.2-11) 因(,)r ψθ与ψ无关,所以f 只是θ的函数。自由粒子对应能量E 的波函数既可以用x P ∧、y P ∧

z P ∧

的共同本征态ik r

e

? 表示,也可以用2

2P μ

∧、2,z L L ∧∧的共同本征态()(,)l lm j kr Y θ?表示,所以ik r

e ? 可

以对()(,)l lm j kr Y θ?展形。ik r

e

? 的展开式为: 0

(21)()(cos )ik

l

l l l e l i

j kr P θ∞

==

+∑ (6.2-12)

[上式的证明可参看:Morse and Feshbak, Methods of Theorelical Physics ,1465-1466页] 注意到(6.2-5)式中的第一式,将(6.2-11)式与(6.2-10)式比较得:

10

1(21)sin()(cos )2

l

l l l l i kr P kr π

δθ∞

=+-+∑ 0sin (cos )2l l l l A l kr P kr πδθ∞

=??=

-+

???∑ 上式中,2

l kr π?

?-

??

?是自由粒子第l 个分波的相位,2l l kr πδ??

-+

???

是粒子经过势场作用后第l 个分波的相位,所以l δ称为第l 个分波的相移。利用公式()1sin 2ix ix

X e e i

-=-将上式中的正弦函数写成指数函数,且上式两边同乘以2ikr 得:

2

02()(21)(cos )l i l l l ik l i e P πθθ∞-=?++??

()2

200

(cos )](21)(cos )l l l i i ikr

l

l l l l l Ae

P e l i e P π

πδθθ∞

∞-

==?-

++??∑∑

()2

(cos )]0l l i ikr l

l l Ae

P e πδθ∞

--

-=-

=∑

上式中,2

2()l i

i

l

l

e e i ππ

---== ,2

l i l e

i π=。对于任意的r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ikr e 与ikr e -的系数

都等于零。由ikr

e

-的系数等于零得:

(21)l i l l A l i e δ

=+ (6.2-13) 由ikr

e 的系数等于零得:

02()(21)(cos )l s l l

l l l ikf Ae l i i P δθθ∞

-=??=-+??∑

(6.2-14) 将( 6.2-13)式代入上式得:

10

2()(21)()(cos )l l i i i l l ikf l e e e P δδδθθ∞

-==+-∑

则散射振幅为:

1()(21)sin (cos )l i l l l f l e P K δθδθ∞

==+∑ (6.2-15)

微分散射截面为:

2

2

2

1()()(21)sin (cos )

l

i

l l

l q f l e P K

δθθδθ∞

===+∑ (6.2-16)

总散射截面为:

00

()sin Q q d d π

π

θθθ?=??

''1

'2000

2(21)(21)sin sin (cos )(cos )sin l l i i l l l l l l l l e e P P d K πδδπδδθθθθ∞∞-===++∑∑?

根据(2.12-27)式得:

''0

2

(cos )(cos )sin 21

l l ll P P d l π

θθθθδ=

+?

(6.2-17) 则得:

0224(21)sin l l l l Q Q Q l k πδ∞

=?

=????=+??

∑ (6.2-18) 其中Q l 称为第l 个分波的散射截面。当Q=0时,(1)1l P =,由(6.2-15)式的虚部得:

20

1I (0)(21)sin m l l f l K δ∞

==+∑

则(6.2-18)式可化为:

4(0)m Q I f K

π

=

(6.2-19) 上式称为光学定理(光的散射中存在对应的定理)。 3、相移的正负和大小

相移的产生是由于势场对粒子的作用所致。若U (r )=0,则0l δ=。若粒子主要受到势场的排斥[例如U (r )>0],则在O r →内波的振荡次数将减少,相当于0l δ<。若粒子主要受到势场的吸引[例如U (r )<0],则0l δ>。设U (r )既有正值区间又有负值区间,则l δ的大小与正负与入射粒子的能量E 有关。由(6.2-12)式可知,入射波中第l 个分波的径向波函数为()l j kr ,

其中K =

。在此分波中,入射粒子的径向几率分布为22()l r j kr ,而22()l r j kr 的极大值位置将随E 的变化而在U

(r )中移动,从而使得l δ的大小和正负都可能发生变化。

设势场U (r )的作用半径为a ,即当r>a 时,U (r )等于零或可近似地视为零,则入射波仅在r

附近;若0l ≠,则当r 由l k

变至零时,()l j kr 的值随着看kr 的减小而很快地趋近于零,而且l 愈大,()l j kr 趋近于零也愈快。如果

l

k

>a ,则()l j kr 的第一个极大值位于势场作用范围之外,则对l>ka 的各分波都有0l δ≈。所以计算相移l δ时,只要从0l =计算到l ka 就够了,即l 的取值范围为:

l ka ≤ (6.2-20)

将最近ka 的整数记为[ka],则(6.2-5)式、(6.2-16)式以及(6.2-18)式中对l 的求和上限

便可改为[ka],在

l

中只保留l=0一项的条件是1ka <<。因K =

于低能散射。如果E 较大而仍能算出各l δ,则仍可以应用分波法来计算散射截面。

计算相移时l 的取值范围也可以从准经典估计中得到。动量为kh 的入射粒子的瞄准距离b

b a k

=

<,同样可得到l ka ≤。 4、用分波法计算微分散射截面的步骤

(1)对于l ka ≤内的各l 值,求解方程(6.2-3)而得到()l R r 。

(2)将()l R r 在r α→时的渐近表示式与(6.2-6)式比较而得到l δ(在一定条件下,不解径向方程也可以用近似公式计算l δ,其介绍从略。)

(3)由(6.2-15)式求出f (θ),再由(6.2-16)式求出q (θ)。

6.3球方势阱和球方势垒对粒子的散射

1、球方势阱对S 分波所产生的相移 设球方势阱为:

()0

U r a U r r a

-

>? (6.3-1)

其中00U >,对S 分波,l=0。当r

()()ol O O U r R r R r r

==

,则(6.2-3)式化为:22

0012

0l d U U dr

α+=,得满足01(0)0U =的解为:

010()sin U r B r αα=??

?=

??

(6.3-2) 当r>a 时,记22()()()o O O U r R r R r r ==,则(6.2-3)式化为:22

02022

0d U k U dr

+=,得:

020()sin()

o U r A kr K δ=+??

?=

??

(6.3-3) 当r α→时,将

2()

o U r r

与(6.2-6)式比较可知,上式中的0δ就是S 分波的相移。对于球方势阱,0δ不可能为负值。U O (r )在r=a 点的连续性条件为:

00sin sin()

cos cos()o o o

o B a A ka B a A k ka αδααδ=+??

=+? (6.3-4) 由22sin ()cos ()1o o ka ka δδ+++=可得:

2

20

01cos o A U a B E α??=+ ?

??

(6.3-5) 上式是2

0o A B ?? ???随E 变化的关系式,2

0o A B ??

???

有多个极值。在(6.3-4)式中,B 0与A 0有非零解的

条件为:

00sin sin()0cos cos()

a

ka a

k ka αδααδ-+=-+,得:

0k

arctg tg a ka δαα??

=- ???

(6.3-6)

当E →∞时,k α→,则00O δ→。一般说来,若U (r )处处有限,则当E α→时,总有

00O δ→。l δ是E 的函数,所以可记为()l E δ,()l E δ应是E 的连续函数。当E →0时,K →0,

0K α→=

K 0a 不是

2π的奇数倍,则当K →0时,k

tg a αα的值很小,则由00arctgxx x n π→+ 得:

00

00010,1,2k tg a ka n a n n αδπαδπ→???

≈-+ ?????

????

→??=???

