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十大巧算法

小学数学十大巧算法
小学数学十大巧算法

小学数学十大巧算法!看完这些,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真的是太少了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

但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一看到眼花缭乱的数字就倍感头疼。在我的公益课上也有很多孩子在课后和我交流,说在计算题上老是失分,不是计算错误就是审题错误。

如何才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考试时提高运算效率?

针对这个问题,我整理了十种小学数学常见的速算法,希望能帮助到孩子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超棒超快的数学心算方法

超棒超快的数学心算方法,让你从此不再用计算器_ 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 15 + 7 = 22 5 ×7 = 35 --------------- 255 即15×17 = 255 解释: 15×17 =15 ×(10 + 7) =15 ×10 + 15 ×7 =150 + (10 + 5)×7 =150 + 70 + 5 ×7 =(150 + 70)+(5 ×7) 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19 17 + 9 = 26 7 ×9 = 63 即260 + 63 = 323 二、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 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31 50 ×30 = 1500 50 + 30 = 80 ------------------ 1580 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91 80 ×90 = 7200 80 + 90 = 170 ------------------ 7370 ------------------ 7371 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三、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 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46 (43 + 6)×40 = 1960 3 × 6 =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王凤楼镇中心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1)《数学课程标准》的期待。《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稿)不仅把“数学思考”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同时,还将“双基”扩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2)数学教育专家的观点。(3)哲学角度的理解。从数学哲学的角度讲,数学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统摄力的是数学观和数学方法论,即数学思想方法;从数学教育哲学的角度讲,决定一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以至日常生活问题。 2、关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必需性 一种数学思想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古往今来世人留下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有难的但也有容易的,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只是中学、大学教师的事,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成为一种可能,也成为一种必需。 二、研究的价值: 1、在学生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和分

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知识之中,这样就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学习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摆脱“题海”之苦,焕发其生命力和创造力。 2、在教师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提升对数学的认识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更好的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 1、通过调查,剖析当前小学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探索改进方法提供依据。 2、系统梳理苏教版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便利。 3、探索在教学中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的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兴趣;技能;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例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值计算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对策。 (一)引入形式多样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几种简单的数学速算技巧

几种简单的数学速算技巧 一、10-20的两位数乘法及乘方速算 方法:尾数相乘,被乘数加上乘数的尾数(满十进位) 【例1】1 2 X 1 3 ---------- 1 5 6 (1)尾数相乘2X3=6 (2)被乘数加上乘数的尾数12+3=15 (3)把两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例2】 1 5 X 1 5 ------------ 2 2 5 (1)尾数相乘5X5=25(满十进位) (2)被乘数加上乘数的尾数15+5=20,再加上个位进上的2即20+2=22 (3)把两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二、两位数、三位数乘法及乘方速算 a.首数相同,尾数相加和是十的两位数乘法方法:尾数相乘,首数加一再相乘 【例1】 5 4 X 5 6 --------- 3 0 2 4 (1)尾数相乘4X6=24直接写在十位和个位上 (2)首数5加上1为6,两首数相乘6X5=30 (3)把两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例2】7 5 X 7 5 ---------- 5 6 2 5 (1)尾数相乘5X5=25直接写在十位和个位上 (2)首数7加上1为8,两首数相乘8X7=56 (3)把两计算结果相连即可 b.尾数是5的三位数乘方速算 方法:尾数相乘,十位数加一,再将两首数相乘 【例】 1 2 5 X 1 2 5 ------------ 1 5 6 2 5 (1)尾数相乘5X5=25直接写在十位和个位上 (2)首数12加上1为13,再两数相乘13X12=156 (3)两计算结果相连 c.任意两位数乘法 方法:尾数相乘,对角相乘再相加,首数相乘 【例】 3 7

