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教案-精品课程

化工工艺学教案

第 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史、范畴、分类和特点;

3、熟练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4、了解化学工艺学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

重点

难点

重点:化学工艺学的任务、特点以及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内容……………………………………0.5学时

二、概述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分类……………………………0.5学时

三、概念、任务、三个基本概念……………………………………0.5学时

1、转化率

2、收率

3、选择性

四、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0.5学时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板书采用总题双栏设计,左栏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作笔记,右栏为课外补充的知识点以扩大信息量,重点难点突出用彩色笔书写。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上册

3、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化工工艺课属于化工的专业课,是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实际的经验十

分重要,可以让学生对该课充满兴趣,要用大量化工操作的实例吸引学生。

2、提出总体学习的要求和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教案(课时备课)

第 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化学矿资源的分布、产量、特点与应用;

2、熟练掌握煤资源的来源、储藏量与加工方法;

3、掌握天然气资源的分类,现状分布与主要用途。

重点

难点

重点:煤化工的应用,现代新兴的煤资源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ξ2 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2学时

2-1 化学矿

1、分布与产量

2、用途与特点

2-2 煤资源

1、定义

2、分类特点

2-2 煤资源加工方法

2-3 天然气

天然气

干气、湿气

主要用途:用燃料(西气东输)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采用幻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用板书突出教学,课堂教师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

作业布置

作业:查资料,题目:我国天然气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报告(要求

3000字以上)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学生初步接触化工生产的实际问题,难免有些迷茫,对所学内容无从下手,很难从实际工科的角度考虑问题,应加强实际问题的介绍。

教案(课时备课)

第 3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石油工业的发展、储藏、地位和作用;

2、掌握石油组成,包括原油和馏分油的组成;

3、熟练掌握石油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及流程;

重点

难点

重点:石油炼制最常见的五套加工装置流程、原理、主要设备构造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2-4 石油资源加工与利用

1. 定义………………………………………………………………………10分钟

2. 分类(补充)世界八大国石油产、储量……………………………10分钟

3. 石油炼制最常见的五套加工装置流程、原理、主要设备构造:

(1)常减压蒸馏装置……………………………………………20分钟(2)催化裂化装置………………………………………………20分钟(3)催化重整装置………………………………………………15分钟(4)烷基化装置…………………………………………………10分钟(5)焦化装置……………………………………………………10分钟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采用幻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总结,数学模型采用从实践到理论,而后从理论返回实践的方法讲授一种模型化的经验公式法,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石油资源是化工中的领军地位,其加工及进展举足轻重,因此,要多方面进行该方向的详细讲解,加深对于典型大化工的学习。

教案(课时备课)

第 4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石油加工过程及产品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2、掌握石油产品(汽、煤、柴及润滑油等)的性能和作用;

3、掌握汽油、柴油的评价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石油产品的评价方法、指标,催化重整原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石油资源加工与利用

一、几个重要概念

1.辛烷值…………………………………………………………………10分钟

2.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15分钟

3. 催化重整和芳烃抽提…………………………………………………15分钟

4.延迟焦化………………………………………………………………10分钟

5.烷基化…………………………………………………………………10分钟

二、催化重整——铂重整

1、主要反应…………………………………………………………………25分钟

2、芳烃抽提工艺原理、对抽余相的要求…………………………………10分钟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采用幻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总结,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发现学生对于实际问题存在许多疑问,而实际工艺生产中的问题恰恰是书本上找不到的,要求学生多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扩大专业知识面。

教案(课时备课)

第 5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有机化工反应单元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乙烯工业的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

2、掌握烃类热裂解的原理,流程;

3、熟练掌握烃类热裂解的主要工艺设备结构、作用;

4、掌握细节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烃类热裂解的五个重要工艺组成的原理、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5-1 烃类热裂解

一、概述……………………………………………………………………15分钟

1、2001年世界乙烯产量前10 位国家,储量;…………………………10分钟

2、2001年中国乙烯生产状况以及十五期间拟建大型乙烯项目…………10分钟

二、烃类热裂解原理………………………………………………………15分钟

1. 烃类的热裂解反应………………………………………………………10分钟

①一次反应…………………………………………………………………10分钟

②二次反应…………………………………………………………10分钟

2、结焦和生碳的区别(细节)……………………………………………15分钟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采用板书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总结,以彩色粉笔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报告汇报,相互交流。

作业布置作业: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适当增加了目前最新化工行业的进展情况,便于学生接受比较新的东西,能够站在比较前沿的方向上看问题。

