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题目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熊雯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2

摘要:驾驶员驾驶姿势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舒适和健康,关系着是否能够安全、高效准确地驾驶。同时它还决定着舒适程度,以及长期驾驶是否对驾驶员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害的影响。本文结合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并结合汽车振动特性,视野范围以及空间分布来分析人与座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得出能符合人机工程学标准的,并将舒适性、安全性都考虑到位的汽车座椅的设计。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座椅,舒适度、设计

Ergonomics application in automobile seat design

xiongwen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y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ubei shiyan,442002 Abstract: Driving position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driver's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relationship with whether can be safe, efficient accurately driving.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determines the comfort levels, and long-term driving to drivers whether caused by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ful https://www.360docs.net/doc/762512581.html,bining with the ergonomics knowledge from man's psychology, phys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ed with auto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vision scope and empty room distribution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at and interaction, thus developed can accord with standard of ergonomics and will comfort, safety is considered the car seat in the design.

Keywords: Ergonomics, seat, comfort, design

正文:

一个性能优良的汽车座椅主要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①座椅与人体的人机界面能否为人提供舒适而稳定的坐姿。②驾驶员(或乘坐)——座椅——车辆系统能否有效的隔离或衰减来自路面不平度的激励而产生的震动以及驾驶员或乘坐员所承受的全身震动负荷低于规定限值。③驾驶员(或乘坐员)——座椅——驾驶室系统的几何位置关系能否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④能否为驾驶员提供一个相对于各种操纵机构的合适位置,使他能方便地进行操作。⑤能否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性,当发生翻车或撞

车事故时,将驾驶员约束在驾驶座椅上面,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人机工程

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上的运用。

1.舒适坐姿的生理特征

坐姿是人体较自然的姿势,坐姿将以脚支撑全身的状况转变为以臀部支撑全身,有利于发挥脚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利用靠背来增大腿脚的蹬力这一特点,来控制操纵力较大的装置。但如果坐姿不正确,座椅设计不合理,也会给身体带来严重损害。

1.1坐姿生理学

1.1.1脊柱结构

坐姿状态下,支撑身体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由24节椎骨以及5块骶骨和4块尾骨连接组成,如图1-1所示,其中椎骨自上而下又分为颈椎(共7节)、胸椎(共12节)、腰椎(共5节)三部分,每两节椎骨之间由软骨组织和韧带相联系,使人体得以进行屈伸、侧曲和扭转动作等有限度的活动。颈椎支撑头部,胸椎与肋骨构成胸腔,腰椎、骶骨和椎间盘承担人体坐姿的主要负荷。

图1-1 脊柱的构造

从图中可以看出脊柱呈现颈、胸、腰、骶四个弯曲部位,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1.1.2腰曲弧线

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是腰曲。图1-2为各种不同姿势下所产生的腰曲弧线,人体正常腰曲弧线是松弛状态下侧卧的曲线,如图中曲线B所示;躯干挺直坐姿和前弯时的腰弧曲线会使腰椎严重变形,如图中曲线F和G所示;欲使坐姿能形成几乎正常的腰曲弧线,躯干与大腿之间必须有大于90度的角度,且在腰部有所支撑,如图中曲线

C所示。可见保证腰弧曲线的正常形状是获得舒适性的关键。

图1-2 不同姿势下所产生的腰椎曲度

1.1.3腰椎后突和前突

正常的腰线曲线是微微前突。

为使坐姿

下的腰弧曲线变形最小,座椅应在腰椎部提供所谓两点支撑。无腰靠或腰靠不明显将会使正常的腰椎成图1-3(a)中的后突形状。而腰靠过分凸出将会使腰椎呈图1-3(b)中的前突形状。腰椎后突和过分前突都是非正

常状态,合理的腰靠应该是使腰弧曲线处于正常的生理曲线。

图1-3 腰椎后突和前突

1.2坐姿生物力学

1.2.1肌肉活动度

脊椎骨依靠其附近的肌肉和腱连接,椎骨的定位借助于肌腱的作用力。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肌腱组织就会受到相互压力(拉或压)的作用,使肌肉活动度(活动量)增加,招致疲劳酸痛。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活动力则明显减小;当躯干前倾时,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

1.2.2体压分布

座垫上的体压分布。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

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图1-4是较为理想的坐垫体压分布线。

图1-4 体压分布曲线

1.2.3骨盘受力分析

人体结构在骨盘下面有两块圆骨,称为坐骨结节。如图1-5所示。坐骨结节下面的底座呈近似水平时,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如1-5(a)。当坐面呈斗形时,会使股骨向上

转动,这种状态会使肘部和肩部受力,

从而

引起不舒服。所以在座椅设计中,斗形坐面是应该避免的。

图1-5 座面对股骨的影响

1.2.4椎间盘受力分析

当坐姿腰弧曲线正常时,椎间盘上受的压力均匀而轻微,几乎无推力作用于韧带,韧带不拉伸,腰部无不舒适感,如图1-6(a)所示。但是,当人体处于前弯坐姿时,椎骨

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相邻两椎骨前端间隙缩小,后端间隙增大,如图1-6(b)。这会引起腰部的不舒适感,长期积累作用,可造成椎间盘病变。

图1-6 不同坐姿时椎间盘受力分析

1.3坐姿人体测量尺寸

坐姿人体测量尺寸是座椅静态尺寸设

计的主要依据。与座椅设计相关的人体测量主要尺寸见图1-7,具体测量数值如表1-8所示。

图1-7 对座椅设计有用的人体尺寸

表1-8坐姿人体尺寸

综合来看,从坐姿生理学角度,应保证要弧线正常,腰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从上体通向大腿的血压不受压迫,保持血液正常循环。因此,最舒适的坐姿是臀部稍离靠背向前移,使上体略微向后倾斜,保持腿夹角在90度到115

度之间,小腿向前伸,大腿

与小腿,小腿与脚面之间也有合适的夹角。如图1-9所示:

图1-9 大腿、小腿和脚面的夹角

2.人体对乘坐振动的反应

座椅及悬架等部件隔离、吸收、缓和、衰减行驶中所产生的各种冲击和振动激励

如果超出了人体承受振动的舒适性界限,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感。车辆驾驶员所受的机械震动分为全局振动和全身震动两大类。局部振动是指作用于人体特殊部位(如头部和四肢)的震动,一般不会给驾驶员造成损害,但是对操纵的精确度有影响。全身震动是指通过人体支撑表面作为整体传给人体的震动。车辆驾驶员承受的乘坐振动属于全身震动,是对驾驶员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的主要震动形式。人体承受全身震动将产生机械的、生理、病理的和心理的效应。

2.1乘坐振动的机械效应

乘坐振动通过驾驶员的臀部、腰部传给驾驶员,激起人体的全身震动。当振动激励频率接近人体的主要器官的固有频率时,将引起相应器官的共振而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人感到不舒适。

在正常重力情况下,人体对4~8Hz频率的震动的能量传递最大,其生理效应也最大,称为第一共振峰。10 12Hz的震动频率时出现第二共振峰,其生理效应仅次于第一共振峰。在20 25Hz时出现第三共振峰,其生理效应较第二共振峰稍低。以后随着频率的增高,震动在人体内的传递逐步衰减,其生理效应也相应减弱。如图2-1所示。

图2-1 坐姿时人体对垂直振动的传递率

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承受垂直振动时,人体各主要器官的固有频率如图2-2所

示。

图2-2 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

将人置于震动台上进行各种典型工况

下的激振试验,测得人体的坐姿震动特性如图2-3、2-4、2-5所示。

图2-3 人体坐姿承受垂直振动的传递特性

图2-4 人体坐姿承受左、右水平振动的传递特性

图2-5 人体坐姿承受前、后水平振动的传递特性2.2乘坐振动的生理效应

全身振动引起的主诉症状及生理反应与振动频率有关。低于10Hz的震动,主要引起胸脯部不适;高于10Hz的振动,引起头部症状的增强。全身振动英气的生理效应如图2-6

所示:

图2-6 全身振动的生理效应

全身振动最明显的生理反应时人体姿势的变化,低频高强度的振动使人难以保持稳定的姿态。

2.3全身振动的病理效应

研究表明,驾驶员常患的两种职业病:胃病和脊椎损伤。图2-7为拖拉机驾驶员的胃病患病率。主要原因是因为急剧的乘坐振

动对胃的消化功能产生了有害影响。

图2-7 拖拉机驾驶员的胃病患病率

图2-8为拖拉机驾驶员为脊椎病与年龄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驾驶员的脊椎畸形的发病率都很高,主要原因是因为驾驶员承受剧烈的乘坐振动和不方便的乘坐姿势。

图2-8 拖拉机驾驶员脊椎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实线——男人;虚线——女人

2.4乘坐振动的心理效应

对车辆驾驶员来说,乘坐振动的心理效应主要表现为操作能力的变化。让人在座椅上用振动台进行各种典型情况下的激振试验,测得振动对人的操作能力的影响如图2-9至2-11所示。

图2-9 人体坐姿承受垂直振动时的实力降低情况(a)加振中;(b)加振终了时

2-10 人体坐姿承受水平振动时脚踩加速踏板压

力保持不变的能力

左边—振动频率的影响;右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图2-11 坐姿人体承受垂直振动时的平衡能力降低情况(a)加振时;(b)加振终了时

图2-12 人体坐姿承受横向水平振动时跟踪误差

图2-13 人体坐姿承受横向水平振动选择时的反

应时间

图2-14 人体坐姿承受垂直振动的手眼协调平均

动作时间

根据受振者的感觉,《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即ISO2631—1982把振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认为界限:

(1)保持舒适性界限:在此振动界限内,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受振者能顺利的完成读、写、吃等动作。

(2)保持工作效率界限:在此振动界限内,操作人员能在规定的时间保持正常的工作效率。超过此界限,则因疲劳而降低工作效率。

(3)保持健康与安全界限:它是身体所能承受振动的上限。超过此界限将使受振者的健康受到损害。

一般对于小轿车和旅游车,选取保持舒适性界限作为评价振动舒适性的标准;对于拖拉机、工程机械和各种越野车辆,宜选择保持工作效率界限作为评价振动舒适性的标准。

3.座椅空间位置的设计

座椅空间位置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操作舒适性的目标,而进行驾驶座椅空间位置设计以确保驾驶员有良好的视野,同时对汽车转向盘、脚踏板等操作部件有恰当的操作要求距离,以达到操作舒适性的最终目的。

好的驾驶设计必须要保证驾驶员在连续几个小时操作的情况下,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持。并且座椅必须有额外的空间,允许驾驶员坐在座椅上的任一边或改变在座椅上的角度,以便暂时使他的肌肉放松。

确定驾驶座椅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之前,必须先确定坐着的驾驶员与座椅结构的相对位置。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已将车辆驾驶座椅设计的参考点标准化,这个参考点称为座椅标志点,即SIP,其位置如图3-1所示。

图3-1 人体H点与座椅标志点之间的关系

图3-2为轿车驾驶座椅的作业空间布置和尺寸推荐数据。

图3-3为载货汽车的驾驶座椅的作业空间布置和尺寸推荐数据。

图3-2 轿车驾驶座椅的推荐设计

图3-3 载货汽车的驾驶座椅的操作位置尺寸

4.汽车座椅的尺寸结构设计

座椅尺寸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驾驶员能否有一个舒适而稳定的坐姿和合适的操纵位置。

4.1汽车座椅的主要尺寸

座椅尺寸设计主要参数包

括:椅面高度、宽度、深度、椅面倾角;靠背的高度、宽度和倾角。如图4-1所示:

图4-1 座椅尺寸设计主要参数

椅面高度A:为椅面前缘至驾驶员踵点的垂直距离。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到两点:椅面过高会使大腿肌肉受压,椅面过低就会增加背部肌肉负荷。驾驶座椅的椅面高度应低些。

椅面宽度B :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以宽为好。但对于汽车驾驶座椅来讲,驾驶员坐姿单一,不涉及变换姿势,通常设计应以满足最宽人体需要为准。

椅面深度C :指椅面前缘至靠背前面水平距离。其尺寸应满足:

腰部得到靠背的支

承;椅面前缘与小腿之间留有适当距离,以保证大腿肌肉不受挤压,腿弯部分不受阻碍。

靠背高度D及宽度:靠背的高度和宽度与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对于汽车驾驶座椅靠背的高度应采取高靠背,最好加靠枕。

靠背倾角α: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椅面水平方向的夹角。

椅面倾角β:指椅面与水平之间的夹

角。主要考虑到为了防止人体臀部向前滑动而是椅面前缘向后倾。此角不易过大,否则会增加大腿下平面与座垫前缘的压力,从而减少双脚着地的负荷,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身心疲劳。

通过以上座椅尺寸参数的确定,以保证驾驶员人体脊柱曲线更接近于正常生理脊柱曲线。舒适坐姿的各关节的角度应该满足图4-2中所示的要求角度。

图4-2 舒适坐姿的关节角度

4.2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

现代汽车座椅的机械结构主要由头枕、靠背、座垫、滑道等总成组成。4.2.1汽车座椅枕垫的设计

头枕是一种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于躯干向后移位的弹性装置,其作用是在发生碰撞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尤其是在汽车受到追尾碰撞时,可抑制乘员头部后倾,防止或减轻颈部损伤。如图4-3所示:

图4-3 汽车座椅的枕垫

4.2.2汽车座椅的靠背的设计

靠背的安全性设计应考虑靠背的强度、倾角、基本尺寸及其形状。靠背的强度设计不但应该在“追尾”等后部碰撞时给乘员提供良好的保护,而且也要考虑侧碰时对乘员的保护。而靠背倾角、基本尺寸及其形状对尾部碰撞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影响。

依据靠背上体压分布不均匀原则,在座椅靠背设计时应保证有靠背两点支承即就是人体背部和腰部的合理支承。汽车座椅设计时应提供形状和位置适宜的两点支承,第一支承部位位于人体第5 一6胸椎之间的高度上,作为肩靠;

第二支承设置在腰曲部

位,作为腰靠。肩靠能减轻颈曲变形,腰靠能保证乘坐姿势下的近似于正常的腰弧曲线。如图4-4所示:

图4-4 汽车座椅的靠背

4.2.3汽车座椅座垫的设计

坐垫一般不会造成对乘员的直接冲击

伤害,但坐垫的结构可以影响到乘员运动过程、约束力加到乘员身体上的方式及外部载

荷(加速度、力等)的绝对值大小。坐垫深度设计的原则是在充分利用靠背的情况下,使臀部得到合理的支撑。坐垫深度不应该超过人的大腿长度。

为了保证座垫上合理的体压分布,座垫应坚实平坦。太软的椅子容易令使用者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腰酸背痛的现象的产生。研究表明间:过于松软的椅面,使臀部与大腿的肌肉受压面积增大,不仅增加了躯干的不稳定性,而且不易改变坐姿,容易产生疲劳。如图4-5所示:

图4-5 汽车座椅的坐垫

5.驾驶座椅设计的安全性

座椅安全性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5.1坐椅主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驾驶座椅防止事故的能力。汽车驾驶座椅的主动安全性设计主要从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人手进行分析设计,以满足主动安全性要求。主动安全性主要考虑合理的座椅尺寸设计、座垫上合理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理的体压分布等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作业环境,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从而保证驾驶座椅主动安全性的设计要求。

5.2坐椅被动安全性

被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的能力。驾驶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汽车被动安全性设计的主要考虑部件之一。考虑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性,汽车驾驶座椅被动安全性设计目标为:①在事故中要保证驾驶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人到这个空间; ②要保持驾驶员在事故发生时,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③在事故中,使得事故后果对驾驶员的伤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5.3安全措施

目前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提高座椅骨

架强度,达到汽车驾驶座椅强度的要求值;

设置座椅安全带,使在紧急制动或正面撞车时不致将驾驶员碰伤;达到一定的阻燃要求,坐垫和靠背材料应达到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技术要求的规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座椅都开始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及其研究成果进行设计了。只有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才能使驾驶座椅具有良好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一鸣,毛恩荣.《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许英,杨宏刚.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21卷第1期.

【4】朕勋.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汽车科技1995(6).

【5】安田滋.车辆用座椅舒适度评价,国外铁道车辆,1995年第一期.

【6】穆春虹,孔姗姗.车辆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科技论坛,第15卷第2期.

【7】冯飞燕,侯俊杰.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抗疲劳汽车座椅设计,机械管理开发,第25卷第3期,2010(6).

人机工程学驾驶室座椅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车内座椅设计 题目: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车内座椅设计班级:09铁道车辆2班 姓名:屈难平 学号: 20097831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驾驶室座椅设计 摘要 以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座椅设计中座高、座宽、座深、座面倾角、靠背高度靠背倾角等座椅静态参数的选取原则,以某轻卡座椅为例,用Pro/E 建立座椅的模型,导入Man-neQuinPRO10。2中进行人机分析,并结合实例对座椅的各静态参数进行选取。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轻卡座椅;舒适坐姿;建模分析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工程技术如何与人体尺寸、生理及心理特征相适应。在 轻卡驾驶室座椅的设计中,主要研究如何使座椅符合人体尺寸的需求,给驾驶员带来舒适感,降低驾驶疲劳度,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大大防止驾驶员由于不正确的驾驶姿势而导致的脊椎变形,以及由此引发腰痛、腰肌劳损等职业病。1.舒适坐姿的生理特征 图1所示为人体在各种不同姿势下腰椎的弯曲形状。曲线B表示人体松弛侧卧时,脊柱呈自然弯曲状态;曲线C是最接近人体脊柱自然弯曲状态的坐姿;曲线F是当人体的躯干与大腿的夹角呈90°时的情形,此时脊柱严重变形,椎间盘上的压力不能正常分布。因此,欲使坐姿能形成接近正常的脊柱自然弯曲形态,躯干与大腿之间必须有大约135°的夹角,并且座椅的设计应使坐者的腰部有适当的支撑,以使腰曲呈弧形自然弯曲状态,腰背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人坐着时,大腿和上身的质量必须由座椅来支承。人体结构在骨盆下面有2块圆骨,称为坐骨结节,如图2所示。这2块小面积能够支持大部分上身的质量。覆盖在它们外面的皮肤能获得丰富的动脉血液供应,就像脚底一样。而在臀部的边缘部分,血液循环则大不一

