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每章的案例和有关的现象,通过自学和讨论,运用每章知识去分析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做课堂报告;

2. 每个小组都要做报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

3. 每章的课件已经发到共享中,请大家下载。

第九章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

1.案例分析:步入成年的奥泽与泽支

奥泽与泽支兄妹两个是父母的骄傲,奥泽21岁时、泽支19岁时,二人同时进入国家的同一所名牌大学学习。奥泽在化学系,泽支在人文系。在大学期间,他们都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四年中,兄妹二人每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奥泽先后获得了学校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跳高比赛的第二名和第四名;泽支则先后获得了学校女子百米第二名和羽毛球比赛第一名。他们还多次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义务宣传运动。

在大学毕业期间,他们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奥泽将来想通过继续攻读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将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这种职业更适合自己的兴趣,而且将来的社会地位也高;而泽支选择了毕业后去政府的妇女儿童福利办公室工作,她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独立支撑自己的实际生活,而且有利于社会,而且她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正在热恋中,男朋友要与她同年参加工作,如果她继续深造,二人会长期两地分离。他们在选择自己职业时,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故,为自己设计了多种可能的选择,在他们申述论自己选择的理由之后,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毕业以后,奥泽和泽支都如愿以偿,分别成为研究生和妇女儿童福利工作者。他们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感到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与家庭和父母的“分离”,通过自己的工作,他们独立地偿还了大学期间的贷款,并筹建了自己的家庭,泽支与她最初的男朋友结了婚,奥泽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友,成家立业。在工作中,他们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发挥了重要作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成绩斐然,奥泽与他的同事们承担了生化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震动业内人士的科研论文;泽支则与她的同事一起努力,获得了“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家庭中,尽管他们在刚结婚时,因兴趣、家务劳动、休闲等方面与配偶有过这样那样的摩擦,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夫妻逐渐适应了对方,

形成了互补性的家庭生活模式,双方都能从对方的追求中获得快乐。他们还因热心参与社区的活动,赢得了居委会的高度评价。在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也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最终还是适应了这段生活,开始逐渐从共同培养孩子中获得快乐。泽支目前正考虑减肥,她正为自己一点点发胖感到烦恼,她很担心在自己的家庭关系中出现第三者。

从步入成年的奥泽与泽支的经历,说说成年初期的人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了哪些发展或变化?他们的生活与以前的各个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个人如何顺利地度过成年初期?在进入成年初期之前,一个人应当做好哪些准备?

(请对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给出看法,在课堂上发表小组观点,每个小组5分钟时间。)

2. 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我的情绪我控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在课外进行)

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1. 案例分析:成年中期的老李和老张

人到中年后,老李在事业上可以说蓬勃发展,在单位是首当其冲的带头人;他生活经验更为丰富,说话做事显得稳重老练,年轻人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找他帮忙,请他出主意、想办法;在家庭中,他也是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在他的辛勤培育下,孩子们都上了名牌大学,近几年开始成家立业,老李心里总感到空荡荡的;同时,他的父母已经迈入老年,照顾年老的父母不断提醒他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他也有不如意之处,做点什么事情就会感到累,肌肉、关节常常感到酸痛,不知不觉间患上了高血压、背痛等疾病;反应也不如以前敏捷了,有时候还会感到某种莫名的烦躁。

与老李相反,老李的朋友老张则是另一种情况,在过去的五年中,大量的中年生活压力一直困扰着他,这一系列压力开始于40岁时老伴的去世,随后他儿时的几个好朋友在一年内先后去世,他变得清心寡欲,形成并不断巩固了他的宿命论思想:甘愿接受命运,并坚持认为他不惧怕死亡。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参与天主教一个慈善组织的活动,帮助组织每年一度的为残疾儿童举办的圣诞晚会。但是在近几年,他已经退出了这项活动,并声称后来的年轻人把他建立起来的东西搞得一团糟。

他与他们的决裂发生在去年,当时,他在工作中试图举起一个沉重的大桶,但这却使导致他背部隔膜破裂,他不得不住院三个星期,而他的朋友没有一个去看望他。背伤成了他生

活的明显转折点,它诱发了他一直抑制的所有痛苦和抑郁症状。为他制定的治疗方案要求他出院后在家休息一个月,但他休息了七个月,他病好以后一直没有返回工作岗位,他想获得因工伤而应获得的赔偿。他呆在家里,偶尔散散步,看看报纸或电视,他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讨厌他了:“他总是挑剔,”玛丽说,“他不让妈妈坐下来猜字谜,不让我做缝纫活,因为这会干扰他看报纸,如果你呆在屋子里,他就开始给你念报纸上的故事,因此,我和我哥哥都离开了家。”

请结合老李和老张在成年中期出现的这些变化,说说成年中期在生理、认知和个性、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或变化,并谈谈如何顺利地度过成年中期?

