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本文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用药经验摘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附有口诀记忆哦,你确定不收入囊中吗?

1.治疗疮疡久治不愈确实有效:黄芪15~30g、桔梗6~10g、甘草6~10g(口诀:疮疡不愈桔草芪。)

2.治疗各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莪术6~10g、猪苓6~10g(口诀:癌症莪猪苓。)

3.治疗帕金森病:钩藤10~15g、白头翁10~30g,常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口诀:帕金森,帕金森,还五钩藤白头翁。)

4.治疗白发显效:桑麻丸:桑叶6~10g、黑芝麻10~30g。配伍何首乌、生地黄更著。(口诀:白发桑麻丸,首乌生地黄。)

5.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苍术、黄柏,配伍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其效亦佳。(口诀:风湿二妙归豨莶,乳没丹芍鸡血藤。)

6.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桑枝30g、柽柳60g,合苍术、黄柏更佳。(口诀:风湿关节血沉快,二妙柽柳桑枝袋。)

7.治消渴:神效散,白芍、甘草等份。(口诀: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

8.四藤一仙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口诀:四藤一仙汤,灵仙海风钩鸡络。)

9.性不感:女贞子、续断合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麝香、樟脑、没药。(口诀:不感女贞续麝樟,葫芦巴戟没二仙。)

10.杜仲丸:杜仲、续断。治腰痛不分内伤、外伤。(口诀:腰痛杜仲续,不分内外伤。)

11.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薏苡仁60g、乌梅30g入丸施治。(口诀:妇科包块薏乌梅。)

12.茵陈15~30g、金钱草20~30g治疗结石确有良效。(口诀:结石茵陈与金钱。)

13.滑石6~12g、海浮石10~15g伍萆薢、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治疗前列腺肥大时,萆薢需重用达30g。(口诀:前列肥大滑海石,重萆怀牛丹参留。)

14.结石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0g、车前子30g、车前草10g、血余炭10g、六一散10g,连服5剂,结石消失。(口诀:结石金沙重金钱,血余六一二车前。)

15.尿路感染:海浮石、金钱草合血余炭、六一散、车前草、旱莲草。(口诀:尿感海石六一炭,三草金钱车旱莲。)

16.老人尿闭:蝼蛄、蟋蟀各4只,甘草3g,水煎服。(口诀:老人尿闭草蝼蟋。)

17.肾炎血尿:白茅根、益母草合血余炭、六一散。(口诀:肾炎尿血益母草,血余六一白茅根。)

18.梅毒、痛风:土茯苓30~120g、萆薢15~45g。(口诀:梅毒痛风萆土茯。)

19.渗出性胸膜炎:冬瓜子、青橘叶、甜瓜子、葶苈子、大枣。颇具奇功。(口诀:渗出橘叶胸膜炎,葶苈大枣冬瓜甜。)

20.治疗急性肾炎,兼有表证者:麻黄3~10g、浮萍6~12g,合生石膏。(口诀:急性肾炎兼表证,麻黄石膏与浮萍。)

21.治淋及尿血:二草丹:车前草、旱莲草。(口诀:尿血二草旱车前。)

22.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闷憋气为主症:佛手、香橼,屡用应验。(口诀:冠心闷痛佛香橼。)

23.冠心病心绞痛久治不愈:葛红汤:葛根、红花、丹参、川芎、当归、羌活、菊花、石菖蒲、郁金、党参、麦冬、五味子。(口诀:冠心不愈葛红汤,羌菊郁金参石菖,五味麦冬芎当丹。)

24.心动过速,其效甚著:地锦草6~10g、仙鹤草10~15g。(口诀:心动过速,地锦仙鹤。)

25.善治各种冠心病:阿胶、仙鹤草合人参、五味子。(口诀:冠心五味人参胶仙鹤。)

26.冠心病:丹参、三七,无器质性病变重丹参,有器质性病变重三七。(口诀:冠心丹参七,有器重三七。)

27.高脂血症:夏枯草10~15g、决明子10~15g,合何首乌15g、生山楂50g,其效更著。(口诀:高脂夏枯何首乌,山楂决明效更佳。)

28.三叉神经痛:白芷、僵蚕、白芍、生地黄、细辛、甘草。(口诀:三叉神经痛僵蚕,芍芷草辛生地黄。)

29.黄褐斑:白芷、僵蚕、冬瓜子、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赤芍、白芍。(口诀:黄褐斑芷芎僵蚕,二芍二地冬瓜归。)

30.高血压头晕、头痛:茺蔚子(超过30g有中毒之虞)6~10g、天麻3~10g、黄芩、夏枯草、槐花、牛膝。(口诀:高压头痛芩茺蔚,夏枯槐花牛天麻。)

31.妇人面黑干:刺蒺藜、僵蚕合四物汤。(口诀:面黑蒺藜四物蚕。)