人体工程学设计及其应用

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 授课老师:汪海波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 082班 王宇田 089054483

第一部分:网页分析 色彩分析: 主要页面的背景色为白色,大体都是白色调。白色给人的心里感受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方面;纯洁、干净、新鲜、未来派 消极方面;医院的、冷冰冰的、无生趣的、中性的 能与海军蓝、黑色或者红色等暗色调构成强烈的对比色,这种对比能产生权威感 能紧紧吸引人的注意力,树立发展进步的形象 页面的主体颜色为白色,根据人体工程学颜色的匹配的清晰程度 很高。相对于白底黑字在视觉上还有一定保护视力的作用。此种搭配让访问者能集中注意力阅读观看主体文字。

板式分析: 淘宝网是著名的大型交易网站,信息量大,内容比较繁多。制作者将每个版块都进行分类,可以在类型中寻找需要的相关信息,运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区分各个种类,运用方块来区别类型。

二级菜单分栏较首页更简洁,基本风格相同,图片穿插文字编排合理,色彩轮廓明显。考虑到网站除自身的宣传外还有买卖交易的的基本服务,整体分为四大块,各个内容之间条理清晰,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是可读性依然很高。

从整体形势上看,比较活泼,更具内容的变化性、实用性更强一些。商业网站伴随商业的利益,因此会有一些广告窗口的出现或者浮于表面,让人觉得有点乱。 网站最下面有合作的网站链接还有附加的一些网站 字体分析: 主要字体为标准的宋体,高度为4mm,高宽比是1:1,字体成正方形。字的笔画与字高的比例是1:10符合人体工程学字符大小形状和设计规划。

其他辅助字体为西黑体,高度为4mm,高宽比是1:1,字体成正方形。字的笔画与字高的比例是1:10符合人体工程学字符大小形状和设计规划。配上暗色调的底色和醒目的字符颜色。能引起访问者的注意,方便访问者的浏览。 活动窗口的艺术个性字,增加了该窗口的注意力,同事也协调了网页的气息。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摘要: 驾驶员坐姿舒适性仿真通常可以量化为驾驶姿势不舒适度模型。驾驶姿势不舒适度预测模型是根据驾驶姿势的影响因素,评价驾驶姿势不舒适度的数学模型。本文对重型商用车坐姿舒适性仿真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研究了在汽车领域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国外研究现状,并对当今比较流行的舒适度建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针对这些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关节载荷的驾驶姿势不舒适度建模方法。其次,进行了适宜驾驶姿势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下肢、躯干、上肢实验,获取了建立姿势不舒适度模型所需要的关节载荷和关节坐标数据。最后,建立了以维持身体姿势的关节力及扭矩为目标函数,以人体姿势变量和汽车设计变量为预测因子的人体不舒适度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方案分析中。 关键词:驾驶员驾驶姿势人机工程技术人体舒适度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过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处处都是经过设计并不断完善的设计世界。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舒适生活,于是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人体工程学的产品也就成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先以汽车座椅为例,人体工程学的家具并不是人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仅有数据符合的座椅,它还包括除了人体生理数据之外的很多因素。它的设计原则除了常见的尺度设计原则,人体机能和环境设计原则,健康设计原则外还应该讲求黄金分割比的设计原则。并指

出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好的人体工程学座椅是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为人带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 2 舒适驾乘首要在于座椅设计 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寻求汽车座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从而论证目前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一些局限性,即学科涵与目标的矛盾、共性原则与个性需求的矛盾、统计与个案的矛盾以 及合理与合情的矛盾,通过对这些应用矛盾的透析,探求出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原则,从而最终为汽车座椅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探索出一条道路。 而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确定汽车空间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融人机工程学原理于汽车座椅设计已达到更大舒适度: 2.1 研究现状及主要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工作和生活空间的不段变化,就要求汽车座椅的生产企业在座椅的设计、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也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汽车座椅的经济性。因此市场不断细分,多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设计的汽车座椅不断进入市场。 人们对汽车座椅外观样式、材料品质的追求,使汽车座椅的设计样式丰富多姿,各有特色。从而也使汽车座椅在设计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汽车座椅

