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来源

刘姓来源
刘姓来源

刘姓来源

刘姓来源

刘姓:拼音:liú

一、【姓氏溯源】

刘姓,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中国大陆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38%,。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在韩国排名第32位,有约22万人。刘姓是江西第一大姓。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1、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帝尧

(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 原完县)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

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

2、出自祁姓士氏,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代彭氏而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国君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

(完整版)刘姓研究报告-五年级下

关于刘姓的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姓刘的朋友,比如,班里的同学,亲戚朋友,而且历史上刘姓的名人也是不计其数。我还经常听到有人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姓刘的在我国是不是真的很多呢?于是,我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刘姓的来源。 2. 搜集与刘姓人物相关的资料,确定有代表性的刘姓人物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3.了解刘姓人口数量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三、列表的形式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信息渠道调查方面详细内容 上网查阅、翻阅书籍刘姓的来源出自祁姓陶唐氏。 源于晋国士氏。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属于 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网查阅、去图书馆查阅刘姓人物及其相关 资料 刘邦、刘彻、刘秀、刘禹锡。明朝刘伯温、刘少奇等。 上网查阅刘姓人口在中国的 数量以及分布情况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4位。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南地区。

四、刘姓名人故事 1.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像 2.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氏起源

刘是当代第4大姓。历史悠久,其来源也比较复杂。 《通志,氏族略》指出,刘氏有五:尧之后有刘累,为刘氏;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亦为刘;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又匈奴之族从母姓刘。 《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介绍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泵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至宣王灭其国,杜柏之子阻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于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又,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因以为氏,……河南堰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 刘氏源流虽多,但最主要的只有两支:一是“帝尧陶唐之后”,出自祁姓的一支;二是“周大夫食采于刘”,即刘康公之后,出自姬姓的一支。 两支姓的源地在何处?《通志,氏族略》告诉我们,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地在今定州唐县。姬姓之刘,以邑为氏,地在今河南堰师。也就是说出自帝尧的刘氏,源地在今河北省唐县;始于周太王的刘氏,源地在今河南堰师西南。 刘得姓之后,多以“卯金之裔”自居。“汉兴……大封同姓,以镇天下……综西汉之世,皇子而封为土者,三十余人,王子封为侯者,四百余人,卯金之裔,由是遍布天下矣。”(见么《刘氏族谱》)。刘邦建立的汉朝,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页。刘姓王朝统治中国的数百年历程中,将刘姓的繁衍和传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刘姓的发展和播迁情况: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唐公,献公,其后也。士会之后,周末家于魏,又徙丰沛,至丰公生端,字执嘉,生汉高祖。这支刘氏的先祖,初繁衍于现今的陕西、甘肃一带。至公元前300年左右,即周赦王时代,开始向河南、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徙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有一个叫刘瑞的人,生了4个儿子,长为伯,次为仲,再次为邦,末为交。