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名收入或国名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绝对利益/相对利益:绝对利益又叫绝对优势即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相对利益又叫比较优势,关于比较优势的解释下面有

比较优势:即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构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连线。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机会成本: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的数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简称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里昂锡夫之谜:里昂锡夫通过美国资料来验证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正确无误,不料两次的验证结果均表明,生产要素禀赋说不符合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情况,按照人们的理解,认为美国应该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他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恰恰相反,这就出现了一个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史称里昂锡夫之谜

二、填空

1、古典贸易:

1)Smith 模型

英国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作《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效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 Ricardo 模型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优势理论:

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

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相对生产效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每一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2、机会成本理论:

3、重商主义:

杰出代表之一英国托马斯·孟,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系统阐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财富观: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贸易顺差实现财富增长。

2.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贸易是“零和博弈”。

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和贸易。

早期重商主义:

1)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把商品和货币对立起来,认为商品不是财富,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商品,增加金银进口,要求外贸中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出不进,主张每一贸易都是顺差,以金银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也称重金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2)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把商品和财富联系起来。其代表人物托马斯.孟有句名言“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总体上主张贸易顺差,但不必每一贸易都是顺差。贸易顺差是取得金银的手段,货币只有投入流通才会增值。贸易差额论才真正是重商主义。

3、要素禀赋定义法:(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方法)

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丰裕度为(TK/TL)若A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A,B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B,且有:(TK/TL)A >(TK/TL)B

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

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

若甲国的要素禀赋为(w/r)甲,乙国的要素禀赋为(w/r)乙,且有:

(w/r)甲< (w/r)乙

则称甲国是劳动丰裕国家,乙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若物质定义和价格定义矛盾时,如(TK/TL)乙>(TK/TL)甲,而同时(w/r)甲> (w/r)乙时,以价格定义为准。

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向外凸或向里凹的曲线,其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

5、里昂剔夫之谜(含义概念论证方法)

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

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论证:(一)劳动效率的差异(二)人力资本的差异

(三 )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四)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五)要素密集度逆转(六)生产与消费偏离(七)需求逆转

6、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际分工由原来的产业间、垂直型分工转化为产业内、水平型分工;

国际贸易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并且产业内贸易更多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的。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

新的贸易理论解释新的现象。

?主要代表: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uman)、以色列经济学埃尔赫南·赫尔

普曼(Elhanan Helpman)、詹姆斯·布兰德(James Brander) 、兰卡斯特等

三、单选

1、古典贸易:

2、新古典贸易:

3、机会成本:诞生: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概念于19世纪由奥地利学派提出,称替代成本(substitution cost )。

发展:193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哈勃勒(Gottfied Haberler)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以替代李嘉图的劳动成本,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般均衡分折的重要工具。

内涵: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机会成本理论认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部分该商品换取本国机会成本较高的,即比较劣势产品。

4、里昂剔夫之谜:

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5、H-O理论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6、当代贸易理论

7、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核心: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该理论认为:

第一、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第三、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将发生变化;

第四、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形态特征。

9、相似偏好:

?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

?主要观点:

?H-O理论只能解释密集使用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的贸易,可以从供给

角度分析。

工业制成品贸易要从需求角度分析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国内已经存在大规模需求的产品)的基础之上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平均收入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10、H-O-S理论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11、对外贸易依存度:

简称外贸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方法有三种

1,对外贸易依存度=(X+M)/GDP*100%。

2,出口贸易依存度=X/GDP*100%

3,进口贸易依存度=M/GDP*100%。

其中,X、M分别表示进口额和出口额。

12、国际贸易发展史:

中世纪三大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

世界地理大发现人物:迪亚斯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

13、相互需求理论:

创始人:穆勒(1806-187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逻辑学家。

著作:《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穆勒(李嘉图学生)承上启下,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用于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率。

英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穆勒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条件(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的方法来证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国际交易比率。

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理论,阐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

相互需求的基本观点:

1.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而获得成本则是指为了换取进口所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2.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国内交换比率形成的界限内摆动。

3.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交换价格,必须是贸易双方达到贸易均衡的时候,即一国出口总量刚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的价值,或者说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

甲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甲国的出口=乙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乙国的出口