人机工程学和产品设计

人机工程学和产品设计 班级:机械107班姓名:刘清勇学号:Z1005017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服务以及舒适操作的需求,人机工程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本学科所下的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等问题的学科。 顾名思义,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本宗旨是使人能够更加方便舒适的操作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误操作,使人与机器能够和谐共处。所以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提水壶时要考虑水壶方便、适应手提;往里装水,盖子可以用手打开;水烧开后壶会热,要有隔热手柄;要把水烧开的信息告诉使用壶的人;把烧开的水倒出来。这是人机工程学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它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其中人、机、环境构成了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着三方面的因素,努力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 人机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最优的人机关系、最佳的系统效益、最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机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如何合理分配人与机在系统功能以及人机间有效传递信息是系统整体设计的基本问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面对的是大量快速传递的信息,要求操作时精度高、快速准确。同时人机界面由硬件向软件转移,这时人与机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新系统中人的特性如何体现,人与机的功能如何分配,机器系统如何更宜人等成为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七种:1. 观察法可借助摄影或录像;2. 实测法借助仪器进行实际测量;3. 实验法在实验室或作业现场进行多次反复观测; 4. 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6. 分析法;7. 调查研究法。对于每种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设计环境、现有生产条件、资金水平、以及人的技术水平来具体选取。 下面我以手套为例来简述人机工程学的产品设计过程。 第一,手套的号码人手的尺寸: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手套的尺寸如何适合于人的形态和功能范围的限度,相对于人的参数主要是人的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人的结构尺寸指的是静态尺寸,而功能尺寸指的是动态尺寸。当我们买一双手套时会发现没有与我们的手完全相符的手套,不是有点大就是有点小,所以要考虑功能尺寸。手套的不合适会对我们的手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生产线上,不合适的手套很有可能会引发重大事故。然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手尺寸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不同尺寸的手套,来满足各种年龄的需求。 第二,手套的松紧程度: 手套如果过紧就会是人佩戴起来不舒适,如果是在工业环境,佩戴不舒适的手套就会影响工作心情,进而会影响工作效率,给工厂效益带来损失。 而手套过送的话则容易产生松脱,对于冬天保暖用手套,过松还会保暖效果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一、 一、人体工程学:又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和“人类工学”是以人的心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综合多种学科研究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使得生产器具、生活器具、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与人体功能相识应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1、人体尺度:(一)静态尺度,是指静止的人体尺寸,即人在立、坐、卧是的尺寸。(二)动态尺度,是指人在作业及动作在空间进行是所发生的尺寸。 2、人体尺度与家具 桌面高度=椅高+差尺=椅高+1/3(坐高-10mm) 椅子高度=下腿高-10mm 学生课桌高度:桌面高度=椅高+1/2(坐高-10mm) 二、居室按人体工程学设置常用空间尺度 1、起居室 A、起居室的处理要点: a、起居室是人们日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平面布置应按会客、娱乐、学习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 b、功能区的划分与通道应避免干扰 B、起居室常用人体尺度 2、餐厅 A、餐厅的处理要点 :a、餐厅可单独设置,也可设在起居室靠近厨房的一隅 b、就餐区域的尺寸应考虑人的来往,服务等活动 c、正式的餐厅内应设有备餐台,小车及餐具贮藏柜等设备 B、餐厅的功能分析 : C、餐体常用人体尺寸 3、卧室 A、卧室的处理要点: 卧室的功能布置局应有睡眠、贮藏、梳妆及阅读等部分。平面布局应以床为中心。睡眠区的位置应相对比较安静。 B、卧室常用人体尺寸 4、厨房 A、厨房处理要点: a、厨房设备及家具的布置应按照烹调操作顺序来布置。以方便操作,避免走动过多 b、平面布置除考虑人体和家具尺寸外,还应考虑家具的活动 B、厨房功能分析: C、厨房常用人体尺寸 D、厨房家具的布置 1、厨房中的家具主要有三大部分:带冰箱的操作台带水池的洗涤台带炉灶的烹调台 2、主要的布局形式见图 E、厨房操作台的长度 5、卫生间 A、卫生间处理要点: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公共座椅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公共座椅的设计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工业设计 09-2 姓名:李宇飞 学号: 0964122201 指导教师:张博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设施也趋于完善,不仅是现代家具还是公共设施如座椅连廊的设计正趋于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等方向发展。对他们的设计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设计正在朝着由物质上的到精神上的转变,现代公共设施正朝着由实用、结实向多功能、舒适、装饰、休闲等方向发展。公共座椅首先是尺寸的确定,严格按照人机工程学来讲,休息和休闲座椅的各部分都在向着最佳尺寸的方向去发展和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观察和体验,很明显其中有些数据并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尺寸要求,因为考虑到座椅的使用环境,其功能是为来往的人暂时性的休息提供方便,,因此在设计上并没有严格按照人机工程学尺寸来确定其所有尺寸。在色彩上,由于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不同的消费群体对色彩的偏好(年龄差异,地域差异,性别差异等)均有所差异,具体使用环境以及设计形态的表达都是设计中色彩确定的影响因素。公共座椅的受众人群较为宽泛,所以不能单纯的去迎合某一特定人群而确定,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具体确定。现代人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满足,他们需要的是有时代特征的并能满足自身心理诉求的产品。人机工学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尺度考量,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急速转变,人们对于时尚的态度和对潮流的把握使得家具等设施的设计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和变通的余地。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人机工学与设计的关系,建立起一种理性与感性相互融合、借鉴、协调的产品设计思想才是顺应时势与时俱进的正确应对法方法。 关键词:公共设施座椅人机工程使用环境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 任宝林 20080803 指导老师:李恩颖 摘要: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驾驶座持,从驾驶员生理特性与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完成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从分析到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 关键词: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过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处处都是经过设计并不断完善的设计世界。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舒适生活,于是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人体工程学的产品也就成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先以汽车座椅为例,人体工程学的家具并不是人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仅有数据符合的座椅,它还包括除了人体生理数据之外的很多因素。它的设计原则除了常见的尺度设计原则,人体机能和环境设计原则,健康设计原则外还应该讲求黄金分割比的设计原则。并指出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好的人体工程学座椅是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为人带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 二、坐姿舒适性 人体在座椅上坐着时的姿势,称为最终姿势。人体姿势由相邻关节的距离及每个关节的角度确定,通常情况下,各关节之间的距离是不能调整的,但每个关节的角度可以改变。在关节角度可变的范围内存在改变的最佳区间,在此区间内人不易疲劳。在座椅的设计中,使乘坐者的腰曲弧形保持正常,腰背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从腹部通向大腿的血管不受压迫,保持血液循环正常,舒适 性的坐姿特点是:臀部离开靠背向前移,保持上体在腰椎以上的肩部与大腿下平面之间达到100°--115°角。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舒适坐姿时人体关节角度范围如图 2-1所示。可根据此去确定座椅的有关参数。 为使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获得良好的坐姿舒适性,必须是座椅尺寸合适,驾驶位置合理。以下尺寸外形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a坐姿深度一般取400—450mm。b坐垫高度一般以取350—400mm为宜,最低不小于300mm,最高不大于400mm。c坐垫角度及靠背与座椅的夹角。为保证驾驶员身体不向前滑动,坐垫面一般设计成前高后低的倾斜状,一般以5—8°为宜。躯干与大腿间夹角在95—105°范围为宜。d坐垫宽度去450—500mm。e靠背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驾驶座持,从驾驶员生理特性与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完成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从分析到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 关键词: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过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处处都是经过设计并不断完善的设计世界。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舒适生活,于是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人体工程学的产品也就成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先以汽车座椅为例,人体工程学的家具并不是人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仅有数据符合的座椅,它还包括除了人体生理数据之外的很多因素。它的设计原则除了常见的尺度设计原则,人体机能和环境设计原则,健康设计原则外还应该讲求黄金分割比的设计原则。并指出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好的人体工程学座椅是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为人带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 二、舒适驾乘首要在于座椅设计 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寻求汽车座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从而论证目前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一些局限性,即学科涵与目标的矛盾、共性原则与个性需求的矛盾、统计与个案的矛盾以及合理与合情的矛盾,通过对这些应用矛盾的透析,探求出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原则,从而最终为汽车座椅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探索出一条道路。 而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确定汽车空间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三、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分析 1、人体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条件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它把人和机器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指出机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人付出适宜的代价后可获得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理论,还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劳动卫生学等。认真研究这门科学,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高效、经济、安全的有机系统。 1人机匹配与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匹配是指人的特性与机器特性的适当配合。在人机系统中,人是系统的主体,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机器当然应该适应人的特点。如操作空间应与人体外形测量尺寸相适应;操作机构应与人的形体和最佳用力范围相适应,指示仪表及信号应适合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常规要求等。 操纵机构是人将信息传给机器的工具。因为人输出信息的部位(口、手、足等)不同和操作要求不同,所以操作机构的种类也很多。在设计时要考虑机器的动作方向、阻力、速度和安全等因素。如果操纵机构的运动方向与被控制对象的运动方向及仪表显示方向保持一致,操作就会准确及时;也可简化培训过程,改善调节的速度和精度,并减少事故。 操纵机构存在摩擦、弹性、粘性和惯性等阻力是必要的,这可以产生“操纵直接感觉”,使操作连贯,减少振动和过载造成的干扰,保证操作控制的准确性。 控制动作分为行程调节和微量调节。行程调节可使控制器迅速接近所需位置。微量调节则使控制器准确地置于所需位置。设计时应使操纵机构与仪表显示的位移有合适的比率。 在仪表指示设计中,视觉显示装置最多。人的正常视距为46cm~71cm,视角为39°~41°。仪表应设置在操作者正面视野内,最佳视距为50cm~55cm;重要仪表不得超出40°视角的范围,常用仪表必须在3 0°视角内。仪表高度最好与眼睛相平,上下视线在10°~45°范围内。指针刻度间距摆角不得小于10°,指针的宽度为1.0mm~2.5mm,并应贴近刻度盘表面,以减少误差。当有多个仪表并列时,其正常位置变化所对应的指针方向应该相同,闪光信号不要太多,闪光频率以0.67Hz~1.67Hz为宜。

