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形象广告

中国国家形象广告
中国国家形象广告

2011 年1 月中旬,以“人物篇”命名的新一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开始在CNN 等频道播出,同时,还在美国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以及华盛顿画廊广场的大屏幕上高频次播出。根据目前所获得反馈来看,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取得了相当大的影响,也凸现了对外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姚明、郎朗等50位文化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的名人将在30秒钟的广告中亮相,以展示当代中国的形象。

通过广告这种现代传播方式与世界进行沟通,体现了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锐意进取、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努力与世界沟通的积极心态

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很好地运用了议程设置的传播技巧,合理安排广告策划与发布的节奏,做好了国内与国外的联动,协调了对内沟通与对外传播,吸引了国内主流媒体与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从而使国家形象广告未播先热,广告播出后随即引起了巨大的国际反响。本期国家形象广告在策划筹拍期间,就以发布筹拍信息等方式与媒体进行了沟通,澄清了媒体中出现的一些关于广告播出时间的误传,很好地控制了局面。就国家形象广告播出时间,国内媒体最初有报道说是2010 年10 月播出。国务院新闻办随即通过媒体进行了公开澄清,回应国内外舆论,从而很好地把握了国内外公众对国家形象广告片的预期,开启了就本期国家形象广告与公众进行深入沟通的过程。当广告于2011 年1 月17 日开始在美国CNN、纽约时报广场与华盛顿画廊广场播出后,国内外热情迅速爆发。

明确广告策略立足互动

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具有明确的广告策略,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让世界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人,并且在传播中产生了互动性。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将各个领域的名人或普通人作为中心内容,如策划所预期的那样,引发了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在这期广告片中,有些人物可能被世人所熟悉,他(她)的影响力与才华,聪明与美丽,勇敢与不寻常,他们对中国

国家形象的贡献是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而那些尚不被人所熟悉的人物,则可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通过主动搜索信息去认识他(她),从而使该广告产生了很强的互动效果。大胆利用人物群像的创意表现,尽管冒有一定的创新性风险,但是无疑使世界看到了中国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一面,也拉近了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与中国的心理距离。纽约高中生夏洛特·麦古金在接受采访时说,“宣传片制作非常精良,布局非常巧妙”,她说她在纽约生活了18 年,这是第一次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看到这么多中国人同时出现的画面。面对着采访她的记者,她开心地指出了广告片中的姚明,还提到了中国乒乓球选手( 邓亚萍),提到了在奥运会比赛的转播中见过这位选手,甚至还联想到了她在学校中学过的中美兵乓外交。广告片使夏洛特·麦古金“好想去中国亲眼看一看”。纽约时报广场巡逻保安格雷格则对采访记者说:“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民勤劳智慧,这部片子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的风貌,他们值得我们尊敬。”纽约高中生夏洛特·麦古金和保安格雷格的观点还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积极效果。

体现整合传播延伸效果

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体现了整合传播的思路,广告片(《人物篇》)与宣传片(《角度篇》)相互配合,先通过高效率的广告片诱发话题性,然后通过篇幅较长的宣传片进行深入沟通,发挥了不同传播工具的独特功能。在这次集中性广告战役与相关传播过程中,我国外宣部门也在传播过程中对国内外舆论进行了合理引导,从而使广告效果延伸、扩大。

根据目前所公布的信息可知,国家形象广告片(60 秒《人物篇》)从1 月17 日开始在时报广场首播,每小时播放15 次,从每天上午6时至次日凌晨2 时播放20 小时,共300 次,并一直播放至2 月14日,共计播放8400 次。中国形象广告片在时报广场电子屏播出,很

好地发挥了黄金地段户外媒体的功能,6 块电子主要显示屏同时播放广告片,显示屏的侧面还有“感受中国”的英文字样,从而产生了广告的集群效应,使周围其他商业广告黯然失色。中国形象广告由此脱颖而出,吸引诸多路人驻足观看。广告片在CNN 等电视频道和网络频道播出的频次也非常高,从而与户外广告的集中播出形成电视、户外的广告联动。在《人物篇》播出的几天后,国务院新闻办随后对媒体宣布,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将随后通过不同途径播出。这是很典型的集中性广告战役,也是很典型的整合传播案例。整个宣传计划是按照事前策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的。精心的策划,整合传播,这是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宣传活动发挥重大影响的主要原因。为高层会晤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本期国家形象广告播出时间恰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客观上为中美高层外交会晤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内,人民币汇率、贸易纠纷、人权和对台军售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中美之间出现了多次紧张关系。提起中国,不少美国人会想到一个被“指控”操纵汇率和窃走美国就业机会的国家,会想到一个正在崛起的竞争对手形象。有观察家甚至认为,去年是十年来中美关系最紧张的一年。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在这种背景下推出,向美国表达了中国力争友好的意图,对于缓和中美紧张关系具有现实作用。彭博社援引美国皮尤调查中心1 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称,有47% 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已成世界第一经济体,而只有31% 选择美国,认为中国于胡锦涛访华期间在美国播放电视宣传片,是为了提升国家形象,并认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利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忧虑,该广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结合中美高层会晤评论说,举行峰会时,双方都会开展大量的公关工作,我们的领导人需要公关,希望能消除美国公众的疑虑。所以,从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长期策划与运作过程来看,尽管可能最初并非是为配合胡锦涛访美而策划的,但是在这一重要时刻正式发布,客观上产生了配合良好的作用,为中美最高层会晤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传播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与挑战。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是:在新媒体时代,对外传播与国内宣传已经非常深入地相互影响。本期国家形象广告活动,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许多人提出了建议、意见甚至质疑。客观上说,这些反应也是广告效果的一部分。这些讨论与思考,将促使每个中国人去深入思考国家形象究竟是什么、每个公民应对国家形象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这些讨论与思考,难道不是可以起到自我磨砺与社会监督之作用吗?从这一角度分析,我认为本期国家形象广告可以产生深远的社会意义,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整合性的对外传播活动中,加强国内受众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阶段,我国国内有些受众教育程度不高,对传播技巧不了解,或者自身存在偏激情绪,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传播活动中的阻力。出现这些阻力是很自然的,但是需要传播者对这类阻力有事先的准备,要做好舆论沟通与应对工作。比如,有些人认识不到广告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而简单下定论说广告是浪费钱。这种观点就需要广告专家对国民进行媒体素养教育与专业方面的沟通。

总之,我认为本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整合传播活动是相当成功的。通过这次广告活动,也为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积累了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主题选择、内容创意以及

时机选择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

广告的最好元素就是普通的中国人,这更能反映中国的本质特征。”

除了在外媒上推出广告以树立国家形象外,明安香认为,我国还必须做大做强自己的媒体,以增强竞争力和对外宣传能力,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今年初,由新华社主办、专门针对海外观众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正式上星,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也正式上线,这是加强媒体硬件建设、提高媒体硬实力的基础工作,以后还要不断增加在海外的影响力。”

