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法”禅释

“桂枝法”禅释
“桂枝法”禅释

“桂枝法”禅释

“桂枝法”禅释(火神门讲座语音释文)

第一节禅的依靠~扶阳禅法

所谓禅,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人的身心要处于极度专注的状态。我们人的本能呢,都想躲避痛苦,我们每个人的本能希望不经受痛苦,都想快乐。

于是呢,比较有智慧的人很早就发现了“专注”的特点,什么意思呢?就是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就会躲避痛苦。举个例子,比如在专心切菜的时候切到手,当下可能没有发现,等切好菜,才发现原来切到手受伤了,于是开始感觉到疼痛。再比如:我喜欢看足球,前不久,广州恒大队的刘健在与北京国安队比赛时被踢断了肋骨,由于他过于专注比赛,没觉得疼,比赛结束后才觉得疼痛,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肋骨断了,等等。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什么结论呢?就是如果我们在专心一致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屏蔽掉很多信号,屏蔽掉各种感受,包括各种痛苦的感受。

于是,禅就这样诞生了,目的就是为了屏蔽掉痛苦的感受,方法就是通过集中精神在特定事物上,忘却(或者说屏蔽掉)感官上的感受,这就是禅。

那么,要让我们完全忘掉六根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静下来

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几乎也是不可能的,脑海中不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念头。就好像行走的人要找一个安歇的地方,却总是找不到地方一样,一会儿被路边的花吸引,一会儿被树荫吸引,一会儿被溪流吸引。一直不能安住,思绪万千,心猿意马。

于是呢,我们就需要用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注,说白了就是找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心地去干。于是佛教呢,就出现了依止这种说法。什么叫依止呢,就是你依靠它止住你的念头,止住你乱七八糟的想法,它就是你专注的对象。

理论上来说依止的种类很多很多,我们可以依靠任何一个事物来进行专注。比如:我们读佛经,可以知道周利盘陀迦是通过扫地悟道的。有的人呢,是依靠数自己呼吸悟道的;也有的人呢,是依靠观察一朵花悟道的;而有的人呢,是依靠观察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悟道的,比如伏羲,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手段,重点是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专注在这个事情身上,依靠这个专注,而抛弃我们的六根,哪六根呢?就是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抛弃六根,这就是依止的作用。而我们扶阳禅呢?当然了,就是专注于扶阳医学而悟道的,如何专注于扶阳来悟道呢?这就是我们修炼扶阳禅的目的。

扶阳禅法采用的禅定依止大体上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如来禅类型。什么叫如来禅呢?就是通过思考来忘记六根,屏蔽六根,也就是说专心思考这世间的种种事物,比如这件事是为什么,为什么又是为什么,不停地去寻找事情的来龙去脉,去追求那个根,去不停地去归一,去不停的走向极地,这就是如来禅。

第二种叫做祖师禅类型,祖师禅所依靠的依止,就是关注于比较单一的事项,主要方法就是观察。比如,观察眼前的事物,方法很多,比如面壁,比如对着蜡烛,比如对着太阳,比如对着一棵树,比如对着一朵花。六根中保留其中一种,比如只保留视觉,就专心地看;或者保留听觉,专心地听;依靠这单一的一个,单一的一种感官进入关注状态。

佛教中普遍采用最常见的依止是十遍处,或者叫十一遍处。也就是把你作为依止的万事万物总结到:地、水、火、风、空、识,青,赤,黄,白中来。比如关注在呼吸上,属于风的流动,属于风遍;关注自己的体温,热度,属于火遍;关注自己的血液流动,河流等等,属于水遍;以此类推。

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如来禅的方法呢,来指导我们扶阳禅的修炼。用如来禅的方法,进入我们有关扶阳医学的禅修,以此呢,让我们屏蔽掉所有思想上的各种杂念,从而获得智慧,真正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扶阳。

首先,我们从如来禅切入扶阳医学的学习。那么,什么叫如

来禅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因为是万有引力的作用;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因为空间曲扭;为什么空间会因为物质而曲扭呢;因为空间物质是一体的;等等……就这样无限的为什么下去,在这个专心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忘却痛苦,并且还获得知识和智慧。这样刨根问底,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无量的智慧,这就是如来禅,也叫做佛祖禅。

再比如我们扶阳禅,我们为什么要修扶阳禅呢?因为《内经》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一个扶阳的根本原则,这个根本原则就是:“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无扰乎阳就是一个根本原则。

那么,我们还要继续为什么下去,比如,什么又叫做“无扰乎阳”呢?“无扰乎阳”指的就是冬三月,阳气已经在闭藏了,就不能再去打扰阳气了,这就叫“无扰乎阳”。那么,如果一旦扰乱了这个阳气呢?一旦扰乎了这个阳,那么阳气的收藏状态就会被打破,就会损伤阳气。

那么,出现什么情况会打破阳气的收藏状态而损伤阳气呢?当然是伤寒。那么,什么又是伤寒呢?我们可以用如来禅的方法继续思考下去,继续禅下去。首先,我们来看寒,什么是寒呢?我们知道寒是冬日的正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嘛。

那么怎么会产生寒的呢?因为阳的本性是属热的,春夏的阳

气处于释放状态,热的东西散发出来了,所以,天气变得就温热。秋冬季节呢,阳气由释放转入到收藏状态,热的东西收藏起来了,天气也就变得渐渐地寒冷,这就是“寒”的一个根本意义。

所以我们通过如来禅的方法,一步步地为什么下去,就可以知道“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从根本上讲“寒”是阳气的收藏之气。

因此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所以呀,我们根据这个寒的表象,这个寒的程度,就可以推断出这个阳气的收藏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四气调神”的四气,讲的就是春、夏、秋、冬之气,就是生、长、收、藏之气。“四气调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内经》上说的“无扰乎阳”。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进行如来禅,比如,我们怎样实现这个“无扰乎阳”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从经文里得到答案,经文里总共谈了四个方面:其一,慎起居;其二,调情志;其三,适寒温;其四,节动静。所以,上述这四个方面都围绕着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无扰乎阳”。阳气蓄养的这个过程做好了,那以后就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再继续往下思考,假如这个阳气的蓄养过程没有做好呢?假如机体“伤寒”了呢?这个时候阳气是不会坐视不管的,它会从“沉睡”中“醒”来,它会马上转入释放,去抗邪。这个时候阳气就被扰动了,“养藏”的格局就被彻底打破了,“体”的涵养程序遭到破坏,“用”的方方面面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呀,伤寒的核心问题就是破坏了这个“无扰乎阳”的原则,阳气的蓄积就被打扰了,这个时候就叫做打扰了阳气。大家看看,我们通过这个如来禅就可以知道,伤寒实际上就是伤藏,就是伤害了阳气的收藏状态,伤寒把整个“养藏”给破坏了。阳气的“养藏”格局一旦受到破坏,阳用不能发挥,不能作为寿命的保障,不能卫外而为固,那不但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要发生,百病都会发生,会百病丛生。

因此,伤寒不但可以有五,还可以有十、有百、有千、有万。一个伤寒,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概括了。所以呀,《内经》将热病归于伤寒;《难经》又把伤寒分为五;通过运用这样一种如来禅的逻辑思维方式,我们就把伤寒“禅”明白了,我们就能获得智慧,甚至就能够开悟,对伤寒的概念就应该有足够的了解了。

那么,我们扶阳医学是如何做到“无扰乎阳”,是怎样养藏(养阳气)的呢?答案就是扶阳,所以,我们又叫做扶阳禅。

那么,什么又叫做扶阳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扶阳两个字搞明白,扶阳两个字搞明白了,才有利于我们对扶阳医学的学习,我们同样还是运用如来禅的方法继续禅下去。

首先,我们来“禅”扶阳的“扶”字,扶阳的“扶”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查阅资料,通过资料学习我们了解到:清朝的阮元,是著名的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道光帝旻宁在祭文中称他是:“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那么阮元呢,他是这样解释“扶”字的,他说“扶,助也,护也,治也。”