2. 调查研究

(1)一项最新心理学调查:中年人最自闭(生命时报,2008年07月22日)

中年,似乎总和“多事之秋”脱不开干系,一项最新心理学调查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将近70%的中年人或多或少存在自闭倾向。

“当然,中年人的自闭倾向并非自闭症,只是一种不良情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郑希付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工作上,他们不愿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不愿冒险;同时又缺乏兼容并包的精神,看不惯年轻人的所作所为;更有甚者,虽然事业成功,却感到失去了目标。在家庭里,他们怨言最多、付出最少,而且还惯于鸡蛋里挑骨头。他们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对人不能敞开心扉。另外,这类人通常还会表现出一些躯体化反应,如他们总感到身体不舒服,而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

(2)心理学专家:中年男子的五大心理恐惧(东方心理咨询网,2005年6月19日)男子自古以来就是与“刚毅”、“勇敢”这些词汇相联系的,其实,男性也有许多心理上的恐惧与担心。归纳起来,男性生活恐惧主要有5种:

一、由于男性在家庭经济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再加上“挣钱养家”的传统观念影响,所以男性的最大恐惧是在职业和经济方面。

二、对于失去身体健康的恐惧。男性最怕的另一件事就是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必须依赖别人的照顾。通常这种情况,往往是在身体有病的时候容易发生。

三、很多男性时常会怀有被人舍弃的担心。男性在中年之后会特别害怕妻子或子女的轻视或离弃,所以,一遇到家庭成员对自己态度不恭,就会反应很敏感。

四、对子女的不成才产生忧虑。望子成龙的心理,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为热切,中年男子通常深恐子女们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形成一种经常性的精神负担。

五、男性对自己体力衰退,性能力减弱的担忧要比女性强烈得多。对于上诉种种心理现

象,心理学家称之为灰色心理病。灰色心理病一般多发生于进入中年期的男性,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焦躁不安,但自己又否认有任何心理变异。

(3)心理学研究发现:中年人成为美国自杀高危人群(环球科学,2008年10月25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年人生活中阴暗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尽管之前心理学家一直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普遍生活稳定,感情良好,但实际上,40到64岁之间的美国白人自杀率上升正是近来美国自杀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从美国死亡证明书中收集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5年,美国人的自杀率每年上升0.7%。而从1986年到1999年,自杀率原本是在下降的。美国巴尔的摹约翰斯霍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苏珊-贝克(Susan Baker)和同事表示,在每年上涨的自杀率中,男性中年白人占2.7%,女性中年白人占3.9%。

与白人相比,美国黑人的自杀率则每年下降1.1%。尽管在2004年北美土著居民的自杀率要比白人高3%,但是亚洲人和土著人的自杀率都保持稳定。贝克研究小组在网上及《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第11期都作了相应的报告:从1999到2005年,65岁及以上年龄的美国白人自杀率平均每年下降1.2%。长久以来,预防自杀计划都是针对年长者和青少年的,而对中年人的自杀却从未深入研究过。贝克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向人们强调了自杀倾向的一个转变——中年白人已经成为具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

请结合以上关于中年人的三项研究结果,谈谈你对中年人心理和生活的理解,分析成年中期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同时,谈谈应当如何应对?