(6.3-7) 通常所说的低能散射是指满足1ka <<的散射,这时只要考虑S 分波即可。低能散射应包含

0E →的情况,但并不要求E 一定要趋近于零,所以在考虑低能散射时,0δ应由上式中的第一式表

示。若0K a 是

2π的奇数倍,则在(6.3-6)式中,2k

Ktg a ctgxa

α=在0K →时化为00型,应用洛

华达法则可得:

002

k n π

δπ→???→+

(6.3-8)

在(6.3-7)式与(6.3-8)式中尚有n 0未确定,若能作出0E δ-曲线便应能确定n 0的值。计算散射截面时与的取值无关。

2、莱文森(Levinsen )定理简介

当粒子在有心力场[势能为U (r )]中运动时,莱文森定理为:

211

(1)(0)sin (0)2

l l l n δδπ-=- (6.3-9)

上式的证明从略[莱文森定理与§4.3“3”中所说的状态数守恒有关。参看:倪光炯,高能物理与核物理3,449(1979)]。其中l n 是角量子数为l 时的束缚态能级数目,(0)l δ是0E →时第l 个分波的相移。可以证明(其证明从略),l n 为有限值的条件为:

22211()()()22l r r h U r V r l r μ??

?

>=-+??

当足够小和足够大时都有: (6.3-10)

当l=0时,(6.3-9)式化为:

2001

1

(0)sin ()2

o n o δδπ

=

-

对于球方势阱,当l=0时,由求解束缚态的化径向方程可得:若2

o K a π

<,则无束缚态即00n =,

对应()0o o δ=;若2

o K a π

=

,则体系处在无束缚态与有一个束缚态边界点上,称为半束缚态,这

时也有00n =,但对应()2

o o π

δ=,若

032

2k a π

π<<

,则01n =,对应()o o δπ=;若032

k a π

<,则也有01n =,对应3()2

o o π

δ=

;……。可见应用莱文森定理来确定0n 的值,其物理意义更明显。 3、球方势垒对低能粒子的散射 设球方势垒为:

()0

o U r a U r r a

>

>? (6.3-11)

上式相当于将(6.3-1)式中的U O 改为-U ,对于E ≥U o 时的S 分波,可以仿照上面对球方势阱的计算进行讨论,,只要将球方势阱中的U o 改为-U o 并注意到E ≥U o 即可。对于低能散射,应考虑E

0100200()()sin()

U r B sh r r a U r A kr r a K βδβ?

?=

=+>??

?==??

(6.3-12) 根据()o U r 在r=a 点的连续性条件可得S 分波的相移0δ为:

0k arctg th a ka δββ??

=-????

(6.3-13)

上式中,

1th a

a

ββ<,所以0δ不可能为正值。在球方势垒中也不能存在束缚态。当K 很小时: 1th a ka a βδβ??

≈-

???

(6.3-14) 对于刚性球,,o U β=∞=∞,则得:

o ka δ=- (6.3-15)

对于刚性球,在(6.3-12)式中应有01()0U r =,则要求02()0U a =[在r=a 点不要求0()U r 的导数连续],故同样可得到上式。对于低能散射,注意到(cos )1o P θ=,则(6.2-16)式化为:

221

()sin o q k

θδ≈

(6.3-16) (6.2-18)式化为:

2

024sin o Q Q k

πδ≈=

(6.3-17) 对于低能粒子被刚性球的散射,注意到

22

1()m ka

ka α≈,则得:

24Q a π≈ (6.3-18)

根据U (r )求散射数据的问题称为散射问题,根据实验中一套完整的散射数据求U (r )的问题称为反散射问题(其讨论从略)。散射问题[通常U (r )作为假设形式出现,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以及反散射问题都是研究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

6.4平面波玻恩(Born )近似

当粒子被势场U (r

)散射时,设哈密顿算符为'o H H H ∧∧∧=+,在玻恩近似下,'H ∧被视为微扰。

玻恩近似可分为平面波近似与扭曲波近似两种。在平面波玻恩近似下,22

02h H μ

=-?仅为动能算符,

'()H U r ∧

=

为势能算符。 1、自由格林(Green )函数

设222o h H μ∧

=-?,222h k E μ=,则222()2o h H E K μ∧--=-?+。考虑下面的方程:

2

2

'()()K G r r δ?+=-

(6.4-1)

上式中,'

r 为常矢量,G 称为线性算符(22k ?+)的格林函数。因(22k ?+)与U (r )无

关,所以G 被称为自由格林函数。还应注意,G 中不含上式对应齐次方程的通解成分,即算符(2

2

k ?+)

相地于G 存在逆'

22

1()G r r K

δ=-?+ 。将上方程变换到动量表象('K 表象):

'

22'2

'2''3/2

,221()(2)ik r

h h k iK G g

r r e μμδπ-?-?→?→???

→???-→??

(6.4-2) 则(6.4-1)式变为:'

''2

2

3/2

1()(2)ik r

K K g e

π-?-= ,即 '

''223/2

11(2)

ik r

g e K K π-?=- (6.4-3) 得位置表象中的格林函数为:

'''''()

3/23'22

111(2)(2)ik r ik r r G q e dk e dk k k ππ--==-??

令'

1r r r =- (6.4-4)

则得:

12'cos '2'3

'22

11

sin (2)ik r G e k dk d d k k

ππ

θθθ?π∞-=

-???

'

''12'22

011sin 2k k r dk r k k

π∞-=-? 上式的被积函数是K ’的偶函数,则

'''

12'22

11sin 4k G k rdk r k k π∞-∞-=-? 1'''

2'22

14ik r i

K e dk r k k

π∞

-∞=-? 将上式中的K 改为(K+i δ),o δ→,则得:

1lim

'''

21014(')(')

ik r k G e dk

r k k i k k i δπδδ∞-∞→-=--++? 上式可视为复平面上沿实轴的积分,即把'K 视为复数§的实部,则在复平面上,上式中的被积函数为:

1()()()

i r f e k i k i ξξ

ξξδξδ=

--++

引进δ的目的是使()f ξ的奇点偏离实轴。当0δ>时,()f ξ在上半平面内的奇点为:

k i ξδ=+,注意到10r >,且:

0()()

k i k i ξξ

ξδξδ→∞

???→--++

则根据柯西(Cauchy )留数定理和约当(Jordan )引理得:

1'''

''()()

ik r k e dk k k i k k i δδ∞

-∞--++? 2i π= [()f ξ在上半平面内各奇点的留数和]

[]1()lim 1

()()()2

i k i r es R f k i k i f e k i δδξδξξδ++=

-+=→+,则得:

1

'

11144'

ik r r ikr e e

G r r r ππ-=-

=--

(6.4-5)

当0δ<时得:

'

14'

ik r r e

G r r π-=-

-

(6.4-6) G 具有出射球面玻的形式,G 具有会聚球面波的形式,考虑散射波时将只用到G ,所以在K 京戏

为(k i δ+)后应取o O δ+→因22

2h k E μ

=,则当K 变为(k i δ+)时应有E 变为(E iE +),其中

2o h k

E O δμ+=→。将(6.4-1)式两边乘以

2

2h μ

-后得: 2'0()()2h H E iE G r r δμ

---=- ,即

2'01

()2h G r r H E iE

δμ∧

-=--- (6.4-7) 2、玻恩展开

()H H U r ∧

=+

对应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可写为:

0()()()()H E iE r U r r ψψ∧

--=-

,E O +→ (6.4-8)

设r α→时,()U r 比1

r

更快地趋向零,则可令()r ψ 为:

()()()k r r u r ψψ=+

(6.4-9)

其中()ik r

r r e ψ?= ,注意到0()()0r H E iE r ψ∧--= ,则得:

0()()()()H E iE U r U r r ψ∧

--=-

()k r ψ 相当于

(6.4-8)式对应齐次方程的通解,所以算符0()H E iE ∧--相对于()k r ψ

不存在逆,但()U r 应为不含通解成分的特解,所以算符0()H E iE ∧--相对于()U r

存在逆,则得:

01()()()U r U r r H E iE

ψ∧

=-

--

(6.4-10)

(6.4-9)式化为;

01()()()()k r r U r r H E iE

ψψψ∧

=-

--

(6.4-11)

上式也称为李普曼——史温格(Lippmann-Schwinger )方程。当()U r

可视为微扰时,用迭代法

求解上方程得:

(0)(1)0(1)00()()1()()()()1()(1)()()k

k k n

n N k n r r r r U r r H E iE r U r r H E iE ψψψψψψψ∧∧

=?=???=-?--??

