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等奖】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等奖】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等奖】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等奖】

2015-12-09 10:56 381次

地区:河南省 - 焦作市 - 新区

学校: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初级中学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

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经过近一年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化学,体味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多方面调动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自年仅24岁的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尿素,给予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

物的神秘活力论以致命打击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有机酸、油脂类、糖类、彻底地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本课题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结合上表讨论,阅读课本P102-108页,完成下列内容:

1、有机化合物(简称)都含有,如、、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

是有机物,如、、等。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高分子化合

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____________,

塑料、合成纤维等属于__________。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_________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__________性。

【学生实验1】加热塑料片

所用样品现象

塑料袋片(链状)

锅柄碎片(网状)

【交流讨论】

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学生实验2】燃烧不同的线

燃烧时的现象

【学生实验3】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重复阅读课本P106—107:

认识使用塑料的利弊及解决方法。认识塑料制品回收的标志。

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白糖 C.酒精 D.蛋白质

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瓷碗 C.木桌 D.铝合金门窗

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A、热固性

B、热塑性 C.稳定性 D.氧化性

5、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未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6、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7、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8、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9、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10、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

璃板上,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11、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1、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2、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3、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4、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

璃板上,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5、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自年仅24岁的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尿素,给予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

物的神秘活力论以致命打击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有机酸、油脂类、糖类、彻底地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本课题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结合上表讨论,阅读课本P102-108页,完成下列内容:

1、有机化合物(简称)都含有,如、、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

是有机物,如、、等。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____________,塑料、合成纤维等属于__________。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_________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__________性。

【学生实验1】加热塑料片

所用样品现象

塑料袋片(链状)

锅柄碎片(网状)

【交流讨论】

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学生实验2】燃烧不同的线

燃烧时的现象

【学生实验3】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重复阅读课本P106—107:

认识使用塑料的利弊及解决方法。认识塑料制品回收的标志。

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白糖 C.酒精 D.蛋白质

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瓷碗 C.木桌 D.铝合金门窗

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A、热固性

B、热塑性 C.稳定性 D.氧化性

5、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未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6、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7、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8、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9、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10、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

璃板上,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11、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1、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2、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3、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4、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

璃板上,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5、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前面八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有了简单的认识,对常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有机合成材料放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最后一节,其用意只有一个:联系化学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 从学科价值角度而言,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丰富视野,增长见识,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而言,通过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合成材料既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初步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一些性能和常见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三、说学法 本课题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主要是以了解为主,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应比较容易,新型材料的奇妙用途能较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图片展示、相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五、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2)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历史