广告与城市构建

作为反映城市景观、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元素,户外广告是构成城市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城市建设中,如何系统认识户外广告的价值与流弊,科学有效地发挥户外广告的作用,成为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户外广告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催化剂。城市户外广告,是指设置在城市室外空间中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介体,它是由各种广告实体构成的景观系统,是城市景观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户外广告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户外广告与建筑、交通、绿化等城市景观系统并置,共同形成城市的地域空间和视觉界面。迅猛发展的高新科技有力地推动着广告特别是户外广告向着电子化、现代化、艺术化、三维化方向发展,求真、求新、求活、求美成为现代广告发展的目标。户外广告早已告别了拘泥于单一手法、单一目标、单一形式的纯信息传达的传统,迈进了视觉、色彩、环境、建筑和造型等多个领域和多项学科,向人们展示出了富有时代精神和丰富多彩的综合表现功能。

影视嵌入式广告是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极佳媒介,从影视剧《乔家大院》对以山西祁县为代表的晋中城市形象传播的成功案例来看,永州也可以利用影视剧中的嵌入式广告来塑造城市形象,将其作为构建城市形象的一种有利手段。

2006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影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让全国观众从多个层面了解到了山西的风土人情,对晋商文化的内涵也有了比较深厚的认识。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一系列关于晋商文化内容的电视剧带动的收视热潮更将山西省祁县的城市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广告营销十大趋势

1、跨媒体整合营销成为共识。当前企业的广告营销面临的是媒体严重泛化,受众媒体接触

日益碎片化的局面,企业无法通过单一的媒体实现有效的广告营销。

2、大事件深入人心。大事件以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轰动效应,能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大众

的目光。并维持深刻持久的记忆。寻找自身广告与大事件的契合点,最大程度上放大营销传播力。(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

3、植入营销“润物细无声”。随着广电总局61号文件的实施对电视购物、保健品等特殊广

告整顿力度的加大,以及以及“限广令”的颁布与实施,传统优质媒体时段日益成为稀缺资源,更多的品牌营销必然会通过更多的植入得以释放。(晚会、电影、电视剧)4、环境媒体创意广告传播值得称道。充分利用环境媒体的特质,通过巧妙地构思与广告创

意,实现环境与诉求的天然和一。

5、户外新媒体传播价值愈加凸显。移动电视、大卖场led、公交地铁移动电视、楼宇电视

等将信息传播扩展到大众生活、工作、消费的各个场所。加强广告的传播力。

6、微博营销渐成新风尚。微博以其极佳的便捷性与互动性赢得网民的青睐。观念、生活形

态、消费观念类似的网民容易聚集一起形成分众化的圈子,提高了品牌营销在特定群体的传播效率。(企业微博、特定圈子、微博活动)

7、团购营销激战正酣。(嘀嗒、美团、糯米)

8、Sem威力不减且潜力巨大。当前企业的搜索营销正朝着单一sem向多种营销途径并进

的方向发展。

9、视频网站广告营销成本走高。

10、Sns营销模式创新进程加快

11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

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指出,取消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间插播广告,能够有效实现播出电视剧每集剧情的完整性和观众收视的连贯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好地体现广播电视公益文化服务的职能。

电视剧肩负了电视台70%的营收重担,尤其是在晚间3至4小时的黄金时段里,电视剧可为电视台创收全天广告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

电视剧插播广告近年来一直在变化。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就颁布《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晚间19点至21点的黄金时间内所播放的电视剧中不得插播广告。2009年9月10日,广电总局又出台《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规定19点至21点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单集插播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然而,最新的传言却扼杀了广告在电视剧中插播的空间。

应对:

1、缩短剧集时长

2、植入广告增多

3、利用好视频网站(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广告投放或更多地流向自由度较高的视频网站。)

广电总局“限娱令”终于在近日正式下发。据媒体报道,“限娱令”的核心内容是:各卫视频道在晚上 7:30-10:00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总局要求各电视台必须在 2012年1月1日前落实这些规定。同时,借“限娱令”的东风,总局会再次加大对台湾艺人参加内地节目的控制。

广电总局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多,且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有些还起到了不好的舆论作用很是担忧,因此,要整治电视娱乐节目是肯定的。

娱乐节目多、影响力大的湖南卫视在广电总局“限娱”措施颁布后备受关注,外界纷纷观望经此一变,湖南台是否会元气大伤。湖南卫视在长沙举行的黄金广告资源招标会上,2012年的节目排播情况已见端倪,有媒体报道2012湖南卫视广告资源预售产品手册中显示,两档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和《称心如意》明年将改到中午播出,新推出十余档新节目,如《新闻当事人》、《变形计》等新闻纪实和法制服务类节目占去大半。此外,有消息称湖南卫视两大王牌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的节目时长将压缩至一个小时。加上明年湖南台被禁止做选秀节目,很多消息称湖南台娱乐节目班底因为无事可做遭大规模挖角。

东方卫视:收视率较高的《百里挑一》和《中国达人秀》有较高的机会留在黄金档,而周末部分将开发新节目。

晕轮效应与认知偏误有关,对特定特质的看法是如何受到先前对特质的看法所影响的一连串解释。心理学中把晕轮效应解释为当你第一眼见到一样东西的时候,他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将影响到你对他各方面的判断。比如有人曾作这样的实验,当给被实验者呈现一组照片时,被实验者会认为那些长得漂亮的有比较高的学历及行为品行,反之亦然。传播学上认为,大众传播就是为公众人物笼罩上一层月晕,我们所了解的公众人物并非他的本性,而是由大众传播建立起来的形象,所以我们得知某个明星的丑闻时总是很惊讶。

这个术语常被用于人力资源的招募上。晕轮效应提到访问者的风险,注意到被访问者身上的积极特质,因此较少注意他们的反面特质(反之亦然)。

一、插播广告

1、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要求今后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电视剧插播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90秒。该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将会产生四大影响。

首先,维护了电视观众的权益。

其次,会间接提高广告的费用。

再次,对电视台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会增加更多的软性广告。

3、现状:中国社科院近日在“2011法制蓝皮书”指出,全国34个卫星频道违规超时播放商业广告的现象依然严重。在采样的8个小时内平均每个频道播出的商业广告时长长达1个小时,条数高达220条。

“打擦边球”普遍存在

“电视剧每集中可插播两次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半钟。其中,19时至21时,每集中只能插播1次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这是广电总局发布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但记者调查发现,在执行此规定上,很多电视台都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并且,21点刚过,每集电视剧插播的广告数量便立刻不落空地从1条增至2条。