此“邦”就是汉代开国之君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东征西讨得天下后,“大封同姓”,很快使刘姓遍及全国各地。可谓一人得天下,同姓皆荣耀。刘氏,其封地之多,范围之广,支系之繁,都是其他姓氏不能比拟的。刘邦大搞同姓封地,为刘姓的发展、强大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据载,仅汉初刘邦的子孙就分散到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多地,并且很快成了望族。《刘氏族谱》对刘邦后世的情况,也作过交待:“文帝景帝,继承大统。景帝八子,中山靖王胜,出郡彭城,胜一子贞,封琢县,传十余世而生陌烈皇帝,定鼎西蜀……先主次子永公……魏咸熙元年(公元2叙年),东迁洛阳,遂家焉。自五胡乱华,晋柞播迁,衣冠南徙,永公之裔,亦迁居于江南。唐禧宗乾符间(公元874-879年),黄巢叛乱,海内骚然,居民流离转徙,于时有翰林学士视察使天赐公,弃官奉父祥公,避居福建汀州府化县之石壁洞。后世遂以祥公为宁化始迁之祖,由是枝叶繁衍……蔚为汀闽望族。……迨宋嘉定间(公元1208-1224年),河南宣抚使龙公之第七子讳开七公,官于广潮……子孙遂家于兴邑。七公子瑞金令。广传,生子十有四,孙八十有三,瓜绵椒衍,支撅益繁,蕃殖之众,几遍天下……而溯其发祥之地,实在兴宁,遂群宗开七为兴宁肇基始祖。” 在发展、生息的过程中,刘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在汉代,娄、项等姓都有人改姓刘。此外,公主下嫁匈奴单于,所生的小单于一也冒姓刘。至南北朝时,又有匈奴屠各部的一支独孤氏被改姓为刘。由于刘姓来源众多,其分布也就十分广泛。就郡望来看,除彭城影响最大之外,又有沛国、弘农、河问、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长沙、广平、高平、东莞、高唐、临淮、琅邪、东海、南郡、范阳、东莱、丹阳、武功、蹼阳、尉氏、济阴、京兆、庐陵、南康、河南等。 刘氏,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姓,名人极多。 创建王朝,为开国之君者,除刘邦外,还有三国蜀汉刘备,南朝宋的刘裕,一}一六国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胶州第二大姓――胶州刘姓家族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刘姓在胶州历史悠久,据考证,最晚在秦汉之际,胶州境内便有刘姓人居住生活.西汉初,刘邦采纳肖何地建议,铲除异姓王,同时分封同姓王,胶州东部为胶东国,西部为胶西国,均为刘姓王国属地,可见西汉时刘姓王族子孙便在胶州大地上生活繁衍.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封刘肥为齐王,其封地包括琅琊、胶东等六郡;吕后当政时封刘泽为琅琊王,其封地包括胶州南乡.东汉时胶州境内有刘姓封地祓国(即今牧马城遗址).明帝泰始三年(),辅国将军刘怀珍在洋水(今洋河)驻扎,派部将王广之领兵袭击不其城(今城阳区),由于是偷袭,不其城随之陷落,刘宋前废帝所派长广郡(治掖县)太守刘桃根败逃,不其县归明帝统辖.南北朝时,宋有高密郡太守刘乘民(时胶州地属高密郡).据《增修胶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四年,农人孙廷化从牧马城犁地发现一块晋永宁砖,上面有“君,汉故海常刘侯之苗胄,家于(下两字不可辨识)大村”,落款有“大晋永宁二年()岁次壬午”字样.据此可以推断,早在西汉初年,因分封刘姓王,刘姓族人便大批定居胶州;至东汉时,刘姓王族后人在胶州繁衍成村.魏晋南北朝时,刘姓王族衰微,刘姓子孙为生计,加速了在胶州境内地迁播.宋元之际,刘君(佚其名讳)仕元,因伐宋有功,封武略将军(碑在今胶东镇小麻湾村西),这是胶州刘姓最早地知名人物. > { 刘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第四位,约有人口万,占全国总人口地.刘姓是胶州第二大姓,截止年月,刘姓有人,其中男姓人,女姓人.元明清以来,刘姓来源众多,支派复杂,分布广泛,虽然没形成世家巨族,却不乏书香门第,尤其在晚清时出现了很有影响地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元明清以来,刘姓家族考中进士人,考中举人人,贡生人,通过援例、议叙、世袭、考授、从伍等方式,授九品以上官职者人.其中,职位最高地是明朝刘早,官至南京刑科给事中(正五品). - ` 现代胶州刘姓除少数原始居民外,其祖先主要来自云南、山西、河南及山东各地. }; '} 来自云南据刘家店《刘氏族谱》(光绪年间刻本)记载,明永乐二年(),刘达偕贾、叶两姓表兄弟从云南移民山东,乘船至崂山西岸登陆,步行百里到达胶东大沽河西岸,遂定居于此,以“务农开店为业”,起名叫刘家店.刘达墓原在刘家店村东,清光绪年间被大水冲坟,又起骨移于村南茔地,葬于茔地南边乾山巽向.刘达妻王氏,生子刘世龙,是为二世祖.刘世龙妻王氏,生二子,分别是长支刘大宾、次支刘大朋,今刘家店刘姓家族子孙,分两大支繁衍,均为刘大宾、刘大朋地后裔.刘姓两大支派传至六世七世时,子孙陆续迁居大沽河两岸各处谋生,使刘家店刘姓家族迅速分布许多村庄.长支派刘大宾地后裔,九世刘惠携四子于清顺治年间迁居圈子村(欲了解本族更多详细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读《胶州百家姓》).这支从云南而来地刘家庄刘姓家族后裔,世代务农为生,虽然没有形成望族,但人丁兴旺,分布广泛,成为胶州东乡刘姓地主要来源. "" } 刘家店刘姓纂修族谱始于清光绪年间.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世刘文思创修合族全谱,惜未完稿而去世.民国十五年(),十三世刘珍泰受父亲刘文梓之命,继承伯父刘文思之志,对光绪谱稿加以考证补充,合谱初具规模.至民国十六年,刘珍泰在族人刘珍鸾、刘鸿仪等人协助下,对旧谱详加考订,终于完成了刘家店刘姓家族历史上第一部完整地全谱.是书于民国十六年清爱堂板石印数十部,分散各支收藏,经“文革”浩劫,今已很难见到.光绪族谱拟定了从一世至二十八世地辈字定式,要求合族遵依,不致名冒讳犯.长支从一世至二十八世为“始世大一,注春弘子,业存立复,正希恩(克)学(敬),修全敦睦,义忠厚思,保继述长”,其中“修、厚、述”三字用在底;二支一世至二十八世为“始世大一,注玉礼火,秉成永文,振鸿志守,芳德光明,亮传儒学,祧接宗功”,其中“芳、宗、功”三字用在底. ( } 明永乐年间,刘姓人从云南迁徙胶州北乡,在今胶莱镇境内胶莱河边立村,因胶莱河南北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见

