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浆岩部分

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1)岩浆的概念:是地球内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2)岩浆的成分:

①主要成分——O, Si, Al, Fe, Mg, Ca, K, Na, Mn, P

②挥发份———H2O, CO2, SO2, O2, N2, H2, 其中水60-90%

挥发份的作用:

A. 降低粘度,使得岩浆易于流动

B. 可以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结晶时间,甚至结晶出含有挥发份的矿物

(3)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一般温度范围:600-1200°C;不同深度——火山口愈深,愈高温;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

①基性岩浆:1000-1200°C

②中性岩浆:900-1000°C

③酸性岩浆:600-700°C

(4)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

①成分(氧化物)——SiO2,Al2O3增加,粘度增加

②温度-增加可降低粘度

③挥发份-含量高,降低粘度

2. 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种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1)按含量划分:

①主要矿物——含量多,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

②次要矿物——含量较少,<15%, 是划分种属依据

③副矿物——很少,<1%,对岩石定名不起作用,如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

(2)按成分和颜色划分:

①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高,不含FeO和MgO;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

②铁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高,SiO2含量低;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3)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3. 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

的范围、硅铝矿物、铁

2

镁矿物、颜色、色率、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见表1-1)

4.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见图1-1)

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1)结构:岩石的组成部分(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2)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6.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

几种类型

(1)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2)按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 >10 mm、粗粒结构 >5 mm、中粒结构 5-2 mm、细粒结构 2-0.2 mm、微粒结构 <0.2 mm),隐晶质结构

(3)按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斑晶+显晶质)

(4)按矿物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

(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嵌晶结构

7. 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枕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

8. 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2)侵入岩的产状:

①整合:岩床、岩盆、岩穹

②不整合:

Ⅰ岩基:大规模出现于造山带中,面积一般>100km2,形态为圆形或长条形,平行造山带分布

Ⅱ岩株:面积一般<100 km2

Ⅲ岩脉:

Ⅳ岩墙:

(3)火山岩的产状:

①中心式喷发:碎屑锥、熔岩锥(盾火山、熔岩流、熔岩瀑布、岩穹)、混合锥(层火山)

②裂隙式喷发: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被、熔岩瀑布

③熔透式喷发:

9. 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岩浆岩的相的概念: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构造、产状等

(2)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

①深度:浅成相、深成相(见表1-2)

②平面: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

(3)火山岩的相划分: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积相(见表1-3)

10. 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4)

11. 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细小的颗粒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显晶质

(2)斑岩和玢岩:“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和次火山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岩”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

对于火山熔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不使用“斑岩”和“玢岩”的名称

12. 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表1-4,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有典型的鬣刺结构)

(1)一般特征:

①化学成分:

SiO2<45 %, 属于硅酸不饱和岩石;(K2O+Na2O)<1%, CaO+Al2O3也很少;富含FeO,MgO。

②矿物成分: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Ol, Py, Am;长石:不含或很少,<10%;若铁镁矿物含量>90%——叫超镁铁岩

③色率一般>70, 颜色很深,比重较大,产出少

④重要结构:

Ⅰ堆晶结构——在粗大的、相互连接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之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堆晶矿物可以是铬铁矿、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

(2)金伯利岩:1870年首次发现于南非阿扎尼亚的金伯利城而得名,是金刚石的母岩(3)科马提岩:具鬣刺结构。橄榄石和辉石的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质中,似鬣刺草(澳大利亚的一种草名),鬣是马颈上的长毛。鬣刺结构成因是熔浆快速冷却,长出了骸晶

(4)苦橄岩:相当于橄榄岩的喷出岩,富含Mg

13. 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1-4),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

(1)侵入岩:

1)辉长岩:

①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②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

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③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Pl/Py)

④矿物成分:

Ⅰ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pl+py) (1:1)

基性斜长石——通常为An>50的拉长石(50-70号)、

培长石(70-90号)——多呈厚板状,有清晰的双晶纹

辉石——多呈半自形-他形晶粒,可被绿泥石、角闪石交代

Ⅱ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Ⅲ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⑤矿物次生变化:

辉石——蚀变为变为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大类)

斜长石——蚀变为钠长石、绿帘石等矿物集合体(淡黄色或绿色),若都蚀变,则岩石光泽变暗淡

2)辉绿岩:

①颜色:暗绿色,黑色

②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pl+py为主(比例约1:1),可呈斑晶,可含有Ol,Or(正长石),Q

③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

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

结构

斑状结构——称为辉绿玢岩,斑晶为pl和py

④蚀变特征:

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

辉石——角闪石,绿泥石

(2)喷出岩:

1)玄武岩:

①颜色: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

②矿物成分:主要矿物——Pl + Py

次要矿物——Ol, Am, Bi

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

③结构:

Ⅰ岩石的结构: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斑晶:Pl , Py, Ol (Ol常变为红色伊丁石)

基质:隐晶质,肉眼无法鉴别

Ⅱ基质的结构粗玄(间粒)结构——长板状Pl 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Py和磁铁矿小颗粒间隐结构:密集的Pl 中充填玻璃

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过渡类型,Pl 三角形孔隙充填 Py, 磁铁矿和玻璃玻璃质结构:全是玻璃

④构造:

Ⅰ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

Ⅱ枕状构造:海水冷却,有内部结构

Ⅲ柱状节理:4,5,6,7边形

14.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5. 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6. 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7. 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

(1)凡是Q>20,主要由Q+Or+Pl≥85%,都被统称为花岗岩类。

(2)主要特征:

1) 颜色: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

2) 结构构造:粗、中、细粒都有,块状、斑杂、球状构造

3)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Q+Or+酸性Pl,Q+Or+酸性Pl=85 %±,An=10-35,为更长石,更-中斜长石,Or : Pl = 2:1,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或灰白,灰色

次要矿物:Bi, Am, 少量Py, 三者之和 < 15 %

副矿物:种类多,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

18.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1)原生岩浆: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2)次生岩浆: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

19.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1)原生岩浆形成之后,在其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浆本身的分异或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或不同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使最初一种成分的岩浆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岩浆岩。

(2)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岩浆的过程。包括:

①岩浆分异作用:指在结晶之前,液态时发生的分异作用。包括:

Ⅰ熔离作用——P,T变化,分离出2种不混溶的岩浆,如条带构造;

Ⅱ扩散作用——温度梯度导致不同组分的迁移;

Ⅲ气运作用——挥发分位于上部,向上运移,形成上部出现伟晶岩。

②分离结晶作用:一些矿物先结晶,导致残余岩浆成分变化,使岩浆向富硅、富碱的方向发展。包括:

Ⅰ重力分异作用——先结晶、比重大,到底部,如四川力马河;

Ⅱ流动分异作用——岩浆流动中,先结晶的会因摩擦力而滞留;

Ⅲ压滤作用——岩浆演化的晚期,晶体之间的残余岩浆被挤压而迁移。

(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

①同化作用——完全

②混染作用——不完全

(4)岩浆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确定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的岩浆和岩浆岩。

图1-1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

表1-2 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

表1-3 火山岩相的特征

表1-4 岩浆岩分类简表

钙碱性

岩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SiO2 (%)<45 45-53 53-66 >66 石英无无或很少<5 >20

长石种类一般无斜长石为主斜长石为主钾长石为主钾长石>斜长石

岩浆岩各论

酸性岩类: 花岗岩-流纹岩

一、花岗岩-流纹岩分类

花岗岩和流纹岩的QAP分类;QAP矿物投图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花岗岩类主要特征

1.化学成分特征:

富硅(SiO2≥66%)较富碱,贫铁镁钙

2.矿物成分特征:

主要矿物:石英(≥20%)和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An≤30);

次要矿物:暗色矿物(多数小于20%),主要是黑云母、角闪石,可出现少量的辉石

副矿物:锆石、榍石、磷灰石、磁铁矿、褐帘石、绿帘石等

3.结构与构造特征: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还有晶洞构造.