所以呀,扶阳就有帮助、保护、和治理阳气这三重意思。我们从钦安三书的内容及《卢氏临证实验录》《卢氏药性解》以及《卢氏医学心法》这三本书来看,在大量临床治疗中,都是在帮助、保护和治理阳气。

我们通过帮助阳气,使阳气能够得到更好的蓄养;我们通过保护阳气,使阳气养藏的格局不会遭到破坏;我们通过治理和调解阳气,使阳用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能够做寿命的保障,能够卫外而为固;这就是扶阳医学真正的奥义。

那么,扶阳医学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帮助、保护和治理阳气的呢?我们可以继续进行如来禅,继续禅下去。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知道,扶阳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立法,扶阳医

学不需要背经方,运用的是脉、法、药三位一体的治病模型,通过桂枝法、附桂法、附子法以及非桂附法等立法,来实现对阳气的帮助、保护和治理调解。

另外,我们扶阳禅所依靠的依止还有第二种类型,那就是祖师禅,祖师禅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前的事物,比如面壁,比如对着蜡烛看,对着太阳看,对着一棵树看,对着一朵花看。也就是说六根中保留其中一种,比如只保留视觉,就专心地看;或者只保留听觉,就专心地听;依靠这样单一的一种感官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祖师禅。

祖师禅也可以运用持咒的方法做为依止,从而进入屏蔽感官的状态。持咒中有各种相,我们可以取其中一个相,比如我们用眼睛和意识观想本尊的模样,这个是取视觉为依止;我们专注在嘴巴或者舌头的运动,这个是取触觉为依止;我们专注在念咒的声音和震动,这个是取听觉为依止。总之,持咒入定也属于祖师禅的一种方法,持咒做为依止,从而让我们进入屏蔽感官的状态。

在这里,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些学习经验,或者说是修炼的经验。在学习扶阳医学的过程中呢,我们就可以运用持咒的祖师禅方法,用持咒作为依止,主要方法是面壁观察,我们可以观察贴在墙壁上的图,比如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十二消息卦图,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和各式各样的图。

静坐时把眼睛迷成一条缝,保留视觉专心的看图。其次呢,我们在取视觉为依止的同时,还可以专注念咒的声音和震动,同时也取听觉为依止,从而使自己的感官进入专注状态。与一般持咒不同的是,一开始入坐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持佛家或道家的咒语,比如静心神咒,或准提神咒什么的。当心静下来之后呢,便可以转入扶阳禅的依止。什么是扶阳禅的依止呢?可以把《卢氏临证实验录》这本书上的方解当成“咒语”,把持“方解咒”当成入定的依止。

看过《卢氏临证实验录》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本书上的每个处方,卢太老师都写了方解,而且方解写得很美,听起来象非常动听的歌曲,内容又象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但是,可能让大家疑惑的是,书上的处方都不是经方,看不出处方里的规律,好像每个处方都是一味味药物的堆砌。但是,这些处方呢,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但治病效果为什么会那么好呢?这些杂乱无章的药物之间到底隐藏着

什么秘密呢?

于是,我们便可以把这些“方解”作为静坐时的依止,也就是把“方解”当成咒语。然后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背诵书上的“方解”,专注于背“方解”时的声音和震动;同时面壁凝视墙上的资料和图案,专心地看,细心地想。

如果坚持这种修炼的状态,早晚都会出现奇迹,这一点大家毋庸置疑。你会发现,与“方解”有关的一幅又一幅气机图,

以及一幅又一幅中医和易经结合的通感画面会浮现在眼前。有的画面是从浩瀚宇宙中漂过来的;有的画面呢,是在眼前自动化生,变化出来的;更有的画面则是由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图案拼装出来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象看3D电影一样,由远而近,而且还带有动感。

当出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修行已经到了欲界定阶段。在欲界定中,可能会出现小小的,暂时的神通,并能和幻境融合在一起,浮现出一幅幅似真似幻的通感画面。虽然这些画面可能都是幻觉,幻象,但你又会切身感受到这些画面是那么地真真切切,是那么地有理有据。这里,就要涉及到一点神通的概念了,神通在这里我们会讲一点,但是不会多说,为什么呢?因为欲界定中的神通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大部分的所谓神通其实都是超感官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这四种神通的雏形。现在呢,我们就以十二辟卦为例,开始进入第二节的内容~通感禅相。

第二节通感禅相~十二辟卦扶阳图

修炼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入定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呢,会很容易出现一些幻觉,或者说是幻象。比如,我们在静坐中好像看见了光亮,光彩;或者能看见更加清晰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甚至还能成象一个情景,成象一段完整的故事;也有可能还会听到奇怪的声音,或者闻到了各种味道等等。这

些现象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通感。什么是通感呢?所谓通感,都是我们的一些正常的生理感受。举个例子,比如有人对你说了一句“西瓜”两个字,明明你耳朵听到的是两个字的声音,但是你脑袋里却突然有了个完整的概念:皮是青绿色的,或者是花皮的;形状是球形的,有大有小;瓜肉是红色的,甜甜的,软软的,而且瓜肉里还有西瓜子;拿在手里是有一定重量的等等;一个完整的西瓜概念会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我们明明只是听到西瓜两个字,为什么脑海里会有形状,颜色,味道,气味,质感等等概念浮现出来呢?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感,是我们大脑中的各个感官中枢系统,连接之后的连锁反应。

通感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在幼儿时期,我们的大脑就开始快速发育,并且那个时期的儿童极为依赖自己的五官,接受外界各种各样的刺激,于是便产生了通感,这是人类的本能,只是有的人通感强一些,有的人通感弱一些。最近我们举办了“扶阳禅青少年特训营”,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培训孩子们的通感。

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通感强弱,比如,在睡觉发梦的时候,凡是做梦能出现彩色,或者能看见阳光,能看见光亮的人,这类人通感都比较强。凡是在梦中总是在夜晚黑暗中,

或者总是在傍晚黄昏,梦中始终看不见彩色,看不见阳光的人,通感都比较弱。

通感强的人还可能会出现另外的连接,比如,有的人听到音乐的时候呢,脑海里会闪过各种各样的颜色,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呢,仿佛每个字都是色彩,于是具有这类通感的人呢,有可能都成了画家。还有一些通感强的人呢,看到的风景也好,经历的事物也好,都会在脑海里激发出声音,于是这类人呢,最终都可能成了音乐家。

当我们静坐的时候,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我们有了依止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开始变得明显了,于是呢,通感就显露出来了。大家不用担心自己没有通感,但凡正常的人都会有通感。而且呢,我还建议大家要非常重视这个通感的训练,因为通感很重要,通感是我们学习扶阳禅最基本的筑基功,是我们将来学习中医,认识世界,成就未来的基础。

另外呢,通感还与神通相关,包括宿命通也好,他心通也好,天眼通也好,里面都有通感的成分。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大脑得到了信息,于是就能通感出画面。在我们静坐的时候呢,由于我们身心集中,于是我们脑海中出现的通感画面就觉得更实在,更真实,好像就在我们眼前,或者就象身临其境一样。

现在呢,在我们对通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再与大家分

享一下自己的修炼心得,或许大家能够从中窥探出一些门道,从而能了解到一些通感禅相的奥妙,这个时候我只能把称谓改成第一人称了。

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就是阅读,碰到难点和困惑的时候呢,我就开始打坐,然后就开始细细地思索,再然后呢,就会出现一幅幅通感画面。比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上的一段话:“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一开始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子午之上是少阴主之呢?又为什么丑未之上是太阴主之;寅申之上是少阳主之;卯酉之上是阳明主之;辰戌之上是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又是厥阴主之呢?

于是我开始打坐,我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思考,在静坐入定中细细地思索。首先,这段话里讲的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当然讲的就是十二地支。地支,是古代人用来记录时间的符号,因为有十二个符号,所以叫做十二支。这十二个符号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汉族人民用十二地支纪月,月为阴,阴为地,所以叫做十二地支。

那么,这段话里讲的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阙阴当然讲的就是人体六经。如果将三阴三阳这六经分开来,顶

多也就是手足之分,加在一起也就是十二经。比如太阳,大不了也就是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再比如厥阴,大不了也就是足厥阴肝和手阙阴心包。

因此,上面《素问·五运行大论》里面的那一段话:“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时我们就非常清楚了,他讲的就是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经的对应关系。即,子午对应的是少阴;丑未对应的是太阴;寅申对应的是少阳;卯酉对应的是阳明;辰戌对应的是太阳;巳亥对应的是厥阴。《内经》上说,阴阳在数上是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甚至可以无穷地推下去,但为什么《内经》讨论的都是三阴三阳这六经,或者说讨论的只是手足十二经呢?为什么不变成千千万万个阴阳呢?

