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4.6 核能利用 4.7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 粤教版选修3-5.doc

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4.6 核能利用 4.7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 粤教版选修3-5.doc
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4.6 核能利用 4.7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 粤教版选修3-5.doc

第六节核能利用

第七节小粒子与大宇宙

[目标定位] 1.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2.了解核电站和核能利用的优缺点.3.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

一、反应堆

1.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铀棒;

(2)减速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重水作减速剂;

(3)控制棒:为了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就要想办法减少中子的数目,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强的特性,就可以容易地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2.工作原理: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

3.能量输出: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

4.核污染的处理: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反应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

二、核电站、核能利用

1.核电站

利用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热能使水汽化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

2.核能利用

(1)核力发电;

(2)核动力;

(3)原子核物理实验制造各种放射性同位素.

三、小粒子与大宇宙

1.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1)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恒星、星团、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150亿年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世界.

(2)人类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10-15_m到1027_m,共跨越了约42个数量级.2.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

(1)宇宙的年龄的数量级:1018_s.

(2)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10-25_s.

(3)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约从10-25_s到1018_s,跨越了将近43个数量级.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一、核反应堆

裂变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一种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可以使核能较平缓地释放出来,裂变反应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表:

组成部分 材料 作用 裂变材料 (核燃料) 浓缩铀(235

92U) 提供核燃料

慢化剂 (减速剂) 石墨、重水 和普通水 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 控制棒 镉 吸收减速后的中子,控制反应速

度 反射层 石墨 阻止中子逃逸

热交换器

水 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

发电

防护层

金属套和 钢筋混凝土

防止射线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

的侵害

在重水中可与2

1H 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12

6C 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设中子质量为m n ,靶核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n v 0=m n v 1+mv 2 由能量守恒得:12m n v 02=12m n v 12

+12mv 22

解得v 1=

m n -m

m n +m

v 0, 在重水中靶核质量m H =2m n

v 1H =m n -m H m n +m H v 0=-13

v 0,

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 C =12m n ,

v 1C =m n -m C m n +m C v 0=-1113

v 0

与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

借题发挥 (1)中子与靶核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因为靶核的质量大于中子的质量,故靶核的质量比中子的质量大得越少,减速效果越好,如质量相等时可以使中子的速度减为零.

针对训练1 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A .使用浓缩铀 B .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 .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改变中子数

D .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答案 C

解析 控制核反应的速度是靠调节中子数目来实现,即用镉棒吸收中子改变中子数目. 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核电站是利用缓慢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这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因此核电站是可控的链式反应.

铀235裂变需要一定的条件:(1)要有足够浓度的铀235;(2)要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3)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不能恢复原状,这样就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这就叫链式反应.

原子弹中裂变一旦开始,裂变放出的快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的速度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杀伤力强大.

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1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的示意图:

图1

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或重水)为减速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利于铀235吸收,发生裂变,减速剂附在铀棒周围.镉棒

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地调节控制棒的升降,就能使反应堆安全正常地工作.

【例2】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235

92U +1

0n ―→141

56Ba +92

36Kr +a 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1

0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________,a =__________.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235

92U 、141

56Ba 、92

36Kr 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 =1.00×10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 %.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2.78×10-11

J ,铀核的质量m U =390×10

-27

kg ,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

92U 的质

量.

答案 (1)1

0n 3 (m U -m Ba -m Kr -2m n )c 2

(2)1 104 kg

解析 (1)由反应方程可知:X 为1

0n ,a 为3, 释放的能量为ΔE =(m U -m Ba -m Kr -2m n )c 2

. (2)因核电站发电效率为40 %, 故核电站消耗235

92U 的功率为

P ′=P

40 %=1.00×106

40 % kW =2.5×106 kW.