32.血管神经性头痛:刺蒺藜15g、僵蚕10g、白芍30g、甘草10g。(口诀:血管神经多头痛,蒺藜白芍草僵蚕。)

33.半夏、秫米,治久病不寐者神效。(口诀:久病不寐夏秫米。)

34.发汗解表者,生麻黄、桂枝等量为宜,约6-10g,欲平喘者,炙麻黄3g小于桂枝6g。(口诀:发汗解表等麻桂,宣肺平喘桂多麻。)35.金银花、连翘可治疗疮痈肿毒、脉管炎,但用量需大,15-30g。(口诀:疮痈脉管重银翘。)

36.伤风感冒,咽痒咳嗽,取钩藤、薄荷泡水,效果甚佳。(口诀:伤风感冒咽喉痒,薄荷钩藤泡水佳。)

37.治咽炎,钩藤、薄荷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其效更著。(口诀:咽炎钩薄荷,半枝蛇舌草。)

38.寒包火,荆芥、黄芩,解表退热甚妙。(口诀:解表退热荆芥芩。)

39.忍冬汤:金银藤连枝带叶五两,如无鲜着,干金银藤四两五钱,干金银花五钱,生甘草一两,水两大碗,煎至一碗,一日一夜吃尽,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无论发在头项腰部等处,皆治之。未溃即散之,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忌铜铁器。(口诀:忍冬枝叶鲜五两,或是花藤草五钱。)

40.婴儿感冒发热:三根汤,芦根30g、白茅根20g、葛根10g,煎水一茶壶,加糖少许,频频服之,往往一日一夜即可退热。(口诀:婴儿感冒热三根,白茅芦根糖葛根。)

41.糖尿病渴饮无度,生石膏、知母,加浮萍30g,以解其渴,屡用屡验。(口诀:糖尿渴饮无度,浮萍石膏知母。)

42.肺燥咳嗽:瓜蒌皮、天花粉甚效;若与南沙参、北沙参合用,其效更著。(口诀:肺燥咳嗽楼天花,南北沙参效更佳。)

43.白芍生用、重用30-50g,有通便之功,与生地30-50g为对,其效更捷。(口诀:重用生地与白芍,滋阴通便效当敖。)

44.麦冬与天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妙。

45.鳖甲、龟板炙品用药,易破坏其有效成分,故多生品用药。

46.水牛角、鲜地黄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诸症,二药用量宜大,均用30g 效佳。

47.治秽浊之气,藿香、佩兰宜鲜用。(口诀:秽浊藿香佩兰鲜。)

48.凡泌尿系统疾患,车前子、车前草伍用,车前草可鲜品代茶饮。(口诀:泌尿两车当茶饮。)

49.荨麻疹:浮萍、紫草、荆芥、防风、丹参、丹皮、银花、连翘、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乌梅、甘草)。(口诀:荨麻荆防浮萍紫,丹参丹皮银翘煎。)

50.婴幼儿夜哭不宁,一味蝉蜕,煎水饮之,确有实效。

51.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降糖对药方:生黄芪30-50g、大生地30g、苍术15g、元参30g、丹参30g、葛根15g加刺蒺藜、地肤子。(口诀:糖尿瘙痒苍地芪,丹元参葛地肤蒺。)

52.外感风寒者:地肤子15-30g,水煎,红糖为引,顿服。(口诀:外感风寒地肤子。)

53.黄芪防风汤(王清任):黄芪120g、防风3g,治疗脱肛,不论十年八年者均可。(口诀:黄芪防风治脱肛。)

54.黄芪从气分固脱,山茱萸从阴分固脱,但用量宜大,30-50g均可。

55.附子中毒:甘草60g水煎服,或淘米水一碗,即服。(口诀:附子中毒草六十,淘米一碗即刻服。)

56.糖尿病酮体阳性者,黄芩、黄连加茯苓15-30g,疗效尚可。(口诀:糖尿酮体茯芩连。)

57.紫花地丁、蒲公英善治一切化脓性炎症,但用量宜大,30-60g均可。(口诀:炎症丁公英,量大热毒清。)

58.咽喉肿痛:马勃、青黛,加锦灯笼、金果榄、桔梗、生甘草,其效更著。(口诀:咽痛马勃桔梗黛,生草金果锦灯笼。)

59.乙肝:土茯苓、重楼(草河车),常与小柴胡汤加减。(口诀:乙肝重楼土茯苓。)

60.治疗复发性口疮:苍耳子、辛夷。(口诀:复发口疮苍耳夷。)

61.祝氏脱敏煎:二丑3-10g、香附6-10g、五灵脂6-10g。(口诀:祝氏脱敏煎,二丑香附五灵脂。)

62.中风偏枯:麻黄9g、杏仁9g,每获奇效。(口诀:中风偏枯等麻杏。)

63.病菌感染者:鱼腥草用量不少于30g。

64.肺痈胸膈胀满:葶苈子6g、大枣10枚。用量不宜过大,不可久服,否则肺气大伤。(口诀:肺痈胸胀枣葶苈。)