岐伯在这个时候说了一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天地阴阳者,不可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也就是说,阴阳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运算呢?可以运算!但是,阴阳是根据“象”来运算的。也就是说,岐伯认为用这个三阴三阳的“象”就可以进行阴阳运算了,不需要再去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了。既然谈到了象的运算,这时,我们当然就会想到论“象”的鼻祖《易经》这个体系。我们都知道《周易》是一本专门讲阴阳变化的书,而且这个阴阳的变化它用一个二维的图象表

示出来的,这就使阴阳的变化更为直观、更为清晰。特别是描述一年的阴阳变化,它用专门的“十二辟卦”来阐述,这十二辟卦就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

带着这些思考,在静坐的时候,我就这样专心地想着,忽然脑海里闪过三个景象,好像放3D电影一样。其中一个画面,是十二辟卦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图;第二个画面呢,就是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经对应图;第三个画面就是把十二辟卦、十二地支、以及人体十二经组合一起的“十二辟卦扶阳图”。第一个画面呢,是十二辟卦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图:

第二个画面呢,就是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经对应图:

第三个画面就是把十二辟卦、十二地支、以及人体十二经组合一起的“十二辟卦扶阳图”:

其实呢,静坐的时候思考出来的画面,与我们平时思考问题时出现的画面,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静坐的时候看到的这些画面,却会感觉到更加真实,更加实在,就像看3D电影一样,由远至近,从宇宙中慢慢漂过来,而且是立体的,彩色的,如同3D动漫一般。

于是呢,我又开始想,平时不静坐的时候为什么出现不了这些画面呢?我想呀,平时我们思考问题的专注力,与静坐时的专注力可能不在一个层面上。也有道友对我说,在不静坐的时候呢,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比较粗糙,这时的大脑

是后天脑,与先天脑接不上,所以就很难思考清楚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但是在静坐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由于我们身心高度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的时候,就会与先天脑相连接,就会出现通感画面。所以,入定后出现的通感画面就显得更加逼真,就如同身在其中,身临其境一样。

当静坐中一开始出现这些通感画面的时候呢,这时大家要注意,其实这只是我们进入通感禅相的初级阶段,随着静坐时间的持续,静功的日积月累,静坐时出现的通感画面还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持久。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画面也会越来越绚丽。甚至还会出现人物,场景,音乐,情节,以及有固定主题,带有前因后果故事的连续画面。这一幅幅的画面很像是幻觉,但更像是现实,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的有理有据,推理既严谨又可靠。

我给大家再举个例子吧,在我刚刚学习静坐,进入到似禅非禅境界的时候,,一幅幅通感画面就会从宇宙中飘然而至。那一幅幅绚烂多姿的图画,更象是修炼人所说的法器,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如同一件又一件的法器,帮助我破解了一道又一道在学习中医过程中的难题和疑惑。

就以学习五运六气为例吧,《素问·五运行大论》在确定司天在泉之后呢,就要进行左右四间气的确定,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这六气就可以通过“十二辟卦扶阳图”看得一

目了然。

内经上说:“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现在,我们对照“十二辟卦扶阳图”一句句地看:厥阴(坤)在上,则少阳(泰)在下,左阳明(大壮),右太阴(临)少阴(复)在上,则阳明(大壮)在下,左太阳(夬),右少阳(泰)太阴(临)在上,则太阳(夬)在下,左厥阴(乾),右阳明(大壮)少阳(泰)在上,则厥阴(乾)在下,左少阴(姤),右太阳(夬)阳明(大壮)在上,则少阴(姤)在下,左太阴(遁),右厥阴(乾)太阳(夬)在上,则太阴(遁)在下,左少阳(否),右少阴(姤)也就是说,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相隔三步,那么在十二辟卦扶阳图中,司天与在泉就相隔三卦。比如:一阴(厥阴)司天,必定是一阳(少阳)在泉。

关于五运六气的知识不是本次讲座的重点,今天不多说,我们在今后的课程中会着重讲解“十二卦易演五运六气”的内容,在这里呢,我只是举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一下通感画面的成象问题。

过去呀,学习五运六气呢,我一直觉得很难学,既看不懂,

也记不住,更学不好。直到静坐中产生通感画面之后,似乎才找到了学习的门径,那些晦涩难懂的五运六气知识,变成了一幅又一幅的通感动画,当我看到这些通感画面的时候,我自己也惊呆了!为什么打坐看见的东西和《黄帝内经》里的描述会不谋而合,甚至是完全吻合呢?难道这就是神通吗?

其实呢,我们的大脑在分析事物的时候,不管是逻辑思维也好,还是抽象思维也好,总是能根据事物的前因后果,思索出一些事物的发展走向和来龙去脉。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呢,又都是视觉,听觉,触觉,逻辑等等所有中枢系统共同运作的集中反映。

于是呢,我们在冥想中就能通感出很多细枝末节的感官信号,这些信号交织在一起,我们就通感出了连续不断的场景,出现了绚丽多彩的通感画面。这些东西呢,既可以说与神通有关,也可以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人的本能,与神通毫无关系。

其实呢,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一些练习,而且要形成习惯,最好是由老师指导和带领。如果我们已经可以安安稳稳保持这个状态不动,那么这就叫入定了,也就是第一种定,叫做欲界定。

为什么叫欲界定呢?欲界又是什么呢?欲界呢,就是有欲望的世界,我们现在虽然定在这里不动了,但实际上我们只是

处于相对专注的状态,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还在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的身心仅仅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合适暂时定在这里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外在的束缚,也就是欲望还在,五官感受的能动性还在。

所以呀,欲界定中会出现很多的禅相,会看见光,听见声音,出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或者闻到什么味道等等……这些都是在定中出现的“相”,这个相是“木”字旁的相,我们称之为禅相吧。出现的这些相呢,有的相完全就是一种幻觉;但有的相不全是幻觉,而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通感禅相,这就牵涉到一点点神通的问题了。

好,关于神通的问题今天我们不说,第二节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讲第三节,禅定取相。

第三节禅定取相~桂枝法门

什么叫禅定取相呢?禅,我们已经讲了,所谓禅,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人的身心要处于极度专注的状态。方法呢,就是通过集中精神在特定的事物上,忘却,或者说屏蔽掉感官上的各种感受,这就是禅。

定呢,定就是固定、保持的意思。所谓入定,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固定住了,稳固住了,不动了,这个叫做定。所以呀,禅定,就是根据你禅的集中的程度,并且在这个程度中固定住,稳固住了,这个就叫禅定了。

由于刚开始学习静坐的时候会杂念丛生,思绪万千,需要用

一件事情来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和专注力,于是就出现了依止的说法。什么叫依止呢?依止,就是依靠一个专注和依靠的对象,以此止住静坐时乱七八糟的想法,这就叫依止。而我们扶阳禅所依止的专注对象,当然就是扶阳医学,所以我们又称之为扶阳禅。

明白了禅、定、依止和扶阳禅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再来谈谈什么叫取相。相,是木字旁(树木的木),右边放一个目(眼目的目,目录的目)。所以这个禅定取相的相呢,是从目又从木。木是什么?木不仅生火,助心;而且木是肝,肝又主目啊。所以,这个木字旁的相呀,就是用心去仔细的看,就是内视而成的相。《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就是这个意思。

在物理学中呢,相是指一个宏观物理系统所具有的一组状态,也通称为物态。最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俗称“物质三态”。还有看不见的一些的物质状态,包括等离子态、夸克态、等微子态、量子态等等。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称为相变。相变过程也就是物质结构发生突然变化的过程。

