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一、填空题

1、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和。

2、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二、是非题

()1、血桨凝固酶试验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据。

三、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力有关的结构是:

A、芽胞B、中介体C、异养菌D、菌毛

2、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常见下列哪种菌

A、大肠杆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淋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3、外毒素的正确描述是

A、多数革兰阳性菌产生

B、为脂多糖

C、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酶

D、多数革兰阴性菌产生

4、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并引起严重临床症状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5、与鉴别细菌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抗生素

C、细菌素

D、色素

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A、侵袭力和毒素

B、毒力

C、毒素

D、芽胞

四、名词解释

1、败血症

2、菌血症

3、毒血症

4、类毒素

五、问答题

1、简述构成细菌致病性的物质有哪些?

2、试述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点?

正确答案:

一、填空题

1.侵袭力、毒力

2. 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

二、是非题

1.√

三、选择题

1.D、

2.D、

3.A、

4.A、

5.D、

6.D

四、名词解释

2.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

状。

3.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暂时或一过性通

过。

4.产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只有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

损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5.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保留其抗原性,称类毒素

五、问答题:

1. 一细菌的毒力:①侵袭力:荚膜、微荚膜,菌毛(粘附素),侵袭性酶(血

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②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为蛋白

质,由细胞毒、神经毒素和肠毒素组成。内毒素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为脂多糖。

二侵入数量

三侵入门户

2.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产生方式由活菌分泌出,少数由细菌崩细菌崩解后释放

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弱,对组织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毒性作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用相似,引起发热、白细胞变

化、休克、DIC等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弱,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醛处理可成类毒素不能成为类毒素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科技行业)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 试题及答案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4) 壹、名词解释 1.感染 2.侵袭力 3.毒血症 4.败血症 5.带菌者 6.内毒素 7.外毒素 8.菌血症 9.脓毒血症 10.类毒素 11.菌群失调 12.条件致病菌 13.致病菌 14.细菌毒力 15.侵袭力 16.医院内源性感染 17.医院感染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19.医源性感染 20.非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和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 4.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 5.内毒素是由脂质A,和组成。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 7.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 10.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和粘膜屏障,和。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俩种。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和,,等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等。 20.定居于人和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 1.和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E.磷壁酸 2.细菌代谢产物中,和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3.和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 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M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E.SPA 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练习题.doc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和。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的作用。 3.菌毛属于细菌的侵袭力,主要作用是于易感细胞表面。 4.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5.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有关。 6.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7.外毒素的化学成分为,内毒素的化学成分。 8.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性质不同可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感染过程中能协助病原菌抗吞噬或扩散的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菌毛 D.侵袭性酶 E.芽胞 2.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3.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脂质 A D.脂蛋白 E.核心多糖 4.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溶纤维蛋白酶 5.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毒力 D.侵入门户 E.侵入数量 6.与细菌粘附作用有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芽胞 E.侵袭素 7.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 异染颗粒 D.脂多糖 8.与内毒素作用无关的是() A.发热反应 B.白细胞反应 C.肌肉松驰性麻痹 D.DIC E.休克 9.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的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菌血症 D.败血症 10.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是()

A.抗毒素 B.类毒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抗生素 11.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菌体抗原 B.鞭毛抗原 C.脂蛋白 D.脂多糖 , E.肽聚糖 12.具有毒性作用,只有在菌体裂解后才能释放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抗毒素 13.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称为() A.病人 B.带菌者 C.带毒者 D.易感者 E.带虫者 14.隐性感染者携带某些病原体,但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 A.健康携带者 B.恢复期携带者 C.病人 D.易感者 E.不感染 15.属于危险传染源的是() A.病人 B.恢复期带菌者 C.健康带菌者 D.恢复期带毒者 E.隐性感染者 16.属于内源性传染的是() A.病人传染 B.带菌者传染 C.空气传染 D.带菌的动物传染 E.潜伏感染 17.下列属于侵袭性酶的是() A.蛋白酶 B.淀粉酶 C.透明质酸酶 D.麦芽糖酶 18.病原菌不侵入血流,但其在局部产生的毒素侵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菌血症 D.败血症 E.内毒素 19.原核细胞型生物不包括: A真菌B细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 20 . 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B核糖体C纺锤体D线粒体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文本资料