常见的结构为细粒-粗粒半自形结构, 似斑状结构, 蠕虫结构, 文象结构, 条纹结构

4.次生变化:碱性长石的高岭土化、钠长石化,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帘石化、碳酸盐化,黑云母和角闪石发生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5.主要岩石类型:

A. 深成岩

(1)英云闪长岩(斜长石>>碱长石)(2)花岗闪长岩(斜长石>碱长石)(3)二长花岗岩(斜长石≈碱长石)(4)正长花岗岩(斜长石<碱长石(5) 碱长花岗岩(斜长石<<碱长石)(6)碱性花岗岩(斜长石<<碱长石); 含有碱性暗色矿物(钠闪石、钠铁闪石、霓石、霓辉石、星叶石等)

B. 浅成岩(7) 花岗斑岩(8) 石英斑岩(9) 花岗伟晶岩:脉状产出(10) 花岗细晶岩:脉状产出

三、流纹岩类主要特征

1.化学成分特征:富硅(SiO2≥63%)较富碱,贫铁镁钙

2.矿物成分特征:透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为主,偶含黑云母和角闪石,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褐帘石等

3. 结构:斑状结构最常见,其次为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

球粒结构、微晶结构等

4.构造:流纹构造、块状构造、气孔—杏仁状构造、珍珠构造

5.主要岩石类型:英安岩、流纹岩、碱长流纹岩

问题:

1、根据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含量比例,花岗岩可进一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

2、如何区分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和英安岩?

3、对比片麻状构造和流纹构造。

中性岩类

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一、中性岩岩石分类

1、钙碱性系列:正长岩-粗面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

二、岩石类型特征对比:

1、中性侵入岩类特征对比

2、中性火山岩类特征对比

三、主要岩石类型

A. 深成岩

(1) 闪长岩(石英<5%,碱性长石<长石总量的10%)

(2)石英闪长岩(石英= 5~20%,碱性长石<长石总量的10%)

(3)二长闪长岩(石英<5%,斜长石占长石总量的65~90%)

(4)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 5~20%,斜长石占长石总量的(65~90%)

B. 浅成岩

(1)闪长玢岩: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辉石、黑云母

C. 安山岩主要类型

(1) 安山岩: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

(2)玄武安山岩:斑晶为斜长石、辉石为主,偶见橄榄石和角闪石,按照暗色矿物命名:角闪安山岩、辉石安山岩

2、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岩石类型

A. 深成岩

(1) 正长岩(石英<5%,斜长石占长石总量的10~35%)

(2)石英正长岩(石英= 5~20%,斜长石占长石总量的10~35%)

(3)碱长正长岩(石英<5%,斜长石<长石总量的10%)

(4)石英碱长正长岩(石英= 5~20%,斜长石<长石总量的10%)

(5)二长岩(石英<5%,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各占长石总量的35~65%)

(6)石英二长岩(石英=5~20%,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各占长石总量的35~65%)

B. 浅成岩

(1)正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碱性长石、角闪石、辉石、黑云母和少量斜长石

C. 火山熔岩主要类型

(1) 粗面岩:斑晶为碱性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以透长石为主

问题:

1、闪长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的主要矿物组合及相互间的区别。

2、安山岩和粗面岩的主要区别何在?

3、分别对比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及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之间的异同。

4、何为暗化边结构,辉石可以发生暗化的说法正确吗?

5、交织结构和粗面结构为何意?

基性岩类: 辉长岩-玄武岩类

一、辉长岩类

1、化学成分特征:贫硅(SiO2=45~52%)、贫碱,较富钙铁镁

2、矿物成分特征:

出现大量基性斜长石(An≥50)和辉石,辉石有紫苏辉石和单斜辉石

暗色矿物除辉石外,还有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一般较高(40~70%)。有时出现少量的石英和碱性长石;常见的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等

3、结构与构造特征:

细粒—粗粒半自形结构,辉绿结构,反应边结构

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还有流动构造

4、辉长岩的分类

5、辉长岩类主要岩石类型

A. 深成侵入岩—辉长岩基性斜长石+辉石+/-橄榄石

根据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可分为:

(1)橄长岩(基性斜长石+ 橄榄石)

(2)辉长岩(基性斜长石+ 单斜辉石)

(3)苏长岩(基性斜长石+ 斜方辉石)

(4)斜长岩(基性斜长石≥90%)

B.浅成侵入岩—辉绿岩:矿物成分与辉长岩完全相同,但其具有特征的辉绿结构,多呈脉状产出

二、玄武岩类

1、化学成分:硅酸饱和-弱饱和,SiO2=45-52%,铁镁钙含量高,碱含量低

2、矿物成分: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其次为碱性长石、石英、黑母、角闪石等

3、结构:斑状结构,基质为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或间粒结构、间隐结构

4、构造: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绳状构造、柱状节理构造

5、主要岩石类型:橄榄玄武岩;辉石玄武岩;气孔-杏仁玄武岩;超镁铁质岩类

一、超镁铁质侵入岩类

1、化学成分特征

贫硅(SiO2主要<45%)、贫碱,富铁镁(FeO*=9~14%, MgO一般>20%)

2、矿物成分特征

出现大量的暗色矿物,其含量>90% ,主要有橄榄石、辉石和角闪石,其次为基性斜长石(小于10%)和黑云母,辉石有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常见的副矿物有铬铁矿、磁铁矿、尖晶石等

3、结构与构造特征

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常见的结构为细粒-粗粒自形-半自形结构、

包橄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网状结构等

4、主要岩石类型

A. 橄榄岩类(橄榄石≥40%)

(1)纯橄榄岩:橄榄石≥90%

(2)橄榄岩:橄榄石=40~90%

B. 辉石岩类

(1)辉石岩(辉石≥90%)

(2)橄榄辉石岩(辉石=60~90%,橄榄石=10~ 40% )

(3)角闪辉石岩

C. 角闪石岩类:(1) 角闪石岩(角闪石≥90%)(2) 橄榄角闪石岩(角闪石=60~90% 橄榄石=10~ 40% )(3) 辉石角闪石岩

1、超镁铁质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3、综述橄榄岩和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

沉积岩部分

一、名词解释

沉积分异作用,成岩作用,自生沉积岩(内源沉积岩),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

二、简述题

1.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2.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产物(形成3类物质:碎屑物质,不溶残余物质,溶解物质)3.控制溶解物质(真溶液和胶体物质)搬运和沉积的物理化学规律(溶解度)