而佛学中所说的这个相,就是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也就是内视而成的相。我们所说的禅定取相,取的就是通过闭眼内视,在脑海中产生的这个通感之相,也就是禅相。这个相是一个抽象的,虚拟化的相,一般情况下,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2 从卢氏来讲,我从事中医几十年,虽然从郑钦安到我祖父,到我大伯父。卢铸之,卢永定,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桂枝法,四逆法。但是七十年代初,通过整理家里的病案,就发现了,在临床对疾病的处理,可以说无论什么疾病,到我们手上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治疗。 首先看起来用了桂枝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最后,看起来用了四逆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1973年,我在南京做一个学术讲座,我将这个扶阳的思想在江南的应用。当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些问题。那时我接近三十岁了。所以到后来,我一步步地认识到,我提出了卢氏的桂枝法。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法呢,我开了一千条桂枝法的方子,都有哪些?有桂枝,有苍术,或者白术,有陈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在一千个方子里面都是这样,并且涉及的病种相当多,不但是外感病,也有不是外感病。当然,在这些方子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这样根据临证处方。 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我就讲,一个中医,你现在是中医学生,以后要当中医大夫,如果你能够把张仲景的桂枝汤用活了,你就能够解决临床遇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们不太相信,确实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好桂枝汤,桂枝汤的机理,各家说法太多了。桂枝汤变成桂枝法就更加灵活了。 我就是在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桂枝汤的变化的基础上,

用桂枝汤的变化,仲景不外乎就是20多个方。那么用桂枝的,包括肉桂,仲景三百多个方子里面有70多个,但是还不是很广泛,如果你用桂枝汤,你可以演变出几千个方出来。我打比方,就像买彩票,虽然只有20多个,30多个号码,但是,可以有好多的排列。桂枝法中,如果有些药物不该选用,你选了,就是败了。桂枝法,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境界,对桂枝法的应用,例子很难举,因为变化太灵活了,它可以是为某一个人定做的,别人就绝对不能吃。但就这几味药物,你大胆的用了,会比你没有使用它之前效果好得多。 我们谈四逆法,这个四逆法是我们天天在用的一个法,它可以是一,附片,炙甘草,生姜,可以是,二,附片,白术,砂仁,生姜,炙甘草,可以是,三,附片,苍术,益智仁,仙灵脾,砂仁,炙甘草,姜,它都有,附片,姜,炙甘草,对于四逆法有这样的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积累了三年的病例,通过三年的病例,一个方,一个方地找,附片,炙甘草,生姜,后头百分之九十以上就这些药物,这就有了共性了,所以我当时提出,当时大伯父卢永定也在,卢氏有很多法,但实际上都是四逆法的基础上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三个,就没有四逆法的存在。当时大伯父认可我的说法,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病,我们具备了几十年的治疗经验,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病例已经很齐全了。都是这样治疗的,虽然除了姜桂附,还有其他的药物。 六七年前,我讲过,我把1992年看病的资料做分析,总共用了多少桂枝,多少附片,多少姜。我对四逆法有很多研究,还在中医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总诀 回光返相调息入定观音是性菩萨是命 尔不观照彼不会动久久观照摄情归性 性命双修自然入圣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心如止水性似明镜二六时中抽暇清净 静观守中一阳发动河车运转任督脉通 采药归炉温养丹成功行圆满神化能灵 筑基炼己 诀曰: 灯内油干灯自灭 人身精尽人自亡 欲作不老长生客 接命添油养太和 一、炼性法:修道下手之初,先要炼性。切忌大怒、大欲、大醉。性格要柔和,宽宏大量,谦恭忍让,忠诚老实。要亲近有德的好人,疏远小人、坏人。 二、接命法(小炼形):在每日清晨四五点至六七点钟,面向东方太阳,多采新鲜空气,多吸入少呼出。多吸入者,乃是用鼻息吸氧气存入下丹田,即小腹。多存几秒钟,以接本身之元气,越接越充足。这名

叫小炼形,是接命添油的妙法。百日功灵,气充足,精神饱满。晚间早睡,清晨早起,锻炼身体,吸足气满,再打打太极拳都很好。 三、添油法:夫油者,精也。灯光,性也。以精合性,就是添油之法也。入手初修第一要保精,此为至要之道,但大都难以保守。或有人说:“精是后天渣滓之物,泄之又生保它何益?”岂知得此后天之精,使之不泄,此所以故先天也。故《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得水帘洞后先盗水晶宫武库之金,即金箍棒也。得此真宝,可以固后天也,使花果山(比之人身)水帘洞(比坎卦,外阴如水帘,比内肾宫)成为铜墙铁壁,称圣称王亦无不可也。《道德经》第九章中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之句,盖言后天精足,最易漏泄,如能保而炼之,久则精返化气,与神合为一体。故《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则一语道破,毫无余义矣。要知道最简易,除却保精养气凝神静观之外,别无可言矣。 四、三缘四正法:何为三缘四正法呢?三缘即上结天缘,中结人缘,下结地缘,即是要以天理良心,天良美德处世待人,为人民办事,为天下众生谋求幸福,上体天心,替天行道,用我们的至诚之心感格历代成道的祖师,以及天上一切诸神众神,并和他们的精神合为一体,就是上结天缘。中结人缘,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广积善缘,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广行方便,大积阴功。下结地缘,就是持斋茹素,戒杀放生,爱护地球上一切生灵万物,鳞潜羽翔,昆虫草木无故皆不可损伤,幽魂善鬼早得超生,超拔救苦。

三大扶阳方法

三大扶阳方法 【导读】很多人看到小道经方中经常写一些四逆辈的方子,推荐的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一直有不解和质疑~为什么总是以四逆汤打底开方?为什么总是推荐这些丸药呢?其实,背后的秘密是因为“阳气”,万病损于阳,小编带您解开这个秘密~阳气今日小满《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因此,固护一身之阳气,可葆生命活力。现代人尽管病情不一样,但是一摸脉象,很多都是沉细无力,有的还伴有胸闷、手脚冰凉、气短等现象,这些都是典型的阳气不足的表现。《内经》上说”阳主阴从“,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阳气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例如,想把煤炭中的能量利用,需要一把火将其燃烧,这把火就是阳气的力量。放到人体也一样,能量需要阳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应用。扶阳方法今日小满、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①艾灸扶阳的重要穴位,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关元、足三里的长寿灸法。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

增加身体的气化能力。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古人说的灼艾,实际上是瘢痕灸,但是现代人很少采用此法,平时大家可以在用随身灸或者悬灸即可,每天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艾灸前后一定多注意补充津液,多喝粥、汤类。②丹药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中西医结合第一人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服用生硫黄来回阳,他认为生硫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硫磺(药用)可以补命门火,在医师指导下。一般可以每天服用10g-15g左右。③附子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带附子的汤药,像附肾气丸、附子汤、四逆汤等方剂。一般来说,生附子有入里,破里寒的功效,炮附子能走表,这是二者的区别。经典方剂中用的是生附子,恢复的是在里的功能。在服用四逆汤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出现”瞑眩反应“,排病反应,这些反应使得很多不明白真正医理的人感到恐慌,也使得很多中医师不敢给病人开四逆汤。其实,这些反应都是有效反应,不会真正的开好四逆汤,也是失去了治病的一大利器。扶阳方法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在想,小道经方难道是火神派的?其实不然,小道经方认为,阳气固然重要,但是在扶阳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了对津液的固护。一个人生病了,好比是一个穷人,阳

刘力红老师治疗重症的一则医案

刘力红老师治疗重症的一则医案 莫某,女,87岁,有骨质增生病史,腰痛十余年,一直服用中西药治疗。病家于08年五月开始出现咳嗽,身体消瘦。于7月25日,于西医诊断为肺结核,8月7日入某医院住院治疗,9月4日拍片检查,发现左肺大面积发白,左肺功能丧失,疑为肺癌。病家于9月18号、21号、27 号三次收到病危通知单,诊断为:肺结核、肺炎、急性心衰、肺癌待排。21日出现呼吸急促,神智模糊。27日出现不明原因腹泻。医嘱以可能需要安排后事。病家于9月27日下午出院。卧床在家,保守治疗。 病家于06年时一直在刘力红老师处就诊,诸证平稳。于今岁7月25日发现结核又于师处就诊,症见咳嗽,痰粘,难咳,背痛、神疲。舌淡暗苔白,左脉偏大。处方紫菀15克,生白术15克,云苓15克,陈皮15克,法夏20克,浙贝15克,桔梗15克,生姜30克,炙甘草5克,制附片75克,(先煎两小时)五剂。之后采用西医治疗,未来就诊。

