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一、加强文明习惯的培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铸就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的文明习惯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都说家是生活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可是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无视文明礼貌,遇到师长不敢正面直视,更不敢上前打招呼;平时也缺乏最起码的卫生习惯,乱丢废纸、果皮等杂物,随意吐痰;在学校经常与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家长要言传身教,要加强自身修养,以此影响孩子,让学生正直、善良、阳光。学校多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及评比,做到一日一公布,一月一评比,选出“文明班级”,个人“文明之星”等,讓讲文明、讲礼貌深入学生的脑海,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凝聚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便会水到渠成形成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管理的习惯

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长经常不在身边,唯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管理习惯的就是老师了。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就是缺失父母足够的关爱与引导的,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管理的好习惯就变得任重道远了。由于特殊的原因,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有些孩子对学习甚至产生厌恶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经常找他们谈心,多方了解情况,拉近双方距离,在学习上、生活上尽力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例如,我的班里有一位留守儿童名叫黄XX,老师上课时他不是睡觉就是扰乱课堂纪律,班里的同学都不爱与他交往,原来,他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非常孤独,想通过捣乱引起别人的关注。我了解情况后,设法接近他,找他聊天、谈心,以消除他对任何人都抵触的心理,进而问他将来的理想是什么,他告诉我他的理想是去当兵,我告诉他当好一名合格的军人,必须有严格的纪律,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而当前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做人,学做事。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成为一名好军人、好将军。经过对他进行耐心辅导及教诲,他进步很大,也增强了自信心。

三、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向上的好品质

俗话说:“成才必须先成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所以爷爷奶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监护人,他们大多思想落后保守;或是文化程度比较低;或是老了力不从心,基本无法胜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所以大多数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致使有些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游戏,无心向学;有些小小年纪就染上吸烟喝酒的坏习惯;有的对人不礼貌,在课堂上故意捣乱顶撞老师,在家不懂感恩;有些内心很自卑,不愿与同学说话交流,这些都是留守儿童不健康的、缺失关爱而引起的严重的心理问题。据我们对留守儿童的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以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偏颇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管。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更多的是不应有的溺爱,且独生子女较多,隔代养育“隔代亲”,对孩子娇生惯养,助长了他们不少恶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协调,使得学校教育收效甚微。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上“斗地主”、“打麻将”等赌博风气对不少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中有的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赌博;还有电视、录像里的黑帮老大之类的镜头和社会上“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中出现“拉帮结派”“充老大”,以强欺弱的现象。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以身为范,教育儿童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就要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亲人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监护人和教师要经常与儿童谈心,使他们心情愉快,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监护人和教师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1534633.html,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周玉江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4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致使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均外出打工,而这样的现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1 家庭教育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等,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年纪一般比较大,同时没有什么文化修养,故而直接致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明显存在不足。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难以形成良好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響,他们认为学习没有用,想和父母一样外出打工。还有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些儿童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差距,产生了自卑感,没有安全感与安全意识,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 1.2 学校教育不健全。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仍是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而没有有效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当然,由于学校在农村,其教学资源也不够充分,大部分的学校是寄宿学校,住宿条件一般不如城市学校好,学生的生活环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室的教学设施也不健全,像多媒体技术教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学校之中。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而学校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这也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对英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1.3 社会教育存在问题。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加强重视,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行有效的对策。同时,由于社会对农村学生监管不够,而一些农村学校环境不够优越,存在网吧、台球厅等不良场所,这些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让学生无法专心学习。 2.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家长应承担起教子之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_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 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 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 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 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生活状况不如人意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在家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所以才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如若不然,他们当然也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开支方面很节约。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这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发展。 (二)、安全隐患。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年龄、生活等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安全看护。因此在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成了绝对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知道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自控、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做出极其危险的举动,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不久前,江西宜春发生一起五名留守儿童溺水死亡的事故,求救过程中,在全村竟然找不到一个青年人,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悲哀。 (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据调查显: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代理监护人无法代替父母完整的监护职责。当留守儿童遇到成功、失败、困惑、孤独时,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往往只