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 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 编《刘氏族谱序》。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 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 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 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

生命起源的简介

生命的起源和近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湖南耒阳一中王春 摘要生命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以化学起源说与热泉生态系统假说影响最大。20世纪到21世纪初生命科学取得巨大进展,发展出众多的细分学科,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关键词化学起源说热泉生态系统假说生命科学巨大进展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有几种著名的假说,如神造说、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说等,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 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 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 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生命的构 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 元素的演化。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首先得到了一位美 国的学者米勒的证实,米勒在1953年把氨气、氢气, 还有水、一氧化碳放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在瓶子里 面两头插上金属棒,完了通上电源,通过这个类似于闪 电的作用,确实在几天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那么 就是说在地球上面,在闪电下,在常温下,也能成为无 机分子,合成有机分子。我们知道,你氨基酸的话,是 组成蛋白质的最重要的物质,可以说,组成生命起源最重要的物质。因此,米勒描述的生命起源的事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在早期,地球上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的原始大气圈,比如说甲烷、氨气、水、氢气,还有原始的海洋,当早期地球上闪电作用把这些气体聚合成多种氨基酸,而这多种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它可能在局部浓缩,再进一步演化成蛋白质,蛋白质和其他的多糖类,以及高分子脂类,在一定的时候有可能孕发成生命,这就是米勒描述的生命进化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生命的起源可能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观点。当时