二、植入广告

1、定义:植入式广告又被称为“隐性广告”、“嵌入式广告”或“置入式广告”。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融入到电影、电视剧、游戏、大型活动或者晚会、某些商业会议或者政府活动、音乐或电视节目中,通过场景的再现,给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2、植入式广告的分类

(1)道具植入

这种方式是产品作为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出现。例如电影《天下无贼》中无处不在的诺基亚手机、宝马轿车、佳能DV等,产品大多选择受众极多的媒体节目。

(2)台词植入

台词广告最经典的莫过于《大腕》中李成儒那段台词:“……不是开奔驰就是开宝马,你要是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像这样能成为经典对白,被老百姓广为传颂、调侃的隐形广告,其影响力无法估量。

(3)形象植入

形象植入,是指根据品牌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将某一品牌的商品或服务植入到电影中,成为故事主人公个性和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通过故事情节演绎品牌原有的意义,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的个性,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例如电影《穿PRADA的恶魔》中,女主角虽然苛刻、不通人情、刻薄,是外人眼中公认的恶魔,但是她对于时尚的敏感和独到见解,在时尚界的地位与身份,都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品牌相一致,而片名植入了品牌名称PRADA,更使主人公与品牌的形象相呼应。片中她只喝热的星巴克咖啡,只使用苹果电脑等,使这些品牌的形象和个性都得到了强化。

(4)剧情植入

剧情植入包括设计剧情桥段和专场戏等方面。在《爱情呼叫转移》整部影片中,除了徐朗的那只艳遇手机外,所有的手机清一色的由诺基亚独家提供。而在电影《手机》中,所有演员使用的则全是摩托罗拉手机。在专场戏植入方面,就是安排剧中人物到品牌专卖店、加

盟店购买等剧情,属于深度剧情植入的一种形式。

(5)场景植入

即在画面所揭示的、容纳人物活动的场景中,布置可以展示产品或品牌信息的实物。

比如户外广告牌、招贴画以及在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固定场景等。《疯狂的石头》中,长安牌面包车冲向宝马车;可口可乐从天而降,砸入面包车内;在《非诚勿扰》电影中,杭州西溪湿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影一放映,西溪湿地周边的房价涨了不少。

(6)音效植入

即通过旋律和歌词以及画外音、电视广告等的暗示,引导受众联想到特定的品牌。

例如,各大品牌的手机都有其特定的几种铃音和短信提示音。影视剧画面中,安排角色观看植入品牌的电视广告,比如《王贵与安娜》中,王贵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欣赏中国平安的电视广告。

(7)题材植入

即为某一品牌专门拍摄影视剧,着重介绍品牌的发展历史、文化理念等,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如电视剧《天下第一楼》讲述全聚德烤鸭店的成长历程,《大宅门》和《大清药王》是讲述同仁堂的故事。

(8)文化植入

这是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宣扬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产品。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用大量篇幅介绍韩国料理的制作和针灸方法,还有韩国服饰、建筑、伦理道德,这些韩国文化被深植入观众心中。近几年,大量的韩国电视剧、电影涌入中国市场,这种文化植入的经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韩国商品(服饰和化妆品)热销,大批韩国艺人进军中国文化市场,甚至学韩语的人也多了起来。

3、现状: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才短短几十年,但却完成了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这之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植入式广告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利用了影片或明星的效应,将品牌置身于时尚元素当中,在唤起注意或提醒的同时,强化品牌联想、塑造品牌偏好和独特的品牌心理,争取到消费者的认同与好感,是消除消费者离心倾向和逆反心理一剂良药。

4、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之处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巧妙地把广告安插在故事情节中,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广告信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广泛传播持续时间长。可以全球传播,传播范围广。影视剧的生命力强,可以播放无数次,甚至几十年,也可以录制DVD、VCD播放。

3.经济优势获利无限。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植入式广告收入就达到了4000万人民币,

而影片的总投入也不过5700万元。也就是说票房收入几乎就是纯利润了。这个数字更加刺激了电影广告植入在中国的发展。

4.时间不受限传播靠情节。植入式广告没有广告媒体排期的烦恼,不用再考虑是采用黄金时段还是非黄金时段,广告时机怎样选择等等。

5.产品自由种类不限。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烟草,在普通大众媒体上传播的空间非常有

限,但通过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来传播其品牌,则没有什么限制。

6.强制接收效果明显。只要你选择了看影视剧,就必须强制性地接受广告的刺激,无从

闪躲,广告有很高的到达率,传播效果明显。

(二)不足之处

1.广告扎堆难以辨认

电影《天下无贼》中广告云集有14处之多。涉及到的产品有家具、佳能DV、中国移动、汽车、润滑油、网站、手机、笔记本电脑、北京晨报、打印机可谓种类繁多。

2.形式单一内容贫乏

大部分植入式广告多是在电影中出现产品的信息,来给产品一个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而已,没有过多地考虑产品本身与影视作品的相关度,表现形式不够自然化,没有体现出产品的内涵,当然也就无法产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产生记忆的效果。

3.连续性差无品牌效应

要认识到品牌是靠不断的传播形成和提升的,没有连续性的传播,就不会有品牌。4.影视剧与广告合作原始没有正规完善的体制

建立专业的中介机构,公开隐性广告的供求信息,协调供需双方的关系,为二者提供一个便捷、顺畅的沟通渠道势在必行。

三、独家定制剧:“独家定制剧”,所谓“定制”,就是商家与电视台从选题或者剧本开始就介入对电视剧的创作,一起投资制作。而独家,就是除此品牌外,绝不容许其他品牌的介入。和一般植入式广告营销不同,“无论是植入式广告还是广告定制剧,都是‘软广告’

四、其实这种品牌定制电视剧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最早的例子应该是1929年拍摄的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该剧是由一家生产Popeye品牌罐头菠菜的厂家投资制作的,每当遇到危难时,名叫Popeye的大力水手就会拿出菠菜罐头说“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这部动画片让Popeye菠菜罐头的销量上涨了30%。

而在中国1996年开始上映的212集的《海尔兄弟》动画,就是海尔集团联合北京一家动画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的,动画片就是以海尔集团的两个卡通形象为原型创作。

2010年夏天被网友戏称为“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丝丝心动》和《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就在宝洁与联合利华、湖南卫视与江苏卫视的“品牌+播出平台”双料大战中应运而生。2011年《无懈可击之高手如林》又清爽来袭。在一步步潜移默化的品牌植入行动大获成功之际,又把清扬的优秀品质再次拔高展现于世人眼前,真正无”屑“可击!

