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复习整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复习整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复习整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

第一章

1、能源的分类: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②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③常规能源与新能源④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2、人类需要能源的形式:①热能②机械能③电能

3、燃烧设备、热能动力机以及它们的辅助设备统称为热能动力装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进入发动机进行能量交换;另一种则首先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某种液体使其汽化,然后将蒸气导入发动机进行热功转换。

4、热能动力装置的分类:①暗能量转换方向分类,原动机、工作机。

②按机械运动方式分类,回转式、往复式。③按工质流动方式分类,轴流式、径流式、混流式。④按用途分类。

5、功率:功率是做功快慢程度的度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或消耗的功来表示。额定功率——原动机长期连续运行中所能保持的最大功率。经济功率——设计机器是=时作为热力计算依据的功率。

6、热能动力设备的其他评价指标:①排放②使用寿命③变负荷能力④使用燃料⑤装置效率

7、(名词解释)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它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于气缸总工作容积一定的发动机而言,其平均有效压力反映了发动机输出扭矩的大小。升功率——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升功率与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的乘积成正比,单位为kw/l。

8、热能动力设备对环境的影响:①热污染及水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噪声污染④热能利用中的其他污染

9、(简答)环境保护的策略:①提高能源转换效率②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④研发代用燃料及新的带用工质⑤改进技术实现低污染排放⑥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

第二章

1、(名词解释)锅炉参数:锅炉的参数是指锅炉的容量、出口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和进口给水温度。锅炉的容量用额定蒸发量来表示,是指锅炉在额定的出口整齐参数和进口给水温度以及在保证效率的条件下,连续运行时所必需保证的蒸发量,单位为t/h或kg/s,也可用与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的功率表示为kw或mw。

2、层燃烧设备燃烧特性(附图,课本p48):燃烧顺序:受热干燥,挥发分析出并着火燃烧,焦炭燃烧和燃尽,最后形成灰渣。燃烧过程中,

煤是逐渐的由煤闸门移动到炉排末端的,因此燃烧的各个阶段也就依次的分布在整个炉排长度上,如图所示。新煤进入炉膛后,煤层上表面受到炉膛火焰和炉拱的高温辐射,就开始进入燃烧的热力准备阶段。从煤层下方来的空气一般预热温度不超过200℃,对新煤虽有一定的加热作用,但不及煤层上方的辐射强烈。因此煤层从最上面开始,然后通过传热逐渐向下传播。由于传热方向是自上而下的,而煤层的移动方向是水平的,结果煤层中燃烧过程各阶段的分界面都是斜面。

3、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特点、好处):①省煤器主要是充分利用锅炉尾部烟气温度来加热给水,提高进入锅筒的水温,同时把离开锅炉的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样可以提高锅炉效率,节省燃料,这就是“省煤器”的由来。按照省煤器出口工质的状态可将其分为沸腾式和非沸腾式两种。按其所用材料的不同科分为铸铁式和钢管式两种。许多省煤器都采用光管受热面。②空气预热器是利用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空气的热交换设备。空气预热器可吸收烟气热量,使排烟温度降低并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同时提高了燃烧空气的温度,有利于燃料的着火、燃烧和燃尽,增强了燃烧稳定性并可提高锅炉燃烧效率;空气预热还能提高炉腔内烟气温度,强化炉内辐射换热。主要有间壁式和蓄热式。

4、燃煤设备的脱硫技术可分为三类:燃烧前对燃料进行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烟气脱硫。燃烧前燃料脱硫用的较多的是洗选技术。由于煤中硫化亚铁比重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洗选法脱除部分的硫化亚铁以及其他矿物质,常规洗选法可以脱除30%~50%的硫化亚铁。其他的燃料脱硫技术还有化学浸出法、微波法以及细菌脱硫等,还可以将煤进行气化或者液化,转化成情洁的二次燃料,以达到脱硫的目的。燃烧中脱硫主要是指燃烧过程中so2遇到碱金属氧化物,便会发生反应而被脱除掉。目前煤粉炉中采用的脱硫技术主要是烟气脱硫。烟气脱硫又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

5、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的种类:螺旋板式、板式、板翅式、翅片管式及热管热交换器。

6、(课后题)为什么链条锅炉要进行分段送风?

答:不同地带的煤层进行着不同的燃烧阶段,因此各个地带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和煤层中释放的气体成分也是不同的。为了适应煤层沿炉排长度方向分段燃烧这一特点,必须向燃烧炽烈的炉排中部送入足够数量的空气,并相应减少送至尚未开始燃烧的新煤区和炉排末端燃尽区的空气量。为此,就必须将炉排下面的风室隔成几段,每段装有单独调节的风

门,根据炉排上煤层燃烧的需要对送风进行分段调节,这就叫做分段送风。

7、(课后题)链条锅炉卢拱的作用是什么?