???????=-????--???

??∑

(6.4-12) 当取()

()()N r r ψψ≈ 时,便称为N 极玻恩近似。

3、一般玻恩近似

在一级玻恩近似下,(6.4-10)式中的()r ψ 可近似地用ik r

e ? 代替,则

(1)0()()()1()()ik r ik r r r e u r U r U r e H E iE ψψ??∧?≈=+??=-?

--?

(6.4-13)

'''

01()()ik r U r r r e d r H E iE

δ?∧

=-

---?

上式中含变量r

的算符

01H E iE

--可作用在'

()r r δ- 上,将(6.4-7)式与(6.4-5)式代入上

式得:

'

'''2'()()2ik r r

ik r e U r U r e dr h r r

μπ-=--? (6.4-14) 将(6.4-13)式与(6.1-6)式比较可知:

()(,)ikr r e U r f r

θ?→∞???→ (6.4-15)

入射粒子的波矢k 沿Z 轴正方向。当r α→时,散射粒子应沿r

方向运动。设散射粒子的波矢

为k ,对弹性散射,'K K K == ,则r 方向上的单位矢量可表示为'k n k

=

,如下图:

当r α→时,

'r r -== ''

'(1)r n

k r r r r k

?≈-=-?

'''01111

(1)m

m r n r r r r n r r r r

=??? ?=

=≈ ??-??-∑ (舍去二级以上小量) 将上两式代入(6.4-14)式得:

''''()2()()2ikr r i k k r

e U r U r e dr h r

μπ→∞-????→-? 将止式与(6.4-15)式比较得:

'

'

''()2(,)()2ikr i k k r e f U r e dr h r

μθ?π-?=-? (6.4-16) 则微分散射截面为:

2

(,)(,)q f θ?θ?=

'

'

22''()24()4i k k r

U r e dr h

μπ-?=? (6.4-17) 如果在(5.7-11)式中令(,)dn Nq d θ?=Ω,根据入射波

3/21ikz

e L

可求得几率流密度的大小即入射粒子流强度为3V N L =(若L 3

=1,则N=V ,但N 的量纲应与3V L

的量纲相同),则同样可得到上式。

为了计算(6.4-16)式中的积分,则同样可得到上式。为了计算(6.4-16)式中的积分,选择新的

Z 1轴平行于('

k k - )方向较为方便。设新坐标系中的三个幺正矢量为(111,,i j k ),在上面的图中已标出了Z 1轴与Y 1轴,X 1轴应沿111i j k =? 方向。根据上图易得(111,,i j k )与(,,i j k

)的关系为:

111(,,)(,,)sin sin cos cos cos 22cos sin sin cos sin 220cos sin 22i j k i j k T T θθ???θθ???θθ?=?

???- ??? ?? ?=--? ?? ?

? ? ?????

(6.4-18)

在新坐标系下将''''

(,,)r r θ? 记为1111

(,,)r r θ? ,则'''

(,,)r θ?与111(,,)r θ?之间的关系为: '1''

11''1111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r r T θ?θ?θ?θ?θθ?=???

???? ?

?=? ? ?

? ???????

(6.4-19) 在新坐标系中,(6.4-16)式化为:

1

1

cos 112(,)()2ikr f U r e d r h

θμ

θ?π=-? (6.4-20) 其中'

k k k =- ,根据上图可知,

2sin 2

k θ

κ= (6.4-21) 对于有心力场,11()()U r U r =

,则(6.4-20)式地111sin d d θθ?积分后得:

11112

2()()sin()f ru r kr dr kh μ

θ∞

=-

?

(6.4-22)

微分散射截面为2

()()q f θθ=。

4、一级玻恩近似的适用条件

在(6.4-13)式中,若()1ikz

u r e <<= ,则只取一级玻恩近似就已足够精确。作为估计,可将

下式作为一级玻恩近似的适用条件:

(0)1u << (6.4-23) 当0r =

时,(6.4-14)式化为:

'

'''2'

()()2ikr ik r e u o U r e dr h r

μπ=-? 对于有心力场,11()()U r U r = ,则上式对'''

sin d d θθ?积分后得:

'

'2'20

()()1ikr U o U r e dr h ki α

μ

??=

-??

? (6.4-24)

玻恩近似适用性判据较详细的讨论可参看:A 、梅西亚(A.Messiah ),量子力学,第十九章,I “7”,其中(19.44)式与上式一致。一般说来,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很大而势场可视为微扰时,一级玻恩近似的结果较好。

6.5 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

对两体散射的理论计算通常采用质心坐标系,但实际测量总是在实验室坐标系中进行的,所以有必要弄清两种坐标中散射截面之间的关系。

设两个粒子的弹性碰撞过程发生在XZ 平面内。在实验室坐标系中,设其中一个粒子的m ,在碰

撞前以速度1U 沿Z 轴正方向运动,即11U U k = ;另一个粒子的质量为m 2,在碰撞前以速度2U

逆Z 轴方向运动,即22U U k = ,通常2U

=0。下面考虑粒子m 1的散射。这两个粒子质心的速度为:

112211221212

c m U m U m U m U U k m m m m +-==++

(6.5-1)

在质心坐标系中,坐标原点位于质心,Z 轴方向以及X 轴方向都与实验室坐标系相同(对应的坐标轴平行)。则在质心坐标系中,两个粒子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

'212

1112

'2122212()()c c m U U U U U k m m m U U U U U k m m +?=-=?+??+?=-=?+?

(6.5-2) 在碰撞后,两个粒子在质心坐标系中的速度分别变为'1U 与'2U ,即''

11U U → ,''22U U →

。根

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可证:''11U V = ,''

22U V =

,且'1u 与'2u 的方向相反。'1u 与'2u 之间的夹角Q 即为质心坐标系中的散射角。'1u 在垂直于'1v 方向上的投影为'1sin v θ ,在平行于'

1v 方向上的投影为'

1s v co θ ,则在实验室坐标系中粒子m 1在碰撞后的速度为:

'''

1111sin cos c c U U U V i V k v θθ=+=++

212212

11221212

12()()sin cos m v v m v v m v m v i k m m m m m m θθ??++-=++ ?+++?? (6.5-3)

设在实验室坐标系中的散射角为o Q ,则

21212

02121122

1212()

sin s m v v m m tg co m m m m θ

θθ++=+

++,即

0sin cos tg f θ

θθ

=

+ (6.5-4)

1122

212()

m v m v f m v v -=

+ (6.5-5)

(6.5-4)式就是质心坐标系中的散射角Q 与实验室坐标系中的散射角Q O 之间的关系。 在(6.1-1)式中,

dn

N

在两个坐标系中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得: (,)sin (,)sin o o o o q d d q d d θ?θθ?θ?θθ?=

d ?与o d ?也是相等的,则得:

(,)sin (,)sin o o o o q d q d θ?θθθ?θθ= (6.5-6)

由(6.5-4)式得:

cos o θ=

将上式微分得:

23/2

1cos sin sin (12cos )o o f d d f f θ

θθθθθ+=

++ (6.5-7)

将上式代入(6.5-6)式得:

量子力学导论第6章答案

第六章 中心力场 6.1) 利用6.1.3节中式(17)、(18),证明下列关系式 相对动量 ()21121p m p m M r p -==? μ (1) 总动量 1p p R M P +==? (2) 总轨迹角动量p r P R p r p r L L L ?+?=?+?=+=221121 (3) 总动能 μ 22222 22 221 21p M P m p m p T + =+= (4) 反之,有 ,11r m R r μ+ = r m R r 2 2μ-= (5) p P m p +=2 1μ ,p P m p -= 1 2μ (6) 以上各式中,()212121 ,m m m m m m M +=+=μ 证: 2 12 211m m r m r m R ++= , (17) 21r r r -=, (18) 相对动量 ()211221212 11p m p m M r r m m m m r p -=??? ? ??-+= =? ?? μ (1’) 总动量 ()212 1221121p p m m r m r m m m R M P +=+++==? ?? (2’) 总轨迹角动量 221121p r p r L L L ?+?=+= )5(2211p r m u R p r m u R ???? ? ??-+????? ?? += () () 2112 211p m p m M r p p R -? ++?= ) 2)(1(p r P R ?+?= 由(17)、(18)可解出21,r r ,即(5)式;由(1’)(2’)可解出(6)。 总动能()22 11 2 262221212222m p P m m p P m m p m p T ??? ? ??-+ ? ?? ? ??+=+= μμ 2 12 2 2 2 2 122 11 2 2 2 2 12 2222m m p P u m p P m m u m m p P u m p P m m u ?- + + ?+ + =

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习题6、7、8

练习 6.1 在ψ按A 的本征矢量{}i a 展开的(6.1)式中,证明若ψ 是归一化的,则 1=∑*i i i c c ,即A 取各值的概率也是归一化的。(杜花伟) 证明:若ψ是归一化的,则1=ψψ。根据(6.1)式 ∑=i i i c a ψ, ψi i a c = 可得 1===∑∑* ψψψψ i i i i i i a a c c 即A 取各值的概率是归一化的。 # 练习6.2 (1) 证明在定态中,所有物理量取各可能值的概率都不随时间变化,因而,所有物理量的平均值也不随时间改变. (2) 两个定态的叠加是不是定态? (杜花伟 核对:王俊美) (1)证明:在定态中i E i H i = , Λ3,2,1=i 则 ()t E i i i i t η -=ψ 所以 i A i e i A e A t E i t E i i i ==-η η ψψ. 即所有物理量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 (2)两个定态的叠加不一定是定态.例如 ()()()t E i t E i e x v e x u t x 21,η η --+=ψ 当21E E =时,叠加后()t x ,ψ是定态;当21E E ≠时, 叠加后()t x ,ψ不是定态. # 6.3证明:当函数)(x f 可以写成x 的多项式时,下列形式上含有对算符求导的公式成立: ) (]),([)()](,[X f X i P X f P f P i P f X ?? =?? =ηη (解答:玉辉 核对:项朋) 证明:(1)

) ()()()()()()()()](,[P f P i P i P f P i P f P f P i P i P f P f P i X P f P Xf P f X ??=??-??+??=??-??=-=ηηηηηηψψ ψψψ ψψ ψψ 所以 )()](,[P f P i P f X ?? =η (2) ) () ()())(())(()()())(()()(]),([X f X i X f X i X i X f X i X f X f X i X i X f X Pf P X f P X f ??=?? --??--??-=?? --??-=-=ηηηηηηψψψψψ ψψ ψψ 所以 )(]),([X f X i P X f ?? =η # 练习6.4 下面公式是否正确?(解答:玉辉 核对:项朋) ),()],(,[P X f P i P X f X ?? =η 解:不正确。 因为),(P X f 是X 的函数,所以)],(,[P X f X =0 # 练习6.5 试利用Civita Levi -符号,证明:(孟祥海) (1)00=?=?L X ,L P (2)[]0=?P X L, (3)()()P X X P P X P X L ?-??-=ηi 22 2 2 证明: (1)∑∑∑∑=== ?ijk k j i ijk k j jk ijk i i i i i P X P P X P L P εε L P

高等量子力学复习题

上册 1.3 粒子在深度为0V ,宽度为a 的直角势阱(如图1.3)中运动,求 (a)阱口刚好出现一个束缚态能级(即0V E ≈)的条件; (b)束缚态能级总和,并和无限深势阱作比较 . 解 粒子能量0V E 小于时为游离态,能量本征值方程为: []0)(22''=-+ ψψx V E m (1) 令002k mV = ,β=- )(20E V m (2) 式(1)还可以写成 ?? ???≥=-≤=+)(阱外)(阱内4)(2,03)(2,022''2''a x a x mE ψβψψψ 无限远处束缚态波函 数应趋于0,因此式(4)的解应取为()2,a x Ce x x ≥=-βψ 当阱口刚好出现束缚态能级时,0,0≈≈βV E ,因此 2,0)('a x Ce x x ≥≈±=-ββψ (6) 阱内波函数可由式(3)解出,当0V E ≈解为 ()()2,s i n ,c o s 00a x x k x x k x ≤?? ?==ψψ奇宇称 偶宇称 (7) 阱内、外ψ和ψ应该连续,而由式(6)可知,2a x =处,0'=ψ, 将这条件用于式(7),即得 ,5,3,,02cos ,6,4,2,02 sin 0000ππππππ====a k a k a k a k 奇宇称偶宇称(8) 亦即阱口刚好出现束缚能级的条件为 ,3,2,1, 0==n n a k π (9) 即2 22202π n a mV = (10) 这种类型的一维势阱至少有一个束缚能级,因此,如果 2 2202π< a mV ,只存在一个束缚态,偶宇称(基态)。如果22202π = a mV ,除基态外,阱口将再出现一个能级(奇宇称态),共两个能级。如() 222022π= a mV ,阱口将出现第三个能级(偶宇称)。依此类推,由此可知,对于任何20a V 值,束缚态能级总数为 其中符号[A]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 当粒子在宽度为a 的无限深方势阱中运动时,能级为 ,3,2,1,212 =?? ? ??=n a n m E n π 则0V E ≤的能级数为 120-=?? ????=N mV a n π (12) 也就是说,如果只计算0V E ≤的能级数,则有限深)(0V 势阱的能级数比无限深势阱的能级数多一个。注意,后者的每一个能级均一一对应的高于前者的相应能级。

量子力学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量子力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量子理论基础 1、1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m λ与温度T 成反比,即 m λ T=b(常量); 并近似计算b 的数值,准确到二位有效数字。 解 根据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dv e c hv d kT hv v v 1 183 3 -?=πρ, (1) 以及 λνc =, (2) ||λνρρλd d v =, (3) 有 (),1 18)(| )(|| 5 2-?=?===kT hc v v e hc c d c d d dv λνλλ πλλρλ λλρλ ρρ 这里的λρ的物理意义就是黑体内波长介于λ与λ+d λ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 本题关注的就是λ取何值时,λρ取得极大值,因此,就得要求λρ 对λ的一阶导数为零,由此可求得相应的λ的值,记作m λ。但要注意的就是,还需要验证λρ对λ的二阶导数在m λ处的取值就是否小于零,如果小于零,那么前面求得的m λ就就是要求的,具体如下: 01151186=??? ? ? ?? -?+--?=-kT hc kT hc e kT hc e hc d d λλλλλ πλρ

? 0115=-?+ -- kT hc e kT hc λλ ? kT hc e kT hc λλ= -- )1(5 如果令x= kT hc λ ,则上述方程为 x e x =--)1(5 这就是一个超越方程。首先,易知此方程有解:x=0,但经过验证,此解就是平庸的;另外的一个解可以通过逐步近似法或者数值计算法获得:x=4、97,经过验证,此解正就是所要求的,这样则有 xk hc T m =λ 把x 以及三个物理常量代入到上式便知 K m T m ??≈-3109.2λ 这便就是维恩位移定律。据此,我们知识物体温度升高的话,辐射的能量分布的峰值向较短波长方面移动,这样便会根据热物体(如遥远星体)的发光颜色来判定温度的高低。

