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与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与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

今天要讲的题目,就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呢?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纲”,是一个“核心内容”。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十七大精神,这一句话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方面内容,都是围绕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和核心内容而展开的。为了紧紧抓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十七大的总纲和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主要有哪些呢?应该怎样深刻理解呢?下面,主要谈三个大问题仅供诸位参考。

一、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的新强调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一)从我们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先展开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探索。1957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卫和发展生产力。”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比较严重的“左”的错误,但他在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苏联传统的发展模式,初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确定了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方位的重要发展。其主要体现,一是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二是明确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三是明确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这些重要发展,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到了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境界。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劳动者解放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回答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发展;第二,发展什么;第三,怎样发展;第四,依靠谁来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对这四个问题都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初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意义上来理解和掌握,不能将世界观和方法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关于这个内容,后面的有关部分还会比较详细地谈到。

(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成果的关系,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与时俱进的方面。比如,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人的权益和人的发展,这适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与时俱进的突出体现。再比如,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个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这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四)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在正确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片面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个片面性,主要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识和贯彻的片面性。比如,不少地方讲“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一切服从于经济建设”,把经济建设当成了根本和目的,对老百姓实际收入的提高注重不够,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注重不够,对公民民主权利的支持和维护注重不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不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弊端。

二、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国情背景和现实依据的新分析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科学发展观,不是主观想象、理论演绎的产物,而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有着明确的国情背景和丰厚的现实依据。这个国情背景和现实依据是什么呢?

党的十六大之后,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发展比较明显地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主要是:(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比如,2006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到世界第四名(第一名美国,132217亿美元;第二名日本,49114亿美元;第三名德国,28582亿美元;第四名中国,26972亿美元),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52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995美元)的二十一分之一。再比如,现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远远没有改变,经济质量还比较差。不仅农业生产力在许多地方还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的手工工具,是用牛来耕地,而且,工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比较低,绝大多数工人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业生产力在相当一些地方主要是靠消耗自然资源,技术含量比较低,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又比如,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正式对外发布的世界各国(地区)环境品质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列第133名。我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曲格平也公开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相当程度上仍然是由政府唱主角,企业的主体地位远远没有确立,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往往是一种类似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政府行为,实际效益大都比较低。再比如,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责任人没有把责任真正承担起来,国有资产以多种方式流失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政治体制改革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是明显存在,公共权力的行使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制衡,腐败现象蔓延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被遏制。(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比如,2001年至2003年,中国10%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下降2.4%,全体劳动者的总收入只占GDP的15%左右,比印度还低。另外,据权威机构统计,在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中,占总数10%的高收入家庭拥有居民家庭总财产的将近50%,而占总数10%的低收入家庭拥有的财产还不到居民家庭总财产的5%。(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比例已经达到5比1甚至6比1,比20年前高出近三倍。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将近70%,但花费的卫生费用只占卫生总费用的33%,7年内平均每年下降两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0年,全国新增

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而14%中的89%属于“人头费”,真正专项的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5)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明显存在,特别是公共权力的行使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制衡,致使腐败现象蔓延的趋势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被遏制。贾春旺在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检察机关2006年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从十六大到今年8月,中央查处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案件29人)。同时,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等消极现象也比较严重,行政成本很高,行政效率很低。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约28倍,而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却增长了87倍。日本、韩国、欧洲、北美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只占政府支出的1-2%,而我国则高达46%。(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电视、电影和各种文化娱乐形式空前普及,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期望值越来越高,春节晚会越来越难办。另一方面,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一些格调低下、庸俗腐朽的娱乐方式比较流行,不少洗浴、按摩、高档宾馆甚至成了藏污纳垢的色情场所。作为人类文明优秀传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不少地方和领域远没有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现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各种利益群体的差别和分化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建设和管理有不少漏洞。我省前不久在临汾、运城等地发生的黑砖窑事件,就是农村基层管理漏洞的典型表现。(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精辟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也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义”者内容也,所谓“第一要义”,意即居于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主体性内容。发展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1)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理论,(它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而提出并展开的);(2)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成效的主要体现(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它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3)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问题和弊病,都是由这个主要矛盾直接、间接派生出来的。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关键);(4)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强大,要体现其优越性、凝聚力和感召力,主要得依靠发展。如果离开了发展,所谓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统无从谈起。当然,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不仅包括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发展,是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本”,原意是指树木、花草的根,古语说“水有源,木有本”,成语“本末倒置”,都用的是“本”的原意。引申出来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根源、根本、根据,或者指事物主要的、中心的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本”,就是这个引申的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既是宏观、总体地指人民群众,也是微观、具体地指社会生活中一个个现实的人。所谓以人为本,最简要的意思,就是要求注重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我们所作的一切工作,都要把人作为根本,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为人服务。这是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迫切需要。从根本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和人的发展的科学。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受苏联人的影响很深,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不完全、不准确的理解,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影响了中国广大老百姓。我们要努力从过去片面、错误的理解中逐步走出来,从那种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以人为出发点”的根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

