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同步巩固课本内容,拓展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练笔。(难点) 2、学会说明文阅读 课堂同步秀 第三单元所有课文 一、多音字辨别 喷()散() ()() 应()的() ()() 横()塞() ()() 待()强() ()() 调()粘() ()() 划()朝() ()() 削()晕() ()() 近义词:特征()宽敞( ) 捕获()判断() 锐利()响亮()暖和()陈列()特殊()清楚()凉爽()削弱( )稳定()干涸()生息() 反义词:宽敞( ) 退化()倾斜()乖巧( ) 敏捷()强烈()警觉()锐利()干净()坚实() 安全() 坚硬()清楚()强烈()凉爽() 讨厌()危害()削弱()稳定() 三、词语听写 知识小磨坊 一、成语综合训练题

一、成语大本营,邀你小试牛刀。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无( )之宝同心( )力不慌不( ) ( )来乍到 如( )似渴赞叹不( ) ( )荆请罪螳螂( )蝉 2、下列成语我们都见过,把划线字的字义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 ) 完璧归赵:A、全,完整 B、消耗尽,没有剩的 C、完成 ② ( ) 神机妙算:A、机器 B、生活机能 C、计谋 3、照样子,各写两个成语。 ①洋洋得意()() ②世世代代()() 二、巧填人体部位 出人( )地焦头烂( ) 另( )相看画龙点( ) 一( )了然扬( )吐气千钧一( ) 掩( )盗铃 嗤之以( ) 摇( )晃( ) 唇( )相依鹦鹉学( ) 劈头盖( ) 三头六( ) 一( )遮天了如指( ) 口蜜( )剑感人( )腑铁石心( ) ( )胆相照 集( )成裘瞠()结( ) 卑躬屈( ) 摩()擦( ) 三、数字会说话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数字。 01.才高( )斗 11.( )神无主 21.( )彩缤纷 31.挑( )拣( ) 02.退避( )舍 12.( )步穿杨 22.( )霄云外 32.( )( )火急 四、纸上动物园 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动物名称。 01.守株待( ) 04.气喘如( ) 07.画( )点睛 10.河东( )吼 02.井底之( ) 05.杯弓( )影 08.缘木求( ) 11.引( )入室 03.呆若木( ) 06.亡( )补牢 09.门可罗( ) 12.一箭双( ) 五、纸上植物园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花名、树名、菜名或果实名。 01.望( )止渴 04.( )暗花明 07.势如破( ) 10.负( )请罪 02.( )花一现 05.胸有成( ) 08.( )水相逢 11.( )断丝连 03.囫囵吞( ) 06.三顾( )庐 09.百步穿( ) 12.指( )骂( ) 六、纸上调色盘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颜色名称。 01.面( )肌瘦 04.( )意盎然 07.粉( )登场 10.唇( )齿( ) 02.( )草如茵 05.名垂( )史 08.平步( )云 11.( )空如洗 03.( )颜薄命 06.真相大( ) 09.月( )风高 12.( )血( )心 七、人体拼图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人体器官名或人体部位名。 01.( )上明珠 04.挤( )弄( ) 07.虎( )熊( ) 10.咬( )切( ) 02.掩( )盗铃 05.交( )接( ) 08.油( )滑( ) 11.刻( )铭( ) 八、要求写成语:(分别写2个以上)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七单元 一、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袅娜(niǎo√ liǎo)嫉妒(jí√ jì)瓷器(cí√ cì) 秋暝(mín míng√)浣女(huàn√ wán)河畔(pàn√ bàn) 红晕(yùn√ yūn)规律(lù lǜ√)纠正(jiǎo jiū√) 聒噪(guō√ tián)窠臼(kē√ cháo)心旷神怡(kuàng√ guǎng)凛冽(lǐn√ bǐng)船桨(jiǎng√ jiāng)应接不暇(jiǎ xiá√)树梢(shāo√ shào)愈合(yú yù√)木桩(zuāng zhuāng√) 2.一字多音 泊①bó(停泊)② pō(血泊)更①gèng(更加)②gēng(更换)晕①yùn(光晕)②yūn(晕船)朝①cháo(朝向)②zhāo(朝阳)禁①jìn(禁止)②jīn(情不自禁)应①yìng(答应)②yīng(应该)屏①bǐng(屏气凝神)②píng(屏风)悄①qiāo(静悄悄)②qiǎo(悄然)累①lèi(劳累)②lěi(累计)③léi(果实累累) 漂①piāo(漂浮)②piào(漂亮)③piǎo(漂白) 3.字音辨析: (1)“更”作副词,表示“更加,再”时读gèng,如更好;其他情况都读gēng。 (2)“扫”用在“扫帚”一词中时读sào,其余情况都读sǎo。 (3)“累”在表示“连缀或捆”的时候读“léi”,如“果实累累”;在表示“疲乏,过劳”的意思时读“lèi”,如“劳累”。 二、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孙:左边“子”的最后一笔是(提)。 榆:右边是(俞),中间有一横。 塔:右下部分是(合),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2.生字组词 孙(子孙孙女)泊(停泊bó血泊pō)愁(愁苦忧愁) 寺(寺庙寺院)榆(榆树榆钱)畔(湖畔河畔) 黎(黎明黎民)晕(yūn晕倒光晕yùn)漆(漆黑油漆) 幕(幕布帷幕)愈(愈发愈加)旷(旷工空旷) 怡(怡人怡然)逸(安逸飘逸)免(免除免去) 桨(船桨划桨)榕(榕树榕城)纠(纠正纠错) 桩(树桩木桩)涨(涨潮涨价)塔(白塔塔楼) 梢(树梢发梢)暇(闲暇应接不暇)眉(眉毛燃眉之急) 抛(抛开抛却) 3.形近字组词 泊(淡泊)孙(祖孙)愁(忧愁)畔(湖畔)榆(榆树)幕(夜幕)伯(大伯)孔(孔雀)怒(怒火)拌(搅拌)愈(愈合)慕(羡慕)榕(榕树)旷(空旷)漆(油漆)晕(晕车)怡(怡情)暇(闲暇)溶(溶化)矿(煤矿)膝(膝盖)荤(荤素)抬(抬头)假(放假)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窠(kē)怡(yí)凛(lǐn)冽(liè) 逸(yì)桨(jiǎnɡ)暇(xiá)袅(niǎo)嫉(jí)妒(dù)(2)难写的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3)多音字 更晕 缝禁 累漂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黎明红晕漆黑愈发心旷神怡 闲逸和谐规律榕树纠正 应接不暇