一、填空题 1、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和。 2、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二、是非题 ()1、血桨凝固酶试验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据。 三、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力有关的结构是: A、芽胞B、中介体C、异养菌D、菌毛 2、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常见下列哪种菌 A、大肠杆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淋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3、外毒素的正确描述是 A、多数革兰阳性菌产生 B、为脂多糖 C、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酶 D、多数革兰阴性菌产生 4、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并引起严重临床症状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5、与鉴别细菌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抗生素 C、细菌素 D、色素 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A、侵袭力和毒素 B、毒力 C、毒素 D、芽胞 四、名词解释 1、败血症

2、菌血症 3、毒血症 4、类毒素 五、问答题 1、简述构成细菌致病性的物质有哪些? 2、试述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点? 正确答案: 一、填空题 1.侵袭力、毒力 2. 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 二、是非题 1.√ 三、选择题 1.D、 2.D、 3.A、 4.A、 5.D、 6.D 四、名词解释 2.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 状。 3.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暂时或一过性通 过。 4.产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只有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 损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5.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保留其抗原性,称类毒素 五、问答题: 1. 一细菌的毒力:①侵袭力:荚膜、微荚膜,菌毛(粘附素),侵袭性酶(血 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②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为蛋白 质,由细胞毒、神经毒素和肠毒素组成。内毒素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为脂多糖。 二侵入数量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习题集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习题集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习题集 课程代码名称_1803074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_ 年级专业(层次)_动物医学专升本 绪言 一、填空题 1. 1683年荷兰人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 法国科学家利用弯颈瓶试验证明“自然发生论”是荒谬的,他是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 3. 微生物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和等。 二、名词解释 1. 微生物 2. 微生物学 3. 兽医微生物学 三、简答题 1. 微生物有何特点? 2. 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 3.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 柯赫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 测定细菌大小的单位通常是。 2. 细菌的形态有、和等三种基本类型。 3. 球菌按其分裂方向及分裂后的排列情况可分为、、、 和等。 4. 杆菌按其分裂方向及分裂后的排列情况可分为、和。 5. 螺旋状菌分为和两种。 6.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等。 7.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等。 二、名词解释 1. 细菌 2. 菌落 3. 原生质体 4. 球状体 5. 细菌L型 6. 间体 7. 核体

8. 荚膜 9. S层 10. 鞭毛 11. 菌毛 12. 芽孢 三、简答题 1. 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2. 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3. 叙述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的异同。 4. 试述鞭毛的结构功能。 5. 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 6. 叙述芽孢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 7. 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有哪些? 8.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有何意义?其染色机制如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一、填空题 1.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包括、、和等四个步骤。 2. 细菌物质主要通过、、和等方式进出细菌细胞。 3. 细菌细胞结构的组装有两种方式:和。 4. 细菌以进行无性繁殖。 5. 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繁殖分为、、和等四个时期。 6.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主要有:、、、和等。 7.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可将细菌分为、和等。 8. 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和等。 二、名词解释 1. 世代时间 2. 生长曲线 3. 培养基 4. 厌氧培养基 三、简答题 1. 形成细菌个体的代谢过程有何特点? 2. 试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图,并说明各时期的特点。 3. 根据营养、状态和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 4. 病原菌对氧气和温度的需求有何特点? 5. 试述主要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及用途。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一、填空题 1. 对微生物影响较大的物理因素包括:、、、、微波和滤过等。 2. 高温灭菌法可分为灭菌法和灭菌法两类。 3. 干热灭菌法包括:和两类。 4. 常见的湿热灭菌法有:、和。 5.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学习要点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正常菌群 定义---人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机会致病菌 定义---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致病的这类细菌,也可称为条件致病菌。 机会致病的原因---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机体产生的疾病。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强弱,侵入数量及侵入部位有密切关系。 1.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即按一定注入途径,在规定时间内,使一定体重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发生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它主要包括: (1)抗吞噬结构:荚膜、微荚膜等。 (2)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介导细菌粘附宿主靶细胞。 ①分类:可分为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粘附素。 ②微生物感染与细胞调亡: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能够诱导一种细胞主动死亡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机体控制组织细胞数目,清除无用的、有害的以及异常的细胞,以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其特征为细胞皱缩,细胞质和核固缩,并可出现含有细胞碎片的凋亡小体。 (3)侵袭性物质:致病菌产生的,一般对机体无毒性,但可协助细菌定植、繁殖和扩散的一类物质。 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是接触依赖性分泌,需较多的蛋白质参与,所分泌的效应蛋