4.国际交换价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彼此的商品需求强度,即对别国产品需求强的国家,它的商品交换对方商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国际交换价格将偏向于它的国内交换价格,则贸易条件将变得不利,反之,贸易条件则变得有利。

5.国际交换价格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价格,分得的利益越少,相反,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价格,则分得的利益就越多。

马歇尔相互需求理论

?马歇尔(Afred 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在马歇尔的国际贸易学说中,主要以国际价值、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为中心进行研究。其主要思想集中在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一书中。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虽然能够解释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确立,但仍然只是一般陈述,不够精确。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亦称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作几何的图解分折。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

1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钻石理论):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15、坎姆模型:

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坎姆模型:说明外部规模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消费者需求偏好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16、重叠需求理论

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

四、解答题

1、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并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下日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模式。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

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TT)),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 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1、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

劳动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

2、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生产、加强

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即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3、相对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

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3、里昂剔夫之谜

4、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创新有两种:

◆一种创新是新工艺,能够以更节约的方式生产现有的产品。

◆另一种是能够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进或者能够生产全新产品的技

术。

◆先进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

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5、HO理论

?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也称要素供给比例理论(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HO )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

来说也是不同的。因此,各国都生产那些能够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密集地使

用其相对丰饶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甲国劳动力丰富,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X,乙国资本丰富,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Y。

6、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核心: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该理论认为:

第一、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第三、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将发生变化;第四、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形态特征。

7、重叠需求理论

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

五、计算题

机会成本(加拿大和中国,大米)

例如某学生大学毕业后,面临多种选择,可以去银行工作,年薪20000元;去某公司工作,年薪28000元;或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收入为零。

问:

(1)如果去公司工作,机会成本是多少?

(2)如果继续读研究生,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机会成本又是多少?

李嘉图模型的拓展:(出口条件、工资、汇率)

在货币化的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能力不仅取决于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货币价格,即相对的工资水平和汇率水平。

一国的出口条件(export condition):

两个产品,多个国家

HO理论(资本/劳动)W/r 给出生产函数,条件、生产最大可能是多少(网上下载)

六、分析思考题

规模经济分类与含义、相同点和不同点

规模经济可分为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两种情况;内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量的提高,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将会下降,通常我们也将内在规模经济称为规模报酬递增经济;外在规模经济指随着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该产业各个企业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将会降低。

相同点:他们两都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不同点: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基本假设不一样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波特认为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援产业表现、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作用。

一、「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将基本条件,如天然资源、教育、基础建设转换成特殊优势的能力。现今国家都已具备完善的交通系统与电信网路,也有最优良的人力,因此基本的生产要素已经不能永保竞争优势,而是建立特殊的优势.

二、「需求状况」,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或服务的需求数量和成熟度.

三、「相关产业和支援产业表现」。一个产业想要登峰造极,就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供应商,并且从相关产业的企业竞争中获益,这些製造商及供应商形成了一个能促进创新的产业「群聚」。

四、「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这是最后一个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竞争方式都取决于所在地的环境与历史。若是一个企业的家乡鼓励创新,有政策与规则刺激企业往训练技术、提升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自然有竞争力。另外,当地若是有很强的竞争对手,也会刺激企业不断的提升与改进。这四个因素对每一个产业的影响

并不相同,应该分别加以评估之,更重要的是,鑽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他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与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塑国家的竞争优势,是政府重要的职责。

