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

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

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

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光靠思想政治教育唱独角戏,也不能完全局限于高校,需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方面、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整合、融通与交汇。 在传承以往好的经验和有益做法的同时,应当注重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具有开阔、开放、开明的精神和气度。所谓开阔,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果,为自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不竭动力。所谓开明,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博大的胸怀,善于兼收众家之长,吸纳多方观点,在实践中寻求发展新机遇,在创新中探求改革新突破。所谓开放,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搭建成才的平台,善于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丰富资源和良好机会。 其次,要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教书育人是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是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服务育人则是通过优质服务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影响,三者虽然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所区别,但在育人的性质和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在育人的过程中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三者统一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使各种教育力量相向而行、各种教育能量互补共融。为此,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养成教育,使家庭教育合理化、科学化;立足社区教育和环境优化,发挥社会教育优势,探索社会教育途径;尤其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不断丰富和拓展高校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与沟通,营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教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教育网络环境,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遵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

遵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会组委会和各位领导能够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与全国最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下面我从管理层面上就学院概况和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学院概况●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海航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占地面积644.2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23万㎡,资产总额约26亿元,●开设有航空、航海、旅游三大专业群和外语、计算机等公共类共计28个专业。●现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还招收了来自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34名。●我院毕业生广受欢迎,近三年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左右,行业内就业率保持在60%至70%。●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等

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对学院办学成绩给予了报道。学院于2010年底以较高评价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至今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 二、学院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 学院将校企合作视为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已形成了运行比较顺畅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并构成了学院办学的突出优势。 ㈠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切实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1. 海航集团高度重视学院发展建设,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和学院发展建设会议;并成立了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发展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海航集团领导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统筹协调、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切实推动校企合作。 2. 海航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具体落实合作所需相关政策,制订具体措施、督促落实;协调各企业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工作,明确各企业与学院的具体合作事务对接部门,量化对学院的人力、物力支持;并将对学院支持程度作为各产业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之一。 3. 各产业集团和下属成员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具体实施单位,直接与学院及各部系对接,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工作;其合作措施、合作力度、合作成果将受到海航集团的严格考核。 强有力的领导体制,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快速、有序发展,形成了畅通的校企交流与合作渠道。●

学校教育要以德育为先 2

学校教育要以德育为先,但是一提起德育教育人们就会联想到枯燥的说教,乏味的训话,教育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所以,我校主张创新德育模式,在活动中育人。德育要从学校、从教室、从办公室走向社会,在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间来实施德育工作。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那无疑就会导致德育工作举步维艰,最后导致学校教育的缺憾。所以,目前的教育我们要在关注升学率的同时,更要开动脑筋,抓紧机遇,创造一些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目的。 其实,早在明代,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王明阳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他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可见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意识到了活动育人的重要性。为此,我校根据我校的情况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着力为学生搭建“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 学校育人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一个学校之所以具有不同于他校的特色,其核心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其次在于其课程的设置。学校能否提供优质教育,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规定课程与自选课程,满足学生健康发展、多元发展的需求。新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为实现这个理想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发以“励志修身、活动体验、实践探索、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活动育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到启航和奠基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活动育人课程领导小组,由德育处具体负责管理调度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学校将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了《西苑小学活动育人课程开发指导纲要》、《西苑小学活动育人课程实施办法》、《西苑小学活动育人课程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

德育为先_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四个方面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二、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三、实践活动,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增强实效。只有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它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仅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道德是人才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抓养成教育,知行统一

中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所以,我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竞赛、评比,认真领会规范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但是,我们知道,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这样应在“认知”的基础上“行”。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背诵,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为做到“知行统一”,我校从最简单的规则开始,比如: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弄得校园和教室脏乱不堪,。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学校就规定了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每个班都要把自己的卫生区拾捡干净;教室里,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看一下地上是否有纸屑。同时,课下派监督员监督有无乱扔垃圾的现象。没过多久,学生就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进入校园,你会看到整洁亮丽的美好环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一个自觉的行为。 二、抓课堂教学,学科渗透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科渗透教育是学校德育主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

