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位置_复习课》教学设计

《图形与位置_复习课》教学设计
《图形与位置_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图形与位置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94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用数对和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复习重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四、复习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描述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图形与位置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六、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自主复习课本94内容,回顾关于图形与位置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初步回忆

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表示物体的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并适时补充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

追问:我们过去还学习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预设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预设2:还可以用哪儿偏哪儿多少度加上距离多少米表示。

小结:也就是可以用方向+距离表示。当然还可以确定坐标系以后用数对来表示。

(板书:数对、方向+距离)

2.应用完善

小明家所在截取的平面图如下(出示幻灯片)

师:如果以学校为中心,如何确定其他地方的位置?

预设:可以用数对来表示,首先建立坐标系,学校就是原点。(出示幻灯片)

追问:小明家用数对表示是多少?数对(4,1)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是什么地方?

预设:小明家用(2,2)表示。数对(4,1)是医院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师:我们表示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数对,还可以用我们刚才说的方向+距离来表示,具体要怎么操作呢?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

预设:首先要先确定方向,以学校原点标出十字找到地图的方向,再看目的地在原点的什么方向,连线以后用量角器量出角度。

追问:以邮局为例你能说具体点吗?

预设:以学校为原点连接学校和邮局,量的角度是45,即北偏东45°。

师:除了方向还要有距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距离怎么办?

预设:量出图上的距离,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追问:用比例尺怎么算出实际距离呢?

预设:因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那么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小结:我们表示物体的位置不仅可以用数对表示,还可以用方向+距离的方式来表示。

师:如果从学校到邮局,再到超市,最后到小明家,应该怎样走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全班予以肯定和纠正,进一步强化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

【设计意图:以具体情境为线索,在应用中完善已有的知识,能极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2.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引导整理

师:你们将“图形与位置”的相关概念整理成一个图吗?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课件呈现活动要求。

(1)可以用集合图、连线、大括号、树形图、表格等形式整理出来,或者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进行整理。

(2)有条理,能够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3)说出这样整理的理由。

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将整理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知识互补,在沟通知识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汇报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来介绍整理的情况?

请1~2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知识整理图,说明这样整理的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意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看看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图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通过改进,使你们组的知识图也更加完善。

各小组对本组的知识图进行反思和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能够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进一步升华。】

3. 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小明看小兰是在南偏东45°的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45°方向上。

【知识点】两点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

【答案】北偏西45°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两点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画出图再以小兰为原点看小明,结果就自然容易解出。

(2)照样子写出图中各字母的位置。

A(2,1)、B( , )、C( , )、

D( , ) E( , )、

F( , ) G( , )

【知识点】数对的表示方法。

【答案】A(2,1)、B(1,2)、C(2,5)、D(3,3)、E(5,3)、F(4,2)、G(6,0)【解析】根据数对的表示方法第一个表示列,第二个表示行,其中原点可以补出来从而补出G的行为0。

(3)在图中描出下面各点,并依次连起来。

A(1,0)、B(3,1)、C(1,4)

①用数对标出A、B、C点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②画出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的图

形,并用数对标出移动后A、B、C点的位置。

【知识点】根据数对描点,平移图形。

【答案】①

②A’(4,0)、B’(6,1)、C’(4,4)

【解析】第一小题标出ABC三点并不难,第二小题中可以先将ABC三个点向右平移三个单位后标出三个点,。

(4)看图填空。

①健身中心在小东家的什么方向?

②已知小东家到学校的是距离是1000米,量的小东家到学校图上距离是2厘米,这个示意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电影院在小东家北偏东30°方向15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电影院的位置。

【知识点】用方向+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比例尺的应用。

【答案】①健身中心在小东家东偏北30°方向。

②1000m=100000cm,比例尺=2100000=1:50000

【解析】第一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已知原点求物体的方向,将小东家作为原点标出十字再用量角器量的角度为30°为东偏北方向;第二题中比例尺的公式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其中1000米要换成同样单位的100000厘米;第三题利用已知的比例尺首先求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得到图上距离为3厘米,再以小东家作为原点标出十字,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找到3厘米处即为电影院。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委曲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辛起步进程中的严重环节。它推翻了统泊中国几千年的开放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2、学情: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但对孙中山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刻,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创意:①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②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课后记: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严重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开放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xx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宏伟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 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完整版

2找春天.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课前准备:歌曲磁带、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习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平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 ⑵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 ⑶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⑷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

