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沂设计史讲义 第一章 工业革命与近现代设计

张新沂设计史讲义   第一章   工业革命与近现代设计
张新沂设计史讲义   第一章   工业革命与近现代设计

第一章工业革命与近现代设计

第一节工业革命

一、人类社会的变革(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二、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后的设计形势

(1)艺术与技术的分离

(2)机器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与设计的复古主义(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工艺美术运动

第一节约翰·拉斯金

约翰·拉斯金(1819-1900),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提出向自然学习的口号。还提出设计的实用目的性。强调设计的民主性,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设计。其思想包括社会主义色彩,也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具有矛盾性。威廉·莫里斯受到他的思想影响很大。著作有《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的石头》。

第二节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威廉莫里斯出身于富裕的商人家庭。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1851年他年仅17岁时参观水晶宫博览会之后决心学习设计。他在大学学习建筑,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并且参加“拉斐尔前派”绘画团体。1860年开设设计事务所。在平面设计方面贡献突出。1896年去世。倡导自然主义曲线风格,强调手工艺制作,反对机械化的粗制滥造。在他的影响下,开办了许多家事务所。比如1882年由阿瑟·马克穆多主持的世纪行会(The Century Guild);1888年由查尔斯·阿什比主持的手工艺行会(Guild of Handicraft),形成一个真正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他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第三节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以复兴手工艺为己任的设计运动。它起源于英国,波及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1860年左右开始,在1896年基本上结束。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到1915年前后才结束。

工艺美术运动的起因是欧洲工业革命后机械生产的产品造型粗糙丑陋,装饰风格繁缛、矫揉造作、不伦不类。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倡导和发起了这场运动。反对机械生产,主张把美术和产品设计相结合,倡导朴实无华的风格,推崇自然主义。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芽,它是从装饰的角度去完善设计。但是它反对机械生产又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章现代设计的探索——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发展的设计艺术运动,涉及10多个国家,时间长达十几年,广泛覆盖到各个设计领域,影响深远。它基本上是从装饰的角度去改进设计风格,与工艺美术运动有相似之处。反对繁缛的维多利亚风格,主张回到自然中去,放弃参照传统风格,并受到日本的浮士绘影响。

新艺术Art-Nouveau是法文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名称和特色。例如:

(1)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新艺术运动

(2)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3)奥地利——分离派

(4)斯堪的纳维亚——工艺美术运动

第一节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巴黎和南锡是运动中心,设计师们多数都在以家具为中心的设计事务所活动。

一、新艺术之家——出版商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成立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倡导“回到自然去”。1900年展出设计作品,具有自然主义倾向,模仿植物纹样,强调有机形态。主要设计师有尤金盖拉德、乔治德方列、爱德华科洛纳。

二、现代之家——朱利斯迈耶格拉斐于1898年在巴黎成立。风格与新艺术之家大同小异。

三、六人集团——1898年成立于巴黎的松散的设计团体,设计出众,影响深远。代表人物是赫克托·吉玛德(Hector Guimard)。他在1900-1904年间为巴黎设计140多个地铁入口,采用金属铸造的结构,模仿植物支干,玻璃棚顶模仿海贝,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因此法国新艺术运动也称为“地铁风格”,或者“都会”。

四、南锡学派——艾米尔·盖勒是代表人物。1900年,盖勒在《装潢艺术》双月刊第11-12期上发表《根据自然装饰现代家具》的文章,认为自然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代表作品是“蝴蝶床”。

五、商业广告——法国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最早设计广告的是朱尔谢列特(1835-1932),它在1866年从英国学习来的色彩石版技术用到广告印刷上,风行一时。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还有斯坦兰、劳特累克、穆卡等基础的广告设计师。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广告设计仍未能突出功能性第一的要点,不少广告流于绘画的形式感和画面的趣味感,具有局限性。

第二节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比较浓郁的民主主义色彩。当时社会党人活跃,尤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了社会思潮,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提出“人民的艺术”的口号。显示出为大众设计的含义。

1881年,毛斯主办进步刊物《现代艺术》,并于1884年倡导组织成立“二十人小组”的设计集团。1894年,改名为“自由美学社”,凡·德·威尔德、博维、维克多霍塔是代表人物。

