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骨架中微管对动植物细胞核影响的探讨

关于细胞骨架中微管对动植物细胞核影响的探讨
关于细胞骨架中微管对动植物细胞核影响的探讨

关于细胞骨架中微管对动植物细胞核影响的探讨

摘要

细胞骨架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体系,微管(Microtubule MT)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不仅对维持细胞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

细胞内很多基质中起作用的酶都是附着在细胞骨架上的,而生命代谢的本质基本可以认为是各种酶促反应,动植物体内的微管都是由中心体发出,在细胞内形成有组织有规则的结构,很多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分泌蛋白就是在微丝的肌动蛋白牵引下沿着微管进入高尔基体或其它细胞器,由此可得,微管对细胞的组织层次至关重要,甚至构成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构基础。

关键词

细胞骨架,细胞固定,微管,微管套,嘉庚蛸精细胞,小鼠精细胞,小麦幼苗根尖细胞,紫外辐射(UV-B)。

我们在研究观察细胞骨架时常用的细胞固定液有:戊二醛、多聚甲醛、乙醇、甲醛、丙酮等。由于不同固定液固定细胞效果不同,因此应该根据试验样本及目的选择合适的固定液[2]。以下为利用这些固定方法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观测头足类动物嘉庚蛸精细胞和小麦幼苗根尖细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微管排列方式及其对细胞核和染色质的影响。

微管对嘉庚蛸精细胞核影响的研究

细胞骨架分布有一定的规则性和方向性,复杂程度高。在哺乳动物精细胞分化过程中,微管及微管依赖蛋白参与了精子顶体的形态建成,由于头足类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与哺乳动物镜子发生过程具有相似性,采用嘉庚蛸研究微管在头足类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对探究微管依赖蛋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头足类动物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过程中,核从圆形演变成长圆柱形或长螺旋形,核的形态变化与核周围微管的活动,密切相关。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结构,是真核生物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的运输通道。利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嘉庚蛸精子形成过程中微管的分布特征及其作用,结果表明:精细胞早期,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内染色质由团块状趋向颗粒状均布,或部分凝集成絮状,核周围无微管套结构,且微管不均匀分布;精细胞中期,核呈橄榄形,核内染色质呈颗粒状或絮状,微管在核周围均匀分布,形成微管套;精细胞后期,核呈长梭形,核内染色质呈纤维状,微管套紧贴核周围;未成熟精子,核呈长柱状,核内染色质致密均布,微管套仍紧密围绕核周;成熟精子,核周微管结构消失。嘉庚蛸精子形成过程中微观结构有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由此可推测微管套可能在核的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微管套只在精细胞核形变过程中存在和起作用,因此,微管套可能通过特殊的途径参与核内染色质的浓缩[3]。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过程中,微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微管套不仅可能参与精子顶体的生物发生,而且还可能参与精核的形态建成[4]。

郭睿等[5]利用免疫荧光FLTC/DAPI共染技术研究分析了小鼠精细胞变态成形过程中微管套结果变化及其作用,微管套在圆形精细胞核变形延伸的起始阶段形成,并随着精细胞核的浓缩和变长逐渐向精细胞尾部移位,直至精子变态成形后消失,微管套结构的形成和消失与精细胞核的浓缩及延伸同步,其形态变化和位置的改变与精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吻合,由于微管套始终与核紧密接触直至核的形变过程结束,由此认为微管套是引导精子细胞核浓缩、变形、延伸的重要结构。同时,kierszenbaum相关分子蛋白研究还表明,微管套结构还参与了鞭毛和轴丝的发生。

若能阐明微管及其相关蛋白的特性和功能,将有可能揭示精细胞核形态变化的机制。在嘉庚蛸精子顶体反应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顶体锥的存在以及精核的囊泡化现象[6]。该现象是否与微管套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紫外辐射UV-B对小麦根尖细胞骨架的影响

微管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维持细胞形态、染色体迁移、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壁构建和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7],能对外界作出敏感反应。