答:前拱位于炉排的前部,主要起引燃作用。后拱位于炉排后部,其功能主要在于引导高温烟气,具体作用包括①引燃②混合③保温促燃

第三章

1、简述轴流式原动机的工作原理(附图):从图中可知,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工质(蒸汽或燃气)先在喷嘴1中膨胀加速,工质的压力、温度降低,流速增加。此过程完成了热能到动能的转换。从喷嘴出来的高速气流,以一定的方向进入装在叶轮3上的动叶栅2中,气流速度受叶片作用改变大小及方向后排出。这样气流便对叶片产生一作用力,推动叶轮作功,完成了动能到机械能的转换。

2、流动模型与简化假设:①在推导能量转换的各种表达式时不考虑工质的粘性,而将粘性仅以能量损失计入。②工质在叶栅通道中的流动为定常稳定流动。③工质的流动是平面二元流动。④流动是等熵的或是绝热的。⑤定性分析时将工质作为理想气体看待,因而适合于理想气体的公式皆可使用。

3、级的分类:①纯冲动级②带反动度的冲动级③反动级④复速级

4、损失简述:①叶高损失是喷嘴和动叶汽道上下端壁附面层内的摩擦和二次流所造成的损失②扇形损失③叶轮摩擦损失简称摩擦损失④部

分进汽损失是由鼓风损失和斥汽损失两部分组成的⑤内部漏气损⑥湿

气损失

5、齿形轴封工作原理简述:曲径式轴封是由许多高低相错、依次排列且固定在汽封圈上的环形薄金属汽封片组成,它维持着与曲径式转子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许多环形间隙,每两个齿隙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气室。当蒸汽从高压侧流向低压侧时,必须依次通过这些齿隙和气室。当蒸汽通过环形齿隙时,由于流通面积缩小,蒸汽流速增大,压力降低。此后蒸汽进入环形汽室,流通面积突然变大,流速降低,汽流转向,产生涡流,汽流速度在等压下降到接近于零,蒸汽具有的动能重又变为热能加热蒸汽本身。

6、对轴封系统的基本要求:①应按蒸汽品味的高低对轴封漏气加以利用②为防止轴承温度过高应向轴封供给低压低温蒸汽③应防止蒸汽由

轴封向外泄露④应防止空气由轴封漏入处于真空状态的汽缸内。

7、轴向推力的平衡方法:①设置平衡活塞②采用具有平衡孔的叶轮③采用气缸对置及对称分流装置

8、汽轮机功率的调节方式:①喷嘴调节②节流调节③滑压调节

9、简述汽轮机装置及工作原理(简答):燃气轮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高速回转式动力机械。燃气轮机装置一般由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三大部件及基本辅助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大多数燃气轮机采用等压燃烧开式循环,以空气和燃气为工质。工作原理:压气机1从大气中吸进空气,增压后送入燃烧室4,燃料泵3将燃料经喷嘴5喷入燃烧室内与空气混燃,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燃气再进入涡轮8中膨胀作功,最后将废气放回大气。

10、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差异主要有:①燃气轮机在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初温下工作②燃气轮机在较低的燃气初压下工作③燃气轮机的可用焓降为汽轮机的1/3~1/5④燃气轮机的相对内效率每减少1%时,其装置效率并不像汽轮机装置那样也减少1%,而是减少2%~4%⑤多级燃气轮机的喷嘴、动叶栅及级的热力过程计算和汽轮机相似,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工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参数的不同⑥燃气轮机的级内损失和汽轮机相似,虽然在燃气轮机中不存在湿气损失,但却增加了叶片及叶轮的冷却损失⑦燃气轮机末级排气轴向分速一般在150~200m/s左右⑧燃气轮机的装置的燃气中通常含有相当多的氧气

11、对电站用涡轮机来时,调节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调节系统应能保证机组在额定近汽压力和温度下,稳定地在满负荷至零负荷范围内运行,而且当进气压力和温度以及周波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动时,仍能在额定负荷至零负荷内运行,并保证涡轮发电机组能顺利的并网和解列②为了保证稳定运行,由迟滞等原因引起的自发性负荷变动应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③当负荷变动时,调节系统应能保证机组平稳地从某一工况过渡到另一工况,而不发生较大的和长期的摆动

④当机组突然甩去全负荷时,调速系统应能保证不使超速保安器动作

12、调节系统的基本结构(填空):①转速感受机构②传动放大机构③执行机构④反馈机构

13、相似理论在泵与风机中的应用:①在新产品设计时的应用:进行模拟试验比较设计方案,改进设计缺陷②进行模化设计:根据实践证明效率高、性能好的泵与风机的资料,利用相似关系进行相似设计③参数变化时的性能分析:可获知泵与风机在改变转速、线性尺寸等时的性能参数变化④比转数概念

14、比转数的定义:相似定律表示了相似泵或风机在相似工况下性能参数间的关系,但用它们来判别泵或风机是否相似却并不方便。而在泵与风机的设计、选择及研究中,往往需要一个包括流量、能头及转速在内

的综合特征数,该特征数称为比转数,用符号ns表示。

15、泵的汽蚀发生的机理:液体在泵入口段的流动过程中,若某一局部区域的压力等于或低于被输送液体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是,液体就会在该处发生汽化,于是有大量的蒸汽及溶解气体逸出,形成许多蒸汽浴气体混合的小气泡。当气泡随液体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时,气泡在高压的作用下迅速凝结而破裂。在气泡破裂的瞬间,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先被气泡占有的空间,形成一个很大的冲击力。由于气泡中的气体和蒸汽来不及在瞬间溶解或凝结,因此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又分成小气泡,再次被高压液体压缩、凝结。如此形成多次反复,使得冲击力形成的压力很大,冲击频率很大。由于气泡内夹杂有氧气,借助气泡凝结时放出热量,呈现高温高压状态,它可使金属表面氧化剥离,产生化学破坏,同时在高温下金属和氧化物之间形成热电偶,电解水而析出有强烈氧化作用的初生氧参与氧化腐蚀作用,从而加速了金属剥蚀的破坏速度。这种综合现象称为汽蚀。