(请对案例分析与本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给出看法,在课堂上发表小组观点,每个小组5-7分钟时间。)

3.小组思考和讨论:理解父母(可以在课外进行)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象个成年人,而我们的父母却一天天走向他们的中年,有的甚至逐渐迈入老年。看着渐渐长大长高的我们,我们的爸爸妈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讲一讲发生在父母身上的故事,想一想你的父母现在是什么样的。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父母,走向他们的内心世界。

4.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结婚三十年》,进行讨论(可以在课外进行)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

1.案例分析:泽支的祖父母

泽支的祖父母已经跨入老年人的行列,祖父最初是一名教师,祖母是学校的一名厨工,进入老年以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退休时,祖父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焦躁不安,好像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内心充满了失落感,尽管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坚持去学校,看学生上学、放学,而祖母没有发生这种变化,当她从枯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她有一种解脱感。泽支和她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在祖父母身边的时间很少,泽支的祖父母的父母也已在早些年过世,他们面对空室,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寂寞和空虚。

在随后的生活中,他们渐渐地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匆忙地上班、思考工作上的问题。泽支的祖父和祖母都报名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大学,学习绘画和书法,祖父的书法作品在社区举行的一次艺术创作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和优胜奖,得到著名艺术家的好评,并被市博物馆所收藏,他为自己“老有所为”而感到兴奋。

祖父母在泽支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例如,泽支最近在恋爱中出了麻烦:她的男友序兹到另一座城市去读书,现在正忙着参加一次晋级考试,这段时间给她打电话少了,她对自己的这段感情该如何发展感到迷惑,在电话里向祖父母诉说自己的苦恼,说打算告诉他自己想与他分手,祖父母阻止了她,为她认真分析:现在你并不真正理解他的想法和对你的感情如何,再说,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复习考试,你如果这样说会影响他的。祖父母几乎可以说是泽支的生活顾问。

这些年,随着岁数增大,泽支亲眼看到了祖父母身上发生的一点一点的变化。祖父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应敏捷,说话侃侃而谈,他不拿讲稿、胸有成竹的讲课赢得了他的学生们的景仰。而现在却不再耳聪目明,与泽支的祖母一样,他的头发一点一点地变白,腿脚也不灵便了,走路变得缓慢,泽支说的话他常常听不清楚,需要重复,有时在他跟前走过,他也看不清楚,在看书时总要带上老花镜。

他还经常忘记老朋友的邀请、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以及听音乐会和看戏的时间,甚至会忘记自己刚刚用过的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为此,他们经常在显眼的位置贴上纸条提醒自己。说话时偶尔会“忘词”,在一次宴会上,泽支的祖父在说贺词时,突然看到一个老朋友从身边经过,分了神,竟然忘记自己说到了哪个地方。

这几年,祖父经常会变得沉默不语,自己静静地回想过去,思考人生的本质,他还经常去教会,认为宗教信仰触及了人内在的灵魂。他正在写一部自传,总结自己这一生,阐发他对人生和死亡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随着年龄的增大,祖母则经常抱怨孩子们在自己身边的时间太少,而且对他们的言行举止感到不满。泽支和她的兄妹们都说,祖母开始变得固执,思想也僵化了,他们有时会为她的唠叨而感到腻烦。

请结合老年期身心发展规律,分析泽支的祖父母晚年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并谈谈如何帮助老年人顺利地度过晚年?

2.老年生活

(1)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百度百科,2007-11-20)

人到了老年期,不仅身体脏器功能逐年老化,还会出现如下心理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心理孤独--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心理空虚--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靠靠,俊他们感到时间过的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情绪变化--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一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是对新近接触的事物忘得很快(医学上称“近事遗忘”?),而对过去的往事却记忆犹新。

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现睡眠过多或睡眠倒错(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频频打盹、打呵欠,即使在很重要的场合也难以自制。

(2)美国老年人流行“黄昏散”(《中国老年网》2005-11-15)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发表文章:《带着皱纹的离婚一族》:

在1999年的新年前夜,巴莱塔·阿什与丈夫在汽球与人们的欢呼声中开启香槟。阿什注视着自己的丈夫,举起酒杯说:“亲爱的,新年快乐!——我想和你离婚。”她的丈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笑着说:“抱歉,请再重复一遍你的话。”巴莱塔·阿什今年66岁,她说,最近她的几个朋友也离婚了。在上一代人看来,她这个年纪的人应该考虑颐养天年,而不是

