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

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复:返、归。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事斯语:事,从事、践行。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

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明:明智、贤明。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八、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昔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卫国大夫。与孔子学术思想不同。

质:质朴的思想品格。文:外在的礼仪、文华。

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也赶不上言语之快。

犹:如同。鞟:去掉毛的兽皮。

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年饥:欠收的荒年。用:财用,指国家税收。

盍:何不。

彻:周朝税法。按收成的十分之一收取。

二:指按收成的十分之二收取。

十、子张问崇德辩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崇德辩惑:古成语。崇,提高;辩惑:辨别疑惑。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忠:忠实;信:不欺。

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拢。

生:活,指长寿。死:死去,指短寿早死。十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君、臣臣:君行君道,臣行臣道。即君仁臣忠。

父父、子子:父行父道,子行子道。即父慈子孝。

信:果真。食:吃,意为享用。诸:之乎。十二、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片言:简言,意为三言两语。折狱:指判决案件。

其:大概。宿诺:事先许诺(许诺的事情不隔夜)十三、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听取双方诉讼之辞。即审理案件。

必也:一定。即“一定说有什么不同”的简略。

无讼:没有争讼。

十四、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指居官、居心、居家。

倦:倦怠、懈怠。行:指做事情。

十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人:成就别人,帮助别人。

是: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十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正:正直,公正。帅:表率。

十七、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苟:假如。子:指季康子。欲:贪欲。

十八、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的草,草上之风,必偃。

有道、无道:指善人、恶人。

就:趋向、靠近。此处有奖赏之意。

草上之风:上,施加之意。偃:扑倒。

十九、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达:通达。闻:声闻,声誉。

在邦:指在邦国。在家:在卿大夫家做事。

质直而好义:本质正直,且好行义事。

察言而观色:察人言语,观人面色。

虑以下人:虑,思虑;下人,居人之下。

色取仁而行违:表面扮成仁人君子的样子,而行为却恰恰相反。

居之不疑:之,指仁人君子的地位。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原文翻译 颜渊第十二【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 得已而去,于斯三 者何先?”曰:去,于斯二者何 先?”曰:“去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 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 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子贡曰:“必不 “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能够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 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 W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12.《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 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愉快朋: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 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 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 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2020年编辑)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②吾: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⑥信:真诚,诚实。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规矩,规范。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5)原文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5)原文 【评析】 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 12 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评析】 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原文】 12 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

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评析】 这一章同样是孔子谈论为官从政之道。他仍然阐释的是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他希望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这就表明了他主张政治道德化的倾向。具体到治理社会问题时也是如此。他没有让季康子用严刑峻法去制裁盗窃犯罪,而是主张用德治去教化百姓,以使人免于犯罪。 【原文】 12 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无忍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5、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矣。? 6、自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

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蒋。? 8、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1、樊迟从游于雩愧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辩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论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____篇,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三、字词句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 [朋] [知] [愠()] [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日] [三省()] [为()] [谋] [忠] [交] [信] [传]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6.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

全年级语文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 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复:返、归。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事斯语:事,从事、践行。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 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明:明智、贤明。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论语》1十二章 子2曰:“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11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0矩21。”(《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25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7”(《子罕》) 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5愠(yun):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9吾:人称代词,我。 10日:每天。 11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12为:替。 13信:真诚,诚实。 14传(chuan):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6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7惑:迷惑,疑惑。 18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9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20逾:越过,超过。 21矩:规矩,规范。 2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3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4怠(dai):有害。 25箪(da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6堪:忍受。 27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8者:代词,……的人。 29好(hao):喜欢,爱好。 30乐:以……为乐趣。 3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2肱(gong):胳膊。 33于:对,对于。 34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5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6川:河,河流。 3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一起学《论语》12.23颜渊篇——子贡问友

一起学《论语》12.23颜渊篇——子贡问友 一起学《论语》12.23 颜渊篇——子贡问友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白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要直言忠告他是非对错,并用善道来引导他,若不听从就止住不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释词】 忠告:直言忠告,让他明白是非对错。对于朋友不要知而不言。饶氏:“忠告者,尽此心之诚。”

善道之:用善道来引导朋友。善,善道。道,同“导”,引导、开导。陈祥道:“忠告属言,善道属行。”按:另,“善导之”亦解作“善其言词以引导之”,亦可。 不可:不认可、不听从。 止:止住、停止,不再说。 毋:不要。蕅益大师:“自辱,则反带累朋友,所以不可。”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友也。 包咸曰:忠告,以是非告之。以善道导之,不见从则止。必言之,或见辱。 朱子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然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若以数而见疏,则自辱矣。(按:此处“善道之”解为“善其说以道之”。)

张栻曰:忠告者,有不善则告之而无隐也;善道者,以善诱掖之也。斯二者,亦足以尽友道矣。苟其不以为可,则止焉。盖友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有止之义。若强聒焉,非徒无益,反以自辱伤友道矣。 《四书辨疑》曰:朋友有过,固当尽心无隐,竭忠以告之,然其告之之际,须当心平气和,善其辞色以为言,不从则止,无得峻数,以取自辱也。 《论语正义》曰:责善,朋友之道也。然不可则宜止,不复言,所以全交,亦所以养其羞恶之心,使之自悟也。 李炳南曰:朋友地位平等,只能说以善道引导朋友,不能说以善道教导朋友,教导便不免自辱。 张伯行曰:不可则止,非必绝之也,不强以必从,徐俟其自悟以为他日忠告之地耳。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原文】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②吾: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真诚,诚实。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原文】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规矩,规范。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颜渊第十二

