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

简述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
简述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

简述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促进共同繁荣。

党的18大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环境的判断。认为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但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的外部架构受到了冲击。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突出“互利共赢”的思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国际关系中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和合作共赢的精神。

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更强,“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外交政策的预期性更明显,维护国家正当利益的力度更大。突出表现为外交更加自信,更加主动,更加强调进取。

深入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发展各部门、个地方、各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国软实力建设。

大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应在国际上进一步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假设性的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将不断深入总结新世纪、新阶段的外交工作成就和经验,推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进一步适应我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大力推动机制创新,积极的构建内外协调、官民并举、双多边互动、政经文结合的外交工作格局,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对付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国际犯罪活动猖獗等全球性问题。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0145]《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标准答案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145 学年学季:20182 单项选择题 1、对政策执行中的任何问题都要加以重视和解决,避免环境的暗示性和诱惑性造成不良后果。这种执行策略是() . B. 上下台阶 . 修补破窗 . 重视逆反 . 反馈控制 2、治安职能属于() . A. 文化职能 . 经济职能 . 政治职能 . 社会职能 3、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术语的是() . F. 美国社会学家涂尔干 . 德国学者达伦多夫 .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 美国学者科塞 4、孙志刚事件直接导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和《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 政策分解 . 政策废止 . 政策合并 . 政策替代 5、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政策主体是() . 行政机关 . 法院 . 大众传媒 . 政党 6、在政策执行中,要分解政策目标,做到行动有计划。这一过程是() . 政策宣传 . 政策准备 . 政策细化 . 组织协调 7、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被称为() . 乐队效应 . 从众效应 . 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 8、下列属于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是() . 基本法 . 行政措施 . 行政法规 . 司法解释 9、关于群体不良决策的理论模型是() . C. 团体模型 . 小组意识模型 . 博弈模型 . 精英模型 10、评估某一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和结果。这种评估标准是() . 公平性 . 充分性 . 政策效益 . 政策效率 11、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 国防 . 酒店

. 电影 . 面包 12、“知其荣,守其辱”反映了()的中国古代政策观 . D. 儒家 . E. 道家 . 法家 . 墨家 判断题 13、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 A.√ . B.× 14、 标签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取决于社会的解释和认定。 . A.√ . B.× 15、 美国学者詹尼斯1972年提出了渐进主义政策模型。 . A.√ . B.×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doc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1.对外关系: (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招提寺); (3)明朝:①郑和下西洋(印度洋),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 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4)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落后西方。 2. 对外政策: (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3)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3.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4.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5.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1)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的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使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2)国运的盛衰与不同对外政策的关系: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1)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2)不平等条约及危害: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3)外国列强从不平等的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及其对列强和中国分别产生了的影响 特权: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出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中国由于这些条约的签订,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7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2.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西方思想史上两种主要的认识论是理性主义和【】 A.后现代主义 B.唯物主义 C.逻辑经验主义 D.经验主义 3.政策宣传在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中属于【】 A.核心概念 B.次级概念 C.主要概念 D.边际概念 4.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集团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5.“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是指【】 A.公共政策 B.政策 C.决定 D.决策 6.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 A.咨询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 C.监控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7.政策执行模型中的“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称【】 A.互适模型 B.循环模型 C.综合模型 D.博弈模型 8.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所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A.“前—后”对比法 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D.“有—无政策”对比法 1

