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

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07号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已经2014年7月28日市政府第14届1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市长 陈建华

2014年9月12日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

第一条 为控制和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雨水径流控制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应当遵循城乡统筹、统一规划、源头控制、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第四条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级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的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绿化、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雨水径流控制相关工作。

第五条 排水总体规划、排水详细规划应当合理规划雨水滞渗、收集、调蓄、储存、利用、排放等设施,减少不透水面积,提高雨水调蓄与滞渗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量。

第六条 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是其排水设施的组成部分,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其建设费用应当纳入项目建设投资。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技术指引,经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后实施,指导相关单位设计、施工和使用雨水径流控制设施。

第七条 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时,应当告知建设单位同时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雨水径流控制措施,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第八条 建设项目的建设前雨水径流量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根据原始地块1∶500或1∶2000地形图,通过统计建设不同下垫面对应的雨水径流系数表的方式确定。

建设项目的建设后雨水径流量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相关规定计算确定。

第九条 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城镇公共道路雨水的排放和削减应当设置渗排一体化系统;

(二)新建项目硬化地面中,除城镇公共道路外,建筑物的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40%;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应当分别设置渗透性铺装设施,其渗透铺装率不低于70%;

(三)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之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应当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设于绿地内的雨水口顶面标高应当高于绿地20毫米以上;并可以设置能在24小时内排干积水的设施;

(四)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不小于其汇水面上重现期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渗透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五)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的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3米;

(六)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材或者渗排水管时,地下建筑顶面可作为透水层;

(七)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当为耐水植物。

鼓励建设项目设置屋顶调蓄设施或者绿化设施。

第十条 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路外,每万平方米硬化面积应当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和生态景观池塘、循环水池等合并设置、综合利用,应当具有削减雨水洪峰径流量功能,并可以在12小时内排到最低水位,其外排水量不应超过公共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审查的公共排水设施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雨水径流控制内容。

建设单位向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审查的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其排水工程设计应当包括雨水径流控制内容。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就建设项目的排水工程设计征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前款规定的雨水径流控制内容应当包括开发前和开发后雨水径流系数计算书、外排雨水量计算书、雨水径流控制设施、规模和布置图等。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意见。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配套排水设施建设,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当就排水工程设计征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单位在申请配套建设排水设施的建设工程规

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城乡规划、城乡建设、排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复意见和图纸施工;

(二)质量符合排水工程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

(三)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完好,试运行正常。

雨水径流控制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返修或者重建。

第十四条 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由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负责养护、维修和日常管理。

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劝告和制止阻挠、妨碍径流控制设施的管理、保护、养护维修或者损害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行为,并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的要求使用雨水径流控制设施,不得将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挪作他用,或者阻挠、妨碍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管理、保护和养护维修。

禁止以下损害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行为:

(一)堵塞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妨碍排水;

(二)擅自占压、拆卸、填埋雨水径流控制设施;

(三)向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倾倒垃圾等废弃物;

(四)向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倾倒、排放超标污水和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易爆等有毒有害物品;

(五)其他损害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行为。

第十六条 在汛期,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法承担防汛抗洪义务,服从防洪、排涝、抢险的统一指挥调度。

第十七条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巡查制度,定期巡查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监督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和养护维修责任单位的养护、维修和日常管理工作。

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排水、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雨水径流控制设施不符合规定条件,建设单位不组织返修或者重建的,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对于公共排水设施的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罚款;

(二)对于本条第(一)项规定之外的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规定,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按规定对设施进行养护、维修和日常管理的,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不按规定使用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或者将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挪作他用,或者阻挠、妨碍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管理、保护和养护维修的,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损害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照《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雨水径流控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履行防汛抗洪义务,严重影响防洪,构成治安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雨水径流是指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未进入土壤沿地表流动的水流。

本办法所称室外可渗透地面率,是指透水地面面积之和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面积大于或者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以及透水砖、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

本办法所称硬化面积,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屋顶、道路、广场、庭院等部分的硬化面积,具体计算办法为“硬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透水铺装用地面积”。其中屋顶硬化面积,按屋顶(不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的投影面积计算。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4年9月19日印发