16、四冲程内燃机与二冲程内燃机的比较如下:二冲程内燃机能在每两个行程内,即曲轴每旋转一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作一次功。因此二冲程内燃机的功率为四冲程的1.5~1.8倍。②由于二冲程内燃机发生作功的频率较大,因此运转要比四冲程的均匀、平稳,这样可以使用较小的飞轮。③二冲程内燃机的配气机构较四冲程的结构简单④二冲程内燃机由于循环进行的更为频繁,气缸周围零件冷却比较困难,因而热负荷比较高⑤实现二冲程的换气良好比较困难,其耗气量比较大⑥二冲程汽油机的经济性和hc的排放不如四冲程汽油机。

第四章

1、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有点火系统,而柴油机没有点火系统②汽油机有计算机控制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③柴油机由于压

缩比高,因为热效率高④柴油机油过量的空气进入气缸,一用于三处废气,二用于降低热负荷,三保证燃烧完全。汽油机燃油不可能完全燃烧,所以经济性差。⑤柴油机单位功率的重量比汽油机重。⑥柴油机振动和噪声比汽油机大。⑦柴油机造价比汽油机贵,维修比汽油机复杂。

2、内燃机的特性:所谓内燃机特性,是指内燃机实施某一用途运行时,燃烧耗油率be、过量空气系数、机械效率等的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通常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即成为特性曲线。定义式:pe=c*n的m次方

3、内燃机速度特性(名词解释):是指油量调节器机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随内燃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4、火花塞的要求:①火花塞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可燃混合气体燃烧

时的冲击载荷而不破裂②火花塞应能承受交变的高温和冷却作用而不

致因热疲劳而损坏③火花塞应具有在高温下承受20000~25000v的电压

的绝缘强度④火花塞应避免电极间因温度降低而形成积炭,造成点火不良,或温度过高引起早燃。⑤火花塞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5、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①实际的压缩机气缸内有余隙容积②吸排气阀有阻力,造成压力损失③工质与缸壁有热交换④压缩机的漏气损失

⑤压缩机各运动部件之间存在的摩擦损失

6、(课后题)二冲程与四冲程的换气过程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

1、制冷循环的方法:①液体气化制冷②气体膨胀制冷③气体涡流管制冷④热电制冷

2、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主要由四个部件组成。

压缩机——将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连续不断地吸入,并将其压缩升压至冷凝压力,然后送至冷凝器中。

冷凝器——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并冷凝成同样压

力下的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

节流元件——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元件后,压力下降,当其中部分液体发生汽化是温度下降,达到降温降压和流量控制的作用。蒸发器——经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二相流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

而汽化,从而产生制冷效果,在出蒸发器时制冷剂已变成饱和蒸汽甚至过热蒸汽。

3、蒸汽过热:从过热循环和理论循环的比较中看出:①过热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了②过热循环中压缩机的单位理论功增大了③过

热循环中单位冷凝热量增加了④过热循环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减少了

4、制冷剂主要分为三类:无机物、氟利昂、碳氢化合物

5、共沸制冷剂特点:①在一定的蒸发压力下蒸发时,具有几乎不变的蒸发温度,而且蒸发温度一般比组成它的各单组分的蒸发温度低②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共沸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的容积制冷量要大③共沸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较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

好④在全封闭和半封闭压缩机中,采用共沸制冷剂可使电动机得到更好的冷却,电动机绕组温升减小

6、选择载冷剂是考虑的因素:①载冷剂在工作温度下应处于液体状态,其凝固温度应低于工作温度,沸点应高于工作温度。②比热容要大③密度小④粘度小⑤化学稳定性好⑥不腐蚀设备和管道⑦载冷剂应不燃烧、不爆炸、无毒,对人体无害⑧价格低廉,便于获得

7、含湿量(名词解释):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在湿空气中与1kg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气量称为含湿量。

8、相对湿度(名词解释):另一种度量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剪接指标是相对湿度。其定义为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

9、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实际上相当于将室外大气温度提高了一个由太阳辐射引起的附加值,并非实际存在的空气温度。

10、(课后题)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定义是怎样的?

答:机械能或电能驱动的制冷机用制冷系数表示。用热力完善度来评价实际循环接近可逆循环的程度。(具体公式见课本p282、284)

11、(课后题)请分析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冷度、过热度对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答:自己找课本,p353

12、(计算题)课本P298,1——6公式步骤等

第六章

1、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热效率途径:①提高蒸汽初参数②降低蒸汽终参数③蒸汽中间再热④给水回热加热

2、热力除氧原理:①基本原理:亨利原理、道尔顿定律②热力除氧过程:传热要求、传质要求③除氧器的热平衡和自生沸腾

3、原则性热力计算的步骤:①列出汽轮机、锅炉等主要热力设备的型号和额定参数值②列出计算中所需要的全部已知量③计算顺序通常是先外后内④按压力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机组内部的回热系统进行计算⑤汽耗量计算及功率核算⑥装置热经济指标计算