以小麦幼苗根尖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研究增强紫外线B(ultraviolet-B,UV-B)辐射对小麦根尖细胞微管骨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微管骨架与“分束分裂”的关系打下基础。研究表明,小麦根尖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排列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对照组中微管周期结构明显清晰,荧光较强。而增强UV-B辐射处理的小麦根尖细胞中,其微管结构紊乱,周质微管骨架定向发生改变,或解聚呈片段或点状分布;出现两条早期的异常结构,纺锤体微管聚集,末期成膜体弥散或缺失。

该研究表明,增强UV-B辐射使微观结构出现异常列阵,且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使细胞周质微管的空间发生改变,由原本平行排列变为紊乱分布,同时出现断裂和解聚现象。周质微管直接或间接地维持细胞的空间结构,即决定细胞的形状,且它与质膜相连接,起着稳定质膜的作用[8],周质微管发生断裂和解聚,更加重了UV-B对细胞屏障——质膜的损伤,而这必然会降低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破坏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平衡及细胞内物质的代谢,使植物生理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使植物抗逆境能力下降。

纺锤体的主要功能是牵引染色体,支配染色体的移动。增强UV-B辐射使纺锤体微管结构损伤,聚集成棒,直接影响染色体与纺锤体的结合,在染色体分配的关键时刻易使其聚集或丢失,这很可能导致细胞中形成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甚至可能使染色体像微管一样聚集成束而形成“分束分裂”细胞。增强UV-B辐射还使细胞在分裂末期没有成膜体微管,而不能控制细胞核物质沉积,这样在子细胞中无法构成新的细胞壁,最终导致细胞产生多核现象[9]。因此,增强UV-B 辐射不仅改变了微管结构,还使其分布发生改变。在细胞分裂中微管与染色体的关系密切,微管分布发生改变直接影响染色体的分布,这些都可能导致细胞分裂发生异常而形成“分束分裂”,最终改变细胞的遗传性质。完整的细胞微管骨架是信号转导所必需的,如果微管受到干扰,依赖细胞骨架进行的信号转导反应也

会受到干扰或终止发生。

相关文献

[1]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存。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0-9.

[2] 张维,骞爱荣,高翔。细胞骨架染色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探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32(1):149-153.

[3] 俞鹤明,王伟,竺俊全。嘉庚蛸精子形成过程中微管的分布特征及作用分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32(2):251-255.

[4] SabatiniDD,BenschK,BarrnettRJ,Cytochemist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reservation of cellular ultrastructure and enzymatic activity by aldelyde fixation..J Cell Biol 1963;17(1):19-58.

[5] 郭睿,闫萍,李喜霞,张栋。小鼠精子细胞变态成型过程中manchette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解剖学报2008;39(6):881-5.

[6] Gimenez-Bonafe’P,RibesE,Zamora MJ,Kasinsky HE,Chiva M. Evolution of octopod Sperm I:Comparison of nuclear morphogenesis in Eledone and Octopas. Mol Reprod Dev 2002;62(3):357-62.

[7] 徐是雄,朱徽。植物细胞骨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0-83,94-104.

[8] Jung G,Hellman A,Wernickcw。Change in the density of microtubular networks in mesophyII cells and mesophyII derived protoplasts of Nicotiana and Triticum during Leaf development,Planta 1993;190(1):10-16.

[9] 郭爱华,高丽美,李永锋,翟菁如。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小麦根尖细胞微管骨架的影响。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32(2):256-260.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构成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结构,如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与微丝等,在不同细胞中不仅形态结构和成分相同,功能也一样。近年来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和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和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植物细胞也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细胞壁细胞壁是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之间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细胞壁的某些部位有间隙,原生质可以由此沟通,形成胞间连丝。 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它是由脂蛋白膜包围而形成的,内部是水、无机盐、糖和色素等物质,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液泡是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小液泡合并与增大而成为大液泡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膨胀的状态。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白色体、有色体等质体。

模拟制作植物细胞 1.除需准备制作动物模型的物品外,还应准备透明塑料小盒、小塑料食品袋、糖水。 2.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先在小塑料袋内注入糖水,并用线扎紧。将小塑料袋放入已装有琼脂和果脯的较大塑料袋中,然后将较大塑料袋放在塑料小盒中盖好。 3.其余制作过程同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在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中,透明塑料盒相当于细胞壁,小塑料袋及其内的糖水相当于液泡。还可以增加若干颗绿色果脯(如青梅),表示叶绿体。