师德征文: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一、教师印象 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美称。有人把教师称为先生,有人称呼教师为教书匠,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有人把教师当成慈母,有人把教师当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然而,不管教师的称呼怎么变化,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也不管世界怎么布局,他都有着永恒不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当然,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角色定位也并非一成不变。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教师的职责。此外,教师的肩膀上还担负着民族兴衰、国家成败的神圣任务。可见,为师者,时代和人民对其自身的要求也绝非一般。 二、勿忘初心,为爱远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勿忘“教书育人”的天职。有人认为,渊博的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其实,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并非传道受业解惑这么简单,也并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就能如愿以偿。不管我们有多美的称呼,有多美光荣的责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育人”,这也是教师的根本。如果要分先后顺序或者是轻重程度,教师的天职应该是先“育人”后“教书”,两者之重应该是“育人”其次是“教书”。 俗话说:“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说教”。作为教师,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卢梭曾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了最初的梦想,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孩子的一切,教师这一两的身教,我们必须充满阳光才能够撒播温暖。那么我们的师德应该有着怎样的重量,怎样的规范呢?我们的师德应该以什么为根据,靠什么来持续发展呢?我们的师德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中该如何前行呢?本文将对一系列的疑问进行思考。 三、立德树人之“德”之我见 师德在每个人心中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定义。借助百度百科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书面来理解师德。显然,百度百科的书面阐述是硬邦邦的定义,倘若没有认真去阅读其文字定义,我们尚

教育发展 德育先行

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内容提要] 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从各种误区入手,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采取多种有利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天真烂漫循规蹈矩独立性自主性渠道主阵地潜能实效[正文]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邪,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充满幻想,可以说是漫漫人生旅程中最无忧无虑的时期。但若不注重儿童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性格发生偏导。实践也证明,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品行问题、情绪问题、学习困难、多动等。我们有时听到或看到学生偷窃、打架、逃学等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密切有关。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有:易冲动、易胆怯。易冲动主要表现为情绪激惹性增高。这类儿童可为点滴小事大哭大吵,打人,咬人,毁坏玩具,甚至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摔坏等。易胆怯与此表现形式相反,通常是胆小怕事,遇到些小矛盾、小冲突、小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哭泣。 目前,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过度的疼爱使家庭教育存在诸多误区。 第一,大小事情从不让孩子自己动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过分。认为这样孩子才是幸福的。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意志锻炼、兴趣培养却很少关注,造成孩子物质需求无节制,精神生活极贫乏。因此,孩子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大哭大闹、摔东西等。这样,家长拗不过孩子,只得满足他的要求。如此孩子尝到甜头,以后便加以固定,一遇到不称心的事,就会发脾气。 第二,不管大小事情,孩子的一举一动必须得到家长的同意。孩子的所作所为,必须按照家长的要求,他们将“听话”、“顺从”、“循规蹈矩”视为好孩子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没有丝毫独立的空间,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严重受到压抑。他们一旦遇到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手足无措。 第三,在一些家庭中,有些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或做生意,无心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或者父母只顾自己娱乐:跳舞、打牌……无暇关心孩子。一旦孩子犯小错误或成绩下降,只会打骂。有的孩子与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跟父母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见一次,缺乏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环境,必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关于新时期高校“服务育人”德育观点的探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于新时期高校“服务育人”德育观点的探讨育人为本德 育为先 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在当前“服务育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看法,力争通过探讨,进一步丰富“三育人”观点的内涵。 服务育人德育观点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 _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中提到“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这引出了一种育人观点,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一、“服务育人”观点的一般理解 对于“服务育人”,有的学者认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由我国高校机构客观存在的教学、管理、后勤三大系统所决定的。在学校这个范畴内,教师、管理干部、后勤职工都是育人的主体,都肩负着育人工作的责任,教师‘教书育人’、管理干部‘管理育人’、后勤职工‘服务育人’,构成高校“三育人”工作格

局。”也有的学者认为“服务育人相对于教书育人而言,不是直接地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广大后勤职工通过自己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使学生在接受具体的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到可模仿的作用。”“‘服务育人’是指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直接地对师生提供行为影响,从而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到可模仿的作用。后勤作为高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育人’的重任。”由此可见,一部分学者认为:“服务育人”一般是指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服务育人”主体的界定 胡锦涛同志《 __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深刻地指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高校在学生教育方面,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和负面因素,

“教书育人”的理解

“教书育人”的理解。 在谈教书育人之前,我想先谈谈教育事业在我国发展的悠久历程和深厚的底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这一教师基本职业价值观的真正内涵。 中国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为中国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到周成为“序”。 教育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历史范畴。而这其中,不论是刚刚起步的原始社会还是到了日渐规范的封建社会,乃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都在教育之中占据了机器重要的地位。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我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于是,我时常把责任心的缺失看作是为师从教的最大失败,此所谓“教育兴亡,匹夫有责”。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但教师绝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教师尤其应该成为出色的创造者。教师更应该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体现着千千万学生的根本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就孕育在我们这些人民教师身上。 重智育,轻德育,重“双基“训练,轻思想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软肋,这已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及下一代人才的培养。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教书为了育人,但育人的内容比教书更广泛。育人要德、智、体、美、劳并重,当前尤其要强调德育。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建立德育工作机制,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及时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对全体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作为教师,如何真正做到正确的“传道受业解惑”乃至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就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的辅德益智功能已被人们所共识。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同时,应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一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我认为只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常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有所收获,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下面我谈谈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或参观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文物史迹主要包括:万里长城、敦煌壁画、云岗、龙门石窟、永乐宫壁画、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馆及园林艺术等。介绍文物史迹应该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挂图、幻灯、录相、图书资料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利用我国著名画家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在有关美术欣赏课中,可供选择、介绍的艺术家主要有: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华君武、罗中立、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召开故事会,搞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以人为本,德育先行