教案(课时备课)

第 6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有机化工反应单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烃类热裂解的工艺条件,实现的方法;

2、熟练掌握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去分析烃类热裂解的生产工艺条件;

3、复习物化和热力学、动力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去分析烃类热裂解的生产工艺条件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烃类热裂解

2. 烃类热裂解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热力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

(1)温度的影响:

温度有利

(2)压力的影响

∴降低P 对烃类热裂解有利

减压方法

加入水蒸气的优、缺点

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采用双栏式的板书设计,右面增加详细的推导过程,部分采用学生自主推导的方式。

作业布置作业: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7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有机化工反应单元——烃类热裂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烃类热裂解工艺及原理流程;

2、熟练绘制烃类热裂解工艺流程框图;

3、熟练掌握生产和分离要求;

4、了解裂解气的组成C5和分离目的、分离方法和步骤、乙烯能量利用、复叠制冷;

重点难点重点:1、烃类热裂解工艺流程框图

2、分离目的、分离方法和步骤、乙烯能量利用、复叠制冷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5-1 烃类热裂解工艺及原理流程

三、由烃类热裂解

生产低级烯烃和芳烃

1.裂解产品

2.裂解工艺

急冷箱油洗塔水洗塔净化压缩深冷分离原料

混和器

空气

水蒸气

烟道气

N2

CO2

CO

高压水蒸气

>750℃ , <1.5s

裂解炉水蒸气

(烟囱)

高压热水裂解渣油循环水

裂解汽油

1) 通过控制燃油的进量调节温度↑

2) 控制循环烟道的流量C2=99.99%

C3=99.99%

-100℃以下

气化潜热(水:2258kJ/kg)

3.裂解气的分离

(1)裂解气的组成C5以下

(2)净化分离的目的、分离方法和步骤

(3)乙烯能量利用、复叠制冷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8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有机化工反应单元——氯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氯化工艺的用途、分类;

2、掌握烃类氯化的反应机理;

3、掌握氯化方法和氯化剂的选择。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烃类氯化的反应机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5-2氯化

(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

一、概述

1.氯化:在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氯原子,以生产氯的衍生物的反

应过程。

2.氯化反应类型

烃的取代氯化

加成氯化

氧氯化

3.氧化剂:HOCl、Cl2、HCl、COCl2(碳酰氯)光气

4.氯化方法:光、热、催化氧化

二、烃类的取代氯化

三、反应机理:自由基链式反应

链引发

链传递

链中止

作业布置

主要参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9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通用反应单元工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氧化反应工艺的类型,产品的种类,用途;

2、掌握氧化反应过程的共同特点;

3、了解常用的氧化剂种类

重点难点重点:1、氧化反应过程的共同特点;

2、氧化反应装置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

3-1氧化

一、概述

1. 氧化反应的分类

⑴按氧化产物分

⑵按反应类型分

⑶按反应相态分均相:反应物与催化剂同相,反应在液相中进行

非均相:气固相反应,反应物为主体,催化剂为固体

2. 氧化反应过程的共同特点

⑴00

H<强放热反应

⑵00

G<且负值很大,Kp大,属不可逆反应

⑶氧化反应存在着平行,串联副反应

⑷都有爆炸和安全问题

3. 氧化剂:空气、纯2O、3

HNO、CO、

22

H O、

2

H O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0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特征反应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主要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类型;

2、熟练掌握非均相催化氧化特点;

3、掌握热点的产生、危害、解决办法。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热点的产生、危害、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4、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仅次于聚乙烯)

以气态有机原料、气态氧作为氧化剂,在固体Cat存在下,氧化生成有机化工产品的过程。

⑴主要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类型。

⑵非均相催化氧化特点

5、热点的产生、危害、如何避免

热点的产生

热点前原料加入浓度高

Q放>Q除∴t↑

热点Q放=Q除←不再反应了(最高可改变)

热点后Q放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特征反应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氧化反应中飞温现象发生原因和避免方法;

2、熟悉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生产工艺流;

3、熟练掌握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生产工艺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确定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生产工艺条件、原料中杂质的影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⑴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反应的发生,将使选择性大大降低,热效应大大升高,及易飞温

∴如何控制十分重要

⑵催化剂:主要活性成分是Ag

⑶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生产工艺条件:①反应温度,低温有利;②空速适宜1

7000h ③压力:2.0MPa(20个大气压,20公斤压力)④原料纯度及配比

杂质的影响

4. 工艺流程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特征反应——非均相气固相反应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氧化反应器的几大重要类型;