评价定制剧也是企业营销的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定制剧的营销方式,要看产品是否能够直接传递到它的消费群。如果企业盲目跟风,不顾自己产品特色,产品的植入过程生硬直白不够巧妙,不仅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还会造成市场上价格混乱。

此外,定制剧更讲求企业品牌与艺术作品深层次的融合度,要达到润物细无声,因此对剧本的要求很高,往往很难找到现成的剧本来使用。而且如果前期的植入过程不能延续,将来企业在持续植入营销的时候会耗费更多的成本。

另一方面,是否采用定制剧方式也要考虑企业的实力,企业在植入广告到电视剧、短片的时候,使用电视、网络、手机平台时,也需要反复斟酌,认真评估考察该作品对于企业的品牌宣传是否有着推动作用,如果一味只追求宣传而将品牌硬生生地摆进作品,也未必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一、名人广告(CelebrityAdvertising)是以影视、歌星体坛名将、社会名人等作为品牌代言人的一种广告表现形式,是一种借势营销策略,利用名人所具有的优势来推介产品,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实现快速营销的目的。名人广告的具有的优势使许多企业不惜巨资请名人做广告,名人广告已成为了许多企业攻克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以饮料、服饰、日化等低涉入度产品或同质化产品较为普遍。

二、名人广告对企业的利弊

利:名人广告对企业的益处表现为多个方面。首先能够提高广告的被注意程度。名人本身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一旦出现,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名人广告正是利用人们喜欢明星、崇拜明星、模仿明星的心理,吸引广告受众。当年,巩俐代言美的空调,借助巩俐的巨大影响,美的空调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成为空调业巨头。

其次是借梯登高,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由于明星的特殊地位和富足的生活水平,逐步形成了一个高档消费者群。明星的日常用品被理所当然的定义为高档消费品,厂家从而实现借梯登高的广告效应。如蒋雯丽为雅士利婴幼儿奶粉所作的广告宣传,为雅士利婴幼儿奶粉树立了高品质的产品形象。第三,名人在特定的范围或领域当中往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从而易于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如1992年前后,某著名田径教练为中华鳖精所作的产品宣传,使得许多消费者信赖中华鳖精的功效。请名人作品牌代言人虽费用昂贵,但从所获得的效益上来看,还是物有所值的。最后,好的明星广告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1984年,耐克公司找到了当时稍有名气的乔丹合作。在广告中,脚穿耐克的乔丹激情四射,伴随着乔丹的声誉日隆,耐克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企业而言,明星广告容易产生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名人有较高的夺目率,往往会分散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注意力,容易喧宾夺主。调查结果发现,在名人广告中,记住名人形象地占82%,记住产品商标名称的占49%,记错或混淆商品形象的占45%。数据表明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明星的个人形象。企业花费了巨额资金,结果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其次,如果名人与广告产品无任何内在的或明显的联系,会形成牵强附会、不可信的感觉。如那英为“喜之郎”所作的广告宣传。那英的形象和年龄与“喜之郎”的市场定位严重不符。这种明星广告对企业来说达不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更有甚者,可能激发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再次,名人的不良形象波及企业。明星个人形象参差不齐,一旦其社会名声不好,可能会波及产品。

最后,名人广告容易本末倒置,广告质量差强人意,广告内容缺乏新意。明星广告费用巨大,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元,有的甚至几千万元。实际上,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明星的出场费上,广告制作费则少得可怜,广告制作粗制滥造,许多明星广告采用“摆拍”的方式制作,缺乏新、奇、异、特之效果。

三、优势:名度能强烈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广告的基本功能就是传达信息。如果想告诉某人某件事,你必须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这是人际交流、大众传播中颠扑不破的一个真理。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他们正在想的东西上拉过来,广告才可能实现说服他们相信某个观点的功能。因为名人的高关注度,名人广告能轻松地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杂乱的环境中吸引过来,让产品和广告成为大众关注的中心。本来没什么资历大家并不了解的一个品牌,因为名人的关系随即受到重视,在繁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

名人广告可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广告主借名人的魅力去感染观众,把大众对名人的好感移情到产品,使名人的形象价值转移到品牌本身。本来没什么资历大家并不了解的一个品牌,因为名人的关系随即受到重视,在繁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韩国影星全智贤迅速提升了汇园果汁产品的知名度,世界冠军孔令辉使得原本没什么名气的安踏声名鹊起。

名人广告可扩大广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促成时尚流行并产生模仿效应,从而大大提高商品的销售

消费者对于自己喜欢的名人所推荐的产品。会更加信任,容易产生档次高、质量好、实力雄厚等好的印象。消费者对名人的信任提高了的品牌的偏爱值,能为品牌或产品带来肯定的态度转变,产生积极的情感。观众出于模仿(追随)名人,成为了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旁观者。

四、遵循的原则

共生原则名人广告中的名人要和品牌共生,相互依赖,互相依存,一个方面的损失会造成另外一方面的损失,一方面的成功也会造成另外一方面的成功。也就是名人的性格要和品牌个性相符合。

冰山原则我们知道营销中有一个4P理论,广告只不过是4P其中的一个P,是树立品牌形象、推广产品的一种手段,不是营销的全部。如果把4P比做一个冰山的话,广告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冰山的上部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冰山下面的产品、价格、渠道才是根本,只有保证了他们,名人广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黑马原则其实选择名人做广告就象选择股票一样,你选择的股票可能是绩优股、可能是黑马股,择黑马股票,是企业的梦想。黑马的增长潜力巨大,初期投入的成本并不高。企业通过不断的广告来宣传企业的形象,名人也不断地作秀,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在国产手机行业中,波导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高的。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波导请了“国际歌星”李汶作为他的形象代言人。在李汶刚刚给波导做广告的时候,她还没有开拓国际市场和内地市场,只是在台湾有名气。她在大陆的名气可以说是有一半是波导给的。同时随着李汶逐步的打入内地歌坛,内地的年轻人也认识了李汶,同时也接受了李汶所代言的波导手机。在一些地级城市的市场上,李汶迷们竟然撕手机店里面的波导海报,作为收藏。所以说波导找代言人找对了,找了一匹标准的黑马。

串联原则一个广告运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里面有太多要素要把握,上面说过营销组合的4P,这四个P是串联的,不是相互独立的并联。广告的最后效果将符合串联原则。1989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拍摄了开创

中国当代名人广告先河的“三九胃泰’’广告片。

五、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成因分析

1.法律法规滞后,名人在广告中的权责不明。

《广告法》受约束主体缺失,我国目前实施的《广告法》的约束对象仅有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种主体,做代言的明星,并不属于《广告法》调整的主体;

《广告法》对代言广告的权责无明确规定;

对问题广告的惩处力度不够;

2、自律机制的建设滞后,缺乏行业约束。

(广告行业自律机制建立但不健全;名人自律机制尚未建立)

3、.信用制度的缺失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现象的泛滥,表面上看是少数人无视法律而以欺诈方式牟利,以及广

告领域管理不严,实际上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却是经济环境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