离婚。

离婚已经不再是专属于40多岁人的事情。据负责离婚事务的律师、婚姻顾问和中老年医学专家称,在55岁以上的美国老年人中,甚至在耄耋老人之间,离婚越来越被接受,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普遍。这种现象被称为“黄昏散”。纽约的一位婚姻事务律师罗伯特·斯蒂芬·科恩说:“如今,70岁的人依旧很年轻。他们并不是看到人生的尽头,而是看到还有十七八年的日子在等着他们。如果你能过上有爱与性的生活,那么这些日子将特别富有活力。人生的终点是90岁,而不是70岁。”

过去两年里,高层管理人员中有许多55岁以上的人离婚。萨姆纳·雷德斯通今年81岁。他与前妻菲莉丝于2002年离婚,结束了他们长达52年的婚姻生活。之后,他娶了42岁的葆拉·福尔图纳托。74岁的乔治·绍罗什与她49岁的妻子苏珊今年分开,给他们21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然而,“黄昏散”并不是富人与名人的专利。住在俄勒冈州波特兰郊区的泰勒马上就到70岁了,他是一位退休的电脑程序员。几年前他离婚了,38年的婚姻生活宣告结束。“在五十年前,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不会考虑离婚的。”泰勒说,“可能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寿命没有信心,觉得没几年的日子可过了。”

据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统计,在美国,1999年有7%的65岁以上老人离婚或分居,而到2001年,这个比例升至10%。这个数据显示,在老年人中离婚的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这个结论很谨慎,专家们没有算入关系破裂的适龄人群。

婚姻事务律师朗斯女士说:“…黄昏散?现在很普遍。这与10到15年前的…黄昏恋?截然不同。”10年前,办理离婚的顾客多为40多岁,而现在年长的顾客意识到与上一代相比,他们还有更长的岁月。朗斯女士还说,在她这里办理离婚的老年顾客都认为自己还有25年的时间。

本文开头提到的巴莱塔·阿什与她丈夫正是这种情况。她的丈夫爱德华·福克斯是一位工作繁忙的经理。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年,而两人都是第二次结婚。阿什说:“他总是那么忙,我已经厌倦了。”渐渐地,她开始意识到两个人的性情根本不同。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善于社交的人,喜欢纽约的快节奏,而阿什则喜欢宁静的生活。他们经常为日常生活小事争吵,阿什还有被忽视的感觉。他们结婚时的誓言已经模糊。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我要去寻找目前的婚姻所不能给我的东西。”

另外,截至2005年底,中国有1.2亿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有4500万,而且这个数字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不断增大。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

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

请结合成年晚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为什么这一时期会有上述资料中所述的这些现象或问题?应该如何对待老年人的这些问题?

(3)百岁老人话长寿《寻医问药网》

104岁寿星吴图南说:"我从9岁开始练太极拳。"

103岁寿星谢肇说:"每天早晨起床做手脚按摩可健身。"

103岁寿星冯阿凤说:"我长寿秘诀是早早起、勤梳洗。每天梳头半小时。"

107岁寿星黄双凤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

104岁寿星章金女说:"顺乎自然即养生。"

117岁寿量阿吾拉说:"我喜欢吃瓜果。"

日本112岁寿星白滨若说:"我喜欢吃豆腐。"

百岁寿星郭惟一说:"我喜欢音乐,音乐是生命的火花。"

百岁棋王谢侠逊说:"嗜棋者长寿。"

111岁寿星苏局仙说:"练书画能强身延寿。"

116岁寿星让·卡尔迈说:"钓鱼有益于身心健康。"

105岁寿星张门氏说:"我的长寿秘诀是喝茶。"

109岁寿星李本善说:"我爱好读书,寓养生保健于读书之中。"

(4)长寿老人杨妈妈的秘诀(39健康网,2008-11-27)