2、熟练掌握流化床、固定床反应器的性能、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能够熟练绘制流化床、固定列管式反应器的详细结构图。

重点

难点

重点:绘制流化床、固定列管式反应器的详细结构图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5. 氧化反应器简介(非均相气固相反应器)

等温列管式√→

固定床绝热式√

径向反应器

流化床←(不用∵Ag软、贵)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特征反应移动床X

6.流化床反应器与列管式反应器比较

(1)、流化床优点:

(2)、缺点: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3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烯丙基型氧化~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晴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晴的反应原理,作用;

2、掌握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晴反应器的型式;

3、了解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晴工艺条件的选择;

4、掌握部分概念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晴反应器的型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五. 烯丙基型氧化~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晴

1. 概念

用途:三大合成材料的单体

2. 制备方法

50年代末开发丙烯氨氧化工艺

副产物:CH3CH、HCN、丙烯醛、丙酮、乙醛等→CO2 、H2O

3.反应器形式:流化床.(常压)

4. Cat:Mo:三维元、七组元

5.工艺条件的选择

原料纯度、原料配比;丙烯:水蒸汽=1:3;反应温度450℃;停留时间5-8秒;常压(流化床反应器)

6. 工艺流程

7, 含氰废气,废水的处理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4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其他重要氧化工艺——乙烯均相络合催化剂乙醛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络合催化氧化:优点、缺点;

2、熟练掌握乙烯均相络合催化剂乙醛反应机理;

3、熟练绘制气液均相反应器结构、掌握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1、气液均相反应器结构、特点

2、乙烯均相络合催化剂乙醛反应机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1,乙烯均相络合催化剂乙醛

均相指—气液相氧化反应;非均相—气固

络合催化氧化:优点、缺点:

(1)乙烯均相络合催化剂乙醛

化学反应CH2= CH2+1/2O2→CH3CHO

由3个基本反应组成

pdCl2为Cat,CaCl2为氧化剂

(2)工艺条件

(3)工艺流程

气液相反应器结构

1,连续鼓泡床塔式反应器会选,会画

2,外循环反应器:强制外循环特点;自然外循环特点3,内循环反应器:特点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5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氢化与脱氢单元工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加氢反应的通用性能;

2、掌握加氢反应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

3、掌握氮加氢制合成氨、一氧化碳合成甲醇两个典型加氢反应的原理和工艺;

4、熟练掌握加氢反应器的绘制。

重点难点重点:1、加氢反应器的绘制;

2、加氢反应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以及催化剂的中毒机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一,概述

(一)催化加氢的目的

(二)氢气的性质和来源

(三)加氢反应一般规律

(四)对催化剂的要求

二、催化剂主要第八族过渡金属元素

三、“氮加氢制合成氨”工艺特征、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四、一氧化碳合成甲醇工艺特征、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五、加氢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⑴各段冷激式反应器结构

[2] 各段冷激式反应器特点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16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催化脱氢和氧化脱氢单元工艺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催化脱氢反应的原理、工艺条件的确定;

2、掌握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典型脱氢工艺反应机理、工艺流程;

3、掌握乙苯脱氢产物的分离原则。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催化脱氢反应的原理、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脱氢反应器

的选择和绘制。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1.概念及原理(与加氢相比较)

2.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典型脱氢工艺

苯乙烯性能和用途

(一)反应工艺条件:

1.温度:580-620℃;

2.常压或稍高于常压

3.水蒸气:

4.液空速:0.4-0.6 h-1

5.催化剂:Fe2O3-Cr2O3-CeO

(二)工艺流程

(三)乙苯脱氢产物的分离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2 章节 1 绪论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4

章节 2 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化学矿资源的分布、产量、特点与应用;

2、熟练掌握煤资源的来源、储藏量与加工方法;

3、掌握天然气资源的分类,现状分布与主要用途。

4、了解石油工业的发展、储藏、地位和作用;

5、掌握石油组成,包括原油和馏分油的组成;

6、熟练掌握石油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及流程;

7、掌握石油加工过程及产品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8、掌握石油产品(汽、煤、柴及润滑油等)的性能和作用;

9、掌握汽油、柴油的评价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

1、煤化工的应用,现代新兴的煤资源加工方法。

3、石油炼制最常见的五套加工装置流程、原理、主要设备构造

4、石油产品的评价方法、指标,催化重整原理。

难点:

1、煤化工的应用,现代新兴的煤资源加工方法。

2、石油炼制最常见的五套加工装置流程、原理、主要设备构造

2011年皖西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2011年皖西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应用数学学院 皖西学院应用数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院设有应用数学、信息论、高等数学三个教研室,数学实验与 数学建模一个实验室。 数学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有1人被聘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1人;博士4人,硕士23人。 自2000年以来,本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和教研项目等3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境外期刊和国内重点期刊上发表高水平专题学术论文80余篇,并有20余篇被 SCI或EI等国际权威的检索期刊收录。近年来全院先后有多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有多人被遴选为安徽省省级学科拔尖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优秀中 青年骨干教师。 “识天时之数,明发展之理”──这是应用数学学院信守的格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本科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抽象代数》选修课程,从2003年开始用英文教材向学生授课,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作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出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数学建模活动,自2000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以来,共取得省级一等奖9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若干项,2007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09年、2011年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教研成果“新建本科院校中数学建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2008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化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介绍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原理、流程组织、关键设备、操作条件以及介绍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技术、三废治理、节能降耗等问题。 2.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其前导课程是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等,与其平行学习的专业课为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等。 3.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的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方面的知识以及各个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石油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为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而有效的联系石油化工生产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化工工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掌握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4.了解化工生产中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素养目标 1.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熟悉某些石油化工生产流程、某些化工车间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养成认真细致、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1、课程结构

化工工艺学教案-精品课程

化工工艺学教案 第 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史、范畴、分类和特点; 3、熟练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4、了解化学工艺学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 重点 难点 重点:化学工艺学的任务、特点以及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内容……………………………………0.5学时 二、概述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分类……………………………0.5学时 三、概念、任务、三个基本概念……………………………………0.5学时 1、转化率 2、收率 3、选择性 四、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0.5学时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板书采用总题双栏设计,左栏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作笔记,右栏为课外补充的知识点以扩大信息量,重点难点突出用彩色笔书写。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上册 3、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化工工艺课属于化工的专业课,是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实际的经验十 分重要,可以让学生对该课充满兴趣,要用大量化工操作的实例吸引学生。 2、提出总体学习的要求和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教案(课时备课) 第 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化学矿资源的分布、产量、特点与应用; 2、熟练掌握煤资源的来源、储藏量与加工方法; 3、掌握天然气资源的分类,现状分布与主要用途。 重点 难点 重点:煤化工的应用,现代新兴的煤资源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ξ2 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2学时 2-1 化学矿 1、分布与产量 2、用途与特点 2-2 煤资源 1、定义 2、分类特点 2-2 煤资源加工方法 2-3 天然气 天然气 干气、湿气 主要用途:用燃料(西气东输)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 采用幻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用板书突出教学,课堂教师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 作业布置 作业:查资料,题目:我国天然气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报告(要求 3000字以上) 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 2、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

国家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改革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 附件材料 1、教学获奖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改项目清单 (1) 3、出版教材及专著24部 (4) 4、发表教学文章38篇 (5) 5、化工设计竞赛学生获奖情况 (7) 6、国家级、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1) 7、化工综合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12) 8、香港科技大学海外交流实习基地 (18) 2016年12月

2、教改项目清单 国家级教改3项 [1]曲景平, 张述伟, 潘艳秋等,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 国家级, 2012.1-2015.12. [2]李杨, 张述伟, 李文翠等, “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化工综合实验教 学中心,国家级,2012.1-2016.12. [3]张述伟, 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国家 级,2012.1-2016.12. [4]吴雪梅,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的国际化建设与实践,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2016.1-2016.12. [5]《化工热力学》课程建设,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2016.1-2016.12. [6]《化学反应工程》慕课建设,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2016.1-2016.12. 辽宁省教改10项 [1]都健,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2015.9-2017.12. [2]曲景平, 张述伟, 潘艳秋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 点专业建设项目, 2011.1-2014.12. [3]张述伟, 潘艳秋等,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2011.1-2013.12. [4]张述伟, 吴雪梅, 潘艳秋等, 建设国际班平台,培养国际化化工人才, 辽宁省教改项目, 2012.1-2013.12. [5]吴雪梅, 张述伟等, 构建适合工程教育实践的化工认识实习新模式, 辽宁省教改项目, 2014.7-2016.6. [6]李文翠, 曲景平等. 以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评价结果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 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与制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4.7-2016.6. [7]潘艳秋, 吴雪梅, 王维等. 基于兴趣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工主干课程群建设. 2014.7-2016.6. [8]贺高红, 卢中昌, 贺明峰等. 构建高质量的专业导论课模式提升本科生专业认知与专业 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4.7-2016.6. [9]胡浩权, 李文翠, 白金锋, 张秋民, 李扬, 姚颂东, 张雅茹, 贾昆明. 构建工程特色实验 教学体系,培养战略型新兴产业创新人才. 2014.7-2016.6. [10]周颖, 关珺, 何德民, 封瑞江, 申延明, 刘东斌, 李会鹏, 张秋民. 本科生化工设计实训 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4.7-2016.6. 学校教改49项 [1]周颖,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类本科毕业设计实训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校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定位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及相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实训体系完善、工学结合特色鲜明、“教、学、做”一体的重点课程。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基本能力掌握情况的一个综合检验和考核,而且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为学生 零距离上岗铺平道路。 本课程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工生产各岗位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设计开发能力和创新理念,具 备从事化工生产和工艺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本课程以化工总控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强化技能训练、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课程的内容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 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 1. 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能力本位为中心,以工学结合教学思想为导向,虚拟仿真平台、现场实训平台、课堂展示平台、数字资源平台等多平台相互融通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进行无机化工生产技术精品课的设计规划。课程设计的理念有如下几点:

以职业素质发展为方向--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课程任务; 以岗位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以典型产品制造加工为载体--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以职业资格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本课程通过虚拟仿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为其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我市化工生产特点,通过对《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分析,本课程教学重点为合成氨、 化学肥料、硫酸、硝酸、烧碱等典型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教学中将本课程内容分为合成氨、主要的氨加工产品及其他典型无机化工产品三大模块,每个模块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课程单元,每个课程单元包含若干知识点,若干知识点整合成课程任务。 通过对化工行业的职业分析及《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分析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工学结合”形式的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体系。本课程总体教学设计为:理论教学一仿真软件教学一管路拆装实训-综合实训一生产实习一毕业设计一顶岗实习一职业资格取证考取等环节。。 三、课程目标 1 .总体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无机化工工艺技术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同时使学生养成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采取科学的态度,努力培养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 .技能与知识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工主要产品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化工设备的结构和作用;并能正确地选择工艺条件,确定工艺流程。 (2)使学生了独立掌握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及主要设备的化工计算方法。 (3)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四章产物的分离和提纯

第四章产物的分离和提纯 产物是指从反应器中出来的物料。大多数反应产物都是混合物,它包括未反应掉的原料和反应生成物。气相反应器和气固相反应器的产物主要是气体产物和夹带的催化剂粉尘;液相反应器的产物主要是液体产物与液固混合物;气液相和气液固三相反应器的产物则有气体产物、液体产物和液固混合物。 产物的分离和提纯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由产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产品,并进一步提纯至一定产品的规格,还可以使未反应的物料得以循环利用。因此,产物的分离和提纯操作对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一、分离方法概述 第一节产物分离的原则 在化工生产中,产物的分离方法可分成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一般来讲,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主要采用机械分离法;均相混合物的分离采用传质分离法。 1.机械分离 机械分离法用于分离非均相混合物。非均相混合物分为气态非均一系和液相非均一系两大类。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分离气态非均一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重力沉降、惯性除尘、旋风分离、静电分离、湿法洗涤和纤维过滤等。用于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离方法,按照其原理,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方法取决于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属于这一类的有浮选法、重力沉降法和离心沉降法。第二类分离方法对两相密度差没有要求,而以具有过滤介质为前提,利用过滤介质对分散相物制裁的截留作用而实现分离操作。属于这类的方法有滤饼过滤、深层过滤、筛滤、滤芯式过滤等。 2.传质分离 传质分离方法主要用于各种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其特点是在分离过程中有质量传递现象。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又分为两大类,即在相间进行质量传递的平衡分离过程和在相内进行质量传递的分离过程。 (1)平衡分离过程。 多数传质分离操作是通过相平衡时原料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不同分配来实现的,这类分离操作通称为平衡分离过程,例如蒸馏、吸收和萃取操作。为了实现平衡分离过程,将混合物分离成均匀的单一相溶液(气体、液体或固体),需要在混合物中添加分离剂来产生或移出一相。分离剂有能量分离剂(EsA)和质量分离剂(MsA)两类。精馏等操作应用EsA,吸收和萃取操作采用MSA;而在萃取精馏和恒沸精馏操作中两种分离剂都要应用。由下述表4—1 列出了属于平衡分离过程的连续分离单元操作。 表4—1平衡分离过程 名称原料相态分离媒介 分离剂产生产 物相态 分离原理工业应用实例 闪蒸液体减压气体挥发度(蒸汽压)有 较大差别由海水淡化生产纯水 部分冷凝气体热量液体和气体挥发度(蒸汽压)有 较大差别由氨中回收氢气和氮气