4、专职机构监管不力,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

广告专职监管机构监管不力和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使名人在代言广告活动中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监督,是名人在代言广告中问题频出的又一重要原因。(专职机构监管不力;舆论监督形同虚设;消费者监督意识薄弱)

六、如何规范名人的广告代言行为

1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广告道德规范。

(名人应加强对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学习;名人应学会自律、自尊、自重)

2、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约束名人广告代言行为

(建立自律联盟;制定规范,明确责任;开拓渠道,加强宣传和教育)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名人的权利与义务

(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4、完善行政监管机制,实行名人广告预审制度

(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完善监管职能;实行预审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拓宽监管渠道,加大监管力度)

5、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发动广大消费者的力量

(增强媒体社会责任感,强化舆论监督;完善消费者监督机制,强化消费者监督)

七、广告法的发展2011海峡两岸广告高峰论坛”上,由国家工商总局负责起草的广告法修订草案,通过扩大调整范围、增强执法操作性等方面的突破,将使社会广为关注的名人代言、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广告的相关问题一并纳入法律规范。

国家工商总局在承担广告法修改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提交法制部门的修改草案中,注重扩大了广告法的调整范围,在“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广告人”,这意味着将近年来社会上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纳入了法律调整范围。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XX》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 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XX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XX 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XX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xxxx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xx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xx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X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3.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 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4.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XX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与软实力提升-管理聚焦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与软实力提升-管理聚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该片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另一部分是15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自立项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参与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即目前已经开拍的人物篇参与拍摄的人员都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人其中有李嘉诚、王建宙、李彦宏、马云、丁磊、郎平、邓亚萍、姚明、刘翔、丁俊晖、陈鲁豫、马艳丽。陈鲁豫将会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另一部分是15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并供我国驻外使领馆及重要外宣活动使用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近日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此次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体现了中国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提升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说国家形象宣传片体现了软实力——那么什么是“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一个方茴而“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属于“实力”的范畴。所谓实力”就是实力的拥有者在与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打交道的时候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软实力”区别于“硬实力”之处在于它的拥有者

要实现自己的意志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或配合或至少是不必通过对对方的物理的强制。因此“软实力”的施用对象——而不仅是它的拥有主体——只能是其他社会实体而不能是自然实体。“软实力”不仅与社会实体有关而且主要与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实体有关。尽管经常有人在谈论一个地区如一个省份、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的时候也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最初却是在有关国家与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和学术讨论中提出来的。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确实也有力量对比、实力竞争的关系但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相比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而“软实力”概念的基本出发点却是当今世界秩序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体系这样一个现实。即使是谈论主权国家内部某个地区的“软实力”也应该放到这个地区的所在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某些国家又开始妖魔化中国从过去的“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责任论”出现“G2共治”恭维和讨论“中国模式”的捧杀汇率、贸易、气候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自北京奥运以来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渠道。去年底时长30秒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CNN亚洲频道滚动播出被外界看成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开始。目前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谭小芳老师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第一部分: 2015年调查说明及主要发现 2016年1月至3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本次调查首次覆盖了G20中19个成员国(欧盟除外),涵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 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澳大利亚)、 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访问样本共计95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

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通过Lightspeed GMI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并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受访者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 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海外受访者来华意愿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为首选城市。 第二部分: 国家整体形象及影响力 中国整体形象稳中有升 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达到6.2分,相比2014年高出了0.3分,中国形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分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好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总体打分为5.5分,而发展中国家则达到了6.9分。

分年龄来看,年轻群体(18-35岁),中年群体(36-50岁)和老年群体(51-65岁)对中国印象的打分分别为6.6、6.1和5.6分,年轻群体对中国有更好的印象。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自然空巢。由于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 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0》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 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 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 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 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2020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2020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 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 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 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习近平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 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习近平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20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2020年,高工LED通过对国内几百家主要LED照明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对国内外LED照明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依据。 本次调查广大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对全市出租车行业发展共提出286条意见和建议,经 归纳整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在整治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市农办每年争取国债资金1000万元,利用养殖 污水粪便建沼气池,,每家农户补助1200元,每年建设沼气池8000 余个。畜牧部门还在三年内争取到36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养猪小区的栏舍建设,2020年改进完善规模养 殖小区(场)76个,2020年再度改良小区(场)65个。 第三,过度迷恋网上交友,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丧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同时, 中学生涉世未深,容易受骗,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那般美好,不乏存在一些居 心叵测之人,例如,网上聊天引发网恋,在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这样不仅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而且也耽误了学业。 3. 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 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摘要】:微电影是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网络为依托和以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为表达方式,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不同,拥有社交和视频双重特点的微电影,创新性的开启了视频广告的传播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广告传播上的优势,结合新时期微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地挖掘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效果效果 视频业务的发展,微电影的灵活性、投资风险的可控性、成本低、享有主动权较大等优点日益凸现。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促使媒体不断改变为以最短的时间给予人们最多的信息,微电影这种灵活性、免费性和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在这种环境下,微电影顺应时代而生。 一、微电影理念 何为微电影?微电影其实就是那些相对于电影而言,只是一个短短的视频,但是却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情感或讲述了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诉求式、煽动式和说教式的传统硬广告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微时代”,人们更需要灵活、软性和更容易被接受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顺应时代,成为广告传播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相对传统硬广告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微电影通过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将产品与电影情节巧妙结合,以博得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 2010年末,被称为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注意带动大众情感的同时灌输了自己的品牌理念,赢得了品牌传播的成功。这个微电影中使汽

车的特点和汽车的品牌的理念使得卡迪拉克从那时候开始真正在中国的市场上受到了广大关注,人们的心理被深深抓住了,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这个品牌,并去购买它,不得不说这个微电影是很成功的。 2012年至2013年出现的微电影《青春期》三部曲,给我们讲述了三个连贯的小故事,男主角的动情的演出勾住了广大观众的眼球,这个微电影就是主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要把握住我们的青春,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这属于我们的时光,不能让它就这样逝去,我们要从中得到什么,又或者从中感悟什么。这几部微电影在动情的故事中融入了它的思想中心,从而使得观众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共鸣。其次,这些微电影中还融入了很多品牌,他们利用这个微电影来做广告,无疑使很成功的,一个成功的载体比更多的媒体更让人容易接受。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 微电影作为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使大众得到优异的视听体验,易于接受品牌理念,迅速建立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区别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也有一定的商业痕迹,但其用心的制作更能打动人心,作为一种“成功进行商业传播的网络电影”,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便捷的传播方式 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具有创意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广告的播放平台与传播手段。截止2013,中国网名数量达到9.6亿,网络视频用户达7.78亿,这些视频用户平均每日观看两个小时的视频;同样,截止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高达10亿,60%的用户会选择用手机观看视频,微电影充分把握了当前媒介的移动性和碎片化趋势,与网络紧密结合,传播方式快捷。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英文稿+中文翻译(包括人物采访)