9.1977年中国决定废止大学招生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统一考试制度属于【】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确定型政策 D.不确定政策 10.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A.多角度分析法 B.原因层次分析法 C.类别分析法 D.边界分析法 11.从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角度看,教育政策属于【】 A.利益范围宽而代价范围窄 B.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 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 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 12.将公共政策运行系统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的是美国学者【】 A.拉斯韦尔 B.安德森 C.凯尔曼 D.布坎南 13.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属于【】 A.外在创始模型 B.进入模型 C.动员模型 D.内在创始模型 14.政策规划中采用听证制度是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 A.单一化 B.政府主导化 C.全局化 D.多元化 15.预测性政策评估方法中的直觉预测法是指【】 A.德尔菲法 B.时间分析法 C.序列分析法 D.投入—产出分析法 16.西方国家奉行的“三读”程序属于立法系统中决策程序的【】 A.提出议案环节 B.审议议案环节 C.通过议案环节 D.公布政策环节 17.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控 18.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属于【】 A.政策执行 B.政策制定 C.政策过程 D.政策变通 19.在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提出过程模型的学者是【】 A.麦克拉夫林 B.米特 2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西南大学《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908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 2、窗口指导 3、产业政策 4、科技政策 5、文化政策 6、循环经济 7、可持续发展 8、货币政策 9、公共政策 10、财政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中国古代长期实施的“重农抑商”政策属于()。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文化政策 D、社会政策 2、下列哪种形式不是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 )。 A、个人计划 B、行政规章 C、政府规划 D、领导人的讲话 3、公平性是公共政策哪一功能常常面临的难题( )。 A、管制 B、导向 C、调控 D、分配 4、财政政策是在()之后广泛使用的。 A、亚当?斯密写出《国富论》 B、一战 C、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提出 D、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 5、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施()政策。 A、“重农抑商”的政策 B、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政策 C、扩张的财政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 6、M0等于()。 A、现金 B、存款 C、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D、农村存款和个人存款

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和流通中的货币量成()变化。 A、正比例 B、反比例 C、同比例 D、固定比例 8、率先使用“产业政策”的是()。 A、英国 B 、法国 C、美国 D、日本 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属于()。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10、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是()。 A、穷人 B、富人 C、参加商业保险的人 D、全体社会成员 11、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12、“计划生育”政策属于()。 A、隐蔽的人口政策 B、广义的人口政策 C、限制人口增殖政策 D、地区性人口政策 13、明确宣布“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14、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在()。 A、1956年 B、1978年 C、1995年 D、2008年 15、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 A、1978年 B、1992年 C、2006年

我国近现当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1861至今)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总结 一、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①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②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③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

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④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对外开放。以“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地解决了港澳问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二、中国现代外交政策有那些?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开始切实履行WTO体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 二、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三、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产品众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南南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订,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附解析】

考点2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十年真题】 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答案】D 【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打败了美国,故A 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联合国成立

之初,被美国控制且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解析】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不符,故A项错误;“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是指中印两国承认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故B项正确;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两国的社会制度相同,与题干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之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当今时代主题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小组讨论】 我是“国家领导人”:朝核问题大讨论 任务说明: 分组随机抽取每组所要代表的国家卡片(中、美、俄、韩、日、朝) 任务要求: 结合各自的“国家立场”,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说明各方反对朝鲜核试验的具体理由,朝核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朝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讨论3分钟, 每组代表发言30秒。) 材料补充: 材料一: 2016年3月2日 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了由美国提交的进一步制裁朝鲜的决议草案,决定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鲜的核、导开发计划。决议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必须对朝鲜的全部进出口货物进行强制检查;实行金融禁令;限制朝鲜战略物资的出口;禁止向朝鲜提供航空燃料等。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这一新决议投了赞成票。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2016年4月20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认为有关各方都应谨言慎行,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或者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言行。 有记者提问:朝鲜可能于近期进行第五次核试验。 美方已明确表示,一旦朝