高等量子力学习题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2 i i i j i j ± 第一章 1、简述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答:QM 原理一 描写围观体系状态的数学量是 Hilbert 空间中的矢量,只相差一个复数因子的两个矢量,描写挺一个物理状态。QM 原理二 1、描写围观体系物理量的是 Hillbert 空间内的厄米算符( A ? );2、物理量所能取的值是相应算符 A ? 的本征值;3、 一个任意态总可以用算符 A ? 的本征态 a i 展开如下: = ∑C i a i i C i = a i ;而 物理量 A 在 中出现的几率与 C i 成正比。原理三 一个微观粒子在直角坐标下的位置 算符 x ? 和相应的正则动量算符 p ? 有如下对易关系: [x ? , x ? ]= 0 , [p ? , p ? ] = 0 , [x ?i , p ? j ]= i ij 原理四 在薛定谔图景中,微观体系态矢量 (t )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薛定谔方程给 i ? ?t (t ) = H ? (t ) 在海森堡图景中,一个厄米算符 A ?(H ) (t ) 的运动规律由海森堡 方程给出: d A ?(H ) (t ) = 1 [A ?(H ), H ? ] 原理五 一个包含多个全同粒子的体系,在 dt i Hillbert 空间中的态矢对于任何一对粒子的交换是对称的或反对称的。服从前者的粒子称为玻色子,服从后者的粒子称为费米子。 2、薛定谔图景的概念? 答: (x, t ) =< x |(t )>式中态矢随时间而变而 x 不含 t ,结果波函数ψ(x ,t )中的宗量 t 来自 ψ(t ) 而 x 来自 x ,这叫做薛定谔图景. ?1 ? ? 0? 3、 已知 = ?,= ?. 0 1 (1)请写出 Pauli 矩阵的 3 个分量; (2)证明σ x 的本征态 ? ? ? ? 1 ?1 ? 1 | S x ± >= ? = ? 1? (± ). 4、已知:P 为极化矢量,P=<ψ|σ|ψ>,其中ψ=C 1α+C 2β,它的三个分量为: 求 证: 2 2

高等量子力学习题.

高等量子力学习题 1、 对于一维问题,定义平移算符()a D x ,它对波函数的作用是() ()()a x x a D x -=ψψ,其中a 为实数。设()x ψ的各阶导数存在,试证明()dx d a x e i p a a D -=?? ? ??= ?exp 。 2、 当体系具有空间平移不变性时,证明动量为守恒量。 3、 若算符()x f 与平移算符()a D x 对易,试讨论()x f 的性质。 4、 给定算符B A ,,证明[][][]....,,! 21 ,++ +=-B A A B A B Be e A A ξξ。 5、 给定算符C B A 和、,存在对易关系[]C B A =,,同时[][]0,,0,==C B C A 。证明Glauber 公式C A B C B A B A e e e e e e e 2 12 1 ==-+。 6、 设U 为幺正算符,证明U 必可分解成iB A U +=,其中A 和B 为厄密算符,并满足 122=+B A 和[]0,=B A 。试找出A 和B ,并证明U 可以表示为iH e U =,H 为厄密 算符。 7、 已知二阶矩阵A 和B 满足下列关系:02 =A ,1=+++AA A A ,A A B + =。试证明 B B =2,并在B 表象中求出矩阵A 、B 。 8、 对于一维谐振子,求湮灭算符a ?的本征态,将其表示为谐振子各能量本征态n 的线性叠加。已知1?-=n n n a 。 9、 从谐振子对易关系[ ]1,=+ a a 出发,证明a e ae e a a a a λλλ--=+ +。 10、 证明谐振子相干态可以表示为 0*a a e ααα-+=。 11、 谐振子的产生和湮灭算符用a 和+ a 表示,经线性变换得+ +=va ua b 和 ++=ua va b ,其中u 和v 为实数,并满足关系122=-v u 。试证明:对于算符b 的任 何一个本征态,2 =???p x 。 12、 某量子体系的哈密顿量为,() 223 2 35++++= a a a a H ,其中对易关系[]1,=-≡++ + a a aa a a 。试求该体系的能量本征值。 13、 用+ a ?和a ?表示费米子体系的某个单粒子态的产生和湮灭算符,满足基本对易式

量子力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 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与温度T 成反 比,即λm T = b (常量);并近似计算b 的数值,准确到两位有效数字。 解: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为:) 1(833 -=kT h e c h ν νν πρ ∵ v=c/λ ∴ dv/dλ= -c/λ2 又 ∵ ρv dv= -ρλdλ ∴ ρλ=-ρv dv/dλ=8πhc/[λ5(e hc/λkT -1)] 令x=hc/λkT ,则 ρλ=8πhc(kT/hc)5x 5/(e x -1) 求ρλ极大值,即令dρλ(x)/dx=0,得: 5(e x -1)=xe x 可得: x≈4.965 ∴ b=λm T=hc/kx ≈6.626 *10-34*3*108/(4.965*1.381*10-23) ≈2.9*10-3(m K ) 1.2√. 在0 K 附近,钠的价电子能量约为3电子伏,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h = 6.626×10-34 J ·s , m e = 9.1×10-31 Kg,, 1 eV = 1.6×10-19 J 故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07.0727A λ=== 或λ= h/2mE = 6.626×10-34/(2×9.1×10-31×3×1.6×10-19)1/2 ≈ 7.08 ? 1.3 √.氦原子的动能是E= 32 KT (K B 为波尔兹曼常数),求T=1 K 时,氦原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h = 6.626×10-34 J ·s , 氦原子的质量约为=-26-2711.993104=6.641012 kg ???? , 波尔兹曼常数K B =1.381×10-23 J/K 故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λ = 6.626×10-34/ (2×-276.6410?×1.5×1.381×10-23×1)1/2 ≈0 1.2706A 或λ= 而KT E 23 =601.270610A λ-==? 1.4利用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求: a ) 一维谐振子的能量: b ) 在均匀磁场作圆周运动的电子轨道的可能半径。 解: a )解法一:设一维谐振子的质量为m ,广义坐标为 q=Acos(ωt+φ) 根据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 ∮pdq = nh 得:∮m(dq/dt)dq = m ωA 2∮sin 2θd θ=m ωA 2π=nh ∴ A 2 =nh/(πm ω)=2nh/m ω (其中h=h/2π) 又 ∵ 一维谐振子的周期 T =2π(m/k)0.5

量子力学 第二版 第六章__散射 习题答案 周世勋

第六章 散射 1.粒子受到势能为 2 )(r a r U = 的场的散射,求S 分波的微分散射截面。 [解] 为了应用分波法,求微分散射截面,首先必须找出相角位移。注意到第l 个分波的相角位移l δ是表示在辏力场中的矢径波函数l R 和在没有散射势时的矢径波函数l j 在∞→r 时的位相差。因此要找出相角位移,必须从矢径的波动方程出发。 矢径的波动方程是: 0))1()((12 2 22=+--+??? ??l l R r l l r V k dr dR r dr d r 其中l R 是波函数的径向部分,而 E k r U r V 2 2 2 2),(2)( μμ= = 令 r r x R l l )(= ,不难把矢径波动方程化为 02)1(222 2=??? ??-+-+''l l x r r l l k x μα 再作变换 )(r f r x l =,得 0)(221)(1)(22 2 2 =???? ??? ? ?+??? ? ? +- +'+''r f r e k r f r r f μα 这是一个贝塞尔方程,它的解是 ) ()()(kr BN kr AJ r f p p += 其中 2 2 2 221 μα+??? ?? +=l p 注意到 ) (kr N p 在0→r 时发散,因而当0→r 时波函数 ∞ →= r N R p l ,不符合波函数的标准条件。所以必须有0=B 故 ) (1kr J r A R p l = 现在考虑波函数l R 在∞→r 处的渐近行为,以便和l j 在∞→r 时的渐近行为比较,而求