高中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备课日期2014年 3 月 4 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动物细胞养的含义。 2\说出动物细胞养的所需条件。 3\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程序。 4\简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 1.发展历史: 单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 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 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 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 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 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 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 的组织,将它分散成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 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4--46面相关内容。

初中生物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2、技能掌握与指导: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图像。画出分裂图像中的几个典型图像;用显微镜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并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到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并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生物科学探究实验中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内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表达能力。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生物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从细胞分裂,分化至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意识。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生物实验课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的分化现象及植物体。人体的不同组织类型的形态结构特点。让学生直接获得许多感性知识。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明确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成长关注: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的图像。植物和人体的几种典型组织。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阅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资料,查阅有关植物体、人体的不同组织的资料。 (3)学生亲自体验番茄的果皮、果肉的区别,考虑其不同的原因。 (4)考虑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与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关系。 2、教师准备 (1)根据教科书,准备实验“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的材料用具 (2)制造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课件、植物细胞分化课件和分裂过程中几个典型图像剪贴图。

八年级生物植物体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体的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 2.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 技能性目标: 1.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性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利用生物科学研究的手段探究生命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 难点:识别亚细胞结构,如书中提到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因为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亚细胞结构。 教学辅助材料:

1.实验:显微镜(每人一台),植物永久装片(示叶肉细胞的、示维管组织的、藻类)、制作临时装片工具(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解剖针、清水、碘液) 2.讲授:演示文稿(包括演示图片和总结文字)、细胞结构挂图(在多媒体不能工作的情况下使用),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 教学程序设计

教案提纲 一、回顾及导入 实验中,按小组巡视学生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实验,尤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实验 教师活动:请学生说出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要领,同时配以ppt板书。 教师注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强调每一个制作步骤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习惯在今后的实验中有目的的做实验,而不是机械的重复书中的步骤) 出示植物细胞的图片,引入观察植物细胞永久制片的实验,通过设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积极回答问题,认真思考老师的设问 二、新课及复习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许昌实验中学万沛沛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2.培养理解分析、信息获取、归纳总结和交流合作能力。 3.体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解讲述、阅读指导、讨论引导、归纳总结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Ⅰ、课前准备: 1、搜集相关电子图片(西游记的孙悟空)和克隆动物的图片,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2.制定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并及时检查,了解学生情况,制定上课计划。 Ⅱ、新课讲授: (屏幕展示课前寄语)上课前先送给同学们5个词: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广览知识,对问题多思,多问多辩,并切实力行,用我们的努力开启“成功基因”的表达。 好,言归正传,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是关于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导入】 投影幻灯片1——西游记插图 我们每个同学几乎都看过《西游记》,其实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最大的一个科学发现就是——无性繁殖。他们发现女儿国的女人生孩子不需要与男人结婚,只要喝一口子母河的水,就可以如愿以偿。同时也开了男人也可以怀孕生子的科学先河。 在西游记中,人们最崇拜的一位偶像,怕是要数孙悟空了。孙悟空不但有神出鬼没的七十二变,更神奇的是:他只要从自己身上拔出一根毫毛,放在嘴边一吹,就可以变出无数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猴子。复制自身,这不就是克隆技术吗?所以说孙悟空是当之无愧的克隆技术的鼻祖。 这个克隆猴的古代神话如今正逐渐变成现实:2000年,科学家第一次成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专题复习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 2 课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中考提纲:( 1 分钟) 1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擦T滴一刮T涂一盖一染。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撕—展—盖—染。 3 动植物体细胞结构的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复习目标( 1 分钟) 1 动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2 如何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3 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4 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复习指导一 看课本的P36-45页,掌握下列知识点。(7分钟) 1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是怎样的? 2 怎样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3 在以上试验中,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4 动植物细胞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复习检测一(8 分钟)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 .衣藻 B .草履虫 C .变形虫 D .玉米3.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 .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 .用纸巾擦 D .用擦镜纸擦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0.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 .易盖盖玻片

