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沈志萍转贴自: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点击数:100 更新时间:2004-10-4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本文论述了构建高中英语素质教育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指出构建这一模式必须遵循的四个原则,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精泛结合原则、兼顾听说写原则,并详细阐述了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指出在运用这一模式时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基本课型

tract:Starting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ructuring an instruction model for the high school class from a quality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a basic lesson format based on the four principles o listic instruction, (2) communicative approach, (3) combining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reading and (4) attending simul y to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om time to time.

Words:instruction model for the high school reading class; guiding ideology; theoretical basis; fundamental principle c lesson format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环节。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示实验的场所,更应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时候。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课堂教学的导入、知识呈现、设疑、组织和时机的把握、结束一堂课的方法等等要进行深入思考。备课时应从“这堂课我应如何教才好?”这种思维方式生一方,思考“这个内容我的学生会怎么去学?跟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对以后什么内容的学习有影响?”这样的这也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中的人文因素(humanistic )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合作学习,共同这样,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各自的长处。高中学生已有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更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英语素质。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在高中阶段要“侧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指出“阅读是理解和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指导他们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使他们逐步强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行高中英语教材(Senior English for China)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但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要处理好这种课型,必须构建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依据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原则

整体性原则

里包括两点。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教师用书、学、配套练习和阅读训练)、教和学、讲和练、知识和能力、内容和方法,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扩展。

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text approach),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语篇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用语言的能力即(口笔头)交流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来的目的(毛玉华, 1994:20)。现代语言教学的研究认为,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言的揣摩过程(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见张维友, 1995:5)。要进行语将阅读材料进行整体的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从整体到细节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调用学习者的识(schematic knowledge)。图式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王初明51—2)。

2.交流性原则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同时,笔者认为,交流可以是共时chronic),也可以是历时的(diachronic)。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言的unction),即要注意语境(context)及角色(role)。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精泛结合原则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英语课堂上的精读应以英语知识为重,又反过来为泛读打下语言基础;泛读课应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一定的阅读技巧为主,又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取丰富的背景知识。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正意义上的阅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课文必须从整体入手。这里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预习必须理解内容;二是教师上课必须先从背景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说与之有关的background information,问几个global qu 然后,有重点地讨论一些语法、词汇等知识点。(详见沈志萍,2000:24)

4.兼顾听说写原则

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采用简单的做法,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三、基本课型

近两年来,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其基本思路是:

1.重视每个单元的topic。从话题入手,训练学生的认知图式。一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图式,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丰富、扩展学生的认知图式。研究发现,认知图式与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在讨论时,真有一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感觉。有的学生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很好,却说不了多少。有的学生语一般,但很会“见风使舵”:如果看到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他们也会跃跃欲试;如果发现教师对其内容大加赞赏,而不是正其语言错误,则这一部分的热情绝对不会比语言能力好的学生低。而且他们会给“好”学生打开“话匣子”。全班讨论是分组讨论也是这样。当然,教师也要做好引导(facilitation)。要有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话题。这一部分通常要化5—8间。

2.每个单元的第一课(对话)一方面要从内容上对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深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联系本单元有结合教材中的对话材料,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模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语言,即通过“情景——引导——操练”等,从构上培养学生尽可能用正确的语言和结构来表述的能力。在语言交流中,有一些语言错误是可以容忍的,但这并不是

结构。可以容忍不是提倡不教正确的表达。何况语法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linguistic competence和social co e是不可分割的。

每个单元中间的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同时,文化背景知识也举足轻重,因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语篇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手段。精读与泛读应相互结合,本文已经加以论述。另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详见沈志萍,2000:25)

每个单元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话题导入——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模式。

讨论课题、插图

对话课及单元话题引导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标题及所配图片(包括课本所附彩图),还可以检查一下与教材配套的阅读学生用书后的完形填空的语篇是否与课文有直接联系。如有,则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也可直接在课堂上使用。可生开始阅读前就试着回答文首的1—2个问题,并不加讨论或判断。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及时调用其认知图式,有利上而下,由整体到一般地感知、理解课文,在阅读中进行这个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限时自读

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率作了明确的规定:

以每分钟50—60个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知同题材的材料,能够把握中心思想和主要的事实。理解正确率达到70%。

们依据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初步理解全文内容,对疑难问题作好记号。教师则些检测学生整体理解的问题或讨论题。

导读

师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如正误判断、问题、等),着重训练学生的速读、略读等阅读技巧,重视语篇的构、作者的谋篇方法、体裁与风格、修辞手段、信息的分布规律、主题段落、主题句、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等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并提高阅读能力。

复读

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复读全文,以检查理解程度,提出疑难问题,鼓励查阅词典等工具书,以解决理解的障碍。导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在这一阶段解决。同时,教师也可适当讲解一些语言要点。有的语法知识会在每个单元的第三课,就尽可能简单地提一下即可,甚至不提也可以。学生如有一些有关课文内容或语言知识的疑难问题,教师要依据具作适当处理,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恰到好处。

讨论/写作

Littlewood (1981:33) 曾经说过,语言学习者不仅要了解信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对该信息进行讨论,评估。在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以提升主题,并给学生一个真正进交流的机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上和语言上的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解决。这些讨论还为每单元最后的写作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帮助。学生讨论过后再进行写作,一是他觉得这仅仅是重新组织自己已有的而已,觉得有,二是有利于他创造性的学习。

重视课外阅读,用好配套的阅读训练,精选课外阅读材料。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学知图式。教阅读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生学会阅读。如果能处理好课外阅读,则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阅读是能,犹如骑自行车一样,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毕竟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的。

基本模式图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