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历史 古代的原始土工材料 据科学考证,数千年前人类就利用芦苇加筋黏土建造房屋,三千多年前,英国人曾在沼泽地带用木排修筑道路。在我国,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利用茅草作为土的加筋材料。在河南发现的仰韶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有很多简陋住室的墙壁和屋顶就是利用草泥修筑的。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古巴比伦人曾把织物纤维掺在土中建造庙宇。 实际上,在独立于人类文明的自然界,许多鸟类和昆虫都本能地利用非土材料(草与树枝等)加固泥土巢穴;树木依靠庞大的根系吸收养料水分,同时也加固了赖以立足的地基。这些都是"以非土材料加固土体"原理的自然体现。 现代的土工合成材料 在现代,193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次使用棉纺织品加固路基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在路基上铺放梢辊和帆布,供装甲车通行;荷兰曾大量利用柳枝、梢料加固堤坝,防止冲刷。合成纤维自1913年在欧洲问世以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合成材料用于土木工程却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国人R.J.Barrett在佛罗里达州首次将透水性合成纤维有纺织物铺设在护岸混凝土块下,作为防冲刷保护层,因而他被称为"土工织物之父"。1957年荷兰首先用尼龙纤维有纺织物制成充砂管袋,应用于护岸防冲和堵口工程。 195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大西洋海岸防护工程中,聚氯乙烯有纺织物被置于土与石块之间,作为海岸防冲刷。经过27年的观察,其状态仍然良好。1985年,前联邦德国采用合成纤维制成有纺织物砂袋,修筑防波堤。 1959年在日本伊势湾海岸,海堤和围堤因台风遭到灾难性破坏。在海岸修复工程中,利用有纺织物砂袋和合成材料片成功地修建了堤防;在修复围堤沉排工程时,采用维纶编织布成功代替沉排。5年后检查,未发现腐蚀现象,强度几乎没有下降。 1960年荷兰采用尼龙有纺织物充砂垫层,防止海岸淘刷。 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纺粘法长纤维无纺布,以取代短纤维无纺布。从此,欧洲各国都以纺粘法生产长纤维无纺布,并用做道路、护岸等工程中的滤层和导水体。 1963年土工织物正式应用于日本国营铁道的土建工程中。 1967年在海岸保护工程中,丹麦采用透水或不透水砂袋,用水力充填法冲人海滩砂形成充砂长管袋,保护海岸。 1968年法国将针刺无纺布应用于道路工程,英国将热粘无纺布应用于道路工程,前联邦德国将短纤维制成的针刺无纺布用于渠道岸边防护工程。 一般认为,有纺织物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美国应用,无纺织物的应用在70年代始于欧洲。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织物的应用从马路、铁路路基工程逐步扩展到挡土墙、土坝等大型永久性工程。"土工织物"(geotextile)和"土工膜"(geomembrane)是1977年J.P.Giroud 与J.Perfetti首先提出来的。他们把透水的土工合成材料称为"土工织物",不透水的称为"土工膜"。这两个名词被使用了许多年。近十几年来大量的以合成聚合物为原料的其他类型的土工合成材料的纷纷问世,已经超出了"织物"和"膜"的范畴。进入80年代,土工格栅、土工网和土工垫等新材料相继出现,进一步加快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的发展。1983年J.E.Fluet建议使用"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一词来概括各种类型的材料,现在这一名词已被人们所接受。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土工合成材料在我国的应用大约晚了十几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将塑料薄膜用于渠道防渗工程。在70年代,一种由扁丝纤维织成的编织物,即

高二化学《化学有机高分子材料》说课稿

高二化学《化学有机高分子材料》说课稿 [第1课时]教学目的 1、对材料的类别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3、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重点、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和材料大家族中的两家子――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见过并有一定的了解。还有一个重要的家庭――高分子材料,虽然时刻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对它了解很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很有必要来认识它们。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合成材料即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到几万的化合物)写出:聚乙烯、聚氯乙稀、淀粉、纤维素、酚醛树脂等化学式。并分析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它们都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例如聚乙烯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链节:组成高分子的重复的结构单元。如聚乙烯的链节为-CH2-CH2-(2)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里的链节的重复次数。用n表示。(3)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如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所以我们把高分

子化合物叫做聚合物或者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链节的式量反应(举例)有机玻璃酚醛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酚、甲醛高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节 CH3-CH2-C- COOCH3 聚合度nn聚合类型加成聚合缩合聚合(过渡)根据聚乙烯、聚氯乙烯的合成反应原理可知,他们都是长链状的,像一条线。而且聚氯乙烯分子的长链上还有支链。由于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一条线,所以把这种结构叫做线型结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以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高分子间的作用力远大于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这就使得高分子材料强度大大增加。根据酚醛树脂的合成反应原理,可以看到。如果链状分子上有能起反应的官能团,还会互相反应使得链与链之间形成化学键,从而把链与链联结起来形成一张网。我们把这种网状的结构称为体型结构。 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溶解性;(演示实验8-1和8-2)观察到:线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有机玻璃能够溶解在三氯甲烷里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缓慢,体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则不容易溶解,只是有一定程度的胀大 2、热塑性和热固性;(演示实验8-3)聚乙烯塑料受热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开始软化,直到成为可以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又成为固体,再加热、冷却,又出现液化、固化等重复现象这就体现了线型高分子的可塑性,而对体型高分子,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可见有热固性。(讨论)为什么聚氯乙烯塑料凉鞋

