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统计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统计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统计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统计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治理面积一词的使用频度较高。治理面积的统计,作为水土保持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实属必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志对治理面积的理解不一,造成统计工作上的偏差颇大,对水土保持计划、规划以及各项决策都极为不利。本文拟就治理面积的概念、内容、标准及其计算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治理面积的概念

治理面积,顾名思义,是指经过治理的面积,是相对于水土流失而言的。治理面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治理面积,是指在水土流失地面上,按照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多种治理措施进行治理的面积(达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之目的)的总和。如某小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当地群众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一齐上的做法,将这8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治理完毕,并达到规定标准,那么,治理后的面积,就叫作治理面积。广义的治理面积,其治理措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狭义的治理面积,是指在某一水土流失地面上,采取某种治理措施进行治理的面积(达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之目的)。如某村有10公顷坡耕地,存在着明显的水土流失,农民群众把这10公顷坡耕地整修成了无明显水土流失的水平梯田,那么,这10公顷水平梯田,就叫作治理面积。狭义的治理面积,其治理措施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提到的治理面积,多是指广义的治理面积。

二、治理面积的内容及其标准

(一)治理面积的内容

治理面积的内容,是指作为治理面积统计的部分。从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来看,需要作为治理面积统计的部分主要有梯田、淤地坝、谷坊、拦沙坝、蓄水塘坝、人工林地、人工草地以及封禁治理的面积等。

(二)治理面积各部分的标准

这里所说的标准,是就治理面积的统计而言的,它有别于具体的技术标准。治理面积各部分的标准大体如下:

1、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是指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林。它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护坡林、沟坡防护林、沟底防护林、水库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林的大体标准是:造林前必须进行整地,造林初植密度以3—5年内达到郁闭,幼树生长良好。具体密度视立地条件和林种而定,造林成活率须达到80%以上。

2、防风固沙林。防风固沙林的标准同水土保持林。

3、经济林。经济林是指为获取林木的果实、叶片、皮层、胶液等产品而种植的树木。在水土流失地上营造的经济林,由于单位面积的株数少于水土保持林(视立地条件和林种而定),所以必须进行严格的整地,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要求。此外,还须配置其它植物措施,成活率须达到80%以上。

4、用材林。用材林是指为满足经济建设和民用木材需要而营造的林木,其水土保持的标准要求同经济林。

5、薪炭林。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林木。其标准同水土保持林。

6、草地。草地包括固坡、固沙草地,带状间作、轮作草地,防蚀草带。在水土流失地上发展的草地,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整地,覆盖度须达到70%以上。

7、封山育林、育草。封山育林、育草是指在水土流失地上通过封禁等措施,恢复林木和草地。封山育林、育草的面积必须达到造林、种草所要求的标准。根据立地条件和水土流失程度,封山育林、育草可分为全封、半封和轮封。不论是全封、半封还是轮封,只有当封区达到所要求的治理标准时,才能作为治理面积进行统计。

8、水平梯田。要求田面平整,埂堰坚实,有边埂,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还应有排水沟和溢水口。地埂的内外坡可栽培植物。

9、隔坡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要求田面平整,有地埂;坡式梯田的地埂应坚固,埂高应满足设计暴雨的要求。

10、淤地坝。淤地坝是指以拦泥、淤地为目的的单坝或坝系工程。按建筑材料分,可分为土坝、石坝和土石混合坝等。修建淤地坝必须有规划设计,应有适当的排洪设施。

11、谷坊。谷防是修筑在支毛沟内,为防止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抬高侵蚀基准面的小坝。根据所用建筑材料,可分为土谷防、石谷坊和植物谷坊。谷坊的修建应有规划设计,应留有溢洪口,溢洪口下设防冲设施。

12、拦沙坝。拦沙坝是以拦截粗沙、砾石或山洪、泥石流挟带的固体物质为目的,为保护下游工程、工矿企业、农田、村镇、道路等免受危害而修建的沟道工程。按建筑材料划分,可分为浆砌石坝、铁丝石笼坝、格栅坝等类型。拦沙坝必须有溢流口,坝体应留有排水孔,坝下有消力池等。

13、蓄水塘坝(山塘或小型水库)。蓄水塘坝是修筑在山丘区有泉水或常流水的沟道内的小型蓄水工程。修筑蓄水塘坝必须有严格的设计,应设有溢洪和泄水建筑物。

三、治理面积的计算

治理面积的计算,包括治理面积各部分的计算、总治理面积的计算、斜面积折合水平面积的计算等。治理面积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治理面积各部分的计算

1、林草地面积的计算。林草地包括水保林、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等及各种草地。计算林草地的面积,可以公顷为单位。计算时,必须剔除其中的裸岩、荒坡、建筑物等占地面积,以实有水平面积进行统计。

