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用)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用)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用)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

用)

(一)考点精要阐释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①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③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考纲考点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考查方向指导Ⅰ、鉴赏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

1、考点精要阐释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2、典型例题指导:例、试分析李白《独坐敬亭山》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

3、答题方法指津:⑴、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⑵、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4、常见艺术形象有哪几类?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②心忧天下、忧国忧

民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⑦献身边塞、反对战争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⑧爱恨情长的形象。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Ⅱ、鉴赏鉴赏古典诗歌的景物形象

1、考点精要阐释⑴、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自身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⑵、景物类型:①景物描写(季世、时令、地域等);

②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③色彩描写。

2、注意事项: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3、典型例题指导:答题三要素:①根据景象(意境)特点;

②描摹诗歌图景;③剖析作者思想。例

1、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答:

4、答题方法指津:⑴、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事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①物象的组合方式;②画面色彩;③动态;④静态。例

2、

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答:⑵、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谈一首诗,首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形象情感。一役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例

3、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牡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答:⑶、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意象是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上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的核心。①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试从意象入手赏析这首诗的意境。例

4、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②借助意象,体味情感。例

5、试从意象入手赏析这首词抒发的情感。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对应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点拨习题。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Ⅲ、鉴赏诗歌的物象

1、考点精要阐释①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②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方,情为何物。

2、典型例题指导例

6、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花展示自我形象的?答:例

7、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⑴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答:

⑵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例

8、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

3、答题方法指津⑴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⑵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的: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对应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点拨习题。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考点精要阐释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着眼诗歌的用词用语。要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用得生动,感情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用鉴赏的行话说就是一要品味诗人"炼字"的妙处;二要品味诗中重要语句的作用,三要品味语言风格特色。因为关键字和重点语句就是"诗眼"。高考试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设题:炼字(词),语言风格。

(二)考查方向指导Ⅰ、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1、考点精要阐释: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炼字常指诗歌的诗眼:或句眼或篇眼。

2、答题方法指津:⑴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全诗或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加以赏析。⑶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⑷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有词类活用,要从活用的角度分析;如有修辞手法也要点出)。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说出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典型例题指导:例

1、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问题: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试赏析改后的妙处。答:例

2、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问题:试赏析"怨"字运用之妙。答:例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问题:试赏析"惊""溅"两字运用之妙。例

4、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问题:试赏析"红""绿"两字运用之妙。答:例

5、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问题:试赏析"忽"字运用之妙。答:例

6、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问题:试赏析"螺"字运用之妙。答:例

7、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题:前人认为,"看"字似乎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这能真切透露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例

8、《哀江南沽美酒》孔尚任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问题:试赏析"剩"字的表达效果。答:例

9、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问题:请简要分析和"空"字的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教学目的: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对应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点拨习题。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Ⅱ、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1、考点精要阐释:语言风格有:清新绚丽平淡(质朴)

明快含蓄简洁(洗练)

2、风格简释:⑴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⑵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⑶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妙的情思。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⑷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⑸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⑹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⑺奔放:直率有气势。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⑻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3、答题方法指津⑴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有何特色?⑵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⑶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⑷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典型例题指导:例

1、春怨王昌龄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例

2、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题: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小结兼作业:归纳概括教材学过的诗歌语言个人风格陶渊明杜甫白居易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王维温庭筠高适李清照陆游(孟)郊岛 (贾) "韩孟诗派"其他: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教学目的: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对应考纲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考点精要阐释

1、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⑴、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⑵、诗歌所运用表达方式;⑶、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考纲考点要求:掌握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二)考查方向指导Ⅰ、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考点精要阐释: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等。

2、考纲考点要求: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3、典型例题指导:例1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⑤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⑥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⑦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⑧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例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牙。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之。答:例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答:例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正宫]塞鸿秋o 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②淀:即"靛",深蓝色染料。这首元曲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答:

4、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②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③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④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感情。⑤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⑥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⑦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作业:《世纪金榜》相关练习教学反思:第六课时教学目的: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对应考纲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考点精要阐释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对诗歌表达方式的鉴赏,主要是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它们在诗歌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1)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