核电站每年消耗235 92U 的能量为

W =P ′t =2.5×109×3.15×107 J =7.875×1016 J

产生这些能量消耗的铀核的数目: n =W

ΔE =7.875×1016

J 2.78×10-11

J ≈2.83×1027

(个) 每年消耗235

92U 的质量为

M =nm U =2.83×1027×390×10-27 kg≈1 104 kg.

针对训练2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结束了中国无核时代.

(1)原子弹爆炸实际上是利用铀核裂变时释放出很大能量,由于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而爆炸.

①完成核裂变反应方程式:

235 92

U +10n→( )Xe +9438Sr +21

0n +200 MeV

②铀原子核裂变自动持续下去的反应过程叫什么?产生这种反应的条件必须是什么?

(2)为了防止铀核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危害人体和污染环境,需采用哪些措施?(举两种)

答案(1)①140 54②链式反应中子再生率大于1

(2)核反应堆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射线;放射性核废料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地层深处进行处理.

三、对粒子的认识

【例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 B

解析反氢原子的结构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

核反应堆

1.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 A.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B.原子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

C.原子燃料、调速剂、碰撞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D.原子燃料、减速剂、原子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

答案 A

解析目前核反应组成有:原子燃料、减速剂、控制调节系统、与冷却系统.

2.关于原子核反应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答案 C

解析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A对;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B对;慢中子最容易引发核裂变,所以在快中

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C错;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控制温度,D对.

核电站

3.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的两个6×105 kW发电机组已实现并网发电. 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U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通常是采用调节U的体积来控制的

B. U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

C.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升高温度后它的半衰期会缩短

D.虽然核电站能提供很大的能量,但它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站严重

答案 B

解析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由控制棒(镉棒)吸收中子的多少来控制,A错;U裂变有多

种可能性,是其中常见的一种,B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C错;核电站的核能是清洁能源,污染少,D错.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核反应堆

1.利用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时选用铀235核,主要原因是( )

A.它裂变放出核能比其他重核裂变多

B.它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

C.它能自动裂变,与体积无关

D.它比较容易发生链式反应

答案 D

解析铀235俘获任何能量的中子都会发生裂变反应,故D正确.

2.关于核反应堆中用镉棒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镉棒能释放中子,依靠释放的多少控制反应速度

B.用镉棒插入的多少控制快中子变为慢中子的数量

C.利用镉棒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依靠插入的多少控制中子数量

D.镉棒对铀核裂变有一种阻碍作用,利用其与铀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控制反应速度

答案 C

解析镉棒并不能释放中子,也不能使中子减速,对铀核裂变也没有阻碍作用,而是利用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控制中子数量的多少而控制核反应速度,故C正确.

3.镉棒在核反应中的作用是( )

A.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

B.使慢中子变成快中子

C.使反应速度加快

D.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答案 D

解析在核反应堆中石墨起变快中子为慢中子的作用,镉棒起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4.为使链式反应平稳进行,可采用下列的办法( )

A.铀块可制成任何的体积

B.铀核裂变释放的中子可直接去轰击另外的铀核

C.通过慢化剂将产生的中子减速

D.用镉棒可作为慢化剂使中子减速

答案 C

解析由于使铀块发生链式反应的体积应大于临界体积,故A错误;铀核裂变释放出的为快中子,不能直接再去轰击铀核,必须用慢化剂减速,而镉棒是用于控制中子数量的,故C 正确,B、D错误.

题组二核电站

5.(多选)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总装机规模400 万千瓦.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在于( )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大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答案AB

解析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相等质量的核燃料放出的能量比煤放出的能量要大很多.地球上可开采核矿石储量所能提供的能量约为煤、石油的15倍.只要措施得当,核电站造成的污染很小,核能属于清洁能源,A、B均正确,C错误;核电站的建造难度较大,D错误.6.(多选)为应对能源危机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我国制定了优先选择核能,其次加快发展风电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总容量达到4 000万千瓦的水平,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小

B.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大

C.目前所有核电站都只利用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D.目前既有重核裂变,又有轻核聚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答案AC

解析目前核电站都用核裂变,其原料是铀,且核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应用的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故A、C正确,B、D错.