长寿老人的健康秘诀在哪里?长寿老人杨妈妈说,她信奉的是“三不”,就是不偷懒、不挑食、不唠叨。不偷懒就是除适当的运动外,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杨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家务活从来都是抢着干。即便是后来几个儿媳妇进门,杨妈妈的这个“爱好”仍然没有丢,家务活和儿媳妇抢着干。她说,不干活难受,干完活浑身通泰,心里舒服。杨妈妈说,做家务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锻炼身体,有些人懒得做家务活,其实是吃了大亏,因为她(他)失去了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杨妈妈除做家务活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散步,但从不做剧烈运动,这个习惯坚持许多年,直到后来行走困难,仍然坚持在室内活动。不挑食就是什么样的食物都吃,粗粮细粮,各种蔬菜,都是杨妈妈的最爱。儿女们从来没有见她挑过食,吃什么都吃得很香。不唠叨可能是一般女人难以做到的,但杨妈妈却做到了。杨妈妈说,爱唠叨就像一个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关得上。于是,只要唠叨开了,就一发不可收。在杨妈妈看来,世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有开心的,就有不开心的,再唠叨也没用,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5)揭开长寿村长寿之谜(津报网,2008年8月1日)

毛家峪,位于蓟县穿芳峪乡,距离蓟县县城16公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个“出门是山,地无三尺平”的小山村,近百年来却已出现了4位百岁老寿星。如今,村里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随处可见,最年长的老人已有98岁高龄。更让人称奇的是,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毛家峪,至今未发现一名癌症或疯、癫、呆、傻病人。毛家峪,这个小小的蓟县山村,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长寿健康秘笈?

长寿老人耳聪目明身体倍儿棒,98岁寿星能穿针引线

朱瑞芬,一头整齐的银发,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人很难想象她已经是一位98岁高龄的老人。老人说,别看年纪大,但她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都说人上了年纪,总会得这样那样的病,但她除了腿部不小心扭伤外,身体其他部位都很健康,特别是视力很好,穿针引线一点儿没问题。在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的听力很好,即便是很小的声音,她都听得特清楚。不仅如此,老人的口齿很清晰,思维也算敏捷,不时还会说个笑话,调侃一番。

老人说,她的长寿秘诀就是多年坚持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几十年来,老人每天早晨6时就会起床,晚上7点左右准时睡觉,雷打不动。老人每天的饮食也很有规律,早上吃的是自家腌的咸鸡蛋和一碗粥;中午和晚上每餐吃3两左右的米饭,菜则以自家种的豆角、白菜、茄子等素菜为主,偶尔吃点肉。如今,老人已经是五世同堂,最大的儿子71岁,最大的孙子51岁,重孙女26岁,重孙女的女儿也已经5岁了。儿孙满堂的老人轮流在子女家居住,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长寿秘笈空气好,负氧离子高出城市40倍

毛家峪北望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翠屏湖,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黄崖关古长城,大山把这个小村庄“妥善”包裹在最中间。村里一排排整齐的农家院,果香四溢的葫芦长廊,充满了乡土田园气息。家家院墙外都有花草点缀,人人身边都有馨香缭绕,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回归自然的乐趣。

据了解,毛家峪四周种植了万亩林地,全村人均林地面积近六十亩。据专家测试,这片山林每天可释放48万公升氧气,吸收66万公升二氧化碳,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米有1300至1400个,是大城市的30到40倍,能满足20万人吸氧。全天候呼吸高质量的清新空气,无疑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水质好,拧开龙头就能喝山泉

都说好水可以养人。而毛家峪人喝的、用的都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水,这自然也是该村长

寿的一个秘诀。毛家峪的深山里有两条清澈的山泉,被当地人称为长寿之泉,这里的泉水没有经过污染,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水质化验显示,泉水的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大肠杆菌为0,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均超过国家标准30%以上。该村引泉入户,村民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清凉爽口的纯天然泉水。

饮食好,果蔬不用农药化肥

毛家峪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村民吃的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种植的,不喷洒任何农药,不使用大棚,属于天然长成。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更新鲜,更有营养。虽然,与那些用农药、化肥培育出来的又大又漂亮的果蔬相比,村民自己种的果蔬产量低,外表也不漂亮,但这却是吸收自然精华的纯天然作物。这里的长寿老人,吃的都是他们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

身体好,76岁老人能挑百斤担

今年76岁的孔月蓉老人,身体硬朗,而她的长寿秘诀就是爱干活、爱运动。

别看老人已经年过七旬,可她一天也闲不住。老人和村里其他两位村民承包了8亩菜地,每天早晨7点,她都会准时“到岗上班”。松土、播种、锄草、搭菜架子、采摘蔬菜……虽然这些农活并不轻松,但她却做得有滋有味,不厌不烦。“别看我已经76岁了,可我还能挑100斤重的担子,而且不感觉吃力。”老人笑着说,“人活着就要多运动,干农活是很好的差事,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毛家峪出门是山,地无三尺平,村民每天要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去干活,常常劳动让人气血畅通、手脚灵活,在劳动中换来了健康长寿。”毛家峪长寿度假村管理中心农家旅店部部长赵彩春告诉记者,这也是村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条健康长寿秘诀。