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代理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对父母产生不理解的情绪,每当看到其他的同学都有父母陪伴的时候,会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表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可能会疏远他们。不久前,我对我校四年级212名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测验以及游戏测验,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比较孤独、内向、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说明留守儿童远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更渴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留守儿童无法在学习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德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是薄弱的一环,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 绪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占全部农村人口的%,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品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原本就是一个难题,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农村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情况不乐观,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功夫解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得将子女留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近几年陆续报道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案例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2.研究意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兴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着手,力求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戈本成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字]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策略 一、“留守儿童”概念 何谓“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留守孩子”、“留在家里的子女”,要相对贴切一点说,它应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它不仅是一个特殊群体而且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搞清楚这个特殊群体是如何产生的? 二、“留守儿童”研究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我国农村也改变了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不再单纯地以耕地来维持生计,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地涌向城市,而将年幼的儿童留在家里。致使他们“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①。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阻碍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精心整理 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到开放的沿海地区,由此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入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如情感教育、学习教育、道德教育、家庭生理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解问题的对策,已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关键词:流动人口;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1引言 增加,到2000 左右。由 问题(《人口研究》编辑部,2004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 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缺乏父母亲 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这些儿童 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2 2.1 “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8—16周岁的青少年,共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表格90份。本次走访调查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10户家庭。 福田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根据我们当 就算想 而农民工的 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李陈续,2002)。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由于父母的无暇顾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 2.2.1情感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高正伟 近些年来,农村贫困地区青壮年夫妇同时外出务工者普遍增多,而他们的孩子(留守儿童)却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亲友邻居代为照管(即监护人),父母外出挣钱,孩子由祖辈监管,这种隔代教育不但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而且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那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首先,留守儿童监护人思想落后。在这些老人中,大多数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出息,只要能写几个字,能算帐就行了;有了认为现在大学毕业生无工作的人很多,倒不如早打工早挣钱,还有的则认为在农村“养儿就是为防老”,为“官”是城里人或有权势者的事,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缺乏后劲,更缺乏责任感。 第二,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祖辈,年老体弱多病少文化,还要监管三到七个孩子,连吃饭、穿衣也管不完,还能谈什么家庭教育? 第三,不少老人对留守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呢?虽也时刻挂念着孩子,但远隔万水千山,无所事从,有的一年半载还给孩子打次电话、写封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孩子的亲情何在?父爱、母爱所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何在?因此,带给留守儿童的是恐惧、孤僻、空虚,对人对事怀有敌意,学习上放任自流,生活上忧虑麻木,有的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非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因此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要肩负“指导家教、优化家教环境育人”的重担。 首先,是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班主任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报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做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是及时家访,既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行为表现等情况,也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告诫家长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老师与家长签订家校教育责任书,公开学校及校长、班主任的电话号码,登记家长和监护人的工作单位和住宅电话,以便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四是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道听课,观看孩子作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心理,体验学校教育。五是不定期举办家庭座谈会,请优生家长讲述自己家庭教育的教训和经验,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当然,教育的重点在学校,学校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的、无形的关爱。 作为学校,首先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制,比如学校安排专(兼)职学生生活指导教师,管理、指导他们吃、住、睡等安全问题。各班级建立留守儿童特别小队,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理,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二是全面开展红领巾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三学会”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把集体的温暖和自信心带给留守儿童,还可以建立儿童心理信箱和班志、图书桢等,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成绩有地方记载,看书有地方借阅,班主任还可以指导留守儿童半月给父母打次电话,一月写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基础 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尊重主体地位,关爱成长,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有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增加课外阅读也有助于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特别关注 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子女被家长转到城市接受教育,而留在农村的学生大多是家庭较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则留守农村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家庭教育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和教师素质的原因,而留守儿童还存在一个显著的原因就是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内心孤单,进而影响学习质量。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期有所帮助。 二、农村留守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改进策略