有机合成材料 优秀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二、加热塑料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展示:服装标签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从法律角度认识有害塑料和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威胁。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 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 的确良、尼龙、腈伦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 类只能今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课题3 在机合成材料 [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一、有机化合物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表讨论] 1、甲烷、葡萄糖、乙醇、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甲烷、葡萄糖、乙醇、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确定的数值,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固定数值,且其数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好多。 [设问]已知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都属有机物,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命名有机物[学生回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都叫有机物。 [承接]已知CS2、CCl4也是有机物。那么,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 [学生回答]不正确。应该说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讲解]大家回答得很好!化合物主要有二大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把象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板书]1、含碳的华表合物称有机人合物。 [解释]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氢氧化钠、食盐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 性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故人们将它归到无机化合物中来研究。 [板书]CO、CO2、H2CO3、CaCO3属于无机化合物。 [设问]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请大家看课本回答。 [学生回答]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但可以和氢、氧、氮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 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水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 异常庞大。 [讲解]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如乙醇、葡萄糖等。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板书]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过渡]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但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 社会发展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应运而 生,简称合成材料。 [板书]二、有机合成材料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在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 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板书]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讲解]由于合成材料的原料丰富易得、制造加工简单、性能千变万化,(如用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空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可制得多种多样、性能各异的合成 材料。)所以,合成材料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引导学生看图12—13(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 [讲解]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手拉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引导学生看图12—14(聚乙烯分子模型)] [转折]我们刚才看到的聚乙烯高分子,是很长的链状结构,但不是所有的合成材料高分子都是长链状的,有的还可以结合成网状。

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国内外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概况 土工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26年,美国最早用棉织物加固公路路面;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聚氯乙烯薄膜应用于土工的防渗;50年代末期,R.J.Barrtt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利用聚氯乙烯织物作为海岸块石护坡的垫层;1956~1957年著名的荷兰三角洲工程用机织土工织物加固防海潮大坝;20世纪60年代,合成纤维土工织物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逐渐推广,但是其生产技术主要是机织型的,主要用于护岸防冲等工程,机织土工织物的强度高,但价格也较高,反滤、排水功能差,限制了它的发展。非织造布的应用给土工积物带来了新的生命,它的特点是把纤维做成多方向的或任意排列使得其性能上各向同性,非织造型土工积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于欧洲,70年代从欧洲传到了世界各地。到70年代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及其产品的发展达到一个鼎盛时期。高性能的原料赋予产品高的强力与耐用性,先进的生产工艺赋予产品良好的功能,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非织造针刺法、纺粘法工艺的推广,产品成本低,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物理性能和水工性能,使非织造土工织物的应用飞速地发展起来。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0万多个工程中采用了土工布。据统计,全世界目前合成纤维土工布年耗量约40万吨,其中美国最多,达10万

吨,。土工合成材料已经成为继钢材、水泥、木材之后的第4种新型建筑材料。目前,发达国家在产品种类、质量、应用范围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的发展都比发展中国家快,尤以北美发展最快,欧洲则以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发展较快,亚洲主要是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发展较快,国外产品类型、品种较多,规格齐全,以非织造型、合成型、复合型所占比例较大。在我国,土工合成材料在岩土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历史较短。最早应用的是土工膜,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用于渠道防渗;70年代中期,在长江护岸和长江堤防中首次用织造型土工织物;80年代初期,非织造型土工织物开始应用于工程中;80年代末,土工膜袋首次引入工程应用。纵观土工合成材料40多年的发展史,可将其应用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的初创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和90年代后期开始的逐渐成熟阶段。 二、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类型 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类型有: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格栅、土工网、土工复合材料和土工织物粘土垫。 土工织物是可渗透的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类最古老和用量最大的土工合成材料。土工织物主要有两种类型:纺织的和无纺的。纺织的土工织物是在普通纺织机上使用单纤维、多纤维丝或细长薄膜或带制成。无纺土工织物还可按照纤维连接在一起的方法细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说课稿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教学目标分析 教材关于《甲烷》内容属高二化学(必修本第二册)第三章第1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学生是在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学习这一节书,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2、本节内容教学目标有3 个: (1)通过确定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方法; (2)在复习碳原子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并了解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烷的分子结构,难点是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二、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注意观察,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3、讲练给合式教学法 通过讲使用使学生明确重点,练则进一步具体理解本节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基本方法和取代方法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方法 1、本节课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整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自求得之的讨论过程充分,充分体现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显著教学特点。 3、学生思考讨论时,教师可在指导全班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加以指导, 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四、教学过程 1、新课的引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物?组成有机物的元素主要有哪几种?”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烃”的概念。(将概念用电脑板书打出)紧接着烃的概念引出“最简单的烃——甲烷”。 2、提醒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设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如何”,这设问使 学生的思维得到初次的启发,自然想到“结构决定性质”,然后提出问题:“甲烷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和我们平时学过的无机物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与教师的心理同步。 3、分组实验 首先提醒学生,点燃甲烷要先验纯,然后点燃从储气瓶里导出的甲烷,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着甲烷燃烧的火焰,观察烧杯内壁有何现象?倒转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又有何