一、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是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他在德国活动比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安特卫普和巴黎学画。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响下转建筑设计。他在布鲁塞尔的于克勒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为寻求“非装饰形式”提出装饰必须是新颖

的,不能因袭历史,还要合乎理性地运用材料,“合理”地应用装饰以表明物品的特色与目的,讲究理性与功能。1897年,他在德国慕尼黑和德累斯顿两地与人合办“工业艺术装饰营造工场”,依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1900年他应邀任魏玛大公的顾问。1906年起,由他主办了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包豪斯的前身)。

还是个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被人称为欧洲大陆的莫里斯。尽管他曾声称,他所有工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设计师在艺术上的个性,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年会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标准化主张。这场争论事实上代表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设计美学争论的焦点。

威尔德的设计思想相当进步:“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

“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

二、霍塔代表作品“塔塞尔旅店”。

三、博维

第三节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 1852-1926)高迪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高迪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高迪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高迪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10年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高迪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

代表作品有1885-1889年设计的古尔宫(采用抛物线券拱)、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1905-1907结构怪异,造型扭曲,装饰感强,有雕塑感)

第四节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1868-1940),他也是慕尼黑“分离派”组织者。具有功能主义倾向。强调简单几何外形。1909年设计的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是当时的代表作品。

第五节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称为“维也纳分离派”

瓦格纳1895年著的《新建筑》一书中强调新形式与新生活相适应,为现代人服务,运用现代材料。他的思想和维也纳一批前卫艺术家和建筑家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们组织了“奥地利美术协会”,很快更名为“分离派”。提出口号“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主张与正式的学院派分离。霍夫曼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奠基人之一,风格简朴,布局合理。代表设计是1905年设计的比利时的斯托克列宫。

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等都是新艺术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但都逐渐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

象征主义绘画:克里姆特《吻》

第六节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

苏格兰的工业城市,代表人物是麦金托什为核心的“四人俱乐部”设计了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建筑工程。空间宽阔,装饰富于想象力。

小结:新艺术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席卷欧洲与美国,成为但是影响最大的设计运动。1900年巴黎国际展览会时达到高峰。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它的自然主义装饰动机,它的绚丽的色彩和东方风格影响十分引人注目,但是精神上相对匮乏。

新艺术运动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很大,特别是它主张的中世纪的简单朴实的装饰风格。

新艺术运动不强调历史风格,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具有“女性风格”。它是世纪之交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

第四章现代设计的发展

第一节现代主义与现代艺术流派

一、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一词来源于英文的“modern”,现代主义(“modernism”)在美学、文学、艺术、设计等领域广泛出现。现代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和美学而言的,其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文化模式的转变,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机械化、标准化、批量化、商品化的经济形态对人类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现代主义的从19世纪末期发起,反对传统文化,主张适应新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出现许多的文学和艺术流派。

二、现代艺术流派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

艺术领域,众多的艺术派别涌现,风格和技法方面追求一种新的艺术变革,对传统的架上绘画和审美情趣形成革命性的改变,现代派艺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

(1)、后印象派:塞尚、高更、凡高——艺术成为大自然的主观变形,而不是大自然的复制品。激情与表现是他们追求的梦想。

(2)、立体主义、立体派 cubism :毕加索——立体主义开始于1907年,是在塞尚的绘画思想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下,以几何学的立方体(cube)来表现所表达的对象。随后又放弃学院派的透视法,同时加上多视点的方法来创作。几何结构和色彩装饰成为其主要的绘画品质。

巴伯罗·毕加索(1881-1973)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自幼有着非凡的艺术才能。毕加索又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人们试图划分毕加索的创作阶段。如“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等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必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木甘。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

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3)、野兽派:马蒂斯——追求“近乎宗教的对待生活的感情”,作品极有装饰性。线条和色彩、空间的关系处理有独特之处。对色彩极为敏感和富有创造性。1909年、1910年创作《舞蹈》、《音乐》。

