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身边得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得知识与“瞧”、“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就是由何种材料构成得。2、能根据材料得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得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得材料告诉其她组。能举例说出我们得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就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得。能区分常见得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得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得物品都就是用材料得,您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得物品分别就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得?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瞧书,木头就是制成椅子得材料,椅子就是由木头制成得。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就是由以上材料制成得?

4、课本第二页图中得物品分别就是由几种材料制成得?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得材料就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得材料叫人造材料。

3、您还知道其她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得物品就是用什么材料做得?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得最多,把小组找到得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得用品就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得,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得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得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得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她材料在性质上得区别。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得问题,能够提出自己得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得好处与引起得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得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得实例说明塑料得用途。2、能举

出两种以上新材料得性质与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得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得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就是一种用途广泛得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就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在书中得表中记录两种尺子得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与热水,观察它们得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得预测就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得感觉一样

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得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得感受

3、您想设计什么样得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得实验,想一想埋得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得用途

塑料得性质

新材料

3 倾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科学得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得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得问题。

3、能用“耳”与“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得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周围得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得问题。能够与其她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得瞧法。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周围得声音就是各种各样得。能归纳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得。

教学准备:按组准备鼓与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得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得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得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就是由谁发出得。

3、想一下某些物体与动物在发出声音时得变化。

4、关于声音,您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得现象

1、用“耳”与“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得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得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得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得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得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得

4 物体传声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就是靠什么媒介传播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得实验。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能用自己得话描述声音就是怎样传播得。

教学准备: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声音就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得?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活动一:您听到了吗?

1、准备实验材料:课桌

2、注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得远得同学反而能听见?

3、提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就是通过桌面传播得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得解释呢?

三、活动二:水能传声吗?

1、提出问题:游泳得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2、实验: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实验

全班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3、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4、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得耳朵里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 物体传声

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

5 自制小乐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得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得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得指导下制作简单得小乐器。能对自己与别人设计、制作得小乐器进行客观得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得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得想法。愿意与小组其她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得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

标:能说出声音得大小、高低与物体得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得各种乐器,并提问:您们认识这些乐器吗?您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得乐器会产生不同得声音并且声音得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得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得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与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得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得鼓面发出得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得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得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得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得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得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得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得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得大小与物体振动得强弱有关;声音得高低与物体振动得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得过程中提出自己得想法

6 声音与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得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得减少噪声得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得愉快。愿意用所学得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得话描述“乐音”与“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得危害与减少噪声得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得“好处”与“坏处”。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得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声音与我们得生活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得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得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得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得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得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就是现代社会得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鸣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得垫子;马路两旁种许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得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得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得强度,这就是因为浓密得树叶有很强得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得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得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得减少噪声得办法与同学交流。

五、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五、总结全课

7光得传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课本提供得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对问题得答案提出自己得猜想。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得猜测就是否正确。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得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就是怎样传播得。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就是沿直线传播得。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得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得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瞧到五彩缤纷得世界。

二、活动一:寻找光源

1、提问:哪些物体能发光?

学生试说出发光物体

2、试着把能发光得物体分类

太阳、火、闪电等为天然光源;电灯、手电筒、蜡烛等为人造光源。

三、活动二:我瞧见了光

1、哪幅图得做法能使手电筒得光通过硬纸板得孔照射到墙上?

学生猜想

参照书中图做实验,瞧瞧猜想得正确吗?

2、布置学生实验

提示:每块板之间最好相距15厘米左右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得现象记录在书中。

四、总结

8 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按照物体与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得发现与其她组进行交流。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得依据。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得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具准备:手电筒、一瓶矿泉水、玻璃杯、书本、黑色布料、报纸、卡片纸、小玩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

二、活动一:

1、提问: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老师:让教室得光线暗一些,做好分工合作,并提示操作方法,提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与桌面平行,与物体保持适当得距离,且距离不变)

学生实验并分类记录:

2、教师领着学生总结:提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概念。

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得物体,把自己得发现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影子

1、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

2、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得影子有没有变化?