广州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评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 一、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概况 (1)规划概况 广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黄埔区是6个中心城区之一,但黄埔区的发展现状与中心城区的地位反差较大。由此,市委、市政府对黄埔区提出“港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区”的发展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黄埔区的开发建设,明确树立黄埔区作为广州市6个中心城区之一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推进“东进”城市发展战略举措,优化主城区的人口、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动黄埔区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把黄埔区打造为宜居宜业的综合城区,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广州黄埔滨江新城规划环评编制工作。 滨江新城规划范围北至广园路及黄埔区界,西至石化路,东至南岗河、南至黄埔区界,外加云埔工业区东诚片与南岗片之间的沧联村用地以及南岗东南部的滨江用地,规划面积约36.53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量为2696万平方米,主要为居住与商业服务设施。其中居住建设面积共约1220万平方米(含村居住),商业建筑面积838万平方米(含村物业),工业物流仓储建筑面积387 万平方米,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为251万平方米。

图1 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图 (2)规划调整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水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域产生生活污水10万m3/d,工业废水2.7万m3/d。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其中规划区域分为两个污水分区,以开发大道为界线,西片区污水纳入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东片区的污水则纳入东区污水处理系统。西片区和东片区污水量分别为8.1万m3/d和4.6万m3/d。 环境空气影响:规划调整后,工业用地从原来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对部分排污较多或产能不高的传统产业进行用地置换,增强规划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按规划方案实施,规划区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或有所削减, 有利于改善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广州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广州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基本情况 六号线一期起点为广州西面的金沙洲地区的浔峰岗,高架跨过北环高速公路后 沿金沙洲路中央往东南方向前进,于沙凤村东侧以白沙河大桥横跨珠江支流,连接 到大坦沙岛之沙头顶。之后线路转向正南,由高架转入地下隧道,往南至双桥路侧 与五号线换乘。线路下穿广三铁路后,斜穿珠江支流,于旧广州南站范围内多宝路 处设如意坊站。线路沿黄沙大道往南抵达大同路处的黄沙站与一号线换乘。之后线 路沿六二三路,穿过文化公园,人民南路,沿一德路抵达海珠广场与二号线换乘。 绕过广州解放纪念碑后,依次经过泰康路、万福路、越秀南路后,穿过东华南路及 大沙头路附近的一大片建筑物,抵达东山湖公园。隧道下穿东山湖,折往东北方向,沿东山大街、龟岗大马路、署前路,与一号线再次换乘。随后线路辗转沿农林下路 往北,于区庄站与五号线再次换乘。之后线路以小半径曲线转入先烈中路、先烈东路,再转入广州大道北、兴华路,与三号线主线在燕塘站换乘。线路沿燕岭路往东 北行进,于天河客运站与三号线支线换乘,最后沿天源路抵达终点长湴。 广州地铁六号线一期将于2013年底开通试运营。 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已于2009年10月30日开工。 二期工程(长湴——萝岗街)全长17.6公里,设车站10个。各站为:华南植 物园、龙洞、柯木塱、高塘石、黄陂、香山路、科学城东、暹岗、萝岗、香雪。二 期全部为地下线。 根据新的规划,线路通过高塘石后,沿广汕路往东行进,跨大观路立交桥,过 联合村,在黄陂村设黄陂站,沿广汕路东行,在开创大道路口折向东南,沿开创大 道行进,在香山路口设站。后继续沿开创大道行进,在科学大道路口、科学城东侧 设科学城东站。经颐年园、暹岗村,在丰乐路口设暹岗站,与四号线换乘。线路沿 开创大道东行,在萝岗中心区南侧设萝岗站。之后下穿北二环高速公路,止于荔红 路口,设终点站香雪站。线路长约10.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6座地下车站。 国家发改委已于2009年2月批准提前实施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长湴至萝岗街)建设。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是萝岗区科学城通往市中心区的快速通道。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3T16:26:13.0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蒋健陈奇良孙艳涛陈义飞邓洁[导读] 摘要:初期雨水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 摘要:初期雨水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以肥东县店埠河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为例,从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标准确定、截流系统设计、初期雨水调蓄站设计等方面分析,为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初期雨水;模型;智能截流;调蓄池 1背景 1.1排水现状 店埠河流域面积579.6km2,为南淝河最大支流。肥东县城位店埠河上游,规划建成区总面积57.99km2。肥东中心城区已形成合流制和分流制并存的格局,合流制地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根据《肥东县城市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店埠河流域划分为26个子系统,汇水面积144.49Km2,建成区主要涉及店埠河西片、店埠河东片和横大路泵站低排区,总面积约16.93km2。 1.2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现状 根据考核要求店埠河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目前,店埠河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不断完善,肥东城区旱季污水已基本得到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日益凸显。根据初期雨水监测结果,城区排口初期雨水中氨氮浓度8.43~66.5mg/L,总磷0.56~4.03mg/L。由于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高负荷冲击,导致水质恶化,并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2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思路 初期雨水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广泛性。污染负荷随时空变化幅度大,研究、控制和处理的难度也大[1]。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源头措施主要包括低影响开放、地表清扫、管道疏通和非工程管理措施等[2]。过程措施包括截污纳管,利用下凹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对污染进行过程净化;末端措施主要有新建初期雨调蓄池、调蓄隧道和雨水净化湿地等。店埠河城区段的建设强度较大,可利用的土地少,综合比较分析近期主要采用在末端进行初期雨水截流调蓄,初期雨水通过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 3.1工程范围 店埠河上游为肥东境内城市面源污染最重的区域。本案建设范围为店埠河上游店埠河西片、店埠河东片和横大路泵站低排区,总面积16.93km2。 3.2截流标准 对店埠河(包公大道-横大路)段排口的汇水区域进行下垫面及管网系统分析,建立SWMM模型,模拟分析初期雨水污染特征。店埠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尚未完成,参考十五里河流域治理工程,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约40%可达到流域总量削减目标,通过SWMM模型模拟分析,当合流制地区截流8mm,分流制地区截流5mm时,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约41.3%,可达到削减目标。据此核算,初期雨水截流调蓄总规模约7万m3,采用初期雨水调蓄池调蓄5万m3,初期雨水截流管调蓄2万m3。 图1SWMM合流制区域截流效率曲线 图2分流制区域截流效率曲线 3.2截流系统设计 对常用的堰槽式截流井、自控截流井、智能截流井比较分析如下:表1截流形式对比表