最新部编本《找春天》优质课教案 (1)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找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要求注音) 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杜鹃 2、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辛亥革命 优秀教案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高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中山陵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哪里吗?长眠于此的世纪伟人指的是谁?此景点为南京中山陵,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在100多年前,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辛亥革命。什么是辛亥革命?它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二、课堂探究 板块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分组讨论:(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2)这些起义的后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举行萍浏醴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举行安庆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 (2)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过渡语:孙中山等人举行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举行了更大规模的起义——武昌起义,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板块二:武昌起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或辛亥革命没有能够给中国百姓带来福音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历史的进步;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国百姓依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评价历史事件要多方寻找资料,力求全面,不能武断下结论,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 结束语: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 【板书设计】

三维实体建模与设计

三维实体建模与设计 课程编码:202561课程英文译名:3D Soli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机械工程机自动化专业开课学期:5 学分:2学分;总学时:328学时;理论课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教材:Solid Works 2005机械设计及实例解析.胡仁喜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龚溎义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三版.【2】SolidWorks 原厂培训手册实威科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工程等各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学习利用三维CAD软件进行零部件造型设计及制图的实践性课程。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用Solid Works软件进行产品的零件造型设计、部件装配设计以及工程图绘制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基于三维的产品开发设计,掌握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以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设计过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掌握三维CAD的特征造型方法; 2.学习掌握三维CAD下的零件造型与部件装配方法; 3.初步掌握三维CAD下基于装配的设计方法; 4.学习掌握三维CAD的二维工程图绘制方法; 5.初步学习利用三维CAD软件Solid Works进行产品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使学生: 1.了解三维CAD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软硬件配置条件; 2.了解三维CAD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软硬件配置条件; 3.了解利用三维CAD软件进行设计、制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掌握利用Solid Works进行三维立体造型设计的实现方法; 5.掌握利用Solid Works下的零件造型与部件装配方法; 6.初步掌握Solid Works下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以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的方法; 7.掌握Solid Works的二维工程图绘制技术; 8.具有一定的实践体会和相关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Solid Works 2005 概述(1学时) 1.工作窗口 2.菜单简介 3.工具栏简介 第二章零件建模的特征分类(2学时) 1.基于特征的零件建模的基本过程 2.Solid Works的设计思想

(完整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 2.新授(教学内容)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 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图二:外债剥削压榨得中国人民无法生活图。图三:列强瓜分中国图。 慈禧与她的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投影: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本总额达1亿多,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材料二: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资…… 材料三:同盟会及三民主义。 材料四:清政府新政图及内容。 材料五:黄花岗起义图 材料六:四川保路运动图 [合作学习]:当时中国是否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 [学生感悟]:通过分析处理,学生认识到经过革命党人的长期宣传与不懈努力,革命所爆发的经济、阶级、思想、组织与军事等基础以及外部有利时机都已具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已经一触即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几则材料及图片,认真分析了当时中国爆发革命所应当具有的条件及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习一个材料,提升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之能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投影:革命过程形势图 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短短三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闻风响应,全国有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但建

CATIA三维实体设计实例的造型基本流程

CATIA三维实体设计实例的造型基本流程 【3D动力网】CATIA三维实体设计实例的造型基本流程,(Part Design)实体设计造型盖子的基本步骤!主要应用了拉伸、抽壳、倒圆角,建立平面等命令完成! (Part Design)实体设计 1.盖子的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选择三点画圆(Three Point Arc)画四根圆弧,要捕捉正方形的两个端点(1),(3),其它的三根圆弧的操作方法和它一样。离开草图。尺寸如图。 (2)建立一个拉伸体(Pad)

3.点击OK (3)建立拔模角度(Draft Angle)

1.点击(Draft Angle) 2.点击四个侧面做拔模角度,角度(Angle)为25deg,拔模的面(Faces to draft)为4Faces,中型面为xy平面,(Selection)为1Plane。 3.点击OK (4)建立变圆角(Variable Fillet) 和恒定的圆角(Edge Fillet)

在(R)上用鼠标的左键双击它,会弹出一个复选框可以改变(R)的尺寸。 (1)点击(Variable Fillet) (2)选择四个侧面的边,在(Edges to fillet)会显示4Edges,(Points)显示8个顶点(8Vereices), ( Variation)选择线性的(Linear)。圆角由10变化到5。 (3)点击OK