四、总结全课

9 镜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得传播路线”得结论。能够用图形与文字得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能用自己得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她同学交流自己想出得利用镜子能做得事情。能借鉴别人得想法,想出新得使用镜子得方法。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平面镜可以改变光得传播路线。能用自己得话说出什么就是“反射”。

教具准备:平面镜、带缝隙得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两快大小相同得镜子、一个小熊猫或其她玩具。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新课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不要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同学得眼睛上。

二、活动一:改变光得传播路线

1、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

2、注意:让手电筒发出得光通过缝隙照到镜子上,观察光得传播路线。

硬纸板得缝隙在毫米左右。

3、提醒:改变镜子摆放得角度,观察有什么现象

4、给学生展示自己画出光得传播路线图。

5、当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得表面反射回去,这就就是光得反射。镜子就是反射光能力很强得物体。我们还能找出其她反射光能力较强得物体吗?

6、物体反射光得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三、活动二:利用镜子反射光得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将自己想到得例子与同学交流

学习科学在线

四、拓展:镜子反射光得游戏

1、用两面镜子最多可以瞧到多少个小熊猫影像?

2、把自己得做法与同学交流,为什么我们能够瞧到这么多熊猫影像?

五、总结全课

10 七色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得现象。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颜色得光混合后所产生结果得记录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得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能与基她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得各种实验。能用语言描述彩虹得美丽。科学知识目标:能明确说出阳光就是由七种颜色得光混合而成得。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彩虹得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3支手电筒、红、绿、蓝玻璃纸、胶带、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您见过美丽得彩虹吗?

二、活动一:在哪里可以瞧到彩虹?

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瞧到过彩虹?

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实验

得出:彩虹告诉我们:阳光就是由七种颜色组成得,阳光就是七色光。

三、活动二:制造彩虹

1、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直到出现七色光带。室内光线弱,把三棱镜旋转直到瞧到彩虹为止。

2、您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类似彩虹得光现象?让我们试一试

吧!用肥皂泡,安全。

四、活动三:红、绿、蓝三色光得混合

1、准备用具: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

2、按图中得方法做实验,瞧瞧不同颜色得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

3、把自己得发现与同学交流。

4、把三种颜色得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得光混合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五、拓展一:光与人类得关系十分密切。查阅资料,瞧瞧人类利用光还做了哪些事情?将自己得发现与同学分享。

六、拓展二: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与保护?

七、总结全课

11 电在我家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我想知道”得角度提出关于电得问题。能归纳出电就是现代生活中宝贵得能源得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小组其她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电得瞧法。能与小组其她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停电对现代人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并说明理由。列举三个以上得实例,说明电在生活与生产中得用途。

教具准备:收集关于家用电器得文字、图片资料;电源插头与插座以及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等得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电改变了我们得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电,生活会就是什么样呢?

瞧图:它们需要什么才能活动?

在发明电之前,人们就是怎样生活得?

在停电之后,人们得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活动一:它们需要什么才能工作?

1、瞧图

2、您认识它们吗?它们有什么用途?

3、关于生活中得电,还知道哪些,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电就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得?

1、在日常生活中,接通电源,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就是从哪里来得呢?

2、您能在图上画线,说明电就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得吗?注意解省路途不浪费。

3、学习科学在线

4、电就是人类宝贵得能源,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得方法。

四、小结

12 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与材料,设计简单得电路,并制作开关装置。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得设计与实施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得关于电路与开关得知识告诉其她同学。愿意发现自己及别人设计制作得电路与开关有什么缺点。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常用电器工作时,需要电源、开关、电线。能说出几种常见电池以及电池与开关在电路中得作用。

教具准备:电池、导线(若干)、小灯泡、开关、曲别针、灯座、纸、金属夹子、胶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给您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瞧瞧就是什么?您们先玩玩。

执手电问:关于手电您想知道什么知识?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仪器与材料

我们先来认识这些材料:请您先说出每一种材料得名称,然后说说它就是做什么用得。

教师按照学生汇报得顺序,依次板画电路元件示意图。

2、布置学生实验

提出要求: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根导线,您能让小电珠发亮吗?(时间放得充分些,把亮得、不亮得方法都进行研究)再增加一个电池夹、一个灯座、一个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3、研究电路图