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 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已致谢。 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璺盈 刀弓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本人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了解并愿意遵守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在导师指导下创作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西安理工大学所有,本人今后在使用 或发表该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时,会注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 如下使用权,包括:学校可以保存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可以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西安理工大学对学位论文全部内容编入公开的数据库

进行检索。本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 院办理。 经过学校保密办公室确定密级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相关保密规定执行;需要进行 技术保密的学位论文,按照《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内容进行保密附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论文作者签名: 如年彳月日 :刍玺导师签名:≮垄』叁坠摘要 煳聊~ 论文题目: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学科名称:环境工程 研究生: 田露 作者签名: :卫盈 指导教师: 贾忠华教授 导师签名:≮地垒 罗纨教授 导师签名:趾 摘要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对雨水径流的水文过程及水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为了在城市景观格局的限制下,尽量地减小这些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城 市雨水处理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监测试验与实验室化学分析,从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削 减两个方面研究了雨水花园这一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对屋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取得成果 如下: 、从至年对场降雨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总磷、硝氮 以及总悬浮物随降雨过程变化很大,其中降雨初期径流中,上述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总 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基本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体标准,最大浓度是《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标准的倍左右:降雨后期总磷、硝氮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而总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资源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 、雨水花园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浓度

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编制方法优化探讨——以广州市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整合为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优化探讨——以广州市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为例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建设活动日益增加,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城市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而现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大环境及政策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客观上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身也要进行不断的变革,既要放开应该放的,又要管住应该管的,既要有法律的刚性、又要有适应市场的应变性、灵活性、包容性。这些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改革和优化。 广州市于2009年开展了“控规全覆盖”的工作,全部工作分为“已批控规上网、在编控规整合和新编控规”三部分内容。首先开展在编控规整合,主要是对各区所有在编控规进行核查、梳理和整合,从中发现和解决以往控规编制中的问题。下面以广州市在编控规整合为例来说明控规编制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1、本次原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控制指标的确定存在多头依据,缺乏引导性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确定的依据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已颁布实施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要求,基本规划原理和经验等。由于这些依据的效用、审批时序不同,部分甚至存在矛盾,设计单位在选择依据时无所适从,影响了控制指标的科学性。