4.由沉积物到沉积岩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5.沉积岩化学成分特征和矿物成分特征

6.沉积岩的构造类型(机械成因的、化学成因的、生物成因的,在机械成因的构造中有层理、层面、变形构造,及其细分的类型),表2

7.沉积岩的几种常见颜色与组分和成岩环境

8.陆源碎屑岩(他生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9.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结构类型

10.基质的支撑类型,胶结物的胶结类型

1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粒度依据

12.砾岩类的一般特征

13.砂岩类的主要特征(一般特征,按照成分三角图分类,),特征包括(1) 粒度,(2) 分布很广,(3) 碎屑成分,(4) 胶结物,(5) 粒度、分选性、圆度,(6) 结构构造,(7)成因

14.内源沉积岩的分类(8类)

15.内源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16.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总称为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指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中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某种形迹特征

在沉积作用中或在沉积物固结之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沉积构造(primary sedimentary structure);在沉积物固结之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沉积构造(secondary sedimentary structure)1物理成因的构造

①层理构造

包括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脉状层理

②冲刷构造

冲刷构造(scour structure)是一种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面上的凸凹状构造,由较高流速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顶面冲刷出一些下凹的坑槽,而后又被上覆沉积物覆盖形成并保存下来的

③泥裂、雨痕和雹痕

2、生物成因构造

①叠层构造

具有叠层构造的岩石叫叠层石,由薄细胞分泌粘结质点形成,由富藻纹层(层)和富屑纹层(亮层)叠置出现形成

例:潮汐环境层状叠层石——潮间带;柱、锥状叠层石——潮下带

②生物扰动构造

由动物的机械行为使松软沉积物原有的沉积特征、特别是原有的构造特征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一种无定形构造称为生物扰动构造

3、化学成因的构造

指在化学溶解、沉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造

①晶痕和假晶

②鸟眼构造

③结核——次生矿物的团块集合体。常见硅质、钙质、磷质、铁质结核

④缝合线——在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溶解形成,在垂向切面上呈锯齿状,在立体上呈参差不齐的小柱状。常见于碳酸盐、石英砂岩、硅质岩、蒸发岩中

⑤叠锥——由一连串漏斗状锥体叠加而成,在层面上呈同心圆状,在纵切面上呈“V”字形叠套。常出现于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中

四、沉积岩的分类

依据分类原则,将沉积岩分为两大类:他生沉积岩、自生沉积岩,其中他生沉积岩可分为: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机械搬运沉积形成;陆源碎屑岩—机械搬运陆源物质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

自生沉积岩包括:碳酸岩、硅质岩、镁质岩、磷质岩、铝质岩和蒸发岩

第十二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一、风化

风化作用——就是使先成岩石转变成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余物质的过程

地壳表层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和生物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作用——由各种因素造成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成分的改变

?母岩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矿物为陆源碎屑矿物

?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新生矿物称为自生矿物

②化学风化作用——母岩的矿物在富含O2、CO2、H2O和有机质等条件下发生化学分解,一部分被带定,一部分形成新生矿物,这种作用叫做化学风化作用

?常见的化学风化作用有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酸解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不同造成的岩石风化,即有机械破碎,又有化学分解,其中生物化学风化是主要的

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不稳定矿物次稳定矿物稳定矿物

1不稳定矿物

除易溶盐类矿物(石膏、石盐、钾盐)以外,一般指易于氧化或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这些矿物风化反应都是相对较快的。

2次稳定矿物

指分解方式主要是水解、轻微氧化或轻微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

3稳定矿物

指在一般风化条件下溶解度极小、极难分解的矿物,其中的石英和金红石都是简单氧化物,与高价铁、锰和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起都不可能进一步被分解,溶解度几乎为零。

第十三章沉积作用和沉积物

一、物理沉积作用和碎屑沉积物

只受宏观力学规律支配的物质的搬运和堆积过程称物理沉积作用,也称机械沉积作用。

1牵引流的沉积作用:牵引流指低粘度、低密度的水流,如一般的水流、潮汐流等。

牵引流的主控因素:颗粒的大小、密度、形态和牵引流的流速。

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的改造作用:磨蚀作用和细粒化作用。

牵引流的分选作用:

牵引流沉积物的垂相序列:某个连续时间段内,沉积物自下而上逐渐堆叠构成一个沉积物序列。

2其他流体的沉积作用

风暴流沉积作用、浊流沉积作用、风和冰川沉积作用

3碎屑沉积物和碎屑结构

碎屑本身的结构

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粒度是以颗粒直径(一般以长径或中径)来度量的。以自然粒级标准常用。

分选度:指粒状矿物碎屑大小的均匀程度,是流体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计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

圆度: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一般分四级: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和极圆状。

支持类型:指沉积物所受压力在沉积物内部的分布状况,它涉及到基质和较大颗粒的相对含量。主要有:颗粒支撑、过渡支撑、基质支撑。

孔隙:沉积物中未被固态物质占据的空间称为孔隙。

4碎屑沉积物的成熟度

沉积物总趋势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强,所形成的沉积物也将在成分和结构上向着某种理想状态的终极状态。实际沉积物与这种理想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称为成熟度,可分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

成分成熟度:也称矿物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中碎屑成分与稳定成分极端富集的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

结构成熟度和结构退变:结构成熟度指沉积物与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

二、化学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物

在地壳表层,在化学和物理化学规律支配下,物质以离子状态迁移,再结合成固态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沉积作用。

1真溶液的沉积作用

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取决于溶解度或容度积。常温常压下,按溶解度大小,将矿物分为易溶矿物和难溶矿物两类:

易溶矿物和沉淀的控制因素:

易溶矿物主要是碱或碱土金属阳离子和强酸阴离子结合成的矿物,如石盐、石膏等。

这类矿物溶解度大,温度可以稍微改变它的溶解度。

2难融矿物溶解度和沉淀的控制因素

难溶矿物主要是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主要控制因素为:溶液的PH值、溶液的

Eh值、溶液的温压条件。

3化学沉积物和化学结构

三、生物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物

生物通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化学元素、有机或无机的各种成岩、成矿物质进行分解与化合,分散与聚集,以及迁移等作用,在适当的水体中沉淀成有关的岩石和矿床。生物作为一种搬运力量意义较小,但生物的沉积作用是巨大的,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生物残骸(硬体)直接堆积成岩,如礁灰岩、生物灰岩、硅藻土、某些磷块岩等。

2.生物有机体(软体),可转变成石油、天燃气、煤、油页岩等。

3.生物化学作用,生物能产生CO2、H2S、NH3、CH4等,影响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促使某些物质的溶解或再分配。如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促进碳酸盐的沉淀;铁细菌(ferrobacillus)能将Fe2+ 氧化成Fe3+,利于铁的沉淀;还原硫酸盐细菌(deshlfovibrio、desulfomacn)能将硫酸盐还原成H2S,它可与金属离子结合成硫化物沉淀等。

4.生物物理作用,某些生物(如藻类、层孔虫)的捕获粘结和障积作用,有利于某些岩石(如藻碳酸盐岩,砘灰岩)和矿产(如磷,铁,锰)的形成;生物及有机质对某些金属的吸附、沉淀、可形成有用矿产(如煤及黑页岩中的U,V等矿产)。