9月14日又诊,其后一直在刘力红老师处诊治,刘师出差期间,于唐农院长处,刘师之学生黄靖处调治。刻下病人未至,家属代诉病情,咳嗽,痰少,偶发热,纳不佳,呕吐,下利,舌脉未察,处以方一:桂枝15克,生苍术15克,白芷15克,陈皮15克,法夏20克,云苓15克,南山楂20克,小茴香20克,生姜30克,炙甘草6克,广藿香15克,三剂,先服。方二:制附片75克,(先煎两小时)生白术15克,干姜30克,生姜30克,党参3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三剂 9月27日二诊,家属代诉仍咳,痰粘而少,难咳,纳少,胃脘时痛,下利溏薄,日八九次,低热,神疲倦怠,舌脉未察,处以制附片90克,(先煎两小时)生白术15克,干姜80克,砂仁15克,高丽参15克,油桂15克,云苓15克,炙甘草15克,五剂。其间未诊,病家自主服用本方六剂。 10月7日三诊,家属代诉,药后症缓,神较旺,难入眠,于10月5日服西药易蒙停止泻,便次减少,守上方加生龙牡各30克,。三剂。

胡海牙的天元丹法函授教材

陈撄宁天元丹法函授教材目录 (本函授教材是1996年由中华气功杂志社主办的陈撄宁仙学天元丹法函授班的教材) 目录: 一、近代仙学的开拓者陈撄宁(略) 二、仙学概述(略) 三、仙学基本要领与基础理论 (28) (一)、仙学基础1.丹道原理2.三元丹法3.人元丹法4.上药三品5.小药与大药6.内丹与外丹7.阳丹与阴丹8.产药与成丹9.黍米丹说10.小大周天11.小还与大还12.火候与止火13.玄关一窍14.专气致柔5.学仙毕业时间16.辟谷与成仙17.仙佛皆重清静心8.修仙必以德为辅19.筑基20.用功时间 (二)修炼秘要1.论性与命2.论初步存神3.论呼吸与胎息4.论真空炼形法5.论杂念6.论冲关7.睡功三昧8.先天一气与神仙9.炼虚合道超出三界10.胎从空定中来11.文火与武火 (三)修炼法要1.修道程序2.仙家顿法3.先天玄妙4.学仙简要5.开玄关6.初学守窍7.玄关发动一景8.调身调息9.调药与河车逆转10.天丹要诀11.活子时12.丹成温养13.长生口诀14.老年人多睡为妙15.防偏之法16.小周天任督感应17.功境例解18.生死流转之机 ……………………

一、修炼基础 1.丹道原理 《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气之说。 《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盖氤氲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早非氤氲矣。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以世俗严,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面内阴,女子内阴面外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其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身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传唯一的动机。但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一气,换言之,即是从偏枯不自然之变态上,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此十六个字将修行的道理已包括尽了。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圆顿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已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2.三元丹法

刘力红讲桂枝法

刘力红讲桂枝法——第二届扶阳论坛发言整理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

得比较清楚了。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讲解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 (2020-1-2整理) 序言 郑卢扶阳医学给傅老师最大的几点启发就是: 一、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一方一法不现实。扶阳医学治疗次第,用傅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有邪去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所以,我们的处方是“套方”,也就是一整套的处方,完全按照治疗次第来开具,并非一方一法来治病。 二、扶阳医学把治病提升到“法”的层次上面了。如:切脉表证阳虚桂枝法、切脉里证阳虚附子法、表里皆虚应用附桂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还有近期临证过程中经常应用的“黄连阿胶汤法”、“镇八方之法”、“藿香化湿法”、“川乌法”、“乌梅综合填精法”、“四逆填精法”等等,都有其不同的舌脉证运用指征,效果显著。 三、在脉法药一体论的基础上,又糅合了舌诊,也就是所谓的“舌脉症药相应学”,这在临证中对于临床疗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中医四诊中的“望诊”颇为重要,其重中之重就是“望舌”。舌象的全息理论能够反映几乎人体所有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变化,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傅老师近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多见,且病人信赖程度大大提升,医患皆满意。 根据一个外地朋友所做的统计:在傅文录老师这里开具的“套方”,经过病人二至三个月的服用,随访50个病人家属,反馈信息说八成以上疗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少数病人的处方略做调整以后,九成以上的病人都非常满意。在这些病人里面,好多都是久病多年、八方寻访名医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所以说:在我们这里,只要您有信心,大夫就有信心!!

1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一) 原创:傅大夫中原火神傅文录 2019-05-28 早期并失眠案 孙某某,男,53岁,河南平舆县人,2019年4月6日就诊。 病症:多年乙肝大三阳,最近发现化验肝甲胎蛋白AFP14单位,在省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但目前只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余治疗方法尚未采用。患者多次提到睡眠比较差,每天晚上1~3点必醒,醒后难以入睡,吃饮正常,胃酸胃胀,大便每天如常,小便黄,出汗多,手脚不凉,冬天怕冷,身困乏力,胸闷气短;舌尖红伴有郁热点,右侧肝郁线上突起小块样物,心区凹陷,右手关脉浮,沉取滑弹指,寸滑,关湿滑滞,命门重按无力,左手脉滑浮滑,沉取滑稍劲,寸细滑弱滞,关洪无力,膀胱紧,尺弱短。证属阳虚郁滞、经络不通,治宜扶阳抑阴、温肝通络,处方用药:处方一:黄连10g,丹参20g,黄芩15g,木瓜20g,炙甘草15g,党参30g,制附片15g,肉桂10g,瓦楞子15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45g,砂仁15g。3付。 处方排序:黄连、丹参、黄芩、木瓜。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瓦楞子+柏子仁、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处方是扶阳医学黄连阿胶汤法(黄连、丹参、黄芩、木瓜),降离火、安心神;加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温坎水,以配全前面形成坎离既济、水火交融之态势;瓦楞子+柏子仁加化痰制酸、安神棕魄;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使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处方二:硃茯神30g,琥珀15g,砂仁15g,藿香15g,青皮15g,厚朴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苍术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山萸肉20g,党参15g,鹿角霜30g。5付。 处方排序: 硃茯神+琥珀、砂仁、藿香、青皮、厚朴、淫羊藿、炙甘草、苍术。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党参+山萸肉+鹿角霜。

禅易功

禅易功 此功又称为“观音千手千眼济世神功”,此功修炼三个月后,即可通中脉(小周天),如果调制疾病,会意到气到,治病效果甚佳,在练功三年后,凡练功者摸过的,用过的物品,均可成为信息物,用于治病救人,有奇效, 练功前准备:忌饱食、酒、烟、穿宽大的衣服,盘坐。 练功时间:早晨05---06时:中午11—13时,晚17—18时,子夜23----01时(系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亦可不按这四个时辰,什么时间有空就什么时间练,每天练两次即可。 预备式:佛光普照 双盘、忘息、凝神、意守丹田,意念宇宙之气源源不断涌向全身,双手合十,目视鼻尖,进入忘我之境界。 第二式:宇宙洪荒 双手掌胸前抬起,十指相对,掌心向上,观想两手红色灵光。 第三式:地水火风 手掌移至脐前,十指相对,掌心向下,观想丹田红色灵光 第四式:天地玄黄 翻掌,掌心向下,掌指相对在胸前,观想胸前红色灵光 第五式;人杰地灵 向前推掌,掌心向外,拇指向下,观想全身沐浴在红光里 第六式:佛光普照(同预备式) 第七式:宇宙洪荒(同第二式) 第八式:天地交泰 双臂一字横肩,掌心相后,拇指向下,观想天地一片红光 第九式:阴阳合一 两掌在胸前相对,掌指斜对,掌心相对一寸,观想红光在全身涌动