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organic synthetic material s

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 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1课时 --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工合成材料产品的类型、品种、数量逐渐增多,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促进土工合成材料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统一产品相关技术要求,保障产品及工程质量,近期我国相关行业编制或修编了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应用技术标准或规范。为便于各位同行及时了解相关标准(规范)信息,掌握最新动态,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秘书处通过收集整理,陆续对有关土工合成材料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解读。 本期介绍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铁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第4部分土工网》(Q/CR549.4-2016),该标准已于2017年1月8日颁布实施。 二、编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基于铁路行车的安全性和重要性考虑,对铁路路基边坡的防护及水土保持提出了严格要求。鉴于土工网在路基边坡中良好的固土效果,在路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高铁路路基工程绿化及水土保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国家标准及其他行业标准对土工网规定的种类及其技术指标不系统且陈旧,不能满足铁路行业工程需求,设计、施工使用时存在混淆,需要进行系统梳理、更新。 同时,土工网在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领域、使用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而铁路路基工程的高标准对土工网材料提出了严格要求,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界定的土工网技术标准不能适应铁路工程建设的需求。为了规范我国铁路工程路基用土工网产品质量和应用范畴,促进铁路土工网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统一产品相关技术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编制《铁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第4部分土工网》产品标准。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1)制定了土工网产品的分类方法、命名格式、产品规格及应用范围。 (2) 制定了铁路工程用土工网产品的技术要求,从外观、原材料、性能指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3)提出了一系列土工网产品检验方法,包括产品外观、单位面积质量、塑料平面土工网网孔尺寸、塑料三维土工网厚度、幅宽、长度、抗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紫外线强度保持率、炭黑含量、塑料平面土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说课稿

《有机化学》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黄云霞,来自黄梅滨江高中,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下面,我将从考纲分析、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趋势、学情考情分析、以及复习规划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一轮复习的教学设计。 一、考纲分析 2018年考试大纲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的要求有九条: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比2016、2017年的考纲,在2016年考纲基础上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新增了上面(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2018年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要求大致相同,预计2019年应该也变化不大,大家仍可以参照这九条复习备考。 【过渡】那知道了高考考什么,那接下来我要说说高考怎么考。 二、高考试题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题的具体展现分析,涉及到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的试题较多,如在选择题中:【展示】2015·新课标全国卷 II 11;2016·新课标全国卷 II 10;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同分异构的数目,就需要一轮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寻找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及其适用对象,强调思维有序。 【展示】2017·新课标全国卷 I 9.2018·新课标全国卷 I 11.这两题A、B均考查了同分异构的概念及数目的判断,并都涉及到了原子共面和共线的问题。以往复习中对原子共面、共线的问题很少考查到,但是2017、2018这两年全国卷年年都有考查到,这就需要在一轮复习中确保让学生记住常见甲烷、乙烯、苯这几种分子的结构模型。 【展示】2017·江苏卷 11 ;2018·江苏卷 11均不仅考查了原子共面问题,还将结构决定性质的典型知识点也一并考查进去了。所以对于常见官能团及性质要在一轮复习中掌握的滚瓜烂熟。 【展示】2016·新课标全国卷 I 8;2017·新课标全国卷 III 8;2018·新课标全国卷III 9 都有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在一轮复习中要突破五大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掌握不同反应的机理。 【展示】2018·新课标全国卷 I 9;2018·新课标全国卷I 8;在选择题中除了有机物性质、反应类型的考查,往往还涉及到有机实验和常见的营养物质性质的考查。那么在一轮复