四、复合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物

由物理、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共同实现的物质的迁移和聚集过程称为复合沉积作用。

根据结构,分为两类:一是泥晶;二是自生颗粒。

泥晶又称微晶,指呈机械性运移和沉积的泥炭级碳酸盐质点。

自生颗粒分为以下几种:

1生物碎屑(biaclosts),完整的叫生物或骨粒,个体不完整者,多是经过搬运、磨蚀的叫生物碎屑,或叫骨屑或生物屑。

2内碎屑(intraclast),狭义的内碎屑是早巳沉积于海底的,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波浪或潮汐等作用剥蚀出来并再沉积的碎屑。按大小可把内碎屑分为:砾屑;颗粒直径>2mm

砂屑:颗粒直径2-0.062mm

粉屑:颗粒直径0.062-0.031mm

微屑:颗粒直径0.031-0.004mm

泥屑:颗粒直径<0.004mm

碳酸盐岩的结构和岩石命名就是根据颗粒类型、大小和数量,再加上成分和微晶基质、亮晶胶结物的量比关系来定的。如灰岩的颗粒组分为50%以上的砾屑,这种岩石的结构就叫砾屑结构,岩石就命名为砾屑灰岩。

3鲕粒(oolites),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的球状颗粒,很象鱼子。核心可以是内碎屑、生物、陆源石英或其它碎屑。同心层常用泥晶方解石组成(现代鲕粒多由文石组成),有的鲕粒具放射状结构。鲕粒大小一般<2mm,>2mm者称豆粒。

根据鲕粒的内部构造把鲕粒分为:真鲕(图2—29)、薄皮鲕、复鲕、变形鲕、变晶鲕、负鲕、残余鲕等。多数人认为鲕粒是无机化学—机械沉淀的产物,常需热带浅海扰动环境。

第十四章成岩作用

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之后,变成了沉积物,这属于沉积物的形

成阶段。

沉积物沉积之后,即开始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要经受一系列的变化,同时还要遭受长期的改造作用,这种改造一直要继续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

一般把这些变化作用分为四个阶段:

①同生阶段(或称海解阶段) 沉积物刚刚沉积于水底,它与水体的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的总过程;

②成岩阶段原沉积物上面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后,它所遭受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并使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固结的岩石的作用后生阶段;

③成岩阶段同生阶段指沉积物固结成岩石之后,至变质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称为沉积岩的后生阶段或简称为后生阶段。

④退后生阶段,为埋藏较深的岩层,被抬升到潜水面以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下所发生变化的时期。

1成岩作用:指沉积物从最后沉积或静止下来的那一时刻起直到它开始变质或遭受风化之前所经历的所有作用。

2早期成岩作用:指沉积物固结之前的成岩作用,结果是沉积物的固结。

3同生作用: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的一薄层内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

4浅埋成岩作用:指同生作用一直到沉积物固结为止发生在沉积物内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5晚期成岩作用:指沉积物固结之后的成岩作用,是已固结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的进一步演化。

6深埋成岩作用:指固结的沉积岩在上覆沉积物厚度进一步加大、温压进一步升高直到变质作用之前所经历的所有作用。

7表生成岩作用:指坚固沉积岩因盆地回返而逐渐上升到潜水面附近时受渗流和潜流大气降水影响所发生的作用。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其作用特点

(1)压实作用(compaction) ;

(2)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

(3)胶体的陈化及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4)交代作用(replacement)

(5)结核的形成: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

岩石中常见的结核就其成分有:碳酸盐质的、硅质的、铁锰质的等。

(6)自生矿物的形成,实际上重结晶作用、胶体的陈化、氧化与还原、溶解与交代、结核的形成及胶结作用等,都可产生一些新的、在某个阶段稳定的矿物,即广义的自生矿物。

(7)胶结作用(cementation),所谓胶结作用是指松散的沉积颗粒,被化学沉淀物质或其它物质充填联接的作用,其结果使沉积物变为坚固的岩石。胶结作用也可发生于各个阶段。

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地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悬挂式胶结、镶嵌式胶结。

胶结物的结构: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第十五章他生沉积岩类

一、砾岩、角砾岩和沉积混杂岩

>2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岩石叫粗碎屑岩,也有人称砾质岩。粗碎屑岩的碎屑成

分主要为岩屑,只有在较细的粗碎屑岩中有时可见到单矿物砾石,重矿物极少或几乎没有,除>2mm的碎屑之外,还有<2mm的碎屑(砂和粉砂),称作充填物或叫混入物。

1 类型划分

粗碎屑岩进一步可根据下列原则划分:

(1)根据碎屑的圆度

砾岩圆及次圆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砾岩。

角砾岩棱角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角砾岩。

(2)按砾石成分

单成分砾岩(角砾岩) 砾石成分单一,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多为稳定的岩屑和矿物。

复成分砾岩(角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其中大部分砾石抵抗风化能力不强,常分选不好、圆度不高。

(3)根据砾岩在地层剖面中的位置

底砾岩常见于海侵层位最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一个新时期的沉积的开始。故在不整合或假整合面之上常见底砾岩。底砾岩的特点:①位于侵蚀面之上,底砾岩中常见有下伏岩石的砾石。②砾石成分简单,以稳定的岩石碎屑为主,多为单成分砾岩。⑧砾石的圆度高、分选好。④其厚度不大,但分布的层位较稳定。⑤底砾岩的粒度有从下到上变细、圆度变好的现象。

层间砾岩(角砾岩) 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局部变化而形成的。层间砾岩(角砾岩)的特点:①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中,不代表侵蚀间断。⑧在剖面上,向下可找到该砾岩中砾石的基岩。⑧有时与下伏岩层之间可有不同程度的冲刷现象,但不代表长期的沉积间断.如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由水底冲刷形成的同生砾岩及角砾岩,碎屑岩层中常见的泥砾岩或含泥的砂岩.④砾石圆度差,有不稳定的砾石,如灰岩、粘土岩等,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组分。

⑤充填物、杂基及胶结物的成分均较复杂。

层间砾岩有的是同生砾岩,如华北寒武系中的竹叶状灰岩。

二、砂岩

1、概述

碎屑中2—0.0625mm粒级的颗粒在50%以上的岩石叫砂岩。砂岩分布很广,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地质意义.砂岩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砂岩中的填隙物除粘土杂质外,还常见钙质、硅质、铁质等胶结物。

砂岩中各种层理和层面构造发育,它们是研究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某些砂和砂岩本身就是有用的建筑材料,并常含有金、铜、锡石、锆石、独居石等有用矿产:孔隙度好的砂岩是良好的储油、气、水的岩石,是石油、水文和工程地质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2、砂岩分类问题

砂岩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结构(如按粒度)的分类、成分(碎屑成分等)的分类、成因分类(如分为河成砂岩、海成砂岩等),还有综合性的成分一成因分类或结构一成因分类。

砂岩首先按粒度大小细分为:

巨粒砂岩:砂粒直径2-1mm,即-1-0φ

粗粒砂岩:砂粒直径1-0.5mm,即0-1φ

中粒砂岩:砂粒直径0.5-0.25mm,即1-2φ

细粒砂岩:砂粒直径0.25-0.1mm,即2-3φ

微粒砂岩:砂粒直径0.1-0.0625mm,即3-4φ

有时不划分出微粒砂岩,而把0.25—0.0625mm(即2-4φ)的统称为细粒砂岩。

常用的是成分或成分-成因分类,方案很多,意见不一致。但分类方法常用三端元或四端元分类法。三端元分类法常以砂岩中的主要碎屑成分石英、长石、岩屑作为三个端元组分划分岩石类型,不考虑粘土杂基;而四端元分类法则要考虑杂基含量,它首先据岩石中杂基含量的多少把砂岩分为两大类:杂基含量大于15%者为杂砂岩类(wacke),小于15%者为净砂岩类(arenite),后者简称砂岩类。各类进一步按石英、长石、岩屑三者的相对含量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砂岩。

砂岩的分类主要应考虑岩石形成的三个主要问题:①来源区的母岩性质,用岩屑成分或长石类型及石英特征来判断;②搬运和磨圆的历史,用岩石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判别,⑧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即流动因素,常用杂基含量来判断.本教材用的砂岩分类如图2—27。

三、粉砂岩

凡0.0625—0.0039mm大小的碎屑含量>50M的岩石叫粉砂岩。粉砂岩的性质介于砂岩与泥质岩之间,并常混有砂和粘土。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砂岩简单,稳定组分较多,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见,有时含有较多的白云母。重矿物含量较高,可达2—3%以上,多为稳定重矿物。碎屑的磨圆度差,常呈棱角状(因粉砂质点多呈悬浮搬动,故磨圆差)分选性时好时差。填隙物有钙质、铁质及粘土质。

粉砂岩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还可有波状及斜波状层理,很少见斜层理。粉砂沉积物饱含水后易受液化,产生变形层理及其它滑动构造。

粉砂岩可按粒度,碎屑成分和胶结物成分进一步细分。

按粒度划分:粗粉砂岩和细粉砂岩(以0.0312mm为界);

按碎屑成分划分: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岩、岩屑粉砂岩;

按填隙物成分划分:粘土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等。

粉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随填隙物及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变。在红层中常见到杂色粉砂岩。岩石多呈杂色斑块状,最常见的是棕红色和暗褐色,并可过渡为淡绿色,还可有灰色、浅黄色、黑色及其过渡色。

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黄土,就是一种半固结的粘土质粉砂岩。

粉砂岩是在经过了长距离搬运、水动力条件比较安静、沉积速度比较缓慢的环境下形成的。在横向上分布于砂岩和粘土岩的过渡地带;在纵向上也可渐变成砂岩或粘土岩,并可构成韵律性层理。从沉积环境看,粉砂岩多分布于河漫滩、三角洲、泻湖、沼泽和海湖的较深水部位。

四、泥质岩

1、定义

泥质岩亦称粘土岩,是粒度<0.0039mm(即<4L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泥质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可占沉积岩总量的60%左右。

2、物质成分

泥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粘土矿物常见的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

3、结构

泥质岩最常见的是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生物泥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及残余结构等。

4、构造

泥质岩的层理均为水平层理。单层厚度<1mm者称页理(页状层理)。页理发育的泥质岩叫页岩,无页理或页理不发育者叫泥岩。泥质岩还可见干裂、雨痕、虫迹、晶体印模构造等。有时还可见到变形、斑点、巢状、带状和瘤状构造等。

5、颜色

泥质岩的颜色很杂,它决定于粘土矿物的成分、杂质矿物、有机质及所含色素的颜色。

6、物理性质

质纯的单矿物泥质岩尤其是弱固结的粘土,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如可塑性、吸水性、烧结性、耐火性和吸收性等。这些性质使其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被广泛应用作陶瓷原料、耐火材料、漂白剂、净化剂和钻井泥浆原料等。但某些性质(如可塑性、吸水性等)对工程建设有极不利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第十六章自生沉积岩类

一、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碳酸盐岩在地壳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和砂岩,约占沉积岩总面积的20%。在我国的分布约占沉积岩总面积的55%,且时代愈老愈多。

碳酸盐岩是很有价值的矿产,广泛用于冶金、建筑、化工、农业、医药等方面。与碳酸盐岩共生的层状矿床有铁、锰、铝、磷、硫及膏盐等。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层控矿床有:汞、锑、铜、铅、锌、砷、铀等金属矿及重晶石、天青石、萤石、水晶、冰洲石、黄铁矿等。储藏于碳酸盐岩中的石油、天然气也很丰富,据统计,世界上与碳酸盐岩有关的油气田储量占总储量的50%,产量占总产量的60%。孔隙和裂缝发育的碳酸盐岩也是地下水的重要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大陆表面的碳酸盐岩对工程建设、国防施工、旅游事业等均有重要意义。

1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

碳酸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及CO2,其余氧化物还有SiO2,TiO2、Al2O3、FeO、Fe2O3、K2O、Na2O和H20等。纯石灰岩的理论化学成分为CaO 56﹪、CO2 44%;纯白云岩(白云石)的理论化学成分为CaO 30.4%、MgO 2l.7%、C02 47.9%。此外,还可有一些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如Sr、Ba、Mn、Ni、Co、Pb、Zn、Cu、Cr、V、Ga、Ti等,可利用这些元素种类、含量、元素对的比值来划分和对比地层、判断沉积环境和研究岩石成因。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包括三类:

(1)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白云石,还可有文石、高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镁矿、菱铁矿、菱锰矿等。

(2)自生的非碳酸盐矿物,有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天青石、萤石、岩盐及钾镁盐矿物,还可有少量的蛋白石、自生石英、黄铁矿、白铁矿、海绿石、磷酸盐矿物及有机质等。这些矿物的出现与一定的沉积环境或成岩后生变化作用有关。

(3)陆源矿物,常见的有粘土矿物、碎屑矿物(如碎屑石英及长石)及微量的重矿物(多为稳定的重矿物)。当陆源矿物含量超过50%时,碳酸盐岩即过渡为泥质岩和碎屑岩。

2酸盐岩的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成因,它不仅是岩石的重要鉴定标志,也是碳酸盐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结构也与岩石的沉积环境有关。

不同成因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①由波浪和流水搬运沉积而成的灰岩、白云岩具有类似于碎屑岩的粒屑结构

②由原地生长的生物骨架组成的生物灰岩、礁灰岩,具有生物骨架结构。

③由化学、生物化学作用沉淀的灰岩,白云岩具泥晶、微晶结构。

④白云岩化灰岩、白云岩具残余结构及晶粒结构。

⑤重结晶的灰岩、白云岩具晶粒结构及残余结构。

第四篇变质岩

第十七章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一)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由于它们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就会发生矿物在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改变与转变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相对的稳定。

这种“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化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原岩组合、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的作用——变质作用”。

一般认为,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作用方式是固态岩石中矿物发生重结晶,外来组分加入引起交代作用或部分组分的选择性熔融等,因此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不属此范畴。主要包括变质结晶、变形和变质分异3类。