4、单回路系统:在单回路核电站热力系统中,载热剂回路与工质回路重合。优点:系统简单,设备造价较低。缺点:载热剂有放射性,对汽轮机及厂房需设置屏蔽。

双回路系统:在双回路核电站热力系统中,载热剂回路与工质回路是分开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回路热力系统核电站的经济型总是比单回路热力系统低,而造价是不相上下的。

5、核电站湿蒸汽汽轮机的特点:①蒸汽参数低:循环热效率低、理想焓降小②容积流量大③大多数级处于湿蒸汽区④单机极限功率较小⑤可靠性要求高⑥甩负荷时容易超速⑦生态保护问题

6、国外总能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发展和建设多种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②发展热电联供和区域性能源综合利用系统③发展新型热力循环系统

热控基础知识——电工学基础知识

目录 电工学基础知识 (3) 1.为什么一般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金属导体的电阻却 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3) 2.什么叫静电感应? (3) 3.什么叫静电屏蔽? (3) 4.尖端放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 5.什么是热电效应? (4) 6.什么是光电效应? (4) 7.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它有何利弊? (4) 8.为什么直流不能通过电容器而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 (4) 9.什么是“左手定则”?什么是“右手定则”?分别说明它们的用途。 (4) 10.什么叫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和自感?什么叫互感现象、互感电动势和互感? 5 11.什么叫集肤效应? (5) 12.什么叫涡流?涡流的产生有哪些危害? (5) 13.常用的电阻器阻值标示方法有哪些?各是怎样表示的? (5) 14.常用的电容器容量标示方法有哪些? (6) 15.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有哪些? (6) 16.什么是电路的有载工作状态、开路与短路? (6) 17.短路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生产中能否利用短路? (7) 18.如何理解额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 (7) 19.什么叫交流电?什么是正弦交流电?正弦量的三要素是什么? (7) 20.什么是交流电的最大值、瞬时值和有效值? (7) 21.什么是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7) 22.什么是相位(ωt+φ)、初相位φ、相位差Δφ? (8) 23.正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8) 24.什么叫感抗、容抗和阻抗? (9) 25.什么是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9) 26.什么是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 (9) 27.什么是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10) 28.串联谐振有什么特点? (11) 29.并联谐振有什么特点? (11) 30.什么叫功率因数(cosφ)?怎样提高功率因数? (11) 31.什么是三相电路?采用三相电路的原因是什么? (12) 32.什么叫端线、中点、中线线电压、相电压、相电流、线电流? (12) 33.三相功率如何计算? (12) 34.什么是换路与换路定律? (13) 35.什么是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它们有什么不同? (13) 36.什么叫磁路? (13) 37.变压器为什么不能使直流电变压? (14) 3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4) 39.何为转差率?怎样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14)

热工基础(张学学--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热工基础(第三版) 张学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科学。 2.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 3.工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媒介物。 4.热力系统: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5.外界(或环境):系统之外的一切物体。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交换。 8.热力状态:系统中的工质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各种宏观物理状况的总和称为工质(或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9.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10.基本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11.表压力Pg、真空度Pv、绝对压力P P g = P - P b P v = P b - P 12.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物体中的每一个都

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13.热力过程: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 14.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15.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完成后,如系统和外界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样热力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不可逆因素:摩擦、温差传热、自由膨胀、不同工质混合。 17.可逆过程是无耗散效应的准静态过程。 18.系统对外界做功的值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值为负。 系统吸收热量时热量值为正,系统放出热量时热量值为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也可表述为: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2.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Q =?U +W 微元过程:δQ =dU +δW 可逆过程:Q =?U +? 1pdV δQ =dU +pdV 2

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及其发展

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热能动力机械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国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热能动力机械的专业适应方向及高技术性的特点为依据论述了热能动力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 【关键词】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发展走向 一、前言 当热能转换成动力,并且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式,而且为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高效利用提供了空间。热能动力机械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亟待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有着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二、热能动力机械专业的适应方向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无论交通运输,还是航天领域,都离不开动力。热能是这些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冬天燃煤取暖是利用煤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的动力来自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蒸汽机车牵引火车的动力来自于蒸汽的热能;热电厂所产生的低品位蒸汽供给工厂热能,在寒冷地区提供暖气;动力设备产生的废热用作制冷动力等。热能除了能被直接利用外,还可以通过转换装置变成电能,得以更广泛地利用,如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等。该专业的主要适应方向有: (一)适应火力发电、核能发电行业。任何一家火力发电厂都是利用锅炉将化石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利用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出电能;锅炉、汽轮机及其热力系统的运行,由热工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和监视,由自动化装置实行自动控制。核能发电除利用受控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不同于火力发电外,其它生产过程基本上同于火力发电。湖南橡胶厂、冷水江铁厂等大企业的自备电厂的生产过程亦同于火力发电厂。 (二)适应于石化行业。炼油厂、化肥厂、制碱厂、维尼纶厂等企业,都必须有热动力设备产生热动力来满足生产的要求,如工业锅炉、换热器、泵与风机等动力设备。 (三)适应于冶金行业。冶金行业需要大型的热动力设备,如高炉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锅炉产生再由风机送到高炉中去。 (四)热力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行业。修完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后,具备一定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五)制冷行业。大型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于锅炉所产生的热能,制冷工质的循环理论同于热动力工质循环理论,制冷专业与热工专业实际上是相关专业。