石油化工-沪科版拓展型课程教案

石油化工-沪科版拓展型课程教案 课程背景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石油化工以及相关的生产、加工和应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石油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实现技术,并将能够进行石油化工产品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石油化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石油化工产品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3.了解石油化工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讲:石油化工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石油化工的定义和分类 •石油化工生产的基本流程 •石油及其衍生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石油加工技术 第二讲:石油化工产品的制备技术 •烯烃、芳香烃等有机原料的制备技术 •石油炼制中的分离、裂解和重整技术 •石油化工中的合成和催化技术 •石化产品的加工和制备 第三讲: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 •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和加工中的应用

•石油化工产品在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应用 •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讲:石油化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石油化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化工的创新和应用前景 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授课、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授课方式如下: •第一讲:讲授+案例分析 •第二讲:讲授+实验 •第三讲:讲授+讨论 •第四讲:讲授+现场调研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 •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 参考资料 1.《石油化工学》(赵卫民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 2.《石油化工原理》(史义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3.《石油化工工艺学》(李阳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化工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到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到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轻工、高分子材料、食品及医药工程、能源、冶金等工业部门和环保、质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金融、商检、质检、公安、外贸、海关、政府部门等系统从事相关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化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也适宜继续出国在相关学科深造。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系统地、扎实地掌握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2)掌握化工装置、化工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化工计算、测试、分析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3)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关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熟悉化学化工文献的检索,掌握从国际互联网上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5)应具有本专业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及其应用技能,并受到应用方法、工程实践、开发性研究与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对本学科某些领域的新发展、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所了解;知识面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有科研、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解决一般生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数

【教学成果奖申请书】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名称: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 我校是一所以石油石化为行业背景的高校。鉴于石油石化行业重大安全事故多发的现实,学校在2000年开办安全工程专业,针对石油石化生产能量密度大、高度系统集成、安全因素复杂等特点,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具有“安全系统思维、安全工程应用能力和安全职业人格品质”的石油石化安全人才。教学团队通过调研、行业反馈与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事故分析研究发现90%以上的事故是因人所致,多表现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缺失和安全行为失范等原因。在此基础上、团队建立了石油石化生产“安全问题”集。 从2002年始,本成果以《高素质创新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ll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为依托,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哲学规律,从“尊重生命价值”理念出发,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以“提出问题、主动思考、系统学习、实践体验、素质养成”五元方法为核心的石油石化安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到2010年,完成成果研究,充实完善了石油石化生产“安全问题”集,探索安全问题引发的人才培养各要素关系,将问题的解决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安全意识问题放在第一、二学年,安全行为问题放在第三、四学年,安全思维训练则四年不断线。教学中以“问题”为起点,设计“问题”引导“主动思考”,针对"问题”启发“系统学习”、解决“问题”经历实践体验”,“素质养成”满足现代石油石化生产安全的需求,实现复合型工程应用安全人才的培养。 项目借助“政产学”平台,发挥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设置齐全的优势,通过虚拟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创新平台展现安全生产场景,对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依托的本校“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学科,享誉国内外。 本专业不仅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于2010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富有特色的工程教育使得本专业于2007年首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是全国第3个通过工程认证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效期3年。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于2010年第二次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2013年6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同年第三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本专业将于2019迎来第四次工程教育认证。 本专业学生通过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化工设计等课程的学习,认识大型装置中物料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及规律,掌握化工产品开发、设备与工艺设计、控制操作以及系统集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储备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工程放大效应的知识。 本专业拥有严格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双重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等化学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拥有学术型、工程应用型、复合创新型等多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就业面宽阔,能适应日用化工、医药健康、食品加工、电子产品制造、能源行业以及传统化工等领域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属于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也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并在强势发展的国家“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支撑下,正朝着国际上有影响、国内著名的示范专业方向快速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全球化工向绿色化、可持续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化工、环保、能源、医药、材料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产品研发、化工过程智能诊断、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各类工具等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复杂工程