座椅设计及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椅设计 一、通过在网上调查,经过整理椅子的种类,按照坐姿动机可以将椅子分为三类: 2.作业场所的工作椅 稳定性是主要因素,腰部应有适当的支持,重量要均匀分布于座垫(或座面)上,同时要适当考虑人体的活动性,操作的灵活性与方便等。 1.休息为目的的安乐椅 设计重点在于使人体得到最大的舒适感,消除身体的紧张与疲劳。合理的设计应使人体的压力感减至最小。

二、座椅设计细则 我国人体基本尺寸 测量尺寸名称 数据(mm ) 测量尺寸名称 数据(mm ) 性别 男 女 性别 男 女 坐高 958 809 肩宽 469 363 坐姿颈椎点高 641 518 坐姿臀宽 355 310 坐深 494 401 小腿加足高 448 342 根据《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给定的工作座椅主要参数 参数 数值 座高(mm ) 360-480 座宽(mm ) 370-420 座深(mm ) 360-390 腰靠长(mm ) 320-340 腰靠宽(mm ) 200-300 腰靠厚(mm ) 30-50 这类座椅以多种功能为设计重点。它可能与桌子配合,可能是工作、休息兼用,也可能是作为备用椅可以折叠收藏起来。 3.多用椅

腰靠高(mm)165-210 腰靠圆弧半径(mm)400-700 座面倾角(°)0-5 靠腰倾角(°)95-115 1.座高:休息用安乐椅38—45cm,工作椅43—50cm 2.座宽:43—45cm 3.座深:休息用椅40—43cm,工作用椅35—40cm 4.座面倾角:休息椅19—20度,工作椅小于3度 5.靠背的高度与宽度 a.因为人体背部处于自然形态时最舒适,此时腰椎部分前凸,座椅设计要从座面与靠背之间的角度和适当的腰椎支持来尽力保证。成年人腰椎部中心位置约在座位上方23—26cm处,腰椎支点应略高于此尺度,以支持背部重量。 b.靠背由肩靠和腰靠两部份构成,大部份工作场合,腰靠最主要。 c.靠背的最大高度可达48—63cm,最大宽度可达35—48cm。靠背的尺寸主要由臀部底面到肩部的高度(决定靠背高)和肩宽(决定靠背宽)有关,确定高度时还必须计入座椅的有效厚度。 d.为了使背部下方骶骨和臀部有适当的后凸空间,座面上方与靠背下部之间应有凹入或留一开口部分,其高度至少为12.5—20cm 6.靠背角度:103一112度 7.扶手高:座垫有效厚度以上21—22cm 8.椅垫 a.人体在坐姿状态下,与座面紧密接触的实际上只是臀部的两块坐骨结节,其上只有少量的肌肉,人体重且的75%左右由约25cm2的坐骨周围的部位来支承,这样久坐足以产生压力疲劳,导致臀部痛楚麻木感。 b.测试研究表明,坐于座垫上的臀部压力值大为降低,而接触支承面积也由900cm2增大到1050cm2,使压力分散。 c.椅垫的另一优点是能使身体采取一种较稳定的姿势,因为身体可以适应地陷入座垫。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舒适而操纵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惫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公道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等两大方面。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显然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究的范畴。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设计和使用高度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熟悉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1.1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1)坐姿时脊柱形态 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心,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惫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 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图1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4]。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摘要: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对于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指出人机结合及人机功能分配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人体感觉功能与设计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人机系统;环境条件;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条件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它把人和机器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指出机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人付出适宜的代价后可获得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理论,还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劳动卫生学等。认真研究这门科学,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高效、经济、安全的有机系统。 1人机匹配与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匹配是指人的特性与机器特性的适当配合。在人机系统中,人是系统的主体,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机器当然应该适应人的特点。如操作空间应与人体外形测量尺寸相适应;操作机构应与人的形体和最佳用力范围相适应,指示仪表及信号应适合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常规要求等。 操纵机构是人将信息传给机器的工具。因为人输出信息的部位(口、手、足等)不同和操作要求不同,所以操作机构的种类也很多。

