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案七: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地理学案七: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地理学案七: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点搜索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西北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

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主要湖泊:罗布泊

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青藏地区

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2、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生产一览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3、我国四大区域工业生产一览

北方地区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河港:哈尔滨。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海盐:长芦。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南方地区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产区。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铁路:主要铁路干线构成“六纵三横”铁路网。“三横”:北是陇海线,中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北是黎湛-南昆线;“六纵”:京沪、京九、京广、焦柳、襄渝-川黔、宝成-成昆线。内河航线:京杭运河(港口: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河(港口:蚌埠)、长江干支流(港口: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重庆、宜宾)、珠江干支流(广州、肇庆、梧州)。沿海港口: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南岭和横断山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最有特色,滇、苏北、皖北的煤、大陆架石油、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资源也较丰富,四川盆地的井盐,四川是我国铁矿比较丰富的省。著名的矿产地:煤矿:徐州、“两淮”六盘水、天府;海盐:莺歌海、布袋;铁矿:海南、马鞍山、大冶、綦江、攀枝花。有色金属: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锡(个旧)、汞(铜仁)、铝(修文)。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横断山区、珠江上游、东部沿海各河流。著名水电站有:长江流域:丹江口、安康、五强溪、葛洲坝、三峡、隔河岩、宝珠寺、乌江渡、二滩;珠江流域:天生桥、岩滩、西津、大化。钱塘江:新安江、乌溪江。闽江:水口。③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化工、能源、造船、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上海(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南京(化工、电子)、徐州(煤炭)、无锡(纺织)、杭州(丝纺、麻纺、电子、化工)、马鞍山(钢铁)、景德镇(陶瓷、飞机)、武汉(钢铁、棉纺、造船)、十堰(汽车)、宜昌(能源)、长沙(有色冶金)、重庆(能源、钢铁、机械、纺织)、成都(机械、纺织、仪表)、贵州(有色冶金)昆明(有色冶金、机械、仪表、化工)、广州(综合性工业中心)、南宁(制糖、罐头)、柳州(机械)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沿海工业地带南段。

西北地区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

青藏地区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铅锌: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盐湖。盐池:茶卡盐湖。②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电站。③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建有国内最大的羊八井地热电站。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5、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台湾省

⑴地理位置与范围:本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⑵台湾岛约有2/3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西部平原宽广。岛上多火山、地震。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浊水溪仅186千米。最大湖泊日月潭。

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①森林: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其中樟树最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伴。②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台湾的海域鱼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③矿产资源: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盛产海盐;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⑷工业和旅游业: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的经济,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旅游业是台湾重要经济来源。

⑸人口与主要城市:台湾全省人口2000多万,97%是汉族。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很早以前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少数民族主要为高山族。台湾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台北市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海港。

香港

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中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份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约600万,其中中国血统居民占98%,祖藉广东省的最多。香港重要转口港,居国际贸易有利位置。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也是世界信息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原料、燃料、副食品、淡水、建筑材料等大部分依靠进口,工业多属加工工业。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香港的旅游业也很发达。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回归祖国,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岛组成。人口40多万,其中中国血统居民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祖籍也以广东省最多。旅游业是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999年12月3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二节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界限: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及其主要观点

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6.研究地理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自然辩证法。 林超地理学家,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林超最早提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并带领一批人发展这门科学,探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作用和地位,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 林超认为,我国地理界以前重人文轻自然,后又重自然轻经济甚至取消人文,都背离了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宗旨,于学科的发展不利。所以他不断大声疾呼发展综合地理学。在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开篇中写到:“地理学将是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科学,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科学。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两栖科学”。目前,各国科学家倡导建立的“地球系统科学”、“地理科学”,正与林超的主张一致,并经各条蹊径成为事实。 黄秉维地理学家,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黄秉维长期从事地貌和自然区划的研究,开拓了热量和水分平衡、化学地理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3个方向;先后组织了水土保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热量与水分平衡的大规模研究,倡议开展陆地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新方向。 胡焕庸地理学家,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中国地理学习方法

中国地理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地理?)引子:区域地理普遍感觉难学难教,甚至有人认为很简单: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如此而已。《房龙地理》,又名《地球的故事》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房龙曾评价传统地理“不讲理”(“不讲理的地理”好好学习网)。地理的区域性、基本国情、优越的地理位置、高中国与低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重要的地理(地形、气候、农业、经济、文化等)界线、珠穆朗玛峰缩水、区域大开发、乡土地理、区域问题、临国边界纷争、爱国主义等。高考中国地理占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我国的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国情、国策、国土开发整治当中的问题中国地理占的比重略大一些。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评价) 2、多山的地形(地形骨架、高低中国、地形界线、地貌特征) 3、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特点、优越性、灾害天气) 4、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青藏高寒区) 5、各地农业差异很大(秦淮线、长城线) 6、东中西部经济差异(范围、差异、优势及劣势) 7、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发)

