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24055教学提纲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24055教学提纲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24055教学提纲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负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2.理解并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理解分类讨论思想。

3.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单元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数轴上的点和相应的正数、0和负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负数

教学内容:P2-4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知道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号,能正确地辨认和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

3.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和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4.结合负数历史,进行数学史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辨认和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

负数意义的理解。

第二课时:

课题:在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和0

教学内容:P5-7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会用正数、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小数、分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第二单元百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会进行相关计算。

2.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这些特殊应用,巩固有关百分数的数量关系,能解决复杂的利率及折扣等问题,提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折扣

教学内容:P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能把折扣问题转化为百分数问题并进行相关计算。

2.通过迁移、比较、分析等活动,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举例、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原价、现价与折扣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稍复杂的折扣问题。

第二课时:

课题:成数

教学内容:P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数的含义,能准确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正确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含义,正确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稍复杂的成数问题。

第三课时:

课题:税率

教学内容:P10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税收的信息,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纳税的种类。

2.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税款,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3.通过查找税率、计算税款,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及应纳税额的含义,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计算税款。

教学难点:税种、应税额及税率的确定,能正确解决稍复杂的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

课题:利率

教学内容:P11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

2.知道本金、利息、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应用公式

计算存款利息,并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通过对利率的理解和计算,了解相关金融知识,培养理财

意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正确计算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明确利率与存期的对应性,正确选择有关条件解决稍复杂的利率问题。

第五课时:

课题: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内容:P12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促销”方式的具体含义,并根据情况正确计算实际花费。

2.通过两种不同优惠方式的对比,知道打折的方式更省钱,并明确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差别越小,什么情况下差别越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促销”方式的具体含义,能正确计算优惠

后的金额。

教学难点:“满100减50”的具体含义。通过实际计算明确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差别越小,什么情况下差别越大。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4.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对圆柱和圆锥面积、体积等公式的探索,体会数形结合、

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单元教学难点:

1.能应用面积、体积公式计算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形结合、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新课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P17-1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动手制作圆柱和旋转实验及探索圆柱侧面特征,直观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及分析、判断、合情推理等能力,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21-2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柱表面积。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自主探索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课题: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25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出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体积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独立思考,在推导过程中体会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圆柱与拼成长方体的关系,体会极限思想。

第四课时:

课题: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26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实例将容积等问题转化为圆柱体积,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的必要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能将容积等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圆柱体体积并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实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相互转化,准确解决。

第五课时:

课题: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27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圆柱来计算物体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圆柱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能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圆柱来计算物体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进行物体间的转化,抽象概括总结转化的数学方法。

第六课时:

课题: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P31-3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建立圆锥的几何模型,能明确指出圆锥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准确测量圆锥的高,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图形和旋转实验,直观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圆锥的几何模型,能明确指出圆锥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圆锥的高。

第七课时:

课题: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P33-34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行公式的推导,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实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相互转化,准确解决。

第四单元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3.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4.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7.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

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8.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9.体会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反比例关系。

3.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教学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正确判断正比例、反比例,并能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新授)

第一课时:

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P40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四个数或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四个数或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四个数或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第二课时: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4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会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第三课时:

课题:解比例

教学内容: P42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价值,感受模型思想,增强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比例

第四课时:

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45--46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认识成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用事物互相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念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概括总结成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第五课时:

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 P47--48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认识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用事物互相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念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正确判断所成比例关系

第六课时:

课题: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P53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第七课时:

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 P54—55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能熟练地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并会画简单平面图。

3.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并会画简单平面图。

第八课时:

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P59-60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

2.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3. 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2.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第九课时:

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P61例5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培养学生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2.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分析,确定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找到对应量列出比例解答问题。

第十课时:

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P62例5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培养学生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2.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分析,确定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找到对应量列出比例解答问题。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运用“抽屉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学习,增强对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教学难点:

利用“鸽巢问题”进行反向推理。

课时安排:2课时(新授)

第一课时:

课题: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8--69例1、例2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鸽巢原理”(“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初步运用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现象。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会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形成过程,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重点难点

分数比化简: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小数比化简: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转化成整数比。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方法二:先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比值,再把比值改写成比的形式。 4.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通常用除法来计算。对于较复杂的题目有时用方程解更容易理解些。【分率对应量÷分率】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差量÷单位“1”的量】5.数学积累。 (1)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2)黄金比是0.618:1。 第四单元圆 1.认识圆 (1)相较于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半径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3)在同一个圆内,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最长。 (4)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5)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表示。 (2)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实际应用中π取3.14。

六年级数学重难点汇总

六年级数学重难点汇总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第2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 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 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 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 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能正确判断单位“1”,并理解单位“1”和所求量的关系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重点: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第2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根据参照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 倒数的认识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2 分数除法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把连除转化成连乘并进行约分的方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 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难点: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 重点:会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三) 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差倍问题”“和倍问题” 难点: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设未知数 第7课时解决问题(四) 重点:掌握“工程为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 第四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和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难点: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重点: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探索化简比的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总结(完整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 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 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案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中学程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常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性状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苹果、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引导,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

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单元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 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 习作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3、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坚持做摘录笔记和写阅读笔记,在摘录中注意词 句的积累和运用。