(一)给予关心爱护,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 受的地位,通常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已经将答案给出来了,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只 是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往下走,久而久之,学生形成 习惯,对教师讲解产生依赖,分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再遇见问题时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本身在身体和心理上就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大多内向,通常将老师当作权威,且缺乏主见,容易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依赖感。 教师要改变现状,就应该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始,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从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开始,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提前布置好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给定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提前预习并解决这些问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注意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 的养成问题,可以让他们担任学习小组长之类的班级职务,用责任感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二)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不同,在城区的小学生通常完成课 堂学习之后,还会去各种辅导机构由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XXXX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XXXX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 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XXXX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完整word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铜陵县老洲乡白沙小学魏百海徐家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1、缺少家庭教育,缺乏亲情抚慰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临时监护人的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怀和交流,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93.1﹪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在家”,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6.9﹪。老师提问“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这句话正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渴盼的真实写照。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对所在乡中小学12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样问卷,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2人,占9.7﹪;良好的38人,占30.6﹪;合格的61人,占49.2﹪;不合格的13人,占10.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与父母的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厌学倾向。而他们的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之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对其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问一下孩子:“作业写完了吗?”,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数据显示,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时,56.3﹪的会找教师,只有6.3﹪的会找家人,6.9﹪的会找同学,30.5﹪的选择自己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专业: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 参与人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工的外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已达到242万人,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十分之一。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 在今年寒假中,我和上高中的表妹一起走访调查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之后又查阅资料了解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不健康产物,且又日益增多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尤其令人担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作为农民工转移大省,留守儿童约243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1)就学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极少数孩子是由母亲在家照管的。这些孩子的祖父母以及母亲大多都没受过高等教育。据统计,我们村子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百分之六十为文盲,剩下的大多小学肄业;父母亲百分之三十为文盲,百分之四十小学肄业,百分之二十初中肄业,极个别人高中毕业。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这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大部分人仅春节在家,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后回乡,过了正月初五就离家外出打工。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极短。更有甚者,因春节期间工资高,加上返乡客流高峰,春运汽车票价提高等因素,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年不回家。我们村里有一对姐弟七年未同时见过父母。 留守儿童大多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南阳玉器文化由来已久,我们村子就有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学习作玉器,剩我的一个堂弟十六岁上完初三就去跟着他姑父学习制作玉器。剩下的大多出去打工,又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2)学习状况 我们特意找到村子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他给我们看了今年他的班级学生的成绩单,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张老师说,考试题出的比较简单,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整体不算好。若是按正常的出题水平,这些孩子的成绩大多为中下水平。 后来我查了资料,得到一份,河南省妇女联合会于2006年在驻马店、商丘、信阳、南阳、焦作、开封等几个城市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百分之二十,良的占百分之三十,中的占百分之三十,差的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54.28%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处于中下等。个案访谈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而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家长的监督,有的孩子有人监督时成绩良好,无人监督时成绩则直线下滑。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和这些儿童的交谈,我发现这些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极其内向,不愿意和人交流,这类孩子的祖父母也表示孩子很少和他们聊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家呆着,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另一类是极其外向,用我们这里的表述就是调皮捣蛋,极其不安分。这类孩子上课喜欢和老师顶嘴,下课爱捉弄同学,学习普遍不好。但是这类孩子也是不和祖父母交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就算父母回家了,他们也极少与父母交流,显示不出子女与父母应有的亲昵。缺乏关爱和沟通,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他们哭了父母不会知道,笑了父母也不知道。受了委屈,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巢”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来看,我们做了调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57%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9%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 目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抚养人没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在家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等。作为一名教师,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界定: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