(4)、达达主义 Dada: Dadalism 达达主义从1916年一直持续到1922年,最早在瑞士的苏黎士发起,然后很快的传到巴黎、汉诺威、科隆、纽约等地区,达达主义反传统、反战、反常规、反统制的意识形态。由于达达主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很明显,所以达达主义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达达主义的向常规与全威挑战的精神,直接的开发出现代陶艺、表演艺术、拼贴派、照片蒙太奇等等,间接的通过杜尚(Duchamp,M )而对以后的艺术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在设计上,杜尚的“物体艺术”、“圣凡错位”及对机械主义的热爱,一方面显示出20世纪20年代艺术与设计的相同倾向,另一方面对60年代设计界兴起的局部独立主义(Adhocism)、反设计(anti-design )有直接的启发作用。另外在70年代中期在英国兴起的庞克(朋克)运动,也可很清楚的看到达达主义的影子。

(5)、风格派(The style):荷兰画家彼得·蒙得里安、凡·杜斯博格(Doesburg)和设计师盖里·里特维德。——风格派对于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主的色彩,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的结构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风格派是荷兰的现代艺术运动,由于风格派不仅是个先锋的艺术运动,更是个松散设计团队,所以一方面聚集了建筑师、艺术家、画家、思想家发行了期刊;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实际设计作品出现。风格派的第一次宣言中表达了两点创作的立场:第一,新的文化应在普遍性与个性之间取得平衡。第二,要放弃自然形及(既有)建筑的形,重新追求一个新的文化基础。在对形的探讨上:

1. 强调红、黄、蓝原色以及黑、白、灰的使用。

2. 直线及直角方块的形的使用。

3. 非对称的轮廓的使用。

风格派在1931年因为杜斯伯格的英年早逝而解散,不过风格派根据上述原则所发展出来的字体对西方“现代字体”有绝对的影响,另外更重要的是杜斯伯格在1921年至1923年住在魏玛期间,曾多次对包豪斯的学生与教师传达风格派的创作原则,间接的影响了现代设计。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顏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设计领域。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

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脫了传統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間。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什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6)、俄国构成主义:构成主义 Constructivism

构成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17革命后的艺术运动,在俄国大致持续到1922年。主要的人物有:塔特林(Tatlin,V)、马利维(Malevich,K)、罗德契科(Rodchenko,A)、李奇扎斯机(Lissitzky,E )、嘉宝(Gabo,N)、帕夫斯那(Pevsner,A )、康定斯基(Kandinsky, W)。在许多现代绘画与现代雕塑的流派往往以1911年为基点。这个艺术运动也受到立体派及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的影响。

构成主义这个名字是源于1922年史汀宝(Stenberg,V)等艺术家在莫斯科诗人咖啡厅联展时展出目录所用的字眼“Constructivists”,这个字眼的意思是“所有的艺术家都该到工厂里去,在工厂里才可能造就真实的生命个体”。所以这个派别的艺术家放弃了传统艺术家躲在赞助人支持的画室的概念,而将艺术家与大量生产、工业联系起来,同时希望接着能界定出新的社会与政治秩序。所以构成主义是有很清楚的政治动机:将艺术放置于“服务、构成”一个新社会的位置。同样的因为这个政治立场,构成主义者不喜欢用设计师、设计品这样的字眼,他们最常用的是用“产品艺术”这样的字眼取代设计品这个字眼。基于构成主义的“反艺术”观点,俄国的构成主义者有意的避开使用传统的艺术媒材(如:油画颜料、帆布);也有意的避开使用革命前的图像(Iconography)。所以艺术品是由既成物或既成材料(现成品)所构成制造出来的(如:木材、金属版、照片、纸张等等)。艺术家的产品看起来常常是简化的或抽象的(形体)。这些艺术家的活动力很强,从照片设计、电影到舞台设计都不缺席。他们的目标在将各种不同的元素(甚至不同的材料)并置在一起,以构成一个真实(的社会)。电影上的“蒙太奇”多少是受构成主义的影响,构成主义者认为:广告(文

宣)照片并不在于将看到的事实翻印出来,而是将目标意象(要宣传的)与日常生活意象(要联结的)并置一起,如此形成照片蒙太奇(Photomontage)才能达到更广的政治目的,才能达成为党服务的目的。许多构成主义者设计了“工人之椅”,“生产者之家具”等等在各地展览会展出,不过从来没有进入量产。反而是构成主义者所轻视的海报设计、展示设计发展的较实际可行,不过不论如何,到了1912年在俄国构成主义就被社会写实主义所取代了。

构成主义对西方的现代主义有极大的影响力,

如:塔特林在1919年设计的第三国际塔,主要运用钢铁。1922年的柏林展;