2、梯田面积的计算。梯田包括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波浪式梯田等,其面积宜以公顷为单位,计算时,以实有水平面积统计。

3、淤地坝、谷坊、拦沙坝的治理面积,按设计淤平后的水平面积(以公顷为单位)计算,坝体的水平面积应计算在内。

4、蓄水塘坝面积的计算。蓄水塘坝的治理面积,按设计最大水面的面积(以公顷为单位)计算,坝体的水平面积应计算在内。

(二)总治理面积的计算

计算总治理面积,宜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总治理面积即是各种林地、草地、梯田、谷坊、淤地坝、拦沙坝、蓄水塘坝面积的总和。

(三)斜面积折合水平面积的计算

治理面积如同水土流失面积一样,是指垂直投影所占有的面积,而不是斜坡面积。目前,一些乡镇以下单位,仍习惯把斜坡面积作为治理面积统计上报,这是不对的。斜坡面积要作为治理面积统计,必须进行折算,其折算方法是根据地面实际坡度,查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值,而后根据几何关系计算水平面积。

四、不应计入治理面积的部分

在治理水土流失的活动中,有些治理措施的面积是不应计入治理面积的。不该计入治理面积的部分主要有三方面:

(一)非流失土地上的治理措施面积

如前所述,广义的治理面积,是指在水土流失地面上,按照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多种治理措施进行治理的面积的总和。显然,不是在水土流失地面上治理的面积,就不应该列为治理面积。非流失地面上治理措施的面积大体有以下4种:

1、在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地上整修的地(含各种梯田),包括深翻、整修地堰、配置排灌

设施等。

2、在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地上营造的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等。

3、在无明显水土流失的“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栽植的零星树木。

4、在无明显水土流失的土地上种的草。

(二)辅助性的治理措施

辅助性的治理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地面上配合整修梯田、造林种草、闸沟筑坝等治理而采取的辅助措施或临时性措施。如:耕作措施中的等高耕作、沟垄种植、覆盖耕作、免耕等;林草措施中的水平沟、排水沟的整修,围栏沙障的设置,除草松土、以耕代抚、平茬复壮、整形修剪、灌溉施肥、幼林保护等;工程措施中的排水沟、排灌渠、溢水口、溢洪道、泄水洞、集流槽、跌水、消力池、水簸箕、截流沟、挡水墙、塬边埂的修建等。以上这些辅助性治理措施,有些已经包括在治理面积之内,有的虽未包括在治理面积之内,但本身尚存在着明显的水土流失,所以不应该计为治理面积。

(三)尚未达到标准的封禁治理面积

封禁治理要达到所规定的标准,需要一定的年限。一般说来,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较高,封禁治理的年限相对短一些(一般1—1、5年);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较低,封禁治理年限相对长一些(一般需2—3年)。因此,就南方地区来说,封禁治理时间少于一年的,一般不应作为治理面积统计(还要视覆盖度而定);北方地区封禁时间少于二年的,一般不应作为治理面积统计(也要视覆盖度而定)。

五、容易造成治理面积重复统计的部分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人们常常遇到治理面积“虚”的问题。所谓“虚”,是指上报的治理面积的数字大于实际的治理面积数字。出现“虚”的现象,除去有意夸大者外,主要是重复统计所致。容易造成重复统计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林地的整治和树木的栽植,前后作两次统计,出现重复。造林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所说的造林,即包括林地的整治和树木的种植、栽植等环节。从逻辑学的角度讲,造林与林地的整治、树木的种植、栽植,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即:造林作为母项,是治理面积,而作为子项的整地、挖穴等却不能算作治理面积。如果都算作治理面积并列相加,就会出现治理面积的重复统计。

(二)对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交叉面积的统计,容易出现重复。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侧重于“封”和“育”,后者侧重于“植”和“造”,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然而,它们二者之间往往又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即有时植树造林的范围内有封山育林,有时封山育林范围内也需补植造林。这种交叉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致使二者并列相加,出现部分治理面积重复统计的现象。

(三)对水土保持林和水土保持林中的经济林面积的统计,容易出现重复。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农民为多增加一些经济收入,把一些花椒树、桃树、杏树之类的经济树穿插栽植在水土保持林(刺槐、杨树、松柏树等)中。对于这种情况,在统计治理面积时,就应该把其中的经济林作为水土保持林一起统计,不必再单独统计。

(四)新修的和复修的梯田并列相加,出现重复。新修的梯田应作为新增治理面积统计,可是,作为治理面积统计后的梯田,如果需要复修或部分复修,那么,复修后梯田就不应该再作为治理面积统计,否则就会出现重复。

(五)对报废的治理面积,不计减少,二次治理,二次统计,出现重复。对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而报废的治理面积,如坡耕地种草,草生长几年后就要自然死亡,应该计为减少面积,否则经过二次治理后,容易出现重复统计。