留守儿童, 其中14 岁以下的占85.6% 。因此,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个群体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经常不与父母见面的孩子。留守儿童一直被看作缺乏来自家庭的“爱”的象征,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 儿童进行测查,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让其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研究,探索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研究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随着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大量出现,现在我国已经有将近六千万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从更广、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的途径也应该从打破二元结构壁垒、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标签:留守儿童;二元结构;农民工市民化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出现了一个新的庞大群体,就是农村留守儿童,也即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在城市打工,而自己或与父母一方或与祖父母或与其他亲戚留在农村生活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0~18岁儿童总数是2.78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占到了我国儿童总数的20%以上。而对于像河南、四川、安徽等这样的劳动输出大省,这个比例更高。而对于这部分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一项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现在这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般是由这样几种方式来进行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农村学校教育等等。 对于父母一方到城市或外地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与教育问题一般是由在家的另一方负责,而父母双方均到外地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则很大一部分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甚至是父母的亲戚负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有的是把他们托付到学校或其他私人教育机构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托付给农村学校或私人机构,由于机构较少、相关政策法律不规范,教育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也时有发生。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有父母一方在家照看的其受教育状况相对好一些,尤其是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状况更加令人担忧。经调查,对于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普遍处于这样几种状态,一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临时监护人放任不管,只负责孩子的吃喝,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等等基本上出于失控状态;二是溺爱,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出于对孩子这种亲情缺失的补偿,溺爱他们,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要什么、买什么,不讲原则,甚至一些不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游戏之类的消费也尽量满足;三是严厉,还有少数临时监护人由于知识结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 ,随着 1985 年的“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这二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年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无力,使得这些教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教育对策 何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以及以下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远离传统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儿童在生存、心理、教育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从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心理特点、教育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一、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问题 在正常状态下,家庭成员以“面对面”为条件展开活动,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一份子。家中有了孩子便有了地,有了爸爸便有了天,有了妈妈便有了万物。但是,留守儿童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⑴ 生活质量不能保障。一般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是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的,这些老年人一般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而并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孩子的食物营养往往达不到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并且在农忙时,老人们又忙于农活,不能够让孩子按时吃饭,更不利于孩子的身体生长;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⑵ 所受待遇不公平。由于一些代理监护人的思想文化的素质较差,对留守儿童的待遇有不公平现象,这突出表现在那些代理监护人为亲戚家庭中的情况。代理监护人往往根据孩子父母寄款的多少来决定孩子的生活,或者有些代理监护人偏心于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位被寄养在叔叔家的女孩,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苦楚:堂弟经常拿了我的学习用品乱丢,问他又不承认,他还大哭大闹,他的哭声招来了叔叔婶婶,婶婶不分青红皂白,一定要我向弟弟道歉,我死也不肯,叔叔就打我。这样的偏心对孩子的影响会是很大的,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吗? ⑶ 留守儿童劳动强度大。由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忙季节,由于有大量的劳动,家长下地干农活,家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应该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久思考和探讨的课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他们在心理上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学习上丧失信心、有明显的不良行为等负面心理因素及表现。对此,学校应及时建立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管理模式,始终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首位,努力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班主任、教师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关爱尊重留守儿童,相信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在心理上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时间一长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一些不利于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的冲击,进而出现不良行为。所以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应该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负面心理因素及表现: 一、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由于留守孩子长期与父母分居,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必要的陪伴和经常性的有效交流沟通、在生活和心理上缺少父母的关爱的他们多少表现出孤独沉默,紧张不安,抑郁自卑,冷漠内向等性格特征。 二、学习上丧失信心。 由于长期受到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出现偏差,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学生厌学情绪高涨,逆反心理表现明显,慢慢的很多变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 三、表现出明显的不良行为。 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监管的不到位,留守儿童在家里无人管束,在学校出现不认真听讲、课堂捣乱,甚至逃课等违反学校纪律等问题,有些学生更有夜不归宿、迷恋网络游戏,甚至出现偷盗、拉帮结派、结伙打架等严重不良行为。面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学校应及时建立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管理模式,始终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首位,努力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全面及时的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要利用节假日或家长回家等特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多与其家长或监护人交流沟通,争取与家长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及管理教育工作。 其次、班主任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多注重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关注自主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在班级中多为留守儿童创设有利条件,多设计一些适合全部同学都能参与的活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多给与鼓励肯定,让他们在班级中充分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当然班主任要摘掉有色眼镜,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和信任留守儿童,让他们与老师、同学亲密融洽,与班集体步调一致,这样才能给他们鼓舞和希望,也能够充分的发挥教育的正能量作用。 再次、教师在学习中上多关心尊重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自卑的重要原因,所以老师对待他们应该体现差别化管理和要求,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他们设置梯度作业,适当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在学习上也能感到有收获感,激发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有效学习。 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前提是要和他们的监护人密切联系,让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哪怕是对他们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学校和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与鼓励,使留守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