8、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三农问题、和谐社会建设) 9、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介绍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10.中国地理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地理?) 1、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例1、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识,地名数据多,硬记有困难,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两湖两江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一、北方、南方地区 二、西北、青藏地区 三、北京 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2、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 (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3、气候: (1)处于暖温带;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三个特别行政区: 四、香港 五、澳门

六、台湾省 1、位置: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弯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2、台湾自然地理: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是玉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湖是日月潭,气侯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温暖湿润。 3、资源: (1)台湾岛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2)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之称; (3)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4)旅游资源: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日月潭等; (5)台湾岛其他的美称:“东南盐库(海上盐仓)”。 4、经济: (1)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2)台湾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台北,最大的海港是高雄港,台湾的城市分布在西部。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中国地理学家

中科院地学部院士统计 年份19 55 19 57 19 80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总 计 已 故 现有 人 数 24 3 64 35 10 10 10 10 9 10 185 72 113 中国地理学家(院士)(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编 号 姓名简介 1 安芷生第四纪地质学家。原籍安徽六安,生于湖南芷江。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为确立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与深海沉积序列的对比,以及黄土堆积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首先引入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最早指出我国240万年前发生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重建了晚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变迁的代用序列:对控制我国中东部环境的古季风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合著《黄土与环境》一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 常印佛矿床地质学家。江苏泰兴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地质矿产局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科研,对目前世界上不同成矿环境中的几个主要铜矿类型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发现了铜陵近东西向隐蔽基底断裂带,提出了一个有关陆内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预测。所提出的“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建议,及相应的成矿模式,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实践。提出了安徽沿江地区第二轮普查和立体填图的建议,并获一批成果。在直接指导找矿方面,为铜陵有色冶炼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 巢纪平气象学家。江苏无锡人。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预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中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1957年发表了我国第一张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图。60年代建立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70年代首次建立我国海气耦合的滤波矩平长期天气数字预报模式,成功地进行了月季天气预报试验。近十多年来,提出了Rossby波相互作用后可激发出一类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的不稳定波,以及在非线形作用下可激发出2-3年ENSO型振荡等,提出了热带大气和海洋运动的半地转适应和发展理论,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数字预报业务系统。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 陈旭古生物与地层学家。1936年生于江苏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即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从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60年代师从穆恩之院士,参与《中国的笔石》的编著和建立和完善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包括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主持多个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了较多的论著。1997年以他为主的国际工作组在我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建

1中国区域地理定位练习(教师版)

南丹高中2012届高三地理复习资料 考纲要求: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①地理位置。②国土构成。③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①地形的总体特征。②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③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①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③气候的主要特征。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①外流区和内流区。②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③湖泊的分布。 ④主要湖泊。⑤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⑥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①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②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③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③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④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③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④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③主要矿产地。④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③能源和矿产资源。④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经济发展的特点。③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①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②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⑤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⑥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⑦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⑧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⑨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⑩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考向分析: 以我国某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特征及对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评价。 知识模块: 1、中国地理定位练习 2、中国的地形 3、中国的气候 4、中国的河流、湖泊 5、中国的资源 6、中国的农业 7、中国的工业 8、中国的交通 9、国土整治