X X 6 2 --------- 2 2 9 4 (1)尾数相乘7X2=14(满十进位) (2)对角相乘3X2=6;7X6=42,两积相加6+42=48(满十进位) (3)首数相乘3X6=18加上十位进上的4为18+4=22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b.任意两位数及三位平方速算 方法:尾数的平方,首数乘尾数扩大2倍,首数的平方 [例] 2 3 X 2 3 --------- 5 2 9 (1)尾数的平方3X3=9(满十进位) (2)首尾数相乘2X3=6扩大两倍为12写在十位上(满十进位) (3)首数的平方2X2=4加上十位进上的1为5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c.三位数的平方与两位数的平方速算方法相同 [例] 1 3 2 X 1 3 2 ------------ 1 7 4 2 4 (1)尾数的平方2X2=4写在个位 (2)首尾数相乘13X2=26扩大2倍为52写在个位上(满十进位) (3)首数的平方13X13=169加上十位进上的5为174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注意:三位数的首数指前两位数字!〗 三、大数的平方速算 方法:把题目与100相差,相差数称之为差数;先算差数的平方写在个位和十位上(缺位补零),再用题目减去差数得一结果;最后把两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例】9 4 X 9 4 ----------- 8 8 3 6 (1)94与100相差为6 (2)差数6的平方36写在个位和十位上 (3)用94减去差数6为88写在百位和千位上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作者:123.6.30.*2008-3-10 14:24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几种简单的数学速算技巧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认识与思考共3页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认识与思考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无疑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兴奋剂。所谓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让不同层次学生经历剖析过程,去发现算法,然后在课堂教学平台上由一些学生展示各自算法,必要时教师补充算法,再通过班级集体与老师力量对呈现算法进行剖析、比较与优化,使学生感悟算理,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算法,最后把获得算法用于自己学习与生活中,从中体验学习数学快乐。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特点与学生已有数学学习基础,并利用不同算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灌输,改变了以往小学算术教学过于强调计算技能培养套路,突出过程性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得到倡导。 一、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价值取向 曾记得在十几年前,有一项小学生珠心算实验引起了人们注意。实验要求口算学生心中有个算盘,不需要实际拨珠动作,反复训练形成一种快速计算技能。实验在当时有其价值,它把珠算与心算结合在了一起,继承了我国数学文化,但由于口算方面过高要求而不能被推广。实验组学生掌握是“算术”,他只要按照一定程序机械地运算就会得到结果,但他们在数学其它能力方面没有优势。随着社会发展,总来说对个体计算技能要求有所降低。可是,“会不会算”与“怎样算才快”始终是计算面临两个基本问题,算法相对于计算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算法多样化,就是要发挥算法教学功能,把各种算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1. 算法多样化突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是一门横断学科,其它学科或多或少会用到数学。所以我们总是把数学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位置。但数学教育目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技能),更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例如要比较分数与大小,有一种方法是从“反面”入手,把分数分解成与相同整数与另一分数之差,接下来只要比较另一个分数大小。若从数学工具性出发,则学生只要能得到计算结果就行,分数大小比较,无论采用通分、十字相乘还是化为小数,都比较方便,惟独从“反面”入手这种方法许多学生不太会想到。但它教学价值在于用到了化归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间接比较办法。现在小学计算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计算方法提炼过程,体会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更在于让学生思维碰撞,并形成切合学生个人实际计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剖析事物,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还可使一些学生不限于一种计算方法,把所学知识融合起来,最终学生思维会更灵活,对计算方法理解会更深刻。 2. 算法多样化强调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效途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中不同计算方法,主要是由学生提出来,是群体多样,并不要求所有方法每个学生都要掌握,但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想法与大家共享。新《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与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例如,为了剖析9+5计算方法,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借助现实问题情境,出示了两只可装10瓶牛奶盒子,它们各装了9瓶与5瓶牛奶,问牛奶总瓶数。在相应某一教学片断中,有学生在9瓶基础上又数5瓶得14瓶,也有学生移动1瓶到9瓶盒子中共得14瓶……特别是有学生提出借1瓶装满9瓶这一盒共得15瓶,再还1瓶获结果14瓶。这位学生思维深度显然要比用数数方法计算学生来得深。数数比较直接,借牛奶比较巧妙,不同学生会用不同方法,我们不能苛求学生用同一算法。教师始终要尊重学生,要营造民主氛围,要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平台,使不同层次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 二、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误区