在设计时要考虑机器的动作方向、阻力、速度和安全等因素。如果操纵机构的运动方向与被控制对象的运动方向及仪表显示方向保持一致,操作就会准确及时;也可简化培训过程,改善调节的速度和精度,并减少事故。操纵机构存在摩擦、弹性、粘性和惯性等阻力是必要的,这可以产生“操纵直接感觉”,使操作连贯,减少振动和过载造成的干扰,保证操作控制的准确性。 控制动作分为行程调节和微量调节。行程调节可使控制器迅速接近所需位置。微量调节则使控制器准确地置于所需位置。设计时应使操纵机构与仪表显示的位移有合适的比率。 在仪表指示设计中,视觉显示装置最多。人的正常视距为46cm~71cm,视角为39°~41°。仪表应设置在操作者正面视野内,最佳视距为50cm~55cm;重要仪表不得超出40°视角的范围,常用仪表必须在30°视角内。仪表高度最好与眼睛相平,上下视线在10°~45°范围内。指针刻度间距摆角不得小于10°,指针的宽度为1.0mm~2.5mm,并应贴近刻度盘表面,以减少误差。当有多个仪表并列时,其正常位置变化所对应的指针方向应该相同,闪光信号不要太多,闪光频率以0.67Hz~1.67Hz为宜。 由于作为人机系统主体的人有易出错误的特性,除通过训练提高其可靠性外,在操作机构和指示仪表设计中还需采取安全措施,以防偶然错失而造成严重后果。预防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顺序自锁、锁定、阻尼、槽卡、定向、定位等物理方法。 综上所述,以装运设备为例,当总体设计时就应考虑以下几点: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

机制1045班学号201010614104 人机工程学论文 座椅的人机工程分析 赵亚辉 2012/12/9 座椅在人们生活中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你对每一种座椅的设计合理性又了解多少呢?你是否思考过不同的座椅设计会对你的健康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呢?

摘要 本文从人体坐姿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座椅对于人们身体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现有的一些新式座椅,旨在让人们更加了解座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启发人们发挥想象力发明出更加健康舒适的座椅。 关键词健康座椅新式 1、座椅与人体健康 1.1 座椅设计的主要依据 坐姿时人体比较自然的姿势,它有很多优点。当人站立时,人体的足踝、膝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的作用,以维持静立状态;而人坐着时,可免除这些肌力,减少人体消耗,消除疲劳。坐姿比站姿更有利于血液循环,站立时血液和体液会向下肢积蓄;而坐着时,肌肉组织松弛,使腿部血管内血液静压降低,血液流回心脏的阻力减小。坐姿还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精细作业更加适合。在脚操作场合,坐姿保持身体处在稳定的姿势,有利于作业,因而坐姿时最常采用的工作姿势。 目前大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脑力劳动者、部分体力劳动者都采用坐姿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体力劳动者也将采用坐姿工作。 1.2 坐姿生理学 1.2.1脊柱结构 在坐姿状态下,支持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等。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线处,有33块短圆柱状椎骨组成,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

5块腰椎和下方的5块骶骨及四块尾骨组成,相互间由肌腱和软骨连接,腰椎、骶骨和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坐姿时身上大部分负荷,还要实现弯腰扭转等动作。对着及而言这两部分最为重要。 正常的姿势下,脊柱的腰椎部分前凸,而至骶骨时则后凹。在良好的坐姿状态下,压力适当地分布于各椎间盘上,肌肉组上承受均与的静载荷。当处于非自然姿势时,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正常,产生腰部酸痛、疲劳等不适感。 1.2.2腰曲弧线 脊柱侧面有四个胜利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是腰曲。人体正常的腰曲弧线是侧卧的曲线,躯干挺直坐姿和前弯时的腰弧曲线会使腰椎严重变形,要使坐姿能形成几乎正常的腰曲弧线,躯干与大腿之间必须有大于90度的角度,且在腰部有所支承,课件保证腰椎弧线的正常形状是获得舒适坐姿的关键。 1.2.3腰椎后凸和前凸 正常的腰弧曲线是微微前突。为使坐姿下的腰弧曲线变小,座椅应在腰椎部提供所谓的两点支承。由于5、6胸椎高度相当于肩胛骨的高度,肩胛骨面积大,可承受较大压力所以第一支承应位于5、6胸椎之间,称其为肩靠。腰部支承设置在第4、5腰椎之间的高度上,称其为腰靠,和肩靠一起组成座椅的靠背。合理的腰靠应是使腰弧曲线处于正常的生理曲线。 坐姿生物力学 1.3生物力学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编号:SM-ZD-29482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对于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指出人机结合及人机功能分配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人体感觉功能与设计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人机系统;环境条件;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条件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它把人和机器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指出机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人付出适宜的代价后可获得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理论,还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劳动卫生学等。认真研究这门科学,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高效、经济、安全的有机系统。 1 人机匹配与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匹配是指人的特性与机器特性的适当配合。在人机系统中,人是系统的主体,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机器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863-60 机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对于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指出人机结合及人机功能分配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人体感觉功能与设计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人机系统;环境条件;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条件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它把人和机器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指出机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人付出适宜的代价后可获得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理论,还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劳动卫生学等。认真研究这门科学,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高效、经济、安全的有机系统。 1 人机匹配与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匹配是指人的特性与机器特性的适当配

人机工程学椅子的设计

新型公共木椅与传统室外椅的比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设施也趋于完善,不仅是现代家具还是公共设施如座椅连廊的设计正趋于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使用上安全等方向发展。对他们的设计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现代家具正朝着实用、多功能、舒适、保健、装饰、休闲、娱乐等方向发展。公共设施也如此。 引言:公共木椅是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设施,自现代以来,木椅的造型就在不断的变化以迎合人们的需要。如下就是根据人机工程的理念来设计的一种新型木椅。下面我们进来比较传统的公共木椅和此新型木椅在当今社会上的不同理性认识。 关键字:公共木椅,人机工程,现代感,柔和色彩,朴实外观。 正文:如图,这是一款公共座椅的设计,形态上采用的是Q的形状(侧视图),首先是尺寸的确定,严格按照人机工程学来讲, 休闲座椅的各部分最佳尺寸分别为: 座高:380mm~450mm 座宽:380mm~480mm 座深:420mm~450mm 座面角度:15~200 靠背高:46Omm~61Omm 然而此款座椅最终确定的设计尺寸是: 座高:420mm(在人机尺寸的指导下确定的) 座深:400mm 靠背高:400mm 很明显其中有些数据并不符合人机工程学 尺寸要求,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此座椅的使用环