研究报告刘姓作文1500

研究报告刘姓作文1500 “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听完爷爷的话,我很兴奋,立即上网查找了关于刘氏的资料。 、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上网浏览。 、访问一些老爷爷,了解更多的历史。 、通过更多的途径,搜集更详细的内容,进行资料整理。 ( )信息渠道:上网、报刊涉及的方面:刘氏的来源具体内容: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出自姬姓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 )信息渠道:书籍涉及的方面:姓刘的名人具体内容:刘邦、刘启、刘禹锡、刘过、刘伶、刘渊、刘秀、刘彻、刘备、刘墉、刘松年........ ( )信息渠道:上网、报刊涉及的方面:姓刘人口数量具体内容: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大约六千万左右。 ( ) 信息渠道:上网、涉及的方面:宗族特征具体内容: 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刘氏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刘氏后裔以邑为其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还有,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才辈出。有汉王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南朝著名词人、诗人刘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等等。我们为我们的祖先而自豪。 、姓刘的人也很多。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大姓。大约有六千万左右的人姓刘。

刘氏族谱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巴陵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宋]刘唐; 始迁祖:[宋]刘受 【摘要】始迁祖唐、受,南宋时自巴陵南冲古柏树坡迁居邑之公田。寻以金牛之变,唐於咸淳二年再徙居窑岭,而受仍居公田,遂衍为二派。存卷为墓图、图契、公田志仲公世系。 【索取号】5939/D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祖:刘仲二; 先祖:刘福四; 先祖:[清]刘辛三; 先祖:[清]刘辛八; 先祖:[清]刘辛九 【摘要】始祖行名仲二,讳字、时代、居地均失记。子福四,生辛三、辛八、辛九,明清之际,三兄弟後裔陆续迁巴陵之高桥、大屋、塘觵、墩上、仙安桥、双港嘴等处。谱存序、契据、世系等。 【索取号】5872

《刘氏族谱》与刘备 李君鉴 刘备墓“成都说”、“奉节说”之争引出《刘氏族谱》现世。 自1986年《四川工人日报》刊登《刘备真墓可能在奉节》后,又经《文摘周报》转摘,一两年内,笔者收集到16种《刘氏族谱》。后从山西族谱研究中心及上海谱牒研究中心获悉:山西族谱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册;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部。 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位列李、王、张后,居第四位。刘姓能够成为一个大姓,主要因为刘氏起源早,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姓”时间长,望族多,分布广,赐姓、改姓、少数民族从附姓多的缘故。 根据《左传》、《汉书》、《唐书》、《通志》等史书记载,刘姓起源主要有五个支系: 一、以国为氏,即祁姓之刘。源出帝尧陶唐氏,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因以为氏。 二、以邑为氏,即姬姓之刘。西周时,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旧有地曰刘亭), 其子孙遂以邑为氏。 三、匈奴族从母姓刘。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对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嫁给强盛的匈奴部族单于冒顿为妻,匈奴习俗,贵族皆从母姓。史载东郡、河南、雕阴三族刘氏俱出匈奴。“五胡”时汉国 的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的贵族。 四、赐娄氏为刘姓。汉初,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姓刘,遂改名刘敬,子孙 以刘为氏。 五、赐项氏为刘姓。刘它,原项氏,汉初赐姓刘,子孙因之。 《宛委余编》曰:“大约得姓之贵,无过于刘。汉四百余年,至昭烈父子,二十二帝。其间真王代传以千计,列候以万计。南宋九帝,五代汉二帝,北汉三帝,刘渊、刘曜无论也。故非他姓可拟。”又说:“刘二十五望,彭城为贵”。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和政权中,以刘姓为最多,历时也最久,先后有西汉、东汉、蜀汉,“五胡”十六国时的汉、越、南朝宋、五代后汉、南汉、北汉、南宋建炎四年金册封的大齐等,共历时六百五十年。这是刘姓能够成为大姓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也是所传《刘氏族谱》中为什么彭城堂刘氏族谱占多数的原因。笔者所搜集到的16种族谱即全出于彭城刘氏。 16种《刘氏族谱》简介 16种刘氏族谱指重庆市奉节高雅手写本《刘氏族谱》;四川自贡手写本《刘氏总大族谱》;四川江津石印本《刘氏考订族谱》;奉节兴隆庙湾刻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奉节甲高杨坪、吐祥青龙手写新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四川沐川手抄本《彭城宗谱》;四川犍为石印本《刘氏纂刻族谱》;四川资中手抄本《刘氏族谱》;四川三台县《刘氏圣宗谱》;四川壁山旧本《刘氏族谱》;壁山新本《刘氏族谱》;四川内江《刘氏族谱》;重庆城口绢写《刘氏族谱》;重庆江北石印本《刘氏族谱》;湖北嘉鱼《刘氏宗谱》;成都武侯祠台湾华侨刘天注捐赠《刘氏大宗族谱》。其中城口、重庆江北、湖北嘉鱼、成都武侯祠4种刘氏族谱只略知一点线索。笔者曾对其余12种族谱作过初步研究,现将笔者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12种刘氏族谱均记载该刘氏后裔系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发枝彭城,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安定堂刻本,仅存第一册,线装。长44厘米,宽23厘米,共24页。其中最后两页系后人毛笔字补写。书皮为较硬的同色纸,上有书签。扉页为黄裱纸。“彭城堂”三字横排,下竖写“刘氏族谱”,左侧写“大清同治十二年续修族谱世系公立”。版面设计:有外粗内细文武边栏,天头、地脚为双龙,龙头朝向版心。版心有双鱼尾,上部分题写“刘氏族谱”,中间题写卷次内容,页数。下部分题写“彭城堂”。奉刘备为一世祖。第一册有祖莹形图,刘氏宗祠、祠