7.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U 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

①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②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核反应方程为

③235 92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 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④一个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

以上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由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关系知①正确;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②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③错误;通过计算知④正确,故答案为D.

题组三对粒子的认识

8.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A.-4,-2 B.4,-2

C.-4,2 D.4,2

答案 B

解析因“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所以,反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

9.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是带负电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如图1所示的1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

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 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的大小之比为( )

图1

A.1∶1 B.1∶2

C.1∶3 D.1∶6

答案 C

解析带电粒子K-与π-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Bqv=mv2

R

得R=

mv

Bq

=p

Bq

,K-介子与π-介子带电量相同,故运动的半径之比等于动量之比p K-∶pπ-=R K-∶Rπ-

=2∶1,在衰变后π-介子与π0介子动量方向相反,设K-介子的动量为正,则π-介子动量为负值,由动量守恒p K-=-pπ-+pπ0,则pπ-∶pπ0=1∶3故A、B、D错,C对.

题组四综合应用

10.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其中p为质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μ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m p=1.672 648×10-27kg,α粒子的质量mα=6.644 929×10-27kg,正电子的质量m e=9.11×10-31kg,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试计算该系列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答案 3.95×10-12 J

解析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将题中所给的各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α+2e++2μ.

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

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 4m p c 2

=m αc 2

+2m e c 2

+Q , 代入数据可得Q ≈3.95×10

-12

J.

11.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6

3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

m/s 的中子后,生成一个氚核和一个氦核,已知氚核的速度大小为1.0×103

m/s ,方向与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1)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的速度大小;

(3)若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时可产生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求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已知氘核质量为m D =2.014 102 u ,氚核质量为m T =3.016 050 u ,氦核质量m He =4.002 603 u ,中子质量m n =1.008 665 u,1 u =1.660 6×10-27

kg)

答案 (1)6

3Li +1

0n ―→3

1H +4

2He (2)2×104 m/s (3)2.82×10

-12 J

解析 (1)6

3Li +1

0n ―→3

1H +4

2He

(2)取中子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n v 0=-m T v 1+m He v 2