得相角位移l δ,由于: ) 2 sin(1)4 2 sin(1)(l l kr r p kr r r R δππ π+- = + - → ∞→ ????????????? ? ? +-+??? ?? +-=++-=∴ 2122122422 2l d l l p l μππ ππδ 当l δ很小时,即α较小时,把上式展开,略去高次项得到 ??????? ?? ?+ -=2122 l l μα πδ 又因 l i i e l δδ212=- 故 ∑∞ =-+= 2) (c o s )1)(12(21)(l l i P e l ik f l θθδ ∑∞ =?? ???? ??+-+=02) (cos 122)12(21l l P l i l ik θμαπ ∑∞ =- =0 2 ) (cos l l P k θπμα 注意到 ?????? ?≤???? ??≥???? ??=-+=∑∑∞=∞=02 121202 1121212 22112 )(cos 1)(cos 1cos 21 1 l l l l l l r r P r r r r r P r r r r r r r r 当当θθθ 如果取单位半径的球面上的两点来看 则 121==r r ,即有 ∑∞ == = -0 2sin 21)(cos ) cos 1(21l l P θθθ 故 2s i n 21)(2 θ πμα θ k f - = 微分散射截面为

吉林大学高等量子力学习题答案共11页word资料

高等量子力学习题和解答 ? 量子力学中的对称性 1、 试证明:若体系在线性变换Q ?下保持不变,则必有0]?,?[=Q H 。这里H ?为 体系的哈密顿算符,变换Q ?不显含时间,且存在逆变换1?-Q 。进一步证明,若Q ?为幺正的,则体系可能有相应的守恒量存在。 解:设有线性变换Q ?,与时间无关;存在逆变换1?-Q 。在变换 若体系在此变换下不变,即变换前后波函数满足同一运动方程 ?''?t t i H i H ?ψ=ψ?ψ=ψ h h 进而有 2、 令坐标系xyz O -绕z 轴转θd 角,试写出几何转动算符)(θd R z e ρ的矩阵表示。 解: 'cos sin 'sin cos 'O xyz z d x x d y d y x d y d z z θθθθθ -=+=-+=考虑坐标系绕轴转角 用矩阵表示 '10'10'00 1x d x y d y z z θθ?????? ? ???=- ? ??? ? ?????? ??? 还可表示为 '()z e r R d r θ=r 3、 设体系的状态可用标量函数描述,现将坐标系绕空间任意轴n ρ 转θ d 角, 在此转动下,态函数由),,(z y x ψ变为),,(),()',','(z y x d n U z y x ψθψρ =。试导出转动算符),(θd n U ρ 的表达式,并由此说明,若体系在转动),(θd n U ρ 下保持不变,则体系的轨道角动量为守恒量。 解:从波函数在坐标系旋转变换下的变化规律,可导出旋转变换算符

()z e U d θr 利用 (')()()z e r U d r θψ=ψ 及 (')()r Rr ψ=ψr r 可得 ()1z e z i U d d L θθ=-r h 通过连续作无穷多次无穷小转动可得到有限大小的转动算符 绕任意轴n 转θ角的转动算符为 1U U U -+=? 为幺正算符 若 (')()()z e r U d r θψ=ψr r r 则必有 1 (')()()()()[,] z z e e z H r U d H r U d i H r d H L θθθ-==+r r r r r h 若哈密顿量具有旋转对称性,就有[,]0z H L =→角动量守恒 4、 设某微观粒子的状态需要用矢量函数描述,试证明该粒子具有内禀自旋 1=S 。 解:矢量函数在旋转变换下 后式代入前式 '(')(')[](')[](')x x y y x y z z r r e d e r d e e r e θθψ=ψ++ψ-++ψr r r r r r r r r r 又 '(')'(')'(')'(')x x y y z z r r e r e r e ψ=ψ+ψ+ψr r r r r r r r 比较得 '(')(')(') ?[1]()[1]()[1]()() x x y z x z y z x y r r d r i i d L r d d L r i d L r d r θθ θθθθψ=ψ-ψ=-ψ--ψ=-ψ-ψr r r r r h h r r h 类似可得 ?'(')()[1]()?'(')[1]()y x z y z z z i r d r d L r i r d L r θθθψ=ψ+-ψψ=-ψr r r h r r h

高等量子力学习题汇总

第一章 1、简述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答:QM 原理一 描写围观体系状态的数学量是Hilbert 空间中的矢量,只相差一个复数因子的两个矢量,描写挺一个物理状态。QM 原理二 1、描写围观体系物理量的是Hillbert 空间内的厄米算符(A ?);2、物理量所能取的值是相应算符A ?的本征值;3、一个任意态 总可以用算符A ?的本征态i a 展开如下:ψψi i i i i a C a C ==∑,;而物理量A 在 ψ 中出现的几率与2 i C 成正比。原理三 一个微观粒子在直角坐标下的位置算符i x ?和相应的正则动量算符i p ?有如下对易关系:[]0?,?=j i x x ,[]0?,?=j i p p ,[] ij j i i p x δ =?,? 原理四 在薛定谔图景中,微观体系态矢量()t ψ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薛定谔方程给 ()()t H t t i ψψ?=?? 在海森堡图景中,一个厄米算符() ()t A H ?的运动规律由海森堡 方程给出: ()()()[] H A i t A dt d H H ? ,?1? = 原理五 一个包含多个全同粒子的体系,在Hillbert 空间中的态矢对于任何一对粒子的交换是对称的或反对称的。服从前者的粒子称为玻色子,服从后者的粒子称为费米子。 2、薛定谔图景的概念? 答:()()t x t ψψ|,x =<>式中态矢随时间而变而x 不含t ,结果波函数()t x ,ψ中的宗量t 来自()t ψ而x 来自x ,这叫做薛定谔图景. 3、 已知.10,01??? ? ??=???? ??=βα (1)请写出Pauli 矩阵的3个分量; (2)证明σx 的本征态).(211121|βα±=??? ? ??±>=±x S 4、已知:P 为极化矢量,P=<ψ|σ|ψ>,其中ψ=C 1α+C 2β,它的三个分量为: 求证: 答案:设:C 1=x 1+iy 1,C 2=x 2+iy 2

量子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量子力学思考题 1、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 (2)量子力学适用于 不能忽略的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 可以忽略的体系。 解答:(1)量子力学是比经典力学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容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2)对于宏观体系或 可以忽略的体系,并非量子力学不能适用,而是量子力学实际上已 经过渡到经典力学,二者相吻合了。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粒子的动量、能量等其他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r ψ而完全确定。由于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 3、以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态的叠加原理。 解答:设1ψ和2ψ是分别打开左边和右边狭缝时的波函数,当两个缝同时打开时,实验说明到达屏上粒子的波函数由1ψ和2ψ的线性叠加2211ψψψc c +=来表示,可见态的叠加不是概率相加,而是波函数的叠加,屏上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由222112 ψψψ c c +=确定,2 ψ中 出现有1ψ和2ψ的干涉项]Re[2* 21* 21ψψc c ,1c 和2c 的模对相对相位对概率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4、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常被表述为:“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 (1)是否可能出现)()()()(),(2211x t c x t c t x ψψψ+=; (2)对其中的1c 与2c 是任意与r 无关的复数,但可能是时间t 的函数。这种理解正确吗? 解答:(1)可能,这时)(1t c 与)(2t c 按薛定谔方程的要求随时间变化。 (2)如按这种理解 ),()(),()(),(2211t x t c t x t c t x ψψψ+=