1.2 现状调研不够翔实,数据陈旧 由于部分原在编控规编制年代较为久远,部分现状调研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情况,而控规整合单位对大面积的规划整合范围内的现状情况并没有逐一摸查,造成现状核查报告中现状调研数据不能让人信服。 1.3 编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衔接协调 1.3.1缺乏对城市建设总量的有效把握,难以保证宏观上的控制 城市总体规划只是确定城市总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城市开发建设密度没有明确的规定,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分区规划的建设容量控制,导致分区规划从局部地区出发规划建设容量,难以避免宏观上的失控和无序。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难以把握对宏观总量的控制。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广 州 市 轨 道 交 通 十 一 号 线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第 一 册 正 文)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全文公示版) 铁 四 院 图 文 中 心 制 作 建设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评价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武 汉 地 址:中国武汉武昌和平大道745号 邮 编:430063 电 话:(027)86812844 传 真:(027)86811444 网 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710874150.html,

1……1……2……4……6……7……8……9……10……11……13……30……30……31……31……48……58……59……59……61……62……64……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示意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示意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1 总论 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 1.2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及落实情况 1.3 编制依据 1.4 评价指导思想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7 评价工作等级 1.8 评价因子 1.9 评价标准 1.10 环境保护目标 1.10.5 电磁环境目标 1.10.6 地下水环境目标 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说明 2.3 影响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活动简述 3 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特征 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3.3 环境质量概况 4 声环境影响评价