1922年,李奇扎斯机(基)将构成主义的观点与理论在的国举办的国际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研讨会上传给达达(DADA)、风格派(De Stijl)、包豪斯。艺评家认为这样的影响,只传授了构成主义的美学经验,而丧失了政治立场(与观点)。总而言之,构成主义的设计特质通常以“几何形、结构形、抽象形、逻辑性或秩序性”来描述之。

第二节现代建筑设计(重点)

(一)、现代建筑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流派,对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工业同盟”等设计运动在形式上和功能上不断尝试创新,推动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新艺术运动基本上还是没有完全从设计本身发展设计。延续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装饰性设计。之后,设计师们开始以科学性、理性的思考进行设计活动,即以科学性取代艺术性,迎来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新的审美情趣,即机械时代的设计美学。主要观点即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反对传统。具体如下:

①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要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正如格罗皮乌斯说的那样:“我们正处在全部生活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跟上不断发展的潮流”。

②突出建筑设计的经济性,以最低限度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完美性,强调建筑设计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经济问题。密斯曾经说:“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③注重发挥新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④反对传统风格。格罗皮乌斯说:“我们不能在无休止地复古了。建筑不前进,就要死亡。”密斯说:“在我们的建筑中使用以往时代的形式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最高的艺术才能,这样去做也要失败。”

⑤反对建筑附加的装饰。主张:“形式服从功能”;“装饰即罪恶”;“少即多”。

⑥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⑦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建新的建筑风格。简洁,有逻辑性。

这些主张即我们称为“现代主义”(Modernism),或者“理性主义”( Rationalism)|“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由于现代主义建筑以统一的设计风格,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简单的屋檐处理,形状如方盒子等,在二战之后,由于包豪斯的教师和学生在欧美许多国家的传播和实践,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泛滥的“国际主义风格”。(二)、代表人物以及派别

美国的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与德国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代表理性主义)、密斯·凡德罗(代表结构主义)、法国勒·柯布西埃(代表功能主义)并称为20世纪前期的建筑四杰。

(1)有机建筑。代表人物是赖特。他曾经学于沙利文。早期作品是草原式。提倡“一座由内相外展开的建筑物与它的周围环境是相融的”,这种建筑设计原则是:由家居具体功能和自然环境决定建筑物的个体特征,不采用城市工业化建造方法,而使用天然材料,创造与环境连成一片的流动空间。赖特认为现代建筑是有机整体。代表作1936年设计的“流水山庄”(考夫曼府邸,位于宾西法尼亚)、纽约第五大街的古根汉姆博物馆(1943-1959年螺旋形圆筒大厅)。这个派别还有其他建筑师:30-50年代的是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代表人情味建筑学派)和意大利的德泽维。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始于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马家窑,石磨、石盘)。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裴李岗文化遗址) 2.通天的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主要代表。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 3.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4.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用手捏制。图案色烧后形成,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5.彩陶的类型: 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纹饰以鱼纹最为典型,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船形彩陶器” 庙底沟型:代表作品“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 马家窑:5000年前,分布于甘肃、临洮,以“舞蹈纹彩陶瓶”为代表作品 半山型 马厂型:4000年前,发现于青海乐都县。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手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6.干燥的北方以穴居为主(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巢居,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特点,以南方为主(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 第二章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1.陶文:大沽口文化陶樽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称为陶文。 2.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4.(名词解释)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中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今人称之为“青铜” 5.青铜器的类型: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农具。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 7.商代时期分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期,代表纹饰饕餮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胎厚,通体满花,三层花,形式繁缛富丽。代表作品是“司母戊大方鼎”西周时期则以“毛公鼎“为代表。 8.中国青铜器设计的主要特点:(简答) ①象物②纹样狰狞③繁缛富丽,系统严谨 9.帝王服饰十二章的内容: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黻黼 第三章钟鸣鼎食—春秋战国设计艺术的创新 1.百家观点 儒家:文质彬彬。墨家:大匠造物,先质而后文。道家/道德家:大巧若拙,天然之美。2.《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观点。 3.春秋时期代表纹饰是蟠螭纹,代表莲鹤方壶、铜重金壶。战国时期代表是铜灯,山字纹镜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作。 4.赵武灵王对服装进行了改革,于是就出现了胡服 第四章天人合一---秦汉设计艺术的民族味 1.青铜器秦代的铜车马,东汉的马踏飞燕,西汉初期的长信宫灯和西汉中期的的错金博山炉。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A0702035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影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概念,现代设计的萌芽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工艺美术运动”的个发展过程及影响。 难点:“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二)第二章: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背景 (2)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 (3)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4)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第二部分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2)法国、美国、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难点: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三)第三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与包豪斯(共6学时) 1、教学内容