变质结晶: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主要有重结晶和交代。

重结晶:固态下矿物重组或反映生成新矿物的过程。如方解石+石英在高温下生成硅灰石的反应。

交代作用: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使岩石总化学成分改变的过程。如橄榄石在水的作用下蛇纹石化的过程。

变形:岩石中矿物本身或者矿物集合体发生形变的过程。一般没有新矿物的生成。如片岩、片麻岩等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变质作用是趋向于产生均一化的岩石,然而,变质分异则是使原本均一化的岩石发生分异。

变质岩——是地壳已存的岩石经受变质作用后的产物。据的岩性质可分正、副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正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的形成的变质岩——副变质岩。

变质岩在我国分布很广,由老到新都有产出。多数分布于古老的结晶地块和构造活动带中。既可呈区域性分布,也可局部产出。

(二)变质作用因素

主要指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物、化因素。即温度、压力及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温度:是一重要因素,多数变质作用随T升高而进行。温度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①使矿物重结晶(灰岩→大理岩)。②促进变质反应(Ms→Sill+Kf)。

压力:对变质反应许多是与一定的压力条件相适应的。变质作用通常是在一定的外界压力条件下进行的。压力包括均向压力(负荷压力)和流体压力、应力(定向压力)。

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通常是气态或液态的水溶液。主要引起交代作用,组分迁移等。

(四)变质作用类型

据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可分为:

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散发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和液态溶液引起,主要发生在岩浆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围岩中)。

1.热接触变质作用:T起主导作用,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基本无变化。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外,还有流体的参与引起交代作用,随便原岩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都发生改变。

3.动力变质作用:主要是强应力的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变形,并伴有变质结晶、重结晶的作用。

4.气液变质作用:内热的气态、液态溶液作用于岩石,使之发生交代而变质,热液可来源于岩浆的挥发份,亦可来自地壳内区域性地下热水。

5.区域变质作用:由各种变质作用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大面积分布变质作用。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有人区分为高、中、低压三种类型。引起岩石的重结晶、变质结晶、变形、交代等。

6.混合岩化作用:是区变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地壳内部热流的继续升高,产生深部热流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贯入而形成混合岩的作用。

其它类型的变质作用:如冲击变质、洋底变质、叠加变质、退化变质等。

第十九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

(一)化学成分

主要造岩氧化物与岩浆岩相同,但不同的岩石中氧化物含量变化极大。

(二)矿物成分

与原岩成分和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密切相关(一是物质基础,一是决定条件)

主要矿物见P266表3-3。由表可见变质岩中的矿物成分较大,沉中都复杂。

按其成因可分为:

1.新生矿物(变晶矿物)如And

2.原生矿物(稳定矿物)云英岩中的Q

3.残余矿物(残余不稳定矿物)云英岩中的长石

对指示原岩成分和说明变质作用性质、强度有特殊意义的变质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可指示原岩成分、变质作用性质及强度的。如Chl、Ser、And、Ky、St、Sil、符山石、滑石等。

(三)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由岩石组分的形态、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岩石的构成方式。

变质岩的构造:指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岩石特征。

变质岩的结构十分多样,它既可保留继承原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又可在变质作用中形成新的结构和构造。

按其成因:结构可分: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交代结构

构造可分:变余和变成构造两类。

研究结构、构造可以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所经受的变质作用类型、作用因素、作用方式和程度,可帮助恢复原岩,同时也是变质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

变质岩的结构

碎裂结构:当压力超过原岩的弹性极限和强度极限时发生。

主要类型:

碎裂结构

碎斑结构

糜棱结构(<0.02mm时-超摩棱结构)

变晶结构:原岩经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形成。其特点是:

1)矿物自形程度不高,为它形或半自形。

2)矿物自形程度只反映了矿物结晶力的大小,不能说明先后顺序。

3)具斑状变晶结构的岩石中,变斑晶一般较自形,但它不一定是先形成的。

《矿物岩石学》教学大纲.docx

《矿物岩石学》教学大纲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选修课,54学时) 一、教学思想 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是在地壳表层的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任何建筑物都是 以岩土体作为建筑地基、建筑介质或建筑材料,因而,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形式和规模的根本条件。因此,地壳表层的岩土体的研究是工 程地质专业的最重要的任务。矿物学和岩石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的主要 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的物质组成及其性质。针对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 性质与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有一概括的了解,掌握十余种常见造岩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鉴定特征,熟悉地表各种常见岩石的鉴定特征(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岩石当前的性状,也能够分析其性质的形成条件、分析并预测岩石性质的可能变化,为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有关 矿物学和岩石学问题及其它地质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和授课方式 本课程包括矿物学和岩石学两大部分,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矿物学部分占24学 时,主要涉及手标本矿物学,掌握十余种常见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和鉴定特征。岩石学 部分30学时,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三大岩介绍,包括沉积岩石学、岩浆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本部分以岩类学的介绍为主,让学生掌握地表常见岩石的矿 物组成及鉴定特征;第二部分为岩石的物理性质。 针对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有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之外,重点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学时安排为:讲授27学时,实习27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 《矿物岩石学》学时分配表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术语解释: 1.对称型:P18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2.单形:P26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3.类质同象:P69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 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同质多象:P67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 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象变体。 5.配位数:P66在晶体结构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直接联系的质点数,称为该质点的配位数。在离 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联系的异号离子或分子数,即该离子的配位数。 6.二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有两个被占据, 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7.三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全被占据,称为 三八面体结构。 8.层理:P70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 层状构造。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9.细层:P70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很小,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小于1毫米,成分常常很均一。 10.岩浆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又称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 石石英等。也包括部分岩浆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他生矿物:多半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分化作用或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新矿物,橄榄石---蛇纹石、伊丁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所谓自然产出是指地球中的矿物都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11.岩浆分异作用:P51分异作用是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 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岩浆分异作用是其中的的一种,这种作用是岩浆结晶之前,仍处在均匀液态的情况下发生的分异作用。它可以发生在地壳深处(即深处分异),也可以发生在岩浆侵入和喷发的过程中(即就地分异)。这种分异是通过熔离、扩散、气运的作用来完成的。12.结构成熟度:又称物理成熟度(physical maturity),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 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砂岩中分选性、磨圆度及粘土(杂基)含量都影响其结构成熟度,他一般随再搬运次数和搬运激励的增加而增加。砂岩的结构成熟度通常与成分成熟度协调一致。终极结构状态是指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的一种状态,应该是碎屑为等大球体,而且还应为颗粒支撑类型的化学胶结物填隙。即结构成熟度的高低应反映在碎屑的分选性的磨圆度上,以及粘土(或杂基)的含量上。 13.矿物成熟度: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 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及答案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杂基、胶结物、层系、纹层、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层流、紊流、槽痕、陆表海、陆缘海、相序递变规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杂基支撑、颗粒支撑、内碎屑、颗粒石灰岩、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剥离线理构造、沉积相、沉积体系、φ值、海相自生矿物、岩屑、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颗粒、晶粒、重结晶作用、蒸发岩、冲积扇、冲刷-充填构造、曲流河、二元结构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纹层:(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亦称细层。 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槽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 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陆缘海:亦称大陆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相序递变规律: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的规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漂浮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基质对颗粒起粘接作用的胶结类型 孔隙胶结:碎屑颗粒互相接触,构成孔隙,胶结物冲天于孔隙中的胶结类型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的支撑结构 颗粒支撑:颗粒含量高,颗粒相互接触构成孔隙使杂基充填其中的支撑结构 内碎屑:沉积不久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颗粒 颗粒石灰岩:颗粒含量大于50%,灰泥含量小于50%的石灰岩 三角洲:海(湖)陆交互地带的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三角形沉积体 扇三角洲: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湖中滨-浅湖地区形成的扇状砂体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由暂时性洪水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槽状交错层理: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形成的槽状层系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理构造(河流沉积常见) 剥离线理构造:沿层面剥开体现原生流水线理的平行层理薄层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φ值:是一种粒度标准,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φ=-log2D 海相自生矿物:指一般形成于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浅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的特征程度(颗粒圆度、球度、分选性程度)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通过化学作用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颗粒:泛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及部分答案Word版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地质勘探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地质勘探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地质学 一、掌握地质作用 (一)外力地质作用: 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以及日月引力及地球重力能等。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概念及类型 将风华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面貌的作用。按力的作用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3、搬运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剥蚀的产物,在地质应力作用下离开母岩区,经过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作用的方式有拖曳搬运、悬浮搬运、溶解搬运。 4、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之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能力(风速或水流速)的减弱、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存在生物作用,从风或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沉积作用的方式有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二)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在地壳中或地幔中进行的,故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1、岩浆岩作用 岩浆是地壳深处的一种富含挥发性物质、高温高压的黏稠硅酸盐熔融体,其中尚含有一些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 2、变质岩作用 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沉积岩石学论述题总结