65.山药与大力子合用,最善止嗽----张锡纯。

66.阴疽、痰核:麻黄1.5g、熟地黄30g。(口诀:阴疽二黄熟地麻。)

67.降血糖:苍术10-15g、元参15-20g。(口诀:降糖元参苍。)

68.思食丸:乌梅、木瓜、枳壳。(口诀:思食乌梅枳木瓜。)

69.十味温胆汤:陈皮、半夏、甘草、茯苓、枳实、竹茹、加远志、菖蒲、五味子、酸枣仁。治疗失眠诸症,颇有良效。(口诀:十味温胆失眠当,酸枣五味远志菖。)

70.中老年前列腺肥大:萆薢30g、石菖蒲10g、乌药10g,亦有良效。(口诀:前列菖蒲萆乌药。)

71.胸膜炎:青橘叶、郁金、冬瓜子、冬葵子、甜瓜子各30g。服十余剂,水消病愈。

参考文献:吕景山著《施今墨对药》。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见习报告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见习报告 2018 年春季学期,应中医内科临床思维训练的课程要求,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安排下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两次的见习,分别在住院部的风湿免疫科和内分泌科。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实践所学理论,拓展临床思维,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好的理解。在短短的两次见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里我将写下我见习的心得体会。 我第一个所要写的便是风湿免疫科。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风湿免疫科的基本信息,知道了风湿免疫科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体节的病变。风湿免疫疾病的病因有许多主要有意外创伤、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体弱多病、女子坐月子期间的受寒和过劳、从事与水密切相关的职业(比如渔民)、微循环障碍、遗传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这些因素都有可怜造成基本的产生。然后老师便讲了风湿免疫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比如有发热、疼痛、皮肤粘膜的症状、雷诺氏征、系统疾病还有肺间质实变等多种症状。其中老师还重点介绍了雷诺氏征,强调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 接着老师便带我们到病人病房进行查房。顺便了解真实的病例。从楼道的末端开始进行查房,老师拿着患者的病例进入病房后开始挨个进行询问和检查,态度温和,耐心的回答患者的任何疑问,甚至会检查患者的输液瓶和服用的药物,在检查完毕后老师会询问患者的意见,征求患者的意见,是否同意将自己给学生借鉴和照片,在患者同意后嘱咐我们不要拍摄患者的相貌保护患者的隐私。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一位老年女性,她患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医治多年但也只是能控制病情,老师让我们观察她的舌象(包括舌质、舌苔),面色,面部皮肤、鼻尖等,四诊合参综合患者的基本信息,然后观察患者的双手,双手的指间关节都已经畸形,四指呈梭形向尺侧偏移,手指不能灵活运动,指间关节呈半脱位,已经基本失去了生活的自立能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除了以上的症状外还有晨僵、关节受累、AOSD、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等等。老是告诉我们像这种病人要是病情不严重的话可以进行中西医的结合治疗,缓解病人的痛苦。这种慢性的疾病发病慢、病程长,结合中医内科的所学知识可将此类疾病归于痹证,主要的病机是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肌肉、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常用羌活、独活、姜黄、桑枝、牛膝、秦艽等药物进行治疗。接下来的各种病人的病情都基本差不多,有些病人会有鹅颈样畸形和纽扣花样畸形。而且很多病人并发有干燥综合症。后来也有一个中年的男性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腹泻的症状,大便稀溏,排便次数不定,这位男性除了用西医的输液治疗,还用中医的艾灸,祛除患者体类的寒邪,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症状。 在查房结束后,我们在医生的办公室里集合,老师会给我们拓展一些东西。老师以他的经验告诉我们读中医的典籍对我们中医的道路会有很多帮助,老师尤其推荐我们反复研读《伤寒论》,老师认为这个是中医临床的经典古籍,另外老师还推荐了《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施今墨对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及丁光迪老先生的著作。但在读书的过程里有自己的思考,吸取精华,摒弃糟粕,毕竟古代科技落后,古人的一些认识也

施今墨对药节选

施今墨对药节选 施师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在处方时,经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的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协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胜者,皆称为“对药”。祝谌予先生曾侍诊施师案前,积累有百余个对药,日后经总结整理,讲授于北京中医学院。吕景山在此基础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兹以施师用药之配伍,选择若干,予以阐介评述,或可为祝、吕二氏之补遗。若与本书医案相互参阅,尤可深刻体会施师用药规律。 1鹿角胶 性味:甘,温。(鹿角:咸,温)功用:益精生血,温补肝肾。 施师临证经验: 1.鹿角胶、阿胶:补肾益精,养血.生血。用治肾虚血亏之月经过多,崩漏,习惯性流产,白带,经闭,不孕症,据证可分别参以胶艾四物汤、左归丸等。且可治疗血虚之头痛、眩晕、健忘,以鹿角胶填精通髓,阿胶养血生血。 2.鹿角胶、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先天。①治肾虚之遗精、阳痿、早泄、男子发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 ②治虚劳肾亏诸证,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一氧化