细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

细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 1 毒力岛基本特征及分类 1.1基本特征 毒力岛(virulenceisland)又称致病性岛(pathogenicity island),是近年来在细菌分子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1997年Hacker等对毒力岛下了较为精确的定义:即毒力岛是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染色体DNA片段。毒力岛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4]:(1)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20~100k左右)染色体DNA片段。(2)一些毒力岛的两侧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但是也可以没有。(3)毒力岛往往位于细菌染色体的t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或者位于与噬菌体整合有关的位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LEE毒力岛就位于转运RNAselC位点[2,3]。(4)毒力岛DNA片段的G+Cmol%、密码使用和宿主细菌染色体有明显差异,有的比宿主细胞的G+Cmol%明显高,有的明显低。(5)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如溶血素、菌毛和血红素结合因子,一些毒力岛编码细菌的分泌系统(如Ⅲ型分泌系统)、信息传导系统和调节系统。(6)一种病原菌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毒力岛。(7)一部分学者认为,细菌的毒力岛应该包括位于噬菌体和质粒上的、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的、其G+C 百分比和密码使用与宿主细胞明显不同的DNA片段。(8)毒力岛可能与新发现的病原性细菌有关。 1.2 分类 目前发现的毒力岛根据其G+C百分比与宿主菌的差异,可分成两类:即高G+C 毒力岛,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毒力岛;低G+C毒力岛,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幽门螺杆菌中的毒力岛。根据毒力岛编码的产物性质可分为致病性岛和共生岛两大类。 2 结构与功能 2.1 结构 毒力岛是由独特的DNA片段构成,其不同来源的毒力岛的分子量、密码使用、G+C百分比各异。毒力岛主要含有与细菌毒力有关的基因,此外,RS和IR在毒力岛上也比较常见,而且,IR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大多数毒力岛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微生物部分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 细菌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球菌按分裂方向和分裂后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螺形菌中只有一个弯曲的是弧菌。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染色阳性为紫色,阴性为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成分主要包括肽聚糖和磷壁酸两部分。 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其医学意义。(简答)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 肽聚糖含量50%-80% 5%-1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青霉素和溶菌酶作用于肽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革兰氏阴性菌无效 L型细菌的概念 某些由于理化或生物因素失去细胞壁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细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的L 型细菌。 L型细菌的菌落呈荷包蛋样 细胞壁的功能(简答) 维持菌体固有外形,抵抗低渗外环境 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 与细胞致病有关 细胞膜的功能(简答) 物质交换 参与细胞呼吸 生物合成场所 形成中介体 质粒的概念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分子,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性菌毛可传递质粒。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还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休眠状态。 灭菌时应以消灭芽胞为标准。 悬滴法、压滴法和暗视野显微镜法都属于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美兰染色法属于染色标本检查法中的单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都属于染色标本检查法中的复染色法。 ●第十一章 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情况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期。 细菌与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有毒素、侵袭性酶和热原质。 细菌的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不同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有3种生长状态:混浊生长、沉淀生长和菌膜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来检查细菌有无鞭毛和动力。 ●第十二章 正常菌群的概念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的概念 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灭菌的概念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消毒的概念 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同一温度下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谁的效果更好?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最有效的湿热灭菌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第十三章 有鞭毛的细菌失去鞭毛称为H-O变异。 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称为S-R变异。 细菌变异的现象主要包括形态与结构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 质粒的基本特征(简答) 能自我复制 控制某些特殊性状 可丢失,非生命活动所必需 可以在细菌之间转移 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质粒 根据噬菌体感染宿主菌产生的后果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包括4种类型:转化、接合、转导及溶原性转换,其中和质粒相关的