_认识中国地地理区域目标检测题

第九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一节北方地区 一、选择题 (A ) 1.关于北方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B.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 C.太行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D.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 B) 2.下列省区中濒临渤海与黄海的是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 B) 3.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河流含沙量大 B.1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 C.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D.都属于湿润地区 (B ) 4.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C.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D.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 A )5.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 A ) 6. 水土流失、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风沙危害等严重环境问题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C ) 7.北方地区中,拥有大片肥沃黑土的是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 )8. 下列产于我国北方的温带水果是 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 ( C ) 9.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农作物主要产在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 B ) 10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A.水稻和玉米 B.小麦和棉花 C.水稻和甘蔗 D.玉米和大豆 ( B ) 11.北方地区特产丰富,著名的东北“三宝”是 A、东北虎、金钱豹、人参 B、鹿茸、貂皮、人参 C、东北虎、松鼠、人参 D、东北虎、紫貂、人参 ( C ) 12.煤炭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位的省区是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 B ) 13.我国矿产能源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是 A.西北和东南 B.华北和东北 C.西南和东南 D.华北和西南 ( B ) 14.位于华北平原上的大油田主要有 A.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 B.华北油田和中原油田 C.大庆油田和大港油田 D.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 ( A ) 1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B.修建各种水利工程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中国地理之最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xx地理之最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xx地理之最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xx——xx 4、最大的盆地——xx 5、最热的地方——xx盆地 6、最大的岛屿——xx 7、最低点是xxxx盆地中的xx 8、最长的河流——xx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xx 11、最长的内陆河——xx 12、海拔最高的xx——xx 13、最长的地下河——xx 14、最大的瀑布——xx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xx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xx——xx 18、最大的xx——xx 19、最北的村庄——xx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xx 22、最大的xx——xx 23、最大的岛群——xx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xx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xx 27、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8、xx最大的盐水湖是xx 29、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xx火烧寮 31、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2、最大的狭谷——xx大峡谷 33、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4、xx最大的xx——xxxx 35、xx最高的盆地——xx 36、最南端——xx 37、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38、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9、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2、地形、地质 【测一测】读图完成填空(青藏地区) (1)地形区:a______ _ _山脉、 b. 山脉、c 山脉。 (2)、河流:d 、e________、 f________。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 是指、、。 (3)城市:g 、h________、i西宁。 (4)在图中填上: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羊八井、雅鲁江布江;用铁路符号绘画出青藏铁路、兰青铁路。 (1)地形特征: 以、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连绵、广布。由于海拔,空气,大气的作用和作用很,使青藏地区①紫外线特别;②光照,作物或花卉的色彩特别;③昼夜温差,作物;④空气,气压较,缺,易产生反应。根据青藏地区这种环境特点,如果各位青藏地区旅游,必需准备用品有:。 由于海拔,昼长比同纬度地区;加上四周高大山脉的,青藏地区降水,晴天,日照时间,所以青藏地区是我国(能源)最丰富的地区。 由于海拔,气候,不足,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和南部的,被称为(农业地域类型名称)。 ●雅鲁藏布大峡谷、横断山区:是板块、板块碰撞形成的一系列 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与、、形成“三江并流”景观。 利:①区内山谷,地形落差,蕴藏丰富的(能源); ②垂直地带性,物种,适宜发展农业; 弊:地形起伏,坡度,且多活动,岩层,多灾害,易发生流失。 ●藏北地区(即青海高原):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是我国地势最高的 内陆大盆地,蕴藏丰富的、石油、煤和,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供应地。 (2)地质特点: 青藏高原南面是山脉与横断山脉,地处火山-地震带上,是板块与板块碰撞地带(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活动和断裂带。 利:(能源)资源特别丰富,拉萨附近有中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教师用)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纲浏览: 1、中国的区域差异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 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 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

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 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 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 要区位因素 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 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

第八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知识清单

第八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知识清单 考点一:运用地图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图10为某同学学习笔记上的一幅简图。读图,完成1、2题。 图 10 1 A B C D 2A C 图6为某大洲沿30oN 的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图6 3.图示地区位于 A .大洋洲 B .北美洲 C .亚洲 D .非洲 4.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A .中间高,南北低 B .中间高,东西低 C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 .中部低,四周高 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完成5~6题。 5.读东北地区图,根据地表结构特点,推断位于区域内部的地形是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 A 西高东低 B 中间低,南北高 C 中部低,四周高 D 东西高,中部低

考点二:运用资料说出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1. 2. 4 5 4.A 地区 5.A C 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1/3。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A C 7.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A C

考点三: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图1右侧为目前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及其主要的火箭研发、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左侧为长征系列火箭主要技术参数资料,据此回答1~3题。 图1 一般而言,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既能够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令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使同型号火箭运载能力增加10%,又可以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1.最适合发射高度高、体积大、运载能力强的大火箭的我国航天基地是 A.①B.②C.③D.④ 如果说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个高挑的美男子,那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更像是个壮汉。 2.除技术原因外,造成两者“形体”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与发射场位置选择相关②受发射场地气象条件影响 ③受交通运输方式的制约④与发射场所地形条件有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我国火箭研发、生产主要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A.大分散、小集中B.沿海分布 4. 的城市是 A C 左图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布局景观图。我国的 A C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doc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地理学也如此。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及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向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地理学家充分利用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中国自然结构和国家发展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应用价值和科学内容,成为诸多分支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 同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建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地理学家的工作促进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的方法逐步为社会所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成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为社会所认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20世纪后半叶,在为国家需求服务所进行的工作规模和发挥的巨大作用方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理学能够与中国相比。大规模的全方位的理论成果不仅创新性地体现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特点,也丰富和发展了当今现代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地理学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已经明显超越了专业的界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学逐渐走向世界,通过广泛交流引进了发达国家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体制、评价指标、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发展条件获得大幅度改善,新人才大量涌现。许多学者逐渐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地理学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注重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正在转变为由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即转移到自然过程、生物