第十式:地涌金莲 两手指在双气门穴遥对,手心向上,观想红光充满宇宙空间 第十一式:金光缭绕 两手掌立起在肩前,掌心向外,手指向上,观想红色和金色光芒在天地缭绕 第十二式:佛光普照 第十三式:宇宙洪荒 第十四式:妙法无穷 两臂伸直与肩平,两手掌立起,掌心向外,手指向上,观想宇宙精气红光涌入全身 第十五式:天生万物 两小臂抬起在胸前,双手掌呈30度角斜向上,掌心向下,手指向前,观想天地万物精气被你吸收 第十六式:龙虎升腾 双臂向前伸直,掌心向下,手指向前,观想红色光团环绕全身 第十七式:无上大法 手指45度角斜立在鼻前,掌指斜上,观想红色气团充满全身 第十八式:佛关普照 第十九式:宇宙洪荒 第二十式:宝莲开花 左右手掌在胸前上下相对,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掌心相距两寸,观想红色气团在全身内外缭绕,头顶有一朵红色莲花 第二十一式:空空色色 左手掌移至锁骨前,右手掌下移至脐前,观想莲花慢慢开放 第二十二式:色色空空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36)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 瘀无热不散 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发生脑中风呢?气血本来循着经络脉道而行,周流不止,循环往复,就像地上的河水沿着河道畅流一样,因为寒气会使物质黏稠凝结,当寒气侵袭,血流就会运行缓慢,甚至瘀堵不通,如果脑脉络不通,就发生了瘀堵,这时候机体就会不断地调动能量(阳气),试着打通瘀堵,就像河道有瘀塞,后继的河水不断冲击瘀堵,越积越多,如脉络一样堵塞,脉络支撑不住就破裂而出血,瘀血阻络是脑梗死的根本因素。 笔者认为,脑中风是内虚引起的,内虚的条件是阳虚,因为阳是动力,阴是物质,瘀是物质,之所以会有瘀血,那就是缺乏阳气的动力而造成瘀的存在,尤其是肾阳虚。为什么这样说呢?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肾藏精以化气,元气为脏腑机能活动、气血运行之原动力,正如《医林改错》所谓:元气即虚,阳气运血无力,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占为瘀,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则血少,血脉不足,血行缓慢而瘀。 清代王清任大医家认为血瘀才是诸病发生的原因,创立了五个逐瘀汤,特别是针对脑病的方药中,他提出,半身不遂、偏瘫麻木是气虚血瘀的结果,提出补阳还五汤,这是治疗脑病划时代的进步,提高了脑中风的治疗效果。 当然,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量很大,在一个处方中黄芪用量达240克,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脑中风病情的缓解并不十分明显。我们发现,益气不温阳,达不到通经活络、化瘀行血的目的,只有在益气的基础上加温热药如麻黄、附子、细辛等,效果才明显。 如果治以益气活血法,不加热药,那么脑病患者常出现血流缓慢,肢体发凉,曲屈不能伸,容易遗留挎栏臂、划圈腿、失语等后遗症。如果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用人参、附子、麻黄、细辛等药,疗效明显提高。 我们通过彩超观察,单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血流黏稠度,或颈动脉内斑块的消失情况,与补阳还五汤加用附子、麻黄、细辛等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其指标改变有明显的差别,可见用温热药

医学讲授-桂枝法系列分类

1、(桂枝法)桂枝法中基本法是有汗无汗,有汗用白术加淫羊藿,无汗用苍术加陈皮 2、(桂楂法)桂枝法用山楂肉变化,桂枝法加山楂肉 3、(桂楂麦法)建中汤法:桂枝法加大麦芽,作用:补脾胃之虚,助消化,建中宫,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营卫调和,阴阳不偏,同时可治心悸、心烦。此法不用饴糖,因呕家、酒家不适合饴糖。此法适用范围广泛,凡胃弱饮食不消,完谷不化,久病体弱加黄芪,若阳虚加附子,扶阳、建中、理中。大麦芽气平微甘,富生生之能,肝之本谷,疏肝理脾。与楂肉合,化气滞,行血瘀,消肉食,通肠胃,有生生之能。 4、(桂楂苓法)桂楂法加茯苓(茯神),化气行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气则头眩,脉滞紧可服。湿重,无汗用苍术,但体弱、年老、易汗用白术。治血尿,加生蒲黄,蓄尿加吴茱萸、石菖蒲。 5、(桂楂麻法)祛外风镇内风法:桂枝法加天麻 6、祛痰法:桂枝法加法石神:石菖蒲通心窍,入水底而引微阳上升。得茯神,行浊水升清,得半夏,清浊可分,哮喘可定。得桂枝白术,行气化水,祛痰。 7、祛肺寒助肺气之法:桂枝法加法西石,西砂仁开上中下三膈,喉部干燥用油厚朴。 8、洁净肠胃之法:桂楂麦法加五灵脂官桂茯苓。 9、肝区:小茴香、公丁香、吴茱萸(镇痛,化凝聚痞块),元胡(肝区痛,加吴茱萸,痛彻背,加元胡。)脾区:白术、茯苓、大麦芽、楂肉、五灵脂、石菖蒲、法半夏、西砂仁、藿香;肾区:附子、淫羊藿、砂仁;肺区:半夏、石菖蒲、三子,心区:茯苓、茯神; 10、痛经:肝脾肾同调:桂枝法加肝(小茴香、青皮)加生蒲黄;月经时间长,上法加杜仲续断桑螵蛸陈艾,轻易不要用伸筋草、舒筋草,(当归活血,经量少可以用)。 11、皮肤病很难治,就用白檀香。 12、治皮肤燥、寒、湿、湿疹,桂枝法加小茴香加蛇床子、地肤子、白芷、花椒、苍耳子、陈艾。

红砂吸魂掌(北少林圣禅门)

红砂吸魂掌(北少林圣禅门) 红砂吸魂掌为北少林圣禅门九大绝技之一,全功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筑基功,修1个月即可发放外气,修3个月中原地区可单衣过冬。笔者去年修练两个月因故停功但仍能以1件秋衣1件毛衣1件外套越冬,即使下雪也不觉冷。下部为上劲四式,在上部练百日后,每早修炼8天即可令树叶随掌而动。1年功成可开砖裂石,隔空布气制敌、毁物、活肤碎骨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功效。 上部---站桩筑基功:两脚左右分开,脚内侧略宽于肩,双足平直,脚尖稍内扣,双腿屈膝半蹲并稍内收,大腿尽量与地面保持水平,膝不冲出脚尖,上体正直。百会稍上领,下颏微收,百会与会阴同在一条直线上。口微闭,舌抵上腭,双目平视,直腰收胯,两脚用暗劲外撑身体,重心落在两足中线连点上,两手下垂放于两胯旁,两臂似直非直,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含。 呼吸:采用自然呼吸,熟练后采用逆腹式呼吸效果更好。 意念:吸气时想气从两掌心、两脚心源源不断的进入膻中穴及后面的一个空间(中丹田)。路线:两脚心至两腿中心至下丹田至中丹田;两掌心至两臂内侧至腋下至中丹田。两条路线同时吸。一呼一吸为一次,呼时意想中丹田。练足49次(可循序渐进每次加7次即从7次至14次直至能练满49次),接着变为两臂朝前平行伸直,手心朝前,指尖向上,意念同前练足49次;尔后,两臂左右平行伸出,成一字形,手心朝外(左右)指尖向上,意念同前练足49次;最后两臂向上直举,手掌托天,指尖向后,意念同前练足49次后收功。 收功:两手掌心贴肚脐,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士相反)意守丹田5分钟左右,顺时针揉摩36次,逆时针揉摩36次,拍打全身,散步。