(六)乔木、灌木“二层楼”的地块,分“层”统计,简单相加,出现重复。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地块上有乔木、灌木,乔木和灌木作为不同的林种是可以分别统计的,可是若

把二者简单地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治理面积,那就出现了重复。

(七)疏林地的补植,计入新治理面积,出现重复。对原已作为治理面积统计过的林地,如果需要补植,那么补植后的林地应计入改善面积之内,如果将其计入新治理面积,就出现重复。

(八)梯田边上种植的树和梯田同时统计,分别填报,出现重复。近几年,不少地区推广“地边栽一行”的经验,这从保持水土、增加经济收入的角度讲是一项好的措施,可是在统计治理面积时,很容易出现重复。如有些基层水保部门,在统计了水平梯田的面积之后,又将“地边树”折合成新造林面积上报,这就出现了重复。

(九)对梯田与梯田间林草地面积的统计,容易出现重复。有些治理面积是梯田与林草地交叉布设的,对于类似的面积,较好的办法是分别统计,互不包含,否则就容易出现重复统计现象。

编辑:qzslszy 【打印本页】【关闭】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1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段新闻视频。(中国水土流失现状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带来的巨大危害。正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一起探究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感悟植被、降水强度及土壤疏密程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 高动手及观察能力。 3.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承转]早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本节我们再结合高中知识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位置有何特殊性? 2、黄土高原的成因,土质有何特征? 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降水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率如何? [承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千百年来,水土不断地流失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板书] 危害 水土流失 [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在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在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材料二据统计山西省在1464年~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陕西省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平均约2.5年一次。此外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河流干、支流,可引发洪涝灾害。 材料三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久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生思考回答] 根据材料一得知(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根据材料二得知(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根据材料三得知(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转]“地上悬河”到底有多悬呢? 展示图片:“地上河”示意图和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 [承转]水土流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害,要想减轻危害,就要先探究它的成因。 [板书] 对当地 危害对下游 水土流失 成因 [承转]南宋诗人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探究它的成因。 [温馨提示] 1.实验分工:第1大组—实验探究一 第2大组—实验探究二 第3大组—实验探究三 2.实验步骤: 先明确实验过程,然后按要求操作,操作时注意观察比较,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一、 (1)地区: 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 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 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 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二、 (1)地区: 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

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 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三、 (1)地区: 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 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四、 (1)地区: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2)成因: 自然因素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1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设计意图:研究区域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定位,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做铺垫。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开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称,每年经陕县的下泄泥沙约90%来自黄土高原,随着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3000余万吨。泥沙在黄河下游地区流速下降,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悬河”,历史上造成无数次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图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3.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框架图来展示该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阅读下列实验过程,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实验1: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 (1)地面坡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强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3: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3)土质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4: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 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4)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越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四)水土流失的成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修路、采石等。 地域比较

黄土高原: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流水侵蚀为主】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一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 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三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 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治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2.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貎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做法。 [讲授新课] (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貎。而我们通过图片看到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貎发育,表现为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高原面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投影)“黄土地貎主要类型”,学生阅读大致了解黄土地貎类型,教师介绍课本所提及 再投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指读出塬、梁等黄土地貎,并根据对黄土塬面区和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的比较,判断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读两个数据: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地区为11万平方千米)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保持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保持 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天然地表和地下水,达到符合人们需要而进行的工程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及运营期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农业及生态环境,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直接威胁到生态安全。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有效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一旦施工或运营期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不仅会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影响到农业和生态环境,而且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会造成河道堵塞、河床高,削弱防洪能力,降低水利工程的寿命,严重时造成灾难的崩溃。 (1)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大多是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施工场地狭窄,进入困难。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临时工程、施工现场平整、运输道路和施工交通道,临时仓库等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对地表原灌木林地和草地植被、地形及地貌构成均会损害,短时间内地表裸露,地貌是重塑,原稳定的自然状态的始终不能发挥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使其蓄水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减弱。水土保持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土壤

侵蚀增加。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运输道路和施工交通道容易因运输易破碎、降水时路面泥泞、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2)土石料场开采与取土造成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尤其是一些规模巨大的枢纽工程,需要土石料较多,外运不现实,这样势必建土石料场进行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和土层遭到破坏,这些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失暂时无法恢复,其中一些是不可逆的,增加了原有的土壤侵蚀强度与水土流失。土石料开采结束后剩余的土壤母质以及易风化岩石风化壳,由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并且没有坚实的土壤植物根系覆盖,耐蚀性和耐冲击性迅速下降,降雨时大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建设工程废弃物造成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中产生了大量要处理的弃土、弃石、弃渣,其中大部分是结构松散的砂石(砂页岩、玄武岩、石灰岩),这些建设工程废弃物,如果任意堆放,临时排水、支挡等必要防护工程不到位,遇到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有的地方这些废弃物在短期内会造成了大量流失,污染河流、甚至饮用水源,使下游和周边地区存在很大风险。 (4)工程运行后造成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不一定会在施工阶段或生产运作阶段全部显现出来,很多都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种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才逐渐被人们觉察到。水利工程建设必然改变河流原有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条件,引起地表形状及稳定性变化,如果水库完成并运行,水面在风的作用下会形成一定波浪,冲击水岸,形成崩塌,导致土壤侵蚀,水土