劳动节的由来简介

劳动节的由来简介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日”(InternationalWorkers'Day或者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斗争,工人们终于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所有人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旅游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旅游,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旅游、集会。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劳动节。 发展历史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关于刘姓研究报告

篇一: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问题的提出 要说姓氏,我们班姓刘的同学很多。于是,我和妈妈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开展了一次调查。 2、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刘姓的来源。 (2)确定有代表性的刘姓人物作为具体 研究对象。 (3)搜集与刘姓人物的相关资料。 (4)了解刘姓人口和分布情况。(5)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以下是我整理的研究情况: 3、研究结果 (1)刘姓源远流长,是国的第4大姓,占全国人数的5.4%。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 (2)在历史长河中,刘姓人才辈出,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刘备、刘耀、刘渊、刘少奇、刘伯承......我们为刘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五四班刘雨清 篇二: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要说姓氏,我们班姓刘的同学最多。于是,我和妈妈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上网查阅刘姓的来源。 确定有代表性的刘姓人物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搜集与刘姓人物的相关资料。 了解刘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整理搜集到的资料。3、研究结果 (1)刘姓源远流长,是国的第4大姓,占全国人数的5.4%。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 (2)在历史长河中,刘姓人才辈出,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刘备、刘耀、刘渊、刘少奇、刘伯承......我们为刘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五一班周清源 严(yán 严)姓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据严氏族谱载:“严氏系出颛顼之后,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为庄,盖楚庄王之后裔也。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 严姓源出有六: 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 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工业设计起源简介