v 2=m n v 0+m T v 1m He =1×7.7×104+3×1.0×1034

m/s

=2×104

m/s

(3)质量亏损为Δm =m D +m T -m He -m n

=(2.014 102+3.016 050-4.002 603-1.008 665) u =0.018 884 u≈3.136×10-29

kg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ΔE =Δmc 2

=3.136×10

-29

×(3×108)2 J≈2.82×10

-12

J

核燃料循环系统

第20卷 第3期核科学与工程Vo1.20 No.3  2000年 9月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 2000 核燃料循环系统3 刘远松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 1 前 言 在“核燃料立足于国内”的方针指引下,“九五”计划期间我国核燃料工业与我国核电同步建设、配套发展,“十五”计划期间核燃料系统也必将与我国核电配套发展。在“十五”计划期间的配套建设中,我们将继续走引进与国产化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追求规模效益,把我国核燃料系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核设施退役这些领域中还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还有待于我国核工业的科技人员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 2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所属民用领域简介 氟化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 后处理退役、三废处置 3 各领域简介 311 氟化转化 (1)原理 氟化转化是将氧化铀经过氢氟化反应生成四氟化铀,然后经氟化反应转变为六氟化铀的过程。 (2)六氟化铀的用处 1909年德国化学家发现了六氟化铀。由于六氟化铀易于升华以及天然氟只有19F的单一同位素,这使六氟化铀成为同位素分离工厂惟一的工作介质。 312 铀浓缩 提高铀同位素混合物中235U的丰度的过程称为铀浓缩。主要工业铀浓缩方法为扩散法 收稿日期:199928220 作者简介:刘远松,1982年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1989年获铀同位素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副总工程师。 3本文对原报告做了删节。 252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以反应堆为中心循环使用。 (一)铀的开采、冶炼、精制及转化:铀是比较分散的元素。世界上重要的产铀国家有:加拿大、美国、独联体、澳大利亚、刚果、尼日利亚等。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及中南地区都蕴藏有铀。但是可提供一定铀产量的铀矿石的含铀量的品位较低(10-4~10-2),掘出的含铀矿石必须经过复杂的化学富集,才能得到可作粗加工的原料。过去开采铀矿石都采用传统的掘进方式(耗能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还有运输、尾矿等问题)。近来根据铀矿石性质的多样性,又开发了地表堆浸、井下堆浸以及原地浸取等方式。 我国的铀矿石属低品位等级,一般在千分之一含量就要开采,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80年代以来就积极开发堆浸、地浸技术,现已投产。例如地表堆浸,处理品位为8×10-4的沙岩矿,成本降低 40%。原地浸取工程也已经开工。原地浸取采矿的优点是:成本低(投资只有掘进的1/2)、工艺简单、节约能源(省去了磨碎、运输等工序,可节约能源 60%)、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数十倍,工人进行流体物操作,劳动条件大为改善)、矿山建设周期短、可以充分利用低品位铀资源。因此受到重视而被称为铀矿冶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浸取液经过离子交换、萃取以富集铀,再经过酸性条件下沉淀(与硷金属及碱土金属分离)和碱性条件下溶解(与过渡元素分离)以进一步净化铀,最后得到铀的精炼物。将此精炼物进一步纯化,并将铀转化成低沸点的UF6(升华温度:1大气压下56℃;0.13大气压下25℃),即可用作浓缩235U同位素的原料。 (二)235U同位素的浓缩:235U是唯一天然存在的易裂变核素。不同设计的反应堆需要不同浓缩度的铀(如:压水堆——当前核电站应用最多的堆型——需要2~3%;游泳池堆需要10%;快堆需要25%;高通量材料试验堆需要90%)。而核弹则需要更高的浓缩度。因此生产浓缩铀是核工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只在质量上有所差别。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实现同位素的浓缩/分离。核素越重,质量差别越小(如:氢、氘相差一倍;而235U、238U。则相差~1%)。可见实现235U同位素的浓缩,技术上的难度很大。 利用因质量不同而引起的速度效应或离心力效应可以分离同位素,并已达到工业化的程度。它们分别是气体扩散法和气体离心法,此外空气动力法也有了中间工厂。 ①气体扩散法:这是已实现工业应用多年(1946~)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其原理是:不同分子量的气体混合物在热运动平衡时,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因而速度不同。由 M1V12=M2V22可得: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 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Ⅱ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2)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3)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4)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5)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 (6)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1)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2)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3)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4)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振幅A,周期T,相位,初相 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直接描述量: 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2.间接描述量: 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一、重要结论、关系 1、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______(定义式) 2.中间时刻速度V t/2=_________=__________ 3.末速度V t=__________ 4.中间位置速度V s/2=___________ 5.位移x=__________=________ 6.加速度a=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7.实验用推论Δs=_________{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S i+S i+1)/(2T), a=(S i+1-S i)/T2如图: 2)自由落体运动 注: g=9.8m/s2≈10m/s2(在赤道附近g较___,在高山处比平地___,方向________)。3)竖直上抛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m=________ (抛出点算起) 2.往返时间t=____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________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___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________直线运动,向下为__________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anθ;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 二、质点的运动 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___ 2.竖直方向速度:V y=____ 3.水平方向位移:x=____ 4.竖直方向位移:y=______ 5.运动时间t=________ 6.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β=______ 7.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α=______ 注: (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___关 (2);α与β的关系为tgβ=___tgα;

最新核燃料循环答案整理

核燃料循环复习资料 1-2 核燃料后处理的任务及其产品形式是什么? 后处理厂的产品形式,取决于乏燃料中易裂变核素的种类和数量、还取决于产品的用途。钚是后处理厂最主要的产品。 1-3 核燃料后处理厂的特点(书P12)