64……66……74……77……91……101……104……104……105……113……114……133……144……146……146……146……148……152……153……153……157……159……163……163……4.1 概述 4.2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分析 4.3 噪声源类比调查与分析 4.4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4.6 评价小结 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述 5.2 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5.3 振动类比调查与分析 5.4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5.6 评价小结 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6.1 评价范围、内容及依据的标准 6.2 工程沿线现状调查及监测 6.3 电磁污染源特性及影响评价 6.4 治理措施及建议 7 水环境影响评价 7.1 概述 7.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7.3 赤沙车辆段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7.4 车站污水排放影响评述 7.5 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地表水环境的 影响分析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2)屋顶条件。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3)降雨条件。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计算机文件标准(new)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计算机文件标准 1总则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相关的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制定本标准。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计算机文件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及图则。规划设计单位应严 格执行本标准的规定,送审时提交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子文件。 2成果文本文件标准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文件文本部分采用Microsoft word的文件格式。规划 成果图形的属性采用Microsoft Excel的文件格式。 规划说明文本文件采用中文命名方式,以项目名称作为文件名。WORD文档中尽量 不要使用一些特殊字库,对于文档中有表格及插图的情况,Word文档中尽量不要使用特殊 格式,以免不同版本的变形或丢失。 规划成果图形的属性数据有:道路属性数据,管线属性数据,公共和市政设施属性数 据(现状和规划),图则属性数据。采用一个EXCEL文件5个sheet表存放,命名以项目名 称作为文件名。其中规划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属性表格形式如下: 3成果图形文件标准 成果计算机图形文件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调查和确定的空间定位信息的准确表述,主要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3.1 文件的格式 设计单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VER14.0 或以上版本)DWG 格式,设计单位提交的计算机存贮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建库的基础资料,必须统一使用DXF 标准交换格式文件,规划设计成果的效果图和插图必须采用JPG 图像格 式文件。 3.2 文件的命名文件采用中文命名方式,其中图名要和《规划成果说明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地块图则图形文件以地块的编号命名(编号规则参照 3.9.1.2),如图形中包含多个地块,文件名以第一个编号命名。 对图形中附有插图的情况,要首先由相应的序号和图名建立文件夹,然后将图形文件及插图存放在同一路径下,同时保证插图的链接正确。 3.3 字体标准图形文件中的中文注记、英文注记、数字注记及图例说明统一使用“宋体” ,图名使用“黑体”。字体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以保证图面内容清晰、美观为原则。 如在规划设计中确实需要使用其他字体,设计单位须在提交规划成果文件的同时附带相应的字库文件。 3.4 坐标标准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直接为城市建设管理服务,设计单位提交的图形文件必须采用广州坐标系和高程系,坐标单位为“米” ,距离单位为“米” ,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坐标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三位。 图形不得旋转、平移或缩放,用地、道路坐标须准确无误。 3.5 图形表示要求在计算机图形文件中的面状图形应当在其所在图层上完整的表示出该多边形的边界,并构成封闭的多边形。不能用较宽的线划表示狭窄的面状区域,如沿河、沿路的绿化带等。 线状地物(如一条管线或一条道路)一般用PLINE (而不是用多条LINE )表示,在属性(如管线管径)变化处应断开为两条线。一条线状地物不能用两条线型不同的线(如一条细线,一条粗线)重复表示,如确有必要,则应放在不同的图层。不允许出现重复的、 多余的多义线。 点状符号应该根据“符号标准”的规定,在AutoCAD中将符号作为Block用Insert 插入在其所在位置。 要求提交的各图中点、线、面状地物、面域填充、注记应分别放在不同的图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地块边界线(独立用地)和点状符号(独立用地及非独立用地) 放在不同图层。 要求每一图幅加注图名、图例及指北针。 3.6符号标准 计算机图形文件中的符号主要是指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公建设施。为了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2011-2015年建设方案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和市人大审议,计划2015年前继续新建11条线路(含延长段)共312.6公里,其中,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争取2015年底建成。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司拟同时启动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七条线路的前期研究项目,以尽快稳定各新建线路方案,促进各线路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为上述线路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1)十三号线二期(凰岗~鱼珠) 十三号线二期起于凰岗,止于鱼珠。 罗冲围客运站地处广州西北出口的增槎路,是广州八大出口的西北主要出口起点。罗冲围地区有富力半岛花园、盈福居、松洲花园等居住小区,居住人口密集。为改善罗冲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十三号线线路出东风路后向西经流花路,到达罗冲围地区。由于车辆段选址原因,线路继续沿增槎路向东到达罗冲围客运站后折向北,至西槎路口设起点站凰岗站。 (2)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大沙东) 七号线一期主要经过广州南站地区、汉溪长隆万博发展区、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构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快速通道。其中小谷围岛作为大学城发展区的核心,现状开发已初具规模,且由于四号线大学城南站建设时已同步建成七号线车站及部分区间,七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选在大学城南站,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在保证近期客流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块开发,使得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和周边地块开发实现双赢。

二期工程继续延伸至黄埔区,覆盖深井和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黄埔区商业中心,终点选择在黄埔大沙东站。线路延伸使七号线作为接运线的功能增强,将城市的南拓轴(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与东进轴(五号线,十三号线)串接,远期还与八号线、十二号线、广莞惠城际线形成换乘,不仅方便沿线客流进入新、老城区中心,亦减轻地面交通的过江通道压力;且长洲岛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非常著名的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古迹,二期线路也为东部去往广州南站的旅客提供便捷通道,同时支持黄埔区发展。 (3)四号线南延段(金洲~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南延段起点由金洲站接出,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主要覆盖南沙岛重点区域。南沙岛发展定位为南沙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多中心网络式布局”的中心之一,南沙科技创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海滨新城的典型示范区。广州市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南部地区集中建设大学城重点发展区、广州新城、南沙重点发展区等三个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四号线延伸至南沙,能够将南拓轴的各核心节点串联起来,通过建立“TOD”土地利用发展模式,带动南拓轴沿线的土地开发建设,对实现“南拓”的城市布局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四号线工程南延段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是顺应广州市促进“知识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在东部珠江口滨海地带,规划建设新的大学园区,以及南沙汽车城和南沙客运港建设的需要;是稳定城市结构形态、实现广州总体规划的需要。 (4)十六号线(新塘~荔城)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六号线西起增城市新塘镇新塘火车站,并在新塘火车站设置新塘站,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新塘站平行换乘,强了增城市与中心区的联系。