(2)近义词 固然——当然急急匆匆——匆匆忙忙感动——激动 凛冽——寒冷扫兴——败兴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灿烂——璀璨缓缓——慢慢茂盛——旺盛 纠正——改正逼近——靠近展示——展现 清楚——清晰留恋——依恋不可计数——数不胜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新鲜——清新满足——知足 踪迹——痕迹疑心——怀疑平日——平时 嫉妒——妒忌粗糙——毛糙无边无际——一望无际(3)反义词 寒冷——炎热漆黑——雪白扫兴——高兴 心旷神怡——心慌意乱灿烂——暗淡 陆续——间断茂盛——枯萎错误——正确 光明——黑暗静寂——喧闹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新鲜——腐烂满足——渴望 失望——希望疑心——信任平日——往日 嫉妒——羡慕粗糙——光滑 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白茫茫 类似的词语: 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黄澄澄 蓝汪汪灰溜溜笑眯眯 ②AABC式词语:面面相觑 类似的词语: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 心心相印蒸蒸日上恋恋不舍 昏昏欲睡津津有味 ③“××不×”式词语:应接不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聒.噪(guō√tián)窠.臼(kē√cháo)心旷.神怡(kuàng√guǎng) 凛.冽(lǐn√bǐng)船桨.(jiǎng√jiāng)应接不暇.(jiǎxiá√) 树梢(shāo√shào)愈.合(yúyù√)木桩.(zuāng zhuāng√) 袅.娜(niǎo√liǎo)嫉.妒(jí√jì)瓷.器(cí√cì) 秋暝.(mín míng√)浣.女(huàn√wán)河畔.(pàn√bàn) 红晕.(yùn√yūn)规律.(lùlǜ√)纠.正(jiǎo jiū√) 2.一字多音 禁①jìn(禁止)②jīn(情不自禁)应①yìng(答应)②yīng(应该) 屏①bǐng(屏气凝神)②píng(屏风)悄①qiāo(静悄悄)②qiǎo(悄然) 泊①bó(停泊)②pō(血泊)更①gèng(更加)②gēng(更换) 晕①yùn(光晕)②yūn(晕船)朝①cháo(朝向)②zhāo(朝阳) 累①lèi(劳累)②lěi(累计)③léi(果实累累) 漂①piāo(漂浮)②piào(漂亮)③piǎo(漂白) 3.字音辨析: (1)“更”作副词,表示“更加,再”时读gèng,如更好;其他情况都读gēng。(2)“扫”用在“扫帚”一词中时读sào,其余情况都读sǎo。 (3)“累”在表示“连缀或捆”的时候读“léi”,如“果实累累”;在表示“疲乏,过劳”的意思时读“lèi”,如“劳累”。 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孙:左边“子”的最后一笔是(提)。 榆:右边是(俞),中间有一横。 塔:右下部分是(合),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2. 生字组词 孙(子孙孙女)泊(停泊bó血泊pō)愁(愁苦忧愁)寺(寺庙寺院) 榆(榆树榆钱)畔(湖畔河畔)黎(黎明黎民)晕(yūn晕倒光晕yù n) 漆(漆黑油漆)幕(幕布帷幕)愈(愈发愈加)旷(旷工空旷) 怡(怡人怡然)逸(安逸飘逸)免(免除免去)桨(船桨划桨) 榕(榕树榕城)纠(纠正纠错)桩(树桩木桩)涨(涨潮涨价) 塔(白塔塔楼)梢(树梢发梢)暇(闲暇应接不暇)眉(眉毛燃眉之急) 抛(抛开抛却) 3.形近字组词 逸(安逸)桨(船桨)梢(树梢)涨(涨水)桩(树桩)纠(纠结)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7、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课前预习学案