碳后遗症、脱发重症,可合八珍汤、肾气丸等。还曾用治腰椎结核、糖尿病等。 3.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通补任督,温阳滋阴。龟鹿二仙胶,通补任脉、督脉,填精益髓;阿胶养血生血,润燥复脉,血充则冲脉血海自足。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肾之天一真水。可见三胶之配伍,实为肾经虚损发。三胶合用,治高血压病(虚证)、动脉硬化症、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尿病、溃疡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后补虚时用。虚热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麦冬,虚寒加参、芪、桂、附、杜仲、巴戟,气足合八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4.鹿角片、山甲片:散结化瘀,消肿止痛。用于乳房硬结(纤维瘤、小叶增生症),甲状腺瘤,颈淋巴瘤,子宫肌瘤等。 5.鹿角胶、虎骨胶:强壮筋骨,治久痹、久痿属肝肾不足者。仿虎潜丸,用时可加龟板、苁蓉、巴戟、杜仲、牛膝、生熟地等。 【评按】 李中梓云:'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全,善通任脉,足于气者。'龟板胶、鹿角胶配伍,称龟鹿二仙胶。'二物气血之属,味最纯厚,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韩懋拟异类有情丸,用鹿茸、鹿角霜、龟板、虎胫骨、猪脊髓、猪胆汁,治奇经虚损诸症,即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中药学权威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 中国关于中药药对书籍:《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中药化学成分书籍:《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藏医药名著:《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 瑶药学关于著作:《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方剂现代应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临证用药配伍指南参考:《临证用药配伍指南》(由杨济、季绍良、冀春茹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全部为中药单味药配伍方法。

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 有毒中药与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本书由杜贵友、方文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主编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主编欧明、王宁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张鉴、魏爱英、李彦博,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中药不良反应概论》(主编张冰、徐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国家标准-中医证候分类与代码: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1995 )》。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_李智

北京中医药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 ,2012.Vol.31,No.1 施今墨药对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之经验,后 由祝谌予、吕景山老师编辑整理成册,惠泽后世。在《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益胃止渴健脾降糖类”中给出了7组对药,分别是: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1]。药虽仅7组,然以比证立方之道,治法超然,乃概言糖尿病病机辨治7法也。1苍术配玄参 病机属于脾失健运,郁火内蕴;治法着眼于恢复中焦脾胃升降。施先生将此药对用于治疗血糖增高 患者,可降血糖。伴胆固醇高者, 用之亦效。苍术,味苦、辛,性温,入脾、胃经,别有雄壮之气,可以芳香醒脾化湿。施先生认为,本品具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效[2],用之于糖尿病患者,屡屡获效。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利咽喉之功效。消渴初病,其本乃体内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或停滞而为痰、为瘀;或不摄而为消、为溲。因此,恢复体内气、血、津液的正常循行为治法之关键。气滞可以影响血的循行,影响津液的运化。气之枢在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运化无权而令脾为湿困,精气不升;胃为燥扰,浊气不降。故施先生以苍术配玄参恢复脾胃气机的升降。 苍术化脾家之湿,兼雄壮之气而鼓动脾气升生。玄参撤胃家之热,兼苦咸之性而降泻阳明之浊。此所 以古训“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明证也。有人说消渴病,不宜用辛燥之苍术。施先生认为,苍术有“敛脾精”之效。后学细考,何谓“敛脾精”?此所以脾为湿困,精不上输于肺而涣散于中,亟 当以运脾化湿为首务,不可但拘泥于消渴病病性之 本身,中医所谓有是证,用是药也。2黄芪配山药 病机属于脾肾不足,中气不升,固摄失权,精微下泄。其治法着眼于益脾固肾。施先生将其用于尿糖严重的患者,用之即可消除。 黄芪,味甘,性平微温,入肺、脾、肾、三焦经。生品用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证,又能温分肉、肥腠理、补肺气、泄阴火,用于表虚自汗及反复感冒者。炙品可补 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胃、肾经。该药质润液浓,不润不燥,补而不腻,作用和缓。其既可以补脾胃而助消化,还可以补脾胃而益肺气,此外还有益肾强阴、补肾固精之功效。消渴伤中,而致脾胃之中气不足,下焦之元气不固,表现出尿糖增多的现象,治以健脾阴并固肾精。二药配用,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补肾涩精止遗,相得益彰,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漏泄自止。此补中,即所以泻火;滋肾,即所以养阴是也。药后尿糖减少或消失,此所以顺势而为治之。3绿豆衣配薏苡仁 病机属于二阳结热,蕴毒炽盛,治以益脾胃、促键运、清虚热、解热毒为法。施先生将其用于上消诸证,获效良佳。 绿豆衣,味甘,性寒,入心胃经,能滋脾胃、和五脏、消水肿、清暑热、解热毒,尤擅清肠胃热毒。《本草纲目》称其甘寒之性在皮。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为健脾补肺之要药,能升能降,降多升少。升则上行清在肺之热,使水之上源清净;降则下行理脾家之湿,使太阴湿土安宁。生品入药,既能清热渗湿,利水消肿,又能祛湿除痹,缓和拘挛。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 李智1齐铮2 【摘要】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 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关键词】施今墨;药对;消渴病;病机 作者单位:1.100051,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2.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通信作者:齐铮,Tel :(010)84013122,E-mail :lqqiz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7616363007.html, 28·· DOI:10.16025/j.1674-1307.2012.01.009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本文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用药经验摘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附有口诀记忆哦,你确定不收入囊中吗? 1.治疗疮疡久治不愈确实有效:黄芪15~30g、桔梗6~10g、甘草6~10g(口诀:疮疡不愈桔草芪。) 2.治疗各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莪术6~10g、猪苓6~10g(口诀:癌症莪猪苓。) 3.治疗帕金森病:钩藤10~15g、白头翁10~30g,常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口诀:帕金森,帕金森,还五钩藤白头翁。) 4.治疗白发显效:桑麻丸:桑叶6~10g、黑芝麻10~30g。配伍何首乌、生地黄更著。(口诀:白发桑麻丸,首乌生地黄。) 5.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苍术、黄柏,配伍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其效亦佳。(口诀:风湿二妙归豨莶,乳没丹芍鸡血藤。) 6.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桑枝30g、柽柳60g,合苍术、黄柏更佳。(口诀:风湿关节血沉快,二妙柽柳桑枝袋。) 7.治消渴:神效散,白芍、甘草等份。(口诀: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 8.四藤一仙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口诀:四藤一仙汤,灵仙海风钩鸡络。)

