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数学试卷知识考点总结及占比总结

最新中考数学试卷知识考点总结及占比总结
最新中考数学试卷知识考点总结及占比总结

河北地区2015-2019中考数学各知识点及占分比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

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解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

2020年中考数学重点考点梳理

2020年中考数学重点考点梳理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学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特点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与物体在 像距 u →∞ 缩成一点(实像) 异侧 v=f 测量焦距 u >2f 倒、缩小、实像 异侧 f <u <2f 照相机 u=2f 倒、等大、实像 异侧 v=2f / f <u <2f 倒、放大、实像 异侧 v >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平行光源 u <f 正立、放大、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1、波 2、光的传播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 4 、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 像 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 水或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力学 1、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 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 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2020年人教版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归纳梳理总结

中考基本考点归纳总结(概念、定理、推论、法则) 第一章 实数与代数式 第1讲 实数的概念与应用 考点1: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 。 考点2:非负数a 、2a 1)a (2a 0;(2)非负数之和为0,当且仅 当每一个非负数为0。 考点3:能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解题,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 意义。 (1)实数:可分为 、无理数;还可分为 、0、 。 (2)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数轴上的点与 一一对应。 (2)相反数:是只有____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即若a 、b 互为相反数,那么___________,0 在相反数仍是0;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实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0。 (3)绝对值的概念:___________;一个数a 的绝对值等于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___________。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 、b 互为倒数,那么___________,0没有倒数。 考点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____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叫 做___________。 第2讲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 考点1: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1)实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 的符号,并把_________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 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③一个数同0相加,__________________。 (2)实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 (3)实数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________。②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决定。当______________, 积为负,当_____________,积为正。③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__________. (4)实数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作除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_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 0除以任何一个______________的数,都 得0。 (5)幂的运算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_____; 负数的__________是负数,负数的 __________是正数 (6)实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 如果有括号,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 。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 乘 法结合律:____________。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0次幂运算:0a (a ≠0)=___________;(2)负指数幂运算:n a -=___________(a ≠0);(3)()n a -与- a n 的联系与区别:当n 是偶数时,()n a -+(- a n )=___________,当n 是奇 数时,()n a -=___________。 考点2:实数大小比较及估算。异号的两个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的 数大;两个负数 。 考点3:探索数字与图形的规律。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中考数学最重要的8个核心考点

2019年中考数学最重要的8个核心考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 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帕斯卡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t W 机械效率: 总 有用 W W = η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 W = U I t 结合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 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 1R R P P = ---------------------------------------------------- 补充公式

中考数学数与运算考点总结

中考数学数与运算考点总结 考点1:数的整除性以及有关概念(本考点含整数和整除、分解素因数) 考核要求:(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倍数和因数、公倍数和公因数等的意义;(2)知道能被2或3、5、9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3)会分解素因数;(4)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详细效果讨论触及的正整数普通不大于100. 考点2:分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 考核要求:(1)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初步体会转化思想;(2)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分数的乘除运算. 考点3:比、比例和百分比的有关概念及比例的性质 考核要求:(1)了解比、比例、百分比的有关概念;(2)比例的基本性质.对合分比定理、等比定理不作教学要求. 考点4: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复杂效果 考核要求:(1) 考察比、比例的实践运用,结合实践掌握求合格率、出勤率、及格率、盈利率、利率的方法;(2)会处置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复杂效果,了解百分比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复杂运用. 考点5:有理数以及相反数、倒数、相对值等有关概念,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考核要求:(1)了解相反数、倒数、相对值等概念;(2)会用

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留意:(1)去掉相对值符号后的正负号确实定,(2)0没有倒数. 考点6:平方根、立方根、次方根的概念 考核要求:(1) 了解平方根、立方根、次方根的概念;(2)了解开方与方根的意义,留意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络和区别. 考点7:实数的概念 考核要求: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留意:判别在理数不看方式,要看实质. 考点8: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逐一对应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逐一对应关系.解题关键是判别实数的大小. 考点9:实数的运算 考核要求:(1)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那么、性质(交流律、结合律、分配律、互逆性、数0和数1的特征)、运算顺序,明白有关运算性质的推行和运用;(2)会用计算器停止实数的运算. 留意:(1)应用运算定律,力图简便计算和巧算,(2)运算要稳中求快,准确无误. 考点10:迷信记数法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中考数学最全考点分析主要知识点

中考数学最全考点分析主要知识点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 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四、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4: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 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 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s 单位:m/s 1m/s=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

2020年中考数学考点梳理归纳1

第一章: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 知识点: 一、直线:直线是几何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直线的两大特征是“直”和“向两方无限延伸”。 二、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直线的这条性质是以公理的形式给出的,可简述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三、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四、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五、线段的中点: 1、定义如图1一1中,点B 把线段AC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 叫做线段图1-1AC 的中点。 2、表示法: ∵AB =BC ∴点 B 为 AC 的中点 或∵ AB = 21MAC ∴点 B 为AC 的中点,或∵AC =2AB ,∴点B 为AC 的中点 反之也成立 ∵点 B 为AC 的中点,∴AB =BC 或∵点B 为AC 的中点, ∴AB= 2 1AC 或∵点B 为AC 的中点, ∴AC=2BC 六、角 1、角的两种定义:一种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要弄清定义中的两个重点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这两条射线必须有一个公共端点。另一种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可以看出在起始位置的射线与终止位置的射线就形成了一个角。 2.角的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表示法有三种:如图1—2 (1)∠AOC =∠BOC (2)∠AOB =2∠AOC = 2∠COB (3)∠AOC =∠COB=2 1∠AOB 七、角的度量:度量角的大小,可用“度”作为度量单位。把一个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叫做一度的角。1度=60分;1分=60秒。 八、角的分类: (1)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平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 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 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中考数学基础考点归纳总结(20大专题)

中考数学基础考点归纳总结 专题01 数与式 聚焦1实数 锁定目标: 锁定考点: 考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2.按正负分类 实数 ?????? ? 正实数??? 正有理数?? ? 正整数正分数正无理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实数?? ? 负有理数?? ? 负整数 负分数负无理数 考点二 实数的有关概念 1.数轴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零的相反数是零; (2)a 与b 互为相反数a +b =0. 3.倒数 (1)实数a 的倒数是a (a ≠0);(2)a 与b 互为倒数ab =1.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2)|a |=??? a (a >0), 0(a =0), -a (a <0). 考点三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数a 的平方根记作±a (a ≥0).

(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即0=0. (2)算术平方根都是非负数,即a≥0(a≥0). (3)(a)2=a(a≥0),a2=|a|. (4)ab=a·b(a≥0,b≥0);a b= a b (a≥0,b>0). 3.立方根 (1)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 次方根),数a的立方根记作3 a. (2)任何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符号与这个数的符号相同.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N表示成a×10n(1≤a<10,n是整数)的形式叫科学记数法.当N≥1时,n 等于原数N的整数位数减1;当N<1时,n是一个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上的零). 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1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考点五非负数的性质 1.常见的三种非负数:|a|≥0,a2≥0,a≥0(a≥0). 2.非负数的性质: (1)非负数有最小值是零; (2)任意几个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 (3)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1.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2.基本法则: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乘方的符号法则. 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4.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 7.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 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 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2.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5.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 2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