热控仪表知识培训基础知识

热控仪表知识培训 周亚明 第一讲基础知识 第一章、测量 1.仪表主要由传感器、变换器、显示装置、传输通道四部分,其中传感器是仪表的关键环节。 2.测量过程有三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工具。 3.按参数种类不同,热工仪表可为温度、压力、流量、料位、成分分析及机械量等仪表。 4.根据分类的依据不同,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什么叫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示值与实际值的代数差,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实际值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误差=p×100% 第二章、检测 第一节、温度检测: 1.温度: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温度测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接触式测温法 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这种方法优点是直观可靠,缺点是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都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温度太高和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 接触式仪表主要有: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热电偶、热电阻及半导体二极管温度计。 非接触式测温法 非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是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故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 二、制冷研究的内容 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 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 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用的局部空调装置;大型建筑、车站、机场、宾馆、商厦等使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各种交通工具,如轿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热工基础(1.1.4)--基本概念

习 题 1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状态量?哪些是过程量? 压力,温度,动能,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2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量: 体积,速度,比体积,动能,位能,高度, 压力,温度,重量。 3 用水银差压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防止有毒的 水银蒸气产生,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 200mm ,水银柱高800mm ,如图1-9所示。已知大气压 力为735mmHg (lmmHg=133.322Pa),试求容器中气体 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4 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1-10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α= 30°,压力计中使用 ρ=0.8g/cm 3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L = 200mm ,当地大气压力p b =0. lMPa 。 求烟气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5 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1-11所示。 其中C 为压力表,读数为110kPa ,B 为真空表,读数为45kPa 。若当地大气压p b =97kPa ,求压力表A 的读数(用kPa 表示)。 6 如图1-12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 部的电阻丝加热水。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试述系统与外 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 取水为系统; (2) 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 (3) 取如图中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7 某电厂汽轮机进口处蒸汽压力用压力表测量,其读数为 13.402MPa ;冷凝器内蒸汽压力用真空表测量,其读数为706mmHg 。若大气压力为0.098MPa ,试求汽轮机进口处和冷 凝器内蒸汽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8 测得容器的真空度p v =550mmHg ,大气压力p b =0.098MPa ,求容程器内的绝对压力。若大气压力变为p b =0.102MPa 。求此时真空表上读数为多少mmHg? 9 如果气压计压力为83kPa ,试完成以下计算: (1) 绝对压力为0.15MPa 时的表压力; 图1-9 习题1-3 图图1-10 习题1-4图 图1-11 习题1-5图 图1-12 电加热水过程

热控TSI系统控制手册

热控分场4号机组A级检修 TSI系统检修控制手册 热控分场机控班 目录 一系统简介 (3) 二一次元件的安装与调整 (7)

2.1轴向位移的安装与调整 (7) 2.2高、中、低压胀差的安装调整 (8) 2.3振动控头的安装调整 (10) 2.4前置器的作用与校验 (10) 三 TSI控制部分(监测仪表)简介 (11) 四常见故障处理及注意事项 (14) 五TSI软件系统 (16) 六我厂TSI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25) 七、系统检修前检查 (27) 7.1检查内容 (27) 7.2相关记录 (28) 八 TSI系统停电 (29) 九 TSI系统设备清灰 (30) 十系统接地、绝缘检查 (31) 十一 TSI系统送电、检查 (32) 十二系统启动后试验、检查 (34) 十三系统恢复、修后备份 (35) 十四检修完毕,整体验收 (36) 检修过程控制责任表 (36)