“以人为本,德育先行” —— 2012-2015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校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我校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划,结合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突出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特对本系2012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亮点和特色进行梳理,并制定未来五年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 一、2012-201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系结合学校整体发展思路以文化为突破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以人为本,德育先行”作为创新理念开展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以人为本,德育先行”新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以人为本”,试行结对与导师制度,全员参与全程育人 班级的德育工作不应该只是辅导员的任务,是应该全员参与全程体现的教育任务。我系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强化最基层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院系与班级(学生)能够较深层次接触的优势开展结合院系实际、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大一学生入校后的普遍自信心不足、对专业认识不够清晰等问题。为了在学生入校时就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系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了以教研室、辅导员、班主任与大一新生帮扶的新生入学教育。师生能够更加“亲密”地接触,促进专业认知与技能学习,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出课堂,引入生活。 大三阶段实行专业课、教研室教师与学生的导师制度。经过2年的适应期,

大三推行导师制,建立起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除了系统的指导毕业设计,同时,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训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2、“德育先行”,拓展新途径,搭建新平台,全方位育人 紧抓党团建设,依托网络、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辅导(谈心谈话)等新途径,全方位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系在新生入校教育中就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入党,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开展座谈会、社会实践等丰富的学生党支部活动,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 利用电子邮件,QQ,飞信、微信、微博等形式开展我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学生建立广泛的联系,系分团委、学生会、学生党(团)支部都建立了QQ、飞信群,方便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基础铺垫。 学生社团组织成员存在兴趣上的共同性、专业上的交叉性、年级上的层次性,常常成为产生新火花、酝酿新思想的阵地,社团为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是当前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系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广泛开展心理辅导,积极做好大学生心理测评工作等,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契合点,以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大胆探究和创新,形成了思政工作的九大亮点 近几年,我系思政工作作风务实,大胆研究,勇于创新,在学生思政治教育工作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以下工作亮点: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项育人工作。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努力做到: 一、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对学生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富裕,在学生中摆谱,自私自利成为习惯,蛮横无礼很严重。针对这种孩子,常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白应该喜欢什么样的人,知道什么人才是受人尊重的人。并告诉他,老师为何受到尊重,英雄为何受人敬佩,是他们本身具有做好人好事的品质,具有团结同学的好品质。靠压制别人,靠花钱收买人心,是不会长久的。渐渐的相处中,我及时引导他们热爱劳动的心理,并多次奖励,运用小红花引导他多关心他人,替同学着想,他们就会很快转变为一名遵守纪律,学习优秀的学生。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学校德育工作概要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确保顺利实施,一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为本的原则,将基本道德素养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研究规律,讲究操作,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管理体系。 1、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总支书记、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这就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到操作做到全方位联通,以达到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 2、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课改理论,读书交流,思想汇报,召开教师业务学习,外出学习观摩等,尤其是通过每周一学更进一步提高了德育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在班主任培训方面,我校采用青蓝工程,由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带领年轻班主任和

刚入职的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传授经验,同时,我校每两周进行一次班主任培训,使班主任在理论教育层面上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班级管理之中。 二、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以校长书记为首的校领导一班人,高瞻远瞩,把德育工作置于重中之重。他们认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进行德育的群体力量,而班主任又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因此,优化教师队伍,强化班主任培训又成为诸工作中的重头戏。 1、树立一种观念:树立了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 2、强化一种责任:我校每位教职员工做到“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抓好一条主线(班主任队伍):学校通过对班主任的培训、考核、评优等途径,提高全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评选优秀班主任和优秀中队辅导员,从而使他们在老师中间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辐射全校。 4、形成一种合力:树立了德育教育无小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校的各个角落能体现出隐性德育。 5、家校合力,齐抓共管:学校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和谐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继续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