(1)点击(Edge Fillet) (2)选择上面的一条边,半径(Radius),为(5mm),Propagation选择相切(Tangency)。 (3)点击ok (5)建立一个去壳(Shell) (1)点击(Shell) (2)选择低面,Default Inside thickness(是指由外表向里增厚)2mm。Faces to remove (是指要去掉的面),1Face。 (3)点击ok

小学语文:找春天 教案设计

1 找春天 一、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头的小草,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谈走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能力目标: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板画。 3、学生写的描写春天的作文。 五、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也能结合图,去找春天的特点,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谈话法、导读法。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3遍,要求不加字、少字,长句子会断句,字音读正确。 2、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并借助课下带拼音的字或工具书把字

音注在书上。 3、制作生字卡片。 4、把你积累到的好词、好句、的字短语摘抄在积累本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 1、预习展示交流。 我们在课下收集了关于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的字短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2、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春意盎然春雨绵绵春风拂面 春风化雨大地回春春光明媚 春风习习莺歌燕舞泉水丁冬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 3、检查生字注音情况 4、交流积累的词语、的字短语。(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点点嫩芽、丁丁冬冬、解冻的小溪。) 三、自读课文 (1)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南北赛读、男女对读,读后评议 (3)老师范读 (4)学生模仿读 四、识字 1、同学们课文读得这么流利,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2017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第十二章-参数化三维实体造型系统

第十二章参数化三维实体造型系统 在传统的三维产品造型设计中,产品实体模型是设计者利用固定的尺寸值得到的。零件的结构形状不能灵活地改变,一旦零件尺寸发生改变,必须重新绘制其对应的几何模型,这样往往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参数化设计是一种使用参数快速构造和修改几何模型的造型方法。利用参数化技术进行设计时,图形的修改变得非常容易,用户构造几何模型时,可以集中于概念和整体设计,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提高设计效率。 参数化建模是指在参数化造型过程中记录建模过程和其中的变量以及用户执行的CAD 功能操作。因此,参数化建模通过捕捉模型中的参数化关系记录了设计过程,其本质就是设计过程的记录和回放。这种记录过程与次序有关(是顺序化的),同时它利用一系列定义好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顺序计算。参数化建模的优势在于速度快,其缺点是用户必须提供几何元素的全部尺寸、位置信息,即只有完全定义前一元素才能定义下一个元素。 参数化的设计技术是一种面向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描述信息和信息关系的产品数字建模方法,Pro/E、I-DEAS、MDT、Solidworks等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以参数化、变量化、特征设计为特点的新一代实体造型软件产品。 齿轮减速器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的机械装置,其中包含多种通用零件,如齿轮、轴、轴承、螺纹紧固件、润滑装置、密封元件等。本章主要以齿轮减速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Solidworks环境下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减速器零件的参数化建模、虚拟装配及工程图设计等。 12.1 Solidworks简介 Solidworks是一种智能型的高级CAD/CAE/CAM组合软件,它集设计、加工、分析功能于一身,能方便地进行三维实体设计、加工制造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各项分析。它包括Solidworks本身的CAD模块、CAM Work的加工模块以及Design work的分析模块等。Solidworks的智能化程度高,参数化功能强,并且操作起来非常简便,是最容易学习的高级绘图分析软件之一。图12-1是Solidworks的标准工作界面。 工具栏 下拉菜单 特征管理 器设计树 图12-1 Solidworks的标准工作界面

第二课《找春天》教学设计

2 《找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冲、寻、姑、娘、吐、柳、荡、桃、杏”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春光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4.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几个动词的使用。 5.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发现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并能学会主动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春天的信息,感受春的温暖。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6张幻灯片) 2.交流汇报: 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中都从哪些方面描写找到春天的信息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从哪里可以找到春天。 1.阅读第1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连用两个“春天来了!”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与渴望。) 2.下面我们一起阅读第2自然段。 我们几个孩子脱(tuō)掉棉袄(ǎo),冲(chōng)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x ún)找春天。 (1)我们几个孩子是怎样找春天的?请圈出句子中的相关动语。 脱掉、冲出、奔向、寻找 (2)从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春天的到来是(兴奋)的心情。 3.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春天像个害羞(xiū)的小姑(gū)娘(niang),遮(zhē)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1)找出本段中的比喻句。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把(春天)比喻成(害羞的小姑娘)。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3、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重点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