下部---上劲四式:预备式同前加意守丹田5分钟。 第一式:指尖上翘,掌心向下,两臂内转,使两手手指尖在胯前相对。吸气时全身放松,双掌上提胸前(指尖仍相对),呼气时双掌用劲尽量下压,接着吸气放松全身。双掌上提胸前,呼气时双掌比上一次更用力下压,以后每次呼气均要加劲,吸气一定放松。开始可练7次,随着劲力的进展每天加一次,至49次止为宜。以下各式均如此循序渐进。 第二式:两手直臂向前成立掌状,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吸气时双掌收回胸前(掌心仍向前),呼气尽量用劲前推出至平直。每次吸气均放松,呼气用劲如第一次,之后劲一次比一次大。 第三式:两手立掌直臂向左右分开,掌心朝外,指尖朝上。呼气放松全身双掌缩回至双肩外旁,呼气时用劲尽量外推,要领同前。 第四式:两手托掌直臂向上伸直,掌心向上,指尖朝后,吸气时全身放松双掌至肩上。呼气时双掌用劲尽量向上托举,要领同前。 说明:以上四式吸气时一定要全身放松,配合动作意想吸气时从两掌心、两脚心入中丹田(路线同筑基功),呼气时意想中丹田气涌入下丹田,同时两掌用劲下压、前推、侧推或托举。每隔8天可试功1次,面对树叶、厚纸或纸团等1米左右,意念呼吸要领同前练功,呼气时意想推物体。 注意事项: 1、练筑基功百日方可练上劲四式,并应分时继续练筑基功。筑基功最佳练功时间为早上3-7点。 2、练功后30分钟内手不要接触冷水,最少也要隔15分钟。 3、百日内禁房事,遗精或房事后第二天不得练上劲四式,否则伤身后果自负。

学扶阳医学 循火神之路 中

学扶阳医学,循火神之路(中)(接上篇) 三、医易互通学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指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岂非医易互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从中可知,医易是互通的,从《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如何应用易医互通经典的着作,从《内经》降世以来,除《伤寒论》曾经融汇了易医互通为一体之外,后世的医着虽然大量的谈到了医易互通之理,但在用的方面,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紧密结合,使中医学的“道”与“术”无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无法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就连张景岳这样的临床大家,也无法完成这一系列的临床应用思路,后世医家虽然探索者不乏名仁志士,但多数医易互通结合者多处于水火难于交融汇合一起,仅仅是在理论上说说而已,而在用上更是无从下手,也不谈不上结合与系统的临床运用。在前面我们讲过,扶阳医学在她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站在道术合一、医易互通的支点上,指导着扶阳医学道术合一的学术思想体系,即医易互通方面理论与应用实践,并形成独特的脉法药三位一体治病风格,且回归到了仲景时代思维思想的原点。这我们从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中就能知道了,其首篇文章就指出“乾坤大旨”,告诉我们扶阳医学是一门医易互通的应用实践学,把道与术紧密结合起来的一门扶阳医学,即医易互通学。扶阳医学是怎样医易互通的呢?这我们要从中华文化哲学思想探求天地人自然观点上,认识我们人类自身上开始。我们来看看郑钦安始祖《医理真传》卷一的坎离卦解,就可以清楚的认识这种思路。郑钦安认为:“人秉在天地之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极也”(《医理真传·乾坤大旨》)。他的这些观念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他的老师刘沅刘芷唐的槐轩学说,因为“乾为性,坤为命,得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 *导读: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笔者读《黄帝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及扶阳三法,颇有所体会:第一法是灼艾,用艾条熏小腹关元穴,因为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 笔者读《黄帝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及扶阳三法,颇有所体会: 第一法是灼艾,用艾条熏小腹关元穴,因为关元穴是男性藏精、女性藏血之处。点燃艾条熏关元穴15分钟,至皮肤表层映现红晕即可,每日1次。这是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最佳窍门,也是道家的养命心法之一。 第二法是用丹药,以硫磺为主,这点《扁鹊心书》亦有记载,可用硫磺回阳祛湿。民国初年的名医张锡纯对西医药有一定的认识,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两录》大力推荐服用生硫

磺来回阳,他说:生硫磺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不要以为连蛇都望之生畏的硫磺就是毒物,硫磺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用于阳痿足冷,虚喘,虚寒便秘,外用可解毒杀虫疗疮,多人丸散。而金、银、铜、铁都有安神、镇静的疗效,用于小儿抽筋、癫痫、急惊风。 第三法是巧用附子。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提及以附子扶阳的方剂颇多。附子毒性甚强,其毒性在煮煎一个小时后可水解至千分之一。附子能强心,乃大热之药,这味热药配合另一热药干姜(生姜利于发散去寒)便能驱风散寒,回阳救逆。对于真寒假热,寒热交进、阴阳两虚、上热下寒的复杂病情,附子能直攻要害,迅速引火归元。名医张景岳认为药中有四稚,它们分别是附子、大黄、人参、熟地;另一名医师陆懋修认为有四种起死回生药,它们是人参、附子、大黄、石膏。 (吕传彬) 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之比较 两方均有当归、桃仁、红花、柴胡、甘草,都有活血祛瘀、

行气舒肝止痛作用,均能治疗胸胁瘀血疼痛。但复元活血汤又配伍了大黄、瓜蒌根,其攻逐败血、消瘀散结之力较好,以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不可忍者为主。而血府逐瘀汤则配伍了桔梗、枳壳、芍药以开胸行气,用以治疗血瘀气滞,留结于胸中为主者。

法药专

法药专 火神门微信系列讲座~专药法的临床应用(扶阳禅群20161012) 发表于2016-10-12 主讲人:火神门 火神门,男,1964年生,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执行主任。 师承郑卢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扶阳医学讲义》、《火神门》期刊总编辑。 展开 主讲内容(99) (50'5'') 火神门 王献民,号“洄溪堂主”,河南西平人,中医世家,悬壶问世四十余载,自幼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酷爱中医药学及书画艺术,现开办有“洄溪堂”中医诊所。 王先生传承发扬中医药文明,以“救死扶伤”及减轻、解除病难疾痛为己任,潜心钻研中医药理论及实践,精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易经》、《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并精研各家学说,善以中华传统文明阐释现代医学病理。

王先生创造性地使用传统中医药学的五运六气理论、天人相应理论,根据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等,在病情诊断、病理论证以及用药之法上有独到论解,对治疗当今环境下形成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痛风、类风湿、风湿,以及妇科、儿科疾病和老年人疾病等尤为擅长,对现代病理疑难杂症和青壮年亚健康调理等研究颇深。其在祖传药方基础上,实践总结及改进的治疗原发性癫痫、肾病综合症、哮喘、口腔溃疡、鼻炎、痔疮、白癜风及牛皮癣等皮肤病,以及骨质增生、腰椎尖盘凸出、不孕不育、婴幼儿积食等300多个经验方,有药到病除之效。 王先生早年扎根基层当过赤脚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多年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个机构,从事医药教学实践和医药研究,其在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较高成就,被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认定为非常有实力的中医药学专家。 王先生以医交友,广结书画大家、名家,并在一些知名书画大师指导下,工作暇余鉴赏或摹王、欧、柳及怀素等名帖,得到中国著名书画家周凤池、刘岭安、任伟全先生室传,深谙书家用笔、用墨、用水、运气之道,其书法作品风格独具。