一系统简介 汽轮发电机组运行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动静之间的间隙很小,当机组失去控制时会造成设备的重大损坏,甚至出现毁机。因此,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的检测和可靠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的监测和可靠地保护是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采用汽轮机监测仪表系统TSI可以连续地对汽轮机进行检测,当参数超限时,能可靠地使机组紧急停机,防止事故的扩大。 TSI监测的参数很多,从测量技术的本质来看,实际是测量机械位移。转速是测量旋转机械转子的角位移,轴向位移、胀差、气缸的热膨胀等是测量静位移,轴振、偏心是测量动位移。它们所反映的测量值是探头与被测对象的间隙量,把间隙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是由传感器来实现的。非电量的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复习题..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一、名词解释 第1章 1.热能动力装置:燃烧设备、热能动力机以及它们的辅助设备统称为热能动力装置。 2.原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原子能和生物质能等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设备。如蒸汽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汽油机、柴油机等。 3.工作机:通过消耗机械能使流体获得能量或使系统形成真空的动力设备。 第2章 1.锅炉:是一种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工质(水或蒸汽)热能的设备。 2.锅炉参数:锅炉的容量、出口蒸汽压力及温度和进口给水温度。 3.锅炉的容量:指在额定出口蒸汽参数和进口给水温度以及保证效率的条件下,连续运行时所必须保证的蒸发量(kg/s或T/h) , 也可用与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的功率表示为kW 或MW 。 4.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指锅炉主汽阀出口处(或过热器出口集箱)的过热蒸汽压力和温度。 5.锅炉进口给水温度:指省煤器进口集箱处的给水温度。 6.煤的元素分析:C、H、O、N、S。 7.锅炉各项热损失: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及散热损失。 8.锅炉热平衡:指输入锅炉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 9.锅炉的输出热量:包括用于生产蒸汽或热水的有效利用热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 10.锅炉的热效率:锅炉的总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在设计锅炉时,可以根据热平衡求出锅炉的热效率: 11.锅炉燃烧方式:层燃燃烧、悬浮燃烧及流化床燃烧三种方式。 12.层燃燃烧:原煤中特别大的煤块进行破碎后,从煤斗进入炉膛,煤层铺在炉排上进行燃烧。 13.悬浮燃烧:原煤首先被磨成煤粉,然后通过燃烧器随风吹入炉膛进行悬浮燃烧。这种燃烧方式同样用来燃烧气体和液体燃料。 14.流化:指炉床上的固体燃料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 15.流化床燃烧:原煤经过专门设备破碎为0~8mm大小的煤粒,来自炉膛底部布风板的高速鼓风将煤粒托起,在炉膛中上下翻滚 地燃烧。 16.悬浮燃烧设备:炉膛、制粉系统和燃烧器共同组成煤粉炉的悬浮燃烧设备。 17.炉膛:是组织煤粉与空气连续混合、着火燃烧直到燃尽的空间。 18.制粉系统主要任务:连续、稳定、均匀地向锅炉提供合格、经济的煤粉。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种。 19.煤粉燃烧器分类:按空气动力特性可分为旋流燃烧器和直流燃烧器两种。 20.旋流燃烧器的气流结构特性:二次风强烈旋转,喷出喷口后形成中心回流区,卷吸炉内的高温烟气至燃烧器出口附近,加热 并点燃煤粉。二次风不断和一次风混合,使燃烧过程不断发展,直至燃尽。除中心回流区的高温烟气卷吸外,在燃烧器喷出 的气流的外圈也有高温烟气被卷吸。 21.旋流燃烧器的布置方式:旋流燃烧器一般作前墙或前后墙对冲(交错)布置。 22.直流式燃烧器的布置方式:直流式燃烧器从喷口喷出的气流不旋转,直流式燃烧器布置在炉膛四角,其出口气流几何轴线切 于炉膛中心的一个假想圆,造成气流在炉内强烈旋转。 23.锅炉受热面类型: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空气预热器;换热方式为对流、辐射及对流辐射混合式。 24.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实际所用的空气量与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之比。 第3章 1.反动度:气体作加速流动时损失较小,设计时常使得气流在动叶中也有一定的加速(膨胀)。气流在动叶气道内膨胀程度的 大小,常用级的焓降反动度?m来表示。?m等于气流在动叶气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h b与整个级的滞止理想焓降△h t*之比。 2.喷嘴损失:蒸汽在喷嘴叶栅内流动时,汽流与流道壁面之间、汽流各部分之间存在碰撞和摩擦,产生的损失。 3.速比:级的圆周速度与喷嘴出口速度之比。 部分进汽度:有喷嘴的弧段长度与整个圆周长度的比值。 轮周效率:1kg工质所做的轮周功与该级所消耗的理想能量的比值。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通过上网查询和老师的介绍,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 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 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流体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水利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船舶、流体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 制冷与空调方向和热电方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学、优化设计等。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主要有制冷与空调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CAD、计算机绘图、泵与风机、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冰箱冷库、制冷热动力学、热泵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设计、科研、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制冷、低温和空调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设计院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技术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热电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保护理论和技术,主要有电站锅炉原理核电技术、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热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汽轮机原理,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有关课程。 毕业生主要从事热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科研开发以及热力系统的设计等工作,还可以在航天、机械、化工、船舶、核能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伴随现实环境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正在日渐突出。 目前全世界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煤炭、(%,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76能源消费的.

热工热控培训计划

热控专业培训计划1.1 培训时间:6 个月 1.2 课程设置: 1.2.1 热工基础知识培训: 1.2.1.1 热工计量基础 1.2.1.2 热工测量原理 1.2.1.3 常见的热工仪表简绍及其校验方法 1.2.1.4 电工学、电子学的一般知识 1.2.1.5 热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1.2.1.6 现场设备检修知识(执行器、电磁阀等)1.2.2 30WM机组热工设备培训: 1.2.2. 1 30MV机组理论、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1.2.2. 2 30MV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及控制对象 1.2.2. 3 30MW顺控设备及控制原理 1.2.2. 4 30MW1控设备及设计原理 1.2.2. 5 30MV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原理 1.2.2. 6 30MV辅机系统及其它设备介绍 123分散控制系统DCS培训(科远DCS系统) 123.1DCS组成及网络结构 123.2DCS硬件培训(一些常用测量模块、测量卡件及测量通 道检验、模拟试验等方法) 1.2.3.3 DCS软件培训(组态软件、编程软件、画图软件、仿真软件等

