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纲要求(一)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一)

高考语文大纲

背景介绍

高考语文大纲是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试能力。高考语文大纲对

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都有

明确的要求。

相关要求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文字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和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以

及各种实用文本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文本中的知识。

•例如,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词语意义等,并能够正确解读古代文言文的意思。

•又如,学生需要能够理解现代文中的隐含意义、修辞手法等,并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的内涵。

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语言准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

能够使用语言正确地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

•例如,学生需要准确地使用汉字、词语和语法,并能够运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更具有说服力。

•又如,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语言的运用,恰当地表达情感和态度,并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

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鉴赏和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古代文学和

现代文学等,并能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对名著、诗词等进行深入的鉴赏和阅读。

•又如,学生需要关注现代文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评价。

总结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

素养和能力,既要具备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要具备文学

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要求,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并且拥有更全面的语文修养。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21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

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知识、能力 和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展。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二、考试内容 1.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方面的知 识和技能。 2. 阅读能力: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不同文体和文本的 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等。 3. 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清晰、准确、连贯、得体的表达能力, 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进行写作。 4. 文学常识与鉴赏: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 学的基本了解和鉴赏能力。 三、考试形式 1. 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作文等。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 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简答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合理的构思和组织,清晰、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 口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口试包括朗读、演讲和问答等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篇章,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考试要求 1. 准确把握考纲,全面复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做好考试准备。 2. 注意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训练,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在备考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熟悉常用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做好语言文字的准备工作。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多参加讨论和交流活动,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交际能力。 6. 高考前要做好冲刺阶段的复习和总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状态。 七、考试评价与分数构成

202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大纲

202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大纲 202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大纲 一、写作题目选择与要求 高考语文大纲在2023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旨在更好地提升考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本次修订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语文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对课标的把握,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因此,在选择题目时,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既包含对现实生活的熟悉,又体现出对文学艺术的领悟。 二、论述文题 1. 人与自然:当代文学思考的维度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当代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与思考。考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抽象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困惑与思索,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等。文章结构可以为:引入-社会背景-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内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个人观点与感悟。 2. 现代技术与人际关系变革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现代科技发展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的思考。考生可以从信息技术、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方面出发,展开对现代技术对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彼此认知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文章结构可以为:引入-现代技术的发展背景-现代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现代技术给人际关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个人观点与展望。

3. 读书的意义与现状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读书的态度与理解。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从自身 阅读经历、成长感悟、阅读对思维方式的塑造等方面进行铺陈,展示 对读书的热情与理解。文章结构可以为:引入-读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 性-读书的益处与意义-阅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个人读书心得与建议。 4.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与城市关系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城市化进程中人与城市关系的思考。考生可以从 城市发展的背景、城市生活的现状、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 论述。文章结构可以为:引入-城市化进程的意义与影响-人与城市的紧 密关系-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个人关于人与城市关系的思考。 三、写作技巧 1. 全面理解题目要求: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确保文章围绕核心主题 展开,不偏离主线。 2. 提供有力的论据:通过引用细节、阐释事例、举出典型案例等方式,对观点提供有力论据支持,增强说服力。 3.注意逻辑关系:文章结构要清晰,段落转换流畅,逻辑关系紧密,使读者易于理解与跟随。 4.合理运用修辞与修辞手法:适度地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丰富表达形式,提升文章的艺术性与审美性。 四、总结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一)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一) 高考语文大纲 背景介绍 高考语文大纲是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试能力。高考语文大纲对 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都有 明确的要求。 相关要求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文字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和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以 及各种实用文本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文本中的知识。 •例如,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词语意义等,并能够正确解读古代文言文的意思。 •又如,学生需要能够理解现代文中的隐含意义、修辞手法等,并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的内涵。