鲜再次核试,将对朝施加更严厉制裁。中方对此持何立场?如果朝再次核试,中方是否支持对朝鲜采取更多制裁? 对此,华春莹回答说,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认为有关各方都应谨言慎行,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或者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言行。 对于你提到的假设性问题,我不想回答。我们希望各方都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保持克制,进行沟通对话,解决彼此合理关切,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尽快重返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的轨道,从而找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材料三: 中新网2月26日消息,2016年2月25日,王毅外长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题为《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的演讲,王毅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外交要坚定维护二战胜利以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我们绝不会“另搞一套”。 中国外交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更加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可能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朝鲜半岛核问题。我愿在之后的答问环节详细回答大家的提问,但我要强调中方的三点基本立场。第一点,我们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朝鲜半岛不能有核,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自己制造还是引进部署。半岛出现核武器,不符合各方利益,也不利于朝鲜维护自身安全。所以,半岛必须实现无核化,对此中国坚定不移。 第二点,半岛不能战、不能乱。半岛任何战乱都会带来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如何来实现无核化?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谈判解决。就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一样,十年谈判,十年磨一剑。半岛核问题就是因为六方会谈中断了八年,才出现了朝鲜一次又一次的核试验。我们当然要通过新的联合国决议,采取进一步有力措施,有效阻断朝鲜方面的核导发展计划。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绝不能放弃和谈的努力,因为和谈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中方作为六方会谈东道主,我们履行责任和义务,本着公正客观立场,提出了一个并进谈判的思路,那就是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没有半岛无核化,就没有停和机制转换;反过来,停和机制转换不起来,各方的合理关切、包括朝鲜方面的安全关切都得不到解决,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第一次 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公共政策按层次划分:可以把公共政策从宏观上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元政策(总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主要指的是指导和规范政策活动本身的理念和方法。在元政策的指导下,所有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才可以得到制定和实施。但是,元政策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的政策。其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有谁来制定政策?他们怎样制定政策?等等基本政策也称之为基本国策,是总政策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具体化,在这些领域、方面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是指导具体政策应该坚持和采取的立场、态度和原则。如基本路线和方针等。基本政策往往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 具体政策则是总政策、基本政策针对特定问题、具体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这类具体政策,这类政策往往涉及到具体的组织或个人,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措施。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调整国民经济运行的指导原则、准则及各种措施。 ? ? 2、窗口指导: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利用其一国之最高货币管理、经济宏观调控的地位、声誉、影响,以谈话、劝告、希望等方式对商业银行等的信贷活动进行指导,使之符合央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意图的活动。 ? ? 3、产业政策: ? ?? ?对产业政策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产业政策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政府对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2)、产业政策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可能造成的失误而由政府采取的一些补救政策。(3)、产业政策就是计划,是政府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干预。 (4)、产业政策是为了加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是政府为了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采取**或发展某些产业及其有关活动的政策总和。 (5)、产业政策就是供给管理政策。 (6)、产业政策就是“产业赶超政策”即政府为了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实施的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总和。 ? ? 结合我国实际,综合各种观点,我们给产业政策下的定义是:产业政策就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或者实现赶超先进,提高本国本地产业竞争力,而对本国本地的产业活动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总和。即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一定时期内产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规划、干预、引导、促进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起高效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论述题 1、试述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点。 2、试述社会保障政策终结的最根本障碍。 3、试述现代社会保障是建立的理论基础。 1、答:社会保障的主体和主要责任是国家和政府。社会保障只是对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或基本生活的保障,而非为了提高其生活水平,目的是为了实现和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存权。社会保障既然由政府提供,使用公共财政和纳税人的钱,因此其对象应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的水平必须和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是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是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冷静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二、中国新外交的表现

(908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第一次作业(以教材为主要参考)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A:发行人民币; B:促进就业;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为公民更换残损货币. 参考答案:C [单选题]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A:国家或政府 B:公民 C:企业 D:事业单位 参考答案:A [单选题]毛泽东发出"人口非节制不行"的指示是在 A:上世纪50年代初 B:上世纪60年代初 C:上世纪70年代初 D:改革开放之后 参考答案:C [单选题]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什么国家而奋斗? A:现代化国家 B:富强国家 C:信息国家 D:创新型国家

参考答案:D [单选题]“双百”方针是指 A:文艺工作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重点建设两百所大学 C:重点支持两百部文艺作品 D:用两百年时间建设成为强国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哪个报告中提出来的?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人类环境宣言》 D:《我们共同的未来》 参考答案:D [多选题]财政政策由哪些政策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A:税收政策 B:支出政策 C:预算平衡政策 D:国债政策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率先使用产业政策一词的是: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参考答案:B [单选题]现代财政政策始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 D:20世纪40年代二战之后 参考答案:C [多选题]产业政策包括: A:产业组织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相继颁布哪些法令,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A:《伊丽莎白济贫法》 B:疾病社会保险法》 C:工伤事故保险法 D: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参考答案:BCD [多选题]人口政策的功能有: A:调控人口再生产 B:提高人口生活质量 C:推动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