以及各控制柜间通讯网络交换、数据交换协议等) 123.4 DCS基本组态单元、逻辑培训,画图工具基本功能使用 方法培训 1.2.4可编程控制器PLC培训,具体设置同DCS培训 1.2.5 机组热控重要系统培训 125.1 汽机电调系统(DEH 125.2汽机保护系统(ETS 1.2.5.3汽轮机安全监测系统(TSI) 1.2.5.4 锅炉本体保护(FSSS 1.2.5.5厂级监控系统(SIS) 1.2.5.6 重要自动控制逻辑(MCS 1.3 培训要求: 1.3.1热工基础知识: a.熟悉热工计量及测量基本原理,掌握误差及基本数模转换、电路等计算方法。 b.熟悉测量一次元件(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转速、振动等)的测量原理。掌握调整、检修和校验方法。 c.了解自动控制环节及参数设定。 d.掌握现场设备如变送器、执行器、电磁阀等修理知识。 e.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的知识及检修方法。 1.3.230WM机组热工设备培训 a、熟悉并掌握机组热控设备概况、基本参数、结构特性、工作原理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复习题1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循环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以“3 R原则”作为行为准则: (1)减量化(Reduce)原则。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的目的。 (2)再使用(Reuse)原则。产品和包装容器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3)再循环(Recycle)原则。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 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循环经济的特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它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循环经济,使资源的使用减量化、产品能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从而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1.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是指某一年或某一个时期,实现单位国民经济产值所平均消耗的能源数量。 单位GDP能耗即单位产值能耗,属于宏观经济领域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r﹦E/M 式中,E—能源消耗量(指标准煤);M—同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 2.单位产品能耗 是指每单位产品产量所消耗的能量,属于微观经济领域的指标。它又分为单耗和综合能耗两种,可用一个式子来表达 C﹦E p/A 式中,A为产品产量;E p为产品能耗。 当E p是指某种能的消耗量时,C为单耗,如生产1kWh电的煤耗; 如果E p是指生某种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总消耗量,则C为综合能耗。 3.能源利用效率 它为被有效利用的能量(或获得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或投入的能量)之比。它被用来考察用能的完善程度,其定义式为 η﹦E e/E c η—为能源利用效率;E e—有效利用的能量; E c—消耗的能量。 (火用)效率 我们可以广义地定义(火用)损失。对于某一个系统或设备,投入或耗费的(火用)Ex i与被利用或收益的(火用)Ex g之差,即为该系统或设备的(火用)损失Ex L,可表示为 Ex L= Ex i﹣Ex g而被有效利用(或收益)的(火用)与投入(或耗费)的(火用)之比,则为该系统或设备的(火用)效率ηex,也称为有效能效率 环境污染的防治 1) 改善动力机械和热能利用的各种设备的结构,并研制新型高效装置。 2) 采用高效、低污染的新型动力循环。如煤气化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 3) 采用代用燃料与代用工质,并禁用某些工质。如以天然气代替煤气。 4)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5) 研制性能优良的技术部件。如新型的燃烧器、高效的脱硫除尘器。如插图1—6为一种联合的脱 硫脱硝工艺。 6) 建立“噪声综合控制区”和进行“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建设。

热能与动力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调峰热源的运行方式() A.仅有联网运行一种 B.仅有脱网运行一种 C.分为联网运行、脱网运行两种 D.分为联网运行、脱网运行及切块运行三种 2.“供热市场预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在热电厂建设项目前期,深入研究机电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B.在热电厂建设项目投产后,深入研究供热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C.在热电厂建设项目前期,深入研究供热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D.在热电厂建设项目后期,深入研究供热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进行热网首站设计时,应根据热负荷延时分布曲线图确定()。 A.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年总供热量; B.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月总供热量; C.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季度总供热量; D.热电厂的最大供热能力、平均供热量、最小供热量; 4.供热市场预测分析具有预测内容多,影响因素复杂,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等特点,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热市场预测分析工作在理论、方法研究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方面,()。

A.还相对不足; B.已有较多的经验; C.说不清; D.已成熟。 5.下列不是热电厂内热网首站的布置位置()。 A.布置在汽机房内 B.布置在汽机房外的偏屋内; C.布置在输煤楼内 D.布置在主厂房外: 6.供热市场预测分析的类型()。 A.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B.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民用汽负荷; C.为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预测采暖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D.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7.管网布置应在()的指导下,深入地研究各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对管网的要求。 A.区域规划 B.热电联产规划 C.集中供热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公式 1.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 过程中热力学系统经历的是一系列平衡状态并在每次状态变化时仅无限小地偏离平衡状态。 A quasi-static process is one in which the departure from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is at most infinitesimal. 2.外界(Surroundings ):系统之外的一切其它物质。 边界(Boundary ):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分界面。 闭口系统(Closed System ) ←→控制质量(Control Mass ):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0;0≠=E m δδ 开口系统(Open System )←→控制体积(Control Volume ):系统与外界之间不仅有物质交换,还有能量交换。0;0≠≠E m δδ 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外界之间既无质量交换又无能量交换。0;0==E m δδ 3.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在系统两个状态之间的所有绝热过程的净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闭口系统在经历给定两点的绝热过程对环境所作的净功仅与系统初态和终态有关,而与绝热过程的具体路径无关。 It is found by experiment that for all adiabatic processes between two states the value of the net work done by or on the system is the same. That is, the value of the net work done by or on a closed system undergoing an adiabatic process between two given states depends solely on the end states and not on the details of the adiabatic process. dE Q W δδ=-→dE Q W dt =- 4.第二定律的陈述(Statements of the Second Law ) 克劳修斯陈述: ① 热能不可能单独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It is impossible for any system to operat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sole result would be an energy transfer by heat from a cooler to a hotter body.) ② 热能可以单独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③ 在外界作用下,热能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陈述: ① 任何系统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能在经历一个热循环之后使之完全转变为功。(It is impossible for any system to operate in a thermodynamic cycle and deliver a net amount of work to its surroundings while receiving energy by heat transfer from a single thermal reservoir.) ② 热力系统可以从一个热库吸热同时向另一个热库放热并在经历一个热循环之后使剩余热能完全 转变为功。 ③ 外界对热力系统作功并在其经历一个热循环之后使之完全转变为热能。 5.不可逆和可逆过程(Irreversible and Reversible Processes ) 不可逆过程: 系统在经历了一个热力过程之后,如果系统及其环境不能精确地回复到各自的初始状态。 A process is called irreversible if the system and all parts of its surroundings cannot be exactly restored to their respective initial states after the process has occurred. 不可逆过程主要有:热交换过程;自由膨胀过程;燃烧过程;混合过程;粘性流动过程;非弹性变形过程; 可逆过程: 系统在经历了一个热力过程之后,如果系统及其环境能回复到各自的初始状态。