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中英文稿 In October 2003, the first Chinese citizen saw his homeland from outer space and the mythology and dreams of thousands of years became a reality. Our songs of how the earth is our garden and our pride in surviving our long history suddenly became more vivid and clear. Who are the Chinese? What makes us who we are? But even before this momentous chapter in our history,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regarded themselves from multi-faceted angles. Is tradition a burden or kind of a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Do we take our cultural heritage too seriously or not seriously enough? Do you see conflict or fusion, nostalgia or visions of the future? Opening the door with confidence In 1979, China opened the biggest window in the world to the outside and China suddenly dazzled people with the panorama of change. Some may argue under such huge material and mental stimulation, it would be hard to maintain equilibrium. In my mind, china is a country that has very strong inclusiveness. She is a country with rich culture. She has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changes every day. But after 30 years, the world has seen how much China’s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al essence has given, lead us to flexibility and unity when facing fast transformation. China’s WTO accession negotiations Chief Expert Long Y ongtu Chinese peopl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fident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national strength. Observers must admit in its meeting with the world, China has preserved its own special character. Thirty years of opening has been a time of bravely facing the new and stepping forward on a path of our own choosing. Several respective international polls rank us No.1 in terms of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Is this confidence underpinned by GDP growth 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e or the efforts of many millions of people. We believe China will deliver an answer before too long. Growth with sustainability Over two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 great Chinese philosopher Mencius observed, “a refraining from overfishing will ensure fishing last forever, and also cutting woo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 ensures healthier forest.” Such century-resulted wisdom now goes by the name

以传播学理论来分析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68782831.html, 以传播学理论来分析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作者:朱洪坤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4期 【摘要】我国的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等方面的 总体认识和评价。从根本上讲,国家形象取决于综合国力,但是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从客观真实中提取符号真实,并可以影响受众的主观真实。相似的,国家实体形象(客观真实)由国际性媒体提取并塑造出国家虚拟形象(符号真实)。最终影响国内外受众的国家主观形象(主观形象)。因此,国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的,下面我们将从必要性、可能性和方向性三个方面来剖析国家形象建构的策略。 【关键词】国家形象建构;传播学;符号真实;客观真实 一、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饱受“中国威胁论”、“中国战争论”的国际舆论的影响,国家形象遭到抹黑。然而众所周知,国际传播具有政治性,国家的传播活动都是服务于本国利益,美国一再提出中国威胁论,其本质上也是为了打击中国,为本国牟利。 文化帝国主义学者席勒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跨国媒介公司和广告,向世界各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文化的入侵,然而中国作为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想迥异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入侵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为了让美国跨国公司(跨国媒介公司)顺利进入中国获取利润,并影响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不遗余力的影响国际舆论,通过抹黑中国来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服从美国的利益。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认为,若中国屈从于美国,势必形成“中心--边缘”的依附格局,边缘化的中国的发展将受到美国的掣肘,大国崛起将遥遥无期。 从近年来尘嚣日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战争论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将中国的声音传递给全世界,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不能说这些论调是虚假的,毕竟中国发展的欣欣向荣是事实。但这种媒介虚拟形象是歪曲的,是外媒通过洗牌作弊法的宣传技巧进行选择性报道,和中国的国家主观形象几乎完全不符合。 因此,中国的国家形象由外媒来构建是非常危险的。中国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根据国家实体形象(综合国力)来构建自己的国家虚拟形象,那么外部受众的国家主体形象才可以尽可能的和国家实体形象相符合。 二、大国形象塑造的可能性 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作为具体议题和非强制性议题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通过国际性媒体设置议程,能够在一段时间滞后到达受众,“告诉受众想什么”。框架理论指出,媒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观后感 (2010级金融学本科一班班登)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并委托该公司制作的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片。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即目前已经公映的人物篇,参与拍摄的人员都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人,其中有:李嘉诚、李彦宏、马云、丁磊、郎咸平、邓亚萍、姚明、刘翔等多位公众人物。并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另一部分是17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并供我国驻外使领馆及重要外宣活动使用,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 观看中国国家形象片,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民族自信与自豪,纵观中国近代史,曾几何时,列强的铁骑肆虐中国,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

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劳动人民翻了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我过在生产建设以及政治思想发面走了不少弯路,错误的阶级斗争,以及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还有文革十年动乱,给我过各方面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知道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过开始了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开始走向正常轨道,然而也正是30年前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有了今天的实力和发展。正是由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才让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社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激励我们共同向前的梦想。正是这些东西鼓舞我们走向未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营造的精神,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在为国家贡献的同时,创造自己的未来的“中国梦”,同时也是我们走到今天的最为宝贵的文化和社会资源。

国家形象危机中的传播策略分析_程曼丽

国际新闻界2006.3 国家形象一般是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一国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利益;负面的国家形象则有可能使国家面临重重阻力,最终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修复方面不惜巨资,不遗余力,并将它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从联邦、州到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从事形象管理的公共关系部门,单是联邦政府就雇用上万人处理公共关系事务,每年的经费支出高达几十亿美元。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在不断加大政府公关的力度。近些年来,在树立和改善国家形象方面,我国政府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如政府借举办2008年奥运会开展的各种形象推广活动),这是有目共睹的。 国家形象危机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危机事件相伴随的形象危机;一种是传播失当造成的形象危机。 与危机事件相伴随的国家形象危机 在许多情况下,国家形象危机是由有形的危机事件引发的。危机事件种类繁多,就国际范围而言,有政治性的危机事件、军事性的危机事件、外交性的危机事件、经济性的危机事件、文化性的危机事件、灾害性的危机事件等等。无论哪一种危机事件发生,都有可能给当事国的国家形象带来严重损害。比如一个国家违反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而对其他国家施以暴行,国际社会对它的认知与评价必然是负面的,它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国家形象。“二战”期间的德国就是如此。当时,德国政府有感于“名声”不好,于是抛出各种理论为自己开脱 [文章编号]1002-5685(2006)03-0005-06 国家形象危机中的传播策略分析 □程曼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国家形象危机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危机事件相伴随的形象危机; 一种是传播失当(当传不传和不正确地传播)造成的形象危机。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国家 形象的受损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轻国家形象受损的程度,或者从根本上避免形象危机 的出现,制定科学、有效的危机应对和传播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需要改变旧有的传播 观念;树立危机传播意识;尊重国际传播规律;掌握有效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危机;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3-08 [作者简介]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本期话题 5DOI:10.13495/https://www.360docs.net/doc/768782831.html,ki.cjjc.2006.03.001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片) ——中文字幕和对白听译 2003年10月,中国人第一次从外太空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国家。那数千年的神话和畅想,变成了真实的注视。那些关于地球是个家园的歌颂,关于自己在漫长历史里生存下来的骄傲,这时刻比别的时候更加清晰而具体。 我们是谁?我们在想什么?早在创造中国历史的这一刻之前,中国人也从未中断过从其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国家。传统是一种背负,还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动力?文化的传承是太受到关注,还是太漫不经心?你看到的是冲突还是融合?是回忆还是未来? 开放而有自信。Opening the Door with confidence. 30年前,一扇世界上最大的窗户打开了……这个国家,旋即迎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或许有人认为,在这样巨大的物质和信息刺激下,想保持镇定都非常困难。 “在我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女中学生) “它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一个国家”(女青年) “又有历史的沧桑感,但是呢,又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男青年) 但接下来30年间发生的事情,却让全世界都看到,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文化在面临全新变革之时,能够展现出怎样的包容性和应变能力。 “加入世贸以后,整个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了”(龙永图) 人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和全世界接轨的同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30年开发,30年面对新事物而勇敢无畏,自信地选择着适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多次海内外专业机构的调研都可以显示,民众信心指数一项,中国多次排在世界第一。自信的背后,是GDP的支持,是千年文化的底气,还是亿万份努力的投入?相信不用太久中国就会交出答案。