几种简单的数学速算技巧

几种简单的数学速算技巧 一、一种做多位乘法不用竖式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口算1X1 10X1,但是,11X12 12X13 12X14呢 这时候,大家一般都会用竖式,通过竖式计算,得数是132、156、168。其中有趣的规律:积个位上的 数字正好是两个因数个位数字的积。十位上的数字是两个数字个位上的和。百位上的数字是两个因数十 位数字的积。例如: 12X14=168 1=1X1 6=2+4 8=2X4 如果有进位怎么办呢这个定律对有进位的情况同样适用,在竖式时只要~满几时,就向下一位进几。 ~例如: 14X16=224 4=4X6的个位 2=2+4+6 2=1+1X1 试着做做看下面的题: 12X15= 11X13= 15X18= 17X19= 二、几十一乘以几十一的速算方法 例如:21×61=41×91=41×91= 51×61= 81×91= 41×51= 41×81= 71×81=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是“几十一乘以几十一”的乘法算式,我们可以用:先写十位积,再写十位

和(和满10 进1),后写个位积。“先写十位积,再写十位和(和满10 进1),后写个位积”就是一见到 几十一乘以几十一的乘法算式,如果十位数的和是一位数,我们先直接写十位数的积,再接着写十位数的 和,最后写上1 就一定正确;如果十位数的和是两位数,我们先直接写十位数的积加1 的和,再接着写十 位数的和的个位数,最后写一个1 就一定正确。 我们来看两个算式: 21×61= 41×91= 用“先写十位积,再写十位和(和满10 进1),后写个位积”这种速算方法直接写得数时的思维过程。 第一个算式,21×61=思维过程是:2×6=12,2+6=8,21×61 就等于1281。 第二个算式,41×91=思维过程是:4×9=36,4+9=13,36+1=37,41×91 就等于3731。 试试上面题目吧!然后再看看下面几题 61×91=81×81=31×71=51×41= 一、10-20的两位数乘法及乘方速算 方法:尾数相乘,被乘数加上乘数的尾数(满十进位)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在新课程 改变背景下,“提倡算法多样化”已经成为当前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该理念的主要内容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 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算法多样化也是一种态度的体现。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思考进行简 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以及课 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一观点与当前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倡算法多样化”理念不谋而合。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其主要目的在于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得学生被动的跟着教师学转化为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 进行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有助于增 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理性看待学生间的差异性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下,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教师给予重视的:小学阶段 的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会存在部分学生对多样化算法的理解并不是 很懂,而这就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与领悟去感知了。对于多样化算法,领悟 性比较高的学生他可能很快就理解了,并且他能够通过思考,从多种算法中选出 最合适的解题方法;然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即便他能掌握几 种多样化算法,但数量也不会太多;而对于一些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比较弱的 学生而言,面对多样化算法,他不仅会感到困惑与茫然,有的甚至最后连一种算 法也掌握不了。针对以上情况可以得出,教师在进行多样化的算法教学时,应当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尽量选择一些深受学生喜欢同时又便于学生理解与掌 握的算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其掌握相对较多的算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解题中,学生运用那种算法进行解题,教师不应 过度干涉,因为学生选择解题的算法往往是适合他自己的,换句话说,就是适合的,才是更好的。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下的”提倡多样化算法“并不是说掌握的算法形式越多越好,其根本的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算法的讲解时,应当重视对学 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 师在进行算法教学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优化算法的引导,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 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对于算法的优化的领悟也是不同的。有 的学生借助日常的交流沟通就能快速的领悟到优化的算法,同时他们还能有余力 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算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修改。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长时 间都领悟不到算法的优化,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理解直接强 加给他们,而应当借助一些教学情境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其算法进行整理,进而 让其逐渐获得领悟[1]。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某超市仓库内本来有10箱水,后来卖出了3箱,不久之后又进货5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方法多样化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方法多样化 【摘要】数的运算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它也是贯穿于我们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基本数学技能教学,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数的运算能力也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课标解读》中强调“应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的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为重要. 当下我们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得到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 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数的运算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运算的技能,更应理解运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做到算理和算法的有机统一. 所以在数的运算学习中一定要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理优化的关系.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方法多样化教学出现的部分问题,着重从算法多样化、基本算理以及计算技能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思考.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基本算法;计算技能;算法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此,计算教学一直贯穿于小学数学的技能教学,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 然而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会经常提到算法多样化,因为算法多样