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

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创新机制的三个层面

微观竞争机制:价值增值链

中观竞争机制:产业与区域

宏观竞争机制

新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相同和不同(原因、假设)基本假设不同

古典:(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 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 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 (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 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 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 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 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 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 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 “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 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一、本课程主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定义、特点、基本类型和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P1、2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它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P1、3 国际贸易特点 基本特点:贸易主体的两重性。 国家干预,限制严格 信用风险 汇率风险 具体特点情况复杂,风险很大价格风险 运输风险 政治风险 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影响 地区制约,需求多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影响 文化传统对市场影响 出口贸易 商品流向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商品形态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直接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类型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专门贸易 现汇贸易 记帐贸易 易货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贸易量;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惯例。 2、国际贸易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比较成本理论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自由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一、五章): 1.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 察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3.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又称为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 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 一。 4.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 易量。 5.贸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国家进行对外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总贸易体 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 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6.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 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7.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8.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过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 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9.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之 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10.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与/或进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 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 表示。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包括服务、技术等特殊商品的交换。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的法律 1、国内法; 法律冲突 通常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范的办法,可选择一国的法律、按最密切联系的原则;2、国际贸易惯例(ITC); 由国际组织将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反复实践的习惯做法,加以编纂与解释所形成的非强制性文件。 贸易惯例的性质:本身不是法律,没有普遍的强制性,只有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加以采用时,才对合同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在合同中作了与国际贸易惯例不同的规定,以合同规定为准。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常用的三大贸易惯例 3、国际条约 (1)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诸如公约、协定、议定书等各种协议的总称。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of goods 简称CISG) (3)公约分四部分:适用范围和总则;合同的订立;货物销售;最后条款共101条(4)中国关于公约提出的两项保留: 公约适用范围的保留 合同形式的保留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个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因此,只有一个合法的、有效的合同,才具有这种效力,从而对买方和卖方产生约束力。 1、合同的合法性。对于一个合法的合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公共政策; ②违禁品问题; ③敌对国贸易问题; 2、合同的有效性。对于合同的生效要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订约人的能力:自然人(未成年人、醉酒者、精神病人无订约能力)、法人; ②意思是真实的(欺诈、胁迫、错误等无效); ③约因或对价; ④合同的形式: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必须按规定的形式和程序成立才有效。涉外合同必须是书面的。 2、出口贸易磋商和出口合同的订立 根据出口贸易计划,与客户进行接触联系。在与贸易对象建立业务关系之初,为简化今后的贸易磋商的内容,可先与客户就一般交易条件达成协议。

S国际贸易理论复习总结重点

第一章 国贸的含义: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交易内容 二.商品流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三.贸易有无第三国: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四.贸易统计方法:总贸易体系(一般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特殊贸易体系) 五.贸易形式 六.清偿工具:自由结汇贸易(货币),易货贸易(货物),补偿贸易(实物)。 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又称对外贸易值。说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总规模。 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进口总额+出口总额 国际贸易额: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是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出口总额计算。 贸易量:用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国际贸易量:以一定基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额÷世界出口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贸易依存度(外贸依存率或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化程度。 外贸依存率=(X+M)÷GDP 贸易条件(贸易比价,交换条件):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用某一货币衡量的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即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TOT=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若TOT>100 贸易条件改善 TOT<100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利得的变化情况,但是相对基期而言的。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

最新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 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 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 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进 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 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 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一)了解 1. 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人类的交换产生了分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 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③各国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 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 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 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 提高了;③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家 分工中获得利益;(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3)通过国 际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2)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一 种静态分析;(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新要素理论(p72):①技术要素说②人力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 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76)弗农提出。(1)新生期(2)成长期(3)成熟期(4)销售下 降期(5)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p79)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特点:①产品流动具 有双向性②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③产业内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 要素投入。理论解释:①偏好相似论(林德)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 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消费者的消 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越大。②市场结构论。 7.相互需求原理:约翰·穆勒提出结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即 两国两种商品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内,实际的、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自交 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 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相反,如果本国对 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8.非关税壁垒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隐蔽性和歧视性③限制进口的有效性 9:“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己规定在某一时期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代码: 学制:三年学时:96学时 学分:6学分开设时间:第1学期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的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在外贸实践环节中涉及到的证书、文件、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1、知识目标: 1、具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基础知识。 2、具备对国际贸易宏观政策措施的分析能力。 3、进行贸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的业务。 4、能够从事催证、审证与改证的外贸单证工作。 5、能够从事报检报关工作。 2、职业技能目标: 1、理解工作任务的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5、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6、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7、创新能力; 8、组织协调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2、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努力; 5、有较好的安全意识; 6、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三、课程容和具体标准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2、国际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分类及常用术语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现阶段的特点(2)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3)对外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2、领会 (1)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对外贸易、服务(无形)贸易、商品(有形)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净进口、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 3、应用 (1)运用指标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 第二章国际分工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分工的含义与类型 2、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相关解释理论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分工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各阶段(2)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3)各种贸易理论 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考核知识点 1、当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各自含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世界市场的含义与类型(2)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 2、领会 (1)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2)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3)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 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 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 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 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 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 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 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 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 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 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 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 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 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 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 题的专用术语。 11. 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 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 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 1.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 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实务题型和重点 复习原则 基本概念(富有专业色彩)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案例题 一、商品的品名与品质 (一)表示品质的方法 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复样 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对等样品 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 品质的机动幅度(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品质公差(工业制成品中加工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误差)二、商品的数量条款 公量 公量=商品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公量=商品净重*(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数量的机动幅度 允许货物多装或少装的条款即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