沉积岩石学论述题总结 1、试论述沉积岩的基本类型及划分依据?(2001,第一章,P4) 答:⑴根据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的来源,首先把沉积岩分为三类: a 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 b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c 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土。 ⑵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和其搬运沉积作用的不同(机械的和化学的),把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分为:①碎屑岩②化学岩其次,根据主要的结构特征即粒度,把碎屑岩分为:①砾岩②砂岩③粉砂岩④粘土岩根据主要成分特征,把化学岩分为:①碳酸盐岩②硫酸盐岩③卤化物 ④硅岩⑤其它化学岩 ⑶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沉积岩为火山碎屑岩。 ⑷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生物岩,根据其是否可燃分为:①可燃生物岩,如煤 ②非可燃有机岩,如珊瑚礁 2、试论述白云岩形成机理(2001,第十三章,P176) 答:⑴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三种: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和混合白云化作用 ⑵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发生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陆上沉积的是疏松的文石层,由于蒸发作用强烈,粒间水向上运动,海水借助毛细管作用对其进行补充,使粒间水含盐度增高。石膏首先沉淀,从而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提高20:1,高镁粒间水中文石被交代,发生白云化作用。这种作用时间是准同生的。 ⑶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Mg/Ca比率的盐水对表层沉积物白云化完成时,向下回流、渗透,穿过潮上带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对它们进行白云化作。这种作用处于成岩期。 ⑷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它只是发生陆表海陆棚等缺乏蒸发环境的地带,大气水与海水混合后发生的白云化作用。混合水中,当方解石欠饱和溶解,而白云石过饱和溶解时,即发生白云石交代方解石的白云化作用。 △试从岩性特征、形成机理、形成时间及环境等方面说明毛细管浓缩作用和回流渗透作用形成的白云岩两者之间的异同?(2003、2005) 相同点:高镁钙比率的盐水所引起的白云化作用

沉积岩石学试题二

《沉积岩石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是①____________,其次分别是②____ 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 2、0.25mm粒径对应的φ值是①______φ,3φ对应的粒径是②______mm。 3、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______、④ 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 4、海相沉积中常见的自生矿物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等。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四个亚相。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 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 2、后生作用 3、成分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 5、胶结物 6、硅岩 7、相标志 8、狭盐性生物 9、陆缘海 10、清水沉积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10分) 1、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沉积岩原始物质最主要的来源。() 2、自然界任何流体按其流动特点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形态。层流和紊流的判别标准是弗劳德数(Fr)。() 3、该沉积构造()所指示的水流方向是向左的。() 4、泥裂、雨痕、晶痕及晶体印痕等层面构造具良好指相性,主要见于海(湖)滨岸及河漫滩等沉积环境的泥质沉积物表面,古气候一般较干燥。() 5、底砾岩成分比较简单,多为稳定性较高的砾石,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它是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6、在偏光显微镜下,海百合碎片的显微结构是连生单晶结构,腕足类碎片的显微结构是平行片状结构,三叶虫碎片的显微结构是玻纤结构。() 7、陆源碎屑淡水湖泊沉积中常见各种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等,它们都属狭盐性生物。() 8、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可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称指状砂坝。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标志。() 9、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碳酸盐岩的浅海大多是陆表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浅海大都是陆缘海而不是陆表,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海平面很低的地质时代中。() 10、在海相地层中,大套石灰岩(尤其是生物石灰岩、礁石灰岩)、磷酸盐岩、铁、锰、铝等沉矿产,均为潮湿气候的可靠标志。()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共10分)。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绪论 1、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石的成因分类: ①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或地幔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岩浆岩与火成岩是同义语. ②沉积岩: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 ③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3、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 ①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 ②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霞石、白榴石等矿物、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③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④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⑤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⑥岩浆岩(除火山碎屑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4、三大类岩石的野外特征对比:

5、三大岩石的关系:

火成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喷发形式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 熔透式(面):是指岩浆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的一种面型喷发. 裂隙式(线):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因此,称为裂隙喷发(fissure eruption)。 中心式(点):中心式喷发(Central eruption),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 多数近代火山属于这种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堆(volcanic cone)。 2、火山岩相示意图: 各种产状的岩浆岩体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的是成群产出.地下深处的岩基向上可与岩株、岩墙、岩床、岩盘、岩盆、岩鞍等连通,甚至熔浆喷出地表形成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岩石学复习纲要答案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①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②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③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④宇宙源物质—陨石 3.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石英(quartz)>长石(feldspar)(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云母(mica)(白云母>黑云母) 5.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各种硫酸盐矿物 重矿物(heavy mineral):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 6.最易转移元素:CI,Br,I,S 易转移元素:Ca,Mg,Na,K 可转移元素:Mn,Si(硅酸盐),P ,Cu 略可转移元素:Fe,Al,Ti, 基本不转移元素:Si(石英) 7.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 (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2)饱和硅铝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8.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 9.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0.雷诺数(ReyonoldsNumbers):雷诺数(Re)= 惯性力/ 粘滞力 Re = 1时,流动呈层流 Re = 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 Re > 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涡流) 佛罗德数(FroudeNumbers)数: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 11.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1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双语)课程编码:0501090106 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时:54学分:3 适用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海洋科学导论 教材:Marine Geology,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选编,2005 海洋地质学,海洋出版社,刘宪斌译,2005.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调查与观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海洋地质学不仅在“全球变化”和“全球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解决全球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发展国民经济、寻找矿产资源、建设沿海及海底工程、预测和防治海洋地质灾害、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有效服务。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从事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勘探、活动的海底、大洋中脊和海沟、海底火山、海岸带地质学和海洋财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大陆边缘和海底构造、海洋沉积的基本概念、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掌握常规的海洋地质调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高新技术在海洋地质学中 的应用。 3.熟记常用的海洋地质学英语单词,了解外国学者撰写论文的方法,能够阅读和查阅海