世界现代设计史-习题 附答案

卷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英国得“工艺美术”运动就是由“工业设计之父”___倡导得。(威廉·莫里斯) 2、作为“新艺术”发源地得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就是首都巴黎;另一个就是___。(南斯市) 3、哥特式、____与日本艺术就是新艺术运动得三大源泉。(罗可可式) 4、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得就是德国,其次就是__与荷兰。(俄国) 5、____就是德国工业联盟得奠基人与整个活动得开创者。(穆特修斯) 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得运动——_____。(“风格派”运动) 7、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得新设计风格——_____。(“流线型风格”) 8、装饰艺术得历史渊源:对________、从传统艺术得创新中获得创作灵感、舞台艺术得影响、汽车设计样式得影响。(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得借鉴) 9、进入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得设计形成了自己得艺术风格。这便就是意大利吸收美国流线型而形成得(“意大利线条”)、 10、_______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得真正奠基人,也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得代表之一。(罗伯特·文杜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得一场设计运动。由诗人兼文学家、设计师、被人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得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得设计包括英国在内得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得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得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得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得,它就是以追求自然纹样与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得设计传统。 2、曲线风格 曲线风格就是新艺术运动中形成得一个风格派,与它同时存在得还有直线风格。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纹样得线条进行装饰。无论就是物体得形状,还就是物体得表面装饰,都以流畅、优雅、波浪起伏得线条为主。其中以法国与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得利尔兹利也归为曲线派,美国舞蹈家洛伊·富勒得舞姿成为设计师创作得主要灵感。 3、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就是由一小批先进得知识分子与设计师致力于满足新社会制品构成得需要,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得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与雕塑得主题,以致使作品特别就是雕塑很像结构物,因而被称为“构成主义”。它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得政治变革环境中诞生得,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就是它得两大源泉,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等。她们得许多作品就是半抽象或抽象性得,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全抽象型得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得影响。 4、彼得·贝伦斯 德国工来联盟中最著名得设计师就是彼得·贝伦斯,她就是工业联盟得发起者之一,常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她最有代表性得设计都与德国最有代表性得企业——德国通用电器公司联系在一起,她全面负责该公司得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产品设计,为公司树立了一个统一得完整得企业形象,不仅开创了现代公司标识体系得先河,而且她与公司得合作开创了欧洲现代工业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得先河。她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培养了包括格鲁皮乌斯、米斯与勒科西布埃等在内得众多世界著名得建筑师与设计师。

世界现代设计史上课讲义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 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c.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e.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3)影响:(*论述题) a.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b.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

完整word版,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

填空和选择题 1、拉斯金是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奠基人,莫里斯是创始人 2、1851年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博览会,工艺美术产生的2位设计师:英国德莱赛、莫里斯 3、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 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米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少即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 4、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穆特休斯和威尔德1908年维尔德出任德国玛市立工艺学校校长,是包豪斯的直接前身。 5、法国新艺术最重要的人物是宾,1895年12月,他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名为“新艺术之家”的艺术商号,新艺术运动由此得名,新艺术运动分为直、曲两派 6、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市 7、盖勒的代表作:睡蝶床、蘑菇灯 8、现代广告招贴之父是:儒勒舍雷 9、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霍夫曼、莫瑟、奥布里奇,运动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10、穆特休斯和维尔德围绕标准化产生激烈争论。穆特修斯支持标准化,威尔德要求不完全标准化要有艺术。 11、现代设计:民主主义乌托邦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 12、风格派的代表人物:画家陶斯柏(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建筑师兼设计师特维尔德 13、马来维奇(马列维奇)是至上派的创始人,代表作:白底上的黑色方块和白底上的白色方块 14、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1926年提出的“新建筑的5个特点”,:a底层架空b屋顶花园c 自由平面d横向长窗e自由立面 15、1919年4月1日,成立包豪斯。教育系统:双轨教育体制 三任校长:沃尔特? 格罗佩斯、汉内斯·迈耶、米斯·凡·德罗 宣言: A.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 B.建筑家、雕塑家、画家都应把目光转向应用艺术。 C.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没有根本上区别。 D.将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 倡导: 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雕刻和绘画的实用化在 于建筑的装饰、办学目的培养建筑师、画家、雕刻家。 宗旨: 创造一个艺术与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 适合于机械时代理想的现代设计人才,创立一种全新 的设计教育模式 聘请九位“形式导师”:包括马科斯、克利、康定斯基、费林格、纳吉、蒙克、施莱莫、施莱耶。(第六章ppt) 16、1925年巴黎举行“国际现代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艺术装饰风格的得名即由此而来 17、北欧设计特征:①有极为浓厚的社会民主主义内容,功能好,价格低廉,能够为公众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世界现代设计史》模拟题一上课讲义