菌种毒力试验方法

菌种毒力试验方法 一、产毒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1.马铃薯-酵母膏-蔗糖培养基 取去皮马铃薯200-3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纱布过滤,制成马铃薯汁并补充水分至1000mL,加入10g酵母膏,100g蔗糖,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2.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 1000mL麦芽汁中加入10g酵母膏,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3.麦芽汁-蛋白胨培养基 1000mL麦芽汁中加入1g蛋白胨,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4.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 葡萄糖10.0 g 天门冬素0.5 g K2HPO4 0.5 g 蒸馏水1000.0 mL 调pH 7.2-7.4,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5.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0.0 g KNO3 1.0 g K2HPO40.5 g MgSO4·7H2O 0.5 g NaCl 0.5 g FeSO4·7H2O 0.01 g 蒸馏水1000.0 mL 调pH 7.2-7.4,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6.麦芽汁培养基 200 mL麦芽汁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7.0.5%蛋白胨培养基 取2.0g葡萄糖,0.6g酵母膏,1.0g蛋白胨,4.0g琼脂,加蒸馏水至200mL,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二、培养物制备 将送检菌种或转种的纯培养物(适宜的培养基斜面,28±1℃培养5-7d),确证为纯培养物后,分别接种于适宜的产毒培养基中,一般菌种接种于麦芽汁-酵母膏、麦芽汁-蛋白胨及马铃薯-酵母膏-蔗糖三种产毒培养基中,放线菌接种于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和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中,红发夫酵母接种于麦芽汁培养基和0.5%蛋白胨培养基中,置28±1℃培养14d。

2005级生物技术《兽医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标准答案

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动物)《兽医微生物学》期末试 卷(A卷)标准答案 一、解释概念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脆弱细胞。 2. 光感作用(photosensitization):某些荧光染料如美蓝、伊红、沙黄等加入培养基中,能增强可见光杀菌作用的现象。 3. 益生菌(probiotics):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的制剂称之为益生菌或益生素。 4.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可在染色体上移动,甚至可在不同种细胞之间转移的的某些DNA片段。 5. 始体(Initial body):始体又称网状体,大而疏松,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7~1.5 m,无细胞壁,为衣原体的繁殖型个体形态,无感染性。姬姆萨染色和马基维洛染色均呈蓝色。 6. 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菌丝体的一部分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也称气中菌丝。 7. 壳粒(capsomere):是指在电镜下见到的突出病毒表面、排列规则的圆形颗粒,是由蛋白亚单位构成的病毒形态学上的结构,又称形态单位(morphological unit)。 8. 血凝作用(haemagglutination,HA):某些病毒能凝集红细胞的作用,其本质是病毒与受体的结合。 9. 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在流感病毒某一亚型内,由于点突变的积蓄,使该亚型的中和表位与未突变株稍有差异,是量变过程,也称遗传性漂移(genetic drift)。 10. 慢性感染(slow infections):传染性病毒经历一个很长的临床前阶段逐渐增多,最终导致缓慢的、渐进性致死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B; 2. C; 3. C; 4. B; 5. C; 6. C; 7. D; 8. D; 9. D;10. D;11. D;12. B;13. C;14. C;15. A。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

微生物学练习题(1)