9.性不感:女贞子、续断合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麝香、樟脑、没药。(口诀:不感女贞续麝樟,葫芦巴戟没二仙。) 10.杜仲丸:杜仲、续断。治腰痛不分内伤、外伤。(口诀:腰痛杜仲续,不分内外伤。) 11.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薏苡仁60g、乌梅30g入丸施治。(口诀:妇科包块薏乌梅。) 12.茵陈15~30g、金钱草20~30g治疗结石确有良效。(口诀:结石茵陈与金钱。) 13.滑石6~12g、海浮石10~15g伍萆薢、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治疗前列腺肥大时,萆薢需重用达30g。(口诀:前列肥大滑海石,重萆怀牛丹参留。) 14.结石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0g、车前子30g、车前草10g、血余炭10g、六一散10g,连服5剂,结石消失。(口诀:结石金沙重金钱,血余六一二车前。) 15.尿路感染:海浮石、金钱草合血余炭、六一散、车前草、旱莲草。(口诀:尿感海石六一炭,三草金钱车旱莲。) 16.老人尿闭:蝼蛄、蟋蟀各4只,甘草3g,水煎服。(口诀:老人尿闭草蝼蟋。) 17.肾炎血尿:白茅根、益母草合血余炭、六一散。(口诀:肾炎尿血益母草,血余六一白茅根。)