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这种变化应该是具有统领性质的。但是,正如黄秉维先生当时所反复强调的,这种环境变化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全球气候变化。 近10多年来,许多地理学家将视角转向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国际前沿,也有一批学者继续将重点置于国内新的重大领域的研究。这期间,中国地理学发展方向和研究工作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研究工作中开辟了下列新方向和新领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温室气体变化与大气层增温、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生态经济、对地观测、地球系统、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资源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及城镇体系、功能区等。在地理学的区域性方面,研究的区域尺度表现为微观的更微,宏观的即为全球尺度。在上述新领域和新方向近年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中国地理学的这一重大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的响应是基本一致的。早在20 世纪70年代,土壤学、林学等学科即进行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当时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农作物、森林、草地等肥力维持机制和生产力。1986年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启动,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发布,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学术界20世纪90 年代开始进行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碳循环机理研究。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诞生后,研究工作明显扩大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不同区域的碳收支、气候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反馈的研究方面。 陆大道,著名经济地理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地理

4、中国区域定位及其地理特征

4、中国区域定位及其地理特征 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2.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结合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判断其原因最可能是①地( ) A.光照更强 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 D.植被覆盖率更高 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河流( ) A.冬季有结冰期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年径流量小 D.汛期短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科技发达 ②水电廉价 ③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④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调查发现,图示区域的古长城损毁严重,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强 B.流水侵蚀作用强 C.地震频繁导致破坏 D.农民耕作活动的破坏 2.下列说法属于图示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的是( ) ①资源贫乏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水资源短缺 ④交通落后 ⑤劳动力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配套试题 中图版(1)

第3讲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解析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 1.C 2.B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4.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第3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4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 3.D 4.D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浅谈中国地理学习的意义

浅谈中国地理学习的意义 中国地理是主要包括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内的两大模块,中国自然地理主要是中国的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特征,中国人文地理主要是中国的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等领域。 学习中国地理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大致为东半球北半球,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内陆及高原高山地区),冬季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盛行西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东南风气温较高降水多,局部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中国的地势为三级阶梯,地形西部高东部低。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为中国第一高峰,最低点为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中国第一大河为长江,母亲河为黄河,径流量最大的是珠江。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大、汛期主要为夏汛;非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小、流速较快含沙量较小、汛期主要为春汛。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占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动物也很丰富,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13.97%。中国土壤主要有西南部的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酸性;长江下游及西藏南部土壤类型为红壤,富含铁质呈酸性;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宁夏至西宁狭长地带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量大于土层上部有腐殖质层,土壤肥沃;我国北方地区土壤有棕壤及褐土,呈微酸性反应;部分地区土壤为发育。 中国的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陆地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中国人口约为13亿,共有56个民族。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比正逐年提升。中国有涵盖全国的铁路公路交通网,水路运输以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为主,空运和管道运输较为发达。中国大陆(含港澳)目前有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两个城市)及23个省级行政区。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我国古代常形容人博学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学习中国地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在许多的学者在通过对该地区地理长期考察论证下才得以实行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也是基于对我国气象的观察总结预测的。这些都是离不开对中国地理的探索与学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北方地区精选练习中图版1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 一.综合题 1. 读图8—1—1,回答下列问题。 图8—1—1 (1)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大致在之间,处于地球五带中的。地处(选填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经度位置大致在 之间。 (2)北方地区位于以北,大兴安岭和长城以东、以南,东北部与和 (填国家)相邻。东临海和海。 (3)位于太行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位于太行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其周围分布(填山脉名称)。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1. (1)北纬35o(32o-35o均可)到北纬50 o(50o-53o均可) (用字母表示也对)北温带中纬度东经105o(或102o、103o)——135o (2)秦岭-淮河朝鲜俄罗斯渤黄 (3)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级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高原 2.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图8—1—2)、北方地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8—1—3)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8—1—4),回答下列问题。

图8—1—2 图8—1—3 图8—1—4 (1)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 (2)兰州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石家庄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长春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哈尔滨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由上可以得出,北方地区夏季,冬季。 (3)兰州降水量最多的两个月份是,石家庄降水量最多的两个月份是,长春降水量最多的两个月份是,哈尔滨降水量最多的两个月份是。由上可以得出,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季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 (4)由(2)和(3)归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