写,白描。(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二)考查方向指导

1、间接抒情之一:主要谈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托物言志。(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景物之中,并通过景物表现出来。(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典型例题指导:例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汾上惊秋苏頲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遥落,秋声不可闻。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相同?答:⑵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答:例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杜四之江西孟浩然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并说明其抒情方式的不同。答: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时诗人经过长期的流浪生活后,到四川,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建成草堂,定居在成都浣花溪旁。此诗写浣花溪的景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赏析之。答:(3)托物言志: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特性,此"物"可民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他的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而不是某种物品。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典型例题指导:例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画菊宋郑思肖注:郑思肖,宋末元初人,宋亡入元,终老不仕。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赏析之。答:

2、间接抒情之二:借用典故抒情。

①什么是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古代的名句诗词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借古讽今。②用曲的作用: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风格含蓄,增强感染力。如《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答题方法指津:

A、必须明确典故的来源及意义。

B、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手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典型例题指导: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答:(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答:(3)、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答:

3、间接抒情之三:借古讽今(喻今、伤今)。(1)什么是借古讽今:这类诗多借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如《扬州慢》(2)答题指津: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典型例题指导:例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试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答:

4、描写方法之重点: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或小说所常用的描写手法,就是描写生活人物的细动作、肖像、心理、语言,来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好的细节往往能让读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在诗歌中诗人有时也借助典型细节来抒发感情。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临行前的严妆及告别过程,就有着丰富的细节描写。典型例题指导:例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答:(2)王安石评论张籍这首诗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分析张籍这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他"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例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什么感情?答:作业第七课时教学目的: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对应考纲要求: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考点精要阐释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明褒实贬、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等。

鉴赏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就是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分析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二)考查方向指导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1、什么是虚实: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2、虚实结合的效果: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3、小结: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3、典型例题指导: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题:诗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例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①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②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③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例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虚实运用之妙。答:例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技红杏出墙来。试从虚实运用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技红杏出墙来"的妙处。答:例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试从虚实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答:例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赠花卿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此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例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连来。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相衬的角度赏析第一二两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艺术效果。答:Ⅱ、以景衬情

1、什么是以景衬情: 古人说,写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就是说诗歌的关键是情景的关系,这是解开诗歌意境和感情的钥匙。高考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设问的题型很多。以景衬情是最常见的一种景与情的关系。

2、景与情相衬的关系:以喜景衬喜情,以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喜情:这是一种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3、答题指津:①先要给出一个名目;②然后再结合诗句指出用什么景衬什么情;③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创造了什样的意境,衬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4典型例题指导: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岭南途中。试从衬托角度赏析"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在情与景关系上的妙处。答:例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绝句漫兴九首(一)

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试从衬托的角度赏析"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一句在情与景关系上的妙处。答:例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试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例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试从衬托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诗"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景与情关系的妙处。答:Ⅲ、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1、什么是欲扬先抑: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对象,而起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反之就叫欲抑先扬。

2、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表达效果: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3、答题指津:①指出运用什么手法;②结合诗句加以解释哪里是抑哪里是扬;③分析出表达效果。

4、典型例题指导: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技红杏出墙来。这首诗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答:例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贾生:指贾宜。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于此接见贾宜。有人说这首诗是赞美汉文帝求贤若渴的,有人说是讽刺汉文帝昏庸无能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试简要分析之。答:作业:完成第三板块训练试题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教学目的: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对应考纲要求: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动静相衬(一)、考点精要阐释诗词中常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动静是一对矛盾,或以动衬静,或动静相生,相辅相成。古代山水诗在表现某种山林野趣时,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常有追求清幽静谧、远避尘俗的癖好。而在那种清静境界中,往往捕捉某种细微的动态物象或声象来作反衬,更能显出此境之清静;其实,诗中清静之境乃诗人恬淡安静心境的载体,也是诗人刻意追求的那种审美境界。(二)、典型例题指导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试赏析"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诗表现手法的巧妙之处。答:二、以宾托主(以宾定主)(一)、考点精要阐释本是自己思念家人,却不直说,而说家人正在思念着自己。家人是自己思念的人,是宾;自己是思念的主人,是主。这种手法是一种以虚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