化可以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同样也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因为可能一味地追求计算方法多样化,而没有一个算法优化的过程,会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放缓,对后续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选算法,运用算法,从而提高计算技能和教学效果. 一、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同时要加强算法优化思想的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直接或间接指向某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知识,如: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中,关于将数化整进行简便计算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算式98 ×103,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很多种算法,可算法多样化并非多多益善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毕竟每名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算法优化的感悟也存在着差异性. 教师如果不加以有效合理的引导,可能会出现大部分学生对如何进行比较复杂的进位乘法的简便计算感到迷茫. 这样,计算能力也难以提高.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

小学数学12种速算方法

19*19乘法口诀记忆方法(建立在99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方法一: 1、被乘数加上乘数的末位数字,求出的和乘以10, 2、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数相乘, 3、然后步骤一和步骤二相加。 例:15×12=? 即15+2=17,17×10=170,5×2=10,170+10=180 方法二:拆分法 例:15×12=? 即15×10=150,15×2=30,150+30=180 -----------------------------------------------------分割线-------------------------------------------------- 第一式:任意数和11相乘 1、把和11相乘的数的首位和末位数字拆开,中间留出若干空位; 2、把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依次相加; 3、把步骤2求出的和依次填写在步骤1留出的空位上。 例1:12×11=?

即1()2、即1+2=3 、即132。 例2:210×11=? 即2()()0 、即2+1=3;1+0=1 、即2310。 例3:92586×11=?即9()()()()6 、即9+2=11;2+5=7;5+8=13;8+6=14 即9(11)(7)(13)(14)6 最后结果为:1018446 【注:所得和大于10往前进一位】 练习: 34×11= 57×11= 98×11= 123×11= 589×11= 967×11= 25688×11= 8786854×11= 278678678×11= 5的两位数乘方运算: 1、十位上的数字乘以比它大一的数; 2、在上一步得数后面紧接着写上25。 例:15×15=? 1、十位上的数字乘以比它大一的数,即1×2=2; 2、在上一步得数后面紧接着写上,即225。练习: 25×25= 35×35= 45×45= 55×55= 65×65= 75×75= 85×85= 95×95= ◆第三式:十位数相同,个位数相加得10的两位数乘法: 1、十位上的数字乘以比它大1的数; 2、个位数相乘; 3、将步骤2的得数直接写在步骤1的得数后面。 例1:63×67=? 1、十位上的数字乘以比它大1的数,即6×7=42; 2、个位数相乘,即3×7=21; 3、将步骤2的得数直接写在步骤1的得数后面,即4221。例2:98×92=? 1、十位上的数字乘以比它大1的数,即9×10=90; 2、个位数相乘,即8×2=16; 3、将步骤2的得数直接写在步骤1的得数后面,即9016。 练习: 14×16= 21×29= 37×33= 42×48= 59×51= 86×84=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探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9-09-05T15:20:41.6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作者:邹琴 [导读] 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当前数学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对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邹琴(岳池县兴隆中学校四川岳池 638300) 摘要:作为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我国自数学科目出现后历经多代数学家不懈研究与探索所总结出来的一种思想文化,是十分可贵的。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当前数学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对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207-01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它蕴含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根据《课标》倡导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指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 2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2.1符号思想 西方较早地在数学研究中引进了符号,十六世纪数学家韦达对数学符号作了很多改进,并且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研究的重大拓展,奠定了符号代数的基础,后来大数学家笛卡儿对韦达使用的字母又作了改进。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乘法分配律(a+b)×c=a×c+b×c。就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正如华罗庚所说的"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如此,用符号表示就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优越性。" 2.2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按某种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渗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渗透"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融进"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之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感知或直觉,但还没有从理性上开始认识它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之中。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结论推导的过程中,方法思考的过程中,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和规律揭示的过程中等,要注意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规律等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让学生经历发现、推导的过程,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3.2在反复运用过程中渗透 在抓住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及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这些问题的精髓,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因此,时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既有条件又有可能,这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行之有效的普遍途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与深化。 总之,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施华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A].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673-9884(2014)06-0068-03. [2]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A].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673-4564(2010)02-0106-03. [3]钱岳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思考[A].科学大众(科学教育),1006-3315(2010).