微生物学练习题 (仅供参考) 一、A1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微生物中均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B.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病毒、放线菌、细菌 C.细菌、放线菌、真菌、衣原体、螺旋体 D.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 E.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 2.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 A. 肽聚糖 B. 外膜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磷壁酸 3.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 H抗原 B.O抗原 C. 荚膜多糖 D. 脂多糖 E.肽聚糖 4.G+细菌不具备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脂多糖 C.磷壁酸 D.N-乙酰胞壁酸 E.N-乙酰葡糖胺 5.与细菌运动有关的是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异染颗粒 6.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 A.芽胞 B.肽聚糖 C. 荚膜 D. 核糖体 E. 异染颗粒 7.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A. 抗吞噬性 B. 具有毒素活性 C. 耐热性 D. 粘附性 E. 侵袭性 8.能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A.性菌毛 B. 细菌染色体 C. 质粒 D. 鞭毛 E. 异染颗粒 9.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是 A. 有性繁殖 B. 菌丝断裂 C. 细胞出芽 D. 二分裂 E. 核酸复制 10.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减数期 D. 稳定期 E. 衰退期 11.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 灭菌效果最可靠 B. 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潮湿物品的灭菌 C.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 通常灭菌压力位2.05kg/cm2 E. 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 12.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 A.高压蒸气灭菌法B.流通蒸气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 13.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腹泻多属于 A.内源性感染 B.外源性感染 C.交叉感染 D.环境感染 E.潜伏感染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C 6.A 7.D 8.B 9.A 10.D 11.C 12.B 13.B 14.B 15.C 16.D 17.C 18.D 19.B 20.A 21.D 22.D 23.C 24.B 25.D 26.B 27.C 28.B 29.A 30.C 31.C 32.C 33.A 34.D 35.D 36.D 37.D 38.A 39.B 40.C 41.D 42.D 43.A 44.C 45.A 46.A 47.B 48.A 49.D 50.C 51.C 52.C 53.D 54.D 55.C 56.C 57.D 58.D 59.C 60.D 61.D 62.A 63.D 64.C 65.C 66.B 67.B 68.B 69.B 70.D 71.D 72.D 73.B 74.B 75.C 76.A 77.A 78.C 79.C 80.B 81.C 82.D 83.B 84.A 85.A 86.C 87.D 88.D 89.C 90.D 91.D 92.C 93.D 94.B 95.B 96.C 97.D 98.B 99.A 100.D 101.C 102.A 103.A 104.C 105C 106.D 107.A 108.D (二)填空题 1.微米/μm 2.球菌杆菌螺形菌 3.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拟核 4.荚膜鞭毛芽胞菌毛 5.多糖骨架四肽侧链肽交联桥 6.肽聚糖青霉素溶菌酶 7.细胞壁 8.肽键交联桥 9.肽聚糖磷壁酸 10.肽聚糖外膜 11.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12.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13.周质间隙/壁膜间隙 14.转肽酶 15.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题(详细答案

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3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裹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菌器,只有核糖体,和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或)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细胞壁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细胞壁厚度 20~80 10~15 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2层 脂类含量少,1%~4% 多,11%~22%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细胞壁共同的主要功能 (1)维持形态、抵抗低渗作用,保持菌体完整 (2)屏障作用

(3)物质交换作用 (4)抗原性 (5)致病作用 (6)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及意义? 1.荚膜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抗干燥。 2.鞭毛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功能: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②性菌毛: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4.芽胞功能: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细菌的生长繁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特点 生长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维持时间 1-4h 4-8h 10h 活菌数量恒定,增加很少对数增长维持平衡逐步减少 生长速率零最大速率速率降低死亡速率增加 细胞代谢非常活跃活性高而稳定活性稳定活性降低衰老 意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