课题三有机合成材料

课题三有机合成材料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境导入: 自年仅24 岁的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尿素,给予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物的神秘活力论以致命打击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有机酸、油脂类、糖类、彻底地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本课题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准备: 完成课本P97 活动与探究的表格及讨论并展示。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1 、结合上表讨论,阅读课本P97-105 页,2、阅读下列“课文全解补充” 一、有机合成材料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 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 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

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 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如酚醛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塑料目前尚无确切的分类,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 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 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构件的塑料。 如ABS 、尼龙、聚砜等。 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如氟塑料、有机硅等。 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

铁路路基工程常用土工合成材料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铁路路基工程常用土工合成材料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铁路路基设计手册(新修订) 附录四常用土工合成材料 第一节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及功能 一、土工合成材料分类 (一)按原材料性能分类 聚合物是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原料。聚合物按性能分为塑料、纤维和橡胶三大类: 1.塑料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流动性、可塑性,并能加工成形,当恢复平常条件(如除去压力和降温),则仍保持加工时形状的聚合物称为塑料。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和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 2.纤维 长度大于直径1000倍以上而又具有一定强度的线形或丝状且直径很小的聚合物称为纤维。重要的合成纤维品种有:聚脂纤维(如涤纶)、聚酰胺纤维(如尼纶)、烯类纤维(如腈纶、维尼纶)。 3.橡胶 在室温下具有高弹性的聚合物材料称为橡胶(又称弹性体)。重要的合成橡胶品种有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等。 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原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例如聚氯乙烯可以制成塑料产品、纤维和类似于橡胶的制品。 (二)按制造方法分类 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品种繁多,依制造方法分为:

? ?????? ?? ???? ? ?? ???? ? ????? ???? ???????????? ? ?? ? ??????????)等板块()、聚苯乙烯润土垫(土工网垫、土工织物膨模袋、工格室、土工网、土工土工格栅、土工带、土土工特种材料 材料等带、排水管、排水防水复合防排水材料:排水复合土工织物复合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土工膜化学粘结热粘结针刺非织造(无纺)针织机织(含编织) 织造土工织物土工合成材料EPS GCL 1.编型土工纤维:由单股线或多股线编织而成。 2.织型土工纤维(机织物):类似民用纺织品,其特点是孔径均匀,沿经或纬线方向的强度大,但斜交方向低,拉断时伸长较低。 3.无纺型(不织型)土工纤维:由合成纤维原料加工的连续长丝以不规则的排列联接起来而成,这种土工纤维抗拉强度一致。与织造物相比,抗拉强度略低,但延伸率较大,孔径不很均匀。 (三)土工聚合物分类 土工聚合物产品分类见附表4-1。 附表4-1 土工聚合物产品分类

初中化学九年级《有机化合物》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 (说课稿)
教材说明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机化合物》 ,是初四化学第一章第二节。首先我简单地分析一下教材: ) 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概念,书中列举了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有机物,并指出有机物种类繁多且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第二部分着重认识有机物的共 性。在初中化学全书的最后,安排有机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可以说是既是对前面所学无机物知识的延伸与 补充,又为以后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b5E2RGbCAP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以及我的教学设想,我来确定一下本节的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掌握有机物的共性。 技能目标:通过做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能力。p1EanqFDPw 情感目标:根据有机物的易燃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根据有些物质在“有机物的共性”中表现出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机物的共性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有机物的共性是本节难点。
设计理念
旧的、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 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样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 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而我们化学学习更应该定位为一种 问题解决活动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活动。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 这节课我将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DXDiTa9E3d 针对上述教法,我将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学会独立思考,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善 于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获得新知。RTCrpUDGiT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使用液化石油气生火做饭,液化石油气跟煤气有什么不同?农用大棚薄膜、方便袋等 塑料制品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科学家说:黄色炸药 TNT、汽车轮 胎以及我们穿在身上的某些衣服都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出来的,这些你相信吗?——在大家认真学习了有 机化学之后。你就会明确其中的奥秘,本节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5PCzVD7HxA 我这样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心理学家、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在设计课程时,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记 住: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