溢短装条款(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商品受本身特性、生产、运输或包 装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交货时不易精确计算。为了便于合同的顺利履行,减少争议,买卖双方通常要在合同制定时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这种条 款又称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所谓溢短装条款是指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卖 方交货的数量只要在允许增减的范围内即为符合合同有关交货数量的规 定。例如在合同中规定"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Shipment Quantity5%more or less allowed)。 (1)明确规定(明确规定数量的机动幅度) (2)没有规定(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溢短装条款.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以有5%的幅度.个数,件数计件的商品除外) (3)大约(合同中有“大约”(Approximately or Ab out)的字样是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有10%的机动幅度) 三、包装条款 运输包装(大包装、外包装) 便于仓储,便于运输,便于搬运) 唛头(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 国际标准化组织(收货人或买方名称的英文缩写和简称;参考号,如运单号、订单号或发票号;目的地;件号,包括顺序件号和总件数) 销售包装(小包装、内包装) 保护商品,美化商品,起促销作用. 销售包装上一般附有装潢画面、文字说明和条形码标志。 装潢画面要有吸引力,但是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禁忌。 文字说明要符合国家的标准。 条形码(是一组带有数字的黑白及粗细间隔不等的平行条纹所组成,它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为计算机输入数据的特殊的代码语言)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 (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 (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5)跨国公司的发展 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 (1)能源危机的爆发 (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 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 ★★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 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主张通过国家立法,限制进口,绝对禁止金银输出;尽量出口商品,增加金银输入。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2)后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总体出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的。 2)重商主义的理论概述: 金银是唯一财富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增加金银的数量 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金银的数量 对外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 2.绝对优势理论 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 (2)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3)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4)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 2)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富。 政府不要干预对外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3)理论评价: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利益。 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 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总产量可以增加,而且通过交换使贸易双方 都获得利益。分工模式: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2)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哈伯勒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 国在该种商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 比较劣势。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1)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 (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 4.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认为: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限内,国 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 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对本国 就越有利。 5.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 ①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 足国家利益。 ②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 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 ③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煞了国家和 国家利益的存在。 (2)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 ①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 ②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 首先,只保护幼稚工业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其次,根据比较落后国家在它对比较先进国家所处关系 中的特有情况以及相对情况来决定保护程度。 再次,保护期限应当以30年为最高期限 ③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 ④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 (3)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 ①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②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 6.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 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较少使 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优势。那么, 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 口的应是该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 流向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 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 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缺乏的国家去。 7.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 Model)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随着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将 增加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丰裕要素)的需求,使 该要素的报酬提高;由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随着 进口商品生产的萎缩,将减少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 国稀缺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降低。 赫-俄-萨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 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8.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由于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按照 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而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却说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 型商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完全相 反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9.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 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2)规模经济与贸易 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 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3)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 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异的,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 组中的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 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 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 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4)需求相似性与国际贸易 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工业制 成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 制成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该从需求方面来解释。 林德还提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量就越大。 10.生命周期理论 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 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的 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 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第3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1.贸易条件的含义 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国 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第4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 1.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经济力量的强弱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利益集团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2.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 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国内已经高度发展 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培植国内工业自由竞争的能力——巩固和加 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由保护转为进攻。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 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 限入的措施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贸易自 由化不等于自由贸易) 1)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1)美国的倡导和推动。 (2)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 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1)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 (2)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 (3)普遍优惠制的实施; (4)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有关国家优惠关税待遇; (5)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 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贸易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一场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 围内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