病院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考纲要求: 一、理解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二、理解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 三、掌握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四、掌握细菌的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 习题链接: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感染 4.医院感染 5.毒血症 6.菌血症 二、填空题 1.细菌毒力由和构成。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 的作用。 3.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4.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 有关。 5.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 6.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 7.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 8.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有、、。 10.煮沸法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 和。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12.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化学消毒剂是。 三、单选题 1.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煮沸法 B.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2.人体中没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A.皮肤 B.口腔 C.结肠 D.血液 3.紫外线杀菌最有效的波长是() A.200~300nm B.265~266nm C.270~280nm D.250~260nm 4.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适用的是() A.手术衣 B.牛奶 C.纱布 D.手术器械 5.热力杀菌的原理是() A.氧化作用 B.蛋白质变性凝固 C.电解质浓缩 D.细菌溶解 6.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 A.620C,30min B.1000C,5min C.121.30C,15~20min D.1000C,1~2h 7.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浓度是() A.60~70% B.70~80% C.70~75% D.90~95% 8.能治疗和紧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的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9.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10.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脂质 A D.脂蛋白 E.核心多 糖 11.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溶 纤维蛋白酶

山大医学基础概论1.2.3+答案

医学基础概论1、2、3 一、单选题: 1. 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 C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腕关节 E.髋关节 2.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B) A.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B.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2/3交点处 D.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E.以上都不对 3. 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错误(C ) A.有极性 B.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相连 C. 细胞少,细胞间质多 D. 大多数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E.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4. 关于心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 B ) A.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并相互连接 B.多核,位于肌膜下方 C.有横纹 D.纤维连接处称为闰盘 E.兴奋可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 5. 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包括(D ) A.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B.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C.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D.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E. 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 6.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 ) A.K+ B.Na+ C. Cl- D.Ca++ E.Mg++ 7. 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8. 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是含氮量接近,平均为( B ),因此测定生物样品中含氮量可计算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A.15% B.16% C.17% D.18% E.19% 9. 蛋白质经煮沸变性后其生物学活性( A ) A.丧失 B.升高 C.不变 D.降低 E.先降低后升高 10.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活性的酶,这一过程称为(D ) A.变性 B.同工酶 C.辅酶激活 D.酶原激活 E.复性 1.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胃的( B ) A.贲门部 B.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C.胃底 D.胃体 2. 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 D) A.膀胱底 B.膀胱体 C.膀胱尖 D.膀胱三角 3.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是( B ) A.纤维呈细长圆柱形,多核,核居细胞中央 B.纤维呈细长圆柱形,多核,核居细胞膜下方 C.纤维呈细长圆柱形,单核,核居细胞中央 D 纤维呈圆形或卵圆形,单核,核居细胞中央 4.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快是因为( D ) A.轴突粗 B.轴突内微管、神经丝多 C. 髓鞘由类脂和蛋白质组成 D. 有郎飞结 5.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除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B ) A.K+ B.Na+ C. Cl- D.Ca++ 6.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指(B )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呼吸运动 C.肺的弹性回缩力 D.肺泡表面张力 7. 除脯氨酸外,每个氨基酸碳原子上都连接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R基团,故称为(A ) A.α-氨基酸 B.β-氨基酸 C.γ-氨基酸 D.λ-氨基酸 8. 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 C ) A.分子不带电荷 B.分子最不稳定,易变 C.总电荷为零 D.溶解度最大 9. 三羧酸循环的发生部位是( C )A.线粒体 B.细胞浆 C.细胞膜 D.细胞核 10.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 B )A.色素和侵袭力 B.侵袭力和毒素 C.毒素和色素 D.侵袭力和抗生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习题集 泉州医高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 二00六年十一月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分为、、三大类。 2.病毒属微生物,真菌属微生物,细菌属微生物。 3.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大多数球菌的直径约为。 4.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5.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和。 6.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7.细菌的运动器官是,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8.革兰染色法的步骤为初染,媒染,脱色,最后以复染。 9.螺形菌根据菌体的弯曲可分为、两类。 10.消毒灭菌时,常以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由和两部分组成。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由和两部分组成。 13.不染色法主要包括和法,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 14.抗酸染色法将细菌分为和两大类。 15.细菌L型主要是由于细菌的缺陷而形成的。 1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含量比革兰阴性菌高。 17.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18.青霉素和溶菌酶对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19.在适宜的环境中,一个芽胞发芽长成个繁殖体。 20.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有和两种。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和。 2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其中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须,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是。 23.大多数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最适生长温度为。霍乱弧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而结核分枝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 24.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气体主要是和。 25.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可分为、、。 26.细菌以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繁殖一代需要分钟左右。