《世界现代设计史》模拟题一 一、填空、选择、判断分析 1、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埃尔·李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嘉博,以及乔治·斯登伯和弗拉迪莫·斯登伯兄弟。 2、提西、奥斯玛特、盖斯布勒三人堪称20世纪60年代开创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 3、在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风格的主要奠基人有马金托什、赫珀特·马克奈和麦当娜姐妹,他们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4、最早担任包豪斯基础课教育的三位全职教员是:伊顿、马克斯、费宁格。 5、20世纪初期,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体系的形成贡献最大的人物是柯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等人。 6、英国波普设计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居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几方面。 7、“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英国理论家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8、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安东尼·高蒂。 9、包豪斯的三任校长依次是:格罗佩斯、汉斯·迈耶、米斯·凡德罗。 10、路易斯沙利文是美国芝加哥建筑派的领导人物之一,曾在1907年提出设计应该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宗旨。 11、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倡用装饰符号表达个人的感情。 12、英国工艺美术的倡导者是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13、杰出的设计师米斯·凡德罗,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 14、美国著名设计师赖特设计了流水别墅。 15、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机械美学的思想。 16、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维克多·霍塔设计了塔塞尔旅馆,使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例是线条”或“鞭条”。 17、塔特林设计了第三国际纪念塔。 18、索塔萨斯是意大利著名的后现代设计集团的成员之一。 19、荷兰“风格派”大师里特维尔德设计了“红蓝椅”。 20、20世纪20年代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开始于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 21、水晶宫是为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工业博览会而建筑的一座玻璃和钢结构的巨型展厅。 22、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外形是纵横交错的裸露的钢铁管道,想一个炼油厂,设计者在设计中运用的美感特征是美没的模糊感。 23、设计师的设计活动需要理性的思维设计。 24、后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是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 25、北京香山饭店是美裔华人设计师贝津铭设计的。 二、名词解释 1、包豪斯 包豪斯设计学校于1919年由格罗佩斯担任校长,格罗佩斯早期是想建立一种类似“工艺

现代设计史

名词解释 威廉莫里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现代设计的先驱,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得益于莫里斯个人的努力。接下来的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莫里斯的艺术之花在这场遍布整个欧洲装饰运动中竞相开放。德国工业同盟和包豪斯同样是以莫里斯的思想为起点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包豪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和现代设计风格的成熟。从莫里斯到包豪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史单元。然而,莫里斯的一生却充满了矛盾:他对现代设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昭示作用,同时他又努力地使历史车轮倒转。 水晶宫:水晶宫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诞生,水晶宫是英国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最初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是万国工业博览会场地。1854年被迁到伦敦南部,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穆尔·宾在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现代之家”的商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准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可分为直线风格和曲线风格,装饰上的和平面艺术的风格,并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称。这种风格影响了建筑、家具、产品和服装设计,以及图案和字体设计。 包豪斯: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风格派:20世纪初的重要现代主义运动“风格派”在荷兰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荷兰“风格派”、苏联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基本支柱。“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黑白灰)为中性的色彩计划、它的立体主义形式、理性主义形式的结构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而在荷兰的现代设计中,它的痕迹也显而易见,比比皆是。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流线型风格:流线型运动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适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全机到电冰相等外型设计,成为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有机设计: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造型上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

中外设计史作业复习过程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二、旷世奇服 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 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 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c.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e.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3)影响:(*论述题) a.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b.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