《化工原理Ⅰ-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Ⅰ-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Ⅰ-1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学时:总学时56,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4 4、学分:3.5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 6、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7、大纲执笔: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刘瑾 8、大纲审批: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中的基础部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骨干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生产中以物理加工为背景,具有共同规律的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与操作原理;研究单元操作及其典型设备的有关计算;寻找适宜的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的方向及改进设备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单元操作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与操作的有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从工程实际出发,运用工程观点从多种角度,尤其是经济角度考虑技术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化工原理是一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后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 2、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其他教学环节,如习题课、演示课、CAI、电化教学、实验教学、计算机仿真。学生应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方式,以及后续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来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 3、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 理论教学 绪论2学时 1、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关系 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化工工艺学与化学工程学的性质;单元操作的任务 2、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内容 基础理论;典型单元操作;相关课程 3、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基础概念 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单位换算和公式转换;平衡关系;过程速率;经济效益 基本要求: 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 重点:单元操作的分类;过程衡算、过程速率。 难点:在经济效益观点的指导下建立起“工程”观念。 第一章流体流动14学时 1.1 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 流体的特性;连续介质模型;流体密度;流体静压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液柱压差计 1.2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定态流动;总能量衡算;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1.3 流体的流动现象 粘度;牛顿粘性定律;流动的形态;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流线与轨线;管流速度分布;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 1.4 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直管阻力计算式;层流时的摩擦系数;湍流时的摩擦系数;海根-泊稷叶公式;布拉修斯公式;范宁公式;局部阻力系数法和当量长度法;非圆管道的当量直径计算;因次分析法;Moody图及其使用 1.5 管路计算 简单管路与复杂管路;简单管路计算的方程组;管路的设计型计算;管路的操作型计算;空气、水在管中的常用流速范围;简单管路的典型试算法 1.6 流量测量 皮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基本要求:

某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思考与实践(全文)

某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思 考与实践 XX:1674-9324(20XX)10-0101-02 引言: 依据《GJ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GJ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20XX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20XX年,我校成为GJ首批“卓越计划”试点单位。 我校石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文针对我校石油化工特色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为了适应“卓越计划”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我校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从培养思路、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 1.培养方案修订。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调整与修订: 针对教育部“专业认证”中对学生12项能力的要求,学院

组织了专家组对化工15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比学生12项能力要求,划分课程群,针对每门课程,划分知识点,优化整合每门课程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了特色更加鲜亮的课程群。全面启动了教学文档的改革,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试大纲及试卷”、“学生课堂随堂记录”、“学生成绩评价”、“教学反思”等到“课堂形式组织”,全部围绕学生12项能力要求,重新进行修订与调整,让学生更加受益,期望使学生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成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改革。教育部提出的“专业认证”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而就《化工设计》这门课程,分别聘请了“瑞派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雷云周、副总工程师吴伯明讲授了“换热器设计”、“配管设计”、“车间布置设计”、“反应器设计”等模块的知识点,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班《仿真实习》两周在“中石化茂石化分公司培训中心”、“中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研究院”进行仿真课程练习,其中包括“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催化裂化”、“丙烷脱沥青”、“实沸点蒸馏”等装置仿真练习。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反馈效果良好! 二、校企联合培养 近两年我校依托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和广

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_能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_能源化学毕业 论文范文模板 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析论文 [摘要]根据新工科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 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优化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其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能源化学工程;课程体系优化;新工科 随着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变化,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 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的标志性指标。为应对 国际竞争新形势,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我国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从 而指明了我国工科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国家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 了政策保障。在此背景下,桂林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内涵要求为 指导,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为中心,坚持重基础、重实践、多学科交 叉的特色教育为基本原则”的课程体系,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优化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新知识呈快速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知识成果转化周期缩短[2]。为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经过一系列重大举措,如“质量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创新创业改革”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人才培养规模世界第一、人才培养层次完备、专业设置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而最近加入的“华盛顿协议”,更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真正融入世界[1]。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规模剧增,而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工程创新能力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仍然属于弱项。目前我校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了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此,要求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的前身是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下的电化学方向,在201 7年申请设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201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目前该专业由能源化学工程教研室及实验室团队承担建设,主要涉及新型化学储能/转能材料与器件、高效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制氢、能源清洁转化利用和能源材料表面工程等领域。同年,该专业被设立为桂林理工大学“新工科”建设专业。由于该专业前身是电化学方向,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都与“新工科”建设要求存在差异,比如化学工程基础课在课时和内容上不太符合当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新能源类的专业特色课程较少。物理化学课程在学时上的设置也不符合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工技术等四个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年来,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应用化学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该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教坛新秀2人;近几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40余篇;出版教材、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省科技厅年度计划项目2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0项,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重点1项。拥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化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精品课程1门。 二、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1.专业建设定位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工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工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