义。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解释,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入地来理解,既然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个个具体的、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那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当然也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经典阐述具体、深入地来理解,不能将其抽象化、空泛化。马克思说:“理论要能说服人,就必须彻底,所谓彻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自身”。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我们要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不仅要将以人为本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注重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要将以人为本的“人”理解为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社会化的人,注重维护他们的权利,实现他们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将以人为本确定为自己的“核心”呢?这主要是因为以人为本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抉择、方向引导和实践主体,所回答的是立足什么求发展、为了什么去发展、依靠谁来实现发展等根本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核心就是心脏,就是活的灵魂。只有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为发展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归宿,确定应有的实践主体和动力来源。如果离开了以人为本,就会使发展失去应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失去正确的运行方向,就会使科学发展观失去赖以提出的现实依据和强大生命力,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心脏那样。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和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没有继续使用“三个文明建设”的提法,并不意味着这个的提法错了,而是因为“三个文明建设”和“四位一体”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人类劳动创造成果的角度,后者是社会发展领域的角度),解释起来比较复杂,需要避免引起误解。所谓协调发展,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各方面的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要注重经济建设持续的高速发展,又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总而言之,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对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应有状态和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论意义:要全面、辩证、发展地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特别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打交道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上级、下级、同事和家属、亲戚、朋友等等。

当然,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方法论意义还有很多。既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那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一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各种方法,都应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予以重视和应用。特别是群众第一、实践第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这个精辟论断,同样适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适用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学习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要从认识论意义上完整准确地把握它的主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还要从方法论意义上正确地领会和掌握它所蕴涵的科学方法。而且,认识论意义上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主要是由执政者即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贯彻执行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对于执政者以及从事任何职业的社会成员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四方面内容,深刻地内涵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地位、目的、动力、战略和根本方法,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了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更加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点一: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面旗帜,是我党经过八十多年,特别是执政近六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改革开放艰辛探索而逐步确立和擎起的。它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面旗帜就像党旗上镌有镰刀斧头、国旗上镌有五颗五角星一样,也镌刻着四行醒目的大字:一行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一行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行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一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高举这面旗帜,必须掌握法宝、给足动力、落实要求、紧盯目标。

要点二:把握体系。就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创新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问题,也解除了人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各阶段理论创新的称谓和排列存在的许多困惑和担忧,为今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邓小平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破浪之作。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之作,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高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进行理论创新的新起点,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要点三:掌握理论。就是认真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是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二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主线和灵魂,它不但统领报告,而且贯穿报告的方方面面。学习十七大精神首先第一位的就是学熟、学深、学透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和贯彻好十七大精神。

要点四:认定道路。就是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与之相适应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过程中还有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条伟大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其奠定根本政治前题和制度基础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和创造并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阔步前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并引领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破浪前进的;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继续推向前进的。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幸福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路,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要点五: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的奋斗目标和“五项新的要求和具体目标”。这个一大五小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创造性提出来的,应该说目标清晰明确,要求具体详实,美好蓝图令人向往。在13年后这个目标实现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将

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要点六:紧跟部署。就是紧跟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用七个章节对今后五年我国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报告第五部分第三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三农”问题提出了诸多新观点、新标准、新要求,对我们在新起点上做好粮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新目标。报告关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观点;关于“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观点;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观点;关于“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观点;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观点等等,都是我们发展粮食流通产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是我们做大做强粮食流通产业必须把握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要点七:推进工程。就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推进工程时,我们要把握“一条主线”,落实“三项要求”,抓住“五个重点”,着力做好“六项工作”,达到“32字的质量标准”。一条主线: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工程的主线。三项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三项要求。五个重点: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六项工作: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32个字的质量标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

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以人为本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它符合中国最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有利于激发个体活力,从而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三个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本质,决定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核心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作为执政的根本出发点,把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执政的根本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贯原则。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作为党的生命力的源泉。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提升了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领导全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境界,根本奥秘也正是在于把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党如何执政、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面所形成的新境界,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力强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强固党的执政基础最根本的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