沉积岩岩石学试题与答案

1.试对比具颗粒结构的灰岩与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并按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 相似性,举出相当的岩石类型两对以上。1颗粒支撑,亮晶胶结,泥晶较少,颗粒含量>60% 2常呈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块状 3颗粒成分: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团粒)等 4*冲洗干净、分选好的颗粒灰岩,常形成于水浅、波浪和流水作用较强的环境,灰泥被簸选走,颗粒被亮晶胶结,波痕、交错层理及冲刷构造常见。 2.碳酸盐岩中泥晶和亮晶胶结物是怎样形成的?试对比二者特征的异同点。(2) 泥晶(<30μm):基质(3)亮晶(>30μm):胶结物都是填隙物 3.简要说明下列岩石的主要形成环境:亮晶鲕粒石灰岩、泥晶球粒石灰岩、泥晶 石灰岩。 泥晶灰岩主要发育于基本没有簸选的低能环境,如浅水泻湖、局限台地或较深水的斜坡、盆地区 a.泥晶灰岩(Mudstone) 基质支撑, 颗粒<10%, 泥晶方解石为主,含零星生 屑,常发育水平纹理,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纯泥晶灰岩常具光滑的贝壳状断口。 d. 颗粒灰岩(Grainstone) ◆颗粒支撑,亮晶胶结,泥晶较少,颗粒含量>60% ◆常呈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块状 ◆颗粒成分: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颗粒成分(团粒)等 ◆*冲洗干净、分选好的颗粒灰岩,常形成于水浅、波浪和流水作用较强的环境, 灰泥被簸选走,颗粒被亮晶胶结,波痕、交错层理及冲刷构造常见。 4.试述硅质岩中的二氧化硅主要来源。 5.简述两种主要的白云岩化模式。a. 浓缩海水模式(碳酸盐(文石)和硫酸盐(石 膏)析出,Ca2+被大量消耗,海水中相对富Mg2+,Mg/Ca比增高(>10, pH>9,盐度为正常海水5-8倍) b. 混合水模式海水和淡水混合,导致白云石化 本章重点内容:碳酸盐岩主要类型及特征成分结构成因模式(白云岩)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沉积岩石学考题及答案

勘资 2000沉积岩石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l.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及沉积后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2.母岩是地壳表层的先存岩石,能够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3.底形在河床或水槽中,流水沿着河床上非粘性沉积物(如砂、粉砂)的床面上流动时,在沉积物表面所铸造的几何形态就称之为底形。 4.平行层理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为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平行层理主要产出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具平行层理的砂岩沿层面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沉积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共生。 5.启动流速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启动流速或开始搬运流速 6.重力流这是一种高密度流体,这种流体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流动。 7.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2-0.25mm),很象鱼子(即鲕),故得名。常见的鲕粒为粗砂级(1-0.5mm),大于2mm和小于0.25mm的鲕粒较少见。粒径超过2mm者称豆粒 8.波痕指数波痕长度与波痕的高度之比。 9.杂基是指与碎屑颗粒同时以机械方式沉积在颗粒间的细小碎屑物质,粒度 <0.03mm,成份主要是粘土矿物及少量石英、长石。 10.粘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粒度小于0.005mm的碎屑,二是指蒙脱石、伊利石、 高岭石等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 30分) l . 简述水流流速、颗粒大小与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与沉积的关系。 答案要点:①碎屑颗粒的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不同;②不同粒径颗粒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及其差值;③不同粒径颗粒搬运与沉积特点、搬运难易程度不同。 2.简述陆源颗粒大小与颗粒成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①砾级颗粒主要为岩屑;②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③粉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④泥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云母。 3.简述长石砂岩特征及成因。 答案要点: ①长石砂岩特征(颗粒成分、填隙物成分、胶结类型、沉积构造、重矿物等); ②长石砂岩成因(母岩条件、风化条件、大地构造、改造历史、沉积环境)。 4 .简述白云岩形成的回流渗透作用。 一种机制是在潮上地带(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对表层沉积物的白云化基本完成后,多余的高镁盐水在地表就无“用武之地”了,它必然会向下回流。一个原因是高镁盐水的相对密度较大,当在地表无出路时,在本身重力以及风暴的潮水涌到潮上带而施加的压力下,便会向下回流渗透。当高镁盐水穿过下面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就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另一种机制是在蒸发泻湖里重的超盐度卤水由于石膏先沉积而引起镁离子富集,并沿着湖底向下渗透并向海方向流去,一直到达可能是由文石和高镁方解石组成的渗透带。这种卤水可以透过这些沉积物,并给白云化作用提供镁离子来源,同时还带走置换出来的钙离子。 概念题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岩石学教学大纲

《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总学时42,其中实验课20学时) 一、教学思想 岩浆岩是一定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岩浆岩岩石学是岩石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地质学及其它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岩浆岩内容丰富,作为分类基础的岩石物质组份、结构构造是了解各种岩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岩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分布以及和周围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系统学习,进而阐明岩浆岩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探讨岩浆活动的规律和岩浆岩形成的相关地质条件。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阐明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及相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类的手标本及显微镜下鉴别特征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4~6学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岩浆岩形成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将岩石这一地质实体与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深度维(上地幔→地壳)和时间维(地壳与上地幔的演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岩石成因理论与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资料的讲授,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岩浆岩岩类学知识,并对岩理学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使学生对现代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开课学期:0.5 课内外总学时:42 课堂讲授:22 实验课:20 学分:3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授课对象: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 岩浆岩岩石学课时分配

三、考试方式:闭卷 实习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预习内容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构的形成条件。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三、实习内容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 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带结构、蠕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 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实习二、三橄榄岩-苦橄岩类 一、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 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三、实习内容 1、对照参考材料,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录格式。 2、鉴定二个典型的超基性侵入岩标本和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3、观察下列典型岩石类型: 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榄岩、蛇纹岩、条带状铬铁矿 实习四、五辉长岩-玄武岩类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矿物岩石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 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2. 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 可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3.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 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条带状构造:在变质岩中,指各种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以石英、长石、方 解石等粒状矿物为主的浅色条带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为主的暗色条带,各以一定的宽度成互层状出现,形成颜色不同的条带状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交代结构,4、变形结构。 6.花岗结构:是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 岗岩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 矿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这种元素聚合成矿物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作用。 8. 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和热液,与固态岩石发生 交代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9.暗色矿物: 10. 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石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11. 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改造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 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2. 变晶结构:已生成岩石在固态下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的作用 13.片状构造: 14. 侵入岩: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 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15. 辉绿结构:指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较好的斜长石之间形 成三角空隙,其中填充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 16. 脉岩:是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火成岩 17.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 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18. 岩石: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合体 19.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结构: 21.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 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22. 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 23. 光性均质体: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24. 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