德能兼修 德育先行

德能兼修德育先行 金滩镇消灾联办小学教师张艳红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是想当“合格”的教师,他只是具备了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境界,要想成为一名高境界的教师,就要做“人师”,所谓“人师”不仅是师傅或老师,更重要的是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今教育方针指导我们要培养全方面高素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德育教育愈发显得其重要地位。 良好的师德不仅是学校发展建设的根基,同时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立师之本。学校的发展不仅是硬件的添置,更多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道德情操不只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们学习敬仰的典范。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德育观念不仅代表了我们自己,同时也映射着整个社会以及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对孩子具有终身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 新课堂开设初期,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一直都觉着无从下手,而学生对于这种新模式教学更是一无所知。以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问答式的学习方式,突然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讲解、分析。起初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进来,还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等生,他们只有听的份,偶尔的一次回答也是羞羞答答,不善言表,有甚者回答不好会遭到好学生的讥讽嘲笑,以至于他们更不参与。班里就会出现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班里提出了“参与无对错,勇做我自我”的口号,每个小组的人都得参与,同时用互换身份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受嘲讽的切身体会,从而得出结论,在班会上交流,并把自己的认识对大家说一说。其中一个差生这样说;“我不敢回答是怕错,错了的话别人就会笑我,我就再也不想回答问题了。”另一个学生说的特别好:“别人说错了,我们笑话他,我们不知道什么感觉,可我们也有错的时候,当我们被别人笑的时候才知道心里特别不好受,所以我希望我们都不要笑别人,别人也就不会笑我们了。”通过活动之后的自我认识,我教他们学会鼓掌,用掌声去激励他人。无论对错,你永远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

新班主任工作规定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六、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事、细微处着手,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团队会、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八、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家长好!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二、、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德育;三、实践活动,加强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深入孩子内心。只有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我们教师和家长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家庭修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德育工作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抓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所以,我们班首先做的是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领会规让范要求,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

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但是,我们知道,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这样应在“认知”的基础上“行”。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背诵,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为做到“知行统一”,我校从最简单的规则开始,比如: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弄得校园和教室脏乱不堪,。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学校就规定了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每个班都要把自己的卫生区拾捡干净;教室里,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看一下地上是否有纸屑。同时,课下派监督员监督有无乱扔垃圾的现象。没过多久,学生就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进入校园,你会看到整洁亮丽的美好环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一个自觉的行为。 二、抓课堂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科渗透教育是小学德育主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堂优秀的品德课,通过生动形象的材料和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讨论、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能够明辨是非,懂识道理,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其他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语文学科,在文质兼优的文章中,我们老师学会让学生在学习语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作为一位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如何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孩子,他们还太成熟,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

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 俗话说: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一个人在智力上可以有障碍,身体上可以有缺陷,但在思想品德方面必须端正,否则就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来。而良好品德的养成应从小抓起,就像一棵盆雕一样,想要雕出美丽的景致来就必须得从小树开始雕起,长大后再雕可就难了;所以说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一直以来,德育教育往往给人虚无飘渺的感觉,而普遍实行的宣讲式教育方法,喊破喉咙却收效甚微。而对于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小学更是如此,老师往往只抱着语文、数学课本上整天,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其它一切都好。对于农村小学所存在的这种现状,农村小学教师应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爱和责任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我校所在区域留守儿童较多,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三,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导致大部分的孩子较孤僻、冷漠、自卑、失落,为了使孩子们能有一个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就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表师者风范。在教育中老师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 对于这些平时缺少关爱,缺乏关心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呀!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老师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他欣喜好一阵子。在教学中,为了能正确的疏导学生,老师应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诚心和他们做朋友,用真心和他们交谈,这样才能以心换心,学生才会信任你,敢跟你真心交谈,你才能更好的引导他。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学生只好跟爷爷奶奶在家,而上一辈的教育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就行,所以在家庭教育这一块老师又多了一份责任。在小学阶段,老师的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圣旨,老师所说的他们都会听。在平时的教育中多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在家里要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个能帮家里做事的孩子,其品行也歪不到哪儿去。所以老师应经常与学生家里沟通,向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 三、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单只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其它学科中往往也渗透着德育。比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程编排中,很多文章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都有帮助。通过《乌鸦喝水》一课的学习,老师可以把乌鸦反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告诉他们回家后学学小乌鸦,为父母做一件事,感恩教育也就贯穿其中了。在生活中,可能有少部分同学会贪图一些小便宜,对四年级《中彩那天》一文的学习,便知道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做人要诚实守信这样一个道理。 四、活动中体现德育教育 在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大家集体意识与归属感。拔河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绘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个人参赛项目,可以让这些学生从内心产生自豪感,同时也会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每年都有三月“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