有机化学说课

《有机化学》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采矿系教师刘海霞。我为大家说《有机化学》这门课,以下我分别从八个方面对这门课进行阐述:一、课程设置;二、教学团队;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六、教学过程;七、教材;八、课程建设目标。 一、课程设置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先修课是无机化学,这门课要为学生学习煤化学专业基础课和化工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以及从事化工生产和管理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这个团队有4个人组成,其中3人具有硕士学位,一人具有学士学位。教师结构合理,团队年轻有活力。 三、课程目标 素质目标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化学反应的整体轮廓,一定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反应的基本规律、重要的有机反应和有机化学研究方法。理解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烯烃顺反异构命名中的次序规则;

σ键、П键的成键特点及特性,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律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有机化学课程重点: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三大模块。 2.难点: 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Z/E命名法、共轭二烯烃的双烯合成 芳香烃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等 3.解决难点的办法: 教学中要根据有机化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利用课件,利用实验讨论交流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由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块组成。

路基工程铁路工程建设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

铁路工程建设 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 路基工程 铁道部建设管理司 2009年7月

铁路工程建设 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路基工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 2 0 0 9年·北京

铁路工程建设 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 路基工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出版社网址:http://tdoress.tdpress.com 北京兴顺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 Inrtl×l 230 mm 1/64 印张:O.375字数:36千字 2009年7月第1版2009年7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113·3032定价: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买铁道版的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者,请与本社发行部调换发行部电话:路(021)73170,市(010)51873172

关于印发《铁路工程建设原材料质量 控制标准条文汇编》的通知 建技[20091201号 为进一步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从源头上抓好铁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现印发《铁路工程建设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以下简称“本汇编”),请各单位按以下要求认真执行。 一、本汇编以现行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体现了铁路工程主要专业中的原材料检验验收、质量管理要求,对加强铁路工程施工现场原材料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单位应充分利用本汇编对本单位原材料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三、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以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为依据,各单位在使用本汇编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条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更新相应内容。 《铁路工程建设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单行本,由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 铁道部建设管理司 二OO九年七月二日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 料。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2、树立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 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网络,制作的网页课件,有保鲜膜的、无保鲜膜的两个水果 学生准备:1、课前完成书P99页的活动与探究表格; 2、收集一些服装标签,完成<< 评价>>P71页【问题导航】、【探索旅行】、 【探索日记】 3、书P99页的实验12-1,给一开裂的电木插座加热;

【本课总结】由学生得出: 1、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2、塑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版书设计】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课件设计】见网页 【课堂评价练习】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达标检测(单项选择) 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白糖 C.酒精 D.蛋白质 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瓷碗 C.木桌 D.铝合金门窗 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A、热固性 B、热塑性 C.稳定性 D.氧化性 5、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未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6、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7、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8、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9、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10、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璃板上, 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课后拓展活动】 1、你认为“白色污染”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调查你周围的生 活环境中“白色污染”情况,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寻找解决的途 径。 2、整理“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讨论稿 3、家庭小实验(把三只梨子,一只露天放置,一只用纸包,一只用保鲜膜包,并放两个礼拜后打开比较) 【资料链接】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

有机合成教案及说课稿

《有机合成》教案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1、有机合成的概念 2、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

《有机合成》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这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四节《有机合成》。对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合成》是在介绍了醇、酚、醛、酸、酯等这些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之后,教材新增的一节内容。有机合成是有机推断的重要基础,而高考中有机推断是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必考题型。 《有机合成》这一节的教学,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在进行有机合成和推断时做到有章可循,改变了以往的仅凭经验的误打误撞,我想这也是教材加入这一节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通过有机合成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有机化合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们说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2、掌握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由浅入深的有机合成训练,培养学生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有机合成训练,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课前引入中提到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介绍,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习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 2、在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难点:合成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根据学情进行教材处理及教法分析 学情分析:有机合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衍生关系。我校学生程度较低,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弱。而且,学生刚刚学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对各类有机物的转化方法还不熟练。在这种情况下,课前我将几种常用官能团的转化和引入方法布置了作业,以便加强记忆。 教材处理:在教材例题之前加入两道简单、基础的有机合成练习题,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伸的上手,树立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采用四道习题由浅入深的训练,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一步步得出有机合成的涵义、过程、任务、方法,以及设计有机合成路线时遵循的原则。整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学生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然印象深刻,理解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