2020年广州地铁线路规划图

方案一(小环线方案) 方案一采用了经行康王路的小环线方案,选择了东风路东西干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构建了拆解三号线支线形成的十号线与新八号线构成的X形对角线。远期轨网由20条城市线和11条城际线组成,轨网总里程为1041公里,其中城市线里程为761公里。 (1)轨道环线 环线利用原八号线,新增康王路、人民北路、火车站、广园路、广州东站、天河北路、中山大道、员村二横路走廊构建,全长35.5公里,设站31座。该环线串接两大火车站,并直接连通所有外围放射线,整合了珠江两岸并带动员村、琶洲等重点地区的发展。 (2)十字快线 三号线(南北快线):北起新机场,南至海鸥岛,串接了花都、白云、天河、海珠、番禺等5区,线路长75.5公里,设站33座。预留与花都九号线贯通运营的条件。 十三号线(东西快线):线路西起白云湖,经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港前路、广深公路,东至新塘,线路串接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萝岗、增城等七区市,线路长55.1公里,设站24座。另设东莞支线(沙埔-东莞):线路西起沙浦站,向东经黄埔客运港,延伸至东莞,广州段长6.5公里,设站2座。 (3)X形对角线 1十号线(西南-东北对角线):线路西起穗盐路,经花蕾路、同福西、东湖路、寺右新马路、天河路,与三号线支线贯通,向北延伸至天河客运站,线路长20.9公里,设站15座。 2八号线(西北-东南对角线):线路北起凰岗,经西槎路、白云大道、下塘西路、东川路、二沙岛、双塔路、新港路,向东延伸至化龙,该线长35.3公里,设站25座。 表1 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一指标一览 线路 长度 (km) 线路名称起讫点 城市线 一号线18.5 中山路线西塱-广州东站 二号线32.3 嘉禾线嘉禾-广州新客站 三号线75.5 市桥线新机场北-海鸥岛 四号线70.4 科学城线暹岗-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支线 5.6 琶洲线琶洲-大学城北 五号线41.7 环市路线滘口-黄埔客运港 六号线41.9 沿江线浔峰岗-萝岗 七号线33.3 新造线广州新客站-萝岗 八号线35.3 双塔路线凰岗-化龙 九号线16.0 花都线汽车城-高增 十号线20.9 同福西线穗盐路-天河客运站 十一号线35.5 市区环线火车站-赤岗-东站 十二号线22.8 新滘路线东沙-汇景新城 十三号线55.1 东风路线白云湖-新塘 十三号支线 6.5 东莞支线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十四号线62.6 从化线火车站-街口 十五号线30.5 南沙环线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

雨水径流控制方案15.12.24

白云致友汽车配件交易中心雨水径流控制

一、雨水径流量计算 建设前本项目占地面积47798m 2,下垫面主要为碎石路面、土路面和公共绿地。碎石路面占地面积12000m 2,土路面占地面积17198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 表1 建设前下垫面面积统计 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m ld ld kst kst fst fst S )F ()F ()F (''''''ψ?∑+ψ?∑+ψ?∑= ψ= 【12000x0.40+17198x0.29+18600x0.15】/47798=0.263 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总公式: 750 .0)259.11() lg 438.01(427.3618++= t P q =357.5L/s.ha=0.357 L/s.m 2 1).设计重现期:P=5a 2).设计降雨历时:t=20min 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263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为Q (jsq ),建设前没有雨水径流削减措施,因此Q d (jsq )=0 Q (jsq )= Q s (jsq )-Q d (jsq ) =0.263x47798x0.357=4490L/s 式中:Q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L/s ); Q s (jsq )——建设前雨水设计流量(L/s ); Q d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措施径流削减总量(L/s )。 建设后下垫面主要为透水地面、绿地和不透水地面。透水性人行道、露天停车场、铺装地面面积8184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硬屋面硬化面积9500m 2,非渗透车道路面7000m 2。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前言 (1) 1.1编制依据 (2) 1.2评价原则 (7) 1.3评价对象和评价重点 (7) 1.4评价范围 (8) 1.5评价时段 (11) 1.6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11) 1.7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7) 1.8评价标准 (24) 1.9主要技术路线 (27) 2规划概述与分析 (28) 2.1规划背景 (28) 2.2规划概述 (29) 2.3规划协调性分析 (50) 3环境质量现状与预测 (51) 3.1环境质量现状 (51) 3.2环境影响预测 (52) 4规划合理性综合论证 (56) 5 规划调整建议 (58) 6综合结论 (59)