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简介

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简介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标签:糖尿病;降糖;药对;湿热;淤血;津亏;气血亏虚 谢春光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专家库中医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师一直工作在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第一线,长期进行了对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病、老年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和中医药防治机理等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笔者有幸亲临教诲,现将谢老师常用降糖药对总结如下。 1黄芪,山药 谢师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久必损伤正气,气血暗耗,导致气血亏虚,当予补益气血以治之[1],宜选用黄芪平补之药,《神农本草经》言:”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小儿百疾,补虚。”素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且黄芪甘温补中气,升阳健运而止渴;而山药甘平益脾阴固肾而涩精,两药相配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相得益彰。常用剂量黄芪15~30 g,山药15~30 g,此药对也是已故名医施今墨先生常用的降糖药对,谢师教导我们应该继承名医经验,在前人的基础努力创新。 2丹参,红花 因糖尿病中淤血的形成,都未予重视,谢师广泛收集名家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体会,指出糖尿病在其慢长病理过程中,往往伴随有瘀血的病症[2],认为淤血证贯穿于糖尿病的全过程,且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提倡宜早用活血药,对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在众多的活血药中,谢师认为丹参、红花药性平和,无辛香走窜耗伤气阴之行,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丹参、红花既能改善血管微循环,对高血脂也能调节作用,故对糖尿病伴高血脂的患者适宜。常用剂量丹参15~30 g,红花10~15 g。 3石膏,知母 此药对源于《伤寒论》白虎汤,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止口渴。知母甘苦寒、质润多液,生津止渴,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二药配伍,增强清泻气分大热之效。常用石膏20~30 g,知母20~30 g,且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适用于阳明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浊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欲过度所致,是当今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常见的辩证分型有:津伤燥热、阴精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淤血阻滞。并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予以不同的护理。 标签:消渴;辩证施护;辩证分型 1津伤燥热 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舌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治以清热生津。辩证施护:易食苦瓜、菠菜、番茄、萝卜、西瓜翠衣等清热养阴生津之品。蚌肉熟食能滋阴养血,清热解毒。食疗方:地黄粥(干地黄、小米)。让患者注意休息,可以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等。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控制睡前饮水量,也可配合耳穴埋籽,主穴:胰、胆、内分泌、缘中,配穴:肺、肝、脾、胃、神门、肾上腺。并保持口腔清洁,应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 2阴精亏虚 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脉细或细数[1]。治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辩证施护:易食黑豆、海参等补肾益精之品,可用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水代茶饮。食疗方:山药粥。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规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皮肤、足的卫生,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如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或破溃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不可自行处理各种伤口,以免引起皮肤的感染。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应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等保温用品,以免引起烫伤皮肤。 3气阴两虚 口渴欲饮,能食善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晕多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盜汗。舌红苔白,脉沉细。治以益气养阴。辩证施护:易食莲子、燕窝、山药、人参等益气养阴之品。食疗方:淮山洋参排骨汤。肢体麻木刺痛时,可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或中药泡洗。若口服中药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按时测量血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汗出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468】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468】 吕景山第二届国医大师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评为首届“山西名医”。2014年获得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感动山西”特别奖。出版论著十余部,其中《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被译为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并分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3年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编者按国医大师吕景山指出,”百病皆生于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对于好多现代病的治疗都不要忘了治痰。文中,吕老公开了多个他治疗”痰“证的对药之方。本文为吕景山在2015年12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在广东惠州主办的”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的演讲。本人已审阅。 什么是”痰“? 何为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诸病源侯论》云:“痰者,涎液凝聚”。一旦产生,即可成为加重病情的因素,又可诱发新的痰病为患,诚如李时珍说:“痰涎为

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故有“百病皆生于痰”、“痰为百病之根”、“怪病责之于痰”之说。 传统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类,分述如下:1、有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从呼吸道分泌出的痰液,以及人体内、外所见的肿块、肿物、瘰疬等可触知的病变。因其见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可及,影像可见,均称有形之痰。 2、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是指停聚于脏腑、经络,易引起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痰。因其外无可见,只可以症测知,故称之为无形之痰。 痰的特性 1、粘滞性痰是水湿津液凝滞的病理产物,一旦成形就具备了粘滞的特性。周学海《读书笔记》云:“痰者,稠而极黏”。 2、走窜性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盖痰在血,能使血液粘聚变稠,运行缓慢,聚而成痰;侵犯脉管,将会影响其舒缩功能,气血津液的出入,代谢废物的排出均受到影响;粘于气道,阻碍肺系的呼吸吐纳升降功能。痰之粘腻,聚而成为痰湿、老痰、顽痰等。 治疗无形痰证的对药 1、痫、狂、癫傅青主说:“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生痰,

巧用施今墨对药治梅核气

巧用施今墨对药治梅核气 施今墨临床善于成组双药合用的经验,通称“施氏对药”。《施今墨对药》中载“桔梗、枳壳、薤白、杏仁。此四味药常常配伍应用,以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甚效”(以下简称“桔梗四味”),笔者后在临床毎遇梅核气患者,巧用施老对药,随证加味治疗数例,效果不错。 病案1王某,女,32岁,于1998年5月11日就诊。自诉二天前,因与朋友发生囗角,自觉胸满不舒,始则咽喉有痰难咯,继而如食物滞留在咽部,并伴有声音嘶哑。舌苔稍腻,脉弦。辨证为气郁痰结,予“桔梗四味”增益。 处方:桔梗12克,杏仁9克,枳壳10.5克,薤白9克,香附9克,半夏12克,旋覆花(布包)9克。3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药尽病除。 病案2张某某,女,58岁,于2001年10月6日就诊。因家庭纠纷,情志不遂,胸满气逆,咽喉不适,如有异物梗阻。诸医用疏肝理气等治法,咽梗不适未减。自诉咽部如有大枣样异物,曾疑食道病变,做钡餐透视,无阳性发现。同时伴有咳嗽吐痰,舌淡苔腻,根部略黄,脉弦滑。辨证为气郁痰结,仍用“桔梗四味”加味,处方与上例同,3剂,水煎服。药后自觉异物缩小。二诊加生牡蛎20克,继服3剂,诸症消失。 按:关于“梅核气”一证,后世多谓由于情绪不畅,肝郁乘脾,痰浊内生,痰气交阻于咽而成。治疗多宗张仲景《金匮要略》方之半夏厚朴汤。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此证与肺气不无关系。因肺主一身之气,职司宣降,如宣降失常,痰涎结于咽,可致梅核气。本证的病理机转,似是气郁痰结,肝郁为先,肺失宣降为其后,痰因郁生,结因痰凝,不可不辨。且临证病人又常伴有咳嗽吐痰、声音嘶哑等,亦说明病因与肺失宣降有密切关系。故疗此证,佐以宣降肺气,实为一法。肺郁得解,上焦通调,宣降有常,可助痰结消散。施氏对药“桔梗四味”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是“采用桔梗之升,杏仁之降,薤白之开,枳壳之导”,宣降肺气,利咽散结,行气导滞,宽胸除满。又加香附、半夏、旋覆花解郁散结,化痰降逆,故疗效颇佳。痰结较久,还可加生牡蛎、海浮石等消痰散结。舌赤苔黄腻,证属痰热者,亦可加黄芩、川贝等清热化痰之属。