论广告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关系.

论广告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关系 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管理传播网 [摘要]:众所周知,广告的传播效果与其产品的销售效果息息相关。本文试从广告传播效果对产品销售效果的各种影响及产品销售效果对其广告传播效果的反作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两者间的关系。 关键字:广告效果促进阻碍 一、广告传播效果对其产品销售效果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广告传播效果对其产品的销售效果的影响总是积极的。广告通过各种媒介途径把产品本身或其他相关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一般是有利于销售量的增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通过广告传播为产品制造、传播各种极具吸引力的概念,诱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种情况在广告领域中几乎随处可见,尤其是保健品行业。从销售效果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有:“排毒养颜胶囊”排出毒素能够美容的概念、脑白金前期的“脑白金体”概念,还有一些什么生长因子、活性因子、离子通道等概念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如果笔者估算的不错:我们看到的60%以上保健品广告都是概念广告,若没有这些概念的大力传播,我国曾有过的年销售量高达1000亿的保健品市场恐怕只是一个梦想。 2、企业运用各种媒介传播、强化某种消费者本身固有的、有利于产品销售的价值观念,来劝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提高销售量。该价值观念可以是一种民族情感、一种对真理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心理趋向等。一些较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喜欢用这一招。例如1996年红旗推出的“坐红旗车,走中国路”打的就是爱国牌,因为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购买红旗轿车似乎已衍生成了一种爱国的表现。出于对本民族热爱,许多的汽车消费者都选择了红旗,当时红旗轿车的销售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3、通过大众传播改变人们某种不利于产品推广、增加销售额的某种观念以促进产品销售(这些观念多为次价值观念)。像长沙世界之窗针对湖南本地目标消费群最近推出的“其实你不用去远方,好地方就在你身边”和某美容医院的“整容不用去韩国”便很好的运用了这一技巧,为自身挣的更多消费者。 4、企业利用媒介直接表叙其产品本身USP,宣扬其质量、功效等方面来吸引目标消费者、促进销售。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许多广告都是用这招。像金禾萨其玛的“加蛋篇”、光明乳业的“好牛产好奶”、脑白金的“让你享受婴儿般的睡眠。”、斯达舒的“胃酸、胃痛、胃胀,请用斯达舒胶囊”产生的销售效果都令人难以置信。 5、广告主通过各种广告传播活动向大众传达某种积极的生活哲理,博取大众对企业的认可,提升企业美誉度,间接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类广告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像芙蓉王的《靠山篇》——“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立业后,伙伴是山”,而这一系列创意表现都最终沉淀在“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这一核心理念上,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任何人在看了以后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表面上该广告看来感人至深,毫无商业性质,实际上却悄悄的拉近了目标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目前芙蓉王的销量正保持着23%的速度向上稳步增长。近期哈药六厂推出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公益广告篇与之异曲同工,极大的促进其各类产品的销售效果。 6、运用大众媒介直接传播该企业理念,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来促进销售效果。此类广告的运用者多为那些已经形成品牌的实力较大的企业单位。以菲利浦、诺基亚为例:飞利浦在家电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成为500强中赢利最多的电器集团。然而,飞力浦在广告宣传中除了不断强调自己创新的技术外,还从不忘记谦虚的说一声“让我们做的更好”,这种温柔的叫卖似乎更容易赢得国人的认同,难怪当年的爱多会搬出一个东施效颦版的“我们一直在努力。”

综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进展

综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进展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研究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于国家形象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实体决定说、媒介呈现说、认知印象说。 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程曼丽在其《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说到,国家形象是形式(外在形象)与内容的统一体,内容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决定了形式。程曼丽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是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其塑造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国民。基于国家形象的以上含义,程曼丽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媒体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形象工程的推进。 王朋进在《媒介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环节——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视角》中综合分析三种界定类型,认为国家形象根据其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实体形象、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呈现以下关系:实体形象为本源,媒介形象为渠道和参照,认知形象是结果。王朋进在这一概念中,着重肯定了国家的媒介形象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作用。 在以上两种观点中,民族形象统一在国家形象之中,并没有区分开来。 与之不同的是,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在《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从政治学层次上进行了区分,认为国家是一个法律上的政治组织,指向的是主权、机构等物质性的力量和特定的地理范围,而民族指向的是一群人以及这些人所组成的共同体所衍生处的传统、文化、精神等。①基于以上基础,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在文章中进一步提出,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既不取决于媒体的传播方式,也不取决于他国的信息建构方式,而取决于本国内部秉承何种国家理念以及在该理念下进行了怎样的国家建设实践。②李彦冰等学者对国家和民族概念的厘清,有助于理解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区别,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形象的含义。 二、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 程曼丽认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国民;而王朋进则立足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国家形象还受到媒体报道所呈现的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王朋进实质上将媒体也纳入到了国家形象塑造主体的范围之中。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以建构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为基础,认为处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国家形象,受“共有知识”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这些国际行为体的相互交往所形成的“共有知识”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主体之一,国内主体起基础性,“共有知识”则是决定国家形象的重要变量。 三、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通过以上梳理,基本上可以将这种关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众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形象呈现出来的状态,如王朋进的观点。 第二类则认为国家形象本质上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程曼丽认为国家包涵民族)自身,而不是媒体,媒体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王祎在《对国家形象的反思》一文中,同样驳斥了媒介中心论的观点,他将国家形象的建构分为“他塑”和“自塑”两个层面,在“他塑”角度上承认大众媒体在国家形象的作用,在“自塑”的角度上,他认为大众媒体仍然具有局限性。因此,王祎认为,以本国媒体的“自塑”作用来纠正他国媒体的“他塑”偏见,这样的研究

