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 李蕾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  李蕾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  李蕾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李蕾

发表时间:2016-08-07T11:42:37.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李蕾

[导读]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1例。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术;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突然关闭而导致脑血管支配区域脑组织的功能障碍[1]。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等,或称之为脑卒中或脑中风。病情较轻的患者常常要经过3~6个月的治疗方可逐渐恢复,实现生活自理;病情较重的往往导致患者昏迷、死亡或产生严重后遗症[2]。目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因致残或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700万,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本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经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49.8±1.6)岁。主要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动眼神经麻痹11例,脑室出血8例,缺血性卒中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8例,海绵窦动静脉瘘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

1.2 脑血管造影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术前均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告知手术目的、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可能产生的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双方签署医患知情同意书;(2)脑血管造影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外血管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自发性脑内血肿、CT或者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3)脑血管造影排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碘过敏、心、肝或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SA诊断,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的1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病变使得管腔变窄、血栓闭塞,进而导致脑局部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5]。该疾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加强对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6-8]。目前,血管内的干预治疗因其具有传统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而逐渐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9]。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病变使得管腔变窄、血栓闭塞,进而导致脑局部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10]。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标准,脑血管造影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基础。然而脑血管造影容易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因此要加强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可以从造影的步骤、完整性、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造影时使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动脉鞘等方面出发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11-12]。近年来,我国脑血管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对中年以上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研究中采用DSA诊断,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尚未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必将为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本研究对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技术均获成功。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严格刷选合适的病症,对其适应病例、材料和方法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结合严谨而成熟的操作技术,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妥善处理和观察随访,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一定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这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志明,周广怡,卢婷媳,等.后循环缺血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2(6):986-988.

[2]喻茂杰,刘晓华,刘甲辰,等.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92-93.

[3]刘武,罗伟良,陈伟奇.48例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8(5):456-457.

[4]王鹏,陈波,陆陪松.脑血管造影DSA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5(12):1947-1948.

[5]宋涛,龙丽华,李辉萍,等.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04-105.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