工业设计起源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泉州安溪刘氏的由来

泉州安溪刘氏的由来 先来说说说刘氏的由来吧: 刘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 刘氏为全国第四大姓。据史籍记载,它的源流较多,其中最古老一支源头,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帝之玄孙,陶唐氏帝尧(名伊祁放勋),他的第九个儿子源明,受封到刘地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以地为氏,故为刘姓。所以刘姓以帝尧为太始祖,“源明”为大始祖。而对于刘氏的溯源共有以下几个说法: 一是出自祁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介绍:夏代,帝尧陶唐氏的后人有位名叫刘累的人。据说精通训练和饲养蛟龙的他,奉命为夏王孔甲训养四条龙。后因一条龙生病死了,刘累怕被夏王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后裔士会为迎接公子雍事曾居留秦国再回晋国任职。其子孙一部分仍留在秦国,后代便称为刘氏——取其“留”之意,或稽远祖刘累之名姓刘。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故刘是古帝尧陶唐氏后裔之姓。 二是出自姬姓。形成于西周。周成王封周文王的兄弟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刘聚,相传是刘累御龙氏故居得名),其后裔以邑为姓。 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姓或赐姓。刘邦赐娄敬、项伯之族姓刘。 四是出自少数民族。北魏时少数民族独孤氏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时改为刘氏。西汉初年皇室宗女嫁匈奴单于,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生的小单于遂姓刘氏。 再来说说福建刘氏的由来吧: 刘氏迁入福建始于晋朝,时中原13姓入闽中就有刘氏。明初(永乐十九年(1421)),刘友明的第三子刘胜明初,刘胜源自漳平迁居安溪时,居长坑乡珊屏村。后裔分迁长坑乡田中村等地。长坑珊屏刘氏九世刘肇连等迁台湾台北、新店一带,现繁衍近万人;另在台湾新竹、淡水、屈尺等地繁衍3000多人。此外,浙江温州、江西及省内的大田、建宁、沙县、顺昌等地亦有珊屏刘氏之裔。

陆姓起源及简介

陆姓起源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陆氏。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陆氏。据《陈留风俗传》所载,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其后亦为陆氏。陆姓郡望堂号暂无!陆姓家乘谱牒暂无!陆姓迁徙分布迁徙分布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江苏省苏州市一带。陆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陆景、陆机、陆晔:陆景,字士仁,晋代吴郡吴县人。与其弟陆机、堂弟陆晔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极高,时称河北三虎。陆游(公元1125-1210年):号放翁,字务官,宋代越州山阴县人。历官枢密院编修等。才华横溢,尤长于诗,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泛,多清新之作,为南宋一大家。着有《剑南氏稿》等。陆陇其(公元1630-1692年):字稼书,清代平湖人。进士出身,历官嘉定、灵寿二知县,政绩显著,升为御史。陆九龄(公元1132-1180年):字子寿,宋代抚州金溪县人。进士出身,官兴国军教授。与其弟九渊讲学于鹅湖,史称鹅湖学派。陆修静(公元406-477年):字符德,南朝宋吴兴郡东迁人。与僧人慧远、慧永及陶潜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静土之法,号曰白莲社。陆龟蒙(公元?-881年):字鲁望,唐代长洲人。隐居松江甫里,时称甫里先生。论著颇丰,好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或号随天子。与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征召,不赴。陆羽(公元733-804年):字渐鸿,第一个为茶叶著书,有《茶经》三篇,后被民间尊为茶神。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陆凯:字敬风,三国时吴国吴郡人。黄武初年,(公元222年)任永兴、诸暨长,多政绩;继任建武尉,虽统领军队,仍手不释卷。宝鼎初年(公元266年)升为左丞相。时政事多错误,凯上书直言,封嘉兴侯。凯一宗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在朝,吴主孙皓曰:“盛矣!”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研究报告3-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个人都拥有的就是姓氏,而我姓刘,所以我对刘姓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通过上网浏览和查阅书籍这些方式,了解刘姓来源和刘姓历史名人。 2.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刘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的整理 1.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其中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还有一部分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也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 2.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3.2013年4月15日,新华社电文公布了姓氏人数排行榜,刘姓人口有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四、结论 据《史记》所载,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女嫁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当时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冒顿子孙遂姓刘氏。刘汉王朝赐姓。据《汉书》所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其姓刘氏。遂改作刘敬,又项羽之伯父项伯缠,在鸿门宴保护刘邦有功,赐项伯家族姓刘氏。 刘姓位列我国宋代百家姓第252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刘姓在当代中国为第4姓,占总人口大约在6千5百万。