现代设计史讲义

现代设计史讲义 本课程的基本结构: 绪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四章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第五章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第六章装饰艺术运动—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艺术风格 第七章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 第八章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 第九章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第十章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20世纪60年代之后) 绪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设计学与设计史 设计学或称“设计科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对象的,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设计科学”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1916—)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他在其著名论文《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从人的创造思维和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总结出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包括它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意义。 一、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首先,设计的主体是人,人的设计智能是建立在大脑这一特殊物质的特殊思维功能基础上的,因此,设计学的第一位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的思维活动。 其次,设计的过程体现为人类按自己的设计目标改造世界的历程,因此,人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纳入人的认识领域的一切客观因素的可选择性或审美特征,是设计学次位的研究对象。 第三,设计的结果最后要物化为某种形式(如产品、建筑、广告、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这种物化结果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心理感受也是设计学研究的内容。 第四,人类设计活动必然处于某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中,环境与设计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生态系统”,如何保持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是设计科学所面临的新课题。“人(设计的主体)—产品(设计的结果)—环境(设计所处的环境及产品的消费环境)”这一设计系统涉及人、产品、环境三个要素。 朱铭教授把设计学研究的任务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设计思维的过程和规律。 第二,以人的社会集群关系为依托,研究在各种社会关系条件下设计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建立合理平衡的设计生态体系。 第三,以“目标—手段”为线索,研究设计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的和心理的要素,以及他们在能动的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和特征。 第四,在阐述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和未来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发展和演变。①

现代设计史-附

、新艺术运动: 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 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并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 与技术的结合以解决产品造型问题,最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这场 运动除了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及浮世绘的影响以外,还吸收了哥特式和洛克建筑的设计影响。 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 二、装饰艺术运动: 出自于1925年在巴黎皇宫举办的大型展览“巴黎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博览会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 装饰运动虽然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同时诞生,且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者 又有本质的区别。 风格特征: 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发源于法国,但他在美国和英国也颇有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商业环境下,在设计式样追随市场销售的设计和商业原则驱动下,得到巨大发展。 ①从造型语言来说,它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地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拘于直线。 ②以色彩的运用而言,“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各种设计风格大相径庭。 三、包豪斯学院 成就: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 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 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影响: ①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 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 在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学中被作为基本的框架,一直被沿用。 ②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由于在德国经历了魏玛、德绍和柏林三个时期,为德国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面貌和特征。

现代设计史-附

一、新艺术运动: 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并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解决产品造型问题,最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这场运动除了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及浮世绘的影响以外,还吸收了哥特式和洛克建筑的设计影响。 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 二、装饰艺术运动: 出自于1925年在巴黎皇宫举办的大型展览“巴黎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博览会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 装饰运动虽然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同时诞生,且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 风格特征: 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发源于法国,但他在美国和英国也颇有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商业环境下,在设计式样追随市场销售的设计和商业原则驱动下,得到巨大发展。 ○1从造型语言来说,它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地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拘于直线。 ○2以色彩的运用而言,“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各种设计风格大相径庭。 三、包豪斯学院 成就: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影响: ○1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在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学中被作为基本的框架,一直被沿用。 ○2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3由于在德国经历了魏玛、德绍和柏林三个时期,为德国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面貌和特征。 四、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和比较: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二、旷世奇服 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 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 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十、杂糅南北风格的五代十国设计 专题链接:唐代设计理论述要 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

王受之——现代设计史5 讲义

现代设计是怎么开始的,19世纪很多国家取得了很重大的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19世纪英国是最强大的工业国家,是日不落之国,因为它在全球很多区域都有它的殖民地。20世纪,尤其20世纪中期是美国的时代,它基本上控制了全球的经济实力。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但这个语言是不是准很难说,因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排在世界第二,可人均所得只排在世纪的七十几位,所以从人均所得还是比较落后的。 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工业设计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比如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美国的关系就不大,最早的现代设计体系是从欧洲发展起来的,美国是从二战以后才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在设计有主导权的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以前是个设计上很弱的国家,除了弗兰克莱特以外没有出现过设计方面的大师,现代设计产生的主要摇篮式德国,德国是现在全球经济的第四大国,而他们的人口只有几千万,相当于我国广州人口差不多,可他占的经济比例相当的大,全球最大经济体是美国,他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1万到12万亿美元,中国越到第二位,超过6万亿,日本第三,超过4万亿,德国大概3万亿,中国是为世界加个才达到了这个体量。德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十全球工业设计最厉害的国家之一,和英国并驾齐驱,但德国统一很晚,到1871年的普鲁士和法国战争,它的发展是在1871年以后,之前它是个分碎的国家,