27.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害的有、、。 28.培养基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三种。 29.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和五种。 30.细菌的生长曲线所示细菌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和四个期。细菌的各种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在期。 31.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和等现象。 32.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和等现象。 3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和等现象。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检查细菌的。 34.根据是否因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细菌的变异性又分为、两个类型。 35.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36.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括、、和。 37.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和。 38.细菌的H-O变异又称变异;细菌的S-R变异又称变异。 39.IMViC试验是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的四种生化反应试验,分别代表试验、试验、试验、试验。 40.细菌的毒力变异可以表现为毒力或。 41.细菌的毒素包括和。 42.细菌的外毒素多数是由产生,细菌的内毒素多数是由产生。 43.卡介苗是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菌失去毒力制成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防病。 44.土壤中的细菌及其它微生物,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及其、污水、垃圾等。 45.土壤中的致病菌是引起感染的来源,也是引起污染的主要来源。 46.水中的致病菌来源于、、,可引起传染病。 47.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 48.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或感染;空气中非致病菌,可造成医药制剂、生物制品及培养基等的。 49.热力消毒灭菌法分为及两类。 50.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温度是℃,维持min,可杀死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51.紫外线用于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m,照射时间为min。 52.巴氏消毒法常用于和的消毒。 53.环境中有机物对细菌有作用,且能与消毒剂结合,消毒效果。 54.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和。 55.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的作用。 56.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类是由细菌分泌,另一类是。 57.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58.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有关。 59.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60.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61.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62.按病原体种类不同,病原携带者可分为、和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 1.微生物是一类体形细小构造简单: A肉眼看不见的多细胞生物B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见到的微小生物 C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见到的生物D具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E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细菌学-知识总结

绪论 大纲: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 一、微生物microbe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笑生物的总称。 二、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拟核;除核糖体外,无其 他细胞器。如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染色体;胞质内有多种细胞器; 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 三、细菌bacterium: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体积小,结构简单,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繁殖迅速。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大纲: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大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米为单位 2.形态:球菌,杆菌,螺形(弧)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一、基本结构 essential structure 『细胞壁cell wall』 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内膜)的周围。分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①复杂多聚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原核细胞所特有。G+ 与 G- 都有,只是组成不同。 ②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③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其中,聚糖骨架均相同,四肽侧链的联结方式随菌的不同而异。 2.G+的特殊组分 ①细胞壁较厚,15~50层肽聚糖,大多数含有大量的磷壁酸,少数是磷壁醛酸 ②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一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培养基: 2.菌落: 3.病毒的干扰现象: 4.干扰素: 5.消毒: 6.灭菌: 7.终末宿主: 8.中间宿主: 9.寄生虫: 10.毒力: 11.侵袭力: 12.病原微生物: 13.病毒的血凝现象: 14.无菌操作: 15.致病性: 二、填空题 1.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有、和三种。 2.用革兰氏染色法可以把细菌分为菌和菌,前者为色,后者为色。 3.细菌按呼吸类型可分为、和三种。 4.病毒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和。 5.病毒主要由和构成。有的病毒还具有,它易被脂溶剂破坏。 6.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有和两个方面。 7.寄生虫包括、和三大类。8.细菌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其中能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_______,控制遗传性状的是______ ,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和_______,决定细菌有无运动性的结构是_______,抵抗力强的是_________。 9.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病毒复制过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11.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普通培养基时,压力为________,温度为________,时间持续________。 14. 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期繁殖速度最快。 15. 牛奶的常用消毒方法是。 三、选择题 1.关于细菌核质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核膜B.有核仁 C.有核膜D.真核 2.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具有黏附作用的结构是()。 A.菌毛B.芽孢C.荚膜D.鞭毛 3.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鞭毛B.细胞壁C.胞浆膜D.芽孢 4.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A.鞭毛B.细胞壁 C.荚膜D.芽孢 5.干扰素能非特异地抑制()的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