颜渊第十二 『12.0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周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了。一旦你能做到这样,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个仁人。践行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又问:“请问具体的步骤呢?”孔子回答说:“不合周礼的舞蹈不看;不合周礼的话音乐不听;不合周礼的言论不说;不合周礼的行动不做。”颜渊回答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也要努力做到这四条。” 孔子对颜渊讲的仁是对立德者讲的仁,是文化层面的仁。即“一纲四目”,一纲为“仁”,这叫核心思想;四目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具体行动指南。 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孔子看到了周礼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方面,但是这种积极面虽然被孔子所信奉和推崇,但是时代制约的它发挥不出来作用。也就是周礼美则美矣,然难切实用,缺乏时代适应性。 『12.0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工作的时候,处理工作对待上级时,即使是芝麻大的小领导,也要好像要接待贵宾一样,时刻谨谨慎慎;役使老百姓时要像举办祭祀大典一样,严肃认真,不可愚弄百姓;自己不想干的,也别强加给别人;当官有权时不要抱怨,离职下野时也不要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也要努力做到这四条。” 孔子对仲弓讲的仁是对立功者讲的仁,是政治层面的仁。包括四个方面,对上级如见大宾,不可懈怠;对待下级百姓,如承大祭,不可愚弄;对待平级,不可推卸责任;对待自己,不可怨怼终日。 『12.0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仁人,他讲话可是很慢很稳重的。”“讲话慢且稳重,这就称得上仁了吗?”“要把讲出去的话全部兑现,这太难了;难道说话还不需要迟钝一些吗?” 孔子对司马牛讲的仁,是对修身者讲的仁,是有针对性地对个人讲的。司马迁记载司马牛此人“多言而燥”,话多不稳重,孔子就告诉他“其言也仞”,即说话要迟缓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为之难!”要把讲出去的话全部做到这太难了。轻诺必至寡信,这就是孔子对司马牛的告诫! 『12.0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孔子何为君子。孔子回答他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内心坦荡,没有担忧也没有畏惧。”司马牛回答说:“不担忧,没畏惧就称得上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的时候,能够感到诸事尽心尽力了,没有愧疚,那有什么好忧惧的呢?” 『12.0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心忡忡的感叹说:“别人都是弟兄好几个,有事能照应,我却没有!”子夏听到了他的感叹,劝慰他道:“我听咱老师说过‘生死这种事是命中注定,富贵与否是老天爷决定的,这都是你干预不了的,就不要瞎操心了。’但是,如果一个君子尊重别人不失言失态,对人恭敬有礼,那么在全天下,他将有很多兄弟姐妹。一个君子,哪里用担心没有兄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注释译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者 《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docx

《论语》① 十二章 1. 子②曰:“学而③之,不亦④乎?有朋自方来,不亦(( l 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①《》是儒家的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 。《》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弟子写,它以体、体主,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期国陬(Zōu )邑 ( yì ③ :按一定的复。,按 ) (山曲阜)人。 。④不亦( yu è)乎:不也是很愉快?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气。乎, 气。,通“悦”,愉快。⑤愠( y ùn):生气,怒。⑥君子: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 “述而”等都是《》的篇名。篇名只是 从各篇第一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的意。 孔子:“学了(知),然后又按一定的去复它,不也是很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从方(到里)来,不也很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⑤人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⑦不乎?”(《学而》) 注:①曾 (Zēng shēn ) (前 505-436 ),姓曾,名参,字子,春秋国) 子:即曾参 ( 国南武城(在山嘉祥,一山平邑)人。孔子的学生。②吾:人称代,我。③日,每天。④三省( x ǐ ng):多次行自我。三,泛指多次。省,自我,反省。 ⑤ ,替。⑥信:真,。⑦ (chuán ):老授的知。 曾子:“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呢? 老授的知是不是复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政》) 注:①十有(y òu 15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常常 )五:指 加“有”字。②立:站立,站得住,里可理解独立做事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⑤耳:此有多种解。通常的解是,能 听得不同意。⑥逾(yú ⑦矩( j ú):矩,范。 ):越,超。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论语十则》检测题 Name:______ Score: ______ Class: ______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论语》十二章字词解释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练习(背诵) 一、字词解释: 学而时.习之:按时不亦说.乎: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吾日三.省乎吾身:多次吾日三省.乎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吾十有.五: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越过,超过学而不思则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一箪.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人不堪.其忧:能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学问和事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的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饭.疏食:吃饭饮水.:冷水曲肱.而枕之:胳膊于.我如浮云:对于 必有我师焉.:在其中子在川.上:河逝.者如斯夫:流逝逝者如斯.夫:这,指河水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仁.在其中矣:仁德 二、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疑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方法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样困苦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对着滔滔河水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