5.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 .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 .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 .防止口腔发炎 6. 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 C .立方形 D .圆柱形 7.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 .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 .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8. 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 .细胞膜D .细胞壁C.细胞质D .细胞液 9. 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 .呈圆形 B .有细胞间质 C .没有细胞壁D.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0. 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D.叶绿体 11.右图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请据下图回答: ⑴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①:② ; ③;? ⑤;?。 ⑵图中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含有遗传 物质的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 。 (3)盐腌黄瓜丝溢出的黄瓜汁水主要来自细胞结构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动物细胞没有图中的______ 。 12. 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1)用字母和箭头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 编辑 动物细胞立体结构图组成动物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大体上相同,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中有扁球状的叶绿体.而动物细胞里没有这种结构,植物细胞中有囊状的液泡,而动物细胞里的液泡却不明显。 目录 1简介 2结构特征 3培养 4培养液的成分 5培养液的特点 6培养 7基本过程 8动植物组织培养区别 9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10相关词条 1简介 动物细胞立体结构图组成动物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结构特征

中心粒 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小泡 高尔基体 微绒毛 核仁 细胞核 核被 粗面内质网 溶酶体 线粒体 质膜 滑面内质网 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没有细胞壁,液泡不明显,含有溶酶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的进出、进行物质转换、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内部有细胞器:细胞核,双层膜,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内质网分为粗面的与滑面的,粗面内质网表面附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表面没有核糖体,参与脂类合成。

3培养 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动物细胞在培养的过程中不再形成组织。 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4培养液的成分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动物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液中是否含有动物血清,因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此外动物血清中也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激素和酶,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 5培养液的特点 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6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体外细胞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等。将细胞所需的上述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通常含动物血清。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的抗生素,以防被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累积对细胞自身产生危害。 ②营养物质:无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等),有机物(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 ③血清和血浆(提供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 。 ④温度和pH(36.5±0.5℃,7.2~7.4)。 ⑤气体环境(95%的空气+5%CO 2的混合气体)。 其中5%CO2气体是为保持培养液的pH稳定。

细胞分裂与分化说课稿

细胞分裂与分化 一、说教材 (1)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分裂与分化》是所属章的第三节,该章共有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主要讲人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这两节内容是为这节课做的铺垫,在学习上两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描述了细胞的重要生理活动——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大致过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分裂、分化形成的。 3、识别动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情感目标: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使学生体会生命由小到大的过程,唤起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愿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的分裂 教学难点:细胞分化 二、说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和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细胞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组织学生自习,观察,讨论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三、说教法 (1)回顾旧知:要求学生说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 (2)细胞分裂。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如 如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小鱼长成大鱼,那么,为什么我们能从小长大 呢? 原来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然后展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描述并小组讨论,再展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让学生比 较植物与动物细胞分裂的异同,最后师生总结归纳出细胞分裂的特点和分 裂的结果 (3)提问:细胞分裂异常可能得不治之症,如癌细胞。关于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会大惊失色、害怕、恐慌,老师及时安抚教育:激发他们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唤起他们关注生命,热爱生活的原望。 (4)细胞分化:我打算用挂图来展示动植物的几种组织,目的是使生更好地理解分化的概念、意义,从而能顺利识别各种组织。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细胞分裂——细胞成长——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植物的四种组织,动物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及其功能;:1.细胞的分裂的概念;2.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3.细 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及作用;4.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5.细胞的生长及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09科学教育2班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姓名:____________ 参与人员:景双双钱志扬柳长隆郑如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姓名:景双双钱志扬柳长隆郑如学号:35 36 37 38 课题七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细胞(第三课时)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011版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与活动建议1、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观察装片,学会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3、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习者的认知起点 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的课中认识了生物,认识了生物的分类,也认识了微观的细胞和其结构。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上一节课也已经学习使用了显微镜,所以在本节课中要学会如何制作临时装片来进一步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并且进一步对细胞进行观察以及学习生物实验绘图的方法。 基于学习者实际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目标 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观 察方法。 2、学习如何绘制生物绘图,并能 够掌握画图技巧。 3、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 别。 4、会根据植物细胞装片的制作 自己推出动物临时装片制作 的过程,并自己动手操作。 学习者 达到教 学目标 的证据 和表现 1、自己能够使用显微镜观 察装片,并且说出一些主 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2、能够观察装片并且具有 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3、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 出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和相同点。 4、可以较好的完成动物临 时装片的制作。 过程与方 法目标 观察和分析实验及相关的实验注 意点的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和良好 的归纳能力,学会自己制作动 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1、体会对事物的观察要透过现象 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 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从而培养协作的精神;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 4、体会归纳思想的重要性,学会 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1、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之 前所学的动植物细胞的 结构与自己制作的临时 装片进行对比。 2、学会归纳思想,并且应用 到生活实际。 科学、技 术、社会 与环境 (STSE) 目标 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我们只有通过这样对微观世 界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的 本质,为例如农业、生物等提供 一些本质性的帮助,为社会服务。 体会到细胞对于生命的 意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方法,科学地看待事物,更好 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教学目标: 1.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2.培养理解分析、信息获取、归纳总结和交流合作能力。 3.体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难点: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讲述、阅读指导、讨论引导、归纳总结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出身体上的毫毛,用嘴一吹,每根毫毛都能变成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猴子来。这个克隆猴的古代神话如今正逐渐变成现实:2000年,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地用猴的胚胎细胞克隆出了猴。2007年,又成功地用一只成年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了猴胚胎,离发育成猴只有一步之遥。你还知道哪些克隆动物?大家知道,将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我们称之为植物组织培养。克隆动物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吗?(学生阅读P47第三段后回答)由此导入课题——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红字作为板书,下同)。 【正课】 投影幻灯片1(什么是动物核移植和克隆动物),并讲述:用于核移植的核供体细胞既可以用分化程度较低的动物胚胎细胞,也可以用高度分化的成年动物的体细胞。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的原理、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比胚胎细胞困难得多。如何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呢? (一)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 投影幻灯片2(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以克隆高产奶牛为例,边讲解大致过程,边板书如下:

去核、移核、融合 取体细胞体外培养传至10代 核质重组细胞构建重组胚胎 取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至MⅡ期 胚胎移植(至代孕母体假孕子宫)生出克隆动物 “听完了过程介绍,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如果有,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如果一时没有,投影幻灯片3(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通过核移植的方法能够克隆出完整的动物个体? 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这是为什么? 3.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之前,为什么要对卵母细胞去核?卵母细胞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选择卵母细胞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 4.你认为应用上述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供体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吗?为什么? 5. 和动物的自然繁殖相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有什么特点? 过渡:如果你掌握了这套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你想应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 (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合理设想,就据此进行小结,并对其在构建生物反应器和器官移植两方面的应用借助课件加以适当点拨;如果有学生提出克隆人引起课堂纷争,那就告诉他们以后会有专题涉及,本节暂不讨论;如果学生一时提不出设想,那就让他们阅读P49两段正文和P50第1段,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再做总结。 【问题1】在畜牧生产中,怎样保持良种家畜产奶量大、生长快、瘦肉多等优良性状?濒危动物自然繁殖率低,怎样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能无限制地推广你的解决办法吗? 【总结1】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生殖性克隆),可以—— ●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扩大濒危动物种群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导学案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复习总结课 一、知识回顾: 1.制作洋葱鳞叶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撕,展,盖,染,吸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细胞有的结构植物细胞都具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目的是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生理盐 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吸水破裂;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 7.口腔上皮细胞呈椭圆形,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呈橘黄色。 二、达标测评: 1.请分析回答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等相关问题: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_; 染色时所用的染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________倍。

