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文

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文
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文

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文——

思想在左行动在右

1847年,具有先知气质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廓尔这样说:“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教育。”

专业从事教育的人被称为教育者。而班主任是教育者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班级建设,是一种不亚于学科教学,甚至比之更具综合性的专业活动。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意味着我们必须要确立这样一个信念,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岗位,比敬业和勤奋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因为干得有效往往是因为想得清楚。

常常有班主任老师问我,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的苦恼在于,也知道应该去想,但真的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不能回避的矛盾就出来了:比如琐事太多,没时间想;事情紧急,顾不上想,心烦气躁,没心情想等等。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和无奈: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也清楚这样做低效,但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最终没有去想和思考,因而,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低效和错误就衍生成为自动化的教育习惯,进而渐渐变得麻木起来,丧失了教育的敏感度和思考力。

所有优秀的班主任在处理思想和行为之间关系的时候,大都秉承着这样一条路径——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反哺思想。如果我们将其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大概是这样一种情况:不着急的事情,想好了再做,这是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周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错误,降低工作中的无效劳动;很着急的事情,做完了再想,这是反思。有效的反思能够减少重复的错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正如波斯纳那个著名的专业发展公式——教师专业发展等于经验加反思。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事情,那就且行且思吧,随时反馈,有效调整。没有思想指导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同样,没有行为反哺的思想是空洞的思想。作为实践智慧的教育工作,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紧密,相依相生。

思想也许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因为它自身也经历了从想到思的发展。最初的想也许是想法,是一闪即逝的灵感,这是大多数老师们都有过的情况。但想法并不必然发展为思考,它要经过几个环节,渐渐变得严密和深邃起来。比如全面地想,彻底地想,批判地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是想的高级阶段,是结构化的想。

当我们用思想去指导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行为是有内在逻辑的,比如班主任工作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其实无外乎管理,教育和沟通三个层面的工作。比如我们的事情虽然很多很多,但可以借助时间管理的理念分为紧急而重要的事情,紧急但不

重要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分类有序地安排我们的工作而不至于手忙脚乱。当我们的行为反哺思想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教育个案都是宝贵的历练,都是发展过程不可取代的阶梯,这些鲜活的实践滋养着我们职业生涯和专业精神,使得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步伐。

思想在左,行动在右。这是专业发展的两翼,是班主任老师成长的重要武

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