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基础 制冷与空调习题

第六章制冷与空调思考题和习题 1、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低则效率高,试评价用另外一个制冷系统来冷却该制冷系统冷凝器的冷却水的可能性。两个系统组合后的性能是比单个的好、相同或者差?为什么? 答:这个系统可行,这就是复叠系统,复叠系统是为了获取低温,解决单级压缩蒸气受到循环压比的限制以及制冷剂热物理特性限制而出现的一种制冷系统。复叠制冷系统图见图1。如果冷热端温差相差不大,单级压缩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复叠系统比单级压缩系统制冷系数小,运行并不经济,因为复叠系统的冷凝蒸发器存在换热温差,会发生一部分不可逆传热损失。如果冷热端温差相差较大,采用单级压缩系统会导致超压比运行,使实际压缩过程更偏离等熵压缩过程,引起压缩机排温升高、效率降低、功耗增大。此时采用多级复叠循环系统比较经济。 2、制冷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运行中的热交换设备的传热效果? 答:制冷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与传热管的形式,介质的换热条件,管内外热阻的大小等因素有关。运行中机组分油效果要好,避免油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表面形成油膜,增大热阻,影响换热效果;避免结霜、结露现象。 3、为什么要规定压缩机的运行工况?空调工况和标准工况中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各为多少? 答:任何压缩机都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工作的。为了考核压缩机在通常工作条件下的工作状态,规定了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标准工况下,蒸发温度为-15℃,冷凝温度30℃。空调工况下,蒸发温度为5℃,冷凝温度为40℃。

4、试分析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蒸气过热程度及过热度大小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答:蒸气过热的影响,见图2。 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冷量增加了,增加量为: 功也增加了,增加量为: 因此,制冷系数 是否增加和制冷剂的特性有关。各种制冷剂制冷系数随过热度变化情况见图3。 图3 制冷系数随过热度变化情况 5、试用p -h 和有关公式分析,当一台制冷压缩机运行时的冷凝温度tk 降低(此时蒸发温度t0不变)和蒸发温度t0升高(此时冷凝温度tk )不变时,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Q0和理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0将如何变化? 答:蒸发温度不变,冷凝温度降低的影响:见图4 01'1q h h ?=-'02'211()() w h h h h ?=---' 00000 q q q w w w ε+?'==' +?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录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展开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热工热控培训计划(知识资料)

热控专业培训计划 1.1 培训时间:6个月 1.2 课程设置: 1.2.1热工基础知识培训: 1.2.1.1热工计量基础 1.2.1.2热工测量原理 1.2.1.3常见的热工仪表简绍及其校验方法 1.2.1.4电工学、电子学的一般知识 1.2.1.5热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1.2.1.6现场设备检修知识(执行器、电磁阀等) 1.2.2 30WM机组热工设备培训: 1.2.2.1 30MW机组理论、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1.2.2.2 30MW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及控制对象 1.2.2.3 30MW顺控设备及控制原理 1.2.2.4 30MW程控设备及设计原理 1.2.2.5 30MW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原理 1.2.2.6 30MW辅机系统及其它设备介绍 1.2.3 分散控制系统DCS培训(科远DCS系统) 1.2.3.1 DCS组成及网络结构 1.2.3.2 DCS硬件培训(一些常用测量模块、测量卡件及测量通道检验、模拟试验等方法)

1.2.3.3 DCS软件培训(组态软件、编程软件、画图软件、仿真软件等以及各控制柜间通讯网络交换、数据交换协议等) 1.2.3.4 DCS基本组态单元、逻辑培训,画图工具基本功能使用方法培训 1.2.4 可编程控制器PLC培训,具体设置同DCS培训 1.2.5 机组热控重要系统培训 1.2.5.1 汽机电调系统(DEH) 1.2.5.2汽机保护系统(ETS) 1.2.5.3汽轮机安全监测系统(TSI) 1.2.5.4锅炉本体保护(FSSS) 1.2.5.5厂级监控系统(SIS) 1.2.5.6重要自动控制逻辑(MCS) 1.3培训要求: 1.3.1热工基础知识: a.熟悉热工计量及测量基本原理,掌握误差及基本数模转换、电路等计算方法。 b.熟悉测量一次元件(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转速、振动等)的测量原理。掌握调整、检修和校验方法。 c.了解自动控制环节及参数设定。 d.掌握现场设备如变送器、执行器、电磁阀等修理知识。 e.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的知识及检修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