若视野内有污点,移动临时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在 ____________ 上(3)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与上图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黄瓜果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线粒体 ⑥叶绿体 ⑦液泡 A .①⑥⑦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3.与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 ) ①镊子 ②生理盐水 ③稀碘液 ④清水 ⑤消毒牙签 ⑥刀片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5.如图甲和图乙“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丙所示显微镜的结构,如图镜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 ]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拨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 ]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将图丁中左下方的细胞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_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5)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应当改用___________和平面反光镜. 6.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观察植物细胞详案 PPT展示章节。 开始上课: 师:(视频:丰富多彩的生物)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大家都知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结构又如何,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细胞。(PPT展示教学目标) 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我们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现在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一片树叶,能否看到它的细胞? 生:取镜、安放、对光,观察。(2分钟左右) 师:巡视学生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发问:哪一组同学看到树叶上的细胞了?请举手。(让先做好的学生先回答1至3组)。分组回答 生:没有。 师:要看到植物体上的细胞,必须对生物材料进行处理,使生材料薄而透明,通常要把材料制作成玻片标本。大家知道常见的玻片标本主要有哪些? 生:切片、装片和涂片。 师:(PPT展示介绍三种玻片标本的制作特点)。补充说明有些非常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如单细胞藻类植物)可直接做成装片。本节课主要是制作植物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及其结构。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我们所要做的实验。 首先,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所需要的器材(PPT展示),介绍如染色使细胞结构显示更清楚);接着我们来学习把洋葱鳞片制作成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请各小组阅读课本43页,讨论、交流3分钟。 师:请同学归纳步骤(2-3名) 生:其他同学纠错、补充(2-3名学生)。(注意表扬、鼓励学生,看到学生的亮点) 师:还有谁有什么没同意见?请举手。 生:没有。 师:(PPT展示一个字的制作步骤,请1-2名学生解释其中某些字如:撕和盖) 大家都知道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任务:( PPT展示任务) ),那组任务完成得快,会有意想不到的奖励,完成得又快又好得双份奖励。 生:实验中(10-15分钟)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适时提醒)哪个小组观察到了细胞并把其中一个细胞画下来了,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还有哪组,加油哟!

七年级生物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学生能够巩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知识。 2.通过讨论,对比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说明动植物细胞有哪些共同 点和不同点。 3.培养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难点:识别亚细胞结构,如书中提到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因为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的亚细胞结构。 教学辅助材料: 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挂图,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导入(5分钟) 组织学生看上一节课的知识和笔记,逐渐回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简图,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简图上的各个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动植物细胞简图,比较一下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归纳出动植物细胞有何异同。 2.请学生对着着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出来讲授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着书本的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再讨论一下动植物细胞有何异同。 4.请学生对着课件,出来讲授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讲授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是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三、.小结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含有液泡、叶绿体、线粒体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3.总结: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一)判断这些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变形虫、平滑肌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二)小试身手 切开西红柿会流出很多汁水,这些汁水是什么?来自细胞的哪个结构? (三)选择题 1、在细胞的结构中能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隔开,并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膜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细胞分裂与分化》教案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3.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教学重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的增大有关。 3.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4.描述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难点】 1.说出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录像:一粒种子萌发,生长,慢慢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许多粒种子萌发生长成一片森林。另一图像:一个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逐渐发育成小鱼、大鱼。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植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相似吗? 二、探究过程 (一)细胞的分裂(学生2人一组)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并结合教科书中的示意图,划出细胞分裂的区域,并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同观察、讨论细胞分列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给细胞分裂过程分几个时期?如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与生物体长大有什么关系?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形态、结构相似吗? (二)细胞生长

教师演示细胞生长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说出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全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生长了),导致整个细胞体积增大。 学生讨论:细胞体积越大,需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根据你平时的经验,说出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细胞体积会明显增大?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增多与生物体的生长有什么关系?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等成分不断积累,而使细胞体积增大。 生物体的生长则指生物体内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生物体或其器官的生长速度呈"S"形曲线,开始时生长缓慢,继而生长加快直至高峰,以后生长停滞,至衰老期,由于分解作用超过合成作用,生物体或其器官甚至萎缩。 (三)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细胞分化是细胞分裂产生的许多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发生专一化的过程。高等动、植物一般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经多次细胞分裂与分化,产生各种不同的特殊结构和专一功能的细胞,如植物茎中上下相通的导管、筛管,叶的表皮等。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即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植物组织通过分化形成了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等主要的组织。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如导管和筛管。 营养组织:具有营养作用。如叶肉、果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茎的顶端、根的尖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番茄的果皮与果肉,用手摸一摸,用牙咬一咬,尝一尝它们的区别何在?表皮具有什么功能?果肉具有什么功能? 2.利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观察时,可对照教科书中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教师出示四种基本组织剪贴图。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的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运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的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 (含答案)