1-4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给你什么启发?(P14) 1-5 简述轻水堆铀燃料循环的主要工艺流程

2-3 理解并会应用描述磷酸三丁酯萃取铀钚效果的三个概念:分配系数、分离系数、净化系数。(会计算) ● 分配系数α:某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达到萃取平衡时,它在有机相和水相中浓度的 比值。 a C C O =α O C ——某物质在有机相中的平衡浓度 a C ——某物质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 分配系数越大,平衡时,该物质进入有机相的量越多,而在水相中的量越少。 ● 分离系数β——铀钚彼此间的分离效果 铀中去钚的分离系数βPu/U : 钚中去铀的分离系数βU/Pu : ● 净化系数DF ——用于表示铀、钚中对裂片元素的去除程度。

2-4 理解、记忆影响磷酸三丁酯萃取铀钚的因素 答:影响TBP 萃取铀的因素:水相中UO2(NO3)2浓度;有机相铀饱和度;硝酸浓度;TBP 浓度;共存的络合剂;温度 影响TBP 萃取钚的因素:硝酸浓度;TBP 中的铀饱和度;TBP 浓度;温度;TBP 降解产物的影响 2-5 磷酸三丁酯对裂变元素的萃取性能。P52 2-6 有机溶剂的降解产物及其对萃取工艺的影响(PPT) 降解产物:磷酸二丁酯、磷酸一丁酯、磷酸、其它。磷酸二丁酯产额最高。 降解产物对萃取工艺的影响: 1)形成DBP·TBP萃取络合物,增大有机相粘度。 2)钚的萃取物很难反萃,降低了钚回收率。 3)增加界面乳化,增加分离难度。 3-1简述不同类型反应堆乏燃料元件对后处理工艺的影响(轻水堆+快中子堆,见P70)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1)

第十一单元光的性质一、知识结构 二、学习要求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及 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

2 g' g R R ——某星体半径 h 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2 (R h)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2 GM r GM GMm mv r GMm mv r 2 2 2 g' = r r r 、v = 、 、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 m ω 2R =m ( 2π /T ) 2 R GM r gR gR 2 = GM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 当 r 增大, v 变小;当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S ,求 v T gT 2 相位 v y 0 t x v 0 t v x v 0 1 2 2 y gt v y gt 1 4 2 2 2 2 4 2 2 S v 0 t g t v t v g t gt 2v 0 1 2 gt v 0 tg tg tg tg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g △ t ,△ p = mgt x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 轴上的 10. 从倾角为 α的斜面 上 A 点以速度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和坐标系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 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公式:x=x1- x2 置和位移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坐标与坐标的公式:t =t 2- t 1 述——速度变化量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单位:米每秒( 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时速度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 计时器测速度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速度—时间图像( v- t 图象):描述速度 v 与时间 度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的描述——加速度比值。 公式: a= v/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m/s2) 加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系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 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加速 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进行实验 车速度随时间处理数据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梳理 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 = mv 。单位是s m kg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系统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②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③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④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3、碰撞: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力又很大,其他作用相对很小,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化的现象叫做碰撞。 ⑴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系统只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无机械能的损失,称完全弹性碰撞。 ⑵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非弹性碰撞。 ⑶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机械能损失最大(转化为能等),称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Ⅰ 【实验目的】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利用图2-1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上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两球均做平抛运动.由于下落高度相同,从而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大小代替其速度.小球的质量可以测出,速度也可间接地知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m 1v 1=m 1v 1'+m 2v 2',则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两个小球(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斜槽;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和m 2; 2.按图2-1安装好斜槽,注意使其末端切线水平,并在地面适当的位置放上白 纸和复写纸,并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点. 3.首先在不放被碰小球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从静止滚下, 图2-1 图2-2 P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单元光的性质 一、知识结构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及 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