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语言准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 能够使用语言正确地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 •例如,学生需要准确地使用汉字、词语和语法,并能够运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更具有说服力。 •又如,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语言的运用,恰当地表达情感和态度,并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 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鉴赏和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古代文学和 现代文学等,并能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对名著、诗词等进行深入的鉴赏和阅读。 •又如,学生需要关注现代文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评价。 总结 高考语文大纲要求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 素养和能力,既要具备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要具备文学 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要求,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并且拥有更全面的语文修养。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 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一、高中14篇 (一)文言文5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 苏轼《赤壁赋》 (二)诗词9篇 《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二、初中50篇 (一)文言文16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二)诗词曲34篇 《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一)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高考语文最新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最新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是每年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在考前 准备时,掌握最新的考试大纲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介绍高考语文最 新考试大纲的内容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考生顺利应对 考试。 一、高考语文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高考语文考试分为两个部分:文学与阅读理解、作文。文学与阅读 理解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文学常识、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的描写等方面。作文部分则要求考 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所给话题或材料进行写作,并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二、文学与阅读理解部分的考查要点 1. 文学常识:考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常识,熟悉主要的文学 流派、作品和作者。 2. 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理解作品 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的描写等方面内容,并进行鉴赏和分析。 3. 阅读理解: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所给材 料回答相关问题,并理解材料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三、作文部分的考查要点

1. 写作技巧: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材、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修辞手法等。 2. 观点表达:考生需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合适的论据和例证进行支撑。 3. 文章结构:考生需要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论等部分。 四、备考建议与技巧 1. 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在备考前要详细了解最新的考试大纲,并根据大纲的要求来制定备考计划和策略。 2. 考前复习:考生要重点复习文学常识和主要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等,同时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训练:考生可以通过模拟题和平时的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注意多参考范文,并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复修改和改进。 4. 时间分配:考生在考试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部分花费过多时间而导致其他部分答题不充分。 总之,高考语文是考生实力的重要体现,备考时要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训练。熟悉最新的考试大纲,掌握考查要点,合理规划备考时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相信通过努力,考生一定能够在高考语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山东高考语文大纲

2023山东高考语文大纲 暂无最新版山东高考语文大纲,以下为2022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 2022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 一、考试科目、内容和时间 考试科目:语文 考试内容:共分阅读理解和语文运用两个部分。 1. 阅读理解(共两篇,每篇约 1500 字)。 2. 语文运用(共 40 小题,共 55 分钟)。 - 词语辨析(5 小题,每小题 2 分); - 语篇填空(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 信息匹配(5 小题,每小题 2 分); - 词语运用(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 作文(1 篇,100 分钟)。 时间:考试时间共 195 分钟。 二、考试方式和命题方式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命题方式: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贴近现实生活和文学艺术,注重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试题涵盖实用、深刻和独到的语文知识,反映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 三、考试目的和要求 考试目的: 1. 考试目的是考察考生在语文课程中所学知识、技能、情感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水平,从整体上评价考生对语文学科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语言能力。 2. 考试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考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试要求: 1. 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能正确、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实现用语规范、表达清晰、意思连贯、层次分明和感情逼真等。 2. 语境理解能力:考生能根据语境理解文章的含义、筛选资料、理解信息、归纳总结、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 3. 文学鉴赏能力:考生能恰当、细致、深入地理解、品味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底蕴、艺术技巧,发现诗意、意境、情感和精神表达,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1. 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考生的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2. 文化素养:考查考生的文学常识、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养。 3. 语言表达能力: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及其他文本的理解与表达。 4. 综合能力:考查考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能够运用语言、思维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主要内容和考点 1. 文学常识 - 对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了解,包括作家、作品和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 对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的认识。 -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方法的掌握。 2. 阅读与理解 - 阅读和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技类文章、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等。 -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提炼主题、分析结构、推理判断等。 - 运用阅读材料进行问题分析、论证和辩证等方面的能力。

3. 写作能力 - 要求考生能够进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包括议论文的立意、论 点的构建、论证的展开和结论的总结等。 - 要求考生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评论的写作,包括对作品情节、人物 形象、主题和风格等方面的理解与表达。 4. 语言知识运用 - 对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扎实,能够准确、恰当地使 用语言。 -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修辞问答等,进行语 言表达。 5. 文化传承与创新 - 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包括文人雅道、礼仪之邦、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 - 考查考生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和创新,包括科技与人文、时代精神等 方面的内容。 三、考试形式和要求 1. 选择题:包括阅读理解、填空、选择填空等方面的题目,考查对文 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客观题:包括判断题、细节题、推理题等方面的题目,考查对文本 的综合理解和推理能力。