优化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方法

优化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3-05-16T15:31:21.89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王文英[导读]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 王文英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算法多样化”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的一个热点。新课程理念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固然是鼓励个性化学习,但是数学的教育目的除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关键词: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方法技巧、优化小学数学算法的多样化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并利用不同的算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改变了以往小学算术教学过于强调计算技能培养的套路,突出过程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得到倡导。 一、算法多样化的实质 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不同于一题多解,不需要同一个学生有许多种解法,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适时地点拨,推动每一个学生努力思考、探索、创造,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心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算法的多样化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思考,认清其实质内涵,不断提高我们实践新课程的水平。“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挖掘了许多有利于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素材,凸显了同一个问题的多样化算法,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拓展了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指导。因此笔者认为,算法多样只是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算法多样化对思维灵活性、敏捷性的训练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为任何独创的思维能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算法优化的时机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一种好的课程理念,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提升,更是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那么在算法多样化中,如何进行优化?由谁进行优化?什么时间优化?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他们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本身具有简捷、合理的特征,在允许有些学生保留自己算法的同时,适时地进行优化是完全必要的。在优化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认真倾听,善于取舍。学生在探索算法时,教师首先要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例如,学生计算13+25,可能会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分解凑十法,分解其中一个加数成整十数,再连加计算;通过摆小棒,把成捆相加,单根相加,再合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者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教师对这几种方法可写在黑板上,其他方法与这些思考方法一样时,教师可一语带过。算法多样化并不等于算法全面化,否则就会停留于热闹浮华的表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使得后面的“双基”教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②及时比较,多中选优。经历了前一个环节算法多样化的构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面每种算法的优点、特点进行比较,提取大家取得共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算法。③注意引领,择优为用。对师生共同提炼出来的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在练习时,教师尽量避免再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这样既不利于这个学生的后续学习,易养成学生课堂上不注意倾听,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的习惯,从而失去了优化算法的意义。在组织学生练习时,可让学生体验一下优选出来的方法的优越性。 三、教师与算法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算法多样化,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独立计算—交流算法—优化算法—巩固算法”五个环节。教师在这些教学环节中要适度发挥作用:①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但不要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统一到最简或通用的方法上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②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算法,但要防止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算法多样化的展示,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学生算法的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算法不能一律称好,需要比较,从而使学生认清不同算法的价值,分清基本算法和特殊算法,明确算法的适用范围。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些算法之间的联系。像前面提到的牛奶瓶数的计算,一种是通过操作(移动或借)来计算,另一种是式子计算,建立这两类方法之间的联系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④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凑整、拆分、化归等计算策略,还要鼓励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不断创新。如在计算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学生常会出错。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分清两个数的公约数和三个数的公约数的界限。教师可鼓励学生对教材上的短除法进行改进。事实上只要在三个数的公约数短除和两个数的公约数短除之间建立分界线,虽然只是一点点变化,但同样是算法上的创新,这样做会减少学生错误的发生。 ⑤教师不应把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限于计算方面的教学,还可把其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应用题等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去。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小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之我见

小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之我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未来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合理组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但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实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落实教学效果中,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中,有意识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 (二)在回顾整理中,有意识地画龙点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实行揭示概括和强化,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使用等有意识地点拨,不但能够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 (三)使用一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各个方面来体现,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获得和谐的统一。 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水平都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下面介绍几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一)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理应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 单向性。 例1 :狐狸和黄鼠狼实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1/2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3/4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3/8米设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 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度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41/2(或2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3/8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1/2和123/8的“最小公倍数”(或23/4和12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度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水平的表现之 一。 (二)类比思想。 数学上的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类比思想不但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得自然和简洁,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正如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我们应该讨论一般化和特殊化和类比的这些过程本身,它们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 如由加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迁移到乘法分配律a×b=b×a的学习。 (三)分类思想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三角形能够按边分,也能够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准确、合理的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准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 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