第七单元课前预习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金碧辉煌不可估量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历史文物象征精华灰烬 2、查一查,你对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有哪些了解?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预习作业】 一、找近反义词。 (近义词)宏伟——瑰宝——仿造—— 掠走——销毁——估量—(反义词)破坏——热闹—— 二、词语解释: 举世闻名——宏伟—— 殿堂——饱览—— 象征——瑰宝—— 名胜—诗情画意—— 三、填空。 1、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被称为“”、“”,课文主要写了。 2、我还有困惑:。https://www.360docs.net/doc/769091964.html, 22、《狼牙上五壮士》 【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 2、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理解词语: 居高临下全神贯注昂首挺胸不屈搏斗崎岖坠落悬崖屹立 【预习作业】 一、我能感受。新课标第一网 我读了()遍课文。我想说()。 二、不同的qi,(填一填,你一定能行)。 ()驱不平琴()书画()自行车各得()所 ()心合力红()飘扬误入()途()形怪状三、动词串串烧。 掷()掷()掷() 跳()跳()跳() 四、填上合适的词。 ()地瞄准()的怒火()地撤退()的声音()地打击()的山路()地指挥()的地形五、信息窗。 1、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而活了下来。葛、宋两位同志苏醒后,忍着剧痛,坚持赶路,经群众帮助,最终回到了部队。 2、聂荣臻司令员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题的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赵燕英雄光荣传统”。 23*、《难忘的一课》 【课前预习】 1、课文主要内容写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 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四方格生字 记录—— 指名——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2,见《练习册》; 3,见手机或其它 ●预习(正式讲读之前1-2天) 任务、要求:读书——求正确、流利 查工具书——求断词断句基本正确、重点词义略知一二 做《练习册》——求自觉主动认真 (选择T1/2/3……) ?课前观看“大地震视频” ?播放360浏览器“收藏夹”之“五年级课文朗读” 正课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左右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读课文——5分钟左右 以中等生、差生为主 三、学习生字新词——5分钟左右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粘贴——《语文书》课后习题() () () () () () () () () () () () () () () () 重点:普遍有理解困难的 四、讲读课文——22分钟左右 听-说-读-写,注重“双基”,精讲精练 (视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重点训练项目:指导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机介绍作者、背景 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相机学习课后习题、《练习册》(不少于5~8分钟) 五、练习——5分钟左右 内容:随机选择 正课第二课时 一、回顾,检查,纠正,导入——5分钟左右 二、再读课文——5分钟左右 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讲课文——15分钟左右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随机作业,提高拓展 选择《练习册》、《长江作业本》重要的讲解 四、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若干题目,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做假设等说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原文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 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 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 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 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 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 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 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 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 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 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 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 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 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 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 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 净的。 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图文讲解+练习 知识点 生字组词: 鼠:松鼠老鼠田鼠鼠目寸光胆小如鼠 秀:清秀秀丽优秀眉清目秀山明水秀 玲:小巧玲珑玲玲盈耳 珑:玲珑活泼玲珑剔透 歇:歇息歇脚停歇歇业歇斯底里 窝:鸡窝狼窝窝藏窝火酒窝安乐窝 滑:光滑滑雪滑冰圆滑油腔滑调 拾:拾取拾物捡拾拾荒拾金不昧 狭:狭窄狭隘狭小狭义狭路相逢 勉:勉强勉励勤勉共勉勉为其难 梳:梳理梳头梳子梳妆木梳梳辫子 多音字:

翘:qiào翘起来qiáo翘首 露:lù露水lòu露马脚 塞:sāi塞子sài塞外sè堵塞 扎:zā包扎zhā扎针zhá挣扎 形近字: 鼠(松鼠)舅(舅舅) 玲(玲珑)铃(铃铛) 拾(拾取)给(给力) 滑(滑倒)猾(狡猾) 狭(狭小)侠(大侠) 梳(梳头)流(流动) 词语解释: 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也指机灵。造句:爷爷养的小花猫非常乖巧。 驯良:和顺善良。造句:梅花鹿性情驯良,温顺可爱。 矫健:强壮有力。造句: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穿过广场。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造句:他虽然很胖,动作却很敏捷。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造句:这只小狗十分警觉,一有动静就会叫个不停。 锐利:(刃锋等)尖而快。造句:在敌人面前他勇敢地亮出了锐利的匕首。 宽敞:宽阔:宽大。 勉强:将就;凑合。 反义词: 漂亮——丑陋喜欢——讨厌 敏捷——笨拙躲藏——暴露 宽敞——狭窄坚实——松软 近义词: 漂亮——美丽喜欢——喜爱 矫健——强健警觉——警惕 躲藏——躲避强烈——剧烈 锐利——尖锐狭窄——狭小

词语搭配: 面容(清秀)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玲珑)的面孔 (晴朗)的夏夜(强烈)的日光 课文主题: 本文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和乖巧的行为,突出表现了松鼠讨人喜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 1.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答:(1)外形特征——漂亮。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 (2)性格特征——驯良。松鼠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自己的活动时间,不打扰人们的生活。 (3)行为特征——乖巧。松鼠聪明有智慧,行动轻快敏捷。松鼠搭窝时精心考究,搭出的窝既坚实又舒适。 (4)生活习性——洁净。松鼠会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要点

第七单元要点 21 古诗词三首 1.本课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2.《山居秋瞑》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3、诗的大意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4、首联上句中的“新”字,既点出了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 下句的“晚来秋”,呼应了诗题,表现出山居秋瞑独有的特色。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 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5.颈联描写人的活动,由“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可见渔舟顺流而下,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6.尾联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由于山间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诗人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 7.“明月松间照”的静态场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动态场景。 7、《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 8、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人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9、前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10、夜半“乌啼”和“钟声”感受夜的宁静;通过“霜满天”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静态描写。 12、《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13、词的大意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14、词的上阕记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两个“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 15、下阕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一更,雪一更”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风一更,雪一更”,要强调不是风刮了整整一更,雪下了整整一更,而是指风吹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22 四季之美 1、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2、本文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从时间上说,作者选择了“黎明”“早晨”“夜晚”和“黄昏”四个时间段,即使“黄昏”,作者也分为“夕阳斜照”和“夕阳西沉”两个时间点,这些细微的时间差别,凸显了作者感受的细腻。 从景致上说,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只用“固然也很美”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中的萤火虫,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写秋天的黄昏时,除选取归鸦和大雁外,还选取了风声、虫鸣,这些细微的景致,营造出独特的韵味。对于冬天的早晨,作者仅用“当然美”三个字概括了“落雪的早晨”,详细描写了“铺满白霜”或“无雪无霜”的早晨手捧火盆穿过走廊的场景,白霜与燃烧的炭火,两者一静一动,一白一红,韵味独特。 从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学校:慧方明朗市泉山明镇坝靓小学* *教师:如来风* *班级:飞龙1班*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语段一: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语段二:雪(节选) ①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地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②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地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③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一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④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娈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现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草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呵,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1.【整体感知】这两个选段都是描写雪景的,语段一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课文原文 及教案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 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 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能够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 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 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能够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 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 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 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 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 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 叫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 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 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充足宽敞,充足坚实。这样,它们 能够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能够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 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 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 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法国的布封,译者任典,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练习题

17 松鼠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驯.良(xùn xún)勉.励(miǎn mián)矫.健(jiāo jiǎo)苔藓.(xiān xiǎn)圆锥.(zhuī zuī)分杈.(chā chà)二、看拼音,写词语。 sōng shǔ qīng xiù líng lóng xiē liáng guāng hu á ()()()()()xiá zhǎi shū lǐ guāi qiǎo zhuī zhú jǐng jué()()()()()zuò wō jiǎn shí chù dòng tuō luò miǎn qiǎng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写出近义词: 强烈——()敏捷——()警觉——()驯良——()强烈——()响亮——()写出反义词: 漂亮——()敏捷——()光滑——() 躲藏——()驯良——()坚实——()四、选词填空。 警觉警惕 1、她对事态的发展早有()。