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金、信息、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 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按照“重点专业对接主导产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应用型专业及其核心课程标准,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学与科研生产“三个融合”;搭建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层递进能力培养体系,以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为主线,以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为支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以《宿州学院章程》为统领,面向国家与安徽省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科学技术前沿,扎实推进学校“四个全面、四个提升”战略布局,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特色化”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安徽省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六高”建设。依托现有学科优势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实力,彰显鲜明办学特色,为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

化学工艺学教案讲义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早 绪论 内容项 化学工业的范围和分类化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化学工艺学与化学工业的关系 一、化学工业的范围和分类 化学工业:借助于化学反应将原料制成化工产品的工业 化工原料的类型:自然矿藏、人工合成产品包括化工产品等等 化工产品的类型: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有2000多万种;商品销售的有8万多种;而与工农业、国防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4000种左右。 目前我国县以上化工企业7000多家,从业人员400多万,能生产4.5万种化工产品,化肥、合成氨染料产量居世界第一;硫酸、纯碱、农药的产量居世界第二。每年为国家创造2000多亿元的税收,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 化学工业的分类(按学科分类) ①.无机化工:如无机酸、碱、盐及无机化肥 ②.有机化工:如烯烃、有机酸、醇、酯,芳烃等 ③.高分子化工:利用聚合和缩聚反应,合成橡胶、塑料、化纤。 ④.精细化工:医药、农药、染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化妆品等特定功能产品。 ⑤.生物化工:依靠微生物发酵、酶催化制取的产品如抗生素、有机溶剂、调味剂、食品添加剂等。 二、化学工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 1.化学工业现状: 是我国支柱型的产业;但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大型装置设备自给率低,产品品种少、功能化和差别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能量消耗高。 2.现代化学工业特点: 原料、生产方法和生产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现代化学工业生产的大型 化、综合化及精细化化工生产中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 重视生产中能量的合理利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节能工艺化学工 业属于资金密集,投资回收率快利润高产业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 及污染 3.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

无机化工工艺教案-河北科技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

化工工艺学教案(无机部分) 学院、系: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赵风云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学分: 4.5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周学时: 6 2008年 8月 2日

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

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 第一章绪论 一、氨的发现与制取 氨是在1754年由普里斯特利(Priestey)发现的,1910年建成了80g。H-1的合成氨试验装置;1911年,米塔希〔M心asch〕研究成功了以铁为活性组分的氨合成催化剂至今,但直到1913年在德国奥保(OPPau)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厂。 1909年,哈伯用俄催化剂,在17.5-20.0Mpa和500-600温度下获得6%的氨;提出氨生产工艺为(1)采用循环方法;(2)采用成品液氨蒸发实现离开反应器气体中氨的冷凝分离,(3)用离开反应器的热气体预热进入反应器的气体,以达到反应温度。合成氨方法的研究成功,不仅为获取化合态氮开辟了广 阔的道路,而且也促进了许多科技领域(例如高压技术、低温技术、催化、特殊金属材料、固体燃料气化、烃类燃料的合理利用等)的发展。 二、合成氨的原料 空气:氮气的来源 水:氢气的来源。 燃料:天然气、煤、焦炭、石油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等是氢气来源的原料。 三、合成氨的主要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分类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原料气的制备: 氮气制备有两种方法: 1、化学法:在高温下,以固体燃料煤、焦炭) 液体烃和气体烃与空气作用,以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 剩下的氮即可作为氮氢混合气中的氮。 2、物理法:空分法【将空气冷却至低温(一170一一190℃)使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可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和氧气。】 氢气来源于水和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各种燃料: 九、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我国以煤为原料的中型合成氨厂多数采用60年代开发的三催化剂净化流程,即采用脱琉、低温变换和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而以煤为原料的小型合成氨厂则采用碳化工艺流程。用浓氨水脱除二氧化碳,生成的碳孩氢铵经结晶、分离后即为产品。 (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天然气、炼厂气等气体原料制氨的工艺流程。使用了七、八种催化剂,需要有高净化度的气体净化技术配合。例如,使用钴钼加氢催化剂和氧化锌脱硫剂,可以把天然气中的硫的含量体积分数脱除到ppm以下,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而且也为使用耐硫性能较差的低变催化剂创造了条件。再通过高净化度的脱碳方法,可使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总和小于o.7%。这样就能采用甲烷化法将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之和降到(5—10)×10-6。 (三)以重油为原料制氨流程 以重油为原料制氨时,采用部分氧化法制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一氧化碳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液氮洗,再压缩、合成得到氨。该流程中需设置空分装置.提供氧气供油气化,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