刘氏的起源

刘氏的起源 刘氏乃中华之望族,人口众多,为我国第四大姓。刘,祖籍:河南。祖宗:刘累。分类:以邑为氏。姓氏越源:我国的刘姓家族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是炎黄子孙。 太始祖少典,娶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生二子:长子炎帝(女登生)、次子黄帝(附宝生)。 二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大约生于公元前2735年的农历的二月初二。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祖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在中国的炎帝黄帝时代,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时族公社时期,距今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县东北六里),后长居姬水之滨的轩辕山坡,而改姓姬。十五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部落猷长”,足有熊国君(都城在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黄帝元年应为公元前2698年)三十七岁代炎帝为天子,一生历经52战,降服了炎帝,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公元前2599年退位,卒葬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的桥山。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苟、僖、佶、儇、衣。黄帝娶有四妃:元妃西陵氏女名嫘祖、次妃方雷氏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嫫母。有名者为:玄嚣、昌意(系元妃嫘祖所生二子)、祁豹、苍林(苍姓之祖)、伯儵(被赐

姓佶,是吉姓之祖)、龙苗(生吾融,其子明封卞国,是卞姓之祖)、禺阳(黄帝的小儿子,封于任地,是任姓和薛姓之祖)。 同胞二始祖炎帝,名榆冈,姓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商有姜太公(名姜尚,人称姜子牙),封地于吕,又名吕尚。是姜氏、吕氏之祖。 三始祖玄嚣,即青阳,又名少昊,黄帝的第五子,在位(公元前2598~2515年)八十四年,第一个订立惜金制度,也因此称金天氏。其后裔中也因此而有姓金姓的。生子:蟜极、殷(封地尹城,是尹姓之祖)、挥(张姓之祖)。 同胞三始祖昌意,娶蜀山氏女,名昌仆,生一子:高阳。 同胞四始祖高阳,即帝颛顼,在位(公元前2514~前2437年)七十八年,寿一百一十一岁。颛顼,姓赢,生四子:穷蝉(帝舜之高祖)、鲧、重黎、大业(生子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为尧帝的理官,以官为姓,而姓“理”,是李姓之祖)。 同胞五始祖鲧,字熙,生一子:禹,名文命,即夏禹,葬于会稽,即今浙江绍兴。其子启,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四始祖蟜极、生一子:商喾高辛。 五始祖帝喾高辛,名夋,在位(公元前2436~前2367年)七十年,寿九十八岁。帝喾高辛尊为五帝之一。帝喾高辛有四妃,元妃邰氏女,名姜嫄,生后稷,名弃,号周,别姓姬;次妃娀氏女,名简狄,生契,封于商,姓子,即殷商之祖;次妃陈锋氏女,名庆都,生放勋(帝尧);次妃娵訾氏女,名常仪,生帝挚。帝喾崩,子挚立为帝。挚在位(公元前2366~前2358年)九年而崩,放勋立为帝,是为帝尧。

精益生产起源简介

精益生产简介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 目前,在众多的生产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中,精益生产与MRPII(制造资源计划)的影响最为广泛,并进行过大量的实践。在我国,精益生产与MRPII的应用也正广泛地展开。此时,深入开展对精益生产与MRPII管理思想内核的研究,正是在实践中进一步有效推进工业工程的基础。本文全面介绍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的历史背景 精益生产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1.1管理技术背景 二战以后,日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但此时统治世界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流水线形式生产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以规模效应带动成本降低,并由此带来价格上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 在当时,大量生产方式即代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大量的专用设备、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与此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开始尝试推广,并开始在实践中体现了一定的效益。 生产中库存控制的思想(以MRPII思想为主)也开始提出,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走向实用化。 1.2丰田式生产方式发展的环境 当美国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点时,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们是无法与其在同一生产模式下进行竞争的。丰田汽车公司从成立到1950年的十几年间,总产量甚至不及福特公司一天的产量。与此同时,日本企业还面临需求不足与技术落后等严重困难,加上战后日本国内的资金严重不足,也难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达到有竞争力的规模。此外,丰田汽车公司在参观美国的几大汽车厂之后还发现,在美国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人事管理中,存在着难以被日本企业接受之处。 因此,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们,在分析大批量生产方式后,得出以下结论: --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以大规模降低成本,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应考虑一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组织策略。 在丰田公司开创精益生产的同时,日本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促进精益生产的产生。日本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与协作,这为精益生产的人力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角度。符合这种追求集体与协调意识的东方文化,也符合日本独特的人事管理制度。 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丰田汽车公司在不可能,也不必要走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道路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1.3精益生产效率的体现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丰田公司虽以独特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当时日本及整个西方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即使采用美国相同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也能取得相当规模的生产效果。因此,这一时期丰田生产方式并没有受到真正高度的重视,仅仅在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配套商的部分日本企业中得以实施。