心情好,家庭和谐邻里没纠纷

“心胸开阔、邻里和睦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赵彩春表示,该村老人和蔼可亲,中年人谦恭孝顺,小孩子友爱团结,46户人亲如一家,和谐融洽。为了保障和谐的邻里关系,毛家峪将“村民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写进了《村民公约》。附近村镇的人都知道,毛家峪人心怀开阔,不爱钻牛角尖。他们倡导和气生财,好客好交友,善于助人为乐,“人人都有一颗年轻愉快的心”。多年来,该村从来没有发生过家庭、邻里纠纷。

福利好,老年村民可领福利金

在村民福利方面,毛家峪也是毫不吝啬。据赵彩春介绍,从今年1月份开始,村委会统一为本村村民缴纳农村医疗保险金;为年满40至50周岁的女村民,年满50至60周岁的男村民,统一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此外,村委会还对男60岁、女50岁以上的村民按照不同年

龄段发放养老福利金,其中年满91至100周岁的村民每月发放2000元;百岁以上村民每月发放5000元。

请结合上述有关老年人长寿的资料,运用我们对于成年晚期身心发展的知识,分析影响老年人长寿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改善他们的晚年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或所知道的有关事例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对上面的案例分析和老年人的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堂上发表小组观点,每个小组5分钟左右的时间。)

3. 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活到老吵到老》、《婆媳过招》,进行课外延伸阅览和讨论。

第十二章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本章为复习课,自己总结)

1. 讨论和自主思考问题

(1)儿童认知的发展(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的发生发展时间,思维的发展,目的性等)过程表现出什么趋势或特点?

(2)从情绪情感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等方面,说说个性、社会性发展过程具有什么趋势或特点?

(3)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4)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5)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是统一的,还是有差异的?

(6)举例说明认知毕生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7)举例说明个性和社会性毕生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2.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发现由两个“狼孩”,她们由狼母亲养大。当时,一个孩子大约8岁,另一个约为1岁半。她们用四肢爬行、膝上有硬皮,牙齿尖锐,用鼻子嗅食物,嘴巴接触盘子吃东西,用舌头喝水,喜欢吃生肉。晚上到处搜索、嗥叫,夜晚卷曲着睡在地上。她们被发现后,一个孩子于一年内死去,另一个活到18岁。这个活下来的孩子学会了直立行走,穿衣服,甚至学会了说几个字,但没有获得正常的言语能力。

在美国加州发现了一个女孩,生活在人为的隔离环境里,从小被剥夺了与人接触的机会。母亲是聋哑人,父亲脾气暴躁,无人同她说话。她被发现时已经6岁,不会说话,智力相当于2岁水平。经过一年的语言训练,她学会了说话,智力发育达到正常水平。这是一个言语能力得到恢复的成功案例。

另一个孩子则没有这样幸运,她从20个月起就被捆在椅子上,时常挨打。她不会说话,

只会嗥叫。她在14岁时才被发现。经过训练,她学会了不少词,并能说出有主题的句子,但她的表达能力比更小的儿童还要差,她不会用冠词、代名词、助动词,表明她获得了语言的基础,但未达到语言的精确化水平。

请结合这几个孩子的情况,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生理因素与社会环境、教育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①心理发展的因素 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此外,皮亚杰还指出思维结构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等三要素。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说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 (3)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概括而言,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 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④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⑤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⑥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总之,皮亚杰的理论为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他的理论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维果斯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上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等有很独特的论述。 (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所制约。 (2)阐明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心理的发源于社会一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3)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 (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发展心理学小案例及分析

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 B.加工速度理论 C.抑制理论 D.工作记忆理论 【答案】C 【解析】抑制理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①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②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2.老年人采用一些助记方法,其记忆力可能表现并不差,这说明老年人()。 A.再认能力下降 B.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C.记忆力没有减退 D.信息加工速度慢 【答案】B