2011.1.21 国家宣传片(Other)

17日一早开始,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不断播放。这则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时间内,展示了包括邰丽华、吴宇森、宋祖英、刘欢、郎平、姚明、丁俊晖、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个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形象。 The portion of China's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that focuses on individual characters, such as Yao Ming, has been completed and is expected to air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in the United States, said Wang Zhongwei, deputy director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Wang Zhongwei said that the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the point-of-view chapter, and the other is the characters chapter. At present, the characters chapter has been completed.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副主任王仲伟称,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底在美国播放。王仲

广告传播的特点

广告传播的特点 1、从信息形态上来讲广告的信息要比新闻、文艺或其他的信息更高度精炼; 2、广告具有反复传播的特点。广告的这种重复性也体现了广告传播效果所取决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广告的表现力,第二个是广告的到达力。所谓表现力就是指广告信息本身的稀有性和电视画面的冲击力;所谓到达力,是说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对同一个信息不断地重复,来达到它的效力。 3、广告追求消费者和受众这两个概念的高度统一; 4、广告传播的传者和受者比其他传播形态复杂; 5、广告传播的主观性和人为性。 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1、从它们本身的角度来讲,是在于客观和主观程度的偏重上; 2、从它们传播时间的把握上,最大区别是在时效性和时机性上。广告更强调信息流、市场流和需求流相一致。新闻讲究时机性,追求时效性,而广告没有时效这个问题,只有时机的问题; 3、广告发布与否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诸如媒体的因素、广告主的因素、消费者的因素等,主观发挥性大一点。而新闻的发布主要取决于报社,还要根据世态、民情、政府和社会政党的很多情况来做出选择。 广告学研究的现状 1、广告队伍十分庞大,研究人员相对稀少; 2、作为广告理论研究现在还稚嫩得很,其表现之一就是学科建设极不稳定; 3、“个体户”的行为比较严重,没有一个为广告学术界和广告界统一认定的学术权威,没有主流观点; 4、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讲,“学”几乎没有,“术”倒是有一大堆,基本上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都是一些操作层面上的东西。 广告业的发展 对于广告业来说,GDP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受消费状况的影响。消费阶层的贫富差距拉大,广告目标市场也会更加细分化。广告主的投放会出现多元分化的趋势,包括行业投放分化、投放合理比重标准的多元化、媒体投放的多元化。此外,广告媒体的经营营销也会多元分化,广告公司的专业角色也将多元化。 WTO与中国广告业 对WTO的认识 1、加入WTO,中国广告业受到较大影响,广告监管面临极大挑战。 2、要学会把WTO规则转化成我们的国内法。 3、WTO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政府的约束更多。 4、加入WTO,是以开放促改革,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加入WTO对我国广告业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 ·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广告业的影响,不仅要看近期的冲击和直接的影响,更要看长期的挑战和间接的影响。广告是依附性的行业,跟其它行业密切相关,其它领域的变化也会影响广告业。 ·WTO对广告业的影响,既取决于当前我们承诺的大小,又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 ·影响肯定有正面和负面,但是正面的影响可以转化为负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也可能转化成正面影响。 2、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广告资源。 3、市场准入方面: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4、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广告业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广告运作模式。 5、加入WTO有利于促进广告业的国际竞争。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 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和《中国制造》广告为例 人们把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叫做媒介,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媒介的这一定义涵盖了传播活动的两大主体传播者和受传者(受众)。由此,媒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媒介产品和媒介终端。 媒介产品阶段的整个传播过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媒介是信息的生产机构,受众是信息消费者。它的标志是传播者变得越来越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信息流程就是以生产为主的,生产者是关键;虽然受众的意见也是重要的,但是,信息反馈的渠道匮乏、速度缓慢,直接导致媒介所追求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形式上,书籍就是典型案例。而到了媒介终端阶段,传播活动是以受众为中心的。在这一阶段中,媒介表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媒介和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具有自主性。网络就是典型案例,尤其是以个体受众为主体的自媒体的出现,个体成为传播的终端,每个个体既可以是传播活动的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 由媒介产品到媒介终端的发展变化类似于市场营销领域的4P理论到4C理论的变化。它们都体现了传播活动中思维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传播领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传播主体的媒介和受众自身的发展与成熟使得实际传播效果不再与枪弹论靶子论相吻合。而在这个终端为王的时代,媒介产品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同样的,国家形象传播也要与实际环境相匹配,媒介发展的这两个阶段也可以用来解读国家形象传播的实际效果。在这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和《中国制造》广告是两个很好的案例,它们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上述结论。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它从中国的各个方面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新中国的现代化,并投放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国际主流媒体或媒介。而实际效果则是许多美国人在看到这则国家形象宣传片后,并没有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形成正面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自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国际形象给外国人留下了东亚病夫的固有印象,加之21世纪之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缺乏和忽视,导致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至今还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国度;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媒介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可以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就是一个媒介产品,他的制作理念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整个宣传片就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向国际社会强硬灌输中国国家形象,因此,在带着固有印象和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感的外国人看来,这一国家形象宣传片完全就是自吹自擂,甚至是暴发户炫富,更谈不上互动;加上片中所展示的中国现代城市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复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产品。 传者主导和缺乏互动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收效甚微,在枪弹论不再百发百中的环境下,这样单向的展示型国家形象传播的效果是可以预见的。 而另一则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中国制造》却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片中以世界工厂为切入点,展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新型国家形象。从每个外国人时时刻刻都有可能接触到的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做到了真正站在受众的角度。这一媒介终端理论的应用很好地击中了受众的痛点。这则广告片从受众熟知的方面展示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为各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商品的态度和意愿,让受众自己意识到没有了中国,自己生活中所拥有的便捷、舒适、满足等美好体验都将随风而逝。只有让受众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重要性,他们才会主动去了解、去关注中国这个国家。与受众产生了情感共鸣(互动),国家形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 )概念,他把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是指通过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使别国屈从于自己的意志的能力,而软实力则是通过其文化、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认为软实力可能要说到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外部的当然比如说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对内部来讲,文化软实力,包括民族团结精神,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点,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加之现实政策对国民的凝聚力、号召力,公民的一种创造能力,民族发展的生命力,比如我们说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这个民族复兴是讲这个民族复兴的愿望和能力,这种生命力表现出来。 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它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等。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认同。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表现为话语认同。 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软与硬是一种比喻意义,是对实力的一种比喻性描述。硬实力的硬是指客观的可以有影响的力量,例如一个国家的军备水平、军队战斗力等绝对是一个硬实力的标准之一。软实力的软是指对对方的实际决策的影响性力量,这种软实力取决于决策对方对这种因素的心理认知和感悟能力。例如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外交认可和外交水平等都可以视为软实力的表现。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软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更为困难。 国家软实力(soft power of the nation),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