它有十几个小公国,当时从南部的巴伐利亚到北部的汉堡,路上要交四次税,从一个公国到另一个公国要交海关税,所以限制的德国的强大,1871年以后使德国得到统一,当时首相是Bismarck(俾斯麦),他从1871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德国变成了第一强大的国家,德国当时拥有的海陆空军已经远远超出美国,德国的经济力量钢铁产量都名列世界前茅,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国家,当时德国还有强烈的欲望在欧洲扩大,德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王朝,它占领了周边好多旁边的国家,当时有个奥匈帝国,也就是现在的奥地利和匈牙利,他的首都在维也纳,这个帝国包括了十五个欧洲国家,当时的欧洲只有几个国家,一个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王朝,罗曼诺夫的俄罗斯王朝,法国的一个王朝,加上英国,差不多这五个国家瓜分了整个欧洲。这五个国家在海外都有庞大的殖民地,英国就不得了,法国占据了北非阿尔及利亚,现在有一半非洲国家在用法文作为官方语言,是因为当时都是法国的殖民地,一直到加勒比海也就是海地也是将法文的,美国的南部新奥尔良也是法国的殖民地,现在的新奥尔良还有(French horn)法国区,截止现在加拿大还有五分之一的土地是讲法文的,魁北克和蒙特利尔都是讲法文,他们讲的是两百年前的法文,甚至在魁北克都不挂加拿大国旗,是挂的魁北克中世纪蓝颜色的旗帜,德国这个大殖民地在非洲特别是西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占有很多殖民

西方现代设计史中的主流

西方现代设计史中的主流 18世纪启蒙文学大师伏尔泰曾说:“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就像以他的面孔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意大利语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在我看来,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加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幽雅的风格。他们既没有英国人的力量,也没有意大利人的柔和……”。 设计风格的差异性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处于同一时代的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新艺术运动的曲线派与直线派设计师就体现出不同的风格,高蒂的风格与麦金托什的风格就迥然不同;20世纪60^-7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风格中也体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理性的现代主义与激进的前卫设计相互辉映;当代的德国设计也体现出一定的多样化,以青蛙设计为代表的趣味性设计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刘勰(约465 - 532年)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曾经说过:“各师成心,其异如面。”18世纪 法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布丰(Georges Louis De Buffon, 1707-1788)有句明言“风格就是整个的人”和我国古语所说的“文如其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风格的个人性与差异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美国哲学家、美学家门罗C Thomas Munro } 1897 -1974)认为:“艺术风格是一种复合的描述性类型,它要求较多的个别特性,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它是由种种特性或特点结合而成的,这些特征或特点倾向于一起出现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之中,或者己经一起出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时期的艺术作品之中。它是一种反复出现的特性复合体一一一种互有关联的有特性的群集或结构,并且带有某种侧重点或连续性,作为各种实例的一种构成原则出现,具体实例离开了这种原则,会变得面目全非。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设计史》课程(050404152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中外设计史 课程代码:0504041522 学分与学时:4学分7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用艺术设计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中外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这一崭新课题帮助我们了解祖先在造物活动中的设计动机和绵延二十余世纪的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演变。对于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是反映在若干经典中,在诸多层面上从设计的视角予以解释。此外,中外设计史还将系统地对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与古代科技的关系,以及对近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一次全面的分析,对诸多问题进行梳理,从理论思辩的深度进行研究并阐释。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站在理解、分析角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顾有一系统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文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本章从原始社会的石器产生与制作开始,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随之发展起来的诸种手工艺品种的生产、技术水平、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人类设计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悠久 的历史渊源。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并掌握中国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的概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难点:原始居住设计的形式极其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 第二节:器物制作与设计形式 第三节: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掌握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形制设计和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的特色,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实践中。 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交通运输工具、城市建筑、丝纺织物和服饰等方面的艺术设计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形制设计 难点:古代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