【解析】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能力的减退或下降。从编码过程而言,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如果提醒他们使用记忆策略,其记忆力表现得并不是很差。从提取过程而言,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因此,老年人“知道”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很快地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3.老年丧失观认为()。 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 B.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 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作“发展” 【答案】C 【解析】老年丧失观认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不能称作“发展”。这种观点包括:①把人主要看作一个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老而衰退;②心理的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③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 4.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 A.再认能力减退 B.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 C.回忆能力明显减退 D.理解性加工能力减退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心理发展,广义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和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个性的心理活动,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即遵循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规律。 (2)方向性和顺序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不平衡性。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青年期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呈下降趋势。 2.心理发展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在: a.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b.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绝非同步对应; c.年龄和心理 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a.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b.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c.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d.“关键期”问题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四种。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被试者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进行纵向研究,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发展心理学小案例及分析

发展心理学小案例及分析

————————————————————————————————作者: ————————————————————————————————日期:

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当犟儿子遇上倔爸爸 改掉一个不良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时的把握好爱的尺度,应该多从情感上靠近,心灵上沟通,方法上变通。 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很难再改变,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注意方法的运用。只有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学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 今年上一年级的小华不但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别犟,不管怎么教导他就是屡教不改。更令人苦恼的是,犟儿子遇上了倔爸爸。小华的爸爸整天都紧盯着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放,不失时机地训斥。最近,家里的矛盾开始升级了,这父子俩都有点“掐”上了:儿子很反感爸爸说他,只要爸爸一开口,儿子索性就捂上耳朵,还说“不喜欢爸爸”。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起幼儿逆反情绪的案例。结果导致父子矛盾升级——孩子跟爸爸较上劲儿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个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个性特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于他人,有点儿“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就容易使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走向两个极端:或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胆小怯懦;或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在本案例中,孩子被爸爸无休止的、“马拉松”式的说教所包围,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抵触爸爸的教育。 面对孩子的逆反表现,这位爸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孩子为什么烦我?我的教育方式妥当吗?我了解孩子多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所乐意接受的呢?……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应对措施: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从出生到衰亡生命全程)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指个体心理 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心理学研究: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 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各 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福禄贝尔“恩物” 1882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横断研究(最常用),纵向研究,两者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人的能力得自遗传”,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詹森 “智商的80%来自遗传”。环境决定论华升12个婴儿…… 二因素论:施太论、吴伟士相互决定论: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实质是适应;动作是源泉;过程是构建。 认知结构的发展射击图式、同化(整合到已有,量变)、顺应(质变)、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儿童心理发展分4个阶段: 3 8

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主体的自 我调节作用。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和心理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时期(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人的道德判断基本分3种水平,6个阶段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年龄范围0-3岁。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了空间认识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衰退的,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 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吉布森通过视崖装置发现6个月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为:先上下(3)、次前后(4)、再左右(5、7-8)。 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婴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语言发展理论:后天学习论(斯金纳、班杜拉);先天成熟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 论,语言获得装置);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婴儿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有选择性社会性微笑。 婴儿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哭、应答性哭、操作性哭、社会性哭。 婴儿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婴儿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 鲍尔比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连 结阶段。 艾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婴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 岁。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上)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案例一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一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抢占先机,就想方设法送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和小学,不惜花重金请家教让孩子学这学那。一些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就教孩子学习很多本应在小学学习的知识。 据媒体报道,“外语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学习外语已被年轻的父母奉为育儿圣旨,这导致了学前儿童的外语启蒙越来越早,各种早教班、外语补习班办得如火如荼。幼儿园也普遍开设外语课程,甚至出现了儿童连汉语“再见”都说不好,却能流利地用英语说“bye bye”的现象。 点评: 上述现象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相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告诉我们,学前期的儿童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需要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案例二 傍晚时分,夕阳斜照,一只白底黑点的斑点犬拉着坐在轮椅上的男主人,缓慢地奔跑在江边的大坝上。一年来,这一幕经常上演,成为当地一景。 坐在轮椅上的年轻男子35岁。3岁时他因发高烧得了小儿麻痹症,30多年来一直与轮椅相伴。这只斑点狗叫叮叮,已有1岁半,体重25千克左右。一天傍晚,这名男子将拴叮叮的牵引带一端系在轮椅上,没想到叮叮竟能拉动轮椅轻快地跑起来。后来,在主人的训练下,聪明的叮叮不但能够听懂左转、右转、笔直走等一些简单的指令,而且会看红绿灯。看到红灯亮时,它就蹲在斑马线上,直到绿灯亮时才会走,的确是一只聪明的“会拉车的保姆狗”啊!生活中还有很多动物习得行为的现象,如马戏团的动物表演等。 点评: 动物表演节目和动物拉车、辨别红绿灯,其实就是在“表演”它们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而这些条件反射总是与食物等奖励物相联系的,所以必须不断地喂给食物或轻拍、抚摸以强化、巩固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