治荨麻疹—2

《处方》一: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芩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1、荆芥穗10克: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2、防风9克:1、能发汗,又能止汗“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2、能止泻,又能通便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防风配枳实 (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

(中医内科学)消渴、哮证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消渴、哮证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三消辨证的根据是 A.消渴病程的先后 B.消渴病情的轻重 C.上中下三消预后的不同 D.上中下三消病机的不同 E.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轻重主次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肺热津伤型消渴,若见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脉洪数无力,可选方 A.二冬汤 B.玉女煎 C.消渴方 D.白虎加入参汤 E.增液汤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3题: 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 A.七味白术散 B.金匮肾气丸 C.消渴方 D.六味地黄丸 E.玉女煎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4题:

消渴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 A.消渴方 B.玉女煎 C.七味白术散 D.六味地黄丸 E.金匮肾气丸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肺热津伤 B.阴阳两虚 C.胃热炽盛 D.阴虚燥热 E.肾阴亏损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 A.消渴方 B.玉女煎 C.七味白术散 D.六味地黄丸 E.金匮肾气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辨证属 A.下消阴阳两虚证 B.下消肾阴亏虚证 C.上消肺热津伤证 D.中消胃热炽盛证

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03-29T11:23:01.3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马平李尊奉侯纪玲[导读]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体重正常或消瘦者服用格列吡嗪片,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生津汤(主要药物:桑白皮12g,桑葚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地骨皮12g)。水煎服2次,合并煎液400ml,一日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及辨证施护。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比较:治疗组取得显效率62.26%,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取得显效率42.45%,总有效率78.30%,x2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61.32%;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43.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该研究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干预/辨证施护;康复效果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我市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多,糖尿病的治疗控制效果不佳[1]。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病必须坚持终身综合性治疗,病情控制的好坏与患者对综合性治疗干预的依从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地护理与防治,降低发病率及有效的控制慢性并发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经过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男58例,女48例;对照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治疗组、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9.89士1 2.39)岁和(5 3.34±10.38)岁;病程分别为( 4.07±1.1)年和(3.76±51.56)年;空腹血糖分别为(12.27士2.17)mmo1/L和(12.73±3.31)mmo1/L。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两周末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 1.2.1对照组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体重正常或消瘦者服用格列吡嗪片,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二甲双胍。口服二甲双胍片,一次30mg,一日3次,格列吡嗪片,一次 5mg,一日3次。 1.2.2治疗组治疗(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生津汤(处方组成:桑白皮12g,桑葚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地骨皮12g,葛根10g,黄连12g,苦瓜12g,潘石榴12g)。水煎服2次,合并煎液400ml,一日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 (130mg/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尿糖(十)。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150mg/d1),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 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尿糖(++)。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生活质量评定:根据Karnofsky(KPS)评分评估,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提高,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10分为稳定。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护怡情养性: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消渴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2]。患病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对治疗和康复不利,因此护理人员以和善可亲的举止调节医护环境与气氛,稳定病人情绪,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引导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心理调适,情志舒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经脉通利,有利于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2辨证施护对照组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治疗组按以下中医辩证施护。目前,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消渴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3]。 2.2.1肺胃燥热表现为烦渴多饮,喜冷饮,多食善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数,舌红苔少,脉玄数,当滋阴清热,此症临床最多。护理上对多饮多尿者每天记录水分进出量。多食易饥者应控制饮食,饮食应以清淡略带凉性食品为宜,忌辛辣烟酒等助热生火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2.2.2气阴两虚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体胖大。治以益气养阴生津。药用生麦片和增液汤加味,也可用玉液汤、玉泉丸调摄。忌辛燥坚硬食品,保持大便通畅。还应畅情志,和气血。护理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根据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经常观察患者的视力、皮肤及全身症状,定期测血压,注意并发雀盲、白内障、痈疖、眩晕等症。一旦发生,应结合有关病症护理。 2.2.3阴阳两虚面色黧黑,耳轮干枯,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体胖嫩,舌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育阴温阳,补肾活血。忌生冷瓜果,注意保暖,及时增衣助阳。避御寒邪,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汤代茶饮,适当进食芡实、核桃、猪腰等补肾之品。以休息为主,严重者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水肿的发生。 2.2.4气虚血瘀症见乏力神疲、纳差、脘疲气短、动则汗出、唇舌色暗、手足麻木、苔薄白、脉细无力,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少食辛辣耗气之物,多食山药、枸杞子、西洋参等补气之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结果