刘姓的研究报告doc

刘姓的研究报告 篇一:关于刘氏现状研究报告 关于刘氏的研究报告 制作人:刘原驰 谢家湾小学六年级六班 XX年7月24日 1 简介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中国大陆第四大姓,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 5.5%,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刘姓是第四大姓。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远多于其他姓氏,刘姓称帝称王者共有92人。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先后建有汉国、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姓的评价最高、影响力最大、功绩最为辉煌。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一、历史发展[姓氏起源]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 2 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现状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

刘氏的起源

刘氏起源 刘氏家族乃中华之望族,人口众多,大陆有6500万,加港澳台和海外有近8000万,为我国第四大姓。刘,祖籍:河北。祖宗:刘累。分类:以邑为氏。姓氏起源:我国的刘姓家族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刘氏姓源远古,根据古籍记载主要有四支,现分述于后: 第一支唐尧后裔 最早记载刘姓为尧帝后裔的书籍,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明确记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此后,无论儒家经传、正史,还是姓氏学经典和各类刘姓谱牒,都承袭这一说法。宋人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中所说:“刘姓出自祁姓陶唐之后,生子有纹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王孔甲,为御龙氏。商高宗武丁时,徙封豕韦,又为豕韦氏。商末徙封于唐。居尧之故墟,又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封其后于杜陵,又为杜氏。杜伯事周宣王,无罪见杀,其子隰叔奔晋,生士会有功,因官命氏,又为士氏。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即士会),鲁文公元年,晋人使士会迎公子雍不得入,士会遂留事秦。晋灵公八年,晋召士会归晋.其子孙处秦者为刘氏。”据刘氏族谱载:“士会归晋,有子留居于秦,援累祖之姓复为刘氏。生子名夏,即定公,事周景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鲁昭公元年,天王使公劳赵盂于颖馆于洛讷,接谈之间,知神怒民判,人皆推我定公知人料事之哲,信不诬也。”定生庄公明,明生申公远,远生文公阳,阳生成公清,

(即刘邦曾祖父刘清)。战国时刘氏随秦伐魏,为魏所获,仕魏,为大夫,秦灭魏,徙大梁都于丰。”“清生丰公仁浩,葬虔州城东。生子曰颛,字执嘉,生四子,曰伯、仲、邦、交。伯公早逝。邦名曰季,即我高祖皇帝矣。”清卒葬此,坟墓至今犹存,人称“汉皇林”。(注:汉皇林在今江苏丰县金刘砦村.)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高帝记》中载:“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时为范氏。范氏为晋国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指留在秦国的人)为刘氏。”汉目录学家史学家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徒大粱都于丰。”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做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之父也,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自尧帝下传到高祖刘邦已达到七十五世了。自汉以后,汉皇后裔遍及天下。 第二支周姬后裔姓刘 据载,黄帝的第十七世孙在殷商时期,有一个叫古公檀公的人(后被周成王追封为周太王),其小儿子季历,被武王封在河南王城,故名为王季。武王之子周成王继位后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河南偃师县),以邑为氏姓刘。东周末年,周匡王姬班的小儿子也被封到刘邑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以邑为姓姓刘。此为姬姓刘。和唐尧祁姓刘,同出帝喾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