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这种题型一般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可能会涉及该门课程的多个章节,考生应该充分发挥联想的功能,抓住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做出深入分析。千万不要紧张,轻易认为超纲,因此影响自己的答题思路,或者干脆不答题了而失分。 总之,方法和技巧仅仅是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考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全面掌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面对一个案例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第一点,得好好的读几遍,一般的案例表述还是文字表述,阅读。就是要认真、仔细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案例材料,要认真阅读材料包括题目本身的材料信息。一般的考试我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三遍,要理解这个材料说的是什么事,心中要明白。我们的考试也好,还是我们教材示范也好,还是我们平时在网上提供的资料我们本着一个节约成本的原则,我们提供的材料是短小精悍的,不要怕费时间。另外,我们的问题和材料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材料里的事实和情节与我们的讨论的问题是有直接联系的,但是要练就这个思想的功夫还是要有一个过程。另外,我们文字教材里用的这些案例的材料我们在考试中会有选择的使用,所以大家不要有顾虑,只要你认真的学习了文字教材,考试中面对案例题目时你不会有陌生感,第二你原来就有所考虑,但是考试时你一定要与题目结合起来重新进行整体思考。用心思考问题的作用在于可以强化我们一种理性思维,另外通过答题来总结我们平时对于这些理性思考的一些想法,综合这些想法,最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点,阅读好材料过后,如何下笔呢?如果有前面认真阅读的基础,你的思想已经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了,这时最重要的一点下笔最关键的事情是审题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很重要,在下笔之前你心中知道这个回答主题是什么,说的是什么问题,应该有什么样的表述的观点,这是要结合你自己的经验,不要照搬书上的。按照自己想的东西写的主题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我主张直接表达主题。比如,题目中要求根据这则案例材料来分析某某教育思想或某个观点,这是现行考核案例分析的一个基本模式。我想,我们对于需要分析的教育思想或观点,不要死抠书上的表述方式,回忆老是去背是不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富有生活味的语言表述出来效果是最好的。接下来呢,应该回应案例材料所提供的情节或事实来加以评述,也就是说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思想来答题,还要回过来根据案例提供的内容,这一方面是自我论述,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考查你对于案例主要的题旨内容、关键的事实情况你掌握的情况。因为你还要针对这个加以评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是要超越案例,要有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适当地深化讨论,形成完整的回答。 第三点,要特别提醒一下,案例分析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如果发现照抄“标准答案”之类的现象,是应当视为失败的回答,分数也是不会高的。真正好的分析,应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范例,值得大家在总复习时候多加以总结。 一、儿童的案例 案例1:下面是三个婴儿的行为。玛丽在母亲离开丢下她一个人在房间里时,嚎啕大哭,一位陌生人前来安慰,她很不情愿与之接近。母亲归来立即靠近,寻求接触,甚至带着眼泪作出微笑,情绪迅速平复好转,并主动与母亲一起玩耍。 麦瑟林的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母亲离开时似乎无动于衷,转过脸径自拿起玩具玩耍起来。陌生人走来也不回避,但一个人留在房间里时有些不安。母亲回来也没有显出高兴,甚至躲避与母亲接近,身体移开,目光转移,仍去自己玩耍,显得很冷淡 然而,汤姆表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母亲离开时十分痛苦,第二次离开时尤甚。对陌生人的接近抗拒、退缩,母亲回来后理应受到安慰,但他却显得既要与母亲接近,又要拒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