修道与仙学的区别

“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 知常养生轩>研讨区>书简点评>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 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 一、“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 我曾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义尚先生在《气功》杂志上刊登了题名的《漫谈修道》:“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气功》1992、7)。胡海牙先生则有《释“仙学”》(《气功》1993、8)予以回应:“仙学”就是仙道之学,而非狭义的修仙之术。仙道为一,不容分割,道为仙之体,仙为道之用,道不易闻,赖有仙而后知道之足贵;仙不易修,端有道而后知仙之必成”,并认为张先生是在“曲解仙学”。张先生又有《再谈修道——兼答胡海牙<释“仙学”>》(《气功》1993、12)。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又有很多人以此为题撰写文章讨论,刊载在《气功》1994、1995年等各期上。除张义尚先生和胡海牙先生各有所指外,其余的人都是隔靴搔痒! 我以为,张义尚先生“修道”与“学仙”的区分所指的是“法”上的问题,而胡海牙所指的“仙学”,则是“仙学”这门“学问”所包括的范畴,是“名”上的问题,看来是“所答非所问”。 陈撄宁先生弟子朱昌亚女士序《大道歌白话解》曰:“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不足以成仙也。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需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到先天之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而道可成矣。” 陈先生亲写《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第六》曰:“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来,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 陈撄宁先生和张义尚先生都看到了“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 到底谁知道:“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也就是“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所在? (2004/04/0109:17pm) 二、对“炼丹”和“修道”的一点认识 至于“铅、汞,真意”,是有他特指的,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代号,丹法不同,所指出的内涵也不同。铅是性质是重,重则下沉;汞的性质是轻,轻则上飞。如果符合这个性质,大抵就可以用“铅、汞”代号之。“真意”,不能和“铅、汞”一起提,因为是两个概念范畴的东西。好像大多数都是“身心意”在一起的。 丹道不是仅仅“心性”的修炼,“心性”的修炼,大抵可以叫做“修道”;“修仙”或“炼丹”,是需要物质的,就是促进长寿的物质。如果以“物质”而言,“铅、汞”就是能够促进长寿的物质。 地元丹法,就是直接运用物质中寻求这些促进长寿的物质。 人元丹法,就是在人体身中寻求这些促进长寿的物质,“铅、汞”可以说一些,汞是自己身中的物质精华,铅是身外彼家的物质精华,所以凡是修炼自己身中所有物质,都叫作“汞”,所谓七般物质。铅,凡是不是自己的物质则谓之“铅”。 如果这个“铅”,是得自虚空中的物质,就是所谓的“天元丹法”。“天元丹法”,也需要先凝练自己身内的物质,之后才能承受外来的物质,否则,纸做的身体是不行的,就象泥盆承水,可以吗?泥土经过烧结变成瓷、瓦,则可以承水了。 地元丹法,是物质化学,是制药工艺,服食所谓地元金丹,也不是纸做的身体可以承受的。可以看出,修仙,大抵是从修炼身体做起,求个铁打的身体,服食那外来的金丹。

扶阳理论

扶阳理论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 授课提纲: 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 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 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 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 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病在三阴,统于太阴 李可 代谢病,如:Ⅱ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 1、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1.1 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1.2 失治误治。 1.3 房事不节。 2、治疗大法 2.1 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 2.2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2.3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 3、注意 3.1 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中气)。 3.2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 3.3 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 4、高脂血症 理同Ⅱ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论肿瘤的治疗思路 李可 一、病因总括 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3、情志内伤。 二、治疗方法 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 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 2.1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2.2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2.3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2.4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2.5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 2.6 有形癥积,削之,磨之,鼓之,荡之,持之以恒。主方加海藻甘草汤。 2.7 少阴阳衰,危在旦夕,救阳为急,大破格;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 2.8 寒伏极深,麻附细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出路。 3、攻下之法不可偏废 3.1 阳明之降是人体最大的降机。 3.2 阳明是排出毒物的最主要通道。 3.3 当以温下为宜。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 李可 1、本气先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于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失运是必备的条件。 2、伏邪存焉 关于伏邪的理论最早肇端于《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通过我们的临证发现“伏邪”的确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毕竟正与邪不两立。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表现;因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 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扶阳法桂枝法系列

扶阳法----桂枝法系列桂枝法系列郑钦安—卢铸之对经方主药~桂枝进行了 长期的配伍环境,配伍运用和配伍规律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经得起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其疗效能够经久不衰,且以桂枝为君药的法的系列,将之称为桂枝法。这套法的系列,其理论源泉来自于内、难、伤寒的医学思想,立法根基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维,其立法组方是严谨的,药性配伍是精练的,临床疗效也必然是灵验的。正因为如此,这套法的系列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和几代人的探索,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而且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桂枝法系列。郑卢医学的桂枝法系列可谓博大精深,其立法组方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其立法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一脉相承的。郑卢医学把桂枝这味药的使用升华到了立法的高度,把以桂枝为治疗核心的气化理论一展无遗,真正应验和践行了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即:“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加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桂枝法系列是郑卢医学“气化理论”的临床运用,是郑卢医学“扶阳抑阴,用阳化阴”思想的高度体现;是郑卢医学“天人合一”立法体系的具体实施。观其辨治是病解灵法,思其

配伍则法解灵方,斟其剂量是蕴含数理,度其剂型则悉有考究。下面共同去收获桂枝法系列之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在临床运用中的据症思辨。扶阳医学临证心法之桂枝法系列一、桂枝基本法类型之一【基本组方】:桂枝尖,贡术,楂肉,炙甘草,生姜,(淫羊霍)。【歌诀】: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术草楂肉姜;伤风有汗用贡术,配加羊藿通阴阳。【法解】:桂枝尖化太阳之气,引微阳由坎而至艮山与楂肉相合,化积消凝,健胃润肝,使阴阳道路易进易出,通达于出入生化之路。得贡术,引土气而金,而水,而木,而火,使五行之运行循循无间。得甘草,辛甘化阳,奠安二土,内外通达皆成自然。得生姜,引阴阳相合,上通心,下达肾,水火既济,乾坤乃能协调。得淫羊藿,一出(桂枝尖)一入(淫羊藿),一开一合,引阳而入阴,宣阳而化阴。再借生姜之力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使膈中之格归于通化之机。此法之用:内外宣通,阴阳协合,营能守中,卫能护外,人身内外如一,百脉畅调,周身舒达矣。【应用要点】:这是基本法的第一个法,彭师将之称为桂枝汤法,伤风有汗用贡术,与桂枝汤作用相同。此法是整个桂枝法系列的基本法之一。桂枝法系列中所有的法,所有的变化,都是从这个基本法开始衍变、衍生、加减,化裁得来的。我们可以据症做到法中有法,法中变法,从而很快的去治愈疾病。此基本法以桂枝尖为君药,统领诸中气药(术、草、楂肉、姜),基本法的这几味药,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桂枝法大起底(五)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桂枝法大起底(五) @火神门按:扶阳流进你的心田,温暖留在我们心间。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摘下星星送给你,拽下月亮送给你,桂枝法大起底(五)送给你,让月亮每天为你升起,让我们每天为你加油。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从本次月圆时开始,火神门人将好事不断!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有一种幸福和期盼凝在月光中,待我们十月十日弟子班相聚时一同守望。明月本无价,人间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中秋的月亮,团团圆圆!愿您和您的家人健康永远!彭重善临证心法之桂枝法系列 15、治湿疹皮疹之法 【组成】: 桂枝、茅术、小茴香、甘草、生姜。蛇床子、地肤子、香白芷、花椒、茯神(苍耳子、陈艾)。 【方解】: 本法在桂枝基本法二(即疏肝醒脾法)基础上(未用淫羊藿),加蛇床子、地肤子、香白芷、花椒、茯神。 蛇床子气平味辛,引血润燥,清肌腠中之燥湿,解皮肤之风

痒。地肤子化皮肤中之垢浊,消肌腠中之凝瘀,开太阳、阳明通达之路。白芷辛香之品,入肺络而通皮毛,化清中之浊,清阴中之秽,凡气血中有留污,瘀积肌表肌腠之滞,皆可化之。三者联袂而用,开太阳阳明之道路,皮肤肌腠鬼门皆开,瘀滞肌表肌腠之邪浊污秽,随太阳而化之汗,随阳明大肠降为便而出;借花椒之开通阴阳之性,但凡内外纤维之空穴之处,其邪气污浊均经其内服外洗而消之。更借茯神宁心神而导湿浊分化,一切皮肤肌腠非常人之物皆能随阴阳运行,渐渐化为乌有矣。 【应用要点】: 此法指皮疹、白屑风、湿疹及皮肤上生籽籽(痤疮),周身发痒之病。病重者,或服数剂未愈者。可加用陈艾、苍耳子。苍耳子不用多服,易令人呕吐或不适。甘草宜生用。 16、去湿通经治痹法 【组成】: 桂枝、茅术、小茴香、炙甘草、生姜、(淫羊藿)。威灵仙、羌活、松节、茯苓、全葱。 【方解】: 本法在桂枝基本法二(即疏肝醒脾法)基础上,加灵仙根、松节、羌活、茯苓、全葱。 威灵仙以根最佳,微苦微辛,擅于通行十二经络。与松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