第2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2.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正确表达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3.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 |基础知识|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无丝分裂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无中心粒的倍增完成中心粒的倍增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 细胞膜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 (1)概念: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2)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细胞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3)实例:蛙的红细胞。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选材依据的原理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适宜条件下有丝分裂旺盛,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易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观察依据的原理 ①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正在分裂。 ②区分不同时期的依据: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③染色体特性: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实验步骤 (1)装片的制作 ①取材:取洋葱根尖2~3 mm 。 ②解离: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3~5 min ,到根尖酥软。 ③漂洗: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 ④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3~5 min 。 ⑤制片: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载玻片。 (2)观察? ???? ①低倍显微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 ②高倍显微镜:先找分裂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 (3)绘图: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自查自纠| 1.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 ) 2.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 3.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不能发生DNA 的复制( ) 4.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 5.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 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在末期形成( ) 8.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9.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应选取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 10.漂洗是为了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对染色体(质)的染色。(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教案济南 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你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吗?(说出)【重点】 3、构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细胞经过哪三个过程形成的?(指出)【重点】 4、你能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吗?(指出)【难点】 5、癌细胞的分裂特点是什么?你能提出治疗癌症的设想吗?交流 6. 熟悉并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装片过程中体会显微镜使用技巧,初步掌握观察微观世界的方法。。 2、在实验观察中增强鉴别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5.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关注细胞研究的价值。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关于细胞的研究对人类防治癌症等疾病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细胞分裂、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把细胞的形态结构多样、功能多样以感性材料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通过听、看、思考等形式去领悟分化的内涵,区分分化与分裂的不同。同时教师应设计出本部分的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在教学中,应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克隆羊多莉、胚胎移植、干细胞移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本节的教学。 六、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工具 1.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永久装片。 2.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挂图。 3. 细胞生长挂图。 4. 自制细胞生长、分化的课件。 5. 显微镜。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教案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第二课时)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动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核移植技术的理论基础,搜集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情感目标:讨论动物细胞核移植的社会意义,关注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旧课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一棵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的体细胞离开了母体,却不能培养成一只动物个体难道是动物细胞没有全能性吗?不是。而是动物细胞高度分化,全能性比较低。 导入新课: 假如生活中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展示幻灯片,问题的提出) 1997年,美国威斯康星洲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高产奶牛叫“卢新达”,年产奶量为30.8吨,而我国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仅为3~4吨.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更多的“卢新达”呢?学生回答克隆,其实克隆的研究从1938年就开始了。(幻灯片——克隆的历史,多利之后还有许多的动物被克隆,今天,我们要先从多利讲起) 听说过克隆羊多利吧,可以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来多利的诞生过程。(学生上台讲述多利的培育过程)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利的培育过程,请问多利像谁呢?母羊A,因为多利的核基因全部来自母羊A。100%象吗?,不,因为还有来自母羊B的细胞质基因。这里哪个细胞是供体细胞呢,乳腺细胞,它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来看课本中对克隆的定义:请大家阅读,并划线。 教师板书:1、概念 克隆的定义: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3细胞分裂与分化(第1课时)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从古诗《悯农》导入,以生物的生长现象,提出问题:生物体为什么会能由小长大呢?小鱼到大鱼,婴儿长大成人,主要是我们身内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根据PPT,阅读并思考问题。思考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设问:许多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由一个细胞变成一个大的生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明确细胞会生长、分裂、分化。 (一)细胞的生长 1.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2.细胞的生长是否无限制的长大?为什么? 3.一个生物体结构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提问:生物体如何使自己的细胞增多呢? 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出示PPT,提出问题: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是什么? 学生思考。 2.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 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两个,细胞质平均分为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植物细胞)。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新的细胞。3.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将学生回答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现实在大屏幕上。 4.提出问题: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提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的变化就是什么的变化。(染色体) 学生归纳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推测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 (三)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1.收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记录,出示PPT,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再次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染色体数目在分裂时先加倍,分裂时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份。因此,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也相同。 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来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细胞和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也一样。 2.细胞分裂前,虽然数目增倍,但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却没有变化,这有何意义? 提示:如果某生物体内正常的染色体原本8条,分裂一次成4条,再分裂一次就是2条?分裂后的细胞与原来的细胞一样吗?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形成新的生物)学生根据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得到正确结论:保证子细胞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即:保证遗传物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