中国水土流失分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的范围 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 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 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 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10T15:25:47.8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何绍昌李作仁[导读] 生态以及社会三者效益,切实降低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现象,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务组 675700;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母子垦水库管理所 675700 摘要:当前我国有一项基本国策就是水土保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成国策要求,结合我国水土工程治理体系而言,水土流失治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防治工程,维持当前生态发展的重要在于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主要在于水土流失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等特性,这就使得相关施工防治措施实施受到很大阻碍,本文通过概述什么是水土流失及其特点,探究如何进行防治工作,希望 以此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关键词: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 前言所谓水土流失防治,具体来说就是由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理的工程措施,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面对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下,积极针对自然灾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为社会带来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者效益,切实降低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现象,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概述水土流失所谓水土流失,具体来说就是由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雨水不能及时消纳等等,这就使得土壤与水分出现同时流失的自然情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所处立面坡度比较大,对土地的使用方式不符合要求,表面植被受到损害,农民耕作方式不合理等等。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于土壤表面耕作部位受到损害,使得土壤肥力逐渐衰弱,淤泥阻塞河道、水库,使得水利工程带来的效益有所降低,甚至会出现各种水灾旱灾的现象发生,严重情况下影响农业生产。 2.水土流失特点首先,我国地势呈西部高,东部低的形势分布,其中山地、丘陵以及高原占据整个中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地区自然地理比较特殊,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国内大多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其次侵蚀方式多样化,种类也比较复杂,例如水蚀,风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土流失;其三,土壤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收到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流失量为五十亿吨,足以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以及流失量大的特点;其四,出现水土流失情况的区域主要在坡耕地,由于坡耕地收到水力以及沟道重力的侵蚀,使得我国水土资源破环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生产力;其五;由于开发商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水土流失,今年我国工业以及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由于需要建造大量基础建筑导致原有的土地面貌和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产生大量废弃土等其他材料,使得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3.1降低土壤坡面径流量,提升土壤吸水以及坡面抗冲能力首先,在针对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时,应该先从土地地表径流形成区域开始进行防治工作,然后在沿着径流运动的路线,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设置防护措施进行治理,实现区域预防与治理两者之间共同执行,将预防作为防治主要工作,将治理坡与沟两者之间相结合,治理坡为主要治理部分;其次将工程与生物两者之间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生物措施作为主要治理方式,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性整体治理。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界自然修复的能力,结合当前科技措施,采取分区域的方式进行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对防治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为国家未来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3.2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治理通过运用植树造林的防治方式,用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以及流失面积集中、稀疏的区域,同时还能应用于不能采用封禁措施进行治理的侵蚀区域,这种防治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树木与土地相适应,营养袋培育树苗,统合施肥治理等等,对流失情况过于严重区域、土地坡度比较陡的区域,应该运用培地梗进行辅助防治,必要时可以挖平水沟等工程来强化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1]。 3.3加强预防监控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问题由于对水土流失的宣传工作不够,使得有些部门或其他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其基本国策意识以及法制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水土保持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在陡坡度为25度以上的地区进行农作物种植以及土地开垦,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合格的区域采取逐步退耕还林,种植草木,切实恢复区域毁坏植被之处。但这项规定目前还没得到真正的解决和落实,另外今年各种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对水土保持法的工作团队健全,切实执行国家中各种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法律法规。此外相关部门或企业等在进行建设项目开发时,还要明确考虑到项目对周边水土是否会造成影响,严格控制在规定标准下进行土地开垦,对毁坏林地、草地等行为要严惩处理[2]。 3.4树立好生态与社会之间经济效益关系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同时,还要结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主要是因为水土保持的同时结合经济效益共同进行,激发大众参与到其中来,但就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来看,除减少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还需要构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的产沙量考核标准,最终目的是在治理效果中,突出治理后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时还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3.5积极进行保持水土的科技研发与投入工作积极开展并实施科教兴水土保持的治理战略,提升科技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使用率,加快我国水土保持防治有分散向规模、防护向开发以及粗放向集约的方向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科技投入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资源较少,普遍存在经费少,科研工作者工作待遇低的现象,尤其是水土保持工作者,工作位置处于比较偏远的区域,设备差,高科技技术使用比较少,很难大范围的实现水土保持推广工作,基于此只有加强对水土流失方面的科技以及人才的重视,才能切实提升我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水平[3]。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