2023年广西语文高考考纲

2023年广西语文高考考纲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

级。 对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023湖南高考语文考纲

2023湖南高考语文考纲 摘要: 1.2023 年湖南高考语文考纲概述 2.考纲对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要求 3.考纲对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 4.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要求 5.考纲的实用性和区分度 正文: 2023 年湖南高考语文考纲概述 2023 年湖南高考语文考纲在命题上更加注重对考生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文学短评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纲的指导下,考生需要走出情绪判断的误区,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 考纲对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要求 在信息时代,媒介信息纷繁复杂,如何在众多信息中进行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成为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要问题。2023 年湖南高考语文考纲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以阅读材料为例,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并分析材料中的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考生具备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能力。 考纲对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 在文学短评的写作上,考生需要抓住作品中最令人感触的地方,进行深入评论。同时,考生还需要善于从小切口入手,聚焦于作品中的某一个细节,从

而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这一要求旨在培养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要求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方面,考纲要求考生从8 个断句点中选择3 个正确的断句点,避免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作答。这一要求旨在引导考生真正阅读原文,理解文意,提高考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考纲的实用性和区分度 2023 年湖南高考语文考纲在命题上注重实用性和区分度。实用性体现在考纲要求考生具备真实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区分度则体现在考纲对考生的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上。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64篇目

.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高中14篇,初中50篇)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前出师表》诸亮 7.《桃花源记》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愈 10.《陋室铭》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楼记》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操 20.《饮酒》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 25.《行路难》白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愈 31.《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贺 35.《赤壁》杜牧 36.《泊淮》杜牧 37.《夜雨寄北》商隐 38.《无题》商隐 39.《相见欢》虞 40.《渔家傲》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轼 44.《水调歌头》轼 45.《游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白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商隐 12.《虞美人》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高考语文大纲

高考语文大纲 高考语文大纲: 1. 知识与技能要求: - 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熟练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等 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 能够理解并分析各种文本,包括文学、新闻、广告、科普 等不同类型的文本; -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思想; - 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够理解文本 中的深层含义。 2. 考试形式: - 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写作: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任务,如议 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 语法与修辞: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效果。 3. 考试内容: - 阅读理解:包括对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社会议题等的理 解和分析; - 写作:包括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文章的写作; - 语法与修辞:包括常见的语法错误纠正、修辞手法应用和

文学修辞分析。 4. 考试要求: - 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文本; - 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 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 要求考生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5. 备考建议: - 加强语言文字基础的学习,包括词汇记忆、语法运用等方面; - 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时事动态,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了解考试形式和要求,熟悉考试节奏。

高考考纲要求语文

高考考纲要求语文 2022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3、调整选考模块。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用类文本”。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专家推测,为了考试的稳定性,2022年高考题中,在“小说”和“人物传记”中选出一篇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也需要进行练习。 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 整)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旨在考 查考生的六种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E.表达应用: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F.探究: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 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 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我们需要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和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要求考 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以下是具体的考试大纲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要求考生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要求考生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要求考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 E.表达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表达。 F.探究: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 创见。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内容来自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

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每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理解古代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分析综合C 分析古代诗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归纳主题和内容要点。 4.鉴赏评价D 欣赏古代诗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评价诗文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5.探究F 探究古代诗文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1.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在研究文言文时,需要理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而实词则是指实际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家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以下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 一、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觉敏感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欣赏水平。 3.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2.掌握和运用默读、速读、背诵等阅读方法。 3.能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定阅读目标。 4.能够主动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作品。 5.注重对作品中人物、情节或场景的猜想和推测。 6.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形成对作品的理解。 7.能够理清作者思路,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8.能够通过品味语言来欣赏文学作品。 9.能够结合个人经历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学作品。 10.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 古诗文篇目 Organized at 3pm on January 25, 2023 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be better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高中14篇,初中50篇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前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虞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李白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

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