《找春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简说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内容: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和《语文园地一》。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 3、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的机会。 4、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要求背诵的诗文。 四、课时安排 《找春天》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 硫磺沟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 教学时间:教学课题:《找春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1.通过形声字认识“躲、符”、熟字加偏旁认识“触、鹊、羞”熟字换偏旁认识“遮、掩探嫩”,通过观察、范写、互评等方式会写“脱、冻、溪、棉、探”5个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组内互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读通、读准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学习所得的学习品质。 课时重难点:1、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认识“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会写“脱、冻、溪、棉、探”。 2、注意“溪”“探”字的写法、“遮”、“触”的读音。

逆向教学设计(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 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竞赛法、训练法 【教学过程】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案例一: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案例二: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案例三: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 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智力思维训练题: abcde所代表的省份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 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 是山东,e是吉林; 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答案: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篇二: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附: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设想:分五步:第一步明理示向,第二步示例明样,第三步现演树样,第四步示范促壮, 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教学设计:32辛亥革命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指的是辛亥革命,七核心内容是辛亥革命,理解它的关键是知道辛亥革命的大致经过,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教训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生在初中阶段以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还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册书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影响和教训,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具体国情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知道辛亥革命,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教训。 2、目标解析:知道辛亥革命,就是要知道辛亥革命的时间和大致的过程,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要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具体的内容、性质和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作用。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教训,就要通过对辛亥革命进行具体的分析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以及革命失败给中国民主革命的教训。 三、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 本课知识跨度大,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要让学生把握基本线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的过程与成就理解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比较熟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武昌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大致的概况。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问题2:武昌起义的概况。 例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C.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D.清末新政的破产

基于proe的挖掘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及装配设计

优秀设计 07机制专业《三维设计技术》期末考核大作业 ——挖掘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及装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挖掘机的装配 (一)绘制挖掘机挖斗 (1)创建新文件 单击工具栏里的【新建文件】图标,出现对话框,在【类型】栏中选择【零件】, 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ig_scratch,再在【子类型】栏中选择【实体】,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件创建。如图1-1所示。 图1-1 (2).绘制挖斗 1.从特征操作按钮区中选取【拉伸】工具,单击显示区的【草绘】按钮,选取FRONT 平面作为绘图平面,接受参照基准和方向,单击【草绘】完成设置。 绘制如图1-2所示的草绘图,单击按钮区的【确定】完成草绘。 图1-2 2.选取双向拉伸,厚度均设为 3.55,如图1-3所示。

图1-3 3.单击信息显示区的【完成】按钮,完成绘制。完成后实体如图1-4所示。 图1-4 (3).绘制边缘 1.选取【拉伸】工具,再单击【放置】、【定义】,选取FRONT作为绘图平面,单击【草绘】完成草绘设置。 2.选取【通过边创建图元】工具按钮,系统将自动弹出对话框,选取【单个】选取边,完成【关闭】。如图1-5所示。

图1-5 3.采用双向拉伸,厚度均设定为3.9,最后单击信息栏右边的【完成】按钮如图1-6所示,完成边缘绘制。 图1-6 (4)倒圆角 在挖斗毛坯与突缘相交处绘制半径为0.16的圆角,完成圆角后的模型如图1-7所示。 图1-7

(5)抽壳 从特征操作按钮区中选取【抽壳】工具按钮,在信息显示区中输入抽壳壁厚0.12.如图1-8所示。接着从模型中选取图所示的抽壳挖去曲面,最后单击显示区右边的【完成】按钮,完成抽壳后的实体效果图见(图1-9)。 图1-8 图1-9 (6)创建挖齿 1.绘制单个挖齿从特征操作按钮区中选取【拉伸】工具,再单击【定义】按钮,选取挖斗中的一个端面作为绘图平面,接受系统所默认的基准和方向,单击对话框中的【草绘】按钮完成绘图前的设置。绘制如图1-10所示,草绘完成后单击【确定】。 图1-10 2.输入挖斗厚度为0.6,单击右边的【完成】按钮,完成挖齿的绘制,如图1-11。 图1-11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找春天》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春天来临时到田野去寻找春天,并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题中的一个“找”字既点明了时间是早春时节,又是行文的线索。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以“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为线索,开启了寻找的浪漫之旅。开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句,总起全文,突出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接着,用一连串的动词“脱掉”“冲出”“奔向”描绘出孩子们急切地寻找春天的动感画面。第3自然段,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的运用和并列反复呈现的“找哇,找哇”,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人对“寻春之旅”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第4至7自然段,围绕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四种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四个问句独立成段,句式相同,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流动的声音比作琴声。用醇美的想象和充满情趣的儿童语言抒发了孩子们找到春天的喜悦之情。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也说明春天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春天。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快快去寻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