4、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写作意图,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生活实际陶冶美好情操。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能在朗读中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阅读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古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状况、历史演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学生树立起"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体育颂》中的部分段落,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了解中国女排积极奋进、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23个,写字30个。理解“匀称、协调、刚毅、关键、搏击、深思熟虑、荣誉、清晰、启迪、较量、机敏、聪慧、幽默、化险为夷、弱不禁风、不解之缘、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忍辱负重、默契、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过关斩将、梦寐以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反复、比喻等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 4、学习记史类的说明文的写法。 5、开展综合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班歌班词、班徽说明书、运动员誓词、广播稿、解说词、挑战书等实用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物理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一节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教师必须事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这就同作战之前要制定作战计划一样重要。 长期以来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笼统抽象的。它不可能对每一教学内容(知识点)提出很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及其特点 (一)作用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可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 (二)特点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原来常用的教学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存在很大差异。 教学目的是指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达成某一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它指明了学生应在物理知识、能力和物理素质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教学目的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其着眼点是教师的教。因此它是一个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物理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制定物理教学计划、课程编制、教案设计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教师教的同时,更着眼于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它更具体,深广度更明确,操作性更强。 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比较起来具有:整体性——概括整个教材,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性——根据当地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水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重点、难点大汇总.doc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重点、难点大汇总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3是多少 )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2、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

【教学目标】 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及中性面的概念 4.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2.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静摩擦力》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7.5 宇宙航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单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它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 2.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3.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可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由教师实验验证,使学生能更好的有目的去观察实验。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印象。本课难点在于力的分析上,由教师画好受力分析图,用彩粉笔标示,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内容属于A类要求及了解内容,只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基本过程即可,重在强调最后结论。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附经典题型及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 (附经典题型及答案) (请家长们按照要求监督孩子认真复习;加油!冲刺!) 一、单位换算。(要求:熟练背诵、运用) 长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体积: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重量: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二、常用公式及相关题型。(要求:熟练背诵、运用)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例:一段公路;甲车8小时行完;乙车6小时行完;甲乙两车 从公路两端同时出发;几小时相遇?一段公路为单位“1”;甲车速度=1÷8=18 乙车速度=1÷6=16 1÷(18 +16 )=247 (小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合修时间=合修总量÷合修效率 合挖时间=合挖总量÷合挖效率 合做时间=合做总量÷合做效率 例:一段公路;甲队单独5天修完;乙队6天修完;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完成?一段公路为 单位“1”;甲队效率=1÷5=15 乙车速度=1÷6=16 合修时间=合修总量÷合修效率=1÷(15 +16 )=3011 (小时) 一堆零件;师傅单独10小时做完;徒弟15小时做完;两人合作;几小时做完?一堆零件为 单位“1”。师傅工作效率1÷10=110 乙车速度=1÷15=115 合做时间=合做总量÷合做效率=1÷(110 +115 )=6(小时)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图形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周长=πd 或2πr 直径=周长÷π 半径=周长÷π÷2 圆面积=πr 2 S 环=π(R 2-r 2) 各种常见分率计算: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及格率=及格人数÷总人数×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菜籽出油率=菜油重量÷菜籽重量×100% 死亡率=死亡数÷总数×100% 成活率=成活数÷总数×100% 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100% 含糖率=糖的重量÷糖水重量×100% 含盐率=盐的重量÷盐水重量×100%

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

六年级数学重难点汇总

六年级数学重难点汇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第2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 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 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 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 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能正确判断单位“1”,并理解单位“1”和所求量的关系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重点: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第2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根据参照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 倒数的认识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2 分数除法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把连除转化成连乘并进行约分的方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 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难点: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例 1 教学内容:第2-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感受平 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4.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并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认识图形例2 教学内容: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学生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增强想象力,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完成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探究之后,就来到说课第一部分非常关键的环节——说教学目标和说教学重难点。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详实教学重难点的确立,能够帮助我们授课理清思路确立正确方向,使得整堂课一气呵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究竟该如何设置才能达到融会贯通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谈一下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目标的是建立在以教材为依据、以课标为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最终导向来制定。以物理学科为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主要要求是对于知识概念定义的了解和初步掌握,能够体会简单的物理学思想比如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过程中的应用等等。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并且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学生更多的要求就是要以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依据,对于新的知识能够理解推导和应用,并且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设置物理探究性实验方案,并且对于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特点对于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目标撰写的角度,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知识和讲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又是在教学过程和讲解方法中得以体现。因此教学目标的构成应该设置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维目标也不是逐级递进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

六年级数学重难点汇总资料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第2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 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 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 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能正确判断单位“1”,并理解单位“1”和所求量的关系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重点: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第2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根据参照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 倒数的认识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2 分数除法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把连除转化成连乘并进行约分的方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 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难点: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5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 \

数学五年级上册基于“课标”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细化 ^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 课时安排:8课时(新授)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P2-3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

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5例3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第三课时: 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例4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的,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通过规律探索,发现积和因数间的关系。即,当因数比l小时,积比另一因数小;当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因数大。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等因素,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 1.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 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 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2.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及突破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 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确定难点,进行教学。也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立关键点,所谓关键就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把一个单元、一节课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与知识学好, 就可顺利掌握、运用教材,这就是知识的关键。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1 / 1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课题: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2、课题:集合的运算 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3、课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掌握一些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重点: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等价转化为一元一次4、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高次不等式.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研究对应不等式解集的方法. 5、课题:简易逻辑 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 6、课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 7、课题:映射与函数 教学目标: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能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函数的三要素中对应法则是核心,定义域是灵魂. 8、课题: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教学目标: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换元法,能将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出来;掌握定义域的常见求法及其在实际 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函数所具有的某些性质或所满足的一些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要对字母参数分类讨论;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满足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9、课题: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值域的意义;掌握常见题型求值域的方法,了解函数值域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求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的基本方法。 10、课题: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图象特征,并能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应用. 11、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