第一章总论 1前言 2010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0〕65号)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机场综保区”),批复面积7.385平方公里。机场综保区分为中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广州市交委牵头各部门,拟定了《组建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方案》和《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工作方案》,并上报市政府。《方案》中提出:规划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并划定广州空港经济区及四个核心区范围。 2011年8月,为保证广州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保证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开展《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该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查,待批复实施。 2012年3月,市空港委、市规划局联合组织《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2012年6月,陈建华市长指示,空港经济区必须充分考虑与广州北站的关系,要求重新开展范围划定研究。2013年3月13日,经过市领导同意空港经济区范围扩容为439平方公里。 2013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纳入全市“2+3+9”战略发展平台,在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方案稳定基础上,开展了《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区域开发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华南环科所成立了项目组,在对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篇一: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 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初期雨水收集池 1、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 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 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常见问题如下: 1) 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 2) 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 3) 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 刷的区域未考虑; 4) 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 雨水; 5) 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 流外排; 6)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2、对策: 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 下述所有措施: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 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 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 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 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 末端事故缓冲设施; 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 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 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 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1 )不宜通过生产区;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 制完成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3日【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以国家中心城市高度规划建设未来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这两个地区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核心职能聚集最为重要的地区,规划建设好琶洲—员村地区是为对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按照市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的要求,市规划部门立即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邀请了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前来参加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为广州的重点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出谋划策,并在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中确定了深化方案。在深化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各项核心职能以及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珠江两岸的生态功能与滨水景观营造,对用地功能布局、综合交通组织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广州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的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规划区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2009年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城市发展提出“将广州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的新要求。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必须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下承担更多责任,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结合《纲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要求,结合琶洲—员村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发展条件,规划上将着力完善广州的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其中城市道路、建筑等各种不透水的面积也持续增加,城市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会导致降雨后地表的截流、入渗等,对城市的水文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大部分的雨水还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入到地下河中,使城市中的自然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其中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污染源,它们的来源范围十分广,同时包含多种不同的类型。 详细分析城市降雨过程汇总地表径流变化趋势,确定降雨期城市径流中产流污染特征并充分合理开发以及利用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的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并组建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综合有效性。 一、方法 1.1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的模拟以及预测 在城市降雨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进行雨水采集,同时计算雨水的径流速度,并且将其进行保存。 将城市中各个采样点的不同降雨地表特征进行详细统计以及分析。在雨水排水系统中,由于各个采样点降雨强度不同以及地表污染源不同,导致径流水质的污染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污染指标的相对稳定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降雨的过程中,会引发径流,在径流中会形成大量的污染物,以下具体给出雨水径流排放量和污染物总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 上式中,M代表降雨径流所产生的某种污染物的总数,v代表降雨所引发的径流总体积,Ct代表t时间段内的污染物总浓度,Qt代表t时间段内的径流水量,T代表降雨总时长。 通过相关的积分定义,对公式(1)进行求解。由于所监测到的相关数据是间断的,所以将理论方程进行近似转换,同时将径流过程按照时间划分为n个不同的小段,在各个段内分别选取一个径流水样,则能够获取以下的方程(2): 上式中,Δt代表采样时间间隔,Vt代表设定时间段内的径流雨水量。 在径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和雨水初期径流量两者之间不成比例,

广州市实施《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办法.docx

.... 广州市实施《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办法 (征求意见稿2007 年 06 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辖区和代管各县级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本市所辖各区行政区域,本办法称市区。本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开发区、保税区、珠江管理区等,本办法称特定管理区。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内,市区规划建成区和建设用地规 划控制区,本办法称城市规划发展区。本市城市规划区,即本市行政区,含市辖各区和各代管县级市的全部区域。 第三条广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将逐步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编制。 第五条规划管理单元是在城市规划区内,为了便于规划管理,依据一定的原则,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划定的。规划管理单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编制单位。规划管理单元的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行政街道界限范围; (二)明显的地理界限(如河流、铁路等); (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 (四)土地使用性质的同一性; (五)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 (六)合理的交通分区; .word 资料可编辑.