1对穴1对药国医大师这样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1对穴,1对药,国医大师这样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杏花岛作者:吕玉娥现如今,长期久坐,又缺乏锻炼的人越来越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腰痛,而且疼痛还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甚至出现下肢的无力、麻木、发凉等症状。今天介绍一些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妙招。对药(杜仲——川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有腰部酸痛,就其本质而言,即是肝肾不足,所以需要采用“杜仲配川断”这组对药。杜仲配川断,名曰杜仲丸,出自《赤水玄珠》,二药配伍,补肝肾、壮筋骨、通血脉之力益彰。不论内伤腰痛、外伤腰痛均可选用。这组对药(杜仲10g川断10g)既可煎汤服用,也可用于煲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的腰酸、腰痛,下肢软弱无力等症状均有很好的效果。对穴(肾俞——委中)肾俞:俯卧,先取与脐孔基本相对的命门穴,再于命门穴旁开1.5寸处取穴。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1寸。委中:俯卧,于腘窝横纹中点,即是本穴。肾俞配伍委中,出自《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应在委中。又云:“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应在肾俞。肾俞、委中伍用,善治一切腰腿痛。急性病证,只针不灸;慢性病证,针灸并用。时常用手指点按这组对穴,即可起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当

出现腰痛等症状时,还可以采用推拿、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保健小窍门睡卧硬板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部保暖和保护,不要过于劳累,也不要有意识地活动腰部试其疼痛情况。避免腰腿剧烈运动、搬抬重物、进行较强的腰腿部功能运动与肌力训练。多吃高钙食物,如纯牛奶、虾皮、海带、豆制品等,多到户外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飞燕式:俯卧,两下肢及上肢伸直并连头部同时抬起3-5秒,重复5次。(吕玉娥,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二科主任,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女儿、学术继承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中医大家石学敏院士、刘淑琴教授,擅长运用“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内科、妇科杂症。)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

十、消渴 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机体 阴虚燥热,出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表现简称“三多一少”,根据三多表现的主次,有上、中、 下三消之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危机人体健康。 西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以口渴、多尿、善饥、消瘦为主要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病机】 消渴的病因比较复杂,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消渴。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的重要内在因素,其中以阴虚体质最易发病;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或温燥壮阳的药物,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气郁化火,或劳心竭虑,心火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损耗神精,虚火内生,上蒸肺胃,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辩证施护】 (一)辩证要点

1 、辨病位消渴病根据其程度的轻重不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对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 3.辨本症与并发症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特点。常见并发症有眼疾、痈疽、肺痨、心脑疾病、水肿、肢体麻木等。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一少”不明显,常因各种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最后确诊为本病。 (二)辨证分型 1.上消(肺热津伤) 证候表现: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量多,舌质红,苔薄黄, 脉洪数。 护治法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治疗代表方:消渴方加减)2.中消(胃热炽盛) 证候表现: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有力。 护治法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治疗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消渴病之辩证论治

消渴病之辩证论治 消渴《中医内科学》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 《外台秘要,消中消暑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说:消渴一证“可变为雀

目或内障”,《儒门事亲·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疠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明清及其之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 吕景山第二届国医大师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评为首届“山西名医”。2014年获得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感动山西”特别奖。 从医六十年以来,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患者,获得了广大患者和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同时,先后培养了包括加拿大、香港等地在内的弟子五十余人。现已耄耋之年,仍勤耕不辍,服务于临床。 在学术上,他师古不泥,独辟蹊径,形成对药理论、对穴理论和对法理论。对药理论填补了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以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对穴理论为针灸学和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 出版论著十余部,其中《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被译为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并分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3年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编者按 国医大师吕景山指出,”百病皆生于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对于好多现代病的治疗都不要忘了治痰。文中,吕老公开了多个他治疗”痰“证的对药之方。 本文为吕景山在2015年12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在广东惠州主办的”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的演讲。本人已审阅。 什么是”痰“? 何为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诸病源侯论》云:“痰者,涎液凝聚”。一旦产生,即可成为加重病情的因素,又可诱发新的痰病为患,诚如李时珍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故有“百病皆生于痰”、“痰为百病之根”、“怪病责之于痰”之说。 传统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类,分述如下: 1、有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指从呼吸道分泌出的痰液,以及人体内、外所见的肿块、肿物、瘰疬等可触知的病变。因其见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可及,影像可见,均称有形之痰。 2、无形之痰 无形之痰是指停聚于脏腑、经络,易引起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痰。因其外无可见,只可以症测知,故称之为无形之痰。 痰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