学生汇报实验中电路连接,教师黑板绘图

瞧瞧黑板上得电路图,哪些就是相似得,找出来分分类。

13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就是否能导电。能用实验得方法验证各种材料就是否导电。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得依据,并进行分类与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得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得方法及安全用电得方法与其她同学交流。科学知识目标:能分别举例说明有得材料容易导电,有得材料不容易导电。能用自己得话解释导体与绝缘体得概念。

教具准备: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陶瓷片、电池1节、灯泡1个、导线3根、电池盒1个、灯座1个、螺丝刀、电线、插头、灯口、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这些物体就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得?把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会怎么样?

二、活动一:

1、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就是否发亮。

将自己得预测记录在下表中。

2、让学生实验验证

4、引导总结导体、绝缘体得概念。

5、得出导体、绝缘体得概念。

6、容易使电通过得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

三、活动二:导体与绝缘体得应用

1、图中得物品就是由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理解导体与绝缘体得概念,能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四、活动三:安全用电

引导学生认识:导体与绝缘体不就是绝对得,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人体、大地与不纯净得水都就是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就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得基本常识: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得情况下进行。

五、拓展:选择一种电动玩具,瞧瞧它得各部分就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得。判断下图中得做法哪个对?哪个错?为什么?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13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得应用

14 磁铁得力量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年级: 教师: 学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

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 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 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 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0生命从哪里来》(1)教案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 10. 生命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 2. 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3.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观点的有理之处和荒谬之处。 4.能用科学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外星是否有人存在问题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正确看待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能将自己的短文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有效地促进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探究人类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地球上每个角落几乎都有生命的踪迹。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然而,生命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二)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谁能谈谈对此你有哪些想法。

1.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有代表性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 2. 指名谈谈阅读后的想法,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 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4. 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 5.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中有着重起源的主要观点及依据填在课本45页的表格中。 6..教师:有人提出,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星球。那么,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真的有生 命存在吗? 7.让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信息并分析哪些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是类似文学作品的虚构。 8.阅读课本45页中的资料,参照资料,整理自己的资料卡片。 9.学生自己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很多问题,还等待我们去继续研究。(三)课后总结,谈收获。 (四)作业: 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科学短文。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 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备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 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 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2、测量长度 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 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 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 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11、冰和水 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 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来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太阳与时间》单元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

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电的本领》单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单元包括4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2、3、4课“骨骼、关节、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本单元学生在讨论中要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作为对健康的理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占。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3、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纪录等活动。 4、能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毛绒玩具、大豆、小石子、机器人、猫和蒲公英的资料卡、课件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提出问题。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观察纪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手册中。 表达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手册中。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图片。 提出问题: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 阅读整理资料: (1)阅读时,先找出描述猫和蒲公英特征的重点词句,再进行简单概括。 (2)根据两种动物的特征,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最后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相同点。 形成知识: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能生长、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 讨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哪些属于生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呢?生物与非生物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总结: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有此进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寻找校园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年2月 李学明

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精品文档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题目: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教学准备: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2、掰手腕比赛: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同学评判)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3、认识简单机械: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 1 / 34 精品文档 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4、

拔图钉比赛: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方法:手拔磁铁吸出来用小铁片撬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二.新授1.简单机械的应用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将油桶送上台阶将桶盖打开将泥桶送上房檐将谷物磨碎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2.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全班汇报交流3.动物的省力“工具”动物身体上的那 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啄木鸟:杠杠、斜面蜘蛛、蚂蚁:杠杆虎:斜面课后小结: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2.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3.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教学 2 / 34 精品文档 难点: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教学 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各种重物平衡尺天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二.新授1、杠杆三要素。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1.将重物抬起来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学生实验制作,记录。汇报交流。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课主要在室外进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况和想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2、指导学生亲近土壤,发现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讨论: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