依法规划科学规划 (七)适度的用地规模(城市建设区旧城中心区以0.2- 0.5 平方公里为宜,新区以 0.8 - 1.5 平方公里为宜;非城市建设区,视具体情况定)。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六条市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特定管理区内非重要 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其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组织编制。县级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其城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但涉及总体规划重要控制 区的控规时,需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设计条件。 第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由规划管理单元导则(即法定文件)、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图 则(即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三部分构成。规划管理单元导则由文本和导则组成,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文件;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图则由通则和图则组成,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 施规划管理的操作依据;技术文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技术图纸,是规划管理单元导则和 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图则的技术支撑和编制基础。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各部分内容的表达深度和形式 要求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第八条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完成规划管理单元导则草案后,应当报相应的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审查。市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中特定管理区内非重要地区的控制 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在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县级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其城市规划部门审查,其中涉及市城市总体规划重要控制区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县级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查。 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应经村民委员会和所在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再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九条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将通过审查的管理单元导则草案公开展示,征询公众意见。公示的2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停车场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停车场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停车场 工程招标 资格预审文件 招标人: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二OO七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申请人须知 一、总则 1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国家计委第4号令《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广州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公开招标正式投标人确定方式的规定》、《广州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公开招标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规定》(穗建法[2005]16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停车场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工作严格按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进行。 2工程名称:详见公告 3招标人:详见公告 4工程建设地点:详见公告 5资金来源:详见公告 项目概况:段址范围内主要是鱼塘,三面环山,占地10.4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4996.6平方米,其中综合楼一栋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13648.3平方米(地下室2769.43平方米);综合库建筑面积约28665.7平方米;易燃品库、材料棚、污水处理房、牵引变压所、洗车机棚、警犬房、门卫室合共2682.6平方米,停车场内有试车线隧道、牵出线隧道及出入段线隧道,分别长354米、106米和227米,有327米的出入段线是高架桥形式(工法采用现浇连续梁)。(具体详招标图纸)。 6招标工程概况:预计发包价5.3亿元(人民币) 7使用范本:本资格预审文件使用GZZB200612-001招标文件范本,所有与该范本不同之处,均以下划线标明,所有标明下划线部分属于本文件的组成部分,同其他部分具有同样的效力。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车辆段绿化工程整体植草砖及水泥压膜工程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车辆段绿化工程整体植草砖及水泥压膜工程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车辆段绿化工程整体植草砖及水泥压膜工程比选 评审办法 广州地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三月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车辆段绿化工程整体植草砖及水泥压膜工程比选 评审办法 第一章前言 1.1 广州地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对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浔峰岗车辆段绿化工程整体植草砖及水泥压膜工程进行公开比选。 1.2 本评审办法仅适用于本次比选。 1.3 本评审办法的解释和修订权属业主。 第二章评审依据 2.1 评审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评审的依据是比选文 件及其澄清补充通知、响应文件及其澄清文件以及本评审办法。 第三章评审机构 3.1评审机构由业主的评审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二级 组成。 3.2评审领导小组成员由业主依法组建。 评审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 (1)批准评审办法; (2)根据评审小组提出的书面评审报告和推荐的

中选候选人最终审定中选人。 3.3 评审小组由业主依法组建。 评审小组的职责主要是: (1)根据评审办法,对响应文件进行认真评审, 完成评审报告; (2)向评审领导小组报告评审意见,推荐合格的 中选候选人。 第四章评审办法 4.1 评审 4.1.1 评审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接收响应文件和开响应文件 (2)响应文件符合性审查 (3)价格评审(价格谈判) (4)推荐中选候选人 (5)审定中选人 4.1.2 在评审过程中发现响应文件有疑问或有问题 时,可要求响应人给予澄清。但这种澄清不应使其他响应人处于不公平的地位,澄清答复应以书面形式。 4.2 接收响应文件和开响应文件 4.2.1 业主将按比选文件中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收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