境为公共场所,其功能是为来往的人暂时性的休息提供方便,同时又不希望人在上边停留的时间过长,因此在设计上并没有严格按照人机工程学尺寸来确定其所有尺寸。 如下图所示,与其他的公共椅子相比: 1:该木椅的优点是采用天然木材,更贴近生活,形体流畅,造型优美,整体充满了“e时代文化”,即充满了现代感的同时又融入了古朴厚重、回归自然的纯朴气息。 2: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同时节约了木材,方便运输,节约运力,使外观更加简洁,线条充满柔和的变幻美。 3:空间的增加增强了呼吸感,镂空的图案让人充满的想象力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4:增加了服务面积和空间,呈现出来的小平面可以用作副座面,尽管座面的宽度只有180mm,但也可以为劳顿的过客提供暂时性的休息。 新型木椅传统户外椅 5:在色彩的改进上,由于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不同的消费群体对色彩的偏好(年龄差异,地域差异,性别差异等)均有所差异,家具的具体使用环境以及设计形态的表达都是家具设计中色彩确定的影响因素。此款座椅的形态设计表达了一种时尚前卫的设计理念,因此亮丽的颜色能更好的论释其内涵;公共座椅的受众人群较为宽泛,所以不能单纯的去迎合某一特定人群而确定,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具体确定。以下是几个色彩方案,譬如古朴的灰色,调皮的橙色,浅黄等可分别适合不同的使用环境。

人体工程学_座椅设计说明

人体工程学 ——座椅设计 1概述: 在生活与工作的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就是坐着的,椅子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把合适的椅子,一把合适的椅子能让我们感觉舒适,享受生活,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那么,考虑到如何做出一把合适的椅子,我就不得不提及现在越来越被普遍关注的人体工程学了。 人体工程学的椅子设计主要就是通过测量人体尺度做出符合人体数据形状以及受力情况的椅子,故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好座椅有以下几个基本设计要点:首先,好的椅子设计应当令使用者上半身的重心落在臀部的骨骼上,以人的坐位基准点为准设定座椅的高度,通常来说,座椅的高度在39cm-42cm 之间。其次,好的椅子,其坐面的宽度也必须恰如其度,坐面过窄,会令使用者感到不适;而坐面过宽的话,使用者的双臂肯定会向外张开,坐得久的话,这会令使用者感到疲劳。再次,好的椅子的靠背也很有讲究,虽然靠背并不就是一个必须存在的部分,但当使用者工作使用椅子的时间较长时,有靠背的椅子能让使用者感到更舒适。一般来说,靠背的高度不就是固定的,依使用者的习惯与感觉而定。对于好的椅子来说,靠背的倾斜度也有学问,它就是随着使用者休息程度的加大与靠背本身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与坐面的高度、深度、倾斜度也有关系,同时必须符合人体脊柱的弯曲曲线。除此之外,椅子的软硬程度也很重要,太软的椅子容易令使用者曲起

身子,全身肌肉与骨骼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腰酸背痛的现象的产生。相反太硬的椅子也不会让人感到舒适。椅子设计的原理就是从人们使用的健康角度分析的,根据人的生理状况,疲劳测定等来定义椅子的外形曲线设计。椅子设计的具体尺度,根据它的不同功用,按照人体测量数据与国家颁布的尺度标准,不断测试高速合理选取数值以达到科学设计的要求。 然而,好的座椅设计不能局限在以上的基本要点内,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人体工程学椅子不单就是数据的取值,而更就是舒适艺术理念及风格的结晶。好的座椅不但能提供给人舒适的环境,还能合理利用材料与运用巧妙的构件组合,达到环保与节约成本的作用。好的椅子应该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真正为人类生活与工作带来舒适与方便。 2.设计方案 (1)设计构思 1)高度不可调节; 2)可防止座椅滑动与翻倒; 3)给人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4)能够保证腿的活动空间,以减轻腿疲劳; 5)坐面为50cm宽,45cm长,坐面中部稍微上凸,前缘呈弧曲面,坐面后倾6°; 6)坐面的材料就是透气的毛料以增加坐面的舒服感; (2)草图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舒适而操纵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惫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公道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等两大方面。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显然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究的范畴。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设计和使用高度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熟悉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1)坐姿时脊柱形态 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心,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惫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 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图1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4]。

XSensor产品设计及人机工程学 机械设计及要点

XSensor产品设计及人机工程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08814 靳小如李晋伟郭燕萍刘宏伟王泽张芸芸周亮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改善设备、改善工作条件、设计防护设施和调节人机之间的匹配关系等几方面。XSensor压力测试及分析系统很好的展示了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人体各部位受压进行了清晰的分析,并把人机工程学结合到了实际。随着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引人,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虚拟设计和测试评价已经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人-机-环境系统;XSensor;压力测试及分析系统;机械设计一、人机工程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条件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理论,还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许多机械与操作者直接接触,甚至长期在机器旁进行操作,如机床、汽车等。而且机械是否适用,操作者的舒适性,也对该产品在市场上面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因此,“人机工程学”受到重视。认真研究这门科学,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高效、经济、安全的人机系统。 与人机工程相关的有:人机匹配与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结合与人机功能匹配、人机系统与环境因素等。综上所述,人机工程学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设计时考虑人体的尺寸、动作特点、感觉器官的要求、人体力学的要求、美学要求(形状、尺寸、颜色等)、确保安全和习惯要求等。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机器设备和环境设施,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减少人的失误和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环境; 2.防护设计,可分为设计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设计。专为防护安全而设置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防护装置; 3.调节人机之间匹配。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虚拟设计和测试评价已经成为可能,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必然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出更加人性化、高效能的设备、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是努力的目标。 二、XSensor的人机设计及和人机工程学的联系 加拿大XSensor公司生产的压力分布测试及分析系统系列产品就是充分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而生产出的一系列产品,该X3系列按设计先后及应用领域有 LX100、PX100、PX200、IX500四款,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X3 PX100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