高等量子力学第一章习题

?k ijk j i S i S S ε=],[2322212S S S S ++=> >=+0|)(!1 |n b n n ∫=++?x x x x e e d ****2φφφφπ φ高等量子力学第一章习题: 1、两个态矢量|+>和|->形成完全集。在它们所构成的Hilbert 空间中定义如下三个算符: 试证明它们满足如下对易和反对易关系: 并求出两个态矢量|+>和|->之间的翻转变换算符及算符的表 达式 2、二能级系统的哈密顿算符一般可表达为: H =a|1><1|+b|2><2|+c|1><2|+d|2><1| 其中|1>和|2>分别表示二能级的状态,形成正交归一集。 问:H 的厄密性对系数a,b,c,d 有何限制?求该系统的能量本征值及相应的本征态矢量(表示为|1>和|2>的线性叠加)。 3、已知一线性谐振子在其哈密顿表象中的本征态矢量为 其中,基态|0>满足b|0>=0,并且b 和b +与其坐标和动量算符的关系为 试求态矢量|n>转换到坐标表象表达式。 4、设某系统的哈密顿算符为:H(t)=a 1(t)J ++a 2(t)J 0+a 3(t)J - 其中a i (t),i=1,2,3为任意时间t 的函数,J +,J 0,J -为SU(1,1)群的生成元,其满足下述对易 关系:[J +,J -]=-2J 0,[J 0,J ±]=±J ± 试证明该系统的时间演化算符可表示为: U(t,0)=exp[C 1(t)J +]exp[C 2(t)J 0]exp[C 3(t)J -],并导出确定C i (t)的方程.。 5、已知算符b 和b +的对易关系为[b ,b +]=1,在b +b 对角表象的本征态矢量为 且基态满足b|0>=0,引入算符b 的本征态b|z>=z|z> 试求归一化态矢量|z>在b +b 对角表象的表示式,由基矢量组|z>构成的表象称作为相干态表象,试求态矢量|n>在相干态表象的波函数 6、题的已知条件与题5相同,并可利用题5的结果,试证明: (i )相干态表象的基矢量不具有正交性,并说明其原因。(ii)相干态表象的基矢组是完备的,完备性条件由下式给出式中,积分元由z=x+iy d 2z=dxdy 给出,证明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公式有: (iii)不存在算符b +的本征右矢量。)(||||2 1+><+=?S )(||||2 3?><+=?S )(||||22?><+?+> >=+0|)(!1 |n b n n )(2b b x +=+μω?)(2 b b i p ?=+?μω∫=><1 ||2z z z d π

量子力学第六章散射

第六章 散射 6.1 两体碰撞和散射截面 两个粒子的碰撞可以分为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和反应三种类型。如果两个粒子的内部状态在碰撞前后都保持不变,则称为弹性散射。弹性散射也就是弹性碰撞,下面将只讨论弹性散射问题。如果粒子的内部状态在碰撞后有变化(例如激发或电离),则称为非弹性散射。如果碰撞后有新粒子出现,则称为反应。非弹性散射与反应有时并不能严格区分开来。单粒子的衰变也可属于反应。粒子之间的碰撞与能级跃迁中的频谱(能谱)一样对许多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贞瑟福(Rutherford )由对X 粒子被原子散射的研究中发现原子中心有一个重核。又如,电子与原子碰撞的夫兰克——赫兹(Franck-Herty )实验证明了原子中有定态。 两个粒子的碰撞可以在外场中进行,下面也只讨认没有外场的情况,这时,两个粒子体系 的势能仅由相互作用能()U r 决定。由§2.7“5”可知,两体问题可以化为一个具有折合质量为μ的粒子在一个固定于质心位置的势场()U r 中运动。这个静止不动的质心位置被称为散射中心,也称为 靶心。这时,两个粒子的散射便化为粒子被势场的散射。这个粒子的能量E 是连续谱,在弹性散射 中,能量E 在散射过程中保持不变。为了简单,设耙心质量比位于r 处的粒子质量大得多,则这个 具有折合质量的粒子便化为一个真实粒子,而相对运动能量E 便化为这个真实粒子的能量。 考虑一束粒子沿Z 轴正方向向散射中心C 射束,如下图: 在入射粒子未进入势场之前,即当入射粒子距离散射中心很远时,可近似地用平面波描写,所以穿过垂直于Z 轴平面的λ射粒子是均匀分布的。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入射方向单位面积的粒子数N 称为入射粒子流强度。粒子被散射后的运动方向与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散射角。设以C 点为球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上的面积元ds 对C 点张开的立体角为d Ω,则单位时间内散射到d Ω内的粒子数dn 应与d Ω成正比,也与N 成正比: (,)dn q Nd θ?=Ω (6.1-1) 其中(,)q θ?为比例系数。(,)q θ?通常是,θ?的函数,它的值与入射粒子的能量E 以及势场 ()U r 有关,但应与N 无关。因2dS dn r =,则上式可化为: 2(,)dn q ds r θ?= (6.1-2)

量子力学习题答案.

2.1 如图所示 左右 0 x 设粒子的能量为,下面就和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的情形 此时,粒子的波函数所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其中 其解分别为 (1)粒子从左向右运动 右边只有透射波无反射波,所以为零 由波函数的连续性 得 得 解得 由概率流密度公式 入射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2)粒子从右向左运动 左边只有透射波无反射波,所以为零 同理可得两个方程 解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二)的情形 令 ,不变 此时,粒子的波函数所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其解分别为 由在右边波函数的有界性得为零 (1)粒子从左向右运动 得 得 解得 入射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2)粒子从右向左运动 左边只有透射波无反射波,所以为零 同理可得方程 由于全部透射过去,所以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2.2 如图所示 在有隧穿效应,粒子穿过垒厚为的方势垒的透射系数为 总透射系数

2.3 以势阱底为零势能参考点,如图所示 (1) ∞ ∞ 左中右 0 a x 显然 时只有中间有值 在中间区域所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其解是 由波函数连续性条件得 ∴ ∴ 相应的 因为正负号不影响其幅度特性可直接写成 由波函数归一化条件得 所以波函数 (2) ∞∞ 左中右 0 x 显然 时只有中间有值 在中间区域所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其解是 由波函数连续性条件得

当,为任意整数, 则 当,为任意整数, 则 综合得 ∴ 当时,, 波函数 归一化后 当时,, 波函数 归一化后 2.4 如图所示∞ 左 0 a 显然 在中间和右边粒子的波函数所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其中 其解为 由在右边波函数的有界性得为零 ∴ 再由连续性条件,即由 得 则 得 得 除以得 再由公式 ,注意到 令 ,

量子力学考试题

量子力学考试题 (共五题,每题20分) 1、扼要说明: (a )束缚定态的主要性质。 (b )单价原子自发能级跃迁过程的选择定则及其理论根据。 2、设力学量算符(厄米算符)∧ F ,∧ G 不对易,令∧K =i (∧F ∧G -∧G ∧ F ),试证明: (a )∧ K 的本征值是实数。 (b )对于∧ F 的任何本征态ψ,∧ K 的平均值为0。 (c )在任何态中2F +2 G ≥K 3、自旋 /2的定域电子(不考虑“轨道”运动)受到磁场作用,已知其能量算符为 S H ??ω= ∧ H =ω∧ z S +ν∧ x S (ω,ν>0,ω?ν) (a )求能级的精确值。 (b )视ν∧ x S 项为微扰,用微扰论公式求能级。 4、质量为m 的粒子在无限深势阱(0