2、我们要提高(),以防敌人来偷袭。 强烈剧烈猛烈 3、松鼠好像很怕( )的阳光,白天都躲在窝里。只有当风( )地刮着,树枝( )摇晃的时候,才到地上来。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漂亮()美丽()俊秀()标志 面容()身体()四肢()动作() 六、照样子写词语。 1、端端正正(AABB): 2、又干净又暖和(又~~又~~) 七、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填序号) ①(东西)精巧细致②(人)灵活敏捷 1、这个雕塑质地细腻,小巧玲珑 ..。() 2、她面貌清秀,身材娇小玲珑 ..。() 八、照样子,用加点词写句子。 它们撘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 苔藓编扎起来,然后 ..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 坚实。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设计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文是科普类说明文。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列举出比猎豹跑得快的物体,最后说明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自然段之间衔接得很紧密,采用了段首提出问题,段尾给出答案的表达形式。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读一读、画一画等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作者介绍事物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同时,提高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篇课文的一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以提高阅读速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猎豹的资料以及课文中出现的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析题读文 1.多媒体出示谜语: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打一动物) 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猎豹。 3.指名汇报关于猎豹的资料:猎豹又称印度豹,猫科动物,肉食,主要分布在非洲。全身有斑点,体型纤细,腿长,头小。主要食物为羚羊,奔跑速度极快,寿命一般是15年。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猎豹的速度是极快的,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猎豹的速度有关系的课文。(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6.过渡:猎豹奔跑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还有比它更快的事物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开篇以谜语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揭题后的质疑,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检测字词 1.自由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多音字“冠”在本课中的读音。 (2)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2.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指导书写“喷、圈、置”。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喷:左右结构,注意右上部的书写,两个短竖向中间倾斜,“贝”最后一笔是点。 圈:全包围结构,注意书写顺序,最后一笔是横。 置:上下结构,注意上半部分是“四”的变形体。 要强调“置”的读音是zhì,不是zhǐ。 (2)学生书空生字,感受字的行笔。 (3)教师范写。 (4)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 (5)师生共评后,学生修改。 设计意图: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学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带着对题目的质疑,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课文都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比猎豹快?可以在书上画一画,并按照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藏羚羊的故事

7 藏羚羊的故事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于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全文是围绕藏羚羊对孩子深切的爱以及科考队员对藏羚羊的关爱这两条感情线索展开叙述的。文章构思巧妙,感情细腻真挚,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老羚羊与小羚羊、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藏羚羊的挂图(或《可可西里》中关于藏羚羊的录像片断。)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藏羚羊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藏羚羊 1教师出示藏羚羊挂图,向学生介绍藏羚羊。 藏羚羊,别名长角羊,羚羊,属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7~10万只。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它一般体长135厘米,身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藏羚羊。 3提示课题。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藏羚羊的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藏羚羊的知识。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藏羚羊身上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借助资料,了解藏羚羊。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学习“求救”部分,体会老羚羊的无助和哀求,感悟父爱情深。 3、熟读课文,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熟读课文,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棒。)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教案设计

17松鼠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与理解。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资料、默读自学,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的描写中了解松鼠的外形、习性、行动特点,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练笔拓展等方式,学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松鼠的文字、图片或录像等资料。 2.搜集作者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松鼠的资料、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1.导入:今天,我们再来猜一则谜语,认识一种动物。(课件出示:身上穿着灰皮袄,玲珑面孔体态娇。尾巴作伞树下跳,松树林中乐逍遥。)这是什么动物?(生:松鼠。)松鼠的外形小巧玲珑,动作敏捷,蹦蹦跳跳别提有多可爱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松鼠的可爱之处的。 2.简介作者布封(出示课件):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自然史》的文学价值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动物的肖像。在布封的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它们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可以说,《自然史》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很强的人文性。1777年,法国政府给布封立了一座

铜像,底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3.过渡:这位伟大的天才是怎样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松鼠的一幅幅画面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趣味谜语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者的资料介绍更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导航。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检测学生对会认字的学习情况。 ①课件出示会认字,指生认读,同桌互测。 ②合作学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③强调易错读音。如“拾、锥”都是翘舌音。 (3)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 本文适合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并汇报学习收获。 4.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该设计让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又为下文自主阅读做好准备。 三、熟读课文,解决疑难 1.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把不理解的生字、词语、句子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3.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提出来。比如:玲珑、苔藓等。 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