间改变。 (b )(n l m m s )→(n’ l’ m’ m s ’) 选择定则:l ?=1±,m ?=0,1±,s m ?=0 根据:电矩m 矩阵元-e → r n’l’m’m s ’,n l m m s ≠0 2、(a )6分(b )7分(c )7分 (a )∧ K 是厄米算符,所以其本征值必为实数。 (b )∧ F ψ=λψ,ψ∧ F =λψ K =ψ∧ K ψ=i ψ∧F ∧ G -∧ G ∧F ψ =i λ{ ψ∧ G ψ-ψG ψ}=0 (c )(∧F +i ∧G )(∧F -i ∧G )=∧ F 2 +∧ G 2-∧ K ψ(∧F +i ∧G )(∧F -i ∧G )ψ=︱(∧ F -i ∧ G )ψ︱2≥0 ∴<∧ F 2 +∧ G 2 -∧ K >≥0,即2F +2 G ≥K 3、(a),(b)各10分 (a) ∧ H =ω∧ z S +ν∧ x S =2 ω[1001-]+2 ν[0110]=2 [ων ν ω -] ∧ H ψ=E ψ,ψ=[b a ],令E =2 λ,则 [λωννλω---][b a ]=0,︱λων ν λω---︱ =2λ-2ω-2ν=0 λ=±22νω+,E 1=-2 2 2νω+,E 2=2 22νω+ 当ω?ν,22νω+=ω(1+22ων)1/2≈ω(1+2 22ων)=ω+ων22 E 1≈-2 [ω+ων22],E 2 =2 [ω+ων22] (b )∧ H =ω∧z S +ν∧ x S =∧H 0+∧H ’ ,∧ H 0=ω∧ z S ,∧ H ’ =ν∧ x S ∧ H 0本征值为ω 21± ,取E 1(0)=-ω 21,E 2(0) =ω 21 相当本征函数(S z 表象)为ψ1(0)=[10],ψ2(0)=[01 ] 则∧ H ’之矩阵元(S z 表象)为 '11H =0,'22H =0,'12H =' 21H =ν 21

高等量子力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量子力学 一、课程编码:21-070200-B01-17 课内学时: 64 学分: 4 二、适用学科专业:理学,工学 三、先修课程: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希尔伯特空间,量子力学基本理论框架,了解狄拉克 方程,量子力学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定律,二次量子化等理论知识,提升在微观体系中运用量 子力学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希尔伯特空间10学时 1.1 矢量空间 1.2 算符 1.3 本征矢量和本征值 1.4 表象理论 1.5 矢量空间的直和与直积 2 量子力学基本理论框架20学时 2.1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2.2 位置表象和动量表象 2.3 角动量算符和角动量表象 2.4 运动方程 2.5 谐振子的相干态 2.6 密度算符 3 狄拉克方程 6学时 4 量子力学中的对称性 5学时 5 角动量理论简介 5学时 6 二次量子化方法16学时 6.1 二次量子化 6.2 费米子 6.3 玻色子 复习 2学时七、考核与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衡量。 成绩评定依据: 平时作业成绩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 八、参考书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 1. 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Franz Schwabl,《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3. 曾谨言,《量子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五版2014或第四版2007 4.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6010161.html,ndau, M.E.Lifshitz,《Quantum Mechanics (Non-reativistic Theory)》,.[M]北京: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1999 5. 倪光炯,《高等量子力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九、大纲撰写人:曾天海

量子力学习题与及解答

量子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量子理论基础 1.1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m λ与温度T 成反比,即 m λ T=b (常量) ; 并近似计算b 的数值,准确到二位有效数字。 解 根据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dv e c hv d kT hv v v 1 1 833 -? =πρ, (1) 以及 c v =λ, (2) λρρd dv v v -=, (3) 有 ,1 18)() (5-?=?=?? ? ??-=-=kT hc v v e hc c d c d d dv λλλ πλλρλλλρλρ ρ 这里的λρ的物理意义是黑体内波长介于λ与λ+d λ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 本题关注的是λ取何值时,λρ取得极大值,因此,就得要求λρ 对λ的一阶导数为零,由此可求得相应的λ的值,记作m λ。但要注意的是,还需要验证λρ对λ的二阶导数在m λ处的取值是否小于零,如果小于零,那么前面求得的m λ就是要求的,具体如下: 011511 86' =???? ? ?? -?+--?=-kT hc kT hc e kT hc e hc λλλλλπρ ? 011 5=-?+--kT hc e kT hc λλ ? kT hc e kT hc λλ=--)1(5 如果令x=kT hc λ ,则上述方程为 x e x =--)1(5 这是一个超越方程。首先,易知此方程有解:x=0,但经过验证,此解是平庸的;另外的一个解可以通过逐步近似法或者数值计算法获得:x=4.97,经过验证,此解正是所要求的,这样则有

xk hc T m = λ 把x 以及三个物理常量代入到上式便知 K m T m ??=-3109.2λ 这便是维恩位移定律。据此,我们知识物体温度升高的话,辐射的能量分布的峰值向较短波长方面移动,这样便会根据热物体(如遥远星体)的发光颜色来判定温度的高低。 1.2 在0K 附近,钠的价电子能量约为3eV ,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根据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可知 E=hv , λ h P = 如果所考虑的粒子是非相对论性的电子(2c E e μ<<动),那么 e p E μ22 = 如果我们考察的是相对性的光子,那么 E=pc 注意到本题所考虑的钠的价电子的动能仅为3eV ,远远小于电子的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即eV 6 1051.0?,因此利用非相对论性的电子的能量——动量关系式,这样,便有 p h = λ nm m m E c hc E h e e 71.01071.031051.021024.12296 6 2=?=????= ==--μμ 在这里,利用了 m eV hc ??=-61024.1 以及 eV c e 621051.0?=μ 最后,对 E c hc e 2 2μλ= 作一点讨论,从上式可以看出,当粒子的质量越大时,这个粒子的波长就越短,因而这个粒子的波动性较弱,而粒子性较强;同样的,当粒子的动能越大时,这个粒子的波长就越短,因而这个粒子的波动性较弱,而粒子性较强,由于宏观世界的物体质量普遍很大,因而波动性极弱,显现出来的都是粒子性,这种波粒二象性,从某种子意义来说,只有在微观世界才能显现。 1.3 氦原子的动能是kT E 2 3 = (k 为玻耳兹曼常数),求T=1K 时,氦原子的德布罗意波

量子力学曾谨言第六章第七章习题详解

第六章:中心力场 [1]质量分别为m, ,m 2的两个粒子组成的体系,质心座标R及相对座标r为: m" m zD “、 R = 一一⑴ m, m2 rr 二O -「1 ⑵ 试求总动量P = p,亠p2及总角动量L = h亠丨2在R,r表象中的 算符表示。 1.[解](a)合动量算符p = P1 ? P2。根据假设可以解出r i,r2 - - m2 令 m 三m ,亠口2: 「=R_ ----- r (3) m 1 m1 r2= R ? r (4) m2 设各个矢量的分量是r1(x1, y1, z1) , r2 (x2, y 2, z2), r(x, y,z)和R(X,Y,Z)。为了计算动量的变换式先求对x , X2等的偏导数: L、L、# L、r L、L、L、 X x m1 ' ' ' '' 1(5) :x1;:x1;:X ;:x1;:x m ;:X ;:x jx2cX cx2 L、rx x ;X ;x2 a m2 e jx m ;X :x (6) 关于 L、L、 d d-可以写出与( 5) (6) 类似的式子,因而-71 -7 2 .z1.z2 A A A A A d e P - (P1 ■P2)x 二P 1x p2x -( - -) i ;x1;x2 L、L、*-?.L、

m1m2 =_(」2): i m ;X :x m ;:X ;:x i ;X --h d P 二i ' i _:X r d j i ;: Y -h k —

A " ■ ■ /t ■ ■ (b)总角动量 L = l i ?丨2 =— (「1 ::甘 1 ?「2 ::詁 2) i L x — (「i J j J)x i m 2 -(Z -z)(- m cY ^(yi--z) i Z -(y 2- i :z 利用(3), (4), ( 5), (6): L x {(丫一匹 i m m-:: y)(- m cZ m —-—) :-y m 1 (Y -y)( m m 2 m ;Z -) m i _(Z ? — z)( m m E -—)} :-y -f Z i m ;Z c c )-(丫 一 -Z —) ;z .y m 1m 2 (y 「 z jz m 2 —(Y m -(Y - 'z -Z mm m 2 .L 、 ,l~. G C (y z ) :z :丫 (y — :z -z :)} :y h d =— c c -Z ) (y — Y 'z -z^)} -y h - = (—R I R i h _ ■ -r J)x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